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878B -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878B
CN112436878B CN202011316228.3A CN202011316228A CN112436878B CN 112436878 B CN112436878 B CN 112436878B CN 202011316228 A CN202011316228 A CN 202011316228A CN 112436878 B CN112436878 B CN 112436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versity
service type
receiving mod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62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6878A (zh
Inventor
王琳
林英喜
刘毅
陈杰文
陈名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62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6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6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基于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根据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分集天线接收对应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实时检测合并信号,根据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在完成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选择不同的信号接收模式,可保障各业务类型信号的信号接收性能,并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

Description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号接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讯设备在进行通信过程中,采用天线进行通信讯号的接收。而为了保证通讯质量,降低信号衰落的影响,在一些通讯场景中,会采用分集技术进行信号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号传输。分集技术就是利用多条传输相同信息且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号路径,并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即如果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经历了深度衰落,而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仍包含着较强的信号,因此可以在多个信号中选择两个或更多的信号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同时提高接收端的瞬时信噪比和平均信噪比,进而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但是,简单地采用天线分集技术接收信号,虽然一定程度优化了信号接收断电额信号接收性能,但同时也增大了信号接收端的功耗。并且,由于多个天线分集接收信号并进行合并,会延长信号的处理时长,降低信号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能够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在保障信号接收性能的同时提升信号接收端的信号处理时效。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
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由多个分集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
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
完成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进一步的,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包括:
通过单天线接收信号,解析当前信号并提取当前信号包含的业务类型信息,基于所述业务类型信息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信号接收模式;
若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继续基于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接收信号;若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
进一步的,在判断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信号接收模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业务类型未绑定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式,将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绑定,或者将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绑定,为所述业务类型配置业务级别,并绑定对应编号的所述分集天线。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对应的业务级别,根据所述业务级别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配置的分集天线数量;
查询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分集天线列表,基于所述分集天线数量从所述分集天线列表中选择对应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所述分集天线列表包括多个不同编号的所述分集天线。
进一步的,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包括:
实时将所述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
连续设定次数判定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或高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对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对应的更换或增减操作。
进一步的,实时将所述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判定当前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基于当前所述合并信号向信号发射端发送对应信号的重发请求。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
切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由多个分集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
分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
恢复模块,完成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基于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根据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分集天线接收对应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进一步通过实时检测合并信号,根据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并在完成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选择不同的信号接收模式,以此可保障各业务类型信号的信号接收性能,并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提升信号处理时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信号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信号接收模式判断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分集天线选择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天线增删及更换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处理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旨在根据实时接收信号的业务类型选择相应的信号接收模式,并在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通过配置相应的分集天线,以进一步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并保障对应不同业务类型信号接收的接收性能。相对于传统的通讯场景,通常为了保障信号接收性能,会在信号接收端设置多个分集天线,利用分集技术进行信号接收及合并。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对应不同天线的不同传输路径,其信号衰落的程度不同。如若某一个或多个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好,无需进行分集处理或者只需要部分天线进行分集处理即可满足信号接收端对信号质量的要求,那么此时开启所有天线接收信号并进行信号分集合并,虽然可以减少信号衰落的影响,但是所有信号分集合并无疑延缓了信号的处理效率。并且,此时通过所有天线分集接收信号,也相应地增大了信号接收端的能耗。基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以解决现有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模式管理问题。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可以由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设备执行,该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设备可以是基站、网关等信号接收端设备。
下述以信号接收端为执行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具体包括:
S110、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
示例性的,参照图2,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信号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信号接收端设置N个天线,各个天线设置对应的接收器。各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对应信号支路(即信道)的信号。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对应接收器传输至处理器进行处理。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从多个天线选择一个天线作为主天线,主天线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用于独立接收信号的天线。一般而言,主天线对应的信号支路可靠性相对较强,在设置主天线时,可以根据各个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优选一天线作为主天线。
具体的,基于上述N个天线,本申请实施例对应设定两个不同的信号接收模式,即初始信号接收模式和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其中,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由单个天线独立接收信号。在分集接收模式下,由多个天线分集接收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分集信号进行合并。
一般而言,对于一些业务类型,通过单天线接收信号时,如若其信号质量满足信号接收端对当前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需求,为了减少信号接收端能耗,提升信号接收处理效率,可以采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接收信号。而对于一些信号质量传输需求较高的业务类型,为了保障信号接收性能,可以选择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接收该业务类型的信号。对应的,基于不同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需求,可以预先构建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映射关系,以便于后续信号接收端根据当前信号所属的业务类型适应性选择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式进行信号接收。
具体的,在信号接收端开启后,会默认运行该初始信号接收模式,此时通过开启预先选定的单个天线,其余天线保持关闭状态,由单天线独立进行信号接收。进一步通过单天线接收信号,解析当前信号并提取当前信号包含的业务类型信息,基于所述业务类型信息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信号接收端预先记录了各种不同的业务类型,以便于后续根据信号解析到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当前信号所属的业务类型。
S120、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由多个分集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步骤S110确定的业务类型,对应该业务类型进行当前信号接收端信号接收模式的判断及切换。其中,参照图3,信号接收模式判断流程包括:
S1201、判断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信号接收模式;
S1202、若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继续基于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接收信号;若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
具体的,基于预先构建的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映射关系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判断。其中,通过查询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映射关系,判断该业务类型预先与哪一个信号接收模式绑定。若该业务类型与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绑定,则无需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切换,保持单天线独立接收该业务类型对应的所有信号。反之,若该业务类型与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绑定,则需要进行当前信号接收模式的切换。将初始信号接收模式切换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若判断所述业务类型未绑定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式,将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绑定,或者将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绑定,为所述业务类型配置业务级别,并绑定对应编号的所述分集天线。可以理解的是,当前业务类型如若尚未构建与信号接收模式的映射关系,此时信号接收端无法查询到该业务类型所绑定的信号接收模式,则此时通过将该业务类型与初始信号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绑定,以便于后续进行该业务类型对应信号接收模式的选择。具体的,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该业务类型的信号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选择及绑定。并且,如若配置该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则还可以对应该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业务级别,并根据业务类型及业务级别为该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分集天线进行信号接收。
具体的,通过测算该业务类型对应接收信号(即上述单天线独立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进而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在测算信号质量参数时,基于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或干扰信号强度确定信号质量参数。其中信道瞬时质量值表示对应支路的信道质量、信道矩阵反馈、信号响应和/或干扰信息。通过对应接收到的信号及天线参数测量上述各类型参数。进一步的,为了量化上述信号质量参数,提供一个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以对信号质量参数进行量化,以便于进行单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判断。其中,在基于一个信号确定信号质量参数时,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信号质量参数,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可根据各类型参数对信号质量参数的实际影响设定。基于上述计算公式,即可确定单个天线对应信号支路的信号质量参数。
进一步的,基于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定的信号质量阈值,如若信号质量参数达到该信号质量阈值,表明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已然满足该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则无需为该业务类型配置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此时将该业务类型与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绑定。反之,如若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该信号质量阈值,表明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已然无法满足该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为了提升信号接收性能,需要采用分集接收技术进行信号接收。此时为该业务类型配置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以保障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性能。此外,对该业务类型适应性配置业务级别,并基于业务级别确定该业务类型可以绑定用于信号接收的天线数量。另一方面,为该业务类型配置可以使用的对应编号的分集天线。可以通过开启所有天线同时接收该业务类型的信号,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测算各个分集天线对应支路的信号质量,并适应性选择信号质量相对较好的若干个分集天线与该业务类型绑定,作为该业务类型可以用于进行信号接收的分集天线。分集天线对应支路的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上述信号质量参数计算公式进行测算并量化,在此不多赘述。
S130、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
根据上述业务类型判断并切换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后,本申请实施例还在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进行分集天线的筛选,从多个分集天线中筛选开启若干个分集天线进行当前业务类型对应信号的分集接收。
在此之前,信号接收端预先为各个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业务级别及分集天线列表。其中,业务级别用于确定进行当前业务类型对应信号的接收时,信号接收端可以开启的分集天线数量。分集天线列表则包含了多个分集天线,这部分分集天线对应信号支路接收该业务类型的信号较好。分集天线列表根据实际业务类型信号接收时测量并确定,分集天线列表的分集天线数量应当大于信号接收端可以开启的分集天线数量。并且,分集天线列表中各个分集天线包含对应的编号信息,编号信息作为天线唯一标识,便于进行分集天线的选择。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预先配置的业务级别及分集天线列表,即可确定业务类型与业务级别、可以开启的分集天线数量以及分集天线列表的绑定关系。基于上述绑定关系,即可用于进行分集天线的选择流程。参照图4,分集天线选择流程包括:
S1301、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对应的业务级别,根据所述业务级别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配置的分集天线数量;
S1302、查询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分集天线列表,基于所述分集天线数量从所述分集天线列表中选择对应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所述分集天线列表包括多个不同编号的所述分集天线。
具体的,通过查询各个业务类型预先配置的业务级别和分集天线列表,进而进行分集天线的选择。其中,由于分集天线列表中包含的分集天线数量较多,在保障信号性能的前提下,为了节省信号接收端能耗,是无需选取开启分集天线列表中的所有分集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为此,信号接收端首先通过查询业务类型与业务级别的绑定关系,确定当前业务类型的业务级别。进而根据该业务级别确定该业务级别可以使用的分集天线数量,基于该分集天线数量,从该分集天线列表中随机选择或者根据信号接收性能选择对应数量的分集天线,以选取的这部分天线作为当前业务类型进行信号分集接收的天线。进而开启这部分分集天线实时进行该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对于各个分集天线接收到的各个信号,通过分集合并得到合并信号,以合并信号作为最终接收的信号做进一步业务的处理。
S140、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保障信号接收端实时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优化信号接收端能耗管理。本申请实施例还通过检测各个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并基于检测结果进行分集天线的增删及更换操作。其中,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量化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20量化信号质量参数的方式确定,也可以通过合并信号的衰减情况、波形等特征确定,现有技术量化分集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的方式有很多,在此不多赘述。
具体的,参照图5,天线增删及更换流程包括:
S1401、实时将所述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
S1402、连续设定次数判定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或高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对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对应的更换或增减操作。
基于已测算到的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将其与预先设定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比对。可以理解的是,如若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该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则表明当前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差,各个分集天线的接收性能相对较差。反之,如若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达到该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则表明当前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好,各个分集天线的接收性能满足当前业务类型对应信号的接收需求。基于这一性质,如若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均低于该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则为了提升信号接收性能,可以增加分集天线或者更换接收性能较好的分集天线,以此来保障后续该业务类型对应信号的接收。而如若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均高于该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则表明当前分集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偏好,可能存在性能溢出的情况。为了减少信号接收端的能耗,可以减少当前开启运行的天线数量,以此来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集天线的更换和增删均可以基于天线接收性能的比对进行优选更换及增删。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判定当前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基于当前所述合并信号向信号发射端发送对应信号的重发请求。可以理解的是,对于部分信号质量参数低于合并信号质量阈值的合并信号,为了不影响后续业务处理,保障信号质量,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部分信号质量相对较差的合并信号,通过请求信号发送端重新发射信号来保障信号质量,以此来进一步优化信号接收端的接收性能。
S150、完成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最终,当接收完毕当前业务类型的信号之后,则为了减少信号接收端能耗,会再一次切换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并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对新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业务类型确定,并对应适应性选择信号接收模式。
参照图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使用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的业务类型,并进一步根据业务类型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切换。进一步在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通过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业务类型对应信号的分集接收及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该合并信号进行天线的更换和增删操作。在完成当前业务类型对应信号的分集接收及合并后,恢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以此完成本申请实施例信号接收模式的切换处理流程。
上述,通过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基于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根据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分集天线接收对应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进一步通过实时检测合并信号,根据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并在完成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选择不同的信号接收模式,以此可保障各业务类型信号的信号接收性能,并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提升信号处理时效。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装置具体包括:确定模块21、切换模块22、分集模块23、检测模块24和恢复模块25。
其中,确定模块21用于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
切换模块22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由多个分集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
分集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
检测模块24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
恢复模块25完成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上述,通过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基于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根据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分集天线接收对应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进一步通过实时检测合并信号,根据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并在完成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选择不同的信号接收模式,以此可保障各业务类型信号的信号接收性能,并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提升信号处理时效。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8,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通信模块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装置中的确定模块、切换模块、分集模块、检测模块和恢复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
输入装置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该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包括: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由多个分集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完成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7)

1.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
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由多个分集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
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
完成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对应的业务级别,根据所述业务级别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配置的分集天线数量;
查询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分集天线列表,基于所述分集天线数量从所述分集天线列表中选择对应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所述分集天线列表包括多个不同编号的所述分集天线;
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包括:
实时将所述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
连续设定次数判定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或高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对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对应的更换或增减操作;
实时将所述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判定当前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基于当前所述合并信号向信号发射端发送对应信号的重发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包括:
通过单天线接收信号,解析当前信号并提取当前信号包含的业务类型信息,基于所述业务类型信息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信号接收模式;
若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继续基于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接收信号;若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信号接收模式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业务类型未绑定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式,将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绑定,或者将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绑定,为所述业务类型配置业务级别,并绑定对应编号的所述分集天线。
5.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确定当前信号所对应的业务类型;
切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业务类型的判断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式下,由多个分集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
分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
恢复模块,完成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后,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及对应的业务级别选择对应编号、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接收对应所述业务类型的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对应的业务级别,根据所述业务级别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配置的分集天线数量;
查询所述业务类型预先绑定的分集天线列表,基于所述分集天线数量从所述分集天线列表中选择对应数量的所述分集天线,所述分集天线列表包括多个不同编号的所述分集天线;
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根据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判断是否进行所述分集天线的更换或者增减,包括:
实时将所述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
连续设定次数判定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或高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对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对应的更换或增减操作;
实时将所述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判定当前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基于当前所述合并信号向信号发射端发送对应信号的重发请求。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
7.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
CN202011316228.3A 2020-11-22 2020-11-22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436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228.3A CN112436878B (zh) 2020-11-22 2020-11-22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228.3A CN112436878B (zh) 2020-11-22 2020-11-22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878A CN112436878A (zh) 2021-03-02
CN112436878B true CN112436878B (zh) 2021-09-03

Family

ID=74693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6228.3A Active CN112436878B (zh) 2020-11-22 2020-11-22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687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3379A (ja) * 2001-07-10 2003-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方法及びアンテナ切替装置
CN1941987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天线通信方式的控制方法
CN102136859A (zh) * 2010-12-16 2011-07-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647221A (zh) * 2011-02-17 2012-08-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分集接收切换控制方法及分集接收机
CN104283595A (zh) * 2013-07-08 2015-0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发射分集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路
CN106533455A (zh) * 2016-09-20 2017-03-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766B (zh) * 2017-08-30 2019-11-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312973B1 (en) * 2018-01-19 2019-06-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ntenna component,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tenna controlling method
US10715231B1 (en) * 2019-01-24 2020-07-14 Google Llc Antenna switch diversity circuitry
CN110198183B (zh) * 2019-06-25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3379A (ja) * 2001-07-10 2003-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方法及びアンテナ切替装置
CN1941987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天线通信方式的控制方法
CN102136859A (zh) * 2010-12-16 2011-07-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647221A (zh) * 2011-02-17 2012-08-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分集接收切换控制方法及分集接收机
CN104283595A (zh) * 2013-07-08 2015-0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发射分集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路
CN106533455A (zh) * 2016-09-20 2017-03-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878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8695A1 (en) Automatic antenna selection for mesh backhaul network nodes
JP2008538886A (ja) 無線装置
JP2009532936A (ja) 送信ギャップにおけるダイバーシチ受信パス測定を行う無線端末及び方法
CN112769760B (zh)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34199B (zh) 一种移动终端天线及其切换方法
CN111464222B (zh) 发射信号的接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37020A (zh) 用于动态地分配接收器设备内的主/从角色的方法和设备
CN112436878B (zh)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493396B (zh) 天线接收模式的配置处理方法、基站控制器和基站
CN112532348B (zh) 基于通信信道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290B (zh)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422163B (zh) 一种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7200827A (zh) 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hplc和hrf双模通信单元
WO2023045502A1 (zh) 组网工作参数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532291B (zh) 一种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功耗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286B (zh) 基于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分集合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953826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2B (zh)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5B (zh) 基于区域信号测试的分集天线自适应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7B (zh)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382A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物联网网关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43046B (zh) 基于网关更换的信号接收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8633032A (zh) 传输rrc消息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JP2007096433A (ja) 受信復号方法、再送方法、受信装置、協力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2532288B (zh) 一种物联网网关的分集合并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