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292B -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292B
CN112532292B CN202011316223.0A CN202011316223A CN112532292B CN 112532292 B CN112532292 B CN 112532292B CN 202011316223 A CN202011316223 A CN 202011316223A CN 112532292 B CN112532292 B CN 1125322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ignal quality
quality parameter
signals
rece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62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2292A (zh
Inventor
王琳
马凤鸣
王鑫
温文坤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62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2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2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predefined selec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在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由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并且在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保障系统信号接收性能,优化系统能耗管理,提升信号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天线分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讯设备在进行通信过程中,采用天线进行通信讯号的接收。而为了保证通讯质量,降低信号衰落的影响,在一些通讯场景中,会采用分集技术进行信号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号传输。分集技术就是利用多条传输相同信息且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号路径,并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即如果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经历了深度衰落,而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仍包含着较强的信号,因此可以在多个信号中选择两个或更多的信号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同时提高接收端的瞬时信噪比和平均信噪比,进而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但是,在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通讯过程中,受不同通讯环境的干扰,信号传输质量也是时有差异。直接采用多天线分集接收信号会增大信号接收端的功耗,并且相对于单一天线进行信号接收,分集接收及合并信号也会影响信号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接收模式,在保障信号接收性能的前提下,优化系统能耗管理,提升信号处理效率。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包括:
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将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分集接收模式下,由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
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进一步的,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一个信号,直接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或者,
通过主天线连续接收多个信号,确定各个信号的初始信号质量值,基于各个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值求取平均值得到对应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进一步的,在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之后,还包括:
开启所有从天线分别接收信号,确定各个从天线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预先设定的从天线数量阈值及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筛选关闭对应的所述从天线。
进一步的,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包括:
按照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大到到小在所述从天线中选择设定数量个从天线;
提取对应的所述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包括:
测算所述合并信号的合并信号质量值,将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值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
连续设定次数判定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值低于或高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对当前运行的所述从天线进行对应的增删操作。
进一步的,在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之后,还包括:
设定第二时间段内,连续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关闭当前所述主天线,从所述从天线中重新筛选新的主天线。
进一步的,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基于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干扰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分集接收模式下,由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
恢复模块,用于在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在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由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实时检测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从天线的增删,并且在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性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选择,以此来保障信号接收性能,并优化天线分集接收的能耗管理,提升信号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信号接收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从天线筛选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信号合并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从天线增删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模式切换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旨在通过信号质量测算适应性进行信号接收模式选择,通过切换初始信号接收模式和分集接收模式来保障信号接收性能,同时优化系统能耗管理及信号处理效率。相对于传统的通讯场景,通常为了保障信号接收性能,会在信号接收端设置多个分集天线,利用分集技术进行信号接收及合并。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对应不同天线的不同传输路径,其信号衰落的程度不同。如若某一个或多个的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好,无需进行分集处理合并即可满足信号接收端对信号质量的要求,那么此时再进行信号分集合并,虽然可以减少信号衰落的影响,但是信号分集合并无疑延缓了信号的处理效率。并且,此时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信号,也相应地增大了信号接收端的能耗。基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解决现有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模式管理问题。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可以由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设备执行,该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设备可以是基站、网关等信号接收端设备。
下述以信号接收端为执行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具体包括:
S110、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示例性的,参照图2,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信号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信号接收端设置一个主天线和N个从天线,各个天线设置对应的主接收器或从接收器。各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对应信号支路(即信道)的信号。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对应接收器传输至处理器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主天线对应的信号支路可靠性相对较强,在设置主天线和从天线时,可以根据各个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优选一天线作为主天线,其余天线作为从天线。
具体的,基于上述主天线和N个从天线,本申请实施例对应设定两个不同的信号接收模式,即初始信号接收模式和分集接收模式。其中,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由主天线独立接收信号。在分集接收模式下,由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分集接收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分集信号进行合并。并且,在主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满足信号接收端对信号的接收需求时,为了减少信号接收端能耗,不会采用主、从天线分集接收信号的方式,而是采用主天线单独接收信号的方式接收信号,各个从天线处于关闭状态,即该初始信号接收模式。只有当认定主天线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差,不满足信号接收端对信号的接收需求时,方才采用多天线分集接收信号的方式,开启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及合并,即该分集接收模式。
具体的,在信号接收端开启后,默认运行该初始信号接收模式,此时通过开启主天线,各个从天线保持关闭状态。主天线独立进行信号接收。基于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会进一步进行信号质量参数的测算,确定当前主天线对应信号支路的信号接收性能。定义该信号质量参数为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进一步的,在确定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时候,可以根据一个信号进行测算,也可以根据连续接收到的多个信号进行测算。其中,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一个信号,直接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或者,通过主天线连续接收多个信号,确定各个信号的初始信号质量值,基于各个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值求取平均值得到对应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连续接收多个信号确定初始信号质量值并进一步计算信号质量均值的方式,可以避免单一接收一个信号导致测算结果的偶然性,通过多个信号的测算结果使得最终确定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更具代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在测算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时,基于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干扰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其中信道瞬时质量值表示对应支路的信道质量、信道矩阵反馈、信号响应和/或干扰信息。通过对应接收到的信号及主天线参数测量上述各类型参数。进一步的,为了量化上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提供一个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以对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进行量化,以便于进行主天线信号接收性能的判断。其中,在基于一个信号确定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时,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第一信号质量参数,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根据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干扰信号强度对信号质量参数的实际影响设定。基于上述计算公式,即可确定主天线对应信号支路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而在通过连续多个信号确定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时,则通过上述计算公式确定每一个信号的初始信号质量值,进一步通过求取各个初始信号质量值的均值即可得到该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根据信号质量评定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方式评价主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并以此设置相应的量化公式。上述公式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计算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一种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测算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测算公式,在此不多赘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信号接收增益、主天线对应信号支路接收信号的衰落情况乃至信号的性能作为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评定指标。以信号的性能为例,通过在主天线对应的接收器处设置检波管,检波管对应将主天线接收的信号转换为低频或者直流信号形式的信号,进一步通过确定信号的功率大小,以信号的功率来表征信号的性能。现有技术对于无线信号的信号质量评价方式有很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固定限制。
S120、将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分集接收模式下,由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确定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设置一个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以用于比对该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判断当前主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该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可根据实际信号接收性能需求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该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表明当前主天线对应信号支路的信号传输质量相对较好。反之,若当前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该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表明当前主天线对应信号支路的信号传输质量相对较差。为了保障信号质量,需要将当前信号接收模式切换为分集接收模式,采用主、从天线分集接收信号的方式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分集信号,并通过分集信号合并得到最终的合并信号,以此完成信号的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在分集接收模式下,信号接收端可以开启全部从天线与主天线一并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信号接收端能耗,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从天线,并在多个从天线中优选部分从天线参与信号分集接收,对于其余从天线,仍旧保持关闭状态。以此可以在保障信号接收性能的同时避免开启从天线数量较多导致的能耗浪费。
具体的,参照图3,从天线筛选流程包括:
S121、开启所有从天线分别接收信号,确定各个从天线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S122、基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预先设定的从天线数量阈值及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筛选关闭对应的所述从天线。
在进行从天线筛选时,信号接收端先开启所有从天线接收信号,进一步通过各个从天线接收的信号计算信号质量参数,定义该信号质量参数为第二信号质量参数。该第二信号质量参数的测算方式参照上述步骤S110对于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测算方式,在此不多赘述。
进一步的,基于该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降序排列各个从天线,得到对应的从天线序列。通过预先设定的从天线数量阈值和/或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进行从天线的筛选。从天线数量阈值用于限定筛选保留运行从天线的数量,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用于限定筛选保留运行从天线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的值。具体的,依据从天线数量阈值在从天线序列中从大到小依序筛选对应数量的从天线;或者,依据第二信号参数阈值在从天线序列中筛选对应的从天线;或者,依据第二信号参数阈值在从天线序列中筛选对应的从天线,根据从天线数量阈值对筛选后的从天线进行再次筛选。其中,若单独以从天线数量阈值n筛选从天线,则根据该从天线数量阈值n,在从天线序列中按照第二信号质量参数值从大到小筛选保留n个从天线,其余从天线关闭。若单独以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f0筛选从天线,则根据该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保留第二信号质量参数值达到该阈值的部分从天线继续运行,其余从天线关闭。而为了在从天线筛选时较好地保障信号发射性能,还可以综合从天线数量阈值和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进行从天线的筛选。通过将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f0进行从天线的第一次筛选,保留第二信号质量参数达到该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f0的天线,其余从天线关闭。进一步的,对于保持运行的部分从天线,判断当前保持运行从天线的数量是否超过该从天线数量阈值,若是,则根据第二信号质量参数值从小到大筛除超出部分的从天线,若否,则直接完成当前从天线的筛选。通过适应性选择第二信号质量参数值相对较低的对应从天线关闭,在保障从天线发射性能的同时节省了天线不必要的功耗,以此来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效果。
基于上述筛选保持运行的各个从天线,将其与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集接收,基于接收到的分集信号进行信号合并,即可得到对应信号质量较好、信号衰减较少的合并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分集信号合并时,为了进一步保障信号接收质量,还进一步对各个从天线接收信号进行筛选。确定信号质量较好的分集信号以用于信号合并。其中,参照图4,信号合并流程包括:
S1201、按照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大到到小在所述从天线中选择设定数量个从天线;
S1202、提取对应的所述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具体的,在每一次合并分集信号时,根据主天线和各个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先对从天线进行信号筛选,确定信号质量较好的信号进行分集信号合并。其中,对于各个从天线接收的对应同一信息的信号(即分集信号),根据各个信号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对从天线进行筛选。根据需要筛选的设定数量,对应在从天线筛选信号质量参数较大的设定数量个从天线,以这部分从天线接收的信号与主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得到最终的合并信号。通过分集信号的筛选,可以保障进行分集信号合并的信号有较高的信号质量,以此得到的合并信号即可获得较好的合并效果,其信号衰减相对会更好,信号质量相对会更高。
S130、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
进一步的,信号接收端在分集接收模式下均通过分集接收及合并的方式处理信号,以合并信号作为最终的接收信号。并且,对于每一个合并信号,信号接收端还进一步根据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适应性进行从天线的增删操作。参照图5,从天线增删流程包括:
S1301、测算所述合并信号的合并信号质量值,将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值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
S1302、连续设定次数判定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值低于或高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对当前运行的所述从天线进行对应的增删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增加开启从天线的数量,可以使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性能更好,优化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而在合并信号满足一定的信号质量需求时,则通过减少从天线的开启数量来减少信号接收端的能耗。基于上述性质,对于信号接收端的每一个合并信号,均进行合并信号质量值的测算。合并信号质量值的测算方式参照上述步骤S110对于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测算方式,在此不多赘述。基于测算到的合并信号质量值,将其比对预设定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该合并信号质量阈值用于表征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好坏的界限,当合并信号的合并信号质量值小于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表示该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差。反之,当合并信号的合并信号质量值大于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表示该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好。
进一步的,通过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合并信号的合并信号质量值,并连续将测算到的合并信号质量值比对合并信号质量阈值。当连续设定次数判定合并信号质量值低于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表明当前开启运行的主、从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不佳,难以满足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要求,则对应增加正在开启运行的从天线,将此前筛选关闭的从天线开启,通过增加从天线的数量来提升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性能。另一方面,当连续设定次数判定合并信号质量值高于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表明当前开启运行的主、从天线的信号接收信性能相对较好,足以满足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要求。为了减少信号接收端的能耗,则通过对应关闭正在运行的从天线,通过减少正在运行的从天线的数量来减少信号接收端的能耗。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要求,还可以通过从天线替换的方式将信号接收性能较差的从天线替换为信号接收性能较好的从天线,以此来提升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性能。
S140、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进一步的,信号接收端在切换为分集接收模式运行后,虽然一定程度提升了信号接收性能,但由于需要分集接收信号并合并,其相对主天线独立接收信号的方式会降低信号处理效率,增大系统能耗。为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实时检测主天线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若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则表明当前主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相对较高,满足独立接收信号的要求。则通过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以此来适应性提升信号处理效率,优化信号接收端的能耗管理。
参照图6,信号接收端通过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使用单天线独立接收信号,并基于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比对切换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在分集接收模式下,根据分集合并信号的检测比对进行天线的增删及初始信号接收模式的恢复,以此完成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流程。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若设定第二时间段内,连续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关闭当前所述主天线,从所述从天线中重新筛选新的主天线。可以理解的是,若主天线在某一个时间段内连续被检测到接收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则表明当前主天线对应的信号传输质量相对较差,为了提升天线接收性能,避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则需要进行主天线的更换。主天线的更换可以从各个正在运行乃至关闭的从天线中进行筛选。具体可以根据从天线的接收信号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进行比对确定。通过更换信号质量相对较好的天线作为主天线,可以进一步保障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性能,优化信号接收端的信号处理效果。
上述,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在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由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实时检测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从天线的增删,并且在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性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选择,以此来保障信号接收性能,并优化天线分集接收的能耗管理,提升信号处理效率。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装置具体包括:接收模块21、切换模块22、检测模块23和恢复模块24。
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分集接收模式下,由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
恢复模块,用于在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上述,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在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由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实时检测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从天线的增删,并且在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初始信号接收模式。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性进行信号接收模式的选择,以此来保障信号接收性能,并优化天线分集接收的能耗管理,提升信号处理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8,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通信模块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装置中的接收模块、切换模块、检测模块和恢复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3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
输入装置3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该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包括: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将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分集接收模式下,由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7)

1.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将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分集接收模式下,由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
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包括:
测算所述合并信号的合并信号质量值,将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值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
连续设定次数判定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值低于或高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对当前运行的所述从天线进行对应的增删操作;
在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之后,还包括:
设定第二时间段内,连续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关闭当前所述主天线,从所述从天线中重新筛选新的主天线;
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基于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干扰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第一信号质量参数,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根据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干扰信号强度对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实际影响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一个信号,直接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或者,
通过主天线连续接收多个信号,确定各个信号的初始信号质量值,基于各个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值求取平均值得到对应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之后,还包括:
开启所有从天线分别接收信号,确定各个从天线的第二信号质量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预先设定的从天线数量阈值及第二信号质量参数阈值筛选关闭对应的所述从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包括:
按照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参数从大到小在所述从天线中选择设定数量个从天线;
提取对应的所述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5.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初始信号接收模式下,通过主天线独立接收若干个信号,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比对预先设置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在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在所述分集接收模式下,由所述主天线和若干个从天线进行信号的分集接收,将分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
恢复模块,用于在设定第一时间段内,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达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恢复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所述初始信号接收模式;
基于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检测进行所述从天线的增删,包括:
测算所述合并信号的合并信号质量值,将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值比对预先设置的合并信号质量阈值;
连续设定次数判定所述合并信号质量值低于或高于所述合并信号质量阈值时,对当前运行的所述从天线进行对应的增删操作;
在切换当前信号接收模式为分集接收模式之后,还包括:
设定第二时间段内,连续检测到所述主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低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关闭当前所述主天线,从所述从天线中重新筛选新的主天线;
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参数,包括:
基于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干扰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信号质量参数;
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第一信号质量参数,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可根据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干扰信号强度对第一信号质量参数的实际影响设定。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
7.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
CN202011316223.0A 2020-11-22 2020-11-22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32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223.0A CN112532292B (zh) 2020-11-22 2020-11-22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223.0A CN112532292B (zh) 2020-11-22 2020-11-22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292A CN112532292A (zh) 2021-03-19
CN112532292B true CN112532292B (zh) 2021-10-08

Family

ID=7498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6223.0A Active CN112532292B (zh) 2020-11-22 2020-11-22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229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413A (zh) * 2007-03-01 2007-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路分集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1795151A (zh) * 2010-04-01 2010-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分集接收方法和分集接收终端
CN102075225A (zh) * 2010-12-07 2011-05-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提高信号接收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36859A (zh) * 2010-12-16 2011-07-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301518A (zh) * 2016-08-26 2017-01-04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gsm系统下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32318A (zh) * 2016-11-23 2017-01-11 深圳铂睿智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射频架构
CN106899333A (zh) * 2015-12-15 2017-06-27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天线选择分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7666344A (zh) * 2017-08-30 2018-02-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控制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88666A (zh) * 2018-09-27 2018-12-25 上海金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多天线的信号合并方法、装置、接收器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3902A1 (ja) * 2006-04-04 2007-10-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式切替方法
US9100100B2 (en) * 2013-12-31 2015-08-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tchable antenna system
CN107743044A (zh) * 2016-08-10 2018-02-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分集开关电路、高频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CN111107575B (zh) * 2018-11-02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质量参数测量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413A (zh) * 2007-03-01 2007-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路分集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1795151A (zh) * 2010-04-01 2010-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分集接收方法和分集接收终端
CN102075225A (zh) * 2010-12-07 2011-05-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提高信号接收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36859A (zh) * 2010-12-16 2011-07-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899333A (zh) * 2015-12-15 2017-06-27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天线选择分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301518A (zh) * 2016-08-26 2017-01-04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gsm系统下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32318A (zh) * 2016-11-23 2017-01-11 深圳铂睿智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射频架构
CN107666344A (zh) * 2017-08-30 2018-02-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控制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88666A (zh) * 2018-09-27 2018-12-25 上海金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多天线的信号合并方法、装置、接收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292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7978B (zh) 动态可重配置接收机
JP6262155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受信機動作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2769760B (zh)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43457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网关切换绑定方法及装置
CN111464222B (zh) 发射信号的接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48481B (zh)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一种全双工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02624508A (zh) 一种基于最佳中继的自适应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12532292B (zh)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0B (zh)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422163B (zh) 一种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953826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6B (zh) 基于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分集合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1A (zh) 一种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功耗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7B (zh)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36878B (zh)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543046B (zh) 基于网关更换的信号接收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8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物联网网关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5B (zh) 基于区域信号测试的分集天线自适应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8B (zh) 一种物联网网关的分集合并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11207B (zh) 一种基于功耗管理的多天线分集发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347885B1 (ko) 무선 인지 장치 및 무선 인지 방법
KR20190106562A (ko) 무선 보안 전송 방법
CN113132998A (zh) 通信频点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910525B (zh) 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2820955A (zh) 次级用户节点对频谱感知信息的非均匀量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