CN112481962A - 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81962A
CN112481962A CN202010908185.1A CN202010908185A CN112481962A CN 112481962 A CN112481962 A CN 112481962A CN 202010908185 A CN202010908185 A CN 202010908185A CN 112481962 A CN112481962 A CN 112481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air
terminal
fan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81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81962B (zh
Inventor
石川朋弘
小林秀德
永留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81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1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81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1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6Heating arrangements, e.g. gas heating equip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被褥烘干机(电气设备)包括:风扇;加热器,其对由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端子,其向所述加热器供电;隔壁,其隔绝配置有所述加热器的空间与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以及导入风路,其将从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吸入到所述加热器面前并导入到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其吹出被加热器加热过的空气。
背景技术
像被褥烘干机那样的设备包括风扇和加热器,通过使风扇产生的空气通过加热器而获得暖风,并将该暖风吹到干燥对象上。(例如日本特开2018-431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设备中的加热器连接有用于向加热器供电的端子。由于高温,该端子也加热器的连接部分容易发生焊接裂纹、电腐蚀。
因为加热器和端子是由不同种类的金属形成的,由于水分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电池的作用,在加热器与端子的连接部分处发生电腐蚀。
因此,在上述现有的设备中,加热器与端子之间的连接部分被硅树脂等覆盖。另外,在上述现有的设备中,通过将从风扇送出并通过加热器的空气向配置在加热器的一旁的端子侧流通,从而使端子冷却。
但是,从加热器吸入的空气是被加热器加热的,因此不能太期待该空气对端子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冷却加热器的端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电气设备包括:风扇;加热器,其对由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端子,其向所述加热器供电;隔壁,其隔绝配置有所述加热器的空间与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以及导入风路,其将从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吸入到所述加热器面前并导入到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冷却加热器的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被褥烘干机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剖面图。
图3是示出上述被褥烘干机的加热器和管道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上述被褥烘干机的加热器和管道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如下为基于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被褥烘干机1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剖面图。图3是示出被褥烘干机1的加热器7和送风管道9的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被褥烘干机1的加热器7和送风管道9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壳体2的部分图示。
如图1所示,被褥烘干机1(电气设备)通过壳体2和盖3形成外观结构。壳体2形成为具有规定厚度的箱状。盖3被设置为对形成在壳体2的上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被褥烘干机1包括送风风扇4(风扇)、外壳5、电动机6、加热器7、加热器壳体8、送风管道9、软管10和喷嘴11。另外,被褥烘干机1包括恒温器12、限温器13、热敏电阻14、安装部件15和电源配线16。
送风风扇4配置在壳体2内,通过从设置在壳体2侧面的空气吸入口(未图示)吸入空气并排出,从而产生空气的流动。送风风扇4例如由西洛克风扇构成。
外壳5是涡旋式的导风部件(涡旋壳体),其对由送风风扇4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外壳5形成为螺旋状,以使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宽度逐渐扩大。
电动机6被设置为旋转驱动送风风扇4的驱动源。电动机6的驱动轴6a连接到送风风扇4的中心部。
加热器7被配置在外壳5的空气吹出口处,以对经由外壳5从送风风扇4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器7被收纳在加热器壳体8中。
送风管道9形成了从加热器7朝向上方的风路,以引导经过加热器7的空气向上。
软管10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形成引导通过送风管道9的空气的风路。在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下,软管10的一部分被收纳在送风管道9内,在未图示的运转状态下,以从送风管道9拉出的方式被设置。
喷嘴11是吹出从软管10内送出的空气的部件。喷嘴11的空气吹出口形成为宽度宽的扁平状。通过这样的结构,喷嘴11可以加快吹出的空气的流速,并且可以将空气吹到扇形的宽范围内。
盖3形成为呈长方形的板状,并对设置在壳体2的上端处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另外,盖3保持喷嘴11,并且为了开闭开口部,由壳体2支撑以便在一端旋转。
如图4所示,加热器7由呈长方体的两个加热器元件7a构成。两个加热器元件7a以它们的长边方向与空气的流动大致垂直的方式配置,并且以上下层叠的方式相互接合。加热器元件7a例如具有波浪形状的波纹状散热片,以便具有空气流动的空间。
另外,在加热器7的一旁设置有用于向加热器7供电的多个端子71。端子71形成呈长方形的板状,并且以其长边方向相对于加热器元件7a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式配置。端子71由与形成加热器7的金属材料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形成。端子71通过焊料与加热器7的一端连接。
如图4所示,加热器壳体8具有壳体主体81、端子收纳部82和分隔壁83(隔壁)。加热器壳体8由不燃性的材料形成,以防止因加热器7产生的高温而变形。
壳体主体81是收纳加热器7的部分,并且打开从送风风扇4流入空气的一侧和该空气流出的一侧以露出加热器7。
端子收纳部82是收纳端子71的部分,如图2所示,端子收纳部82形成为从壳体主体81的一端朝向电动机6突出。端子收纳部82在面对电动机6的一侧具有使后述的安装部件15抵接的抵接面82a。
分隔壁83在加热器元件7a与端子71连接的部分处将加热器元件7a与端子71隔开。
如图4所示,加热器壳体8与送风管道9的空气导入口91连接。加热器壳体8中,在壳体主体81侧的侧面设置有突起81a,并且虽未图示,但在端子收纳部82侧的侧面设置有的突起81a。
另一方面,在空气导入口91的两侧部设有卡合部91a,其具有孔并且向加热器壳体8侧突出。另外,卡合部91a具有弹性。卡合部91a越过突起81a并嵌入到突起81a上以卡合于突起81a,从而将加热器壳体8连接到送风管道9。
加热器壳体8与形成外壳5的空气吹出口的框体连接。
恒温器12和限温器13安装在壳体主体81的上表面。恒温器12和限温器13连接到端子71和电源配线16。
在所安装的部位(安装部位)的温度未达到规定的第一温度的状态下,恒温器12通过两个接点接触来连接端子71和电源配线16。另一方面,在安装部位的温度为第一温度以上的状态下,恒温器12通过由于热变形而分离两个接点,从而切断端子71和电源配线16。由此,停止向经由了端子71的加热器元件7a供电。当安装部位的温度从为第一温度以上的状态变为低于第一温度(例如,比第一温度低至少15℃)的第二温度时,通过回到两个接点接触的状态,恒温器12使向经由了端子71的加热器元件7a的供电恢复。
在安装部位的温度未达到比第一温度高的规定的第三温度的状态下,限温器13通过两个接点接触来连接端子71和电源配线16。另一方面,在安装部位的温度为第三温度以上的状态下,限温器13通过由于热变形而分离两个接点来切断端子71和电源配线16。由此,停止向经由了端子71的加热器元件7a供电。除非从安装部位的温度为第三温度以上的状态变为低于第三温度并且未达到在通常使用时不可能的非常低(例如比第三温度低至少125℃)的第四温度的状态,否则限温器13维持两个接点分离的状态。因此,在此情况下,限温器13维持向经由了端子71的加热器元件7a的供电停止状态。
热敏电阻14是用于检测配置有端子71的空间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热敏电阻14具有检测端部,并以该检测端部存在于端子71所配置的空间中的方式安装在端子收纳部82的侧壁上。
被褥烘干机1包括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部(未图示)。当热敏电阻14所检测到的温度为第一规定温度(例如70℃)以上时,该控制部关闭设置在连接到加热器7的一个加热器元件7a的端子71与电源配线16之间的继电器(未图示)。由此,停止向上述加热器元件7a通电。在该状态下,控制部使设置在壳体2上的显示面板(未图示)上显示温度异常的错误。
另外,当由热敏电阻14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高于第一规定温度的第二规定温度(例如75℃)以上时,控制部关闭设置在连接到加热器7的另一个加热器元件7a的端子71与电源配线16之间的继电器(未示出)。由此,停止向两个加热器元件7a通电。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也停止向送风风扇4通电。
安装部件15被设置为将后述的导入风路17(参照图2)安装在加热器壳体8上,并且覆盖端子收纳部82的一部分。安装部件15具有安装部151和导风部152。
安装部151是将导风部152安装在加热器壳体8上,并且与导风部152一起形成导入风路17的部分。安装部151具有主体部151a、倾斜部151b、两个卡合部151c和保持部151d。
主体部151a形成为嵌入在端子收纳部82中的电动机6一侧的端部中的形状。具体而言,主体部151a具有与端子收纳部82的上表面相接的上部、与端子收纳部82的下表面相接的下部、连接上部和下部、并且一部分与端子收纳部82的抵接面82a抵接的铅垂部。
如图2所示,倾斜部151b形成为相对于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从送风风扇4送出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送风方向)倾斜。具体地,倾斜部151b被配置为使得与靠近送风风扇4的上游侧相比远离送风风扇4的下游侧位于送风方向的下游侧。另外,倾斜部151b形成为从主体部151a的铅垂部向送风风扇4侧延伸。
卡合部151c被设置为分别从主体部151a向主体部151a的一方侧面(靠近加热器壳体8中的端子收纳部82一侧的侧面的侧面)的上端和下端突出。接合部151c分别具有孔并且具有弹性。上侧的卡合部151c通过跨越设置在端子收纳部82的上表面的突起82b而嵌入突起82b,从而与突起82b卡合。下侧的卡合部151c通过跨越设置在端子收纳部82的下表面的突起82b(未图示)而嵌入该突起82b,从而与突起82b卡合。
保持部151d设置在主体部151a中与设置有卡合部151c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保持部151d在加热器7侧敞开,并且形成为凹状,使得由上侧、下侧和电动机6侧这三方围绕导风部152。保持部151d具有朝向与送风风扇4的送风方向大致平行的面。此外,如图2所示,保持部151d接合到外壳5的外表面。
导风部152具有倾斜板152a、导风框152b和三个分隔板152c(隔壁)。
倾斜板152a与倾斜部151b相同,以相对于送风方向倾斜的方式且与倾斜部151b以一定的间隔配置,并安装于保持部151d的凹状部分中。倾斜板152a的下部形成为向送风风扇4侧突出。
导风框152b设置在倾斜板152a的上述下部的端缘上。另外,导风框152b被设置为朝向送风风扇4的送风方向并且延伸到电动机6的驱动轴6a。
如图2所示,安装部件15中,通过安装部151的倾斜部151b以及保持部151d,和导风部152的倾斜板152a以及导风框152b来形成导入风路17。导入风路17是将来自送风风扇4的空气导入配置有端子71的端子收纳部82内的空间的风路。
导风框152b和跟随导风框152b的倾斜板152a的一部分被插入外壳5的内部。导风框152b和导风框152b与外壳5之间被密封,以防止外壳5内的空气泄漏到外部。
如图3所示,在安装部件15中,在导风部152安装在安装部151上的状态下,在导风框152b的上侧形成开口18。端子收纳部82内的配置有端子71的空间和外壳5的内部通过开口18而相通。
分隔板152c形成为在安装于倾斜板152a的保持部151d上的端缘处,延伸到加热器壳体8的分隔壁83侧。如图4所示,分隔板152c被设置为插入到上侧的分隔壁83与端子收纳部82的上部的下表面之间、两个分隔壁83之间、以及下侧的隔板壁83与端子收纳部82的下部的上表面之间。如图3所示,通过这样插入分隔板152c,将两个隔板壁83、端子收纳部82的上部的下表面与端子收纳部82的下部的上表面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隔壁19。该隔壁19将配置有加热器7的空间与配置有端子71的空间隔绝开。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被褥烘干机1中,如图2所示,由送风风扇4送出并向外壳5内前进的空气通过从外壳5向送风方向排出,从而被供给到加热器7。该空气的一部分从安装部件15中形成的导入风路17被吸入到加热器7的前面,并且被引导至端子收纳部82内的配置有端子71的空间后,流向送风管道9。
由此,端子71通过由导入风路17导入的空气而被冷却。另外,壳体主体81内的配置有加热器7的空间和端子收纳部82内的配置有端子71的空间被隔壁19隔绝开。由此,由加热器7加热的空气不会流入配置有端子71的空间。因此,可以有效地冷却端子71。
另外,导入风路17相对于送风方向倾斜。由此,可以有效地吸入来自送风风扇4的空气。另外,如图2所示,沿着倾斜板152a的外表面产生空气流动。由此,能够向加热器7的端子71的端部供给该空气。因此,加热器7能够有效地加热空气。
另外,导入风路17形成在可拆卸于加热器壳体8的安装部件15上。由此,不需要在加热器壳体8中形成具有与导入风路17相同功能的导入风路。因此,可以提供具有适合于在加热器壳体8中配置加热器7和端子71的导入风路17的安装部件15。
另外,在被褥烘干机1的通常使用时,喷嘴11的吹出口不会堵塞,但由于某种原因(障碍物的存在等),喷嘴11的吹出口可能被完全堵塞。另外,在被褥烘干机1的闭塞试验中,确认在完全堵塞了喷嘴11的吹出口的状态下,由热敏电阻14、恒温器12及限温器13的自动停止功能正常工作。
这样,在喷嘴11的吹出口被完全堵塞的状态下,热气未被排出而滞留在送风管道9内。当该热气通过送风管道9返回到加热器7侧时,不流入处于送风状态的加热器7侧,而是在被推如到端子收纳部82侧后,通过开口18排出到外壳5的内部。通过将开口18设置在安装部件15上,能够在端子收纳部82内的上侧产生热气的流动。该热气的流动不会妨碍在端子收纳部82内的下侧产生的、从导入风路17导入的空气的流动。
由此,热敏电阻14检测因端子收纳部82内的热气引起的温度上升。控制部根据热敏电阻14的检测温度来关闭加热器7的一个加热器元件7a,或者关闭两个加热器元件7a和送风风扇4。此外,恒温器12和限温器13根据端子收纳部82内的温度而工作。因此,在喷嘴11的吹出口被完全堵塞的状态下,能够使自动停止功能正常工作。
如果未设置开口18,则不会向外壳5侧排出热气,因此该热气与从导入风路17导入的空气在端子收纳部82内混合。因此,由于端子收纳部82内不会产生由于热气引起的上述温度上升,因此不能使自动停止功能正常工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气设备的示例说明了被褥烘干机1。然而,可以应用本发明的电气设备也可以是洗衣烘干机等另一种设备,只要具备送风风扇、加热器和端子即可。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涉及的电气设备包括:风扇;加热器,其对由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端子,其向所述加热器供电;隔壁,其隔绝配置有所述加热器的空间与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以及导入风路,其将从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吸入到所述加热器面前并导入到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通过由导入风路导入的空气来冷却端子。另外,配置有加热器的空间和配置有端子的空间被隔壁隔绝开。由此,由加热器加热的空气不会流入配置有端子的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端子。
本发明的方式2涉及的电气设备也可以,还包括:加热器壳体,其收纳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端子;以及安装部件,其将所述导入风路安装在所述加热器壳体上。
根据上述构成,无需在加热器壳体上设置导入风路。因此,可以提供具有适合于在加热器壳中配置加热器和端子的导入风路的安装部件。
本发明的方式3涉及的电气设备也可以,在上述方式2中,所述安装部件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连通。
根据上述构成,当由加热器加热的空气(热气)未排出到外部而滞留在电气设备的内部时,通过开口从配置有端子的空间排出热气。由此,在配置有端子的空间中产生热气流动,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该空间中的温度检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加热器的自动停止功能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方式4涉及的电气设备也可以,在上述方式1至3中,所述导入风路被设置为相对于空气从所述风扇向所述加热器送出的方向倾斜。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容易地将来自风扇的空气引导至配置有端子的空间。另外,沿着导入风路的加热器侧的外部,产生从风扇到加热器端部的空气流动。由此,可以有效地向加热器输送空气。
本发明的方式5涉及的电气设备也可以,在上述方式1至4中,所述电气设备为被褥烘干机。
根据上述构成,在为了给加热器供电而经常使用端子的被褥烘干机中,能够有效地冷却端子。因此,可以延缓端子劣化,延长被褥烘干机的产品寿命。
〔附记事项〕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能够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Claims (5)

1.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
加热器,其对由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
端子,其向所述加热器供电;
隔壁,其隔绝配置有所述加热器的空间与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以及
导入风路,其将从所述风扇送来的空气吸入到所述加热器面前并导入到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器壳体,其收纳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端子;以及
安装部件,其将所述导入风路安装在所述加热器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配置有所述端子的空间连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风路被设置为相对于空气从所述风扇向所述加热器送出的方向倾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设备为被褥烘干机。
CN202010908185.1A 2019-09-12 2020-09-02 电气设备 Active CN112481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6411 2019-09-12
JP2019166411A JP7337614B2 (ja) 2019-09-12 2019-09-12 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1962A true CN112481962A (zh) 2021-03-12
CN112481962B CN112481962B (zh) 2024-04-02

Family

ID=74864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8185.1A Active CN112481962B (zh) 2019-09-12 2020-09-02 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37614B2 (zh)
CN (1) CN11248196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5941U (zh) * 1981-02-02 1982-08-05
JPH0387565A (ja) * 1989-08-29 1991-04-12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浄化式電気温風機
JP2000279697A (ja) * 1999-03-29 2000-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ふとん乾燥機
JP5792909B1 (ja) * 2015-02-04 2015-10-14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
KR20160047354A (ko) * 2014-10-22 2016-05-02 주식회사 대유위니아 건조기
CN106012451A (zh) * 2015-03-25 2016-10-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被褥干燥机
JP2017023526A (ja) * 2015-07-24 2017-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ふとん乾燥機
JP2019015440A (ja) * 2017-07-06 2019-01-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風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2577A (ja) 1998-09-08 2000-03-21 Hitachi Hometec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196927A (ja) 2009-02-24 2010-09-09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A2682058C (en) 2009-02-24 2012-12-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a heat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5941U (zh) * 1981-02-02 1982-08-05
JPH0387565A (ja) * 1989-08-29 1991-04-12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浄化式電気温風機
JP2000279697A (ja) * 1999-03-29 2000-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ふとん乾燥機
KR20160047354A (ko) * 2014-10-22 2016-05-02 주식회사 대유위니아 건조기
JP5792909B1 (ja) * 2015-02-04 2015-10-14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
CN106012451A (zh) * 2015-03-25 2016-10-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被褥干燥机
JP2017023526A (ja) * 2015-07-24 2017-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ふとん乾燥機
JP2019015440A (ja) * 2017-07-06 2019-01-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風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1962B (zh) 2024-04-02
JP2021041022A (ja) 2021-03-18
JP7337614B2 (ja) 202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3400A (en) Air conditioner
US9261285B2 (en) Air conditioner
US10663180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4969671B2 (ja) 電気基板のバリア構造および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US20150121943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A2732963C (en) Air conditioner
CN110486848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112481962A (zh) 电气设备
JP6787477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KR101918589B1 (ko) 차량용 통풍시트용 모터 모듈
KR10232629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0915655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EP2091300B1 (en) Cooking device
CN215348462U (zh) 烹饪设备
CN114391081B (zh) 冷冻装置的室外机
CN218993618U (zh) 空调器
JP498789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192071B (zh) 浴室干燥机
JP7310596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0234989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2840169B (zh) 浴室干燥机
JP2010071518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装品ユニットならびに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H0711320Y2 (ja) 燃焼器具のリモコンコード導入構造
JPH0968350A (ja) 電気機器
JP2010196927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