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3200B -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3200B
CN112533200B CN202011324005.1A CN202011324005A CN112533200B CN 112533200 B CN112533200 B CN 112533200B CN 202011324005 A CN202011324005 A CN 202011324005A CN 112533200 B CN112533200 B CN 1125332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data
terminal
thing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40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3200A (zh
Inventor
王琳
王鑫
李玮棠
郑凛
陈名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40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32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3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3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3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3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各个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或者新终端接入系统时,修改或者新构建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对应的物联网终端。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构建数据跳传链路,实时保障信号传输质量,并根据物联网终端的更换或新接入设置数据跳传链路,以便于信号传输模式的设置,更进一步优化系统数据传输,优化系统业务运行。

Description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活中的诸多领域,都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构建通信网络。一般而言,在这些领域的物联网系统中,通常会使用各种无线组网方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组网,然后在适当位置布置若干个数据集中器或者智能网关。但是,对于网络覆盖范围较大、通信距离相对较远的物联网系统,其物联网终端在与相关物联网网关进行通信时,受信号深度衰落的影响,容易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信号质量差等情况。并且,在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更换或者新接入物联网系统时,需要重新设置信号传输模式,整个过程相对较为繁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能够构建数据跳传链路,实时保障信号传输质量,并便于信号传输模式的设置。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包括:
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
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所述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所述新终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所述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所述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所述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进一步的,在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或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误码率检测结果,基于所述误码率检测结果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
进一步的,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
所述物联网网关为各个所述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对应的,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还包括:
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所述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网关为各个所述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
根据不同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对应配置不同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构建所述数据跳传链路与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的绑定关系并存储,所述绑定关系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查询所述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解密。
进一步的,在所述物联网网关为各个所述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之后,还包括:
每隔一个设定的会话安全管理周期,所述物联网网关更新各个所述会话密钥,并依据所述绑定关系中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下发更新后的所述会话密钥至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所述会话密钥的更新。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包括:
在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通信范围内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在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范围内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以所述物联网网关作为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
进一步的,在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
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每隔一个设定周期发送所述测试信号至所述物联网网关,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的信号测试结果判断是否修改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的分级,并对应进行所述数据跳传链路的修改。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装置,包括:
测试模块,用于通过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
构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修改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所述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所述新终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所述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所述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所述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物联网网关基于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各个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新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物联网终端。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构建数据跳传链路,实时保障信号传输质量,并根据物联网终端的更换或新接入设置数据跳传链路,以便于信号传输模式的设置,更进一步优化系统数据传输,优化系统业务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各个物联网终端的信号测试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终端分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数据跳传选择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物联网网关的数据接收及链路重建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可以由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设备执行,该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设备可以是物联网系统。
下述以物联网系统为执行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具体包括:
S110、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
S120、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旨在通过信号测试确定各个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质量,进而根据信号质量进行物联网终端分级,生成数据跳传链路并下发至各个物联网终端。各个物联网终端根据数据跳传链路选择上级节点跳传业务数据,并在物联网终端更换或者新终端接入时,对应修改或者新建数据跳传链路,以此来保障业务数据的高质量传输,优化系统业务的运行。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物联网终端及其所从属的物联网网关,各个物联网终端分布于物联网网关通信范围内的各个位置。不同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进行业务数据交互时,受信号多径衰落的影响,其信号质量不同。为了优化信号传输效果,减少信号衰减的影响,对于部分与物联网网关信号通信质量相对较差的物联网终端,可以选择其他物联网终端作为通信中继,利用这一通信中继跳传业务数据至物联网网关,以此来保障较好的业务数据传输性能。为此,参照图2,各个物联网终端地信号测试示意图。各个物联网网关12发送测试信号至物联网网关11,通过各个物联网终端发送测试信号至物联网网关进行信号测试,基于信号测试结果进行物联网终端分级。
示例性的,物联网网关通过这一测试信号的相关参数进行信号质量参数的测算,进而以信号质量参数来判断对应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之间的信号传输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网关可以设置N个分集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各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对应信号支路(即信道)的信号。信号通过各自接收器传输给处理器,该处理器一般为基带处理器,用于处理对应一个测试信号的各个分集信号,将分集信号进行合并,以此来实现物联网网关的测试信号分集接收及合并。可以理解的是,对应物联网终端,其在发送一个测试信号至物联网网关时,通过多径衰落,会产生对应同一个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即分集信号)。而物联网网关则通过各个分集天线独立接收各个测试信号副本,以此完成信号的分集接收。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各个分集天线接收到的测试信号副本,通过测试信号副本的分集合并得到合并信号,以合并信号作为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各个物联网终端发送的测试信号。通过分集接收合并测试信号,可以保障信号接收质量,避免单一信道接收数据导致信号测试的偶然性,优化信号测试效果。
进一步的,基于接收到的测试信号,进一步测算其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各个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之间的通信质量。其中,通过确定。具体的,测试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值通过对应天线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或干扰信号强度确定。其中信道瞬时质量值表示对应天线的信道质量、信道矩阵反馈、信号响应和/或干扰信息。通过对应的测试信号及天线参数测量上述各类型参数。进一步的,为了量化上述信号质量参数值,提供一个信号质量参数值的计算公式对测试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量化,信号质量参数值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信号质量参数值,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可根据各类型参数对信号质量参数值的实际影响设定。基于上述信号质量参数值计算公式,即可确定各个测试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值。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根据信号质量评定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方式评价各个测试信号的信号质量,并以此设置相应的量化公式。上述公式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计算信号质量参数值的一种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测算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测算公式,在此不多赘述。另一方面,如若采用分集接收合并的方式处理测试信号,则根据合并信号的各个测试信号副本使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基于已确定的各个测试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叠加各个初始信号质量参数求取均值作为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可以理解的是,信号质量参数越高,则信号传输性能越好。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提取对应一个物联网终端的多个测试信号,根据多个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通过多个测试信号来确定信号质量参数,可以避免单个测试信号导致测试结果存在偶然性的情况,确保测试结果稳定有效。具体的,通过多个测试信号分别计算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各个信号质量参数求取均值,得到最终的信号质量参数值,以此来表征对应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传输性能。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信号质量参数,物联网网关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通过设定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二信号质量阈值,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大于第二信号质量阈值。若物联网终端的信号质量参数达到该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则认为该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传输性能相对较优,设定这部分物联网终端为一级物联网终端。若物联网终端的信号质量参数位于该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和第二信号质量阈值之间,则认为该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传输性能相对正常,设定这部分物联网终端为二级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终端的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该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则认为该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传输性能相对较差,设定这部分物联网终端为三级物联网终端。以此即可网关各个物联网终端的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各个物联网终端对应信号质量参数的大小,从中选择信号质量参数最好的设定数量个物联网终端作为一级物联网终端,在剩余的物联网终端中,选择信号质量参数较大的设定数量个物联网终端作为二级物联网终端,则最终剩余的物联网终端即为三级物联网终端。以此确定各个物联网终端的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
在确定各个物联网终端的分级之后,物联网终端基于其通信范围内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其中,在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通信范围内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在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范围内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以所述物联网网关作为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物联网网关预先确定其通信范围内各个物联网终端的分布位置,进而即可确定各个物联网终端距离最近的上级节点。业务数据从三级物联网终端开始传输时,其数据跳传链路包括“三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一级物联网终端-网关”,对于二级物联网终端的业务数据,其数据跳传链路则包括“二级物联网终端-一级物联网终端-网关”以此类推,根据各个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即可确定各个物联网终端自身业务数据的跳传路径,即数据跳传链路。可以理解的是,数据跳传链路标识了各个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在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时,各个物联网终端以这一上级节点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进行传输。以此即可使业务数据在各个物联网终端之间逐级跳传,最终由一级物联网终端上传至物联网网关。
进一步的,物联网网关完成数据跳传链路的构建之后,参照图3,物联网网关11通过将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分发至各个物联网终端12,以便于各个物联网终端12明确自身的分级,并根据自身的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S130、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S140、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所述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所述新终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所述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所述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所述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更进一步的,参照图4,各个物联网终端12根据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跳传时,根据数据跳传链路中标识的上级节点,将自身业务数据或者汇总到的下级节点的业务数据传输至对应的上级节点,最终将业务数据传输至物联网网关110。
在此之后,当物联网网关检测到某一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则对应发生更换的原有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网关查询包含原有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跳传链路,对这一数据跳传链路中原有物联网终端的标识信息修改成新更换的物联网终端的标识信息,以此构建得到新更换的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跳传链路。进而将这一数据跳传链路更新至各个相关的物联网终端。可以理解的是,若新更换的物联网终端为三级物联网终端,则数据跳传链路对应修改构建之后,该数据跳传链路不但要发送至该新更换的三级物联网终端,还要发送至该新更换的三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即对应的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一级物联网终端,以便于上级节点获知其与新更换的三级物联网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关系。
另一方面,当物联网网关检测到某一新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时,则参照上述步骤S110-S120确定对新终端进行信号质量测试,并根据信号质量测试结果进行新终端的分级。根据该新终端的分级为其构建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可以立即的是,由于新终端是新接入物联网系统的,为了避免频繁改动数据跳传链路,此时无论新终端的分级是三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或一级物联网终端,其均是在数据跳传链路中最低级别的节点。即若新终端分级为三级物联网终端,则其数据跳传链路为“三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一级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网关”,若新终端分级为一级物联网终端,则其数据跳传链路直接为“一级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网关”。在为新终端构建数据跳传链路时,仅根据其分级确定其通信范围内最近的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或者直接以物联网网关作为上级节点,以此完成数据跳传链路的构建。同样的,该新建的数据跳传链路不但要发送至该新终端,还要发送至新终端的上级节点(如若有的话),以便于上级节点获知其与新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物联网终端更换和新接入网进行检测并对应修改或者重建数据跳传链路,可以使得数据跳传链路实时适应物联网系统的各个终端设备,保障各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优化物联网系统的业务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物联网终端无论是上传自身的业务数据还是上传下级节点汇总上来的业务数据,在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时,均对业务数据添加终端标识信息。例如,源于三级物联网终端的业务数据,其在跳传至物联网关时,需要经过二级物联网终端、一级物联网终端的跳传,则该业务数据传输至物联网网关时,需包含对应的三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一级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对应的,物联网网关接收到业务数据之后,根据这一业务数据所属的物联网终端,提取对应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跳传链路,将这一数据跳传链路与该业务数据包含的终端标识信息比对,若两者一致,则表明该业务数据的传输途径合法,反之,则该业务数据传输非法,此时将这一业务数据丢弃,不进行对应处理。以此来保障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数据伪造而影响系统的业务处理。以某一三级物联网终端上传的业务数据为例,物联网网关接收到业务数据之后,根据该业务数据所属的三级物联网终端,可以查询到该物联网终端所对应的业务数据的数据跳传链路。则通过提取这一数据跳传链路与业务数据中包含的各个终端标识信息(即三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一级物联网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比对,进而判断其是否合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网关还为各个所述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对应的,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还包括: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所述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传输。具体的,基于该数据跳传链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每一个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以便于根据该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的加密传输,保障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其中,根据不同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对应配置不同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构建所述数据跳传链路与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的绑定关系并存储,所述绑定关系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查询所述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解密。通过配置不同的会话密钥,可以保障业务数据传输的独立性,各个业务数据传输互不影响,可以提升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下发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会话密钥时,数据跳传链路中出现的所有物联网终端均会接收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会话密钥信息。物联网网关下发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会话密钥时,对于三级物联网终端,其接收到一个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会话密钥。而对于二级物联网终端,根据其下级节点的数量,可以接收到多个数据跳传链路(包含自身业务数据的数据跳传链路),二级物联网终端在这些数据跳传链路中扮演了上级节点或者最低级别节点的角色。同理对于一级物联网终端,可以接收到多个数据跳传链路,一级物联网终端在这些数据跳传链路中扮演了上级节点或者最低级别节点的角色。对应三级物联网终端,由于物联网网关只下发一个数据跳传链路和会话密钥,则在数据跳传时,根据这一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加密上传。而对于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一级物联网终端,在接收下级节点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解密时,需要根据该业务数据经过的物联网终端确定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进而选用相应的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解密。而在进行业务数据进一步上传时,则通过使用自身为最低级别节点的数据跳传链路所对应的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加密上传,以此来进行业务数据的加密传输。可以理解的是,对应三级物联网终端,由于其只用于上传自身的业务数据,则其只接收自身业务数据相关的数据跳传链路。而对于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一级物联网终端,由于其需要转发下级节点汇总上来的业务数据,则其除了接收自身业务数据的数据跳传链路之外,还需要接收其相关下级节点业务数据的数据跳传链路及相关会话密钥,以用于下级节点业务数据接收后的数据解密。
示例性的,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上传所述业务数据时,使用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加密所述业务数据,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将所述业务数据跳传至对应的上级节点,上级节点在接收所述业务数据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确定当前所述业务数据所使用的所述会话密钥,提取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解密所述业务数据。根据各个物联网终端的分级,即可确定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在进行业务数据跳传时,业务数据按照对应的传输路径进行业务数据跳传。并且,作为上级节点的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一级物联网终端,其上传的业务数据包含下级节点汇总及其自身的业务数据。而在进行业务数据加密传输时,三级物联网终端只有一个数据跳传链路(即3-2-1),则其使用该数据跳传链路对应的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上传。二级物联网终端接收三级物联网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时,使用对应数据跳传链路(3-2-1)的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解密。进一步的,二级物联网终端在上传业务数据至一级物联网终端时,通过确定对应数据跳传链路(2-1)的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加密上传。以此类推,最终将业务数据传输至物联网网关,完成数据的加密传输。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网关为各个数据跳传链路配置会话密钥之后,还每隔一个设定的会话安全管理周期,所述物联网网关更新各个所述会话密钥,并依据所述绑定关系中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下发更新后的所述会话密钥至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所述会话密钥的更新。通过会话密钥的周期性更新,可以保障会话密钥的安全性,增加业务数据破解的难度,更进一步提升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网关通过获取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或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误码率检测结果,基于所述误码率检测结果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可以理解的是,二级物联网终端、三级物联网终端或物联网网关在接收下级节点上传的业务数据时,若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业务数据的误码率相对较高,则需要进一步更换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跳传链路,以保障业务数据传输的信号稳定性。根据二级物联网终端、三级物联网终端或物联网网关接收业务数据的误码率检测结果,如若连续设定次数误码率信息达到设定的误码率阈值,则表明对应业务数据的信号传输性能相对较差,为了保障对应业务数据传输稳定,提升业务数据的信号质量,本申请对应进行数据跳传链路的修改,并使用修改后的数据跳传链路传输对应的业务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每隔一个设定周期发送所述测试信号至所述物联网网关,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的信号测试结果判断是否修改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的分级,并对应进行所述数据跳传链路的修改。参照上述步骤S110-S120基于信号测试进行物联网终端分级并对应构建数据跳传链路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周期性进行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根据信号测试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物联网终端的重新分级。可以理解的是,若某一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之间测试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发生的显著变化,达到了另一级别的分级标准,则根据这一信号测试结果对该物联网终端进行重新分级,并进一步根据重新分级结果进行对应数据跳传链路的重新构建。举例而言,如若二级物联网终端的信号质量参数达到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阈值,表示该二级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传输性能相对较好,则通过升级该二级物联网终端为一级物联网终端,使其直接与物联网网关进行业务数据交互,避免数据跳传徒增数据处理流程,优化业务数据传输效率。
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物联网网关基于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各个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新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物联网终端。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构建数据跳传链路,实时保障信号传输质量,并根据物联网终端的更换或新接入设置数据跳传链路,以便于信号传输模式的设置,更进一步优化系统数据传输,优化系统业务运行。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装置具体包括:测试模块21、构建模块22、传输模块23和修改模块24。
其中,测试模块21用于通过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
构建模块22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传输模块23用于通过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修改模块24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所述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所述新终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所述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所述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所述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上述,通过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物联网网关基于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各个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新终端与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物联网终端。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构建数据跳传链路,实时保障信号传输质量,并根据物联网终端的更换或新接入设置数据跳传链路,以便于信号传输模式的设置,更进一步优化系统数据传输,优化系统业务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7,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通信模块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装置中的测试模块、构建模块、传输模块和修改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3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
输入装置3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该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包括: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所述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所述新终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所述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所述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所述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
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所述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所述新终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所述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所述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所述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信号质量参数,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
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
所述物联网网关为各个所述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对应的,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还包括:
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所述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所述物联网网关为各个所述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
根据不同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对应配置不同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构建所述数据跳传链路与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的绑定关系并存储,所述绑定关系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查询所述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解密;
每隔一个设定的会话安全管理周期,所述物联网网关更新各个所述会话密钥,并依据所述绑定关系中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下发更新后的所述会话密钥至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所述会话密钥的更新;
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包括:
在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通信范围内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在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范围内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以所述物联网网关作为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或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所述业务数据的误码率检测结果,基于所述误码率检测结果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之后,还包括:
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每隔一个设定周期发送所述测试信号至所述物联网网关,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的信号测试结果判断是否修改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的分级,并对应进行所述数据跳传链路的修改。
4.一种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模块,用于通过各个物联网终端向所属的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信号;
构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网关基于所述测试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对各个物联网终端进行分级,确定对应的一级物联网终端、二级物联网终端和三级物联网终端,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并存储,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修改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发生更换时,基于新更换的所述物联网终端修改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并更新至各个相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检测到新终端接入系统时,根据所述新终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信号测试结果确定所述新终端的分级,并根据所述新终端的分级构建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将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所述新终端及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信号质量参数,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
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
所述物联网网关为各个所述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
对应的,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在进行业务数据上传时,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进行业务数据传输,还包括:
基于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所述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所述物联网网关为各个所述数据跳传链路配置对应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对应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
根据不同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对应配置不同的会话密钥,将所述数据跳传链路和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发送至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构建所述数据跳传链路与对应的所述会话密钥的绑定关系并存储,所述绑定关系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查询所述会话密钥进行业务数据解密;
每隔一个设定的会话安全管理周期,所述物联网网关更新各个所述会话密钥,并依据所述绑定关系中的所述数据跳传链路下发更新后的所述会话密钥至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所述会话密钥的更新;
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包括:
在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通信范围内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在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的通信范围内选择距离最近的一个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作为上级节点,以所述物联网网关作为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基于所述一级物联网终端、所述二级物联网终端和所述三级物联网终端的上级节点构建各个对应的数据跳传链路。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
6.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
CN202011324005.1A 2020-11-23 2020-11-23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332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4005.1A CN112533200B (zh) 2020-11-23 2020-11-23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4005.1A CN112533200B (zh) 2020-11-23 2020-11-23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3200A CN112533200A (zh) 2021-03-19
CN112533200B true CN112533200B (zh) 2021-10-08

Family

ID=7499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4005.1A Active CN112533200B (zh) 2020-11-23 2020-11-23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320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993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选择方法、辅助小区选择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164425A (zh) * 2011-05-11 2011-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tc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及mtc设备
CN102202339A (zh) * 2010-03-25 2011-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物联网网络拓扑结构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40302A (zh) * 2017-04-18 2017-08-1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通信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7079371A (zh) * 2014-05-23 2017-08-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高在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媒体时用户体验的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95734A (zh) * 2017-07-31 2017-11-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物联网接入终端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46718A (zh) * 2016-09-18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中继节点
CN109428715A (zh) * 2017-08-28 2019-03-0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密钥生成设备
CN110192398A (zh) * 2016-11-30 2019-08-3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传感器数据的传输
CN110337796A (zh) * 2017-02-24 2019-10-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安全密钥的装置和方法
CN110958304A (zh) * 2019-11-14 2020-04-03 东北大学 面向时间划分无线携能传输中继的物联网低功耗传输方法
CN111245941A (zh) * 2020-01-13 2020-06-05 暨南大学 一种面向大规模可充电物联网的监测系统及分布式协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3711B2 (en) * 2009-03-19 2013-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and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relays
EP3338492A4 (en) * 2015-08-21 2019-03-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10477540B2 (en) * 2016-03-11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nd 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
CN108092862A (zh) * 2017-12-15 2018-05-29 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WiFi自组网网络控制系统
CN108541038B (zh) * 2018-03-14 2020-10-13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9495584B (zh) * 2018-12-18 2022-03-25 浩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632803B2 (en) * 2019-01-03 2023-04-1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993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选择方法、辅助小区选择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202339A (zh) * 2010-03-25 2011-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物联网网络拓扑结构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64425A (zh) * 2011-05-11 2011-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tc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及mtc设备
CN107079371A (zh) * 2014-05-23 2017-08-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高在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媒体时用户体验的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46718A (zh) * 2016-09-18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中继节点
CN110192398A (zh) * 2016-11-30 2019-08-30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传感器数据的传输
CN110337796A (zh) * 2017-02-24 2019-10-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安全密钥的装置和方法
CN107040302A (zh) * 2017-04-18 2017-08-1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通信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7395734A (zh) * 2017-07-31 2017-11-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物联网接入终端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28715A (zh) * 2017-08-28 2019-03-0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密钥生成设备
CN110958304A (zh) * 2019-11-14 2020-04-03 东北大学 面向时间划分无线携能传输中继的物联网低功耗传输方法
CN111245941A (zh) * 2020-01-13 2020-06-05 暨南大学 一种面向大规模可充电物联网的监测系统及分布式协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3200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olese et al. ColO-RAN: Developing machine learning-based xApps for open RAN closed-loop control on programmable experimental platforms
US9877245B2 (en) Determining a threshold valu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steer a particular node from associating with one node to another node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Lunden et al.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ased spectrum sensing policies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12769761B (zh) 一种基于业务分级的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rvini et al. AoI-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latoon-based C-V2X networks via multi-agent multi-task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03731173A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操作的收发机、网络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12532345B (zh) 一种基于用户数据类型需求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CN112671927B (zh) 基于电力物联网系统变更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Bhowmick et al.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with double threshold and censoring in Rayleigh faded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Shi et al. SARSA-based delay-aware route selection for SDN-enabled wireless-PLC power distribution IoT
CN110730217B (zh) 门禁系统传输链路调整方法、装置、门禁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69760B (zh)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3200B (zh)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71926B (zh) 基于数据跳传链路的电力物联网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953826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804118B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跳传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533201B (zh) 一种物联网系统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43451B (zh) 基于信号测试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4345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Yalçın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spectrum sensing methodology for LoRa and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15865761A (zh) 一种考虑阻塞反馈的网络实体任务活动代价评估方法
CN112601261B (zh)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6506863A (zh) 决策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14065B (zh) 一种用电数据的多级跳传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82A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物联网网关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