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1789A - 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1789A
CN112471789A CN202011381315.7A CN202011381315A CN112471789A CN 112471789 A CN112471789 A CN 112471789A CN 202011381315 A CN202011381315 A CN 202011381315A CN 112471789 A CN112471789 A CN 112471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food material
food
information
object pl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13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大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13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17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71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1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1/00Cabinets or ra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for storing guns or sk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53/00Cabinets or racks having several sections one behind the oth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52Weighing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e.g. furni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06Q30/0635Processing of requisition or of purchase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2Hotels or restaur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20/00General furniture construction, e.g. fittings
    • A47B2220/0091Electronic or electric de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其中,食材供给装置包括:本体,本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存放食材用置物部;重量检测装置,至少设置于一个置物部,用于检测相对应的置物部的重量;控制器,与重量检测装置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重量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得到置物部的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本申请提供的食材供给装置,便于食材的管理。

Description

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材供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方法、智能烹饪系统和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烹饪设备越来越流行,因此,对食材供给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对于食材的供给,通常情况下为用户主观地从食材供给装置随意拿取食材,对于食材的重量无法量化,进而不利于食材的管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方法、智能烹饪系统及餐饮仓库食材供给管理系统,以便于食材的管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存放食材用置物部;重量检测装置,至少设置于一个所述置物部,用于检测相对应的所述置物部的重量;控制器,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得到所述置物部的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支撑架;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并合围成容纳腔;隔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隔板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支撑板相连接,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置物腔;
其中,所述置物部位于所述置物腔的内部。
进一步地,食材供给装置还包括:输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位置处或所述控制器位置处,用于输入取物信息;指示部,设置于所述置物腔位置处或所述置物部位置处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位置处或所述控制器位置处,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输入部和所述指示部,并根据所述取物信息控制所述指示部的工作状态;显示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置物部、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显示部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置物部的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置物部设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所述置物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腔室,任一所述腔室对应有所述指示部。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指示灯、显示屏、语音播放器;和/或所述输入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扫描仪、输入键盘、输入触摸屏;和/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电子秤、重量传感器;和/或所述置物部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置物腔的数量。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为电子秤,所述置物部设于所述电子秤上。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食材的第一重量;获取供给食材后所述食材的第二重量;输出所述第二重量和/或所述第一重量与所述第二重量的差值。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成品菜标识,并根据所述成品菜标识获取食材标识,所述食材标识对应所述置物部内存放的食材;其中,所述获取成品菜标识的步骤包括通过输入键盘和/或可输入触摸屏输入所述成品菜标识。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订单信息,解析所述订单信息得到所述成品菜标识。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指示所述食材标识对应的所述食材所在位置;或者,使用不同的方式指示不同所述成品菜标识对应的所述食材所在位置。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至少两种食材的位置表征信息;判断所述位置表征信息表征的相应食材是否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若是,则隔离指示所述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的不同种类食材。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所述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的不同种类食材的指示包括:指示第一种食材,获取所述第一食材的第二重量后,指示第二种食材。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订单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扫描订单中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获取所述订单信息;其中,所述订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点餐单、配菜单、送餐单;或者,获取前厅和/或网络订餐系统发送的订单信息或餐饮中控系统发送的订单信息。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烹饪系统,包括:设备主体;以及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食材供给装置,所述食材供给装置的控制器与所述设备主体相连接,所述设备主体根据控制器发送的信息控制烹饪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的烹饪设备;和/或用于对调料进行自动定量的配料设备。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餐饮仓库食材供给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显示终端,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食材供给装置;其中,所述食材供给装置中的控制器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以发送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所述显示终端与所述服务器连接以至少展示食材标识及其剩余重量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方法、智能烹饪系统及餐饮仓库食材供给管理系统,其中,通过食材供给装置的控制器与重量检测装置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重量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得到置物部的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进而使得食材供给装置能够准确地、快速地获得置物部中缺少的食材重量,即食材的实际供给量(也即食材的实际拿取量)和/或剩余的食材的重量,以方便对食材进行管理。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食材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食材供给装置,110本体,112支撑架,114支撑板,116隔板,118置物腔,119挡板,120置物部,122第一置物部,124第二置物部,130重量检测装置,140输入部,150指示部,152第一指示部,154第二指示部,156第三指示部,160显示部,162第一显示部,164第二显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100、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方法、智能烹饪系统和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100,包括:本体110,本体110设置有至少两个存放食材用置物部120;重量检测装置130,至少设置于一个置物部120,用于检测相对应的置物部120的重量;控制器,与重量检测装置130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重量检测装置130的检测信号得到置物部120的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其可以设置在重量检测装置130(如电子秤)内部或者外部。
本申请提供的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100,可以理解的是,该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100是用于智能烹饪系统的,具体地,一方面,智能烹饪系统包括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的烹饪设备,食材供给装置100为烹饪设备提供食材,烹饪设备利用食材供给装置100提供的食材,进而实现智能烹饪。例如,智能烹饪设备按照电子菜谱,利用烹饪设备对食材供给装置100提供的食材进行烹饪制得成品菜。另一方面,智能烹饪系统包括用于对调料进行自动定量的配料设备,配料设备根据电子菜谱以及食材供给装置100提供的食材的拿取量(也即食材的供给量),合理调节调料的种类和用量,以保证食材和调料的用量匹配,提升菜品的品质。再一方面,智能烹饪系统可以同时包括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的烹饪设备以及用于对调料进行自动定量的配料设备,在智能烹饪的基础上实现食材和调料的定量配比,进一步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100也可以用于满足要求的其他餐饮设备,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食材供给装置100包括本体110、重量检测装置130和控制器,其中,本体110设置有至少两个置物部120,置物部120是用于存放食材,如置物部120用于存放西红柿、鸡蛋、白菜、肉等食材(为了保持食材的持久的品质,本申请中的食材供给装置还包括冷藏/冷冻系统,该冷藏/冷冻系统给食材进行降温,以实现低温存储。具体的可以采用风冷式或直冷式来降温,具体的位置可以设置在供给装置的背部,或者在置物部内等任何适当的位置)。重量检测装置130设置于置物部120,并用于检测相对应的置物部120的重量,通过控制器与重量检测装置130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重量检测装置130的检测信号得到置物部120的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进而使得食材供给装置100能够准确地、快速地获得置物部120中缺少的食材重量,即食材的实际供给量(也即食材的实际拿取量)和/或剩余的食材的重量,以方便对食材进行管理。
而准确的食材实际供给量便于与电子菜谱中食材的标定量相匹配,即减小食材的实际供给量和电子菜谱中食材的标定量之间的误差,并在有误差时能够自动让烹饪系统获知以采取进一步的操作,进而有利于提升智能烹饪设备烹饪菜品的品质,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同时,由于食材供给装置100的控制器能够直接得到置物部120的减重信息,即食材供给装置100能够直接获得食材的实际供给量,简化了相关技术中用户利用电子秤来确定食材的实际拿取量的繁琐操作,降低了用户的参与度,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适于推广应用。
进一步地,配料设备能够根据食材供给装置100提供的准确的食材实际供给量调节调料的种类和用量,使得调料的种类和用量与食材的实际供给量相匹配,进而能够提升成品菜的品质,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并且,准确地食材剩余量,有利于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食材的剩余情况,进而在食材的剩余量较少时能够及时补货。
具体地,本体110设置有至少两个置物部120,即置物部1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数量个。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食材供给装置100是为智能烹饪设备提供食材的,而智能烹饪设备通常情况下是按照电子菜谱烹饪菜品,由于一个菜谱往往需要两种或多种食材,因此,通过将置物部120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使得食材供给装置100提供的食材能够满足智能烹饪设备烹饪出不同菜品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置物部也可以为重量检测装置的一部分,如重量检测装置为电子秤,置物部可以为电子秤的秤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电子秤的秤盘直接设置为箱体结构,该箱体结构为置物部。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置物部120包括第一置物部122和第二置物部124,其中,第一置物部122具有一个存放食材的空间,即第一置物部122可以存放一种食材,第二置物部124具有多个存放食材的空间,即第二置物部124的多个隔断能够放置多种食材。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置物部124具有三个隔断,即具有三个存放食材的空间,能够放置三种食材。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置物部124也可以具有其他数量的隔断,本申请对隔断的数量不做具有限定。
具体地,重量检测装置130至少设置于一个置物部120,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一个置物部120设置一个重量检测装置130,也可以是多个置物部120设置一个重量检测装置130,也可以是每一个置物部120均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130,或者,一部分置物部120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130,另一部分置物部120未设置重量检测装置130,重量检测装置130的多种设置方式,能够满足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100的不同供给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地,重量检测装置130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电子秤、重量传感器,具体地,一方面,基于重量检测装置130为电子秤,置物部120设于电子秤上,即置物部120可以为电子秤的秤盘,或者,置物部120位于电子秤的秤盘上。另一方面,基于重量检测装置130为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设于置物部120的内壁或外壁,以及满足要求的其他位置处。再一方面,重量检测装置130可以同时包括电子秤和重量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重量检测装置130也可以包括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本体110包括:支撑架112;支撑板114,支撑板114与支撑架112相连接并合围成容纳腔;隔板116,设置于容纳腔的内部,隔板116与支撑板114相连接,并将容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置物腔118;其中,置物部120位于置物腔118的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110包括支撑架112、支撑板114和隔板116,其中,支撑板114与支撑架112相连接并合围成容纳腔,通过隔板116设置于容纳腔的内部并与支撑板114相连接,使得容纳腔被隔板116分隔为至少两个置物腔118,进而为置物部120提供了放置空间,且通过合理设置隔板116的数量,能够满足置物部120需要不同数量的置物腔118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同时,通过置物部120位于置物腔118的内部,而分隔成置物腔118的容纳腔是由支撑板114和支撑架112合围成的,如图1和图2所示,置物部120的上方被支撑板114遮挡,进而有利于提高存放在置物部120内食材的清洁度。
具体地,置物部120的数量小于等于置物腔118的数量,一方面,置物部120的数量等于置物腔118的数量,即任一置物腔118内设置有一个置物部120,另一方面,置物部120的数量小于置物腔118的数量,即有些置物腔118内没有置物部120。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食材供给装置100,可以根据食材种类的数量合理设置置物部120的数量,以降低成本。同时,多个置物腔118的设置,能够满足较多食材重量的存放,适于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10还可以包括挡板119,挡板119位于置物腔118内,并与支撑板114和支撑架112相连接,重量检测装置130(如电子秤)位于挡板119的内部,以通过挡板119保护电子秤,避免电子秤从置物腔118内脱落,挡板119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挡板119本身复用为显示和提示设备,其上集成有显示屏和指示灯,显示屏用于显示食材的重量或减重信息,其可以与电子秤或控制器连接;指示灯用于指示取食材、取毕食材等。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食材供给装置100还包括:输入部140,设置于本体110或重量检测装置130处或控制器位置处,用于输入取物信息;指示部150,设置于置物腔118位置处或置物部120位置处或重量检测装置130位置处或控制器位置处;其中,控制器连接输入部140和指示部150,并根据取物信息控制指示部150的工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食材供给装置100还包括输入部140和指示部150。其中,输入部140用于输入取物信息,如拿取食材的类别。一方面,输入部140设于本体110,另一方面,输入部140设置于重量检测装置130位置处,再一方面,输入部140设置于控制器位置处,输入部140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输入部140不同结构、本体110不同结构、重量检测装置130不同结构、控制器不同结构和位置的需求,适应范围广泛。
一方面,指示部150设置于置物腔118位置处,另一方面,指示部150设置于重量检测装置130位置处,再一方面,指示部150设置于控制器位置处,指示部150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指示部150不同结构和位置、置物腔118不同结构和位置、重量检测装置130不同结构和位置、控制器不同结构和位置的需求,适应范围广泛。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指示部150包括第一指示部152、第二指示部154和第三指示部156,第一指示部152设置在重量检测装置130上,如设置在电子秤上,第二指示部154设置在本体110上,具体地,设置在本体110的挡板119上,第三指示部156设置在置物部120上。可以理解,显示屏也是一种指示部。
通过控制器连接输入部140和指示部150,并根据取物信息控制指示部150的工作状态,具体地,控制部根据取物信息获取食材标识,并控制与食材标识相对应的指示部150发出提醒信息,该提醒信息指示用户从与发出提醒信息的指示部150位置处相对应的置物部120内拿取食材,则拿取的食材即为取物信息中对应的食材。指示部150的设置,简化了相关技术中用户需要从菜谱中人工分辨拿取食材类别的步骤,且人工分辨食材容易出错,而本申请通过指示部150进行提醒,提高了食材的拿取效率,并降低了拿取食材的出错率,提高了拿取食材的智能化程度,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地,指示部150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指示灯、显示屏、语音播放器,可以理解的是,指示部150也可以包括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指示部150通过灯光、语音、文字等方式,发送提醒消息,以直观、准确地指示用户应该从哪个置物部120中拿取食材,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当置物部设于重量检测装置,置物部分隔为至少两个腔室(如至少两个隔断),即当一个置物部120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腔室能够放置多种食材时,每个腔室对应有一个指示部150,在取菜时,指示部150依次指示需要获取的食材,即指示部150指示用户一次只能取一种食材,这样,一个指示部150在指示用户拿取食材的过程中,置物部120对应的减重信息即为该指示部150对应的食材的拿取量,这样地设置,有利于减少重量检测装置130的数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地,输入部140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扫描仪、输入键盘、输入触摸屏,可以理解的是,输入部140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当输入部140包括扫描仪,可以通过扫描仪扫描前台订单中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或者配菜盘中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控制器根据菜名解析出食材类别。当输入部140为输入键盘时,可以通过输入键盘手动输入菜名,控制器根据菜名解析出食材类别。当输入部140为输入触摸屏,用户可以直接在触摸屏上写下菜名,控制器根据输入的菜名解析出食材类别。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器解析出菜品的食材类别后,控制与食材类别相对应的置物腔118位置处、或置物部120位置处、或重量检测装置130位置处、或控制器位置的指示部150发送提醒消息,以指示用户拿取对应的食材。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食材供给装置100还包括:显示部160,设置于本体110、置物部120、重量检测装置130、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上,显示部160与控制器和重量检测装置130相连接,用于显示置物部120的减重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食材供给装置100还包括显示部160,显示部160与控制器和重量检测装置130相连接,用于显示置物部120的减重信息,使得通过显示部160,用户能够直观、准确、及时地了解到置物部120的减重信息,即直观、准确、及时地了解到食材的拿取量,以提高配菜的准确性,提升成品菜的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部160也可以显示食材拿取后置物部120的重量信息,即通过显示部160用户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到剩余食材的重量,方便对食材进行盘点,并有利于及时发现缺货的食材,方便对食材进行补货管理。
进一步地,显示部160设置于本体110、置物部120、重量检测装置130、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上,即一方面,显示部160可以设置在本体110、置物部120、重量检测装置130、控制器中的任一个上,另一方面,显示部160可以设置在本体110、置物部120、重量检测装置130、控制器中的两个、或三个上,再一方面,显示部160可以设置在本体110、置物部120、重量检测装置130、控制器中的所有上,显示部160的不同设置方式,能够满足显示部160不同结构、不同显示方式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部160包括第一显示部162和第二显示部164,第一显示部162设置在重量检测装置130上,如设置在电子秤上,第二显示部164设置在本体110上,如设置在本体110的挡板119上。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2,获取食材的第一重量;
步骤104,获取供给食材后食材的第二重量;
步骤106,输出第二重量和/或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的差值。
本申请提供的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方法,根据获取到的食材的第一重量,以及获取到的供给食材后食材的第二重量,一方面,输出第二重量,即输出供给食材后剩余食材的重量;另一方,输出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的差值,即输出食材的实际供给量;再一方面,输出第二重量,并输出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的差值,即输出供给食材后剩余食材的重量,并输出食材的实际供给量。本申请提供的食材供给方法,使得食材的剩余量和/或实际供给量能够量化,即食材供给装置能够准确地了解到食材的剩余量和/或实际供给量,进而方便对食材进行管理。
进一步地,食材存放在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的置物部内,由于重量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相对应的置物部的重量,而对于同一个置物部,其自身的重量是固定的,因此,通过在供给食材前获取置物部的重量信息,控制器根据该重量信息和置物部自身的重量信息,即可得到供给食材前食材的第一重量。同理,重量检测装置在供给食材后获取置物部的重量信息,控制器根据该重量信息和置物部自身的重量信息,即可得到供给食材后的食材的第二重量,即置物部内剩余的食材的重量。进而可以直接输出第二重量,或者计算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差值并输出结果,使得食材的剩余量和实际供给量能够量化,方便食材管理。
进一步地,准确的食材实际供给量便于与电子菜谱中食材的标定量相匹配,即有助于减小食材的实际供给量和电子菜谱中食材的标定量之间的误差,并在有误差时能够有能力和前提让自动让烹饪系统获知以采取进一步的操作,进而有利于提升智能烹饪设备烹饪菜品的品质,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同时,配料设备能够根据准确的食材实际供给量调节调料的种类和用量,使得调料的种类和用量与食材的实际供给量相匹配,进而能够提升成品菜的品质,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并且,准确地食材剩余量,有利于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食材的剩余情况,进而在食材的剩余量较少时能够及时提醒补货。
进一步地,获取任一种食材的第二重量的步骤具体包括:在获取到第一重量时,对减重时长开始计时,若判定食材再次发生减重,且所记录的减重时长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如5秒钟或10秒钟),说明该种食材的拿取过程并没有结束,在陆续进行,则重新开始计时;若重新计时的时长等于预设时长阈值,且在重新计时的时长食材未发生再次减重,说明该种食材的拿取过程已经完成,则将此时食材的重量信息记录为该种食材的第二重量。这样的设置,简化了重量检测装置不必要的检测过程,且能够准确的获得食材的实际拿取量。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食材供给方法还包括:获取成品菜标识,并根据成品菜标识获取食材标识,食材标识对应置物部内存放的食材;其中,获取成品菜标识的步骤包括通过输入键盘和/或可输入触摸屏输入成品菜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成品菜标识,并根据成品菜标识获取食材标识,其中,成品菜标识可以为菜名以及满足要求的其他标识,食材标识对应置物部内存放的食材。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通过对菜名等成品菜标识进行识别,进而获取食材标识,以确定待拿取的食材所在的置物部的位置。然后,通过重量检测装置获取到的对应置物部内食材的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即可得到与成品菜标识相对应的食材标识所表征的食材的第二重量和/或第一重量与第二重量的差值,使得食材的供给过程与成品菜的制作过程相关联,根据食材的实际供给量进行烹饪,有利于提升成品菜的品质,根据食材的剩余量,方便对食材进行管理,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地,一方面,获取成品菜标识的步骤包括通过输入键盘输入成品菜标识,另一方面,获取成品菜标识的步骤包括通过可输入触摸屏输入成品菜标识,再一方面,获取成品菜标识的步骤包括通过输入键盘和可输入触摸屏输入成品菜标识。获取成本菜标识的多种方式,能够满足成品菜标识不同方式、食材供给装置不同结构的需求,扩大了使用范围。例如,当成品菜标识为菜名时,如成品菜标识为西红柿炒蛋,而食材供给装置的输入部包括输入键盘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输入键盘输入“西红柿炒蛋”字样,当食材供给装置的输入部包括输入触摸屏时,也可以通过输入触摸屏输入“西红柿炒蛋”字样,然后通过对“西红柿炒蛋”的字样进行识别,即可获取食材标识,其中,食材标识对应西红柿和鸡蛋,而西红柿和鸡蛋存放在食材供给装置的置物部内,进而实现对西红柿和鸡蛋的第二重量和/或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差值的获取,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对于成品菜标识除了可以是菜名之外,还可以是一组唯一识别码,但无论是哪种其应当对应唯一的菜品。当设备获取到成品菜标识后,可以在本地检索或云端检索获取到该成品菜标识对应的菜品所需要的食材的食材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食材供给装置的输入部也可以同时包括输入键盘和输入触摸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不同的输入部输入成品菜标识,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食材供给方法还包括:获取订单信息,解析订单信息得到成品菜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介绍了获取成品菜标识的另一种具体方案。即通过获取订单信息,对订单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成品菜标识,由于通常情况下,订单信息中携带了顾客所需的成品菜标识,进而通过对订单信息进行解析,即可得到成品菜标识,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扫描订单中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获取订单信息;其中,订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点餐单、配菜单、送餐单。即当食材供给装置的输入部设置有扫描仪时,通过扫描仪扫描订单中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由于订单的条形码或二维码集成了订单对应的信息,进而通过扫描订单中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即可获取对应的订单信息,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获取订单信息的效率,进而提高食材供给过程的效率,并提高了食材供给过程的智能化,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地,订单包括点餐单、配菜单、送菜单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其中,点餐单可以为前厅服务员获取的记载了顾客所需菜品的订单信息的单子,配菜单可以为后厅配菜员获取的记载了顾客所需菜品的订单信息的单子,送菜单可以为餐厅人员或快递员获取的记载了顾客所需菜品的订单信息的单子,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餐单、配菜单、送菜单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订单。由于点餐单、配菜单、送菜单均可设置条形码或二维码,且记录了用户所需菜品的订单信息,进而可通过扫描点餐单、配菜单、送菜单中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获取订单信息,增加了获取订单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配菜单可以为后厅配菜员根据前厅的点餐单解析得到的,送菜单可以为餐厅人员根据移动终端中的点餐系统得到的,对于餐单、配菜单、送菜单的具体得到方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前厅和/或网络订餐系统发送的订单信息或餐饮中控系统发送的订单信息,即提供了一些获取订单信息的方案,进而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食材供给装置可以与前厅的点餐系统集成在一起,通过前厅的点餐系统将获取到的顾客所需的订单信息发送给食材供给装置,进而使得食材供给装置能够直接获取到前厅点餐系统发送的订单信息,操作简单方便。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食材供给装置可以与网络订餐系统集成在一起,当顾客在网络订餐系统完成点餐后(比如外卖订单),网络订餐系统将获取到的顾客所需的订单信息发送给食材供给装置,进而使食材供给装置能够直接获取到网络订餐系统发送的订单信息,操作简单方便。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食材供给装置可以与餐饮中控系统集成在一起,餐饮中控系统包括前厅点餐系统、后厨备菜系统,也可以包括满足要求的其他系统,如网络订餐系统,当餐饮中控系统获取到顾客所需的订单信息后可以直接发送给食材供给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上述获取订单信息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获取订单信息的效率,进而提高食材供给过程的效率,并提高了食材供给过程的智能化,适于推广应用。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食材供给方法还包括:指示食材标识对应的食材所在位置;或者,使用不同的方式指示不同成品菜标识对应的食材所在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指示食材标识对应的食材所在的位置,有利于用户快速、准确地从指示对应的位置处拿取食材,进而有利于提高食材的供给效率和供给的准确性。具体地,可以通过声、光、电中任何一种或组合,用以指示用户在食材标识对应的食材所在位置内取食材,比如可以通过灯光闪烁或者语音提示或者显示屏显示等,提醒用户在对应的位置处拿取食材。
进一步地,当成品菜标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指示不同成品菜标识对应的食材所在的位置,即同一种成品菜标识对应的食材用同一种方式指示,另一种成品菜标识对应的食材用另一种方式指示,使得用户根据不同的指示方式能够直观、准确地了解到哪些食材是用于烹饪同一个成品菜的,哪些食材是用于烹饪另一个成品菜的,进而将同一成品菜标识对应的食材放置在同一备菜篮、或放置在相近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举例而言,如成品菜标识包括西红柿炒蛋和冬瓜排骨汤,指示部为指示灯,则在获取到成品菜标识以后,食材供给装置上相对应的西红柿和鸡蛋所在位置的指示灯显示为红色,而食材供给装置上相对应的冬瓜和排骨所在位置的指示灯显示为绿色,备菜员可以将红色指示灯指示的西红柿和鸡蛋放置在同一备菜篮中,将绿色指示灯指示的冬瓜和排骨放置在另一个备菜篮中,有利于节约备菜时间,提高供物效率,进而提高烹饪效率。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食材供给方法还包括:获取至少两种食材的位置表征信息;判断位置表征信息表征的相应食材是否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若是,则隔离指示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的不同种类食材。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至少两种食材的位置表征信息,其中,食材的位置表征信息表征食材所在的位置,即食材所在的置物部的位置,如不同的位置表征信息可以为不同的置物部,也可以为同一置物部的不同腔室,即同一置物部的不同隔断内。通过判断位置表征信息表征的相应食材是否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若是,说明至少两种食材对应同一重量检测装置,如当重量检测装置为电子秤时,置物部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时,说明至少两种食材位于同一电子秤的秤盘上,如可以在一个置物部内放置两种或以上的食材,也就是多种食材使用同一个电子秤。进而,通过隔离指示(例如时间上的隔离)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的不同种类食材,指示用户一次拿取一种食材,进而可以将重量变化关联到这个食材上,有利于减少重量检测装置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重量计量区域是指同一称重装置可以计量的区域,例如一个电子秤上仅有一个置物部,那么这个置物部可以是重量计量区域的一个实例;当一个电子秤上有多个置物部时,那么多个置物部可以是重量计量区域的一个实例。同样,对于一个置物部包括多个隔断的情况,这里的多个隔断也都是重量计量区域的一个实例。当然,对于电子秤上本身即带有承物设施时,那么该承物设施也是重量计量区域的一个实例。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隔离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的不同种类食材的指示包括:指示第一种食材,获取第一食材的第二重量后,指示第二种食材。
在该实施例中,介绍了隔离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的不同重量食材的指示的具体方案。通过指示第一种食材,以提示用户拿取第一种食材,当完成第一种食材的拿取后,获取第一食材的第二重量,此时,第一重量(即重量检测装置原始测量到的重量)与第二重量的差值则对应第一种食材的实际拿取量。然后,指示第二种食材,以提示用户拿取第二种食材,当完成第二种食材的拿取后,获取第二食材的第二重量,此时,第一食材的第二重量与第二食材的第二重量的差值则对应第二种食材的实际拿取量,以此类推,通过依次指示不同的食材,即一次只指示一种食材,使得根据重量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能够依次输出对应食材的实际拿取量,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适于推广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同一指示方式指示不同种食材,如通过指示灯指示,当同一置物部中的一个腔室内(隔断)的食材所对应的指示灯亮的时候,说明提醒用户应该拿取该种类食材,当该种类食材拿取完毕后,同一置物部中另一个腔室内的食材所对应的指示灯亮起,说明提醒用户应该拿取另一种类食材。可以理解的是,指示灯的灯光可以为同一颜色,也可以为不同颜色,即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指示方式指示不同种食材,对于多种食材的指示方式,不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获取任一种类食材的第二重量的步骤具体包括:在判定开始指示任一种类食材(如该种类食材对应的指示灯由关转为开)时,说明提醒用户应该拿取该种类的食材,此时,将食材所在的置物部对应的重量检测装置检测的重量信息记录为第一重量;然后,对减重时长开始计时,若判定食材再次发生减重,且所记录的减重时长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如5秒钟或10秒钟),说明该种食材的拿取过程并没有结束,在陆续进行,则重新开始计时;若重新计时的时长等于预设时长阈值,且在重新计时的时长食材未发生再次减重,说明该种食材的拿取过程已经完成,则将此时食材的重量信息记录为该种食材的第二重量。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任一种类食材的第二重量,如在判定开始指示任一种类食材(如该种类食材对应的指示灯由关转为开)时,将食材所在的置物部对应的重量检测装置检测的检测信息记录为第一重量;在判断结束指示该种类食材(如该种类食材对应的指示灯由开转为关)时,说明该种类食材拿取结束,此时,将该种类食材所在的置物部对应的重量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记录为第二重量,则此时的第二重量对应该种类食材的第二重量。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烹饪系统,包括:设备主体;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食材供给装置,控制器与设备主体相连接,设备主体根据控制器发送的信息控制烹饪过程。由于该智能烹饪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食材供给装置,因此,具有该食材供给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申请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的烹饪设备;和/或用于对调料进行自动定量的配料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的烹饪设备,食材供给装置为烹饪设备提供食材,烹饪设备利用食材供给装置提供的食材,进而实现智能烹饪。例如,智能烹饪系统按照电子菜谱,利用烹饪设备对食材供给装置提供的食材进行烹饪制得成品菜。另一方面,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对调料进行自动定量的配料设备,配料设备根据电子菜谱以及食材供给装置提供的食材的拿取量,合理调节调料的种类和用量,以保证食材和调料的用量匹配,提升菜品的品质。再一方面,设备主体可以同时包括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的烹饪设备以及用于对调料进行自动定量的配料设备,在智能烹饪的基础上实现食材和调料的定量配比,进一步提升用户的食用体验。设备主体的不同设置方式,能够满足智能烹饪设备不同功能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餐饮仓库食材供给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显示终端,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食材供给装置;其中,食材供给装置中的控制器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以发送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显示终端与服务器连接以至少展示食材标识及其剩余重量信息。服务器可以是远程或近程设置,而显示终端可以是显示屏以将数据中台或数据后台的内容进行展示,便于对食材的进货、使用、库存进行一目了然的管理,比如白菜进货重量、使用重量、库存剩余重量等,简化了进销存的管理。
具体地,显示终端展示食材标识及其剩余重量信息,有利于用户直观、准确地了解到食材的种类以及对应食材的剩余重量,方便用户对食材进行管理,如通过上述展示信息,用户能够及时、准确、直观地了解到某种食材缺货,进而对该种食材进行捕获,同时,展示的食材标识和剩余重量信息,方便用户对食材进行盘点,适于推广应用。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餐饮仓库食材供给装置100包括:支撑架112、支撑板114、隔板116、重量检测装置130(如电子秤)、置物部120(如置物箱)、控制器、指示部150、输入部140。其中,支撑板114横置于支撑架112上,隔板116将支撑板114分隔为多个置物腔118,电子秤置于置物腔118内,置物部120置于电子秤上,控制器根据需要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例如设置在电子秤内部等。其中,电子秤的计量单元的输出与控制器连接。而指示部150可以声、光、电中的任何一种发送提醒消息,用以指示用户在相对应的置物部120中拿取食材,比如可以通过灯光闪烁或者语音提示或者显示屏显示等方式提示用户拿取对应的食材,指示部150与控制器连接,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餐饮仓库食材供给装置100的本体110还可以包括挡板119,挡板119位于置物腔118内,并与支撑板114和支撑架112相连接,电子秤位于挡板119的内部,以通过挡板119保护电子秤,避免电子秤从置物腔118内脱落,挡板119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输入部140可以为扫描仪,扫描仪用来扫描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而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可以是前厅用户下单后的订单所载菜品信息,通过扫描识别获取需要烹饪的成品菜的标识。在这里,整个食材供给装置100还可以设置一个总的控制部,总的控制部与所有隔断的控制器连接,当用户将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在任意一个隔断的扫描仪上扫描后,该菜品的菜谱对应的食材所在隔断的指示部150就会发出指示,该指示是由整个食材供给装置100的控制部发送至对应的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指示部150工作。整个存放装置的控制部在收到输入部140的扫描信息后会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以确定该菜谱中的食材,再通过数据库落实该食材对应的隔断,从而控制相应的指示部150进行工作。
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菜谱中食材信息的获取可以全程无感:如前厅用餐用户通过输入键盘和/或输入触摸屏(如点餐平台或点餐终端)进行点餐后,该订单信息被自动发送到后厨,具体来说订单中的菜品的食材信息会被拆解出来通过上述的指示部150进行指示。
进一步地,配菜工手持关联到该订单的该菜品的配菜盘到食材供给装置100前,通过扫描配菜盘上的二维码获知对应菜品的食材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证标识号),从而通过该ID确定对应的隔断的指示部150进行指示。当多个菜品同时进行取材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进行指示,比如同一道菜的食材用同一种颜色的光进行闪烁。
本申请提供的餐饮仓库食材供给管理系统,食材供给装置100中的控制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与远端的中央控制器通信,以将采集到的重量信息发送过去,或者控制器直接对重量信息进行处理,也就是计算两次的差值作为减重的重量。当然,控制器可以与电子秤中的微控制器合一,也就是在电子秤的微控制器中集成信息处理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申请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存放食材用置物部;
重量检测装置,至少设置于一个所述置物部,用于检测相对应的所述置物部的重量;
控制器,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得到所述置物部的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支撑架;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并合围成容纳腔;
隔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隔板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支撑板相连接,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置物腔;
其中,所述置物部位于所述置物腔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位置处或所述控制器位置处,用于输入取物信息;
指示部,设置于所述置物腔位置处或所述置物部位置处或所述重量检测装置位置处或所述控制器位置处,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输入部和所述指示部,并根据所述取物信息控制所述指示部的工作状态;
显示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置物部、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显示部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置物部的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
其中,基于所述置物部设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所述置物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腔室,任一所述腔室对应有所述指示部;和/或
所述指示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指示灯、显示屏、语音播放器;和/或
所述输入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扫描仪、输入键盘、输入触摸屏;和/或
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电子秤、重量传感器;和/或
所述置物部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置物腔的数量。
4.一种餐饮仓库用食材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食材的第一重量;
获取供给食材后所述食材的第二重量;
输出所述第二重量和/或所述第一重量与所述第二重量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成品菜标识,并根据所述成品菜标识获取食材标识,所述食材标识对应所述置物部内存放的食材;其中,所述获取成品菜标识的步骤包括通过输入键盘和/或可输入触摸屏输入所述成品菜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订单信息,解析所述订单信息得到所述成品菜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所述食材标识对应的所述食材所在位置;或者,
使用不同的方式指示不同所述成品菜标识对应的所述食材所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至少两种食材的位置表征信息;
判断所述位置表征信息表征的相应食材是否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
若是,则隔离指示所述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的不同种类食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所述处于相同的重量计量区域的不同种类食材的指示包括:指示第一种食材,获取所述第一食材的第二重量后,指示第二种食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订单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扫描订单中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获取所述订单信息;其中,所述订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点餐单、配菜单、送餐单;或者,
获取前厅和/或网络订餐系统发送的订单信息或餐饮中控系统发送的订单信息。
11.一种智能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食材供给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设备主体相连接,所述设备主体根据所述食材供给装置的控制器发送的信息控制烹饪过程。
12.一种餐饮仓库食材供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显示终端,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食材供给装置;其中,所述食材供给装置中的控制器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以发送减重信息和/或重量信息,所述显示终端与所述服务器连接以至少展示食材标识及其剩余重量信息。
CN202011381315.7A 2020-12-01 2020-12-01 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 Pending CN112471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1315.7A CN112471789A (zh) 2020-12-01 2020-12-01 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1315.7A CN112471789A (zh) 2020-12-01 2020-12-01 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1789A true CN112471789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38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1315.7A Pending CN112471789A (zh) 2020-12-01 2020-12-01 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178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8114A (ja) * 1992-08-24 1994-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在庫管理冷蔵庫
JP2002251518A (ja) * 2001-02-21 2002-09-06 Nec Corp 料理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食材管理装置
JP2005115622A (ja) * 2003-10-07 2005-04-28 Koichi Kaneko 調理管理システム
US20090222359A1 (en) * 2006-05-08 2009-09-03 Dean Henry Stock Monitoring
CN106371337A (zh) * 2016-09-18 2017-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烹饪控制方法、智能厨房控制系统和智能厨房系统
KR20190081279A (ko) * 2017-12-29 2019-07-09 (주)코스턴 사용자 취향에 따라 맞춤형 반찬 주문이 가능한 음식 주문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CN110007607A (zh) * 2018-01-05 2019-07-1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烹饪系统及应用于其上的方法
CN110874805A (zh) * 2019-12-25 2020-03-10 王宇豪 智能点菜及食材可追溯系统
CN111123803A (zh) * 2020-01-02 2020-05-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烹饪控制系统及智慧灶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8114A (ja) * 1992-08-24 1994-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在庫管理冷蔵庫
JP2002251518A (ja) * 2001-02-21 2002-09-06 Nec Corp 料理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食材管理装置
JP2005115622A (ja) * 2003-10-07 2005-04-28 Koichi Kaneko 調理管理システム
US20090222359A1 (en) * 2006-05-08 2009-09-03 Dean Henry Stock Monitoring
CN106371337A (zh) * 2016-09-18 2017-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烹饪控制方法、智能厨房控制系统和智能厨房系统
KR20190081279A (ko) * 2017-12-29 2019-07-09 (주)코스턴 사용자 취향에 따라 맞춤형 반찬 주문이 가능한 음식 주문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CN110007607A (zh) * 2018-01-05 2019-07-1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烹饪系统及应用于其上的方法
CN110874805A (zh) * 2019-12-25 2020-03-10 王宇豪 智能点菜及食材可追溯系统
CN111123803A (zh) * 2020-01-02 2020-05-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烹饪控制系统及智慧灶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8107B2 (en) Food product timing system
US7973642B2 (en) RFID food production, inventory and delivery management method for a restaurant
US7776372B2 (en) Custom food product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7942800B (zh) 控制装置、点餐装置、烹饪装置及智能烹饪系统
US20210259453A1 (en) Cooking device and system
KR102013775B1 (ko) 사용자 취향에 따라 맞춤형 반찬 주문이 가능한 음식 주문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US8816223B2 (en) Fry station with integral portion weight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048720A1 (en) Food preparation
US11287305B2 (en) Meal lifecycl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CN104188499A (zh) 一种智能烹饪量具及相应方法
CN101449218B (zh) 用于确定由烹调器具制备的食品的种类和量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222861A1 (en) Kiosk for storing and distributing baked product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281807A (zh) 具有完整的份重量感应系统的油炸台和方法
WO2016140622A1 (en) Food and beverage ord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9355096B1 (en) Food storage container tag system and method
CN112471789A (zh) 食材供给装置、方法、管理系统及智能烹饪系统
CN215271442U (zh) 食材供给装置、智能烹饪设备及食材供给管理系统
US11879769B2 (en) Automatic cooking assistance device and method to provide cooking instructions
JP2005107624A (ja) 飲食店向け注文管理システム
KR101309247B1 (ko) 자율배식의 배식결제액 정산시스템 및 그 정산방법
EP3936012A1 (en) System for automated cooking and serving of meals and a method to cook and serve a meal via a system for automated cooking and serving of meals
JP4606981B2 (ja) 食品衛生管理システム
JP2022071658A (ja) 食材管理システム
CN112184203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云端自动智能营养健康就餐系统与方法
CN208569696U (zh) 可现场烹饪的智能生鲜超市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Floor 11, Building 1, No. 1200, Jinzhou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Applicant after: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45895, 105 room 6, Baohua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Guangdong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