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7606A -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7606A
CN112427606A CN202011134192.7A CN202011134192A CN112427606A CN 112427606 A CN112427606 A CN 112427606A CN 202011134192 A CN202011134192 A CN 202011134192A CN 112427606 A CN112427606 A CN 112427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old
movable
cooling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41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shengmei Auto Parts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shengmei Auto Parts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shengmei Auto Parts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shengmei Auto Parts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41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7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7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76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22Moulds for peculiarly-shaped cas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7/00Treating the metal in the mould while it is molten or ductile ; Pressure or vacuum casting
    • B22D27/04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包括动模和静模,所述动模和静模之间均设置有模腔用于发动机缸盖的铸造,所述动模和所述静模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环绕包裹在所述模腔的外侧用于内部发动机缸盖铸造时按顺序冷却,所述水冷管分为设置在上方所述动模内部的进水管和设置在下方所述静模内部的排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之间通过螺接管和接水口相互自转动螺接实现连通,用于将上方所述动模中的冷却水流入到下方所述静模中。本发明将原有的两套独立的水冷却系统改为一套,将动模和静模看做一个整体实现水冷却,避免了设置多个水冷系统和设备产生的经济问题,体积问题以及相互之间配合协的调操作问题等,优化了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缸盖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缸盖铸造模具分为上方的动模和下方的静模,动模和静模之间均设置有半个模腔,当两者合并时组成完成的模具,用于发动机缸盖的铸造,发动机缸盖在铸造的过程中铸造液通过静模底部的注入口注入到模腔中进行铸造,随后通过模具冷却成型,但是现有的模具通过动模和静模分别采用水冷或者风冷的方式,进行发动机缸盖的冷却。
上述将动模和静模的冷却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进行冷却,但是内部的发动机缸盖是位于两者之间的,且发动机缸盖的冷却需要遵循从上到下逐渐冷却的顺序,从而导致虽然各自均可以进行冷却温度的控制,也可以实现上方先冷下方后冷的顺序,但是需要两套各自独立的水冷却装置,造成浪费,同时还需要控制系统对两套之间的温度进行调节,避免下方的冷却温度低于上方,导致下方提前冷却配合不协调的问题。
发明内容
现为了满足上述对发动机缸盖的铸造模具冷却安装冷却循序进行冷却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包括动模和静模,所述动模和静模之间均设置有模腔用于发动机缸盖的铸造,所述动模和所述静模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环绕包裹在所述模腔的外侧用于内部发动机缸盖铸造时按顺序冷却,所述水冷管分为设置在上方所述动模内部的进水管和设置在下方所述静模内部的排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之间通过螺接管和接水口相互自转动螺接实现连通,用于将上方所述动模中的冷却水流入到下方所述静模中。
所述进水管以多道S形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动模的上表面,且从所述动模的上表面绕至侧面并在其侧面盘旋设置有多道。
所述排水管环绕在所述静模的侧面并设置有多道,且从所述静模的侧面绕至所述静模的底面以多道S形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静模的底面。
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插接于所述螺接管的对接口,所述螺接管通过侧面开设的转动槽与所述动模内部设置的凸条相转动,所述凸条设置为环形且和所述转动槽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一滚珠。
所述螺接管通过外螺纹与所述接水口的内螺纹相互啮合,同时所述内螺纹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沿所述内螺纹的等距分布,且所述第二滚珠突出于所述内螺纹的上下两表面。
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口之间通过外界设置的冷却装置和循环泵组成外部供水部分,用于整个模具水冷的水循环。
所述动模和所述静模的对接处设置为台阶状,且所述螺接管和接水口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台阶状的外侧。
本发明通过动模上可以自转的螺接管与静模上的接水口相互之间的螺接,实现将动模和静模上的各自的冷却水管路进行连通,从而将原有的两套独立的水冷却系统改为一套,将动模和静模看做一个整体实现水冷却,避免了设置多个水冷系统和设备产生的经济问题,体积问题以及相互之间配合协的调操作问题等,优化了结构,方便了使用。
本发明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组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对模腔进行完整包裹的冷却水管路,使得冷却水遵循从上方到下方流淌的顺序,也使得上方的温度始终低于下方,上方模腔中的铸造液能够更快的冷却,避免系统的配合,自主完成顺序冷却,避免两者之间配合不默契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水冷却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11、进水管;12、进水口;13、出水口;14、螺接管;141、对接口;142、转动槽;143、外螺纹;15、凸条;16、第一滚珠;2、静模;21、排水管;22、接水口;221、内螺纹;222、第二滚珠;23、排水口;3、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包括动模1和静模2,动模1和静模2之间均设置有模腔3用于发动机缸盖的铸造,动模1和静模2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管,水冷管环绕包裹在模腔3的外侧用于内部发动机缸盖铸造时按顺序冷却,水冷管分为设置在上方动模1内部的进水管11和设置在下方静模2内部的排水管21,且进水管11和排水管21之间通过螺接管14和接水口22相互自转动螺接实现连通,用于将上方动模1中的冷却水流入到下方静模2中。
通过在模腔3外侧包裹整个的冷却管,且内部的冷却水从上到下进行流淌,使得模腔3的冷却始终从上到下开始冷却,保证整个模腔3内部铸造液从上到下的冷却顺序;进水管11的直径小于排水管21,从而从上方进水管11中流出的冷却水始终能够被排水管21进行承接,同时也加快了整个冷却管内部冷却水的流速;动模1在下降的过程中,螺接管14以外螺纹143在接水口22内螺纹221的作用下缓缓转动,实现了自身随着动模1的下降和上升,以自转的方式实现与接水口22的螺接。
进水管11以多道S形排布的方式设置在动模1的上表面,且从动模1的上表面绕至侧面并在其侧面盘旋设置有多道。进水管11设置在动模1上表面的部分称为进水管11多道S形区域,用于对模腔3上方进行冷却,进水管11设置在动模1侧面部分称为进水管11盘旋区域,用于对模腔3上部进行冷却。
排水管21环绕在静模2的侧面并设置有多道,且从静模2的侧面绕至静模2的底面以多道S形排布的方式设置在静模2的底面。排水管21在静模2侧面设置为多道为排水管21盘旋区域,用于对静模2模腔3的侧面进行冷却,排水管21在静模2的底面设置多道且以S形排布为排水管21S形分布区域,用于对静模2模腔3的底面进行冷却。
进水管11的出水口13插接于螺接管14的对接口141,螺接管14通过侧面开设的转动槽142与动模1内部设置的凸条15相转动,凸条15设置为环形且和转动槽142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一滚珠16。出水口13插入到螺接管14的对接口141中一方面保证两者之间冷却水的正常流通,另一方面避免影响到螺接管14的自转螺接作用,环状的凸条15与螺接管14的转动槽142之间设置第一滚珠16,用于对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减小,为螺接管14在动模1内部的转动提供支持。
螺接管14通过外螺纹143与接水口22的内螺纹221相互啮合,同时内螺纹221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滚珠222,第二滚珠222沿内螺纹221的等距分布,且第二滚珠222突出于内螺纹221的上下两表面。外螺纹143和内螺纹221之间在相对滑动时容易产生摩擦力,且两者之间为了保证连接的密封性设置有多道,从而摩擦力较大,从而在内螺纹221上设置第二滚珠222,将摩擦力减小,配合带动螺接管14转动,使得螺接管14在转动槽142和第一滚珠16的作用下,能够在动模1中缓缓转动,并在动模1下压的过程中,螺接管14能够顺利的实现螺接插入到接水口22中,反之在动模1上移的过程中,螺接管14能够顺利的从接水口22中拔出
进水管11的进水口12与排水管21的排水口23之间通过外界设置的冷却装置和循环泵组成外部供水部分,用于整个模具水冷的水循环。冷却装置即用于对加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也将于将冷却后的冷却水重现注入到动模1和静模2,当不使用时,首先将整个冷却水通过循环泵全部抽吸到暂存罐中,在分开动模1和静模2,使得冷却管路分开,随后待动模1和静模2内部的冷却管路连接通顺后重新注入。
动模1和静模2的对接处设置为台阶状,且螺接管14和接水口22的连接处设置在台阶状的外侧。将螺接管14和接水口22设置在台阶状的外侧,避免日后长久使用后老化导致螺接管14与动模1连接不紧密,可能导致的渗水问题,这样即使渗水,冷却水也无法流入到模腔3中,并对模腔3中的铸造液造成影响。
在使用时:首先将砂芯模放置到静模2中,动模1下移,使得动模1与静模2相对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发动机缸盖铸造模芯,随后通过静模2下方设置的注入口,向静模2和动模1的模腔3中注入铸造液,使得铸造液缓缓填充,液面上升,直至将整个模腔3填充,随后等内部的铸造液冷却即可。
在动模1向静模2下压的过程中,螺接管14首先接触到接水口22,由于螺接管14通过侧面转动槽142中的第一滚珠16与动模1中的凸条15相对转动,从而在螺接管14随着动模1下压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外螺纹143在接水口22的内螺纹221上滑动,从而实现自生的独立转动,进而缓缓的将自生螺接进接水口22中,完成动模1和静模2两者之间冷却管的对接,实现冷却水上方的动模1流入下方的静模2,使得动模1的温度始终比静模2低,即整个模具中从上到下的温度由低到高,从而使得内部的铸造液从上方缓缓的向下冷却,保证完成的冷却流程,避免内部冷却顺序不同,容易导致铸造的发动机缸盖残次品率较高的问题,内部砂芯模的冷却或者通气设置保持原状设计不变,动模1上移向外拔时,螺接管14的外螺纹143在接水口22内螺纹221的第二滚珠222作用下再次缓缓转动,并调动自身带动模1上转动,完成接水口22和螺接管14的分离。
同时通过外界冷却装置中的循环泵将冷却液从动模1的进水管11的进水口12中注入,冷却水沿着动模1最上方进水管11的多道S形区域进行流淌,随后流入到动模1侧面环绕设置的进水管11盘旋区域,最后从出水口13流入到螺接管14,再从螺接管14流入到静模2中的排水管21中,在排水管21中,首先通过接水口22承接螺接管14的冷却水,随后冷却水沿着静模2侧壁设置的排水管21盘旋区域进行流淌,然后流入到静模2底面的排水管21多道S形区域中,随后外排进入到冷却装置中被冷却,最后在被循环泵抽取重新进入到冷却管中进行冷却,因为冷却水从动模1上方一直流入到静模2的下方,从而将上方的热量也带入到下方,最后从下方排出到冷却装置中被冷却,使得下方的温度始终比上方高,进而使得内部模腔3中的铸造液一定会从上到下进行冷却,进而避免了冷却顺序不同导致的残次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包括动模(1)和静模(2),所述动模(1)和静模(2)之间均设置有模腔(3)用于发动机缸盖的铸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和所述静模(2)的内部均设置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环绕包裹在所述模腔(3)的外侧用于内部发动机缸盖铸造时按顺序冷却,所述水冷管分为设置在上方所述动模(1)内部的进水管(11)和设置在下方所述静模(2)内部的排水管(21),且所述进水管(11)和所述排水管(21)之间通过螺接管(14)和接水口(22)相互自转动螺接实现连通,用于将上方所述动模(1)中的冷却水流入到下方所述静模(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1)以多道S形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动模(1)的上表面,且从所述动模(1)的上表面绕至侧面并在其侧面盘旋设置有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1)环绕在所述静模(2)的侧面并设置有多道,且从所述静模(2)的侧面绕至所述静模(2)的底面以多道S形排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静模(2)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进水管(11)的出水口(13)插接于所述螺接管(14)的对接口(141),所述螺接管(14)通过侧面开设的转动槽(142)与所述动模(1)内部设置的凸条(15)相转动,所述凸条(15)设置为环形且和所述转动槽(142)之间设置有多组第一滚珠(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接管(14)通过外螺纹(143)与所述接水口(22)的内螺纹(221)相互啮合,同时所述内螺纹(221)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滚珠(222),所述第二滚珠(222)沿所述内螺纹(221)的等距分布,且所述第二滚珠(222)突出于所述内螺纹(221)的上下两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1)的进水口(12)与所述排水管(21)的排水口(23)之间通过外界设置的冷却装置和循环泵组成外部供水部分,用于整个模具水冷的水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和所述静模(2)的对接处设置为台阶状,且所述螺接管(14)和接水口(22)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台阶状的外侧。
CN202011134192.7A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Pending CN112427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4192.7A CN112427606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4192.7A CN112427606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7606A true CN112427606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5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4192.7A Pending CN112427606A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760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8467A (ja) * 1987-01-28 1988-08-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高温鋳型における凝固調整方法
US20090133848A1 (en) * 2006-09-05 2009-05-28 Heiko Voigt One-Piece Lost Mould for Metal Casting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US20120199305A1 (en) * 2011-02-09 2012-08-09 Bochiechio Mario P Shot tube plunger for a die casting system
CN205291468U (zh) * 2016-01-28 2016-06-08 新余学院 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
US20160207232A1 (en) * 2013-09-24 2016-07-21 Enplas Corporation Injection molding die
CN106424670A (zh) * 2016-12-07 2017-02-22 重庆淬智机械有限公司 水冷铸造模具
CN206475392U (zh) * 2017-02-15 2017-09-08 东莞市晨兴精密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和密封呈一体状的模具注入口
CN211464795U (zh) * 2019-07-31 2020-09-11 天津六岁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阀体加工用铸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8467A (ja) * 1987-01-28 1988-08-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高温鋳型における凝固調整方法
US20090133848A1 (en) * 2006-09-05 2009-05-28 Heiko Voigt One-Piece Lost Mould for Metal Casting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US20120199305A1 (en) * 2011-02-09 2012-08-09 Bochiechio Mario P Shot tube plunger for a die casting system
US20160207232A1 (en) * 2013-09-24 2016-07-21 Enplas Corporation Injection molding die
CN205291468U (zh) * 2016-01-28 2016-06-08 新余学院 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
CN106424670A (zh) * 2016-12-07 2017-02-22 重庆淬智机械有限公司 水冷铸造模具
CN206475392U (zh) * 2017-02-15 2017-09-08 东莞市晨兴精密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和密封呈一体状的模具注入口
CN211464795U (zh) * 2019-07-31 2020-09-11 天津六岁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阀体加工用铸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09730U (zh) 水冷电机的机壳水道结构及机壳主体
CN112427606A (zh) 一种布置在发动机缸盖生产线上的铸造模具
CN201937382U (zh) 水冷电机壳体
CN208895159U (zh) 一种压铸模具冷却装置
CN211866579U (zh) 一种轧辊铸造装置
CN108526404A (zh) 一种隔热性能良好的可控性水冷铸造件模具
CN210614680U (zh) 结晶器铜管热挤压模具水冷装置
CN206633363U (zh) 带有冷却系统的模具
CN210679585U (zh) 一种低压机用高效冷却机构
CN210253626U (zh) 一种挤压模具冷却装置
CN205291541U (zh) 塑料油箱吹塑模具的螺纹成型组件
CN215882426U (zh) 一种接顶连接管模具
CN207594266U (zh) 塑料模具浇口套冷却装置
CN208657869U (zh) 一种糖果生产成型冷却装置
CN206830905U (zh) 改进型面盆混合龙头
CN213410070U (zh) 一种模具水道均匀散热装置
CN216230287U (zh) 一种旋转螺纹芯子加水路的模具
CN217968251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快速冷却系统
CN220180021U (zh) 一种监控摄像注塑模具
CN215902704U (zh) 自适应冷却通道深度的压铸模型芯针冷却装置
CN220354589U (zh) 一种沐浴龙头底座
CN220113972U (zh) 一种螺旋挤出机双重冷却结构
CN216801632U (zh) 一种汽车制动盘水循环冷却铸造模具
CN208680465U (zh) 一种铸造新能源汽车水冷电机外壳的模具
CN211803120U (zh) 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线芯拉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