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1946A - 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41946A CN112441946A CN201910836614.6A CN201910836614A CN112441946A CN 112441946 A CN112441946 A CN 112441946A CN 201910836614 A CN201910836614 A CN 201910836614A CN 112441946 A CN112441946 A CN 1124419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ower
- absorption tower
- quenching
- le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3/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3/3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253/3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包括将来自反应器的反应气体送至急冷塔中冷却后送至吸收塔中形成富水溶液从所述吸收塔塔釜泵送至回收塔中蒸馏,其中,利用所述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送至所述吸收塔塔顶用于吸收所述反应气体形成富水溶液;将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和自吸收塔塔釜泵送出的富水溶液送至换热器中进行换热;然后将贫水从所述换热器贫水出口管线送至吸收塔塔顶,将所述富水溶液从所述换热器富水出口管线送至回收塔。本发明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可以节省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丙烯腈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丙烯腈生产过程中,经急冷塔后冷却器冷却后的反应气体进入吸收塔底部,与水进行逆流吸收,吸收塔塔顶操作温度约为33-41℃,塔釜温度为8-20℃。吸收塔塔釜液需经吸收塔塔釜液(富水)泵送至回收塔,回收塔的塔顶操作温度约为84-92℃,塔釜约为116-124℃,因此,吸收塔塔釜液在进入回收塔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升温操作。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蒸汽加热升温的方式对吸收塔塔釜液进行升温处理,以满足进入回收塔的温度条件。
同时,对于进入到吸收塔中的反应气体进行逆流吸收的水来自说回收塔的侧线,通常是将回收塔侧线抽出贫水送至吸收塔塔顶,以实现对于反应气体的逆流吸收。然而,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温度约为116℃-124℃,经过脱氢氰酸塔再沸器、成品塔再沸器后,温度仍然约为92-99℃。而吸收塔塔顶的操作温度约为33-41℃,也就是说,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在进入吸收塔塔顶之前需要进行降温处理,现有技术中采用循环冷却水对贫水进行降温。
综上,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蒸汽对吸收塔塔釜液进行升温,需要使用循环冷却水对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进行降温,如此,大大增加了蒸汽和循环水的消耗,同时浪费了贫水中的大量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解决贫水中热量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包括将来自反应器的反应气体送至急冷塔中冷却后送至吸收塔中形成富水溶液从所述吸收塔塔釜泵送至回收塔中蒸馏,其中,利用所述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送至所述吸收塔塔顶用于吸收所述反应气体形成富水溶液;将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和自吸收塔塔釜泵送出的富水溶液送至换热器中进行换热;
然后将贫水从所述换热器贫水出口管线送至吸收塔塔顶,将所述富水溶液从所述换热器富水出口管线送至回收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吸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送至换热器的管路上设有三通调节阀,所述三通调节阀将所述贫水分为第一股贫水和第二股贫水,所述第一股贫水进入到换热器中,所述第二股贫水绕过换热器与从换热器贫水出口管线处流出的第一股贫水混合后送至吸收塔塔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换热器的富水出口管线上设有控制吸收塔富水溶液流量的液位控制器和与所述三通调节阀相连接的温度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股贫水和所述第二股贫水混合后通过第二三通调节阀分为第一贫水流和第二贫水流;
所述第一贫水流经过吸收水冷却器降温后送至吸收塔塔顶;
所述第二贫水流经过溶剂水冷却器送至如回收塔塔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吸收水冷却器至所述吸收塔塔顶管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相连接的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进入所述吸收塔塔顶的第一贫水流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向急冷塔中加入急冷水的方式对反应气体进行冷却;包括:
设置急冷水槽收集来自四效蒸发单元、硫铵浓缩蒸发单元和废水罐区的回收水作为急冷水;
在所述急冷水槽后设置急冷水泵将所述急冷水槽中的回收水送至急冷塔;
所述急冷塔塔顶设有急冷水喷水口,急冷水喷水口连接有水喷淋分布器,所述回收水通过所述急冷水喷水口送至所述急冷塔内的水喷淋分布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急冷塔塔顶连接有塔顶气相管线,所述急冷水槽中的回收水还用于送至所述塔顶气相管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水喷淋分布器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在急冷塔直径的1/2为直径的圆周上均匀排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急冷塔塔顶内部设有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
在所述急冷塔塔顶气相出口至急冷后冷却器之间设有急冷塔除沫器,急冷塔塔顶气相经所述急冷塔塔顶气相出口至所述急冷塔除沫器后再送至所述急冷后冷却器,再由急冷后冷却器送至吸收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和所述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和所述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均为升气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升气帽包括塔盘和正交方式排布在塔盘上的升气帽通道,升气帽通道上安装有气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生产工艺还包括:
从急冷塔塔顶来的气相物流经过所述急冷后冷却器分为气体部分和液体部分,所述气体部分送至吸收塔塔底,所述液体部分再经过急冷后冷却器液冷却器冷却后送至吸收塔最下段填料段的上部;
在所述吸收塔塔釜设置低温循环管路将部分所述吸收塔塔釜富水溶液循环送至吸收塔最下段填料段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需要送至吸收塔的塔顶作为洗涤水与反应气体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塔塔顶的操作温度较低,低于贫水温度。而吸收塔塔釜液即富水溶液需要泵送至回收塔中进行下一步处理,吸收塔的富水溶液的温度较低,回收塔的操作温度较高,高于富水溶液的温度。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将高温度的贫水和低温度的富水溶液送至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使得贫水温度降低送至吸收塔塔顶的、吸收塔的富水溶液温度升高送至回收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蒸汽对吸收塔塔釜液进行升温操作和通过冷凝水对贫水进行降温操作的方式而言,充分利用了贫水的能量,提供了贫水的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在换热器的富水出口管线上设有控制吸收塔塔釜液流量的液位控制器和与三通调节阀相连接的温度控制器。如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吸收塔中富水溶液进入到回收塔中最终所需达到的温度来控制送至换热器中的富水溶液的量,以及送至换热器中的第一股贫水的量,从而可以对于温度的精确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在自吸收水冷却器至吸收塔塔顶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三通阀相连接的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最终送至吸收塔塔顶的第一贫水流的流量。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吸收塔塔顶进料量的精确控制,节约能源的同时,确保对于吸收塔塔内气体的吸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通过上述设置急冷水槽和急冷水泵的方式,将来自四效蒸发单元、硫铵浓缩蒸发单元和废水罐区的回收水先收集到急冷水槽中作为急冷水,然后再经过急冷水泵将急冷水槽内的回收水泵送至急冷塔中。如此,可以确保将急冷塔内补充水的稳定性,规避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来自四效蒸发单元、硫铵浓缩蒸发单元和废水罐区的回收水送至急冷塔时,若前述某一来源的急冷水流量发生波动,则会引起送入急冷塔的补充急冷水的流量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的急冷塔用水补充方法可以保证用水补充稳定,从而确保急冷塔1操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的部分流程图一;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的部分流程图二;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一种方式的水喷淋分布器的结构布置图;
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的结构图;
图5示意表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升气帽的结构示图;
图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气帽结构图;
图7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的部分流程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包括将来自反应器的反应气体送至急冷塔1中冷却后送至吸收塔2中形成富水溶液3从吸收塔2的塔釜泵送至回收塔4中蒸馏。其中利用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5送至吸收塔2的塔顶用于吸收反应气体形成富水溶液3。
在本发明中,将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5和自吸收塔2塔釜泵出的富水溶液送入到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然后将贫水从所述换热器6贫水出口管线送至吸收塔2塔顶,将吸收塔2的富水溶液3从所述换热器6的富水出口管线送至回收塔4。
具体来说,在丙烯腈装置中,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4需要送至吸收塔2的塔顶作为洗涤水与反应气体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塔2塔顶的操作温度较低,低于贫水温度。而吸收塔2塔釜液即富水溶液3需要泵送至回收塔4中进行下一步处理,吸收塔2的富水溶液3的温度较低,回收塔4的操作温度较高,高于富水溶液3的温度。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将高温度的贫水和低温度的富水溶液送至换热器6中进行热交换,使得贫水温度降低送至吸收塔塔顶的、吸收塔的富水溶液温度升高送至回收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蒸汽对吸收塔塔釜液进行升温操作和通过冷凝水对贫水进行降温操作的方式而言,充分利用了贫水的能量,提供了贫水的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4送至换热器6的管路上设有三通调节阀7。三通调节阀7将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分为第一股贫水8和第二股贫水9,其中第一股贫水8送至换热器6中与来自吸收塔2富水溶液3进行热交换。第二股贫水9绕过换热器6与从换热器6贫水出口管线处流出的第一股贫水8混合后送至吸收塔2塔顶。
在本发明中,在换热器6的富水出口管线上设有控制吸收塔塔釜液流量的液位控制器10和与三通调节阀7相连接的温度控制器11。如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吸收塔2中富水溶液进入到回收塔4中最终所需达到的温度来控制送至换热器6中的富水溶液的量,以及送至换热器6中的第一股贫水8的量,从而可以对于温度的精确控制。
在本发明中,吸收塔的富水溶液经过换热器6后的温度由原先的13℃-34℃上升为58℃-74℃。优选地,,吸收塔富水溶液经过换热器6后的温度由原先的18℃-29℃上升为61℃-71℃。更优选地,吸收塔富水溶液经过换热器6后的温度由原先的21℃-26℃上升为64℃-68℃。
在本发明中,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4的温度为85℃-105℃。优选地,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4的温度为90℃-100℃。更优选地,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4的温度为92℃-99℃。
在本发明中,第一股贫水8经过换热器6与第二股贫水9混合后的温度为55-75℃。优选地,第一股贫水8经过换热器6与第二股贫水9混合后的温度为60-70℃。更优选地,第一股贫水8经过换热器6与第二股贫水9混合后的温度为62-68℃。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吸收塔富水溶液经过换热器6后被送至回收塔4中,而第一股贫水8和第二股贫水9混合后要被送至吸收塔2的塔顶。在本发明中,第一股贫水8和第二股贫水9混合送至吸收塔2塔顶的管路上设有第二三通阀12,第一股贫水8和第二股贫水9混合后经过第二三通阀12被分为第一贫水流13和第二贫水流14。第一贫水流13经过吸收水冷却器15降温后送至吸收塔塔顶。第二贫水流14经过溶剂水冷却器16后送至回收塔塔顶。
在本发明中,第一贫水流13经过吸收水冷却器15降温后,温度由55℃-71℃降至30℃-44℃。优选地,第一贫水流13经过吸收水冷却器15降温后,温度由58℃-69℃降至33℃-41℃。更优选地,第一贫水流13经过吸收水冷却器15降温后,温度由62℃-66℃降至35℃-39℃。
在本发明中,第二贫水流14经过溶剂水冷却器16后,温度由55℃-71℃降至41℃-57℃。优选地,第二贫水流14经过溶剂水冷却器16后,温度由58℃-69℃降至43℃-54℃。更优选地,第二贫水流14经过溶剂水冷却器16后,温度由62℃-66℃降至45℃-51℃。
在本发明中,在自吸收水冷却器15至吸收塔3塔顶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三通阀12相连接的流量控制器17,用于控制最终送至吸收塔2塔顶的第一贫水流13的流量。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吸收塔2塔顶进料量的精确控制,节约能源的同时,确保对于吸收塔塔内气体的吸收效果。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还包括:通过向急冷塔1中加入急冷水的方式对反应气体进行冷却,包括设置急冷水槽18用来收集回收水19作为急冷水,并在急冷水槽18后设置急冷水泵20将急冷水槽18中的回收水19送至急冷塔1。本发明的急冷塔1塔顶设有急冷喷水口21,急冷喷水口21连接有水喷淋分布器22,水喷淋分布器22设置在急冷塔1内。本发明急冷水槽18内的回收水19经过急冷水泵20泵送至水喷淋分布器22处。在本发明中,回收水19包括来自四效蒸发单元、硫铵浓缩蒸发单元和废水罐区的回收水。
通过上述设置急冷水槽18和急冷水泵20的方式,将来自四效蒸发单元、硫铵浓缩蒸发单元和废水罐区的回收水先收集到急冷水槽18中作为急冷水,然后再经过急冷水泵20将急冷水槽18内的回收水泵送至急冷塔1中。如此,可以确保将急冷塔1内补充水的稳定性,规避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来自四效蒸发单元、硫铵浓缩蒸发单元和废水罐区的回收水送至急冷塔时,若前述某一来源的急冷水流量发生波动,则会引起送入急冷塔的补充急冷水的流量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的急冷塔用水补充方法可以保证用水补充稳定,从而确保急冷塔1操作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急冷塔1塔顶设有塔顶气相管线23,塔顶气相管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急冷后冷却器26。急冷水槽18内回收水19还用于送至塔顶气相管线23中。即在本发明中,急冷水槽18内的回收水19有两条供给路径,其中一部分送至急冷塔1的急冷喷水口21处进而送至水喷淋分布器22。另一部分送至塔顶气相管线23中。塔顶气相管线23上设有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送至到塔顶气相管线23中的回收水的量。
在本发明中,自反应气体冷却器的反应气体经气体分布板送入急冷塔1底部,与来自循环液急冷塔循环泵送入急冷塔上部循环液(在本发明中为回收水)逆流接触,来自界区外的硫酸注入到急冷塔循环泵的出口管线,反应气体与循环液接触后被骤冷。反应气体经过最上层循环液喷淋后,继续上升,此时反应气体由于流速较快,夹带了大量液滴。反应气体继续上升至塔顶内件附近,此时,经过此层塔内件的反应气体夹带的液滴大部分已被分离,因此在此层塔盘仅靠反应气体中夹带的液滴难以形成稳定的液体流动层,长此以往液滴中夹带的聚合物易在此层塔盘粘连,最终堵塞此层塔内件。
本发明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急冷塔1塔顶内设置了水喷淋分布器22。本发明的水喷淋分布器22上设有喷嘴,喷嘴在急冷塔1内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喷嘴在急冷塔1的直径的1/2为直径的圆周上均匀排布。并且,喷嘴与水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优选为78°。
在本发明中,在水喷淋分布器22上设有喷嘴,并且喷嘴沿着以急冷塔直径的1/2为直径的圆周均匀排布,同时喷嘴与水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从而可以确保回收水经过水喷淋分布器22之后,将接冷水均匀的喷向位置水喷淋分布器22下侧的丝网除沫器或者升气帽,避免聚合物堵塞急冷塔塔顶组件的问题发生,确保急冷塔工作稳定性。喷嘴的压力和流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喷嘴的压降为2.0kg/cm2,喷嘴的流量为2.85m3/h。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还包括在急冷塔1塔顶内部设有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并且在急冷塔塔顶气相出口至急冷后冷却器26之间设有急冷塔除沫器27,急冷塔塔顶气相经过急冷塔除沫器27后在送至急冷后冷却器26中。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急冷塔1内设有分别设置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和第二气液分离塔内件25,对急冷塔1内的上升的物流进行气液分离,将液体部分留在急冷塔1内,使得通过急冷塔塔顶气相出口流出的气相中的液体含量大大减小。同时,本发明还在急冷塔塔顶气相送至急冷后冷却器26的管路上设置急冷塔除沫器27,使急冷塔塔顶气相先经过急冷塔除沫器27再送至急冷后冷却器26中,从而可以利用急冷塔除沫器27对塔顶气相进行进一步的气液分离,再进一步分离出其中的液体部分,只将气体部分送至急冷后冷却器26中。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急冷塔1内,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本发明的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依次排布。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均设置为升气帽28。
当然,根据本发明的构思,本发明的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均设置为丝网除沫器,或者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置为升气帽和丝网除沫器。再或者,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置为丝网除沫器和升气帽。
在本发明中,急冷塔1内的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与急冷塔1塔顶风头切线的距离为200-1000mm。优选地,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与急冷塔塔顶风头切线的距离为400-800mm。在本发明中,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与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的距离为1100-2000mm。优选地,本发明的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与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的距离为1300-1800mm。
将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与急冷塔1的风头切线的距离设置在上述范围内,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与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的距离设置在上述范围,可以提升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对于气液分离的效果,确保酸性液体被留在急冷塔1内。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升气帽28包括塔盘29和以正交方式排布在塔盘29上的升气帽通道30,升气帽通道30上安装有气帽31。
在丙烯腈生产中,反应气体进入到急冷塔1中由下向上上升,反应气体上升至塔盘29附近,穿过塔盘29上的升气帽通道30继续上升,当反应气体上升至气帽31处时,气相绕过气帽31的帽檐继续上升,而反应气体中夹带的液体则被气帽31挡住,沿着气帽31的帽檐滴落到塔盘29上。塔盘29上还设有漏液孔32,滴落在塔盘29上的液滴沿着漏液孔32流回到急冷塔1内。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塔盘29上的升气帽通道30之间的间距为350mm,在塔盘29圆周边缘均匀设置有8个漏液孔32,漏液孔32的直径为100mm,并且漏液孔32位于两个升气帽通道3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气帽通道30的直径为200mm,高度为200mm,气帽31的直径为300mm,气帽最顶点距离气帽帽檐的垂直距离为75mm。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帽31通过四块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升气帽通道30上。
在本发明中,急冷塔1内的气体依次穿过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5和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24之后,流出塔顶,沿着塔顶出口管线进入到本发明的急冷塔除沫器27中。在本发明中,急冷塔除沫器27采用旋转离心式气液分离除沫器,利用气体和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后一起旋转流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因此液体经离心后与气体相脱离,液体附着在分离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形成液相产物,由液相产物出口管线排出后,与由急冷塔塔釜流出的富水溶液3混合后送至后续大院进行处理。分离出的气体形成气相产物进入急冷后冷却器26进行进一步冷却。至此,反应气体中夹带的99.9%液滴已被回收至急冷塔1内。
结合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还包括:将从急冷塔1顶部来的气相物料33经过急冷后冷却器26分为气体部分34和液体部分35。气体部分34送至吸收塔2塔底,液体部分35再经过急冷后冷却器液冷却器36后送至吸收塔2最下段填料段的上部。同时本发明的吸收塔塔釜还设有低温循环管路37用于将部分塔釜富水溶液3循环至吸收塔2最下段填料段的上部。
在本发明中,在吸收塔2塔釜设有低温循环管路37将部分吸收塔2的富水溶液3循环泵送至吸收塔2最下段填料段的上部,从而可以节省从吸收塔2塔顶送入的贫水的量,产生的工艺废水减小同时对于丙烯腈的吸收效果得到提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从急冷塔1顶部来的含有丙烯腈、氢氰酸、乙腈的反应气体,首选经过急冷后冷却器26,将温度冷却至41℃,分为气体部分34和液体部分35,将气体部分34送至吸收塔2的塔底。液体部分35经过急冷后冷却器液冷却器36的作用,降温至10℃,然后送至吸收塔最下段填料段的上部。来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4经过吸收水冷却器15后冷却至37℃,进入到吸收塔塔顶,吸收塔塔顶的操作温度为36.6℃,操作压力为0.121MPa。贫水进入吸收塔2之后,与上升的气体(丙烯腈、乙腈、氢氰酸)进行逆流吸收。在本发明中,还设有采出管线38,将吸收塔第一填料段和第二填料段中间的液体全部采出,冷却至4℃在送回第二填料段上部,继续向吸收塔塔釜流动。
吸收塔2塔釜形成富水溶液3,经塔釜循环泵泵送至回收塔4中。吸收塔塔釜设有低温循环管路37,从吸收塔塔釜抽出一部分富水溶液冷却到10℃再返回到吸收塔2最下段填料段上部。吸收塔2的塔顶尾气排放至尾气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包括将来自反应器的反应气体送至急冷塔中冷却后送至吸收塔中形成富水溶液从所述吸收塔塔釜泵送至回收塔中蒸馏,其中,利用所述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送至所述吸收塔塔顶用于吸收所述反应气体形成富水溶液;其特征在于,将自回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和自吸收塔塔釜泵送出的富水溶液送至换热器中进行换热;
然后将贫水从所述换热器贫水出口管线送至吸收塔塔顶,将所述富水溶液从所述换热器富水出口管线送至回收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吸收塔侧线抽出的贫水送至换热器的管路上设有三通调节阀,所述三通调节阀将所述贫水分为第一股贫水和第二股贫水,所述第一股贫水进入到换热器中,所述第二股贫水绕过换热器与从换热器贫水出口管线处流出的第一股贫水混合后送至吸收塔塔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富水出口管线上设有控制吸收塔富水溶液流量的液位控制器和与所述三通调节阀相连接的温度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股贫水和所述第二股贫水混合后通过第二三通调节阀分为第一贫水流和第二贫水流;
所述第一贫水流经过吸收水冷却器降温后送至吸收塔塔顶;
所述第二贫水流经过溶剂水冷却器送至如回收塔塔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水冷却器至所述吸收塔塔顶管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相连接的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进入所述吸收塔塔顶的第一贫水流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向急冷塔中加入急冷水的方式对反应气体进行冷却;包括:
设置急冷水槽收集来自四效蒸发单元、硫铵浓缩蒸发单元和废水罐区的回收水作为急冷水;
在所述急冷水槽后设置急冷水泵将所述急冷水槽中的回收水送至急冷塔;
所述急冷塔塔顶设有急冷水喷水口,急冷水喷水口连接有水喷淋分布器,所述回收水通过所述急冷水喷水口送至所述急冷塔内的水喷淋分布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塔塔顶连接有塔顶气相管线,所述急冷水槽中的回收水还用于送至所述塔顶气相管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喷淋分布器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在急冷塔直径的1/2为直径的圆周上均匀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急冷塔塔顶内部设有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和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
在所述急冷塔塔顶气相出口至急冷后冷却器之间设有急冷塔除沫器,急冷塔塔顶气相经所述急冷塔塔顶气相出口至所述急冷塔除沫器后再送至所述急冷后冷却器,再由急冷后冷却器送至吸收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和所述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和所述第二层气液分离塔内件均为升气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气帽包括塔盘和正交方式排布在塔盘上的升气帽通道,升气帽通道上安装有气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还包括:
从急冷塔塔顶来的气相物流经过所述急冷后冷却器分为气体部分和液体部分,所述气体部分送至吸收塔塔底,所述液体部分再经过急冷后冷却器液冷却器冷却后送至吸收塔最下段填料段的上部;
在所述吸收塔塔釜设置低温循环管路将部分所述吸收塔塔釜富水溶液循环送至吸收塔最下段填料段上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36614.6A CN112441946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36614.6A CN112441946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1946A true CN112441946A (zh) | 2021-03-05 |
CN112441946B CN112441946B (zh) | 2023-08-11 |
Family
ID=74733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36614.6A Active CN112441946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4194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73098A (zh) * | 2021-12-29 | 2022-04-05 |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在丙烯腈生产流程中分离聚合物的系统及方法 |
CN117695815A (zh) * | 2024-02-05 | 2024-03-15 | 长盛(廊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an基碳纤维聚合液脱单尾气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87801A (zh) * | 2015-01-08 | 2015-05-06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烟气脱硫系统 |
CN107941039A (zh) * | 2016-10-12 | 2018-04-20 | 英尼奥斯欧洲股份公司 | 骤冷塔后冷却器 |
CN109357543A (zh) * | 2018-12-13 | 2019-02-19 |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新型结构的立式塔集液器 |
CN110152453A (zh) * | 2019-05-16 | 2019-08-23 | 清华大学 | 使用溶剂吸收法捕集气体混合物中酸性气体的方法和设备 |
-
2019
- 2019-09-05 CN CN201910836614.6A patent/CN1124419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87801A (zh) * | 2015-01-08 | 2015-05-06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烟气脱硫系统 |
CN107941039A (zh) * | 2016-10-12 | 2018-04-20 | 英尼奥斯欧洲股份公司 | 骤冷塔后冷却器 |
CN109357543A (zh) * | 2018-12-13 | 2019-02-19 |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新型结构的立式塔集液器 |
CN110152453A (zh) * | 2019-05-16 | 2019-08-23 | 清华大学 | 使用溶剂吸收法捕集气体混合物中酸性气体的方法和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路宏伟: "丙烯腈工业生产中关键因素分析和优化",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工程科技I辑》 * |
邵百祥等: "丙烯腈装置急冷吸收塔系统扩能改造", 《石油化工》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73098A (zh) * | 2021-12-29 | 2022-04-05 |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在丙烯腈生产流程中分离聚合物的系统及方法 |
CN114273098B (zh) * | 2021-12-29 | 2024-04-26 |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在丙烯腈生产流程中分离聚合物的系统及方法 |
CN117695815A (zh) * | 2024-02-05 | 2024-03-15 | 长盛(廊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an基碳纤维聚合液脱单尾气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7695815B (zh) * | 2024-02-05 | 2024-04-16 | 长盛(廊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an基碳纤维聚合液脱单尾气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1946B (zh) | 2023-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05124B (zh) | 用于合成碳酸酯的反应器、系统以及合成碳酸酯的方法 | |
CN112441946A (zh) | 一种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生产工艺 | |
CN102530885A (zh) | 高纯硫酸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 |
CN102730720B (zh) | 一种从含氢氰酸气体中回收氨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5906512B (zh) | 一种苯二胺同分异构体的单塔分离工艺及装置 | |
EP3323485B1 (en) | Crystallization column and crystallization method | |
CN114307214A (zh) | 精馏回收装置以及精馏回收丙酮水溶液中丙酮的方法 | |
CN205253071U (zh) | 一种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 |
CN102502697B (zh) | 一种吗啉溶液中氨的回收方法 | |
CN101954198A (zh) | 偏苯三甲酸连续生产中的高压脱水塔 | |
CN204588715U (zh) | 一种利用三聚氰胺尾气生产硝酸铵溶液的装置 | |
CN102491376B (zh) | 一种利用母液制备亚硝酸钠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441945B (zh) | 一种丙烯腈生产工艺 | |
CN106187668B (zh) | 一种聚氨酯合成革废气中有机物回收的方法 | |
CN104147800B (zh) | 一种两段式甲醇蒸发塔及甲醇蒸发工艺方法 | |
CN212594064U (zh) | 一种均四甲苯精馏分离装置 | |
CN105367450B (zh) | 丙烯腈的高效吸收方法 | |
CN105457565A (zh) | 一种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及用其制备碳酸丙/乙烯酯的方法 | |
CN110452186B (zh) | 固体尿素的加料方法与加料设备以及三聚氰胺的生产方法与生产装置 | |
KR100539285B1 (ko) | 메탄올리시스-증류 복합공정을 이용한 폐 폴리에스터올리고머의 원료화 장치와 그 운전 방법 | |
CN104829452A (zh) | 乙酸乙酯的节能生产系统及相应的节能生产工艺 | |
CN112439308A (zh) | 去除丙烯腈装置急冷塔塔顶气相中酸性液体的方法 | |
CN112439310B (zh) | 一种丙烯腈装置急冷塔用水的补充方法 | |
CN217119360U (zh) | 精馏回收装置 | |
CN211056718U (zh) | 一种反萃酸浓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