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006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0064A
CN112470064A CN201980048659.5A CN201980048659A CN112470064A CN 112470064 A CN112470064 A CN 112470064A CN 201980048659 A CN201980048659 A CN 201980048659A CN 112470064 A CN112470064 A CN 112470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light
electronic device
crysta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86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田隆
永冈一孝
柴田伦秀
矢岛利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470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00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2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of characters on d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2Circuits comprising photodetect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feedbac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8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monitoring photodetect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缓和照明光的亮度的不均匀性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备:液晶面板;以及照明所述液晶面板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其具有第1侧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置的主面、由缺口部或者贯穿孔构成的开口部;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置的第1光源;以及与所述第1光源相比更靠近所述开口部的第2光源。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同一面侧具有显示部以及摄像头的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被广泛实用化。在这种电子设备中,摄像头等设于显示部的外侧,确保用于设置摄像头等的空间,另一方面,对缩小显示部的外侧的边缘宽度的要求升高。另外,在对这种显示部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背光单元)中,期望照明光的亮度的均匀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7-40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能够缓和照明光的亮度的不均匀性的照明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液晶面板;以及照明所述液晶面板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其具有第1侧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置的主面、由缺口部或者贯穿孔构成的开口部;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置的第1光源;以及与所述第1光源相比更靠近所述开口部的第2光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照明装置IL的电子设备100的一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示出的A-B线的电子设备100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示出的液晶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5是包括图4示出的像素PX1的液晶元件LCD的剖视图。
图6是包括图4示出的像素PX2的液晶元件LCD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9示出的C-D线的电子设备100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12是沿图11示出的E-F线的电子设备100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此外,本公开只不过为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保持发明的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有时示意性地示出附图中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只不过为一例,不限定对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对与关于已经出现的附图进行了说明的构成要素发挥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照明装置IL的电子设备100的一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在一例中,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彼此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
照明装置IL具有导光板LG、光源EMA、光源EMB、壳体CS。照明装置IL还具有多个光学片OS以及反射片RS,但此处省略图示。这种照明装置IL例如对在图1中用虚线简化示出的液晶面板PNL进行照明。
导光板LG形成为与由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规定的X-Y平面平行的平板状。导光板LG具有侧面S1~S4、主面MS、开口部OP1。侧面S2位于侧面S1的相反侧,侧面S1以及S2分别沿第1方向X延伸出去。侧面S4位于侧面S3的相反侧,侧面S3以及S4分别沿第2方向Y延伸出去。主面MS为与X-Y平面平行的面。例如,侧面S1以及S2为与由第1方向X以及第3方向Z规定的X-Z平面平行的面。另外,侧面S3以及S4为与由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规定的Y-Z平面平行的面。开口部OP1为沿第3方向Z将导光板LG贯穿的贯穿孔。开口部OP1在第2方向Y上位于侧面S1以及侧面S2之间,与侧面S1相比更接近侧面S2。
多个光源EMA沿第1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光源EMA分别与布线基板F1电连接。
光源EMB与布线基板F2电连接。此外,在图1中仅图示了一个光源EMB,但也可以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光源EMB。
光源EMA以及EMB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ED),射出白色的照明光。此外,也可以并排使用射出红色、绿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LED)。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使各颜色的发光二极管(LED)依次发光,与此配合地依次切换各色显示,由此实现彩色显示的、所谓场序方式。
壳体CS容置导光板LG以及光源EMA。壳体CS具有侧壁W1~W5、底板BP、开口部OP2和OP3、以及突部PP。侧壁W1以及W2沿第1方向X延伸出去,沿第1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也就是说,在侧壁W1与侧壁W2之间形成不存在侧壁的开口部OP2。侧壁W3以及W4沿第2方向Y延伸出去,彼此相对置。侧壁W5沿第1方向X延伸出去,侧壁W1以及W2相对置。侧壁W3与侧壁W1相连,侧壁W4与侧壁W2相连,侧壁W5与侧壁W3以及W4相连。开口部OP3为沿第3方向Z将底板BP贯穿的贯穿孔。开口部OP3在第3方向Z上与开口部OP1重叠。突部PP从底板BP向第3方向Z突出,以包围开口部OP3的方式设。
这种嵌入有照明装置IL的电子设备100具有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在图示的例子中,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沿第1方向X隔开间隔排列,在第3方向Z上与开口部OP3重叠地设置。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至少一方电连接于与光源EMB共用的布线基板F2。此外,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中的一方与光源EMB一并电连接于布线基板F2,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中的另一方也可以与光源EMB电连接于其他布线基板。
摄像头1A例如能够接受可视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检测红外线的摄像头。传感器1B例如为感测检测对象物的接近的接近传感器,但不限于此,为具备面向检测对象物投射红外线的投射元件、和检测从检测对象物反射来的红外线的检测元件的传感器。摄像头1A为可视光用的摄像头,在传感器1B为接近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额外设置以形成多个点状的图案的方式面向检测对象物投射红外线的投射元件、和检测从检测对象物反射来的红外线的点图案的红外线用的摄像头。
图2是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光源EMA配置在导光板LG的侧面S1与壳体CS的侧壁W5之间,与侧面S1相对置。此外,省略了图1示出的布线基板F1的图示。侧壁W1以及W2与侧面S2相对置,侧壁W3与侧面S3相对置,侧壁W4与侧面S4相对置。壳体CS的突部PP位于导光板LG的开口部OP1的内侧。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设于壳体CS的开口部OP3的内侧。光源EMB设在侧壁W1以及W2之间。也就是说,光源EMB位于壳体CS的开口部OP2,与导光板LG的侧面S2相对置。
光源EMB比光源EMA更靠近开口部OP1。即,光源EMB与开口部OP1之间的沿第2方向Y的距离YB比光源EMA与开口部OP1之间的沿第2方向Y的距离YA短。
光源EMA具有沿第1方向X的长度AX、和沿第2方向Y的长度AY。光源EMB具有沿第1方向X的长度BX、和沿第2方向Y的长度BY。长度BX比长度AX小,长度BY比长度AY小。即,光源EMB比光源EMA小。
开口部OP3位于开口部OP1的内侧。在图示的例子中,开口部OP1以及OP3均在俯视时为长圆形状,但也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从光源EMA射出的照明光L1从侧面S1入射,在导光板LG的内部沿第2方向Y从侧面S1朝向侧面S2行进。由此,照明光L1传播至侧面S1与侧面S2之间的区域、以及侧面S1与开口部OP1之间的区域传播。然而,照明光L1不易向开口部OP1与侧面S2之间的区域传播。
从光源EMB射出的照明光L2从侧面S2入射,朝向开口部OP1行进。也就是说,照明光L2向开口部OP1与侧面S2之间的区域传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照明装置IL中,能够缓和因在导光板LG设置开口部OP1而引起的照明光的亮度的不均匀性。
另外,光源EMB比光源EMA小,还配置在壳体CS的侧壁W1以及W2之间的开口部OP2。因此,能够抑制因配置了光源EMB而引起的边缘宽度的扩大。
另外,摄像头1A、传感器1B、以及光源EMB与同一布线基板F2连接,因此能够削减连接器的数量,能够缩小设置布线基板的空间。另外,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以及制造工艺的简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EMA相当于第1光源,光源EMB相当于第2光源,侧面S1相当于第1侧面,侧面S2相当于第2侧面。
图3是沿图2示出的A-B线的电子设备100的剖视图。在此,示出了包括液晶面板PNL、摄像头1A、光源EMA以及EMB等在内的沿第2方向Y的电子设备100的剖面。电子设备100除了在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等之外,还具有第1偏振片PL1、液晶面板PNL、第2偏振片PL2、光学片OS和反射片RS。
反射片RS、导光板LG、以及、光学片OS按照该顺序沿第3方向Z配置,并容置在壳体CS内。壳体CS具有金属制的壳体CS1、和树脂制的壳体CS2。光学片OS例如为棱镜片或扩散片。光学片OS各自具有与开口部OP1重叠的开口部OP4。反射片RS具有与开口部OP1重叠的开口部OP5。壳体CS的突部PP位于开口部OP1、OP4、OP5的内侧。
光学片OS与突部PP的间隙由遮光带TP遮光。由此,在导光板LG内行进的照明光即使在突部PP附近发生了散射,也会抑制该散射光的泄漏。另外,抑制异物进入到光学片OS与突部PP的间隙。
布线基板F1与光学片OS的间隙、以及光学片OS与光源EMB的间隙也同样地由遮光带TP遮光。光源EMA具有与侧面S1相对置的发光面AF。光源EMB具有与侧面S2相对置的发光面BF。
第1偏振片PL1、液晶面板PNL、以及第2偏振片PL2沿第3方向Z按照该顺序配置,构成相对于沿第3方向Z行进的光具有光学开关功能的液晶元件LCD。遮光带TP为例如双面粘接胶带,将第1偏振片PL1与壳体CS、或者第1偏振片PL1与光学片OS粘接。
液晶面板PNL可以具备与利用沿基板主面的横向电场的显示模式、利用沿基板主面的法线的纵向电场的显示模式、利用相对于基板主面向斜向倾斜的倾斜电场的显示模式、或将上述的横向电场、纵向电场、以及倾斜电场适当组合利用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任意构成。在此的基板主面为与X-Y平面平行的面。
液晶面板PNL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部DA、和包围显示部DA的非显示部NDA。液晶面板PNL具备第1基板SUB1、第2基板SUB2、液晶层LC、和密封件SE。密封件SE位于非显示部NDA,将第1基板SUB1和第2基板SUB2粘接,并封固液晶层LC。
以下,说明第1基板SUB1以及第2基板SUB2的主要部分。第1基板SUB1具备第1绝缘基板10、和取向膜AL1。第2基板SUB2具备第2绝缘基板20、彩色滤光片层CF、遮光层BMA、透明层OC、和取向膜AL2。
第1绝缘基板10以及第2绝缘基板20为玻璃基板或挠性的树脂基板等的透明基板。取向膜AL1以及AL2与液晶层LC接触。
彩色滤光片层CF、遮光层BMA、以及透明层OC位于第2绝缘基板20与液晶层LC之间。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彩色滤光片层CF设于第2基板SUB2,但也可以设于第1基板SUB1。
遮光层BMA位于非显示部NDA。显示部DA与非显示部NDA的边界B例如由遮光层BMA的内端(显示部DA侧的端部)规定。密封件SE设于与遮光层BMA重叠的位置。
在此,省略彩色滤光片层CF的详细内容,但彩色滤光片层CF具备例如配置于红色像素的红色彩色滤光片、配置于绿色像素的绿色彩色滤光片、以及配置于蓝色像素的蓝色彩色滤光片。另外,彩色滤光片层CF还有具备配置于白色像素的透明树脂层的情况。透明层OC覆盖彩色滤光片层CF以及遮光层BMA。透明层OC例如为透明的有机绝缘膜。
显示部DA具有配置有彩色滤光片层CF的区域A1、和没有配置有彩色滤光片层CF的区域A2。透明层OC遍及区域A1以及区域A2地配置,在区域A1中与彩色滤光片层CF接触,在区域A2中与第2绝缘基板20接触。取向膜AL1与取向膜AL2遍及区域A1以及区域A2地设置。
摄像头1A以与壳体CS的开口部OP3重叠的方式位于由突部PP包围的内侧。另外,图2示出的传感器1B也同样地以与开口部OP3重叠的方式设置。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在第3方向Z上与液晶面板PNL、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重叠。此外,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第3方向Z上与液晶面板PNL的显示部DA重叠。也就是说,在具有液晶面板PNL和摄像头1A的电子设备100中,只要从电子设备100的使用者来看,摄像头1A设在液晶面板PNL的里侧即可。
就图示的摄像头1A与显示部DA的位置关系而言,摄像头1A与区域A2重叠。也就是说,彩色滤光片层CF不与摄像头1A重叠。另外,传感器1B也与摄像头1A同样地与区域A2重叠,不与彩色滤光片层CF重叠。
摄像头1A例如具备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的光学系统2、图像传感器(撮像元件)3和壳体4。壳体4容置光学系统2以及图像传感器3。光学系统2位于液晶面板PNL与图像传感器3之间。图像传感器3经由液晶面板PNL、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受光。例如,摄像头1A接受经由显示部DA、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透射的可视光(例如,400nm~700nm的范围的光)。在第1偏振片PL1的吸收轴以及第2偏振片PL2的吸收轴彼此正交的情况下,在将透射液晶元件LCD的液晶层LC的光的波长设为λ时,液晶层LC的光程差几乎为0或者与λ相当的情况下,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成为最小。因此,在利用摄像头1A拍摄时,液晶层LC的光程差被设定为比0大且比λ小。在光程差为大约λ/2的情况下,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成为最大。
第1偏振片PL1与第1绝缘基板10粘接。第2偏振片PL2与第2绝缘基板20粘接。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遍及区域A1以及A2地配置。此外,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根据需要也可以具有相位差板、散射层、防反射层等。
如图所示,为了使液晶层LC不受来自外部的电场等的影响,有时在第2偏振片PL2与第2绝缘基板20之间设置透明导电膜IT。透明导电膜IT由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透明的氧化物导电体构成。在透明导电膜IT引起红外线的透射率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在与传感器1B重叠的区域A2设置透明导电膜IT的不形成区域,能够抑制可视光的透射率的下降。还能够将透明导电膜IT的不形成区域设为比区域A2更大。也可以在红外线的低透射率没有成为问题的可视光用的与摄像头1A重叠之处,形成透明导电膜IT。在使用与氧化物导电体相比红外线的透射率更高的导电性树脂来作为透明导电膜IT的情况下,能够在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重叠的区域设置透明导电膜IT。
另外,例如,还能够在第1偏振片PL1或者第2偏振片PL2具有超双折射薄膜。已知超双折射薄膜在直线偏振光入射时对透射光实现非偏振光化(自然光化),即使被摄体包含有发出偏振光的物体也能够进行没有违和感的拍摄。例如,在摄像头1A的被摄体被拍摄到液晶显示装置等内的情况下,从液晶显示装置射出直线偏振光,因此,因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与成为被摄体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的角度之间的关系而使入射至摄像头1A的被摄体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变化,在拍摄时可能会产生违和感。然而,通过使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具备超双折射薄膜,能够抑制产生违和感的亮度变化。
作为体现出超双折射性的薄膜,例如适当使用东洋纺(株)的COSMOSHINE(注册商标)等。在此超双折射性是指,相对于可视区域、例如500nm的光的面内方向上的光程差为800nm以上。
另外,第1偏振片PL1有时具备将来自照明装置IL的照明光中的、与第1偏振片PL1的吸收轴平行的偏振光成分朝向照明装置IL反射的反射层。在应用了这种第1偏振片PL1的情况下,从传感器1B的红外线投射元件投射来的红外线的一部分被反射层反射,光的利用效率下降。而且,会有由反射层反射的反射光入射至传感器1B而引起不良影响的担忧。因此,在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重叠的区域中,优选从第1偏振片PL1除去反射层。
此外,为了将从传感器1B的红外线投射元件射出并由反射层反射的光再利用,也可以在传感器1B的内部或周边设置使到达的光反射的反射层。
图4是示出图3示出的液晶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在图3中,液晶层LC以及密封件SE用不同的斜线表示。用虚线表示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外形。显示部DA为不包括缺口部的大致四边形的区域,但也可以具有四个倒圆角,也可以为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或圆形。显示部DA位于由密封件SE包围的内侧。
液晶面板PNL在显示部DA中,具有在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上排列成矩阵状的像素PX。显示部DA中的各像素PX具有相同的电路构成。如在图3中放大示出那样,各像素PX具备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液晶层LC等。开关元件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与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电连接。向扫描线G供给用于控制开关元件SW的控制信号。向信号线S供给作为与控制信号不同的信号的、影像信号。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分别与共用电极CE相对置,通过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液晶层LC。电容CP例如形成在与共用电极CE为相同电位的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PE为相同电位的电极之间。
布线基板6与第1基板SUB1的延出部EX电连接。IC芯片7与布线基板6电连接。此外,IC芯片7也可以与延出部EX电连接。IC芯片7例如内置有输出图像显示所需的信号的显示器驱动器等。布线基板6为能够弯曲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
在显示部DA中,不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重叠的像素PX1相当于图3示出的区域A1的像素,具备彩色滤光片层CF。也就是说,像素PX1能够显示红色、绿色、蓝色的某一种颜色。另外,在像素PX1为白色像素的情况下,像素PX1能够显示白(或者透明)、灰、黑的某一种。像素PX1在显示部DA中,在与导光板LG重叠的区域整体上配置。另外,像素PX1也可以配置在区域A2中的不与摄像头1A等重叠的区域。
在显示部DA中,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重叠的像素PX2相当于图3示出的区域A2的像素,不具有彩色滤光片层CF。也就是说,像素PX2为黑白显示像素,能够显示白(或者透明)、灰、黑的某一种。此外,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外形,示出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重叠的像素PX2。理想上,像素PX2在俯视时与包括摄像头1A等的透镜在内的光学系统2重叠,但也可以与摄像头1A等的壳体4重叠。
另外,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与液晶面板PNL重叠。而且,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与液晶面板PNL的显示部DA重叠。因此,能够扩大显示部DA。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在非显示部NDA设置摄像头1A等的空间,所以能够缩小非显示部NDA的边缘宽度。
图5是包括图4示出的像素PX1在内的液晶元件LCD的剖视图。在此,针对在第1偏振片PL1与第2偏振片PL2之间具有与利用横向电场的显示模式对应的液晶面板PNL的液晶元件LCD进行说明。
第1基板SUB1在第1绝缘基板10与取向膜AL1之间具有绝缘膜11、12、共用电极CE、像素电极PE。此外,图4示出的扫描线、信号线、以及开关元件例如位于第1绝缘基板10与共用电极CE之间。共用电极CE位于绝缘膜11之上,由绝缘膜12覆盖。像素电极PE位于绝缘膜12之上,由取向膜AL1覆盖。像素电极PE隔着绝缘膜12与共用电极CE相对置。共用电极CE以及像素电极PE由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锌(IZO)(IZO)等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像素电极PE为线状电极,共用电极CE为跨过多个像素PX1被共用地设置的平板状的电极。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像素电极PE设为平板状的电极、且在像素电极PE与液晶层LC之间设置线状的共用电极的构造。虽没有详细说明,但绝缘膜11包括无机绝缘膜以及有机绝缘膜。绝缘膜12为例如氮化硅等的无机绝缘膜。
在第2基板SUB2中,遮光层BMB与图2示出的非显示部NDA的遮光层BMA一体地形成。彩色滤光片层CF包括红色彩色滤光片CFR、绿色彩色滤光片CFG、以及蓝色彩色滤光片CFB。绿色彩色滤光片CFG与像素电极PE相对置。红色彩色滤光片CFR以及蓝色彩色滤光片CFB也分别与未图示的其他像素电极PE相对置。
驱动液晶元件LCD的驱动部DR1包括例如与图4示出的扫描线G电连接的扫描线驱动电路、以及与信号线S电连接的信号线驱动电路。驱动部DR1相对于显示部DA的各像素PX输出图像显示所需的信号,控制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根据施加给液晶层LC的电压的大小来控制。
例如,在像素PX1中,在没有对液晶层LC施加电压的关断状态下,包含在液晶层LC内的液晶分子LM在取向膜AL1以及AL2之间被向规定的方向初始取向。在这种关断状态下,从图1示出的光源EMA向像素PX1引导的光由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吸收。因此,液晶元件LCD在关断状态的像素PX1中显示黑色。
另一方面,在对液晶层LC施加了电压的开启状态下,液晶分子LM因形成于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的电场而向与初始取向方向不同的方向取向,其取向方向通过电场控制。在这种开启状态下,向像素PX1引导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因此,液晶元件LCD在开启状态的像素PX1中,显示与彩色滤光片层CF对应的颜色。
上述例子相当于在关断状态下显示黑色的所谓常黑模式,但也可以应用在开启状态下显示黑色(在关断状态下显示白色)的常白模式。
图6是包括图4示出的像素PX2的液晶元件LCD的剖视图。像素PX2与图5示出的像素PX1相比,不同点在于第2基板SUB2不具有彩色滤光片层CF以及遮光层BMB。即,透明层OC在像素电极PE的正上方与第2绝缘基板20相接。此外,为了调整透明层OC的厚度,也可以在透明层OC与第2绝缘基板20之间设置透明树脂层。
液晶元件LCD的像素PX2中的透射率与像素PX1同样地通过驱动部DR1来控制。即,液晶元件LCD在没有对液晶层LC施加电压的关断状态的像素PX2中,与像素PX1同样地成为最小透射率,显示黑色。
另一方面,在对液晶层LC施加了电压的开启状态下,向像素PX2引导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第1偏振片PL1以及第2偏振片PL2。液晶元件LCD在开启状态的像素PX2中为最大透射率的情况下,显示白色或者成为透明状态。另外,如上所述,液晶元件LCD被控制为成为最小透射率与最大透射率之间的中间透射率,也有显示灰色的情况。此外,在图6中,共用电极CE形成为平板状,像素PX2也可以构成为在共用电极CE设置开口的构成。另外,在将像素电极PE设置在比共用电极CE更靠绝缘基板侧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像素电极PE设置开口。而且,还可以将像素电极PE和共用电极CE设为线状电极。在该情况下,还能够将线状的像素电极PE和线状的共用电极CE设在同一层。另外,还能够隔着绝缘膜将像素电极PE和共用电极CE设在不同层。在使用液晶层LC形成液晶透镜的情况下,与利用平板状的电极和线状的电极形成透镜相比,在利用线状的像素电极PE和线状的共用电极CE形成透镜的情况下更能够提高透镜特性的自由度。
图7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图6示出的构成例与图1示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省略了传感器1B,并且摄像头1A靠近壳体CS的侧壁W3或者侧壁W4。在图示的例子中,摄像头1A靠近侧壁W3。导光板LG的开口部OP1在侧面S3以及S4之间更靠近侧面S3。壳体CS的开口部OP3以及突部PP在侧壁W3以及W4之间更靠近侧壁W3。摄像头1A配置在突部PP的内侧。此外,开口部OP1以及OP2形成为圆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椭圆形等的其他形状。光源EMB与侧面S2相对置,位于侧壁W1与侧壁W2之间。侧壁W1的沿第1方向X的长度比侧壁W2的长度短。摄像头1A以及光源EMB隔着突部PP地在第2方向Y上排列。
在这种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构成例同样的效果。
图8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分解立体图。图8示出的构成例与图1示出的构成例相比,在导光板LG的开口部OP1为从侧面S2朝向侧面S1凹陷的凹部或者缺口部这一点上不同。
在壳体CS中,开口部OP3在第3方向Z上与开口部OP1重叠。在图示的例子中,开口部OP3为将底板BP贯穿的贯穿孔。突部PP以包围开口部OP3的方式设置,与侧壁W1以及W2相连。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设置了与突部PP一并包围开口部OP3的侧壁W6。此外,也可以省略侧壁W6,在该情况下,开口部OP3形成为与开口部OP1同样的凹部或者缺口部。
光源EM1、摄像头1A、传感器1B、以及光源EM2沿第1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在第3方向Z上设为与开口部OP3重叠。光源EM1、摄像头1A、传感器1B、以及光源EM2与布线基板F2电连接。此外,也可以为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分别与不同的布线基板电连接,摄像头1A以及光源EM1与同一布线基板连接,传感器1B以及光源EM2与同一布线基板连接。
此外,液晶面板PNL与导光板LG重叠,并且在开口部OP1中,还与摄像头1A、传感器1B、光源EM1以及EM2重叠。
在图8示出的构成例中,光源EMA相当于第1光源,光源EM1以及EM2相当于第2光源。
图9是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壳体CS的突部PP以及开口部OP3位于导光板LG的开口部OP1的内侧。摄像头1A、传感器1B、光源EM1以及EM2设在壳体CS的开口部OP3的内侧。光源EM1以及EM2与光源EMA相比更靠近开口部OP1。即,在本构成例中,光源EMA设在侧面S1与侧壁W5之间,光源EM1以及EM2设在开口部OP1。另外,光源EM1以及EM2比光源EMA小。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两个光源EM1以及EM2设于开口部OP1,但也可以将更多的光源设于开口部OP1。
图10是沿图9示出的C-D线的电子设备100的剖视图。电子设备100还具有散射控制元件ST。散射控制元件ST构成为能够在透明状态与散射状态之间切换。散射控制元件ST位于液晶面板PNL与光源EM1以及EM2之间、以及液晶面板PNL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散射控制元件ST固定在壳体CS的突部PP与第1偏振片PL1之间,但也可以通过粘接于第1偏振片PL1来固定。另外,散射控制元件ST也可以以覆盖开口部OP3的方式来配置。
在此、说明散射控制元件ST的一构成例。散射控制元件ST为具备在聚合物分散有液晶分子的聚合物分散型液晶的液晶面板。聚合物以及液晶分子分别具有光学各方异性或者折射率各方异性。在一例中,聚合物的取向方向与有无电场无关地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在被施加了阈值以上的高电压的状态下,根据电场而变化。在聚合物以及液晶分子各自的光轴彼此平行的状态下,入射至散射控制元件ST的光几乎不发生散射地透射(透明状态)。在聚合物以及液晶分子各自的光轴彼此交叉的状态下,入射至散射控制元件ST的光被散射(散射状态)。
这种散射控制元件ST通过驱动部DR2控制。驱动部DR2通过对施加至散射控制元件ST的电压进行控制,而在透明状态与散射状态之间切换。
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位于发光元件EM1以及EM2之间。光源EM1具有与液晶面板PNL相对置的发光面1F,光源EM2具有与液晶面板PNL相对置的发光面2F。发光面1F以及2F分别朝向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倾斜。更具体来说,发光面1F的法线以与液晶面板PNL中的、摄像头1A正上方的区域交叉的方式倾斜。发光面2F的法线以与液晶面板PNL中的、传感器1B正上方的区域交叉的方式倾斜。发光面1F以及2F的倾斜例如通过在发光元件倾斜的状态下由壳体保持来实现。或者,也可以在发光元件的前表面设置光学系统,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折射。
这些摄像头1A、传感器1B、发光元件EM1以及EM2由驱动部DR3控制。
接着,说明基于驱动部DR1~DR3的控制例。
在使用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至少一方时,驱动部DR1以在液晶元件LCD中的至少区域A2成为透明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优选地,液晶层LC的光程差被设定为大约λ/2,以使液晶元件LCD的透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式进行控制。
驱动部DR2以使散射控制元件ST成为透明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
驱动部DR3以使光源EM1以及EM2熄灭的方式进行控制。然后,驱动部DR3控制摄像头1A并经由液晶元件LCD进行拍摄。或者,驱动部DR3控制传感器1B,并经由液晶元件LCD进行感测。利用这种控制,在进行基于摄像头1A的拍摄、或者基于传感器1B的感测时,不会受到来自光源EM1以及EM2的照明光的影响。
在不使用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时,能够在区域A2中显示图像。即,驱动部DR3以将光源EM1以及EM2点亮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驱动部DR2以使散射控制元件ST成为散射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从光源EM1以及EM2射出的照明光通过散射状态的散射控制元件ST扩散。
如参照图8等进行了说明那样,在导光板LG设有开口部OP1的照明装置IL中,来自光源EMA的照明光不到达开口部OP1的内侧,无法充分照明液晶面板PNL中的、与开口部OP1重叠的区域A2。在本构成例中,区域A2通过来自配置在正下方的光源EM1以及EM2的照明光进行照明。因此,能够缓和在导光板LG设置开口部OP1而引起的照明光的亮度的不均匀性。另外,通过利用驱动部DR1控制区域A2的像素PX2,能够在区域A2显示图像。
图11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1示出的构成例与图9示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在开口部OP3具备多个光源EM3。在图示的例子中,光源EM3设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周围。
图12是沿图11示出的E-F线的电子设备100的剖视图。光源EM3具有与液晶元件LCD相对置的发光面3F。光源EM3与图9示出的光源EM1以及EM2同样地,比光源EMA小,且还比光源EM1以及EM2小。在这种构成例的电子设备100中,虽然省略说明,但应用参照图10进行了说明的控制例。
在图11以及图12示出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图10示出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另外,多个光源EM3配置在摄像头1A的周围以及传感器1B的周围,由此,能够不使光源EM3的发光面3F倾斜地,对开口部OP3所重叠的区域进行照明,而且能够缓和照明光的亮度的不均匀性。
在这种构成例中,光源EM3相当于第2光源。
图13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剖视图。图13示出的构成例与图12示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光源EM3不仅设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周围,还摄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内部。因此,与图12示出的构成例相比,能够在开口部OP3的内部均匀地配置更多的光源EM3。
在图13示出的构成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构成例同样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由于光源EM3设在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内部,所以即使不配置散射控制元件ST,也能够在开口部OP3中生成几乎均匀的亮度的照明光。另外,通过省略散射控制元件ST,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另外,能够将控制简化。
图14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剖视图。图14示出的构成例与上述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作为第2光源而将光源EM4设在摄像头1以及传感器1B与液晶面板PNL之间,另外,波长转换元件TS设在光源EM4与液晶面板PNL之间。多个光源EM4设于透明的支承基板SUB3。光源EM4优选在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重叠的区域中,配置得比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的周围更稀疏。波长转换元件TS由于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重叠,所以优选为无着色。
例如,光源EM4射出蓝色光或紫外光,波长转换元件TS吸收来自光源EM4的光并发出波长比所吸收的光的波长更长的光。波长转换元件TS作为发光材料例如包括量子点,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包括发出荧光或蛍光磷光的发光材料。
在一例中,光源EM4射出紫外线波长的光(激发光)。波长转换元件TS吸收激发光,分别发出蓝色、绿色、以及红色,生成白色的照明光。
在另一例中,光源EM4射出蓝色波长的光(激发光)。波长转换元件TS吸收激发光并发出黄色的光。因此,生成作为转换光的黄色光、和作为无转换光的蓝色光混合的白色的照明光。
此外,在此,说明了作为照明光而射出白色光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射出其他颜色的照明光。
图15是示出电子设备100的另一构成例的剖视图。图15示出的构成例与图14示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点在于,作为第2光源而具有红色的光源EMR、绿色的光源EMG、以及蓝色的光源EMB。这些光源EMR、EMG、EMB设于透明的支承基板SUB3。光源EMR、EMG、EMB优选在与摄像头1A以及传感器1B重叠的区域中,稀疏地配置。另外,在光源EMR、EMG、EMB为与液晶元件LCD的像素同等的尺寸的情况下,在液晶元件LCD中也可以形成与开口部OP3重叠的开口部(缺口部或者贯穿孔),在与开口部OP3重叠的区域中,通过控制光源EMR、EMG、EMB的亮度能够显示彩色图像。
另外,在参照图1等说明的构成例中,如参照图8~图15说明的各自的构成例那样,在导光板LG的开口部OP1内设置光源EM,能够照明与开口部OP1重叠的区域,能够在区域A2显示图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缓和照明光的亮度的不均匀性的照明装置、以及将其嵌入在内的电子设备。
此外,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子,不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与记载于专利请求的范围的发明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
液晶面板;以及
照明所述液晶面板的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
导光板,其具有第1侧面、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置的主面、由缺口部或者贯穿孔构成的开口部;
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置的第1光源;以及
与所述第1光源相比更靠近所述开口部的第2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2光源比所述第1光源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摄像头,该摄像头与所述液晶面板重叠,且经由所述液晶面板受光,
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传感器,该传感器与所述液晶面板重叠,且经由所述液晶面板进行感测,
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有布线基板,
所述摄像头和所述传感器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第2光源与所述布线基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导光板具有所述第1侧面的相反侧的第2侧面,
所述开口部为贯穿孔,位于所述第1侧面与所述第2侧面之间,
所述第2光源与所述第2侧面相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开口部为缺口部,
所述第2光源设于所述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2光源具有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置的发光面,
所述发光面的法线以与所述液晶面板中的、所述摄像头正上方的区域交叉的方式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2光源之间的散射控制元件,
所述散射控制元件构成为能够在透明状态与散射状态之间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2光源设于所述摄像头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2光源设于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位于所述第2光源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波长转换元件,
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将来自所述第2光源的光的波长转换为其他波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导光板具有所述第1侧面的相反侧的第2侧面,
所述开口部为贯穿孔,位于所述第1侧面与所述第2侧面之间,
所述第2光源与所述第2侧面相对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有容置所述导光板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2侧面相对置的第1侧壁以及第2侧壁,
所述第2光源设在所述第1侧壁与所述第2侧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开口部为缺口部,
所述第2光源设于所述开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2光源之间的散射控制元件,
所述散射控制元件构成为能够在透明状态与散射状态之间切换。
CN201980048659.5A 2018-08-30 2019-07-22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4700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1584 2018-08-30
JP2018161584A JP7123701B2 (ja) 2018-08-30 2018-08-30 電子機器
PCT/JP2019/028723 WO2020044863A1 (ja) 2018-08-30 2019-07-22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0064A true CN112470064A (zh) 2021-03-09

Family

ID=69644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8659.5A Pending CN112470064A (zh) 2018-08-30 2019-07-2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2298B2 (zh)
JP (1) JP7123701B2 (zh)
CN (1) CN112470064A (zh)
WO (1) WO20200448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20568A (ko) * 2019-08-16 2021-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068356A (zh) * 2020-09-29 2020-12-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幕及液晶显示屏幕的使用方法
JP1715714S (ja) * 2020-09-29 2022-05-24 スマートフォン
KR102496035B1 (ko) * 2020-12-28 2023-02-06 주식회사 에스지디자인 플래시를 이용한 휴대기기 도광장치
CN115695598A (zh) * 2021-07-28 2023-0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9635A (ja) * 1998-11-09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面照明装置及びこの面照明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6331914A (ja) * 2005-05-27 2006-12-07 Nec Saitama Ltd 照明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JP2008305761A (ja) * 2007-06-11 2008-12-18 Sony Corp 照明装置、タッチセンサ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38566A (ja) * 2008-03-27 2009-10-15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431753A (zh) * 2013-08-12 2016-03-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0135A (ja) * 1996-01-12 1997-07-31 Sony Corp 赤外線輻射装置
US9143668B2 (en) * 2010-10-29 2015-09-22 Apple Inc. Camera lens structures and display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102485165B1 (ko) 2015-08-21 2023-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2447240B1 (ko) * 2015-09-30 2022-09-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559519B1 (ko) * 2016-10-20 2023-07-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EP3537207B1 (en) 2016-11-07 2020-09-30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9133097A (ja) * 2018-02-02 2019-08-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CN208384291U (zh) * 2018-06-01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2020024288A (ja) * 2018-08-07 2020-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0809434B2 (en) * 2018-12-18 2020-10-20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9635A (ja) * 1998-11-09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面照明装置及びこの面照明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6331914A (ja) * 2005-05-27 2006-12-07 Nec Saitama Ltd 照明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JP2008305761A (ja) * 2007-06-11 2008-12-18 Sony Corp 照明装置、タッチセンサ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38566A (ja) * 2008-03-27 2009-10-15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431753A (zh) * 2013-08-12 2016-03-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22298B2 (en) 2022-08-23
JP7123701B2 (ja) 2022-08-23
WO2020044863A1 (ja) 2020-03-05
US20210181402A1 (en) 2021-06-17
JP2020034747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23701B2 (ja) 電子機器
US10345507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188105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기
CN110058452B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JP7123758B2 (ja) 電子機器
US20150253484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027116B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JP718290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30204999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0202925A1 (ja) 電子機器
US2021034934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isplay device therein
CN112437898A (zh) 显示装置及组装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US20220221644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5435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illumination device including second light guide formed in an opening
WO2016181838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248563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7150627B2 (ja) 電子機器
CN215067625U (zh) 电子设备
US10705289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630347B2 (en) Display device
JP7229858B2 (ja) 電子機器
KR102465447B1 (ko) 고정테이프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6134711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