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8467B - 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8467B
CN112438467B CN202010060196.9A CN202010060196A CN112438467B CN 112438467 B CN112438467 B CN 112438467B CN 202010060196 A CN202010060196 A CN 202010060196A CN 112438467 B CN112438467 B CN 112438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groove
piece
connector
clamp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01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8467A (zh
Inventor
薛跃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US16/868,9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528970B2/en
Priority to EP20173879.6A priority patent/EP3788904A1/en
Priority to EP20175238.3A priority patent/EP3788905A1/en
Priority to KR1020200059972A priority patent/KR102466268B1/ko
Priority to JP2020099499A priority patent/JP7048669B2/ja
Publication of CN112438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467A/zh
Priority to US17/981,04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5392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8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44C5/10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和拆卸方法,该组装方法包括:将配合件插入壳体组件的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配合件的斜面抵接卡合件;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配合件插入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以及当配合件插入至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卡合件复位同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该拆卸方法包括将卡合件抽离凹陷部,以为配合件提供避让空间;以及将配合件从安装槽内拔出。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的装配和拆卸过程简单、省力且快捷,并且能使连接头和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可靠。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9年9月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831886.7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及绑带”,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整体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穿戴设备通常包括电子设备和用于将电子设备绑缚在人体上的系带。电子设备和系带之间的装配和拆卸是否易操作,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壳体组件与连接头应用于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卡合件,壳体设有安装槽,卡合件设于安装槽内;连接头具有配合件,配合件设有斜面和凹陷部,斜面设于连接头的一端,凹陷部设于斜面和配合件的另一端之间。该组装方法包括:将配合件插入壳体组件的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配合件的斜面抵接卡合件;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配合件插入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以及当配合件插入至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卡合件复位同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拆卸方法,壳体组件与连接头应用于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卡合件,壳体设有安装槽,卡合件设于安装槽内。连接头具有配合件,配合件设有斜面和凹陷部,斜面设于连接头的一端,凹陷部设于斜面和配合件的另一端之间。其中,配合件插设于安装槽内,卡合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该拆卸方法包括:将卡合件抽离凹陷部,以为配合件提供避让空间;以及将配合件从安装槽内拔出。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穿戴设备的壳体组件和连接头在组装过程中,只需将连接头插入壳体组件,通过连接头的配合件上设置的第一斜面推动壳体组件的卡合件运动而形成避让空间,从而可以将配合件插入到壳体组件的预定位置,并通过卡合件复位进入凹陷部而将配合件锁在壳体组件内,而拆卸时,只需将卡合件脱离凹陷部从而为配合件形成避让空间,因而能将配合件从壳体组件中拔出。该装配和拆卸过程简单、省力且快捷,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能使连接头和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穿戴设备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穿戴设备的后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侧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系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系带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系带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连接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连接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1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连接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1所示连接头的端面和侧面在第二连接表面上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19是图8所示连接头的端面和侧面在第二连接表面上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连接头的端面和侧面在第二连接表面上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图2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图2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侧视图;
图25是图1所示穿戴设备的爆炸图;
图26是图25中所示穿戴设备的中框的示意图;
图27是图26所示中框安装槽处的截面图;
图28是图27所示安装槽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9是图25中所示的中框、卡合件、复位件和挡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中框、卡合件、复位件和挡板的组装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配合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安装槽处的截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配合件处于第二位置且卡合件未复位时,安装槽处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配合件处于第二位置且卡合件复位后,安装槽处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34是图30中所示实施例的卡合件的后视图;
图35是图30中所示实施例的卡合件的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36是图30中所示实施例的卡合件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3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组装后,安装槽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收容孔处的截面局部示意图;
图39是图29所示实施例的挡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0是图29所示实施例的挡板的主视图;
图4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卡合件和复位件的示意图;
图4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卡合件的示意图;
图4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卡合件的示意图;
图44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中框和挡板的爆炸图;
图45是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和连接头的组装方法的示意流程图;以及,
图46是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和连接头的拆卸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壳体组件与连接头应用于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卡合件,壳体设有安装槽,卡合件设于安装槽内;连接头具有配合件,配合件设有斜面和凹陷部,斜面设于连接头的一端,凹陷部设于斜面和配合件的另一端之间。该组装方法包括:将配合件插入壳体组件的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配合件的斜面抵接卡合件;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配合件插入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以及当配合件插入至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卡合件复位同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上设有斜面,卡合件的斜面与连接头的斜面匹配;将配合件插入壳体组件的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配合件的斜面抵接卡合件的步骤中,连接头的斜面抵接卡合件的斜面;以及将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的步骤中,卡合件的斜面沿配合件的斜面发生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配合件插入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中,卡合件做直线移动,卡合件的移动方向异于连接头插入安装槽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的移动的方向垂直于连接头插入安装槽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包括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的底壁、以及沿第一开口至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将配合件插入壳体组件的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以及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的步骤中,连接头沿第一槽壁的延伸方向插入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具有第二开口和沿第二开口至第一安装槽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的步骤中,卡合件沿着第二侧壁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卡合件和壳体之间;当配合件插入至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卡合件复位同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的步骤中,通过弹性件驱使卡合件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按压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弹性件连接在按压部和壳体之间;将配合件插入壳体组件的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配合件的斜面抵接卡合件的步骤之前,第一卡合部抵接在壳体上,以将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限位于第一安装槽内;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配合件插入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中,第二卡合部沿配合件的斜面运动;按压部朝壳体方向挤压弹性件,使弹性件被压缩;以及当配合件插入至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卡合件复位同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的步骤中,弹性件恢复形变而驱使卡合件复位,以使第二卡合部被凹陷部容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按压部和卡合部,弹性件连接在壳体和卡合部之间;将配合件插入壳体组件的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配合件的斜面抵接卡合件的步骤之前,卡合部与壳体配合,以将卡合部限位于第一安装槽内;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配合件插入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中,卡合部沿配合件的斜面运动,并朝壳体方向挤压弹性件,使弹性件被压缩;以及当配合件插入至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卡合件复位同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的步骤中,弹性件恢复形变而驱使卡合件复位,以使卡合部被凹陷部内容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件的凹陷部和斜面之间通过过渡面连接;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配合件插入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之后,包括:过渡面抵靠着卡合件而移动至配合件到达第二位置。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拆卸方法,壳体组件与连接头应用于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卡合件,壳体设有安装槽,卡合件设于安装槽内。连接头具有配合件,配合件设有斜面和凹陷部,斜面设于连接头的一端,凹陷部设于斜面和配合件的另一端之间。其中,配合件插设于安装槽内,卡合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该拆卸方法包括:将卡合件抽离凹陷部,以为配合件提供避让空间;以及将配合件从安装槽内拔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卡合件抽离凹陷部,以为配合件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中,通过按压或拔拉卡合件的方式将卡合件抽离凹陷部。
本申请的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手环、头带等设备,以下以智能手表为例对本申请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至图5,穿戴设备10可以包括电子设备30和连接在电子设备30上的系带50。
具体地,如图5-7所示,系带50可以包括带体60和连接头80。其中,带体60连接在连接头80上,连接头80用于与电子设备30连接,从而将带体60连接在电子设备30上。
带体60可以是用于将电子设备30绑缚在人的手腕、胳膊、腰部等的带子,也可以是用于挂在脖子上的带子等。带体60的材质可以是天然布料、化纤、皮革或者金属等。带体60上可以设有用于调整带体60长度的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体60可以为一体结构,带体6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头80连接,如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带体60可以为分段结构,即,带体60包括第一带体62和第二带体64,第一带体62的一端和第二带体6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头80连接,第一带体62和第二带体64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例如,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连接头80则可以与电子设备30连接,例如,两个连接头80均与带体60连接,并分别连接在电子设备30上,例如,电子设备30相对的两端,从而将带体60和电子设备30连接在一起,如图4所示。
连接头80可以由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成。如图8-10所示,连接头80可以包括主体82和连接在主体82上的配合件84。
主体82和配合件84可以由相同材料制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82和配合件84可以是一体结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82和配合件84可以是独立的元件,并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主体82大体呈长条形板状。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主体82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本申请不做限定。
带体60连接在主体82上。具体地,主体8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81和第二连接部83。配合件84与第一连接部81连接,带体60与第二连接部83连接。
第一连接部81大体可以呈薄板状,例如,第一连接部81可以具有跑道形、长方形等形状的外轮廓。第一连接部8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表面812和第二连接表面814。第一连接表面812和第二连接表面814可以均为平面。
第二连接部83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表面81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83大体可以呈板状、框架状或者其它形状。以下通过三个例子对第二连接部83(例如83a、83b、83c)进行介绍。可以理解地,本申请的第二连接部83并不限于以下三种结构。
举例而言,如图8-10所示,第二连接部83a包括连接座832和延伸部834,其中,连接座832连接在第一连接表面812上,延伸部834从连接座832背离第一连接表面812的一侧朝远离第一连接表面812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延伸部834从连接座832的部分区域延伸而出,且延伸部832相对于第一连接表面812倾斜,从而使得在用户佩戴该穿戴设备10时,将连接在延伸部834上的带体60引导向用户身体的方向。
如图11-13所示,第二连接部83b整体呈板状,且相对于第一连接表面812倾斜设置,从而使得在用户佩戴该穿戴设备10时,将连接在延伸部834上的带体60引导向用户身体的方向。在第一连接表面812至远离第一连接表面812的方向上,该板状第二连接部83b的厚度逐渐减小。
如图14-16所示,第二连接部83c整体呈框架状,该框架相对于第一连接表面812倾斜设置,从而使得在用户佩戴该穿戴设备10时,将连接在延伸部834上的带体60引导向用户身体的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83均可在用户佩戴该穿戴设备10时将带体60引导向用户身体的方向,使带体60沿用户身体(例如,用户的手腕)的轮廓延伸,避免在带体60和人体之间形成过大的间隙,使得穿戴设备10与人体更加贴合,有助于将穿戴设备10稳固绑缚在人体上,如图4和图7所示。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83b也可以沿垂直于第一连接表面812的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带体60的延伸方向也垂直于第一连接表面812,如图5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部83(83a、83b、83c)远离第一连接表面812的端面均是平滑的曲面,防止尖锐的端面对带体60造成损坏,同时能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第二连接部83(83a、83b、83c)与第一连接部81之间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从而能够减少应力集中,使结构更加耐用,同时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二连接部83设有用于与带体60连接的连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可以是开设于第二连接部83上的通孔836,如图9和图11-12所示,第二连接部83a、83b上设有多个通孔836,可用于在模制或压制制造过程期间与带体6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15所示,该连接结构可以是开设在第二连接部83c上的通槽838,带体60可穿过该通槽838并缠绕在第二连接部83c上而实现与第二连接部83c的连接。
配合件84固定在第一连接部81的第二连接表面814上。配合件84用于沿第一方向插入电子设备30,以与电子设备30的配合部位进行配合连接,从而将带体60连接到电子设备30。图8、图11和图14所示的连接头80具有两个配合件84,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配合件84还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当有多个配合件84时,多个配合件84均设置在第二连接表面814上,并沿着第二连接表面814间隔设置,且多个配合件84的方向一致。其中,多个配合件84之间可以具有相等的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配合件84可以包括侧面840和设置在远离主体82的一端的斜面842(也可以称为第一斜面),在第一斜面842和主体82之间设有凹陷部85。
具体地,侧面840可以沿垂直于第二连接表面814的方向延伸。侧面840可以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连接表面814连接,第二端则与第一斜面842连接。如图18和19所示,侧面840在第二连接表面814上的垂直投影具有第一外轮廓845,该第一外轮廓845可以呈圆形、椭圆形、跑道形、方形或者其它形状。其中,垂直投影为沿着垂直于第二连接表面814的方向的投影。如图11-12和图18所示,若配合件84大体呈圆柱状,则第一外轮廓845呈圆形。如图8-9和图19所示,若配合件84大体呈扁平柱状,则第一外轮廓845可以呈跑道形。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侧面840也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表面814倾斜,例如,在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配合件84整体大致呈锥体状。
第一斜面842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第一斜面842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以是30°-45°,例如,30°、35°、40°或者45°。该角度越小,则插入配合件84至电子设备30所需的力越小。如果该角度过小,则第一斜面842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会更长,而第一斜面842所在处的配合件84的厚度较小,会降低配合件84的强度;同时,角度过小,会导致配合件84更尖锐,容易损坏穿戴设备10的其它部件,或者容易对用户造成损伤。但是,若该角度过大,则插入配合件84至电子设备30所需的力较大。在上述角度范围内,可以较好地平衡插入配合件84所需力度、配合件84的结构强度、对穿戴设备10的维护以及用户的使用安全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6和图20所示,配合件84还包括远离第二连接表面814的端面844。具体地,端面844与第二连接表面814相对设置,且端面844与侧面840的第二端以及第一斜面842连接。端面844可以是平面,如图11-16和图20所示;当然,端面844也可以是曲面,以使端面844与侧面840之间平滑过渡,如图8-10所示,从而可以使得将配合件94插入电子设备30的配合部位的操作更加顺畅、更加方便。端面844在第二连接表面814上的垂直投影具有第二外轮廓847,该第二轮廓847可以是扇形,如图11和图18所示;或者跑道形,如图8-9和图19所示。可以理解地,该第二外轮廓847还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形状,本申请不做限定。其中,第二外轮廓847可以完全落入第一外轮廓845之内。
在图8-13所示的实施例中,配合件84远离主体82的端部大体呈锥体状,即,配合件84远离主体82的端部在远离主体82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从而更便于将配合件84插入电子设备30中。配合件84的端面通过连接面846与侧面840的第二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外轮廓847和第一外轮廓845相互间隔,如图18和19所示。其中,连接面846可以是曲面,以使侧面840和端面844之间平圆滑过渡,如图8-9所示,使得配合件84在插入安装槽232时运动更加平稳,减少在卡合件24和配合件84之间的碰撞磨损。可以理解地,连接面846也可以是平面,如图11-1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外轮廓847的一部分与第一外轮廓845的一部分重叠,另一部分相互间隔,如图20和图21所示。
如图8-16所示,凹陷部85形成于配合件84的侧面上,用于与电子设备30进行配合。凹陷部85的开口与第一斜面842位于配合件84的同侧。
凹陷部85可以是凹槽。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于第二连接表面814的方向上,凹槽贯穿配合件84的侧面840。如图10所示,凹槽具有相对的第一内壁852和第三内壁856,以及连接在第一内壁852和第三内壁856之间的第二内壁854。相对于第一内壁852,第三内壁856更靠近第一斜面842。第二内壁854和第三内壁856之间的角度可以等于或者小于90°,以使得凹槽和电子设备30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使得连接头80和电子设备3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17所示,凹陷部85可以与第一斜面842相邻设置,即,凹陷部85的第三内壁856直接与第一斜面842连接。如图12、13和22所示,凹陷部85与第一斜面842也可以间隔设置,即,凹陷部85与第一斜面842之间通过一过渡面848进行连接,该过渡面848可以是平面或曲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85与主体82之间间隔设置,即配合件84的侧面840延伸至凹陷部85的第一内壁852和第二连接表面814之间,如图8-17和图20、图2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85延伸至侧面840的第一端,此时,第二连接表面814作为凹陷部85的第一内壁852,如图2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凹陷部85也可以是通孔,通孔的一个开口与第一斜面842位于配合件84的同侧。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所述多个配合件84的方向一致,可以是多个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的开口方向一致。
电子设备30可以提供诸如计时、GPS定位、运动监测、体质监测等功能。运动监测功能包括例如高度测量、运动步数测量、运动速度测量和运动加速度测量等。体质监测功能包括例如心率监测、血氧含量监测和肌电图监测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可以包括壳体组件20和设置在壳体组件20内的电子器件。其中,电子器件用于提供上述各种功能。壳体组件20可以包括壳体22和设置在壳体22上的卡合件24。
下面描述本申请的壳体组件20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5所示,壳体组件20包括壳体22、卡合件24、复位件26和挡板28,其中,卡合件24、复位件26和挡板28均设置在壳体22上。
具体而言,壳体22大体可呈圆柱状、方体状、椭圆柱状、具有圆角的方体状或者其它形状。壳体22上设有安装槽232,以供安装上述连接头80,其中,该安装槽232即上文所述的配合部位。
请结合图25和图1-3,壳体22可以包括底壳25、中框23和顶盖21。底壳25和顶盖21分别连接于中框23的相对两侧。其中,顶盖21一般用作穿戴设备10的显示屏罩。顶盖21可以例如由蓝宝石、玻璃或者透明塑料制成。底壳25可以是相对于中框23独立的零件,或者,也可以与中框23一体形成。底壳25上设有贯穿底壳25的通道252。中框23可以由塑料、树脂、塑胶、橡胶、硅胶、木材、陶瓷、陶瓷合金或玻璃等非金属材质制成,中框23也可以由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或镁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底壳25的材质可以与中框23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26所示,中框23具有侧壁230,侧壁230围设成一个安装空间230s,该安装空间230s用于收容上述电子器件。
侧壁230围成一大致呈矩形的框,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侧面。举例而言,侧壁230包括顶侧面2302、底侧面2304以及四个首尾相连的外周侧面2306。其中,顶盖21连接于顶侧面2302,底壳25连接于底侧面2304。中框23的四个外周侧面2306的连接处所形成的转角被处理为圆角,使得中框23的四个外周侧面2306之间平滑过渡。中框23的四个外周侧面2306与顶壳21的外表面的连接处,以及四个外周侧面2306与底壳25的外表面的连接处均为平滑过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减少应力集中,增强结构的耐用性。
进一步参考图26-2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安装槽232开设在中框2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232可以包括连通的第一安装槽231和第二安装槽23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231与第二安装槽23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安装槽231具有第一开口2310、与第一开口2310相对的底壁2312、以及沿第一开口2310至底壁2312的方向延伸的槽壁(也可称为第一槽壁2314)。
第二安装槽233具有第二开口2330以及沿第二开口2330至第一安装槽231的方向延伸的槽壁(也可称为第二槽壁2334)。第二安装槽233的延伸方向与底壳25的通道252的延伸方向相同,底壳25的通道252与第二安装槽233在第二开口2330处连通。
其中,第一开口2310和第二开口2330分别设于中框23的两个相邻的侧面上。第一开口2310设于外周侧面2306上,第二开口2330设于底侧面2304上。可选地,第二开口2330也可以设于中框23的顶侧面2302上。
上述第一安装槽231和第二安装槽233的设置方式,将第一开口2310和第二开口2330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侧面上,而无需延伸至其它侧面,从而可以减小对壳体表面的整体性的破坏。基于上述设置方式,当将连接头80与壳体组件20连接时,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朝着底壁2312沿第一侧壁2314的延伸方向从第一开口2310插入第一安装槽231中,即,配合件84沿着第一安装槽231的深度方向插入第一安装槽231内。
中框23的侧壁230上还可以设有沉槽234。具体地,沉槽234的开口设于外周侧面2306上,第一安装槽231的第一开口2310设于沉槽234的槽底,并且沉槽234的横截面轮廓大于第一开口2310的轮廓。图26所示的沉槽234大体呈跑道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沉槽234还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形状。
卡合件24可移动设于安装槽232内。当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插入安装槽232时,配合件84的第一斜面842与卡合件84抵接,如图31所示。进一步将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插入安装槽232时,配合件84的第一斜面842推动卡合件24沿该第一斜面842运动,从而使得卡合件24发生位移。卡合件24通过位移为配合件84插入安装槽232提供避让空间,如图32所示。当连接头80插入安装槽232至预定位置时,卡合件24复位同时被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所容纳,以将连接头80和壳体组件20卡扣连接,如图33所示。定义配合件84插入安装槽232并与卡合件24开始抵接时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卡合件24复位而被凹陷部85容纳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在配合件84从安装槽232的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卡合件24发生限位移动并复位而与连接头80卡合,使得壳体22和连接头80连接。
其中,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沿第一方向插入安装槽232的第二位置后,通过使卡合件24的一部分容纳在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内,使得在配合件84发生第一方向的移动时,凹陷部85的内壁与卡合件24抵接,因而配合件84的移动受到卡合件24的阻挡,因此,卡合件24限制配合件84的移动。相反地,若卡合件24可以发生第一方向的移动,则卡合件24会与配合件84的内壁抵接,因而卡合件24的移动也受到配合件84的阻挡,因此,配合件84也限制卡合件24的移动。因此,在卡合件24被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容纳时,配合件84和卡合件24相互制约彼此在第一方向运动,使得两者保持在连接的状态,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卡合。由于卡合件24与配合件84之间的卡合,使得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被卡合件24锁在壳体组件20的安装槽232内,在不改变卡合件24和配合件84的卡合状态的情况下,连接头80无法从安装槽232内退出,即,连接头80保持与壳体组件20连接的状态,从而实现连接头80与壳体组件20卡扣连接。
当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退出安装槽232时,卡合件24通过发生位移而脱离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从而为配合件84退出安装槽232提供避让空间,此时,卡合件24处于如图32所示的状态。
其中,可以通过复位件26驱使或通过人力的按压或拔拉卡合件24的方式来使卡合件24复位。值得一提的是,卡合件24的复位可以是指卡合件24复位到原始的位置,当然,也可以是卡合件24未完全回到原始位置的中间位置。
可以理解地,卡合件24发生移动的驱动力也可以是用户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卡合件24上的力。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80插入安装槽232时,卡合件24因连接头80上的第一斜面842产生的作用力推动而发生移动。可以理解地,卡合件24上可以设置与第一斜面842匹配的斜面(也可以称为第二斜面248),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24上也可以不设置斜面。
卡合件24的移动可以为直线移动,定义卡合件24的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则第二方向异于连接头80插入或退出安装槽232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垂直于连接头80插入或退出安装槽232的方向。
卡合件24可以由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或镁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卡合件24也可以例如由塑料、陶瓷合金等非金属材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36所示,卡合件24包括依次连接的按压部240、第一卡合部244和第二卡合部246。
请结合图30,按压部24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二安装槽233内,并暴露于第二开口2330,因而用户可以通过第二开口2330对按压部240进行按压或者拔拉等操作。按压部240的一端设有燕尾榫结构2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240远离第一卡合部244的一端设有按压帽242,按压帽242可移动设置在底壳25的通道252中。按压帽242的宽度大于按压部240的宽度,具体地,按压帽242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槽233的宽度,从而在按压帽242朝第二安装槽233运动时,将按压帽242限位在第二安装槽233外。按压帽242的两侧设置有朝第一卡合部244的方向延伸的凸柱2420。其中,图34所示的凸柱2420的数量为二,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凸柱2420的数量可以为一,也可以大于二,本申请不做限制。
第一卡合部244设于第一安装槽231内,用于将第一卡合部244和第二卡合部246限位于第一安装槽231内。具体地,在垂直于第二安装槽233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卡合部244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槽233的宽度,当第一卡合部244运动至第二安装槽233与第一安装槽231连通处时,第一卡合部244与第二安装槽233外周的第一安装槽231的槽壁2314抵接,从而限制第一卡合部244进入第二安装槽233,进而将第一卡合部244卡于第一安装槽231内。
第一卡合部244呈方块状,第一卡合部244的一端设有与按压部240上的燕尾榫结构2400配合的燕尾槽2440。通过燕尾榫结构2400与燕尾槽2440配合而实现按压部240和第一卡合部244的卡扣连接。其中,燕尾榫结构2400可以与具有燕尾槽2440的第一卡合部244过盈配合。
结合图31-33与图34-36,第二卡合部246用于与配合件84卡合,第二卡合部246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31内,其连接在第一卡合部244远离按压部240的一端,由于第一卡合部244限制进入第二安装槽233,因而,第二卡合部246也被第一卡合部244限位于第一安装槽231内。
具体地,第二卡合部246可以是横杆。该横杆的宽度大于第一卡合部244,用于与连接头80卡合。第二斜面248可以设置在横杆上,且设置在横杆朝向第一开口2310的一侧。横杆沿第三方向延伸,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配合件84的凹槽在第三方向上贯穿配合件84的侧面840。
当配合件84沿第一方向,即第一槽壁2314的延伸方向插入第一安装槽231时,在第一位置处,第一斜面842与第二斜面248抵接,如图31所示。继续将配合件84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安装槽231,第一斜面842作用于第二斜面248,使得卡合件24整体沿第二方向,即第二槽壁2334的延伸方向移动而给配合件84提供避让空间,如图32所示。当配合件84到达第二位置时,卡合件24复位而使得横杆落入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内,因此,横杆阻止配合件84脱离出第一安装槽231,如图33所示。
安装卡合件24时,可以将按压部240从第二开口2330插入第二安装槽233内,并使按压部240的燕尾榫结构2400伸入到第一安装槽231,按压帽242则位于第二开口2330外。再将第二卡合部246和第一卡合部244从第一开口2310安装到第一安装槽231内,并且,使第一卡合部244上的燕尾槽2440与燕尾榫结构2400配合而将第一卡合部244连接到按压部240。再将底壳25安装至中框23,并将按压帽242置于底壳25的通道252内。在自然状态下,按压帽242的外表面与底壳25的外表面平齐,并与底壳25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平滑的表面。
第一卡合部244和第二卡合部246可以是一体结构,或者,第一卡合部244和第二卡合部246可以通过榫接、粘接、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
复位件26设置在卡合件24和壳体22之间,用于在卡合件24发生移动之后,驱使卡合件24复位。举例而言,如图30-31所示,复位件26可以是弹性件26a,例如,弹簧、橡胶等元件。弹性件26a的一端套设在按压帽242的凸柱2420外,从而连接在卡合件24上,按压帽242的另一端连接在壳体22上。
具体而言,继续参考图29-30,中框23的底侧面2304上对应于凸柱2420的位置处开设有收容孔236,该收容孔236为盲孔,具有底壁。凸柱2420与套设在其外的弹性件26a共同被收容于收容孔236中,使得弹性件26a的一端抵接收容孔236的底壁。
配合件84从第一位置继续插入第一安装槽231时,第一斜面842驱使卡合件24发生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的移动,而按压帽242则朝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从而挤压弹性件26a。在配合件84到达第二位置前,由于横杆与配合件84保持抵接状态,发生形变的弹性件26a无法恢复原状,因而继续保持压缩状态。当配合件84到达第二位置时,横杆与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对齐,横杆与配合件84不再抵接,此时,弹性件26a恢复原状,从而带动按压帽242朝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复位,使得横杆朝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即,带动横杆复位,从而使横杆落入凹陷部85内。
将连接头80从电子设备30拆卸时,可以先按压按压帽242,使得横杆朝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使得横杆从凹陷部85内脱离,从而为配合件84提供避让空间。再将配合件84沿第一方向朝第一安装槽231外拔出。松开按压帽242后,弹性件26a恢复原状,卡合件24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7所示,中框23的底侧面2304上也可以无需开设收容孔236,弹性件26a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31内。弹性件26a的一端可以连接在第二卡合部246远离第一卡合部244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安装槽231的第一槽壁231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8所示,复位件26还可以是磁体组26b。具体地,磁体组26b包括第一磁体262和第二磁体264,第一磁体262连接在卡合件24上,第二磁体264连接在壳体22上。第一磁体262和第二磁体264相对的面的磁性相同,彼此排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体262可以设置在凸柱2420上,第二磁体264则可以设置在收容孔236的底壁上。由于第一磁体262和第二磁体264相对的面的磁性相同,相互排斥,因此,第二磁体264驱动第一磁体262朝远离第二磁体264的方向移动,使得按压帽242朝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而使得第二卡合部246朝靠近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进而驱动第二卡合部246复位。
可以理解地,第一磁体262和第二磁体264也可以安装在其它位置上。第一磁体262和第二磁体264之间的磁性的异同取决于第一磁体262和第二磁体264的具体安装位置,只要能实现将卡合件24复位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30所示,挡板28安装在沉槽234内,并连接在壳体22上。挡板28的形状与沉槽234的形状匹配。如图39-40所示,挡板28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280和第二表面282,其中,第一表面280朝向第一安装槽231。挡板28上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280和第二表面282的过孔284,且过孔284与第一开口2310连通。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能够穿过过孔284进入第一安装槽231。第一表面280的两端设有凸出部,凸出部上设有螺纹孔,沉槽234的底壁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设于凸出部的螺纹孔和中框23侧壁230的螺纹孔而将挡板28连接在中框23上。
过孔284的数量与分布和配合件84的数量与分布对应。举例而言,当连接头8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配合件84时,挡板28将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过孔284。
过孔284的形状与配合件84的形状对应。具体地,过孔284的形状与配合件84的截面形状匹配。例如,当配合件84的截面呈跑道状时,过孔284呈跑道状。当配合件84的截面呈圆形时,过孔284呈圆形。
过孔284的尺寸与配合件84的外轮廓尺寸大致相等,具体地,过孔284尺寸可以略大于配合件84的外轮廓,从而方便配合件84穿过过孔284,并能使过孔284与配合件84形成紧密的配合,进而利于穿戴设备10的防水防尘设计。
可选地,挡板28的厚度小于沉槽234的深度,沉槽234和挡板28的第二表面282形成半开放的容置空间286。该容置空间286可以用于在安装连接头80后容纳连接头80的主体,还可以容纳带体60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隐藏连接头80,因而可以减少外界对于连接头80的干扰,提升在壳体22和带体6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1所示,卡合件24包括相互连接的卡合部244a和按压部240。其中,卡合部244a和按压部240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独立的元件通过榫接、焊接、粘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的卡合件24的结构与上述卡合件24的区别至少在于,无需设置第二卡合部246。即,本实施例的卡合部244a可以是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244。其中,第二斜面248设置在卡合部244a远离按压部240的一端。或者,如图4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244b远离按压部240的一端设有配合孔2442。在第一方向上,配合孔2442贯穿卡合部244b,且第二斜面248设置在配合孔2442的内壁上,配合件84穿过该配合孔2442而与卡合部244b卡合。因此,该卡合部244b可以同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244的作用,即,将卡合部限位在第一安装槽231内,也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卡合部246的作用,即,与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卡合,从而将连接头80与壳体组件20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情况下,复位件26可以设置在卡合部244a、244b与壳体22之间。举例而言,当复位件26为弹性件26a时,弹性件26a的一端可以连接在卡合部244a、244b与按压部240连接的一端,如图41所示;弹性件26a的另一端连接在壳体22上,例如,第一安装槽231靠近第二安装槽233的第一槽壁2314上。或者,弹性件26a的一端连接在卡合部244a、244b远离按压部240的一端,弹性件26a的另一端连接在壳体22上,例如,第一安装槽231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第一槽壁2314上。
在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为通孔的情况下,如图43所示,卡合件24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卡合部240和按压部244c。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卡合部244c远离按压部240的一端设有柱体244d,第二斜面248设置在柱体244d的端部。当配合件24插入第一安装槽231内的第二位置时,柱体244d插入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即,通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4所示,第二安装槽233的第二槽壁2334上设有第三开口2336,第三开口2336与第一开口2310和第二开口2330连通。安装卡合件24时,可以先将卡合件24从第三开口2336和第一开口2310处插入安装槽232,具体地,第一卡合部244和第二卡合部246从第一开口2310安装至第一安装槽231,按压部240则从第三开口2336安装至第二安装槽233,按压帽242则置于第二开口2330之外,然后将挡板28设置在第三开口2336和第一开口2310处,并使挡板28覆盖第三开口2336,同时使挡板28的过孔284与第一开口2310连通。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任一些实施例的卡合件24,例如,包括按压部240、按压帽242、第一卡合部244和第二卡合部246的卡合件24等可以为一体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头、一种系带、一种壳体组件和一种电子设备,其分别可以是上述任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80、系带50、壳体组件20和电子设备30。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其中,壳体组件和连接头应用于上述穿戴设备,壳体组件可以是上述任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连接头可以是上述任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头8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5,该组装方法包括:
M101:将配合件插入壳体组件的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配合件的斜面抵接卡合件。
M102:将配合件朝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斜面推动卡合件沿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配合件插入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
M103:当配合件插入至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卡合件复位同时被凹陷部所容纳,以将连接头和壳体组件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24可以设有第二斜面248,M101中,连接头84的第一斜面842抵接卡合件24的第二斜面248。M102中,第二斜面248沿第一斜面842发生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24做直线移动,卡合件24的移动方向异于连接头80插入安装槽232的方向。具体地,卡合件24的移动方向可以垂直于连接头80插入安装槽232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232包括连通的第一安装槽231和第二安装槽233,M101和M102中,配合件24沿第一槽壁2314的延伸方向插入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卡合件24沿着第二槽壁2334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2包括复位件26,例如,弹性件26a,通过弹性件26a驱使卡合件24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24包括依次连接的按压部240、第一卡合部244和第二卡合部246,弹性件26a连接在按压部244和壳体22之间。M101之前,第一卡合部244抵接在壳体22上,以将第一卡合部244和第二卡合部246限位于第一安装槽231内。M102中,第二卡合部246沿配合件84的第一斜面842运动;按压部240朝壳体22方向挤压弹性件26a,使弹性件26a被压缩。M103中,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件26a恢复原状而驱使卡合件24复位,以使第二卡合部246进入凹陷部8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件24包括依次连接的按压部240和卡合部244a。M101之前,卡合部244a与壳体22配合,以将卡合部244a限位于第一安装槽231内。M102中,卡合件24沿配合件84的第一斜面842运动,并朝壳体22方向挤压弹性件26a,使弹性件26a被压缩。M103中,弹性件26a恢复原状而驱使卡合件24复位,以使卡合部244a被凹陷部85内容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和第一斜面842之间通过过渡面848连接,M102之后,即,卡合件24在第一斜面842上的移动完成之后,卡合件24未立即进入凹陷部85,而是需要经过凹陷部85与第一斜面842之间的过渡面848,该过程中,卡合件24抵靠着过渡面848,直至配合件84运动至卡合件24与凹陷部对齐,即,配合件84移动至第二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壳体组件和连接头的拆卸方法,如上述实施例所示,配合件84插设于安装槽232内,卡合件24被凹陷部85所容纳,以将连接头80和壳体组件20卡扣连接。如图46所示,对该卡扣连接的壳体组件22和连接头80的拆卸方法包括:
M201:将卡合件抽离所述凹陷部,以为配合件提供避让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按压或拔拉所述卡合件24的方式将卡合件24抽离凹陷部85。
M202:将配合件84从安装槽232内拔出。
以下通过如图31-33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连接头和壳体组件的组装和拆卸方式进行介绍:
当将连接头80的配合件84沿第一方向,即第一槽壁2314的延伸方向插入第一安装槽231时,在第一位置处,第一斜面842与第二斜面248抵接,如图31所示。
继续将配合件84沿第一方向朝第二位置插入第一安装槽231,此时,第一斜面842作用于第二斜面248,使得卡合件24整体沿第二方向,即第二槽壁2334的延伸方向移动。具体地,按压帽242朝靠近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即收容孔236的底壁的方向移动,并且,随着按压帽242的运动,按压帽242持续压缩弹性件26a;第二卡合部246在第一斜面842上运动,并且朝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从而给配合件84提供避让空间。当第二卡合部246经过第一斜面842之后,第二卡合部246与过渡面848抵接,配合件84继续朝底壁2312运动,直至到达第二位置,如图32所示。在第二卡合部246与过渡面848抵接的过程中,卡合件24停止在第二方向的移动,即,按压帽242不再继续往收容孔236的底壁的方向压缩弹性件26a,而是保持在当前的位置,弹性件26a也保持在当前的压缩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配合件84始终抵接着第二卡合部246进行运动,使得发生形变的弹性件26a的无法恢复原状。
当配合件84到达第二位置时,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与第二卡合部246对齐,此时,配合件84不再抵接第二卡合部246。这时,弹性件26a可以恢复原状,从而带动卡合件24复位,具体地,弹性件26a恢复原状时,带动卡合件24复位,具体地,带动按压帽242被弹性件26a带动而朝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卡合部246则朝靠近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卡合部246落入配合件84的凹陷部85内对配合件84进行约束,从而将配合件84锁在第一安装槽231内,如图33所示。因此,通过第二卡合部246阻止配合件84脱离出第一安装槽231,从而实现连接头80与壳体组件20的卡扣连接。
在拆卸卡扣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头80与壳体组件20时,首先,将按压帽242朝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按压,从而挤压弹性件26a,使弹性件26a被压缩,同时,按压帽242的运动带动卡合件24发生运动。具体地,第二卡合部246朝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以从凹陷部85内脱离出来,给配合件84提供避让空间,不再对配合件84进行约束。
然后将配合件84从第一安装槽231内拔出。
松开对按压帽242的挤压,弹性件26a恢复原状,并带动卡合件24复位,具体地,带动按压帽242朝远离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而第二卡合部246朝靠近第二安装槽233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合件24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按压帽242的外表面与底壳25的外表面平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穿戴设备的壳体组件和连接头在组装过程中,只需将连接头插入壳体组件,通过连接头的配合件上设置的第一斜面推动壳体组件的卡合件运动而形成避让空间,从而可以将配合件插入到壳体组件的预定位置,并通过卡合件复位进入凹陷部而将配合件锁在壳体组件内,而拆卸时,只需将卡合件脱离凹陷部从而为配合件形成避让空间,因而能将配合件从壳体组件中拔出。该装配和拆卸过程简单、省力且快捷,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能使连接头和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所述壳体组件与连接头应用于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挡板和卡合件,所述壳体设有沉槽,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沉槽内,所述挡板上设有贯穿的过孔;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卡合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所述连接头具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有斜面和凹陷部,所述斜面设于所述连接头的一端,所述凹陷部设于所述斜面和所述配合件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将所述配合件穿过所述过孔插入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所述配合件的斜面抵接所述卡合件;
将所述配合件朝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所述斜面推动所述卡合件沿所述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所述配合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以及
当所述配合件插入至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卡合件复位同时被所述凹陷部所容纳,以将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壳体组件卡扣连接,所述沉槽和所述挡板背离所述安装槽的表面形成半开放容置空间,用以在安装所述配合件后容纳所述连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上设有斜面,所述卡合件的斜面与所述连接头的斜面匹配;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穿过所述过孔插入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所述配合件的斜面抵接所述卡合件的步骤中,
所述连接头的斜面抵接所述卡合件的斜面;以及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朝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所述斜面推动所述卡合件沿所述斜面发生移动的步骤中,
所述卡合件的斜面沿所述配合件的斜面发生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配合件朝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所述斜面推动所述卡合件沿所述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所述配合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中,
所述卡合件做直线移动,所述卡合件的移动方向异于所述连接头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的移动的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接头插入所述安装槽的方向,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挡板的形状与所述沉槽的形状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底壁、以及沿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槽壁,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沉槽的槽底;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穿过所述过孔插入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将所述配合件朝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的步骤中,
所述连接头沿所述第一槽壁的延伸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具有第二开口和沿所述第二开口至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槽壁;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朝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所述斜面推动所述卡合件沿所述斜面发生移动的步骤中,
所述卡合件沿着所述第二槽壁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卡合件和所述壳体之间;
所述当所述配合件插入至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卡合件复位同时被所述凹陷部所容纳,以将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壳体组件卡扣连接的步骤中,
通过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卡合件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按压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穿过所述过孔插入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所述配合件的斜面抵接所述卡合件的步骤之前,
所述第一卡合部抵接在所述壳体上,以将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限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朝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所述斜面推动所述卡合件沿所述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所述配合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中,
所述第二卡合部沿所述配合件的斜面运动;所述按压部朝所述壳体方向挤压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以及
当所述配合件插入至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卡合件复位同时被所述凹陷部所容纳,以将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壳体组件卡扣连接的步骤中,
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而驱使所述卡合件复位,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被所述凹陷部容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按压部和卡合部,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卡合部之间;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穿过所述过孔插入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位置,使所述配合件的斜面抵接所述卡合件的步骤之前,
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壳体配合,以将所述卡合部限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朝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所述斜面推动所述卡合件沿所述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所述配合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中,
所述卡合部沿所述配合件的斜面运动,并朝所述壳体方向挤压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以及
所述当所述配合件插入至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卡合件复位同时被所述凹陷部所容纳,以将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壳体组件卡扣连接的步骤中,
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而驱使所述卡合件复位,以使所述卡合部被所述凹陷部内容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沉槽的深度,所述连接头远离所述配合件的一端连接有带体,所述半开放容置空间可容纳所述带体的一部分,
所述配合件的凹陷部和所述斜面之间通过过渡面连接;
所述将所述配合件朝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二位置插入,使所述斜面推动所述卡合件沿所述斜面发生移动,从而为所述配合件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过渡面抵靠着所述卡合件而移动至所述配合件到达所述第二位置。
11.一种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拆卸方法,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连接头应用于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挡板和卡合件,所述壳体设有沉槽,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沉槽内,所述挡板上设有贯穿的过孔;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卡合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所述连接头具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有斜面和凹陷部,所述斜面设于所述连接头的一端,所述凹陷部设于所述斜面和所述配合件的另一端之间;
其中,所述配合件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卡合件被所述凹陷部所容纳,以将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壳体组件卡扣连接,所述沉槽和所述挡板背离所述安装槽的表面形成半开放容置空间,用以在安装所述配合件后容纳所述连接头;
所述拆卸方法包括:
将所述卡合件抽离所述凹陷部,以为所述配合件提供避让空间;以及
将所述配合件穿过所述过孔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拔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卡合件抽离所述凹陷部,以为所述配合件提供避让空间的步骤中,通过按压或拔拉所述卡合件的方式将所述卡合件抽离所述凹陷部。
CN202010060196.9A 2019-09-04 2020-01-19 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Active CN112438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68,953 US11528970B2 (en) 2019-09-04 2020-05-07 Connector, electronic apparatus, wearable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EP20173879.6A EP3788904A1 (en) 2019-09-04 2020-05-11 Connector, strap, wearable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EP20175238.3A EP3788905A1 (en) 2019-09-04 2020-05-18 Housing assembly, electronic apparatus, wearable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KR1020200059972A KR102466268B1 (ko) 2019-09-04 2020-05-19 커넥터, 전자 장치, 웨어러블 장치 및 조립 방법
JP2020099499A JP7048669B2 (ja) 2019-09-04 2020-06-08 コネクタ、電子装置、ウェアラブル装置、及び、組立方法
US17/981,044 US20230053920A1 (en) 2019-09-04 2022-11-04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Wearable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18867 2019-09-04
CN201910831886 2019-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467A CN112438467A (zh) 2021-03-05
CN112438467B true CN112438467B (zh) 2023-06-16

Family

ID=7225085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6095.0U Active CN211407845U (zh) 2019-09-04 2020-01-19 连接头、系带及穿戴设备
CN202010060196.9A Active CN112438467B (zh) 2019-09-04 2020-01-19 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CN202020136064.5U Active CN211407844U (zh) 2019-09-04 2020-01-19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穿戴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6095.0U Active CN211407845U (zh) 2019-09-04 2020-01-19 连接头、系带及穿戴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6064.5U Active CN211407844U (zh) 2019-09-04 2020-01-19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211407845U (zh)
TW (2) TWI747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1643B (zh) * 2020-11-09 2024-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18567843U (zh) * 2022-08-29 2023-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19349B1 (fr) * 2009-11-05 2012-05-02 Richemont International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bracelet sur une boîte de montre
CH705796B1 (fr) * 2011-11-22 2017-10-31 Hublot Sa Genève Dispositif de liaison amovible d'un bracelet.
CN105310198B (zh) * 2015-11-10 2017-05-31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
CN205696117U (zh) * 2016-02-23 2016-11-23 华尔达(厦门)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表盘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JP2017148153A (ja) * 2016-02-23 2017-08-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バンド、および身体装着型の電子機器
CN207165854U (zh) * 2017-08-24 2018-03-30 中山乐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结构
CN207216299U (zh) * 2017-09-28 2018-04-10 陈旭辉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CN108552682A (zh) * 2018-05-29 2018-09-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8387991U (zh) * 2018-06-08 2019-01-18 深圳市奋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及手表
CN209726944U (zh) * 2018-11-12 2019-12-0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弹载设备快卸口盖机构
CN110051091A (zh) * 2019-05-07 2019-07-26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快插组件和手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7306B (zh) 2021-11-21
CN211407844U (zh) 2020-09-04
CN112438467A (zh) 2021-03-05
TW202111472A (zh) 2021-03-16
CN211407845U (zh) 2020-09-04
TW202110359A (zh) 2021-03-16
TWI723891B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8970B2 (en) Connector, electronic apparatus, wearable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KR102466268B1 (ko) 커넥터, 전자 장치, 웨어러블 장치 및 조립 방법
CN112438467B (zh) 壳体组件与连接头的组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CN110507041B (zh) 低轮廓带锁闩机构
CN211608393U (zh) 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及绑带
CN113180344B (zh) 快拆机构和可穿戴设备
CN113229578A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06150625U (zh) 腕带可拆卸的穿戴设备
CN10937284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08514190B (zh) 绑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5303503U (zh) 可拆卸结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213428729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111965966A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10120930U (zh) 腕带模组及穿戴式生理参数监测装置
CN216753719U (zh) 带体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111067205A (zh) 表带组件和穿戴设备
CN216453715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8942459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7055322A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CN113876085B (zh) 可穿戴设备和绑带
CN113995207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316038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9894885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3030026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5174002U (zh) 连接头、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