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9760B -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9760B
CN112769760B CN202011531255.2A CN202011531255A CN112769760B CN 112769760 B CN112769760 B CN 112769760B CN 202011531255 A CN202011531255 A CN 202011531255A CN 112769760 B CN112769760 B CN 112769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relationship
signal
internet
things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12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9760A (zh
Inventor
王琳
王鑫
陈杰文
唐瑞波
林英喜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12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9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9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9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预先构建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构建天线组合与物联网终端的第二绑定关系,基于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接收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第二绑定关系,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通过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至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接收处理模式,并对预先设定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进行备份,在物联网网关更换时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快速设置,提升新网关入网效率,优化物联网系统的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讯设备在进行通信过程中,采用天线进行通信讯号的接收。而为了保证通讯质量,降低信号衰落的影响,在一些通讯场景中,会采用分集技术进行信号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号传输。分集技术就是利用多条传输相同信息且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号路径,并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即如果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经历了深度衰落,而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仍包含着较强的信号,因此可以在多个信号中选择两个或更多的信号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同时提高接收端的瞬时信噪比和平均信噪比,进而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但是,在物联网系统中,物联网网关采用多天线分集接收信号虽然一定程度的优化了信号接收性能,但固定的信号接收处理方式也增大了物联网网关的功耗,且降低了信号的处理效率。并且,在物联网网关损坏更换或者设备升级后,其信号接收模式需要重新设置,整个设置过程相对较为繁杂,影响新网关接入网络的效率,进而影响物联网系统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接收处理模式,并对预先设定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进行备份,在物联网网关更换时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快速设置,提升新网关入网效率,优化物联网系统的运行。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包括:
预先对不同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信号接收模式,构建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信号接收模式包括单天线接收模式和多天线接收模式;
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物联网终端发射的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随机筛选测试信号副本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多个合并信号,测算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最优合并信号,得到最优合并信号所对应的天线组合,将所述天线组合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第二绑定关系;
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备份至云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
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所述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所述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绑定关系;
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括:
通过单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解析所述初始信号,提取所述初始信号的业务类型信息和终端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信息查询所述第一绑定关系,确定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进行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若确定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根据所述初始信号的终端标识信息查询所述第二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天线组合进行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合并。
进一步的,在通过单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之前,还包括:
通过信号接收性能测试得到各个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测试结果,基于所述信号接收性能测试结果选择一个天线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
进一步的,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包括:
所述新网关上传网关替换信息至所述云端,所述网关替换信息包含所述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
所述云端接收所述网关替换信息,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查询对应的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并根据所述新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下发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包括:
若使用所述单天线接收模式接收所述业务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信号质量分析,根据信号质量分析结果更改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绑定关系更新至所述云端。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多天线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确定对应的合并信号质量参数;
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设定参数阈值时,使用所有的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及合并。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多天线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确定对应的合并信号质量参数;
基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参数增加或减少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及合并。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绑定模块,用于预先对不同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信号接收模式,构建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信号接收模式包括单天线接收模式和多天线接收模式;
第二绑定模块,用于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物联网终端发射的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随机筛选测试信号副本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多个合并信号,测算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最优合并信号,得到最优合并信号所对应的天线组合,将所述天线组合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第二绑定关系;
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备份至云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
第一替换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所述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所述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绑定关系;
第二替换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构建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构建天线组合与物联网终端的第二绑定关系,基于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接收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第二绑定关系,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通过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至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接收处理模式,并对预先设定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进行备份,在物联网网关更换时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快速设置,提升新网关入网效率,优化物联网系统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物联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物联网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信号接收处理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新网关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可以由信号接收处理设备执行,该信号接收处理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信号接收处理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信号接收处理设备可以是物联网系统。
下述以物联网系统为执行信号接收处理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具体包括:
S110、预先对不同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信号接收模式,构建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信号接收模式包括单天线接收模式和多天线接收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旨在通过预先构建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以及物联网终端与对应用于信号分集接收合并的天线组合的第二绑定关系。后续通过解析接收到的信号,提取业务类型信息和终端标识信息,即可基于业务类型信息和终端标识信息对应查询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选择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式和天线组合进行信号的接收与合并。
示例性的,参照图2,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物联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网关12分别对云端11及多个物联网终端13信号连接,通过接收物联网终端13发送的业务数据,将业务数据发送至云端,以此来实现物联网系统的业务处理。参照图3,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物联网网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物联网网关设置N个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各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对应信号支路(即信道)的信号。信号通过各自接收器传输给处理器,该处理器一般为基带处理器,用于处理各个分集信号,将分集信号进行合并,以此来实现物联网网关的信号分集接收及合并。可以理解的是,对应物联网终端,其在发送一个信息至物联网网关时,通过多径衰落,会产生对应同一个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而物联网网关在进行信号接收时,若采用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信号接收,则通过各个天线独立接收各个信号副本,以此完成信号的分集接收,进而选用相应的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而如若采用单天线进行信号接收,则通过单一天线接收信号并直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不同业务类型对信号传输质量的要求不同。对于业务等级相对较高,较为重要的业务类型,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对应业务类型的信号时,要求其信号传输性能相对较高,避免受信号过分衰减影响业务的接收处理。而对于业务等级相对较低的业务类型,单一天线接收信号足以满足其信号传输性能需求的,则可以优先选择单一天线进行该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测构建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对于信号传输性能需求相对较高的业务类型,将其与多天线接收模式绑定,对于信号传输性能需求相对较低的业务类型,将其与单天线接受模式绑定,以此构建该第一绑定关系。可以理解的是,使用多天线接收模式接收信号时,各个天线独立接收一个信号副本,各个天线分集接收的多个信号副本,通过信号分集合并,可以得到信号衰减相对较少的合并信号。因此,对于高信号传输性能需求的业务类型,可以选择绑定多天线接收模式,以此来保障信号传输性能。
S120、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物联网终端发射的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随机筛选测试信号副本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多个合并信号,测算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最优合并信号,得到最优合并信号所对应的天线组合,将所述天线组合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第二绑定关系。
另一方面,考虑到不同位置物联网终端的信号传输性能不同,对应物联网网关一端,在接收到的各个物联网终端发射的信号时,各个信号的信号衰减情况不同。则通过采用不同的天线组合分集接收合并信号,其得到的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不同。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为各个物联网终端配置相应的天线组合,以便于在分集接收到该物联网终端发射的业务数据时,通过预先配置的天线组合分集接收合并得到高质量的合并信号。
具体的,对于各个固定位置的物联网终端,通过发射测试信号至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基于该测试信号的多个信号副本,即可进行各个天线组合的性能评估。对应一个测试信号的各个测试信号副本,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多次随机筛选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该测试信号的多个合并信号。进一步通过测算各个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即可确定对应信号质量最优的合并信号,进而确定该合并信号对应的天线组合。具体的,各个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根据其用于信号合并的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确定。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可通过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进行表征,基于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或干扰信号强度确定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参数。其中,基于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或干扰信号强度确定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参数。信道瞬时质量值表示对应分集天线的信道质量、信道矩阵反馈、信号响应和/或干扰信息。通过对应的测试信号副本及天线参数测量上述各类型参数。进一步的,为了量化上述信号质量参数,提供一个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对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进行量化,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信号质量参数,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可根据各类型参数对信号质量参数的实际影响设定。基于上述信号质量参数计算公式,即可确定各个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根据信号质量评定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方式评价各个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并以此设置相应的量化公式。上述公式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计算信号质量参数的一种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测算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测算公式,在此不多赘述。
进一步的,通过确定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参数,对于各个合并信号,求取其对应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参数均值,以求取到的信号质量参数均值表征各个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进而选取信号质量参数最大的合并信号作为最优合并信号,根据该最优合并信号所选用的测试信号副本,确定对应接收这些测试信号副本的天线组合,进而将这一天线组合与该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第二绑定关系。
S130、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备份至云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
在预先构建上述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之后,参照图2,物联网网关将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上传至云端。在上传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至云端是,物联网网关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与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一并打包发送至云端,标识信息作为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的数据索引,便于后续查询提取对应的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
另一方面,在预先构建上述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之后,即可在接收该物联网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时,根据业务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和物联网终端标识信息进行信号接收模式和天线组合的选择。参照图4,提供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接收处理流程图。物联网网关根据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信号接收模式和天线组合。其中,信号接收处理流程包括:
S1301、通过单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解析所述初始信号,提取所述初始信号的业务类型信息和终端标识信息;
S1302、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信息查询所述第一绑定关系,确定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进行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若确定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根据所述初始信号的终端标识信息查询所述第二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天线组合进行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合并。
具体的,在接收业务数据时,物联网网关首先通过单天线独立接收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尚不明确待接收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及所属的物联网终端,则在初始状态下,选择单天线进行信号接收,以此来节约物联网网关能耗,提升信号接收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基于接收到的初始信号,通过解析该初始信号的业务类型信息和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并基于业务类型信息查询预先构建的第一绑定关系,确定当前信号所需使用的信号接收模式。其中,如若确定信号接收模式为单天线接收模式,则直接保持当前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的单天线接收信号。如若确定信号接收模式为多天线接收模式,通过提取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查询该第二绑定关系,确定当前业务数据接收所使用的天线组合,进而基于已确定的信号接收模式和天线组合进行信号的接收合并处理。
更进一步的,在对应的所述业务类型的业务数据接收完毕后,恢复使用单天线独立进行信号接收。可以理解的是,在当前业务类型的业务数据接收完毕之后,为了节约能耗,使用单天线接收信号,以此来避免多天线接收信号导致物联网网关的能耗消耗,节约物联网网关的能耗使用。
在此之前,通过信号接收性能测试得到各个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测试结果,基于所述信号接收性能测试结果选择一个天线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具体的,在各个天线信号接收性能测试时,通过各个天线接收各个物联网终端发送测试信号,基于每一个测试信号,计算测试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值。信号质量参数值参照上述信号质量参数计算公式,在此不多赘述。进一步的,基于信号质量参数值即可确定信号接收性能最优的天线,使用该天线独立接收各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若使用所述单天线接收模式接收所述业务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信号质量分析,根据信号质量分析结果更改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绑定关系更新至所述云端。参照上述信号质量参数的测算方式,计算单天线接收模式下接收到的业务数据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测算到的信号质量参数,将其比对预先设定的参数阈值,如若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该参数阈值,则当前单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相对较差。若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该参数阈值,表明当前单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持续处于较差的接收性能状态。此时为了保障信号接收性能,切换使用多天线接收模式接收该业务数据,并适应性修改第一绑定关系的单天线接收模式为多天线接收模式。同时更新修改后的第一绑定关系至云端。以此来保障信号接收性能,避免对应业务类型的业务数据处理受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若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多天线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确定对应的合并信号质量参数;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设定参数阈值时,使用所有的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及合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分析结果若确定当前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差,仅由当前天线组合接收实时信号并合并难以达到较好的信号接收效果。为了提升信号接收性能,此时通过开启所有分集天线进行实时信号接收及合并,可以保障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优化信号传输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若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多天线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确定对应的合并信号质量参数;基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参数增加或减少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及合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分析结果若确定当前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差(低于某一设定阈值),仅由当前天线组合接收实时信号并合并难以满足难以达到较好的信号接收效果。为了提升信号接收性能,此时通过增加进行信号分集接收与合并的分集天线,可以提升信号接收性能,优化接收传输效果。而如若当前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好(高于某一设定阈值),当前天线组合的信号接收性能溢出,此时为了节约物联网系统的功耗,通过减少分集天线以优化系统能耗管理。
S140、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所述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所述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绑定关系。
具体的,当物联网网关检测到有新终端替换原有的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则物联网网关通过提取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基于该终端标识信息修改第二绑定关系,将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替换原有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以此完成第二绑定关系的修改。进一步的,物联网网关还发送修改后的第二绑定关系至云端进行第二绑定关系的备份修改,以此来保障云端备份的信息实时更新,便于后续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的设置。
S150、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具体的,参照图5,新网关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流程包括:
S1501、所述新网关上传网关替换信息至所述云端,所述网关替换信息包含所述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
S1502、所述云端接收所述网关替换信息,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查询对应的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并根据所述新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下发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示例性的,当有新网关替换原有的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新网关上传网关替换信息至云端以获取原有物联网网关预先备份的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进而进行自身信号接收处理模式的设置。其中,网关替换信息包含了新网关和原有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通过原有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即可查询对应的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进而基于该新网关的标识信息,云端将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下发至新网关,新网关基于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确定接收对应物联网终端业务数据时所使用的信号接收模式以及天线组合(若是多天线接收模式),以此完成新网关对应物联网终端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的设定。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完成新网关信号接收处理模式的快速设置,无需重新根据物联网终端的信号测试和业务类型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的设置,极大地提升了新网关信号接收处理模式的设置效率。
上述,通过预先构建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构建天线组合与物联网终端的第二绑定关系,基于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接收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第二绑定关系,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通过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至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接收处理模式,并对预先设定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进行备份,在物联网网关更换时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快速设置,提升新网关入网效率,优化物联网系统的运行。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装置具体包括:第一绑定模块21、第二绑定模块22、接收模块23、第一替换模块24和第二替换模块25。
其中,第一绑定模块21用于预先对不同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信号接收模式,构建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信号接收模式包括单天线接收模式和多天线接收模式;
第二绑定模块22用于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物联网终端发射的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随机筛选测试信号副本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多个合并信号,测算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最优合并信号,得到最优合并信号所对应的天线组合,将所述天线组合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第二绑定关系;
接收模块23用于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备份至云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
第一替换模块24用于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所述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所述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绑定关系;
第二替换模块25用于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上述,通过预先构建业务类型与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构建天线组合与物联网终端的第二绑定关系,基于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接收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第二绑定关系,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通过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第二绑定关系至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接收处理模式,并对预先设定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进行备份,在物联网网关更换时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快速设置,提升新网关入网效率,优化物联网系统的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7,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通信模块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号接收处理装置中的第一绑定模块、第二绑定模块、接收模块、第一替换模块和第二替换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3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通31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
输入装置3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该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包括:预先对不同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信号接收模式,构建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信号接收模式包括单天线接收模式和多天线接收模式;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物联网终端发射的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随机筛选测试信号副本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多个合并信号,测算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最优合并信号,得到最优合并信号所对应的天线组合,将所述天线组合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第二绑定关系;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备份至云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所述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所述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6)

1.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对不同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信号接收模式,构建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信号接收模式包括单天线接收模式和多天线接收模式;
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物联网终端发射的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随机筛选测试信号副本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多个合并信号,测算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最优合并信号,得到最优合并信号所对应的天线组合,将所述天线组合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第二绑定关系;
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备份至云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
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所述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所述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绑定关系;
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包括:
所述新网关上传网关替换信息至所述云端,所述网关替换信息包含所述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
所述云端接收所述网关替换信息,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查询对应的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并根据所述新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下发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包括:
若使用所述单天线接收模式接收所述业务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信号质量分析,根据信号质量分析结果更改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绑定关系更新至所述云端;
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多天线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确定对应的合并信号质量参数;
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设定参数阈值时,使用所有的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及合并;
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多天线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确定对应的合并信号质量参数;
基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参数增加或减少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及合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括:
通过单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解析所述初始信号,提取所述初始信号的业务类型信息和终端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信息查询所述第一绑定关系,确定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进行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若确定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根据所述初始信号的终端标识信息查询所述第二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天线组合进行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合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单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之前,还包括:
通过信号接收性能测试得到各个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测试结果,基于所述信号接收性能测试结果选择一个天线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初始信号。
4.一种信号接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绑定模块,用于预先对不同业务类型配置相应的信号接收模式,构建所述业务类型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式的第一绑定关系,所述信号接收模式包括单天线接收模式和多天线接收模式;
第二绑定模块,用于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物联网终端发射的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随机筛选测试信号副本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多个合并信号,测算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最优合并信号,得到最优合并信号所对应的天线组合,将所述天线组合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第二绑定关系;
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备份至云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
第一替换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新终端替换所述物联网终端入网时,基于所述新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绑定关系;
第二替换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在检测到新网关替换当前物联网网关入网时,所述云端下发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包括:
所述新网关上传网关替换信息至所述云端,所述网关替换信息包含所述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
所述云端接收所述网关替换信息,基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标识信息查询对应的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并根据所述新网关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下发至所述新网关进行信号接收处理模式设置;
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包括:
若使用所述单天线接收模式接收所述业务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信号质量分析,根据信号质量分析结果更改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并将修改后的所述第一绑定关系更新至所述云端;
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多天线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确定对应的合并信号质量参数;
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设定参数阈值时,使用所有的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及合并;
基于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和所述第二绑定关系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实时发送的业务数据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多天线接收模式,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多天线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确定对应的合并信号质量参数;
基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参数增加或减少所述分集天线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分集接收及合并。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
6.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信号接收处理方法。
CN202011531255.2A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769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1255.2A CN112769760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1255.2A CN112769760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760A CN112769760A (zh) 2021-05-07
CN112769760B true CN112769760B (zh) 2022-01-11

Family

ID=75694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1255.2A Active CN112769760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9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5992B (zh) * 2021-07-07 2023-03-28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绑定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708861B (zh) * 2021-09-15 2023-11-10 深圳市佳贤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e基带合并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6121A1 (en) * 2000-04-27 2002-01-17 Dileep George Adaptive diversity combining for 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based on iterative channel estimation
CN101141165A (zh) * 2006-09-05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发射及接收分集的系统及方法
CN100544283C (zh) * 2007-06-27 2009-09-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备份方法、系统及配置文件服务器和被管理设备
CN102647221B (zh) * 2011-02-17 2014-12-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分集接收切换控制方法及分集接收机
US10772059B2 (en) * 2016-02-03 2020-09-08 Cognoso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n demand network MIMO
CN106972958A (zh) * 2017-03-13 2017-07-2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关设备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10268B (zh) * 2018-03-16 2022-06-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第一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035149B (zh) * 2019-03-27 2021-04-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760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2155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受信機動作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2769760B (zh)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833192B (zh) 用于估计在lte系统里的信道时间相关性和mimo模式选择的装置和方法
CN112532345B (zh) 一种基于用户数据类型需求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0B (zh)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422163B (zh) 一种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48B (zh) 基于通信信道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287B (zh)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38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物联网网关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0611626A (zh)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953826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6B (zh) 基于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分集合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43046B (zh) 基于网关更换的信号接收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1B (zh) 一种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功耗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285B (zh) 基于区域信号测试的分集天线自适应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436878B (zh)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2B (zh)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8B (zh) 一种物联网网关的分集合并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804118B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跳传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083351A1 (zh) 一种信号处理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2511207B (zh) 一种基于功耗管理的多天线分集发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43451B (zh) 基于信号测试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3200B (zh)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4345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987062A (zh) 接收信号的干扰消除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