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2608A - 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2608A
CN112422608A CN202010839784.2A CN202010839784A CN112422608A CN 112422608 A CN112422608 A CN 112422608A CN 202010839784 A CN202010839784 A CN 202010839784A CN 112422608 A CN112422608 A CN 112422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nquiry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97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2608B (zh
Inventor
山村正人
广田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22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2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2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2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2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between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front-end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Network services using third party service provi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即使是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也能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查询中心系统。查询系统从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的查询部向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中进行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查询,具有:中继装置,其将查询部与查询中心系统相互连接;存储部,其存储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查询部具有:取得部,其取得第1识别信息;第1通信部,其将取得的第1识别信息发送给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具有:第2通信部,其在查询部与查询中心系统之间进行通信;选择部,其根据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查询中心系统,第2通信部连接查询部与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

Description

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操作机床或工业用机器人的工厂等场所,为了持续的稳定运转而构建了进行故障监视的结构。并且,一般是当产生故障时工厂等的作业员确定产生了故障的机器,根据故障内容的不同,通过例如电话、邮件、主页等直接对机器制造商的呼叫中心进行查询。
制造商的呼叫中心,将受理的查询内容例如作为意外事件而登录到制造商的呼叫中心具有的数据库中,进行意外事件的管理。
这方面,作为运营管理中的、具有多个项目的意外事件事例的输入辅助方法,已知如下技术:受理针对多个项目所包含的特定项目的输入,根据受理的输入,在特定项目对应的扩展范围内,检索与输入对应的意外事件事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工厂等最终用户现场(end user site)的机床或工业用机器人多数情况下由多个制造商的装置构成。多个制造商(以下称为“供应商”)中,涉及机器制造商、控制装置制造商、切削工具制造商、自动化系统制造商、整合公司、机床销售公司、切削工具销售公司、辅助机器制造商等。因此,为了从多个供应商的呼叫中心(以下称为“查询中心系统”)选择可以提供合适的答案的查询中心系统,就要求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最终用户现场的全部用户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在最终用户现场,在找到合适的答案之前会对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进行查询等,有时会遇到相互推诿。例如,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针对切削不良而首先对机床销售公司进行查询,却被指示对机器制造商进行查询。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对机器制造商进行查询但却没有解决问题,因此,再次对机床销售公司进行查询,被指示对控制装置制造商进行查询。然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对控制装置制造商进行查询,被推介给工具制造商才得以解决。
该情况下,在最终用户现场,不得不针对每一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进行相同的查询,手续繁杂且在解决之前要花费时间。但是,并不存在在最终用户现场了解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的对应状况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74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即使是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也能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查询中心系统。
(1)本公开的查询系统的一种方式,其从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的终端装置即查询部,向包含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在内的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进行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查询,所述查询系统具有:中继装置,其将所述查询部与所述查询中心系统相互连接;以及存储部,其存储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所述查询部具有:取得部,其取得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第1通信部,其将通过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1识别信息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所述中继装置具有:第2通信部,其在所述查询部和所述查询中心系统之间进行通信;以及选择部,其根据所述第1识别信息和所述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所述查询中心系统,所述第2通信部连接所述查询部与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2)本公开的中继装置的一种方式,其将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的终端装置即查询部进行的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查询,中继给包含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在内的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所述中继装置具有:通信部,其在所述查询部和所述查询中心系统之间进行通信;以及选择部,其根据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所述查询中心系统,所述通信部连接所述查询部与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方式,即使是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也能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查询中心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侧终端的功能结构例的功能框图。
图4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QR码的安装例的图。
图4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QR码的安装例的图。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功能框图。
图7是对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功能框图。
图9是对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中继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对图9所示的答案提议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1是对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机器数据取得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对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中心提议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1A、1B 中继装置
4 用户侧终端
8 终端装置
10、10a、10b 控制部
11、11a 选择部
12 判别部
13 提议部
20 存储部
30 通信部
C(1)-C(n) 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概略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中继装置相关,该中继装置将对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的终端装置即查询部进行的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查询,中继给包含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在内的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最终用户现场例如是以机床或工业用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或设备进行运转的工厂。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除了机器或设备的制造商,也可以包含控制装置制造商、切削工具制造商、自动化系统制造商、整合公司、机床销售公司、切削工具销售公司、辅助机器制造商等。并且,中继装置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终端装置接收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至少包含个体识别信息的第1识别信息。并且,中继装置根据作为第1识别信息的个体识别信息和作为第2识别信息的查询历史记录等,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并连接最终用户现场的终端装置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的终端装置。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也能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查询中心系统。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概略。
<查询系统100>
接下来,使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100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查询系统100具有:中继装置1、作为查询部的最终用户现场的终端装置即用户侧终端4、以及与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1)-C(n)连接的终端装置8(n是2以上的整数)。
中继装置1、用户侧终端4以及终端装置8例如经由通信网络N能够实现通信。通信网络N例如是互联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公共电话网等。通信网络N中具体的通信方式以及是有线连接还是无线连接等不做特别限定。
另外,图1中只示出了一个最终用户现场,但也可以是多个最终用户现场的每一个都具有的用户侧终端4与中继装置1连接。此外,最终用户现场和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1)-C(n)中展示了1台用户侧终端4或终端装置8,但是也可以是分别具有多台终端装置,各终端装置与中继装置1连接。
此外,图1中例示出在最终用户现场有机床9a和工业用机器人9b,但这是机器或设备的一例。
此外,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1)-C(n)可以是相同公司的不同部门的查询中心系统,也可以是不同公司的查询中心系统。例如,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1)是机器制造商的支持人员的查询中心系统,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2)可以是相同的机器制造商的专家的查询中心系统。
此外,以下在不需要将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1)-C(n)的每一个分开区分时,将它们统一称为“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中继装置1>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功能框图。
中继装置1例如是专用的服务器或Web服务器等,具有:控制部10、存储部20以及通信部30。
控制部10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20的程序存储部21中的控制中继装置1的各种程序,对中继装置1进行统一控制。
控制部10具有选择部11和判别部12。这些各功能部通过控制部10执行存储在程序存储部21中的连接目的地控制程序21a来实现。
选择部11根据机器和/或设备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机器和/或设备的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查询中心系统C。
另外,第1识别信息例如包含机器和/或设备的个体识别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型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二维码的个体识别信息中的某一个。
此外,第2识别信息例如包含查询历史记录、机器和/或设备的修理历史记录、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机器和/或设备的部件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软件的版本(版数)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设定信息、机器和/或设备所产生的警报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销售商信息中的某一个。
例如,选择部11根据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的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附带的个体识别信息、存储在后述的存储部20的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或机器信息存储部23等的数据库上的信息,来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另外,k是1~n的整数。
选择部11可以根据与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数据库上的信息来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或者,选择部11也可以根据与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数据库上的信息,推荐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供用户侧终端4进行选择。
更具体来说,选择部1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20的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或机器信息存储部23等的数据库上的、与最终用户现场的机器或设备的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查询历史记录等信息,当不存在个体识别信息对应的查询历史记录等时,判断为是新的查询。该情况下,选择部11可以在针对个体识别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查询历史记录中,选择被高频选择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或者,选择部11也可以根据存储在后述的对应表存储部25中的对应表,来选择(推荐)设置在最终用户现场的机器或设备对应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此外,选择部11根据接收到的个体识别信息以及查询等历史记录信息,检测到例如将2天前装配于机床9a的工具相关的查询设为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时,判断为是正在继续的查询。该情况下,选择部11可以选择与前次相同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然后,后述的通信部30将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连接。
判别部12判别机器信息是否是应该存储在存储部20中的信息。
例如,判别部12在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器信息时,判别机器信息是否是应该存储在后述的机器信息存储部23中的信息。
更具体来说,判别部12在接收到的机器信息已经存储在机器信息存储部23中时,判别为接收到的机器信息不是针对个体识别信息的新的机器信息,为了避免重复登录而不将接收到的机器信息存储到机器信息存储部23中。
另一方面,判别部12在接收到的机器信息没有存储在机器信息存储部23中时,判别为接收到的机器信息是针对个体识别信息的新的机器信息,将接收到的机器信息存储在机器信息存储部23中。
另外,机器信息中包含插入到最终用户现场的机器和/或设备的插槽的板的种类或工具的种类等硬件相关的信息。此外,机器信息中包含CNC(Computerized NumericalControl)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等的软件(固件)版本。另外,机器信息也可以包含在所述的第2识别信息中。
此外,判别部12可以经由通信部30,将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的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或者,判别部12也可以经由通信部30,将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的机器信息中的、由判别部12判别为是应该存储的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即,对查询中心系统C通知机器信息,可以根据有无登录到机器信息存储部23来进行通知,也可以无关地进行通知。
存储部20存储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
例如,存储部20包含存储由控制部10执行的程序等的存储区域。此外,存储部20包含:程序存储部21、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机器信息存储部23、登录信息存储部24以及对应表存储部25。
程序存储部21存储中继装置1的控制部10执行的各种程序。程序存储部21存储执行所述的控制部10的各种功能的连接目的地控制程序21a。
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是按机器或设备、或者个体识别信息,来存储查询以及针对查询的答案的查询历史记录、机器和/或设备所产生的警报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修理历史记录等历史记录信息的存储区域。
机器信息存储部23是存储机器信息的存储区域。机器信息存储部23例如将机器信息与每一个机器或设备、或者个体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此外,机器信息存储部23可以存储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型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二维码的个体识别信息。
此外,机器信息存储部23可以存储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机器和/或设备的部件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软件版本(版号)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设定信息。
登录信息存储部24存储利用查询系统100的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或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的担当者等相关的信息即用户信息、或用于登录到查询系统100的登录信息等。
对应表存储部25存储对应表(未图示),该对应表按最终用户现场,与设置于最终用户现场的机器等(例如,控制装置、各种机床、机器人、PLC、激光振荡装置等)对应地,预先设定了一个以上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例如,供应商名或联络目的地等)。
另外,未图示的对应表可以按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包含表示是否登录到中继装置1中的信息。选择部11通过参照未图示的对应表,可以从登录中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100中,例示了中继装置1具有存储部(例如,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和机器信息存储部23)的情况,该存储部存储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但是不限于此。存储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的存储部可以构成为能够由中继装置1进行访问的系统。具体来说,可以将所述存储部设置为与中继装置1可通信地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文档服务器。此时,可以将所述存储部设置于接近查询中心系统C的地方。此外,也可以将所述存储部设置成分散到或集中于作为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床9a和工业用机器人9b、中继装置1、作为查询部的最终用户现场的终端装置即用户侧终端4、以及作为查询中心系统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1)-C(n)中的某一个中。
通信部30是与外部设备(例如,用户侧终端4和终端装置8等)进行数据收发的通信控制装置。
<用户侧终端4>
用户侧终端4是最终用户现场的工厂内等的用户所携带的、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或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装置。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侧终端的功能结构例的功能框图。
如图3所示,用户侧终端4具有:控制部40、显示部50、照相机60以及通信部70。
控制部40是CPU等,通过执行存储在用户侧终端4所包含的存储部(未图示)中的各种程序(未图示),来对用户侧终端4进行统一控制。
控制部40具有取得部41。
取得部41取得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
具体来说,例如图4A所示,取得部41可以经由照相机60读取赋予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QR码(注册商标),取得用于访问中继装置1的URL(Uniform ResourceLocator)、个体识别信息、制造编号、机器信息、用户侧终端4的识别信息(例如,电话号码)等信息(也称为“实体信息”)。
具体来说,通过使QR码具有例如URL、个体识别信息、机器信息、用户侧终端4的识别信息(例如,电话号码)等信息(实体信息),取得部41通过读取QR码,可以直接取得这些信息。
此外,QR码也可以不具有上述那样的实体信息,例如,拥有不具有意义的足够冗余的、与制造编号不同的(包含字符串的(长的))编号等代码(称为“识别代码”)。这里,识别代码例如以与URL、个体识别信息、制造编号、机器信息、或者用户侧终端4的识别信息等实体信息唯一对应的方式,预先另外设定于实体信息表(未图示)中。通过这样,例如可以获得如下优点:(1)即使赋予QR码后也能够进行QR码与制造编号的关联,(2)通过使要打印的识别代码相对于出货台数充分冗余来防止伪造。另外,实体信息表可以存储在上述的(存储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的)存储部中。
此外,由于在实体信息表侧具有识别代码与实体信息的对应关系,因此例如当存在实体信息(例如,设置后的制造编号等)的变更时、或存在实体信息的追加等时,例如不变更QR码就能够对实体信息进行追加或者变更。
另外,QR码不一定是赋予给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例如图4B所示,可以使机床9a所包含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92显示QR码91。此外,不限于QR码,也可以代替QR码而应用其他任意的代码(二维码、条形码等)。
此外,取得部41在没有设定QR码时,可以经由与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等之间的有线通信或者无线通信,从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等直接取得URL或个体识别信息等实体信息。
显示部50是液晶显示器等,可以显示从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接收到的答案等。
照相机60例如用于拍摄QR码来读取QR码。
通信部70是在与中继装置1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通信控制装置。
并且,用户侧终端4根据从QR码读取到的URL来访问中继装置1,例如经由用户认证而与中继装置1连接。
另外,用于访问中继装置1的URL即使没有打印成QR码,也可以作为例如为了利用查询系统100而被下载的应用程序的常量(变量)预先设定给用户侧终端4。
用户侧终端4在与中继装置1连接后,将通过照相机60读取到的QR码(例如,识别代码)发送给中继装置1。中继装置1中根据接收到的QR码和上述的实体信息表,取得例如包含机床9a的个体识别信息等实体信息。另外,如上所述,未必限定于中继装置1具有实体信息表的情况,也可以存储在能够由中继装置1访问的任意存储部中。
另外,可以是用户侧终端4提供之后经由中继装置1在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之间进行聊天等通信的用户接口功能。即,用户侧终端4可以将显示查询的输入或接收到的答案的用户接口显示于显示部50。
此外,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之间的通信不限于聊天,也可以是邮件、语音通话、Web页面的查询栏等有关的通信。
<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是设置在供应商的查询中心内的例如计算机系统。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虽未图示,但是具有计算机系统具备的控制部、存储部、输入部、显示部、通信部等。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提供针对操作员的用户接口功能。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等,可提供经由中继装置1在与用户侧终端4之间进行聊天等通信的用户接口功能。
<中继装置1的中继处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的中继处理涉及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对中继装置1的中继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另外,在进行中继处理时,用户侧终端4与中继装置1连接。
步骤S11中,通信部30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接收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机器信息等。具体来说,通过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的QR码来取得包含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等的个体识别信息等实体信息,并且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机器信息。
步骤S12中,判别部12判别通过步骤S11接收到的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等的机器信息是否是针对个体识别信息的新的机器信息。在是新的机器信息时,处理向步骤S13转移。另一方面,在不是新的机器信息时,处理向步骤S14转移。
步骤S13中,判别部12将接收到的机器信息登录、存储到机器信息存储部23中。
步骤S14中,选择部11根据通过步骤S11接收到的第1识别信息、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
步骤S15中,通信部30连接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
步骤S16中,通信部30将来自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以及机器信息通知给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
中继装置1结束查询目的地选择处理。之后,中继装置1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交换的查询内容进行中继。
通过以上,第1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接收机器和/或设备的至少个体识别信息。并且,中继装置1根据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继装置1连接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由此,中继装置1即使是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通过用户侧终端4取得的作为第1识别信息的个体识别信息,来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并且,最终用户现场可以避免查询系统100内的推诿,可以尽早解决问题。
此外,中继装置1判别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的机器信息是否是针对个体识别信息的新的机器信息,在判别为是新的机器信息时将机器信息登录到机器信息存储部23中。由此,中继装置1可以取得最终用户现场的机器和/或设备的最新的机器信息,可以避免重复登录。
以上,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选择部11根据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的个体识别信息和存储在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或机器信息存储部23中的信息,选择出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通信部30也可以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接收个体识别信息和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例如,GeoIP或GPS)。并且,选择部11也可以根据个体识别信息、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或机器信息存储部23的信息、位置信息,来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
由此,选择部11可以根据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即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等的设置位置(包含国家)选择容易安排维护人员等最近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1A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如下功能:在来自最终用户现场的位置信息与存储在数据库上的信息中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不同时,使查询部选择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
由此,第2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A可以更高精度地选择容易安排维护人员等最近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具有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100一样的结构。
此外,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以及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也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的结构。
<中继装置1A>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功能框图。另外,对具有与图1的中继装置1的要素同样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A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一样,具有:控制部10a、存储部20以及通信部30。
控制部10a具有选择部11a和判别部12。这些各功能部通过控制部10a执行存储在程序存储部21中的连接目的地控制程序21a来实现。
选择部11a根据机器和/或设备的第1识别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第2识别信息、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的位置信息,来选择查询中心系统C。
选择部11a例如将与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的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所附带的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存储在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或机器信息存储部23等的数据库上的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与从用户侧终端4取得的位置信息(例如,GeoIP或GPS)进行比较,判定是否一致。在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一致时,选择部11a与第1实施方式的选择部11一样,选择查询中心系统C。
另一方面,在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不一致时,选择部11a无法选择最佳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因此,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选择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
更具体来说,例如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最初设置在“X国”的工厂,之后,迁移至“A国”的工厂时,与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所附带的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存储在数据库上的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只要没有通过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等更新数据库上的信息,就还是“X国”。然而,例如有时在用户侧终端4从GPS信号取得的位置信息中,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表示“A国”,在从用户侧终端4签约的通信公司的连接站点表示的位置信息(GeoIP)取得的位置信息中,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表示“B国”。
因此,选择部11a例如使用户侧终端4显示“无法确定查询地区。请从下面选择。显示1.A国(GPS),2.B国(GeoIP),3.X国(数据库)”等列表,使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进行选择。例如,在通过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选择了“A国”时,选择部11a可以选择在选择出的“A国”中容易安排维护人员等最近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另外,设置场所或位置信息不限于国家为单位,也可以是都道府县或市町村等地区。
此外,选择部11a可以代替对所取得的位置信息进行列表显示,而是使用户侧终端4在地图上显示可以取得的位置信息,由此,选择在地图上显示的位置信息(地区)。或者,选择部11a可以使用户侧终端4显示输入住所或者邮编等的输入栏,由此,输入住所或者邮编等。
判别部1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判别部12同等的功能。
<中继装置1A的中继处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A的中继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对中继装置1A的中继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另外,图7所示的中继处理中,步骤S22~步骤S23以及步骤S26~步骤S28的处理与图5的第1实施方式的步骤S12~步骤S13以及步骤S14~步骤S16一样,省略说明。
步骤S21中,通信部30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接收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第1识别信息、机器信息以及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等。
步骤S24中,选择部11a判定与通过步骤S21接收到的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存储在数据库上的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是否一致。在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一致时,处理向步骤S26转移。另一方面,在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不一致时,处理向步骤S25转移。
步骤S25中,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显示选择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设置场所的列表来进行选择。
通过以上,第2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A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接收机器和/或设备的个体识别信息、机器信息、以及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中继装置1A判定基于与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数据库上的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是否一致,在不一致时,使用户侧终端4选择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由此,中继装置1A可以根据第1识别信息、第2识别信息、通过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选择出的设置场所来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继装置1A可以连接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如上所述,即使在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时,中继装置1A也可以根据通过用户侧终端4取得的作为第1识别信息的个体识别信息,来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并且,最终用户现场可以避免查询系统100内的推诿,可以尽早解决问题。
此外,中继装置1A在基于与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数据库上的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不一致时,使用户侧终端4选择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由此,可以高精度地选择容易安排维护人员等最近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以上,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1B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对来自最终用户现场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的功能。
由此,第3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B根据查询内容的监视结果、作为第1识别信息的个体识别信息、以及作为第2识别信息的查询历史记录等来检索查询所对应的答案。中继装置1B不对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进行通知,而是将检索到的答案发送给最终用户现场的终端装置。
通过以上,中继装置1B根据来自最终用户现场的查询内容,来检索查询历史记录信息等,将检索到的答案发送给最终用户现场,由此,不用连接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就可以快速地回答最终用户现场。
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具有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100一样的结构。
此外,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以及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也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的结构。
<中继装置1B>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功能框图。另外,对具有与图1的中继装置1的要素同样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一样,具有:控制部10b、存储部20以及通信部30。
控制部10b具有:选择部11、判别部12以及提议部13。这些各功能部通过控制部10b执行存储在程序存储部21中的连接目的地控制程序21a来实现。
选择部11和判别部1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选择部11和判别部12同等的功能。
提议部13对来自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在数据库上存在答案时,在对查询中心系统进行通知前,对用户侧终端4提议答案(对策)。
提议部13对来自作为查询部的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在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和机器信息存储部23等的数据库上存在对策时,在对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进行通知前,对用户侧终端4提议对策。
作为一例,例如来自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最初查询是警报相关的查询,对查询内容进行监视的结果为发现“警报100”等时,提议部13将存在于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和机器信息存储部23等的数据库上的答案(对策)“成为能够变更参数设定的状态。为了安全起见,请将设定画面的PWE设为0。”自动回复给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
这样,中继装置1B在选择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前,将发现的答案(对策)提议给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由此,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另外,每当提议部13监视查询内容时,存储部20例如可以预先按机器或设备来存储“警报100”等关键词。并且,提议部13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模式匹配等方法,从关键词与查询内容的比较中,判别是否有存在于数据库上的答案(对策)。
<中继装置1B的中继处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的中继处理涉及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对中继装置1B的中继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另外,图9所示的中继处理中,步骤S31~步骤S33以及步骤S36~步骤S38的处理,与图5的第1实施方式的步骤S11~步骤S13以及步骤S14~步骤S16一样,省略说明。
步骤S34中,提议部13进行针对来自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内容的答案提议处理,所述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通过步骤S31接收到第1识别信息。另外,对于答案提议处理的详细流程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步骤S35中,提议部13判别通过步骤34的答案提议处理是否解决了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在查询得以解决时,查询目的地选择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没有解决时,处理进行步骤S36~步骤S38的处理。中继装置1B结束查询目的地选择处理。之后,中继装置1B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交换的查询内容进行中继。
图10是对图9中步骤S34所示的答案提议处理的详细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10的流程中,步骤S341~S343表示提议部13的处理流程。
步骤S341中,提议部13对来自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
步骤S342中,提议部13根据步骤S341的监视结果来判别数据库上是否存在答案(对策)。当数据库上存在答案(对策)时,处理向步骤S343转移。另一方面,当数据库上不存在答案(对策)时,答案提议处理结束,处理向步骤S35转移。
步骤S343中,提议部13经由通信部30将存在于数据库上的答案(对策)回复给用户侧终端4。通过以上,答案提议处理的流程结束,处理向步骤S35转移。
通过以上,第3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B对来自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数据库上存在答案时,中继装置1B在对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进行通知前,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提议答案(对策)。由此,中继装置1B除了有在第1实施方式可以获得的效果,还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以上,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1B将存在于数据库上的答案(对策)回复给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但是在通过所述答案(对策)没有解决时,可以对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通知所述答案(对策)。由此,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可以确认从中继装置1B接收到的答案的真伪,可以针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更准确地进行回答。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除了有第3实施方式的功能,还具有对最终用户现场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之间收发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的功能。
由此,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根据查询内容的监视结果,来判别是否需要表示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自动或者通过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操作来取得机器数据。
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通过将从用户侧终端4取得的机器数据转发给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在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中,可以对接收到的机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中产生的问题。
以下,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具有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100一样的结构。
此外,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以及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也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的结构。
此外,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也具有与图8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一样的结构。
另外,提议部13在对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判别为需要表示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时,自动或者通过用户侧终端4的操作来取得机器数据,将取得的机器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
提议部13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之间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根据查询内容的监视结果,来判别是否需要表示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提议部13还具有如下功能:在判别为需要机器数据时,自动或者通过用户进行的用户侧终端4的操作来取得机器数据,将取得的机器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这里,机器数据是机床或机器人等自身的控制装置以及外部的测量装置存储或者采用的物理数据,包含参数等设定数据、警报数据、内部状态的观测数据、传感器的观测数据等。
例如,提议部13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之间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根据查询内容的监视结果,来判别是否需要表示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提议部13在判别为需要机器数据时,自动或者通过用户进行的用户侧终端4的操作来取得机器数据。
作为一例,提议部13从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的聊天等的查询内容中,发现“伺服调整”的对话内容时,作为机器数据将请求NC参数的指示发送给用户侧终端4。用户侧终端4根据来自中继装置1B的指示将NC参数的数据(机器数据)发送给中继装置1B。中继装置1B的通信部30将从用户侧终端4取得的NC参数的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
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中,通过对接收到的NC参数进行分析,例如,可以指示用户侧终端4调整伺服速度增益参数。由此,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中继装置1B的机器数据取得处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的机器数据取得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1是对中继装置1B的机器数据取得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另外,例如在进行了图9所示的查询目的地选择处理后,在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进行关于查询的交换的情况下,执行图11所示的机器数据取得处理。
步骤S41中,提议部13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交换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
步骤S42中,提议部13根据步骤S41的监视结果来判别是否需要表示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在判定为需要机器数据时,处理向步骤S43转移。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需要机器数据时,机器数据取得处理结束。
步骤S43中,提议部13自动或者通过用户进行的用户侧终端4的操作来取得机器数据。
步骤S44中,提议部13经由通信部30将从用户侧终端4取得的机器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
通过以上,第4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B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判别是否需要表示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中继装置1B在判别为需要机器数据时,自动或者通过用户侧终端4的操作来取得机器数据。由此,中继装置1B除了有通过第3实施方式可以获得的效果,通过将从用户侧终端4取得的机器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在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可以对接收到的机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中产生的问题。
以上,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除了第4实施方式的功能,还具有如下功能:在判断为需要变更查询中心系统时,对最终用户现场、查询中心系统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
由此,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查询中心系统,查询中心系统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产生的问题。
以下,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具有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100一样的结构。
此外,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以及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也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的结构。
此外,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也具有与图8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一样的结构。
另外,提议部13对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判别为需要变更查询中心系统时,对用户侧终端4、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查询中心系统。
例如,提议部13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交换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根据查询内容的监视结果,来判别是否需要变更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提议部13在判别为需要变更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时,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i)。另外,i是1~n的整数,是与k不同的值。
作为一例,提议部13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根据来自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加工不良”而最初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提议部13从用户侧终端4与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的聊天等的查询内容中,发现“伺服增益过多且共振”的对话内容时,可以对当前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提议咨询新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i)。
此外,提议部13也可以对用户侧终端4提议变更成新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i)。
之后,当前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在得到最终用户现场的了解后,联络到新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i),委托以后的对应。
即,查询系统100具有转发、共享功能。由此,中继装置1B可以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中继装置1B的查询中心提议处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装置1B的查询中心提议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是对中继装置1B的查询中心提议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另外,例如在进行了图9所示的查询目的地选择处理后,在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进行关于查询的交换时,执行图12所示的查询中心提议处理。
步骤S51中,提议部13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交换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
步骤S52中,提议部13根据步骤S51的监视结果来判别是否需要变更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在判别为需要变更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时,处理向步骤S53转移。另一方面,在判别为不需要变更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时,查询中心提议处理结束。
步骤S53中,提议部13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i)。
之后,例如当前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获得最终用户现场的了解后,联络到新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i),委托以后的对应。通过以上,查询中心提议处理的流程结束。
通过以上,第5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B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与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之间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判别是否需要变更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中继装置1B在判别为需要变更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时,对用户侧终端4、当前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k)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i)。由此,中继装置1B除了有通过第4实施方式可以获得的效果,可以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以上,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以上,对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中继装置1、1A、1B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含可以达成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
<变形例1>
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以对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赋予了QR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QR码以外的二维码,还可以是条形码等。
此外,赋予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QR码(识别代码)对应的实体信息,不限于个体识别信息,也可以是能够确定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装置识别信息(机型信息)。作为装置识别信息(机型信息),例如可以是序列号或通过最终用户现场与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对应起来的固有名称等可以确定机床9a或工业用机器人9b的信息。
<变形例2>
此外,例如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中继装置1、1A、1B为一个装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中继装置1的选择部11以及判别部12、中继装置1A的选择部11a以及判别部12、或者中继装置1B的选择部11、判别部12以及提议部13的各功能例如可以在云上利用虚拟服务器功能等实现。
此外,中继装置1、1A、1B可以作为分散处理系统将中继装置1、1A、1B的各功能适当分散到多个服务器。
此外,中继装置1、1A、1B的存储部20所包含的、对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部(例如,历史记录信息存储部22以及机器信息存储部23)也可以配置给不同于继装置1、1A、1B的服务器,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配置给机床9a、工业用机器人9b、用户侧终端4以及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的某一个。
另外,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查询系统100以及中继装置1、1A、1B所包含的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分别实现。这里,所谓通过软件实现是计算机通过读入程序来执行从而实现。
此外,查询系统100以及中继装置1、1A、1B所包含的各结构部可以通过包含电子电路等的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
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来存储程序并将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各种类型的有实体的存储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含:磁存储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磁-光存储介质(例如,光磁盘)、CD-ROM(Read Only Memory)、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膜ROM、PROM(ProgrammableROM)、EPROM(Erasable PROM)、闪存ROM、RAM)。此外,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将程序供给到计算机。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含电信号、光信号、电磁波。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电线和光纤等有线通信路或者无线通信路将程序供给到计算机。
另外,描述在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程序的步骤,当然包含按照其顺序在时序上进行的处理,也包含不一定在时序处理的、并列地或者个别地执行的处理。
换言之,本公开的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可以取得具有以下那样的结构的各种实施方式。
(1)本公开的查询系统100,其从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的终端装置(用户侧终端4)即查询部,向包含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在内的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进行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查询,查询系统100具有:中继装置1,其将用户侧终端4与查询中心系统C相互连接;存储部20,其存储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用户侧终端4具有:取得部41,其取得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第1通信部(通信部70),其将通过取得部41取得的第1识别信息发送给中继装置1,中继装置1具有:第2通信部(通信部30),其在用户侧终端4和查询中心系统C之间进行通信;选择部11,其根据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查询中心系统C,第2通信部连接用户侧终端4与由选择部11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根据该查询系统100,即使是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也能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查询中心系统C。
(2)在(1)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取得部41取得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器信息,中继装置1具有:判别部12,其判别机器信息是否是应该存储在存储部20中的信息,判别部12将判别为是应该存储的信息的机器信息存储在存储部20中。
通过这样,能够取得最终用户现场的机器和/或设备的最新的机器信息,能够避免重复登录。
(3)在(2)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判别部12将取得部41取得的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也能取得最终用户现场的装置和/或装置的最新的信息。
(4)在(2)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判别部12将判别部12判别为是应该存储的信息的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也能取得最终用户现场的装置和/或装置的最新且与目前为止不同的机器信息。
(5)在(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第1识别信息包含机器和/或设备的个体识别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型信息中的某一个。
通过这样,仅取得来自用户侧终端4的个体识别信息(机型信息),就能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6)在(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第2识别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某一个:查询历史记录、机器和/或设备的修理历史记录、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机器和/或设备的部件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软件的版本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设定信息、机器和/或设备所产生的警报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销售商信息。
通过这样,能够大概率地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7)在(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由取得部41取得的机器信息包含第2识别信息。
通过这样,能够获得与(2)~(4)一样的效果。
(8)在(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通信部30与第1识别信息一起接收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选择部11a根据第1识别信息、第2识别信息、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来选择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能够选择容易安排维护人员等最近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9)在(8)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至少在基于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不同时,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选择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
通过这样,即使是根据与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数据库上的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不同时,也能选择容易安排维护人员等最近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10)在(9)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对基于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以及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进行列表显示来进行选择。
通过这样,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可以容易地选择设置场所。
(11)在(9)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在地图上来显示基于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以及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来选择地区。
通过这样,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可以容易地选择设置场所。
(12)在(11)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地区是国家。
通过这样,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可以容易地选择设置场所。
(13)在(9)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显示输入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的邮编或者住所的输入栏来进行输入。
通过这样,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可以容易地指定设置场所。
(14)在(1)~(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中继装置1B还具有:提议部13,其对来自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数据库上存在答案时,在对查询中心系统C进行通知前,对用户侧终端4提议答案。
通过这样,中继装置1B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15)在(14)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通信部30将由提议部13提议的答案通知给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可以确认从中继装置1B接收到的答案的真伪,可以对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更准确地进行回答。
(16)在(14)或者(15)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用户侧终端4还具有:显示部50,其显示由提议部13提议的答案。
通过这样,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产生的问题。
(17)在(14)~(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提议部13对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判别为需要表示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时,自动或者通过用户侧终端4的操作来取得机器数据,并将取得的机器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产生的问题。
(18)在(14)~(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查询系统100中,可以是,提议部13对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判别为需要变更查询中心系统C时,对用户侧终端4、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可以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产生的问题。
(19)本公开的中继装置1,其将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的终端装置(用户侧终端4)即查询部进行的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查询,中继给包含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在内的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继装置1具有:通信部30,其在用户侧终端4和查询中心系统C之间进行通信;选择部11,其根据存储在存储部20中的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查询中心系统C,通信部30连接用户侧终端4与由选择部11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根据该中继装置1,即使是最终用户现场的用户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能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查询中心系统C。
(20)在(19)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中,可以是,中继装置1具有:判别部12,其在通信部30从用户侧终端4接收到机器和/或设备相关的机器信息时,判别机器信息是否是应该存储在存储部20中的信息,判别部12将判断为是应该存储的信息的机器信息存储到存储部20中。
通过这样,能够取得最终用户现场的机器和/或设备的最新的机器信息,能够避免重复登录。
(21)在(20)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中,可以是,判别部12将接收到的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也能取得最终用户现场的装置和/或装置的最新的信息。
(22)在(20)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中,可以是,判别部12将判别部12判别为是应该存储的信息的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选择出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也能取得最终用户现场的装置和/或装置的最新且与目前为止不同的机器信息。
(23)在(19)~(2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中,可以是,第1识别信息包含机器和/或设备的个体识别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型信息中的某一个。
通过这样,仅取得来自用户侧终端4的个体识别信息(机型信息),就能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24)在(19)~(2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中,可以是,第2识别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某一个:查询历史记录、机器和/或设备的修理历史记录、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机器和/或设备的部件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软件的版本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设定信息、机器和/或设备所产生的警报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信息、机器和/或设备的销售商信息。
通过这样,能够大概率地选择提供合适的答案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25)在(19)~(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A中,可以是,通信部30接收第1识别信息和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选择部11a根据第1识别信息、第2识别信息、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来选择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能够选择容易安排维护人员等最近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26)在(25)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A中,可以是,至少在基于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不同时,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选择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
通过这样,即使是根据与个体识别信息绑定的数据库上的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与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不同时,也能选择容易安排维护人员等最近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
(27)在(26)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A中,可以是,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对基于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以及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进行列表显示来进行选择。
通过这样,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可以容易地选择设置场所。
(28)在(26)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A中,可以是,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在地图上显示基于第1识别信息和第2识别信息的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以及用户侧终端4的位置信息来选择地区。
通过这样,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可以容易地选择设置场所。
(29)在(28)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A中,可以是,地区是国家。
通过这样,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可以容易地选择设置场所。
(30)在(26)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A中,可以是,选择部11a使用户侧终端4显示输入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的邮编或者住所的输入栏供其输入。
通过这样,用户侧终端4的用户可以容易地指定设置场所。
(31)在(19)~(3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B中,可以是,中继装置1B还具有:提议部13,其对来自用户侧终端4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数据库上存在答案时,在对查询中心系统C进行通知前,对用户侧终端4提议答案。
通过这样,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32)在(31)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B中,可以是,提议部13对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判别为需要表示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时,自动或者通过用户侧终端4的操作来取得机器数据,并将取得的机器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33)在(31)或者(32)所记载的中继装置1B中,可以是,提议部13对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判别为需要变更查询中心系统时,对用户侧终端4、选择出的查询中心系统C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查询中心系统C。
通过这样,可以选择更合适的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C,可以快速解决最终用户现场所产生的问题。

Claims (33)

1.一种查询系统,其从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的终端装置即查询部,向包含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在内的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进行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查询,其特征在于,
所述查询系统具有:
中继装置,其将所述查询部与所述查询中心系统相互连接;以及
存储部,其存储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
所述查询部具有:
取得部,其取得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
第1通信部,其将通过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1识别信息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
第2通信部,其在所述查询部和所述查询中心系统之间进行通信;以及
选择部,其根据所述第1识别信息和所述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所述第2通信部连接所述查询部与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器信息,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判别部,其判别所述机器信息是否是应该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信息,
所述判别部将判别为是应该存储的信息的所述机器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别部将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别部将所述判别部判别为是应该存储的信息的所述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识别信息包含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个体识别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型信息中的某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识别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某一个:查询历史记录、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修理历史记录、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部件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软件的版本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定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所产生的警报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销售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机器信息包含所述第2识别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通信部与所述第1识别信息一起接收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
所述选择部根据所述第1识别信息、所述第2识别信息、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来选择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基于所述第1识别信息和所述第2识别信息的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与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不同时,所述选择部使所述查询部选择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使所述查询部对基于所述第1识别信息和所述第2识别信息的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以及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进行列表显示来进行选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使所述查询部在地图上显示基于所述第1识别信息和所述第2识别信息的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以及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来选择地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区是国家。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使所述查询部显示输入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的邮编或者住所的输入栏来进行输入。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还具有:提议部,其对来自所述查询部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数据库上存在答案时,在对所述查询中心系统进行通知前,对所述查询部提议答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通信部将由所述提议部提议的所述答案通知给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查询部具有:显示部,其显示由所述提议部提议的所述答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议部对所述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判别为需要表示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时,自动或者通过所述查询部的操作来取得所述机器数据,并将所取得的所述机器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查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议部对所述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判别为需要变更查询中心系统时,对所述查询部、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查询中心系统。
19.一种中继装置,其将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的终端装置即查询部进行的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查询,中继给包含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在内的多个供应商的查询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
通信部,其在所述查询部和所述查询中心系统之间进行通信;以及
选择部,其根据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1识别信息以及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有关的第2识别信息来选择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所述通信部连接所述查询部与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判别部,其在所述通信部从所述查询部接收到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相关的机器信息时,判别所述机器信息是否是应该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信息,
所述判别部将判断为是应该存储的信息的所述机器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别部将接收到的所述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别部将所述判别部判别为是应该存储的信息的所述机器信息通知给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识别信息包含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个体识别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机型信息中的某一个。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识别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某一个:查询历史记录、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修理历史记录、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部件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软件的版本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定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所产生的警报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用户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制造商信息、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销售商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与所述第1识别信息一起接收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
所述选择部根据所述第1识别信息、所述第2识别信息、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来选择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基于所述第1识别信息和所述第2识别信息的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与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不同时,所述选择部使所述查询部选择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使所述查询部对基于所述第1识别信息和所述第2识别信息的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以及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进行列表显示来进行选择。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使所述查询部在地图上显示基于所述第1识别信息和所述第2识别信息的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以及所述查询部的位置信息来选择地区。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区是国家。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使所述查询部显示输入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设置场所的邮编或者住所的输入栏来进行输入。
31.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提议部,其对来自所述查询部的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数据库上存在答案时,在对所述查询中心系统进行通知前,对所述查询部提议答案。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议部对所述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判别为需要表示所述机器和/或设备的状态的机器数据时,自动或者通过所述查询部的操作来取得所述机器数据,并将所取得的所述机器数据提供给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议部对所述查询内容进行监视,当判别为需要变更查询中心系统时,对所述查询部、选择出的所述查询中心系统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提议新的查询中心系统。
CN202010839784.2A 2019-08-21 2020-08-19 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Active CN112422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1255 2019-08-21
JP2019151255 2019-08-21
JP2019230579A JP7381326B2 (ja) 2019-08-21 2019-12-20 問合せ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JP2019-230579 2019-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2608A true CN112422608A (zh) 2021-02-26
CN112422608B CN112422608B (zh) 2024-06-11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7338A (zh) * 2014-08-29 2014-12-17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物品信息查询方法
CN104680378A (zh) * 2013-11-28 2015-06-03 郭俭 一种防伪溯源系统的物品识别标识和查询装置
US20150227981A1 (en) * 2012-09-06 2015-08-13 Ki-won Nam Smart commerce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using wireless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70228739A1 (en) * 2014-07-21 2017-08-10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Digital Product Information to a User of a Kitchen or Household Applian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27981A1 (en) * 2012-09-06 2015-08-13 Ki-won Nam Smart commerce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using wireless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4680378A (zh) * 2013-11-28 2015-06-03 郭俭 一种防伪溯源系统的物品识别标识和查询装置
US20170228739A1 (en) * 2014-07-21 2017-08-10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Digital Product Information to a User of a Kitchen or Household Appliance
CN104217338A (zh) * 2014-08-29 2014-12-17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物品信息查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36412A (ja) 2021-03-04
JP7381326B2 (ja) 2023-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03482A1 (en) Diagnostic service system and diagnostic method using network
US1002106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lating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and automation system events into mobile notifications
CN104471596A (zh) 计算机、指南信息提供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2009252085A (ja) 保守作業支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KR20120004213A (ko) Pc-nc 기반의 산업기계용 통합정비시스템
KR20030019078A (ko) 물류 관리 시스템, 물류 관리방법 및 기록매체
CN112422608B (zh) 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WO2014042078A1 (ja) 設備の製造支援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の記憶媒体
CN112422608A (zh) 查询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JP2010287071A (ja) 作業機械遠隔稼働管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作業機械管理方法
US20090288003A1 (en) Cost effec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machinery units
JP6824567B2 (ja) 電気機器収納用キャビネットの選定システム
EP3783546A1 (en) Inquiry system and relay device
US7778719B2 (en) Method, system,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providing configure to service for a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service guide system
CN110161967A (zh) 用于使夹具对准修改与工件链接的方法和系统
JP6376603B2 (ja) 管理装置、管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66800A (ja) エンドユーザサイトが起点になるインシデント管理装置、インシデント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シデント管理方法
EP3046061B1 (en) Method of obtaining at least one operating parameter of an electrical substation component
JP7376638B2 (ja) エンドユーザサイトが起点になるインシデント管理装置、インシデント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シデント管理方法
JP7074296B2 (ja) 保守作業支援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45045A1 (ja) 店舗情報表示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店舗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EP4283545A1 (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JP6432998B2 (ja)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616527B (zh) 信息处理装置
JP2018106581A (ja) 業務改善支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