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7209B -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7209B
CN112437209B CN201910791005.3A CN201910791005A CN112437209B CN 112437209 B CN112437209 B CN 112437209B CN 201910791005 A CN201910791005 A CN 201910791005A CN 112437209 B CN112437209 B CN 112437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ident light
optical filter
light intensity
optical lens
camera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1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7209A (zh
Inventor
董书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10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72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7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7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其中的装置包括:滤光片、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滤光片和所述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其中的滤光片包括: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同;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入射光强度,控制所述滤光片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的质量,对于智能驾驶领域而言,有利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采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摄像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摄像装置的过程中,强光不仅会使摄像装置所采集的图像存在过曝光现象,而且,当光功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影响摄像装置中的相应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对于智能驾驶领域而言,由于过曝光现象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如图像中的细节由于高亮而被模糊等,因此,强光还会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公开。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包括:滤光片、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滤光片和所述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所述滤光片包括: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同;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入射光强度,控制所述滤光片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包括: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在确定所述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移动,使所述滤光片中的当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发生变化;其中,所述变化后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低于变化前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系统,包括:摄像装置,用于采集图像;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滤光片、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滤光片和所述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所述滤光片包括: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同;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入射光强度,控制所述滤光片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
基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装置和摄像系统,通过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并根据当前入射光强度移动滤光片,使设置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发生变化,由于变化后的位于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低于变化前的位于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因此,可以降低进入摄像装置中的入射光强度,从而有利于避免强烈的入射光对摄像装置中的相应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并有利于避免摄像装置所形成的图像中的部分区域或者全部区域存在的过曝光现象。由此可知,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的质量,对于智能驾驶领域而言,有利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为本公开所适用的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所适用的又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所适用的再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摄像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摄像系统一个实施例的一视角图;
图8为本公开的摄像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图;
图9为本公开的摄像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又一视角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还应理解,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可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可以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还应理解,对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及的任一部件、数据或结构,在没有明确限定或者在前后文给出相反启示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另外,本公开中术语“和/或”,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公开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本公开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着重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不再一一赘述。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其可与众多其它通用或者专用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一起操作。适于与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或者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众所周知的终端设备、计算系统、环境和/或配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系统、瘦客户机、厚客户机、手持或膝上设备、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机顶盒、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网络个人电脑、小型计算机系统、大型计算机系统和包括上述任何系统的分布式云计算技术环境等等。
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可以在由计算机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系统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模块)的一般语境下描述。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例程、程序、目标程序、组件、逻辑、数据结构等等,它们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计算机系统/服务器可以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实施。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任务可以是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的本地或远程计算系统存储介质上。
本公开概述
在图像采集技术领域中,强光对于摄像装置而言存在一定的危害;例如,强光会使摄像装置所采集的图像(例如,照片或者视频帧等)存在过曝光现象,再例如,强光还会影响摄像装置中的相应元器件(如图像传感器等)的使用寿命。
对于照相机等摄像装置而言,用户可以通过在照相的过程中,手动调整光圈的大小来避免强光对照相机的不良影响。而对于车载摄像装置或者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装置而言,通过手动调整摄像装置的光圈,来避免强光对摄像装置的不良影响是不现实的。
如果能够自适应的控制摄像装置的入射光的光透射率,从而自适应的控制进入到摄像装置内部的入射光强度,则有利于实时的自适应的避免强光对摄像装置的不良影响。
示例性概述
利用本公开提供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在入射光的强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实时的自适应的避免入射光对摄像装置的不良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采集的照片或者视频帧等的图像质量。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适用场景的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
图1中,车辆100中设置有行车记录仪101。行车记录仪101中设置有摄像装置以及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
车辆100在白天行驶过程中,会存在迎着阳光行驶的现象。阳光的光线会以一定的入射角通过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进入到摄像装置内部,例如,入射光被摄像装置中的图像传感器捕捉。在阳光形成的入射光强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如超过一定阈值)时,可视为本公开所述的强光。
设置于行车记录仪101中的调整摄像装置入射光的装置,通过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可以降低进入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入射光强度,由此可知,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使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所摄取到的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亮度过高,而造成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景象不清楚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行车记录仪101中存储的视频的图像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阳光对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相应元器件造成不可逆损坏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行车记录仪101的使用寿命。
车辆100在夜间或者隧道等暗环境中行驶时,通常会碰到与其相向行驶且开着远光灯的车辆。远光灯的光线会以一定的入射角通过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进入到摄像装置内,例如,被图像传感器捕捉。在远光灯形成的入射光强度符合预定条件时,可视为本公开所述的强光。
设置于行车记录仪101中的调整摄像装置入射光的装置,通过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可以降低进入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入射光强度,由此可知,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远光灯照射使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所摄取到的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亮度过高造成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景象不清楚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行车记录仪101中存储的视频的图像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远光灯对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相应元器件造成不可逆损坏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行车记录仪101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适用场景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
图2中,车辆200可以实现智能驾驶,例如,车辆200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等。车辆200的车载系统包括:摄像装置201、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入射光的装置以及控制系统等。
在用户控制车辆200处于智能驾驶模式的情况下,摄像装置201通过视频拍摄功能可以实时的获得车辆200所在路面的视频流,摄像装置201将其拍摄获得的视频流实时的提供给车辆200中的车载系统中的控制系统。
在车辆200行驶过程中,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入射光的装置在检测外部光线形成摄像装置201的入射光强度符合预定条件时,通过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可以降低进入行车记录仪1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入射光强度,由此可知,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外部光线形成的入射光,使摄像装置201输出的视频流中的各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亮度过高,而造成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景象不清楚的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入射光对摄像装置201内的相应元器件造成不可逆损坏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201的使用寿命。
车辆200中的车载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摄像装置201传输来的视频流实时的产生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控制系统可以针对视频流中的各视频帧实时的进行运动物体检测,以便于确定各视频帧中的运动物体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的运动信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其获得的运动信息以及车辆200当前自身的行驶情况,生成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智能驾驶。控制系统生成并下发的控制指令包括但不限于:速度保持控制指令、速度调整控制指令、方向保持控制指令、方向调整控制指令以及预警提示控制指令等。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适用场景的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
图3中,道路标志杆300上设置有红绿灯以及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其中的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设置有摄像装置以及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入射光的装置。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接入网络,并将其拍摄获得的照片或者视频等通过网络传输给相应的网络设备(例如,设置于交管局的服务器等)。
在白天,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可能会存在对着太阳的现象。太阳的光线会以一定的入射角通过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进入到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内部,例如,被图像传感器捕捉。在阳光形成的入射光强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可视为本公开所述的强光。
设置于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调整摄像装置入射光的装置,通过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可以降低进入行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入射光强度,由此可知,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使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采集的照片或者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亮度过高,而造成照片或者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景象不清楚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上传到服务器侧的照片或者视频等的图像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阳光对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相应元器件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坏,从而有利于提高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的使用寿命。
在夜间等暗环境中,道路上的车辆开启远光灯时,远光灯的光线可能会以一定的入射角,通过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进入到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内部。在远光灯形成的入射光强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可视为本公开所述的强光。
设置于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调整摄像装置入射光的装置,通过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可以降低进入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入射强度,因此,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远光灯照射使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采集的照片或者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亮度过高,而造成照片或者视频帧中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景象不清楚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上传至服务器侧的照片或者视频等的图像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强烈的远光灯对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中的摄像装置内的相应元器件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坏,从而有利于提高道路视频监控装置301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装置
图4为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装置包括:滤光片400、检测模块401以及控制模块402,其中的控制模块402与滤光片400和检测模块401分别连接。下面对图4所示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中的各部分分别进行说明。
滤光片400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即光学透镜远离摄像装置本体的一侧。在通常情况下,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通常始终存在有滤光片400中的一相应区域。本公开中的滤光片400可以是指:在其运动到不同位置时,会对光学透镜的入射光进行不同程度的遮挡的元件。入射光在通过滤光片400中的一相应区域之后,抵达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
本公开中的入射光包括但不限于:光源的直射光(也可以称为硬光)以及光源的散射光等。
本公开中的光学透镜可以是指:表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本公开中的光学透镜用于形成摄像装置的镜头。摄像装置的镜头可以包括一片或多片光学透镜。在摄像装置的镜头包括多片光学透镜的情况下,多片光学透镜按照前后顺序依次排列,且多片光学透镜的中心通常在一条直线上。
本公开中的滤光片400可以包括:多个区域,且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相同。滤光片400中的多个区域均用于对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进行遮挡。本公开中的多个区域可以与滤光片400的位置相关,例如,在每次移动滤光片400之后,滤光片400中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部分可以认为是一个区域。
本公开中的滤光片400的一个区域中的不同位置处的透射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一个区域中的不同位置处的透射率不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区域的透射率可以为该区域的透射率的均值,也可以为该区域中的任一位置处的透射率(例如,该区域的中心位置处的透射率),还可以为该区域中的多个位置处的透射率均值(例如,该区域中的一条直线上的多个点的透射率均值)等。
本公开中的滤光片400的各个区域中的透射率最高的区域的透射率可以为90%至95%。滤光片中的各个区域中的透射率最低的区域的透射率可以为5%至10%。
本公开中的滤光片400可以包括:透射率渐变的滤光片。随着滤光片400的移动,滤光片400中的相应区域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入射光通过该区域后抵达光学透镜。
检测模块401用于检测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本公开中的入射光强度可以是指入射光的光线强度。本公开中的检测模块401可以检测通过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而进入到摄像装置内部的入射光的光线强度。本公开中的光线强度也可以称为光照强度或者光强度等。光线强度可以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可见光的光通量。光线强度可以认为是:指示光照的强弱以及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
控制模块402用于根据检测模块401检测到的入射光强度控制滤光片400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
本公开通过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并根据当前入射光强度移动滤光片,使设置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发生变化,由于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相同,因此,通过控制滤光片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可以改变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在变化后的位于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低于变化前的位于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进入摄像装置中的入射光强度,从而有利于避免强烈的入射光对摄像装置中的相应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并有利于避免摄像装置形成图像过程中,图像中的部分区域或者全部区域存在的过曝光现象,进而本公开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所采集的图像的质量;从而有利于避免光线过暗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对于智能驾驶领域而言,有利于避免图像质量的欠缺对图像处理(如目标对象检测、识别或者跟踪等处理)结果准确性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利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公开中的控制模块402可以包括:电机。该电机可以固定在摄像装置的侧面(即外侧)。滤光片400固设在该电机的转轴上,电机的转轴的转动,可以驱动滤光片400发生位置变化,从而使滤光片400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前的区域发生变化。例如,滤光片400在电机的转轴的驱动下旋转,从而改变滤光片400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
可选的,本公开中的滤光片400可以为圆形,且滤光片400的圆心位于电机的转轴位置处。滤光片400的半径通常大于电机的转轴的中心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上的任一点的连线的长度。由此可知,无论滤光片400如何旋转,滤光片400中始终存在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
可选的,本公开中的滤光片400可以为透射率渐变的滤光片。例如,在滤光片400沿顺时针旋转的过程中,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前的区域的透射率通常会逐渐减小,而在滤光片400沿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前的区域的透射率通常会逐渐增大。
本公开通过利用电机控制滤光片400的移动,可以简单方便的使滤光片400中的相应区域被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从而有利于简化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的结构,进而有利于降低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的实现成本。
示例性方法
图5为本公开的摄像装置的防强光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S500以及S501。下面对各步骤分别进行说明。
S500、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
本公开中的入射光强度可以是指入射光的光线强度。本公开中的光线强度也可以称为光照强度或者光强度等。光线强度可以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可见光的光通量。光线强度可以认为是:指示光照的强弱以及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本公开可以检测通过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而进入到摄像装置内部的入射光的光线强度。当前检测出的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可以称为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
S501、在确定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移动,使滤光片中的当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发生变化。
本公开中的第一预设条件可以认为是:预先针对强光设置的条件,即光线强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入射光,可以被认为是强光。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达到或者超过第一预定值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入射光强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滤光片移动,可以使移动后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低于移动前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也就是说,虽然当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可以降低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但是,还不足以使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达到非强光要求,因此,需要移动滤光片的位置,使滤光片中的具有更低透射率的区域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以便于使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达到非强光要求。
本公开通过检测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并在检测到入射光强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使设置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发生变化,由于变化后的位于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低于变化前的位于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因此,可以降低进入摄像装置中的入射光强度,从而有利于避免强烈的入射光对摄像装置中的相应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并有利于避免摄像装置形成图像过程中,图像中的部分区域或者全部区域存在的过曝光现象;进而本公开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所采集的图像的质量;对于智能驾驶领域而言,有利于避免图像质量的欠缺对图像处理(如目标对象检测、识别或者跟踪等处理)结果准确性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利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公开可以利用摄像装置当前采集的至少一幅图像(例如,至少一幅照片或者视频帧等)中的像素的灰度值,来实现对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的检测。例如,分别计算摄像装置当前采集的至少一幅图像中的部分区域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均值,并利用计算出的各均值来表征当前入射光强度。其中的部分区域的面积通常应达到预定面积阈值,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出的入射光强度的准确性。再例如,分别计算摄像装置当前采集的至少一幅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的灰度值的均值,并利用计算出的各均值来表征当前入射光强度。在计算出的各均值均达到或者超过第一预定灰度值的情况下,确定出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确定出当前入射光属于强光。本公开也可以借助其他设备来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本公开不限定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的具体实现方式。
通过利用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中的像素的灰度值,来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可以简单便捷的获得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从而不仅有利于提高检测当前入射光强度的实时性以及准确性,而且有利于降低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的实现成本。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公开中的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移动的方式可以为: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围绕滤光片上的一预设定点旋转。例如,利用电机驱动滤光片,围绕其上的一预设定点旋转。由于本公开中的该预设定点与滤光片边缘上的任一点之间的连线均大于预设定点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上的任一点之间的连线,因此,在滤光片围绕该预设定点旋转的过程中,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始终会被滤光片所覆盖,即在滤光片旋转过程中,外部光线始终需要经过滤光片之后才能抵达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
可选的,本公开中的滤光片可以为圆形,且滤光片上的预设定点可以为滤光片的圆心,即在控制滤光片移动的过程中,滤光片始终围绕其圆心旋转。滤光片的圆心通常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上的任一点的外侧,且滤光片的半径通常大于滤光片的圆心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上的任一点的连线的长度,由此可知,在滤光片的旋转过程中,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始终会被滤光片所覆盖。
本公开通过使滤光片旋转,可以简单方便的控制滤光片中的相应区域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从而有利于便捷的实现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目的,进而有利于降低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实现成本。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公开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围绕其上的一预设定点旋转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根据第一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和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滤光片。其中的第一旋转方向可以为:基于透射率由大到小的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本公开中的第一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可以是指:控制滤光片按照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一次的旋转角度。相比于圆周角而言,本公开中的第一预定旋转角度步长的数值大小通常并不大(例如,第一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可以为5°或者10°或者15°等,且第一预定旋转角度步长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20°]等),以便于对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进行渐进式调整,从而有利于避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出现乒乓变化的现象。
本公开通过利用第一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和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滤光片,直到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实现对进入到摄像装置内的当前入射光强度的逐步改善,有利于避免一次旋转角度过大,而导致的光线过暗使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不清楚的现象,从而有利于使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更加完善。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公开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围绕其上的一预设定点旋转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为:根据当前入射光强度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之间的差异,确定出第一旋转角度,然后,根据该第一旋转角度以及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滤光片。其中的第一旋转方向可以为:基于透射率由大到小的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其中的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可以为上述第一预定值,也可以略小于上述第一预定值。
可选的,在本公开中的滤光片为透射率沿一半径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均匀变化的滤光片的情况下,半径的旋转角度与降低入射光光强的幅度相关。例如,滤光片中的一半径每沿第一旋转方向(如顺时针方向)旋转1°,则入射光光强降低的数值为n。再例如,滤光片中的一半径每沿第二旋转方向(如逆时针方向)旋转1°,则入射光光强提高的数值为n。
可选的,本公开在通过检测摄像装置当前采集的至少一幅图像(例如,至少一幅照片或者视频帧等)中的像素的灰度值,获得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之后,如果确定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可以计算当前入射光强度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之间的差值,并利用该差值计算出应旋转的角度,从而获得第一旋转角度。
本公开通过利用第一旋转角度以及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滤光片,可以使摄像装置内的当前入射光强度得到快速改善,从而有利于使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更加完善。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公开在确定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属于暗光,暗光仍然会影响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时,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移动,使滤光片中的当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发生变化。其中,变化后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高于变化前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以提高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
可选的,本公开中的第二预设条件可以认为是预先针对暗光设置的条件,即光线强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入射光,可以被认为是暗光。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第二预设条件可以为:达到或者低于第二预定值等。其中的第二预定值低于第一预定值。
在当前入射光强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滤光片移动,可以使移动后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高于移动前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也就是说,当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滤光片区域,降低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幅度过大,因此,需要移动滤光片的位置,使滤光片中的具有更高透射率的区域位于摄像装置的光线透镜的外侧前方,以便于使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达到非暗光要求。
本公开通过在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滤光片移动,可以实现在强光消除时,及时的自适应调整滤光片,从而有利于提高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公开在确定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移动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根据第二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和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滤光片。其中的第二旋转方向可以为:基于透射率由小到大的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本公开中的第二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可以是指:控制滤光片按照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一次的旋转角度。相比于圆周角而言,本公开中的第二预定旋转角度步长的数值大小通常并不大(如第二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可以为5°或者10°或者15°等,且第二预定旋转角度步长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20°]等),以便于对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进行渐进式调整,从而有利于避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出现乒乓变化的现象。本公开中的第二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可以与第一预定旋转角度步长相同。
本公开通过利用第二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和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滤光片,直到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实现对进入到摄像装置内的当前入射光强度的逐步改善,有利于避免一次旋转角度过大,而导致的光线过强使摄像装置采集的图像不清楚的现象,从而有利于使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更加完善。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公开在确定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设置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移动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为:根据当前入射光强度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之间的差异,确定出第二旋转角度,然后,根据该第二旋转角度以及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滤光片。其中的第二旋转方向可以为:基于透射率由小到大的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其中的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可以为上述第二预定值,也可以略大于上述第二预定值。
可选的,本公开在通过检测摄像装置当前采集的至少一幅图像(例如,至少一幅照片或者视频帧等)中的像素的灰度值,获得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之后,如果确定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可以计算当前入射光强度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之间的差值,并利用该差值计算出应旋转的角度,从而获得第二旋转角度。
本公开通过利用第二旋转角度和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滤光片,可以使摄像装置内的当前入射光强度得到快速改善,从而有利于使本公开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更加完善。
示例性系统
图6为本公开的摄像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的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图像的摄像装置600以及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601。其中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601设置于摄像装置600的外侧,且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601可以包括:滤光片6011、检测模块6012以及控制模块6013,其中的控制模块6013与滤光片6011和检测模块6012分别连接。
可选的,本公开中的控制模块6013可以包括电机6014,电机6014与摄像装置60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如图7至图9所示,即电机6014设置于摄像装置600的外侧。在图7至图9中,滤光片6011的圆心被固定设置于电机6014的转轴6015上。控制模块6013可以控制电机6014的转轴6015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控制电机6014的转轴6015逆时针旋转,从而控制模块6013可以控制滤光片6011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控制滤光片6011逆时针旋转。本公开中的滤光片6011、检测模块6012以及控制模块6013的结构以及具体执行的操作等,可以具体参见上述方法和装置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1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1和存储器1012。
处理器10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1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10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以及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0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诸如输入信号、信号分量、噪声分量等各种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101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013以及输出装置1014等,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此外,该输入设备1013还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该输出装置101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该输出设备101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10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101中与本公开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101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示例性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举)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以及效果等是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公开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公开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以及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装置。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装置。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公开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公开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公开。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本公开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公开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中。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以及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8)

1.一种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包括:滤光片、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滤光片和所述检测模块分别连接;
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所述滤光片包括: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同;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入射光强度,控制所述滤光片移动,使所述滤光片中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发生变化,以在所述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使变化后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低于变化前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其中,在所述入射光强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形成强光;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电机,固定在所述摄像装置的侧面;
所述滤光片固设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滤光片在所述电机的转轴的驱动下旋转,以改变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
其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同,包括:
所述滤光片中的多个区域按照位置分布顺序,对应的透射率依次由高到低,以使得所述滤光片具有渐变式透射率。
2.一种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包括:
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
在确定所述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移动,使所述滤光片中的当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发生变化;其中,在入射光强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形成强光;
其中,所述变化后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低于变化前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
其中,所述控制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移动,包括:
控制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围绕所述滤光片上的预设定点旋转;
其中,所述预设定点与滤光片边缘上的任一点之间的连线均大于所述预设定点与摄像装置光学透镜上的任一点之间的连线;
其中,所述滤光片中的多个区域按照位置分布顺序,对应的透射率依次由高到低,以使得所述滤光片具有渐变式透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包括:
根据所述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中的至少部分像素的灰度值,确定摄像装置的当前入射光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的滤光片,围绕所述滤光片上的预设定点旋转,包括:
根据第一预定旋转角度步长和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滤光片;或者
根据当前入射光强度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之间的差异,确定第一旋转角度,并根据所述第一旋转角度和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滤光片;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包括:基于透射率由大到小的旋转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当前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滤光片的当前位于摄像装置镜头前的区域的透射率,控制所述滤光片移动,使所述滤光片中的当前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变化后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高于变化前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
6.一种摄像系统,包括:
摄像装置,用于采集图像;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滤光片、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滤光片和所述检测模块分别连接;
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所述滤光片包括: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同;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入射光强度,控制所述滤光片移动,使所述滤光片中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发生变化,以在所述入射光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使变化后的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低于变化前的位于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外侧前方的区域的透射率;其中,在所述入射光强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形成强光;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电机,固定在所述摄像装置的侧面;
所述滤光片固设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滤光片在所述电机的转轴的驱动下旋转,以改变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光学透镜的外侧前方的区域;
其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区域的透射率不同,包括:
所述滤光片中的多个区域按照位置分布顺序,对应的透射率依次由高到低,以使得所述滤光片具有渐变式透射率。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91005.3A 2019-08-26 2019-08-26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2437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005.3A CN112437209B (zh) 2019-08-26 2019-08-26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1005.3A CN112437209B (zh) 2019-08-26 2019-08-26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209A CN112437209A (zh) 2021-03-02
CN112437209B true CN112437209B (zh) 2022-07-26

Family

ID=74689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1005.3A Active CN112437209B (zh) 2019-08-26 2019-08-26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720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111A (zh) * 2018-10-12 2018-12-21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装置、监控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1779A (en) * 1993-11-17 1996-07-30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JP4239059B2 (ja) * 2002-06-07 2009-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CN201418125Y (zh) * 2009-05-06 2010-03-03 泉州市东南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全天候网络摄像机
CN102722064A (zh) * 2012-06-01 2012-10-10 深圳市立博电子有限公司 滤光片切换器
CN202904187U (zh) * 2012-09-24 2013-04-24 湖南安保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3673205U (zh) * 2013-11-18 2014-06-25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监控器滤光片切换装置
CN104243841B (zh) * 2014-09-29 2019-03-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60150136A1 (en) * 2014-11-24 2016-05-26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Image sensing device with cover plate having optical pattern thereon
JP6428391B2 (ja) * 2015-03-10 2018-1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撮像装置
CN108366188A (zh) * 2018-02-13 2018-08-03 深圳臻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人机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111A (zh) * 2018-10-12 2018-12-21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装置、监控方法和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自聚焦透镜滤光膜的研制;张静;《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62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209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67303B1 (en) Autonomous driving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11310461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system, and display system
US11881039B2 (en) License plate reading system with enhancements
KR101688695B1 (ko) 차량번호 인식 장치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는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JP2020056839A (ja) 撮像装置
EP3340600B1 (en) Lens, camera, package inspection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1197826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pid license plate reading
JP2020057869A (ja) 撮像装置
CN110191290B (zh) 图像采集装置、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入射光的方法
CN112135066B (zh)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介质和设备
CN110536814B (zh) 摄像机装置及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地检测车辆周围环境区域的方法
CN112437209B (zh)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12511760B (zh) 调整摄像装置的入射光强度的方法和装置、介质和设备
US20200128165A1 (en) Method for Predictable Exposure Control of at Least One First Vehicle Camera
KR20140028210A (ko) 차량 주변 환경 인식 시스템
Rademeyer et al. Optoelectron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crowd-sourced vehicle-mounted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CN112351211B (zh) 调整摄像装置入射光的方法和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JP5311133B2 (ja) 表示画像修正装置
US20230171510A1 (en) Vis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1756987B (zh) 一种车载摄像头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载图像捕捉系统
KR102260920B1 (ko) 고스트 저감장치와 이것을 구비한 촬상장치, 고스트 감소방법 및 촬상광학계
CN116208721A (zh) 一种低光照环境下车辆抓拍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JP3929420B2 (ja) 車両用光量検出装置及び車両用照明制御装置
KR20230048429A (ko) 해질녘 및 야간의 야생 동물 횡단으로 인한 사고를 방지하기 위한 시스템
Rademeyer A Study of optoelectron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vehicle-mounted licence plate recogn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