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287B -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287B
CN112532287B CN202011290742.4A CN202011290742A CN112532287B CN 112532287 B CN112532287 B CN 112532287B CN 202011290742 A CN202011290742 A CN 202011290742A CN 112532287 B CN112532287 B CN 112532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internet
signal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0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2287A (zh
Inventor
王琳
王鑫
陈名峰
李玮棠
郑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07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2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2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4Joint weighting using error minimizing algorithms, e.g.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 "cross-correlation" or matrix i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云端接收各个中继设备上报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指定中继与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绑定关系至指定中继,绑定关系包括指定中继和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指定中继接收绑定关系,将绑定关系转发至物联网终端,并基于绑定关系与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优化物联网系统的信号传输效果,保障物联网终端与中继设备间的信号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活中的诸多领域,都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构建通信网络。一般而言,在这些领域的物联网系统中,通常会使用各种无线组网方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组网,然后在适当位置布置若干个数据集中器或者智能网关。但是,对于网络覆盖范围较大、通信距离相对较远的物联网系统,其物联网终端在与相关中继设备(如网关)进行通信时,受信号深度衰落的影响,容易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信号质量差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及装置,能够优化物联网系统的信号传输效果,保障物联网终端与中继设备间的信号传输性能。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包括:
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
各个中继设备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所述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
所述云端接收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所述指定中继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所述绑定关系至所述指定中继,所述绑定关系包括所述指定中继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
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进一步的,在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之后,还包括:
所述指定中继基于所述物联网终端传输的信号进行误码率检测,确定对应的误码率信息;
连续设定次数判断所述误码率信息达到设定阈值,输出所述绑定关系的重建提示至所述云端。
进一步的,输出所述绑定关系的重建提示至所述云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云端响应于所述重建提示,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重新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新的所述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对应的所述中继设备。
进一步的,在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之后,还包括:
每隔一个设定周期根据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对应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更新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合并信号对应的各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测算各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
求取各个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的均值,得到对应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包括:
提取所述合并信号的输出结果,以所述输出结果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包括:
提取对应多个所述测试信号的合并信号,根据多个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通过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
测试模块,用于通过各个中继设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所述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
绑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云端接收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所述指定中继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所述绑定关系至所述指定中继,所述绑定关系包括所述指定中继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各个中继设备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云端接收各个中继设备上报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指定中继与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绑定关系至指定中继,绑定关系包括指定中继和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指定中继接收绑定关系,将绑定关系转发至物联网终端,并基于绑定关系与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优化物联网系统的信号传输效果,保障物联网终端与中继设备间的信号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中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物联网系统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绑定关系重建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可以由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设备执行,该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 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设备可以是物联网系统。
下述以物联网系统为执行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具体包括:
S110、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旨在通过信号测试确定与物联网终端信号传输性能最好的中继设备,进而将这一中继设备绑定物联网终端,后续该物联网终端通过与该中继设备进行信号传输,以进行物联网系统的相关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的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中继设备和物联网终端,各个物联网终端根据信号测试选择中继设备绑定,进而进行信号传输,可以理解的是,一般而言,一个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可以包含多个中继设备,为了优化信号传输效果,减少信号衰减的影响,物联网终端需要通过信号测试从多个中继设备中选择一个信号传输性能最好的中继设备进行绑定,以便于提供较好的信号传输效果。在进行信号测试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对应的,在物联网终端这一通信范围内的所有中继设备都可以接收到该测试信号,进一步该测试信号做进一步处理。
S120、各个中继设备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所述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
示例性的,参照图2,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中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中继设备设置N个分集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各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对应信号支路(即信道)的信号。信号通过各自接收器传输给处理器,该处理器一般为基带处理器,用于处理各个分集信号,将分集信号进行合并,以此来实现中继设备的信号分集接收及合并。可以理解的是,对应物联网终端,其在发送一个测试信号至中继设备时,通过多径衰落,会产生对应同一个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而中继设备则通过各个分集天线独立接收各个测试信号副本,以此完成信号的分集接收。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各个分集天线接收到的测试信号副本,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测试信号副本的分集合并得到合并信号,进而基于该合并信号确定对应中继设备与物联网终端之间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其中,信号传输性能信息的确定流程包括:
S1201、确定所述合并信号对应的各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测算各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
S1202、求取各个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的均值,得到对应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
具体的,测试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通过对应分集天线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或干扰信号强度确定。其中信道瞬时质量值表示对应分集天线的信道质量、信道矩阵反馈、信号响应和/或干扰信息。通过对应的测试信号副本及天线参数测量上述各类型参数。进一步的,为了量化上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提供一个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计算公式对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进行量化,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 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可根据各类型参数对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实际影响设定。基于上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计算公式,即可确定各个测试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根据信号质量评定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方式评价各个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并以此设置相应的量化公式。上述公式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计算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一种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测算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测算公式,在此不多赘述。
进一步的,基于已确定的过个测试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叠加各个初始信号质量参数求取均值作为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以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表示对应中继设备与物联网终端之间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可以理解的是,信号质量参数越高,则信号传输性能越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通过提取所述合并信号的输出结果,以所述输出结果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具体的,提供信号合并公式:
Figure BDA0002783719380000061
其中,ak表示第k个测试信号副本的加权系数(此处取a1~aM),加权系数受对应支路的信噪比影响,信噪比越大,则加权系数ak越大,rk表示第k个测试信号副本的输入(此处取r1~rM),M表示测试信号副本的数量,即分集天线数量,r(t)表示合并信号的输出结果。
通过确定各个测试信号副本的信号功率、噪声功率和信噪比,基于这些信号参数计算输出结果。基于上述信号合并公式计算得到的输出结果,以该输出结果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输出结果越高,则信号传输性能越好。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提取对应多个所述测试信号的合并信号,根据多个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通过多个合并信号来确定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可以避免单个信号导致测试结果存在偶然性的情况,确保测试结果稳定有效。具体的,通过多个合并信号分别计算信号质量参数或者输出结果,并根据各个信号质量参数或者输出结果的值求取均值,得到最终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
之后,基于已确定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将其上传至云端。需要说明的是,各个中继设备对应上传自身与物联网终端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用于表征自身与物联网终端的信号传输测试结果。
S130、所述云端接收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所述指定中继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所述绑定关系至所述指定中继,所述绑定关系包括所述指定中继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
更进一步的,基于各个中继设备上传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对应构建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继传输性能列表按照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大到小排列各个中继设备,进而从中选择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最大的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这一指定中继与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该绑定关系用于指示物联网终端与该指定中继绑定,后续物联网终端的相关业务信息均上传至该指定中继,由指定中继上传至云端。同样的,云端基于该绑定关系,当需要发送相关信息至物联网终端时,也通过该指定中继进行转发。具体的,绑定关系包括指定中继和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以便于指定中继和物联网终端明确对方的 IP地址,依此进行信号通信。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云端还每隔一个设定周期根据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对应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更新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障信号传输性能信息的测试具备实时性,使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可以直观的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通过实时更新该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可以确保绑定关系构建的准确性,优化物联网终端与对应中继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效果。
S140、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对应云端下发的绑定关系,该指定中继通过将这一绑定关系转发至该物联网终端,此后,两者基于这一绑定关系进行通信。物联网终端需要上传云端的信息,由该指定中继进行转发。同样,云端需要下发至物联网终端的信息,也由指定中继转发至物联网终端,以此完成物联网终端与指定中继间的信号传输。
参照图3,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物联网系统信号传输示意图。其中,指定中继11与对应的物联网终端12构建绑定关系,作为云端13与物联网终端12的通信中继。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一个指定中继11,其可以与多个物联网终端12 构建绑定关系。并且,根据绑定关系的更换,云端13与物联网终端12可以更换对应的中继设备作为通信中继。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信号传输检测进行绑定关系的重建,其中,参照图 4,绑定关系重建流程包括:
S1501、所述指定中继基于所述物联网终端传输的信号进行误码率检测,确定对应的误码率信息;
S1502、连续设定次数判断所述误码率信息达到设定阈值,输出所述绑定关系的重建提示至所述云端。
根据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信号测算信号传输的误码率,得到对应的误码率信息。如若连续设定次数的信号传输过程中,均出现误码率信息达到设定阈值的情况,表明当前物联网终端与指定中继的信号传输质量相对较差。则此时指定中继发送绑定关系的重建提示至云端,以通知云端进行绑定关系的重建。
进一步的,所述云端响应于所述重建提示,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重新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新的所述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对应的所述中继设备。具体的,云端根据该重建提示重新查询该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并按照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大到小选择一个最大的中继设备(除了原指定中继外)作为新的指定中继,进而构建绑定关系。将这一绑定关系下发至对应的中继设备并转发至该物联网终端,在此之后,该物联网终端基于新的绑定关系与对应的中继设备进行信号传输,以保障实时信号传输质量,优化信号传输效果。
上述,通过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各个中继设备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云端接收各个中继设备上报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指定中继与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绑定关系至指定中继,绑定关系包括指定中继和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指定中继接收绑定关系,将绑定关系转发至物联网终端,并基于绑定关系与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优化物联网系统的信号传输效果,保障物联网终端与中继设备间的信号传输性能。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装置具体包括:广播模块21、测试模块22、绑定模块23和传输模块24。
其中,广播模块21用于通过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
测试模块22用于通过各个中继设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所述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
绑定模块23用于通过所述云端接收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所述指定中继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所述绑定关系至所述指定中继,所述绑定关系包括所述指定中继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
传输模块24用于通过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上述,通过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各个中继设备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云端接收各个中继设备上报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指定中继与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绑定关系至指定中继,绑定关系包括指定中继和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指定中继接收绑定关系,将绑定关系转发至物联网终端,并基于绑定关系与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优化物联网系统的信号传输效果,保障物联网终端与中继设备间的信号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6,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通信模块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装置中的广播模块、测试模块、绑定模块和传输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3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
输入装置3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该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包括: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各个中继设备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所述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所述云端接收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所述指定中继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所述绑定关系至所述指定中继,所述绑定关系包括所述指定中继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6)

1.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
各个中继设备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所述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
所述云端接收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所述指定中继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所述绑定关系至所述指定中继,所述绑定关系包括所述指定中继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每隔一个设定周期根据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对应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更新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
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合并信号对应的各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测算各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
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
求取各个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的均值,得到对应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之后,还包括:
所述指定中继基于所述物联网终端传输的信号进行误码率检测,确定对应的误码率信息;
连续设定次数判断所述误码率信息达到设定阈值,输出所述绑定关系的重建提示至所述云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所述绑定关系的重建提示至所述云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云端响应于所述重建提示,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重新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新的所述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对应的所述中继设备。
4.一种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通过物联网终端在通信范围内广播测试信号;
测试模块,用于通过各个中继设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所述测试信号的多个测试信号副本,基于多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合并信号,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并上报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至云端;
绑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云端接收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构建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中继传输性能列表,基于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从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中继设备作为指定中继,将所述指定中继与所述物联网终端绑定,构建对应的绑定关系,并下发所述绑定关系至所述指定中继,所述绑定关系包括所述指定中继和所述物联网终端的IP信息;每隔一个设定周期根据各个所述中继设备上报的对应信号传输性能信息更新所述中继传输性能列表;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指定中继接收所述绑定关系,将所述绑定关系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并基于所述绑定关系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确定对应的信号传输性能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合并信号对应的各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测算各个所述测试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
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
求取各个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的均值,得到对应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作为所述信号传输性能信息。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
6.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
CN202011290742.4A 2020-11-17 2020-11-17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32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0742.4A CN112532287B (zh) 2020-11-17 2020-11-17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0742.4A CN112532287B (zh) 2020-11-17 2020-11-17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287A CN112532287A (zh) 2021-03-19
CN112532287B true CN112532287B (zh) 2022-05-27

Family

ID=7498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0742.4A Active CN112532287B (zh) 2020-11-17 2020-11-17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22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0748B (zh) * 2023-11-08 2024-03-12 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遥测系统的通信方法、装置、医疗遥测系统、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0813A (zh) * 2017-05-02 2018-11-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物流过程中对货物进行监控的方法、位置服务器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337B (zh) * 2006-09-15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新接入节点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013916B (zh) * 2007-02-05 2010-05-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智能天线实现接收分集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17628A (zh) * 2008-01-08 2008-07-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天线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分集合并装置和其方法
US20120203620A1 (en) * 2010-11-08 2012-08-09 Douglas Howard Dobyns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roximity Based Marketing
WO2016203455A1 (en) * 2015-06-18 2016-12-22 Alok Sinha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urality of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CN107294557B (zh) * 2016-03-30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和整机耦合测试方法
KR20190110882A (ko) * 2018-03-21 2019-10-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 노드 간의 대안 경로 구성 방법, 대안 경로 구성을 위한 릴레이 선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디바이스
CN108966307A (zh) * 2018-08-27 2018-12-07 北京四季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0813A (zh) * 2017-05-02 2018-11-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物流过程中对货物进行监控的方法、位置服务器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287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885B (zh) 避免认知无线电通信中的干扰
CN112532345B (zh) 一种基于用户数据类型需求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CN104507160B (zh) 无线网络定位方法、接入点及定位服务器
CN112532287B (zh)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69760B (zh)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8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物联网网关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422163B (zh) 一种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0B (zh)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6B (zh) 基于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分集合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953826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5B (zh) 基于区域信号测试的分集天线自适应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43046B (zh) 基于网关更换的信号接收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8B (zh) 一种物联网网关的分集合并选择方法及装置
Laspougeas et al. Radio propagation in urban small cells environment at 2 GHz: experimental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patial wideband channel model
CN113542170A (zh) 一种信号调制方式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Koch et al. On noncoherent fading relay channels at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CN117938223B (zh) 一种分集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4345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43451B (zh) 基于信号测试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2B (zh)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436878B (zh)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6528377B (zh) 基站下行调度控制方法、装置、mimo系统、装置和介质
CN115642943B (zh) 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3200B (zh)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ai et al. Age-oriented Access Control in GEO/LEO Heterogeneous Network for Marine I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