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3280B -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3280B
CN112433280B CN202011294786.4A CN202011294786A CN112433280B CN 112433280 B CN112433280 B CN 112433280B CN 202011294786 A CN202011294786 A CN 202011294786A CN 112433280 B CN112433280 B CN 112433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back coating
coating
support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47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3280A (zh
Inventor
王巧
韩捷
薛飞
徐倩倩
胡鑫
万金龙
刘玉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uck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uck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uck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uck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47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3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3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3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3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3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Abstract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本发明的光学复合膜在制备过程中,一定加热条件下,背涂层软化,第一棱镜层与背涂层可以直接贴合;在保证背涂层能够与棱镜层稳定贴合的基础上,不会影响棱镜膜辉度。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光学复合膜。
背景技术
传统背光模组主要由下扩散膜、下棱镜膜、上棱镜膜、上扩散膜四张膜片组装而成,需要逐片组装,存在生产耗时长、组装效率低、不良率高等缺点。随着液晶模组超清、薄型化设计、组装良率要求更高的需求,为了使光学膜片的厚度减薄,行业内已经兴起复合膜片的使用,包括DOP(扩散膜与棱镜膜贴合)复合膜片,MOP(微透镜棱镜膜与棱镜膜贴合)复合膜片,POP(棱镜膜与棱镜膜贴合)复合膜片等。复合膜片的应用,不仅能使光学膜片的厚度减薄,而且复合膜片由两张或两张以上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贴合,能够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
其中,现有POP(棱镜膜与棱镜膜贴合)复合膜片,上下两层棱镜膜复合是通过在上棱镜膜的背面涂布贴合胶,然后在线贴合下棱镜;这就要求涂布产线至少具有一条贴合胶涂布线和一条棱镜压印线同时进行生产,因而厂家投入成本高。另外,上棱镜膜的背面涂布贴合胶不具有遮瑕效果,棱镜贴合裁切时,缺陷和杂质物容易被放大,降低了成品率。
另有一种POP工艺,先以PET基材制备处于半固化状态的粘性背涂层,收卷待用;然后在一条具备贴合(类似覆膜功能,不需要涂布贴合胶)能力的棱镜膜生产线,先将粘性背涂层与下棱镜的棱镜面贴合在一起,通过UV完全固化粘性背涂层;最后通过压印工艺在粘性背涂层的另一面,即PET的预涂层面压印棱镜层,形成上下棱镜复合在一起的POP复合膜。其技术弊端是在于粘性背涂层收卷时容易出现粘黏,并且过机时可能出现粘辊,因此市场应用面不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它不存在过机粘辊的问题,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小,棱镜膜辉度好,并且还具有扩散均光、遮盖瑕疵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复合膜,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所述液体橡胶为含活性端基的液体橡胶,所述活性基团为羟基或异氰酸酯基;所述液体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10℃;所述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60℃;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和液体橡胶的质量比为100:(4~16):(2~10)。
上述光学复合膜,所述背涂层厚度H3为3μm~7μm。
上述光学复合膜,所述背涂层中还包含有有机粒子;所述有机粒子粒径H1为1μm~5μm。
上述光学复合膜,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厚度均为25μm~250μm,优选25μm~125μm。
上述光学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制备背涂层: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涂布背涂层,经微凹版辊涂布、烘箱干燥,直接收卷,备用;所述烘箱干燥温度为60℃~140℃;所述烘箱干燥时间为30s~90s;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第一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加热温度为60℃~100℃;所述烘箱加热时间为30s~90s;所述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0.2μm~1.5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光学复合膜,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进而省去通过贴合胶贴合方法中贴合胶涂布线的设备,节约生产设备成本。并且,本发明的背涂层经热固化而形成,不存在发粘;有效解决粘性背涂层与棱镜层贴合时的粘性要求与收卷粘黏、过机粘辊相矛盾的问题。
2.本发明的光学复合膜,背涂层中液体橡胶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发生软化,能够直接与棱镜层粘黏,并且,含活性端基的液体橡胶能参与涂层中热固化反应,增强贴合层结合力;使得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减小,保证了棱镜膜的辉度。
3.本发明的光学复合膜,背涂层中添加有有机粒子,使涂层具有一定的雾度,有利于遮盖瑕疵;并且,具有扩散均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粒子粒径和第一棱镜层嵌入背涂层深度之间相互关系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H1:粒子粒径;H2: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1:第一棱镜膜;2:第二棱镜膜;11:第一棱镜膜支持体;12:第一棱镜层;21:第二棱镜膜支持体;22:背涂层;23:第二棱镜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
为保证背涂层加热后能够软化,以便直接与棱镜层进行贴合,本发明选用的液体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10℃;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60℃;同时,本发明选用的液体橡胶为含活性端基的液体橡胶,所述活性基团为羟基或异氰酸酯基,能参与背涂层中热固化反应,增强贴合层结合力;使得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减小,保证了棱镜膜的辉度。其中,涂布液中选用的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是反应型交联剂,作用是促进背涂层热固化反应,增强背涂层成膜性能。
本发明设定背涂层涂布液中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和液体橡胶的质量比为100:(4~16):(2~10),若涂布液中液体橡胶比例超过限定范围,即液体橡胶含量偏高,会导致背涂层太软,耐刮擦性能下降;若涂布液中液体橡胶比例低于限定范围,即液体橡胶含量低,贴合加热后背涂层软化程度不足以贴合棱镜层。经试验验证,背涂层涂布液中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和液体橡胶的质量比为100:(4~16):(2~10)时,制备出的背涂层综合性能较好。
本发明中,背涂层涂布液中还可以添加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所述有机溶剂为有助于涂布液溶解的溶剂均可,可以选择市售的醇类、苯类、酮类、醚类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
本发明光学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制备背涂层: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烘箱干燥;本发明的背涂层经热固化而形成,不存在发粘,可直接收卷,备用。为了保证背涂层固化达到表干不存在发粘,最低固化程度是烘箱温度60℃、烘箱干燥时间30s;并且,热固化条件超过烘箱温度140℃、烘箱干燥时间90s,制备出的背涂层会出现边部翘曲,影响质量;故本发明设定烘箱温度为60℃~140℃,烘箱干燥时间为30s~90s。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第一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烘箱加热的目的是使背涂层发生软化,经测试在烘箱温度60℃、烘箱干燥时间30s涂层开始软化,超过烘箱温度100℃、烘箱干燥时间90s时,基材开始发生不可逆变形,因而本发明设定的烘箱加热温度为60℃~100℃、烘箱加热时间为30s~90s。本发明为保证棱镜层与背涂层能稳定贴合,同时不影响棱镜层的辉度;设定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0.2μm~1.5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本发明为了使背涂层具有遮瑕以及扩散均光的效果,在背涂层中添加有机粒子,适合本发明的微粒子可以是聚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有机粒子粒径H1为1μm~5μm。
本发明的背涂层厚度H3为3μm~7μm。
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在涉及液晶显示用背光模组时,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支持体厚度均为25μm~250μm,优选25μm~125μm。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下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光学复合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背涂层:在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涂布液各组分的份量为:20g羟基丙烯酸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30℃);0.8g多异氰酸酯交联剂;0.4g含羟基液体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10℃);3.8g有机粒子(聚丙烯酸甲酯,粒径5μm);75g丁酮。经微凹版辊涂布、在设定好的100℃烘箱、干燥60s;然后直接收卷,备用。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另一张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60℃;烘箱加热时间30s,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0.2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背涂层涂层厚度,复合膜的辉度、结合力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
光学复合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背涂层:在1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涂布液各组分的份量为:35g羟基丙烯酸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60℃);5.6g多异氰酸酯交联剂;0.7g含异氰酸酯基液体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10℃);8.7g有机粒子(聚碳酸酯,粒径1μm);25g甲苯、25g乙酸乙酯。经微凹版辊涂布、在设定好的140℃烘箱、干燥90s;然后直接收卷,备用。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另一张1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100℃;烘箱加热时间90s,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1.2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背涂层涂层厚度,复合膜的辉度、结合力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
光学复合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背涂层:在2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涂布液各组分的份量为:40g羟基丙烯酸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50℃);1.6g多异氰酸酯交联剂;4g含羟基液体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30℃);15g有机粒子(聚氨酯,粒径3μm);39.4g乙酸乙酯。经微凹版辊涂布、在设定好的100℃烘箱、干燥90s;然后直接收卷,备用。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另一张2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80℃;烘箱加热时间60s,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1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背涂层涂层厚度,复合膜的辉度、结合力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4
光学复合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背涂层:在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涂布液各组分的份量为:25g羟基丙烯酸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30℃);4g多异氰酸酯交联剂;2.5g含异氰酸酯基液体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10℃);1g有机粒子(聚丙烯酸丁酯,粒径3μm);67.5g乙酸丁酯。经微凹版辊涂布、在设定好的60℃烘箱、干燥30s;然后直接收卷,备用。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另一张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60℃;烘箱加热时间60s,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0.4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背涂层涂层厚度,复合膜的辉度、结合力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5
光学复合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背涂层:在2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涂布液各组分的份量为:50g羟基丙烯酸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60℃);7.5g多异氰酸酯交联剂;4.5g含羟基液体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50℃);3g有机粒子(聚氨酯,粒径1μm);35g丙二醇单甲醚。经微凹版辊涂布、在设定好的100℃烘箱、干燥60s;然后直接收卷,备用。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另一张2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100℃;烘箱加热时间30s,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1.5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背涂层涂层厚度,复合膜的辉度、结合力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1
(3)制备背涂层:在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涂布液各组分的份量为:50g羟基丙烯酸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20℃);09g多异氰酸酯交联剂;0.5g液体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80℃);1.5g有机粒子(聚丙烯酸甲酯,粒径5μm);38g丁酮。经微凹版辊涂布、在设定好的100℃烘箱、干燥60s;然后直接收卷,备用。
(4)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另一张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60℃;烘箱加热时间30s,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0.2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背涂层涂层厚度,复合膜的辉度、结合力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2
光学复合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背涂层:在1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涂布液各组分的份量为:35g羟基丙烯酸树脂;5.6g多异氰酸酯交联剂;0.7g液体橡胶;8.7g有机粒子(聚碳酸酯,粒径1μm);25g甲苯、25g乙酸乙酯。经微凹版辊涂布、在设定好的150℃烘箱、干燥20s;然后直接收卷,备用。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另一张1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150℃;烘箱加热时间20s,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2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背涂层涂层厚度,复合膜的辉度、结合力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3
光学复合膜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背涂层:在2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表面涂布背涂层涂布液,涂布液各组分的份量为:40g羟基丙烯酸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50℃);1.6g多异氰酸酯交联剂;4g含羟基液体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30℃);15g有机粒子(聚氨酯,粒径3μm);39.4g乙酸乙酯。经微凹版辊涂布、在设定好的100℃烘箱、干燥90s;然后直接收卷,备用。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另一张2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50℃;烘箱加热时间100s,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0.1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背涂层涂层厚度,复合膜的辉度、结合力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抗翘曲光学基膜的测试数据表
Figure BDA000278491905000009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差异在于,对比例1中背涂层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之间添加比例并非在本发明限定范围内,并且液体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无活性基团,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均不在本发明限定范围内;制备出的复合膜结合力低,很容易出现开裂,结合强度不够。
对比例2中背涂层羟基丙烯酸树脂、液体橡胶均为限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制备过程中烘箱温度均设定150℃、干燥时间20s,贴合时发现背涂层为固化好,涂层粘度大,容易粘辊;并且由于涂层较软,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2μm,导致复合膜辉度值低。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3与对比例3的差异在于,对比例2在贴合过程中,设定烘箱加热温度50℃,烘箱加热时间120s,并不在本发明范围内;此条件下背涂层软化不足,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深度浅,辉度值比实施例3高,但是两张棱镜膜结合力小,容易出现开裂。
表中各项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涂层厚度H1、深度H2测试
测试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JEOL公司,型号:JSM-6490)测试薄膜截面涂层厚度。
(2)辉度测试
将复合膜棱镜面都向上放在辉度计(日本弗士达topcon-BM-7A)上测试辉度,数值越大,辉度越高。
(3)结合力
参照剥离力测试标准GB/T 25256-2010,将复合膜裁切成200mm*25mm,用拉力机(或电子万能试验机)按照180度剥离测试,得到测试数值记录为复合膜的结合力。

Claims (5)

1.一种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
所述液体橡胶为含活性端基的液体橡胶,所述活性基团为羟基或异氰酸酯基;所述液体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10℃;所述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60℃;
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和液体橡胶的质量比为100:(4~16):(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中还包含有有机粒子;所述有机粒子粒径H1为1μm~5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厚度为3μm~7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第一支持体和所述第二支持体厚度均为25μm~250μm。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光学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复合膜自下而上包括第一棱镜膜、第二棱镜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包括第一支持体以及涂布在第一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包括第二支持体、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的背涂层,以及涂布在第二支持体上表面的第二棱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与第二棱镜膜通过背涂层贴合;所述背涂层由包含羟基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交联剂、液体橡胶组成的涂布液,经微凹版辊涂布、热固化而形成;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制备背涂层:在第二支持体下表面涂布背涂层,经微凹版辊涂布、烘箱干燥,直接收卷,备用;所述烘箱干燥温度为60℃~140℃;所述烘箱干燥时间为30s~90s;
(2)制备第一棱镜层与第二棱镜膜的背涂层贴合:在第一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一棱镜层;并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背涂层放卷,经烘箱加热,在烘箱出口处与第一棱镜层贴合;所述烘箱加热温度为60℃~100℃;所述烘箱加热时间为30s~90s;所述第一棱镜层嵌入到背涂层的深度H2为0.2μm~1.5μm;
(3)第二棱镜层制备:在步骤(2)得到的复合膜的第二支持体的上表面压印第二棱镜层,经UV固化,形成复合膜。
CN202011294786.4A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433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4786.4A CN112433280B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4786.4A CN112433280B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3280A CN112433280A (zh) 2021-03-02
CN112433280B true CN112433280B (zh) 2023-02-28

Family

ID=7469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4786.4A Active CN112433280B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3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4663A (zh) * 2022-03-29 2022-07-12 常宝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背面污渍的复合膜生产工艺
CN114690291A (zh) * 2022-04-15 2022-07-01 苏州锦乐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辉度抗刮复合光学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65368A (ko) * 2007-01-09 2008-07-14 안병학 광기능성 복합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03666330A (zh) * 2013-11-22 2014-03-26 东营中一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液体橡胶的合成及利用其制备胶粘剂的方法
CN106526727A (zh) * 2016-12-23 2017-03-22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辉度高雾度复合光学板
CN107831620A (zh) * 2016-12-07 2018-03-23 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97243A (zh) * 2018-12-27 2019-04-09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用贴合膜及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CN109683377A (zh) * 2018-12-26 2019-04-2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雾度粘合层组合物及一种高雾度高亮度复合增亮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65368A (ko) * 2007-01-09 2008-07-14 안병학 광기능성 복합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03666330A (zh) * 2013-11-22 2014-03-26 东营中一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液体橡胶的合成及利用其制备胶粘剂的方法
CN107831620A (zh) * 2016-12-07 2018-03-23 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6727A (zh) * 2016-12-23 2017-03-22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辉度高雾度复合光学板
CN109683377A (zh) * 2018-12-26 2019-04-2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雾度粘合层组合物及一种高雾度高亮度复合增亮膜
CN109597243A (zh) * 2018-12-27 2019-04-09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用贴合膜及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3280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3280B (zh)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74349B (zh) 光学功能性薄膜粘贴用粘着剂、光学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462982B (zh) 光學機能性薄膜貼合用黏著劑、附有黏著劑之光學機能性薄膜及其製法
CN101896340B (zh) 光学层合膜
TW200923041A (en) Indium-tin-oxide compatible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JP2008260813A (ja) 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用の粘着剤、粘着剤付き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92506B (zh) 用于反射片的胶粘膜及使用这种胶粘膜的反射片
CN108239489B (zh) Pet排气胶膜的制造方法和pet排气胶膜
TW200827764A (en) Scratch-resistant thin film
TW201726837A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WO2010016651A1 (en) Sheet for absorbing impact and sealing having adhesivenes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2574682B (zh) 一种用于MiniLED巨量转移的多层结构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031226A (ja) 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貼合用粘着剤、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86566B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adhesive films
US20170158916A1 (en) Adhesive tap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mantling article
CN108219695B (zh) 一种高耐反翘窄边框遮光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21730B (zh) 用于贴合反射片的光学硅胶oca胶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02928900A (zh) 一种抗翘曲光学薄膜、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薄膜的显示器件
CN107001890A (zh)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以及粘着片
CN116333653A (zh) 车载显示屏粘结用oca光学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882A (zh) 一种双面遮光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62336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模组电池片定位用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44434A (zh) 一种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偏光板及制备方法
CN112497763A (zh) 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
CN115657178B (zh) 一种冷固化贴合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光学显示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