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1257B -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1257B
CN112421257B CN202010583931.4A CN202010583931A CN112421257B CN 112421257 B CN112421257 B CN 112421257B CN 202010583931 A CN202010583931 A CN 202010583931A CN 112421257 B CN112421257 B CN 112421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protrusion
fitting
projection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3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1257A (zh
Inventor
古本哲也
松尾诚也
桥口徹
木村晃
松永章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21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1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unter-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7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6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one conductor screwing into ano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柔性导体且能够确保与柔性导体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在柔性导体(21)的中间部保持于基座部件(14)的突起(15)的保持槽(15B)的状态下,在突起(15)与柔性导体(21)一起插入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的情况下,通过与中间部相邻且位于中间部的两侧的部分的柔性导体(21)分别被夹在突起(15)的侧面和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之间而与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接触,触头(13)与柔性导体(21)电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连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与柔性导体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与柔性导体连接的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图25所示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将柔性基板1夹在中间而配置在柔性基板1的两侧的触头2和基座部件3。
柔性导体4在与触头2相对的柔性基板1的表面上露出,触头2具有形成为与柔性导体4相对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5,在基座部件3形成有向柔性基板1的背面突出的突起6。如果以由柔性基板1覆盖突起6的方式将柔性基板1夹在中间而将基座部件3的突起6与柔性基板1一起插入触头2的突起收容部5中,则柔性基板1被突起6按压于触头2的突起收容部5的内表面,突起收容部5的内表面与在柔性基板1的表面上露出的柔性导体4接触,由此触头2与柔性导体4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9244号公报
但是,将基座部件3的突起6与柔性基板1一起插入触头2的突起收容部5中时,柔性基板1容易相对于突起6偏移,存在难以进行将由触头2和基座部件3构成的连接器连接于柔性基板1的作业的问题。
特别是,在与突起6相比柔性基板1的宽度窄的情况下,必须以横穿突起6的顶部的方式相对于突起6维持柔性基板1的位置并将突起6和柔性基板1插入触头2的突起收容部5中,连接器向柔性基板1的连接作业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如果柔性基板1相对于突起6的位置偏移,则有可能损害柔性导体4与触头2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容易地与柔性导体连接,并且能够确保与柔性导体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将触头与柔性导体电连接的连接方法。
本发明的连接器是与柔性导体连接的连接器,其具备:具有突起的压入部件;以及触头,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供突起插入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突起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以在与突起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横穿突起的方式延伸且用于保持柔性导体;在柔性导体的中间部保持于突起的保持部的状态下,在突起与柔性导体一起插入触头的突起收容部中的情况下,通过与中间部相邻且位于中间部的两侧的部分的柔性导体分别被夹在突起的侧面和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而与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接触,触头与柔性导体电连接。
优选的是,保持部由在突起的前端部中向突出方向开口且以横穿突起的方式延伸的保持槽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保持部在保持槽的内部具有狭窄部,该狭窄部的宽度比保持槽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保持槽的宽度窄,或者在保持槽的内部具有扩张部,该扩张部的宽度比向突出方向开口的保持槽的开口端部中的保持槽的宽度宽。
此外,保持部也可以由以横穿突起的方式贯通的保持孔形成。
可以构成为压入部件由具有平板部和突出形成于平板部的多个突起的基座部件构成,多个突起以将多个柔性导体夹在中间的方式插入多个触头的突起收容部中。
优选的是,多个突起的保持部在相互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可以是,平板部具有多个柔性导体收容槽,该多个柔性导体收容槽分别隔着对应的突起而配置于突起的两侧且收容对应的柔性导体。也可以是,分别配置于突起的两侧的柔性导体收容槽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优选的是,触头具有筒状部和形成于筒状部的一端的触头侧凸缘,连接器还具备壳体,该壳体形成有触头的筒状部贯通且比触头侧凸缘小的触头用贯通孔,通过以使触头的筒状部贯通触头用贯通孔并将触头侧凸缘向基座部件按压的方式将壳体固定于基座部件,触头固定于基座部件。
此外,优选的是,壳体具有向基座部件突出的多个凸起,基座部件具有收容多个凸起的多个凸起收容孔,通过将多个凸起收容于多个凸起收容孔,壳体固定于基座部件。
优选的是,壳体由绝缘性材料形成。
优选的是,壳体具有收容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
优选的是,基座部件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此外,可以具备保持于基座部件且延伸到基座部件的外部的片状的连接器固定部件。
也可以构成为压入部件具有与突起的基端部分连接的压入部件侧凸缘。也可以是压入部件侧凸缘具有键部,该键部具备与突起的保持部延伸的方向对应的方向性。
也可以构成为柔性导体独立地配置于压入部件。
或者是也可以构成为柔性导体配置成在绝缘性的基板主体的表面上露出,柔性导体以柔性导体与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相对、基板主体的背面与突起的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压入部件。
另外,触头可以是插头型触头,或者也可以是插座型触头。
本发明的连接方法是将触头连接于柔性导体的连接方法,将柔性导体的中间部保持于以在与压入部件的突起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横穿突起的方式延伸的保持部;通过将突起与柔性导体一起插入触头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中,并且通过与中间部相邻且位于中间部的两侧的部分的柔性导体分别被夹在突起的侧面和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而与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接触,触头与柔性导体电连接。
也可以构成为将多个压入部件临时固定于平板状的压入用夹具,分别将对应的柔性导体的中间部保持于多个压入部件的突起的保持部,通过将压入用夹具按压于保持有多个触头的壳体,将多个压入部件的突起分别与对应的柔性导体一起插入对应的触头的突起收容部中,从多个压入部件拆下压入用夹具。
可以是压入部件具有与突起的基端部分连接且形成有键部的压入部件侧凸缘,该键部具备与突起的保持部延伸的方向对应的方向性,压入用夹具具有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该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嵌入压入部件侧凸缘且形成有与键部对应的键承接部,通过将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入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将压入部件临时固定于压入用夹具。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压入部件的突起具有以在与突起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横穿突起的方式延伸且用于保持柔性导体的保持部,在柔性导体的中间部保持于突起的保持部的状态下,在突起与柔性导体一起插入触头的突起收容部中的情况下,通过与中间部相邻且位于中间部的两侧的部分的柔性导体分别被夹在突起的侧面和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而与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接触,能够容易地与柔性导体连接,并且能够确保与柔性导体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基座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所使用的触头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基座部件的多个突起配置有多个柔性导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触头分别嵌合于基座部件的多个突起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中的触头、突起和柔性导体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压入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组装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时所使用的压入用夹具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的压入用夹具保持有多个压入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将保持有实施方式2中的多个压入部件和多个柔性导体的压入用夹具向保持有多个触头的壳体压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多个压入部件和多个柔性导体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压入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组装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连接器时所使用的压入用夹具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突起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其他变形例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另一个变形例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2是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示出省略了壳体的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连接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的柔性导体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现有的连接器中的触头、突起和柔性基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柔性基板 2触头 3基座部件 4柔性导体 5突起收容部 6突起 11、51连接器 12壳体 12A凹部 12B触头用贯通孔 12C背面 12D凸起 13触头 13A筒状部 13B触头侧凸缘13C突起收容部 14基座部件(压入部件) 14A平板部 14B表面 14C凸起收容孔 14D柔性导体收容槽 14E侧边缘 15、41、42、43、44突起 15A、42A、43A、44A突起主体 15B、43B、44B保持槽(保持部) 21、22、63柔性导体 21A前端部 21B中间部 21C基端部 31、34压入部件 32、35压入部件侧凸缘 33、37压入用夹具 33A、37A夹具主体 33B、37B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 36键部 37C键承接部、41A狭窄部、42B保持孔(保持部)、43C开口端部 43D扩张部 44C底面 52连接器固定部件 52A开口部 52B贯通孔 61柔性基板 62基板主体 C1中心轴 D1倾斜方向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连接器11例如用作用于嵌合可穿戴设备的衣服侧连接器部,与多个柔性导体21连接。
连接器11具备:壳体12、多个触头13和以将多个柔性导体21夹在中间的方式与壳体12相对的基座部件14,多个触头13和多个柔性导体21相互电连接。壳体12具有凹部12A,多个触头13分别在壳体12的凹部12A内相对于凹部12A的平面状的底面垂直地突出。
此外,作为柔性导体21使用将多个导电纤维捻合而制作的导电丝。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壳体12的凹部12A的底面沿XY面延伸,将各触头13突出的方向称为+Z方向。
作为多个触头13,配置有在X方向上排列的四对触头13,各成对的两个触头13在Y方向上排列。
如图2所示,壳体12由绝缘性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在朝向+Z方向开口的凹部12A内形成有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2B。凹部12A构成收容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2B分别与多个触头13对应。此外,在壳体12的-Z方向侧的背面12C形成有分别向-Z方向突出的多个凸起12D。
多个触头13分别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插头型触头,在壳体12的凹部12A收容有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应的触头连接。触头13具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筒状部13A和从筒状部13A的-Z方向端部沿XY面延伸的触头侧凸缘13B。
基座部件14构成压入部件,由绝缘性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具有平板部14A。平板部14A具有以与壳体12的-Z方向侧的背面12C相对的方式朝向+Z方向的表面14B,在该表面14B突出形成有多个突起15。多个突起15与多个触头13对应,配置有在X方向上排列的四对突起15,各成对的两个突起15在Y方向上排列。
此外,在平板部14A形成有与壳体12的多个凸起12D对应的多个凸起收容孔14C。
壳体12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2B、多个触头13、多个柔性导体21和基座部件14的多个突起15配置于相互在Z方向上对齐的位置。
同样,壳体12的多个凸起12D和基座部件14的多个凸起收容孔14C配置于相互在Z方向上对齐的位置。
壳体12的触头用贯通孔12B构成为具有比触头13的筒状部13A的外径大且比触头侧凸缘13B的外径小的内径,能够供触头13的筒状部13A顺畅地插入。
此外,基座部件14的凸起收容孔14C构成为具有与壳体12的凸起12D的外径相等或比凸起12D的外径稍小的内径,通过将多个凸起12D压入多个凸起收容孔14C,相互固定壳体12和基座部件14。
如图3所示,基座部件14的突起15具有沿中心轴C1向+Z方向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突起主体15A。突起主体15A的+Z方向的前端部隔着中心轴C1分割成两部分,由此,在突起15的+Z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向突起15的突出方向开口且横穿突起15的保持槽15B。
保持槽15B构成为形成有用于保持由导电丝构成的柔性导体21的中间部的保持部,具有比柔性导体21的直径尺寸大的宽度尺寸,能够将柔性导体21从+Z方向顺畅地插入保持槽15B内。
如图4所示,突出形成于基座部件14的平板部14A的多个突起15配置成保持槽15B相互在同一方向上延伸。具体地说,各突起15的保持槽15B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沿以45度的角度倾斜的倾斜方向D1延伸。
此外,在平板部14A形成有柔性导体收容槽14D,柔性导体收容槽14D与各突起15对应且隔着突起15配置于突起15的两侧。这些柔性导体收容槽14D用于收容分别与对应的触头13电连接的柔性导体21。
配置于突起15的两侧的柔性导体收容槽14D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具体地说,平板部14A具有位于Y方向的两端的一对侧边缘14E,相对于各突起15,一对侧边缘14E中的配置于一方的侧边缘的附近的柔性导体收容槽14D沿Y方向延伸至更接近的侧边缘14E。另一方面,相对于各突起15,配置于与更接近的侧边缘14E相反侧的柔性导体收容槽14D沿倾斜方向D1延伸。
在多个突起15中在倾斜方向D1上排列的两个突起15之间,与双方的突起15对应配置的柔性导体收容槽14D位于沿着倾斜方向D1的同一线上,在这些柔性导体收容槽14D之间形成有从平板部14A向+Z方向突出的隔壁部16。
如图5所示,触头13的筒状部13A具有+Z方向端部封闭的圆筒形状,触头侧凸缘13B一体形成于筒状部13A的-Z方向端部,在筒状部13A的内部形成有凹状的突起收容部13C。即,以包围突起收容部13C的开口端部的方式形成有触头侧凸缘13B。
这种触头13例如能够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冷锻压等来制作。
将连接器11连接于多个柔性导体21时,首先,如图6所示,通过将对应的柔性导体21的中间部21B插入基座部件14的各突起15的保持槽15B内,将多个柔性导体21保持于多个突起15的保持槽15B。此时,突起15的保持槽15B具有比柔性导体21的直径尺寸大的宽度尺寸,因此能够将各柔性导体21从+Z方向顺畅地插入对应的保持槽15B内。
各柔性导体21在中间部21B和基端部21C之间弯曲,使得在基座部件14的内部终止的前端部21A和插入对应的突起15的保持槽15B内的中间部21B沿倾斜方向D1延伸,并且与中间部21B连接并延伸到基座部件14的外部的基端部21C沿Y方向延伸。由此,各柔性导体21沿分别配置于对应的突起15的两侧的柔性导体收容槽14D延伸。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7所示,多个触头13嵌合于基座部件14的多个突起15。此时,在图2中,将多个触头13的筒状部13A从-Z方向插入壳体12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2B中,使图6所示的基座部件14从-Z方向朝向+Z方向移动而按压于壳体12,由此能够在一道工序中使多个触头13与多个突起15嵌合。
另外,与图2所示的状态上下颠倒,以+Z方向朝向下方、-Z方向朝向上方的方式使背面12C朝向上方,将壳体12配置在未图示的工作台等的表面上,将多个触头13的筒状部13A从上方插入壳体12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2B中,在这种状态下,使图6所示的基座部件14上下颠倒从上方按压于壳体12,由此容易进行连接器11向多个柔性导体21的连接作业。
此外,通过将基座部件14按压于壳体12,壳体12的多个凸起12D被压入基座部件14的多个凸起收容孔14C中,相互固定壳体12与基座部件14,完成连接器11向多个柔性导体21的连接。
由此,如果触头13嵌合于基座部件14的突起15,则如图8所示,以将柔性导体21夹在中间的方式将基座部件14的各突起15插入对应的触头13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13C中,与插入突起15的保持槽15B中的柔性导体21的中间部21B相邻且位于中间部21B两侧的部分的柔性导体21分别被夹在突起15的侧面和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之间。由此,柔性导体21与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接触,触头13与柔性导体21电连接。
另外,图8是沿着倾斜方向D1的侧面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柔性导体21插入并保持在形成于基座部件14的突起15的前端部的保持槽15B内,在这种状态下,将突起15与柔性导体21一起插入触头13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13C中,因此即使对于具有比突起15的宽度窄的宽度的柔性导体21,突起15与柔性导体21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偏移,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11连接于柔性导体21。
此外,即使在柔性导体21由具有比突起15的宽度宽的宽度的片状或带状导体构成的情况下,只要例如能够通过将柔性导体21进行折叠等而插入突起15的保持槽15B内,就能够防止突起15与柔性导体21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11连接于柔性导体21。此外,其结果,能够确保与柔性导体21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图3所示的突起15在突起主体15A的-Z方向侧部分的侧面具有向突起主体15A的侧方伸出的突状部。该突状部用于将突起15压入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但是并不一定需要。突起15与保持于保持槽15B的柔性导体21一起插入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时,只要柔性导体21能够被夹在突起15的侧面和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之间而与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接触,则突起15也可以不具有向突起主体15A的侧方伸出的突状部。
此外,如图6所示,虽然基座部件14的多个突起15中的各成对的两个突起15在Y方向上排列,但是分别配置于突起15的两侧的柔性导体收容槽14D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配置于成对的两个突起15之间的两个柔性导体收容槽14D分别沿倾斜方向D1延伸。因此,能够防止保持于在Y方向上排列并成对的两个突起15的保持槽15B的两个柔性导体21相互接触而短路。
此外,虽然在多个突起15中在倾斜方向D1上排列的两个突起15之间,双方的柔性导体收容槽14D位于沿着倾斜方向D1的同一线上,但是在这些柔性导体收容槽14D之间形成有隔壁部16。因此,能够防止收容于位于沿着倾斜方向D1的同一线上的两个柔性导体收容槽14D的两个柔性导体21相互接触而短路。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用于将突起15压入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的压入部件,使用形成有多个突起15的基座部件14,但是并不限于此。
图9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中所使用的压入部件31。压入部件31在一个突起15的基端部分一体形成有压入部件侧凸缘32。
将柔性导体21插入并保持在这种压入部件31的突起15的保持槽15B内,将压入部件31的突起15与柔性导体21一起插入对应的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由此能够使触头13与柔性导体21电连接。
图9所示的压入部件31用于将一个突起15插入一个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但是例如通过使用图10所示的压入用夹具33,与实施方式1中的基座部件14同样能够将多个突起15同时插入多个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
在图10中,压入用夹具33具有平板状的夹具主体33A和形成于夹具主体33A的表面的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3B。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3B构成为具有与压入部件31的压入部件侧凸缘32大致相同的尺寸,能够容易地将压入部件侧凸缘32嵌入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3B中,将压入部件31临时固定于压入用夹具33。此外,通过拉动临时固定于压入用夹具33的压入部件31,能够容易地将压入部件31从压入用夹具33拆下。
将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连接于多个柔性导体21时,首先,如图11所示,分别将压入部件31的压入部件侧凸缘32嵌入压入用夹具33的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3B中,将多个压入部件31临时固定于压入用夹具33。
接着,通过将对应的柔性导体21插入各压入部件31中的突起15的保持槽15B内,使多个柔性导体21保持于多个突起15的保持槽15B。
此外,如图12所示,将背面12C朝向上方将壳体12配置在未图示的工作台等的表面上,将多个触头13的筒状部13A从上方插入壳体12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2B中,在这种状态下,以多个突起15向下方突出的朝向将压入用夹具33从上方按压于壳体12。由此,临时固定于压入用夹具33的多个压入部件31的突起15与多个柔性导体21一起同时插入多个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中,多个触头13分别与多个柔性导体21电连接。
此后,通过从多个压入部件31拆下压入用夹具33,如图13所示,制作多个压入部件31和多个柔性导体21安装于壳体12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
另外,也能够使用图14所示的压入部件34来代替压入部件31。压入部件34在一个突起15的突起主体15A的基端部分一体形成有压入部件侧凸缘35,此外,在压入部件侧凸缘35形成有键部36。键部36是通过切去压入部件侧凸缘35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平面部,具备与突起15的保持槽15B延伸的倾斜方向D1对应的方向性。具体地说,键部36具有沿倾斜方向D1延伸的平面。
具备这种键部36的压入部件34例如与图15所示的压入用夹具37一起使用。压入用夹具37具有平板状的夹具主体37A和形成于夹具主体37A的表面的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7B,在各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7B形成有键承接部37C。键承接部37C具有与压入部件34的键部36对应的平面,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7B的键承接部37C朝向相互相同的方向。
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7B构成为具有与压入部件34的压入部件侧凸缘35大致相同的尺寸,由于键部36和键承接部37C的存在,限制通过压入部件侧凸缘35嵌入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7B中而临时固定的压入部件34的朝向。
因此,如果将压入部件34分别临时固定于压入用夹具37的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37B,则多个压入部件34的突起15的保持槽15B在相互相同的倾斜方向D1上延伸。因此,即使使用相互独立的多个压入部件34,也能够容易地使多个柔性导体21的中间部21B延伸的方向与多个突起15的保持槽15B延伸的方向一致,能够进行连接器相对于多个柔性导体21的连接。
实施方式3
也能够使用图16和图17所示的突起41来代替实施方式1、2中的突起15。该突起41在实施方式1、2中使用的突起15中,在保持槽15B的内部具有狭窄部41A。狭窄部41A具有比保持槽15B延伸的倾斜方向D1的两端部中的保持槽15B的宽度W1窄的宽度W2。
因此,如果将柔性导体21插入突起41的保持槽15B内,则柔性导体21的一部分在狭窄部41A中在与倾斜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上被压缩,由此卡止在保持槽15B内,固定柔性导体21相对于保持槽15B的位置。因此,在连接器向柔性导体21的连接作业中,能够防止柔性导体21脱离突起41的保持槽15B,能够有效地进行连接作业。
此外,也能够使用图18所示的突起42。该突起42具有向+Z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突起主体42A,在突起主体42A形成有以横穿突起主体42A的方式沿倾斜方向D1贯通突起主体42A的保持孔42B。
保持孔42B形成有用于保持由导电丝构成的柔性导体21的中间部的保持部,柔性导体21通过穿过保持孔42B而被保持。
即使使用这种突起42,也能够防止突起42与柔性导体21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连接于柔性导体21。
此外,也可以使用图19所示的突起43。该突起43具有向+Z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突起主体43A,在突起主体43A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保持槽43B。保持槽43B向作为突起43的突出方向的+Z方向开口且以横穿突起43的方式沿倾斜方向D1延伸。此外,在保持槽43B的内部形成有比保持槽43B的+Z方向的开口端部43C中的保持槽43B的宽度宽的宽度的扩张部43D,并且沿倾斜方向D1延伸。
保持槽43B形成有用于保持由导电丝构成的柔性导体21的中间部的保持部,特别是在柔性导体21的宽度比保持槽43B的宽度宽的情况下,柔性导体21从保持槽43B的开口端部43C向-Z方向插入并保持在扩张部43D的内部。
由于在扩张部43D的+Z方向侧存在比扩张部43D窄的宽度的开口端部43C,所以防止插入到扩张部43D的柔性导体21向+Z方向脱离保持槽43B。因此,能够防止突起43与柔性导体21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连接于柔性导体21。
另外,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突起41、图18所示的突起42、图19所示的突起43中,柔性导体21不限于导电丝,即使在由片状或带状导体构成的情况下,只要例如能够通过将柔性导体21进行折叠等而保持于突起41的保持槽15B、突起42的保持孔42B、突起43的保持槽43B,就能够防止柔性导体21相对于突起41、42、43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连接于柔性导体21。
此外,也能够使用图20所示的突起44。该突起44具有向+Z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突起主体44A,在突起主体44A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向+Z方向开口且以横穿突起44的方式沿倾斜方向D1延伸的保持槽44B。保持槽44B具有平面状的底面44C。
由于保持槽44B的底面44C为平面状,所以突起44在将连接器连接于带状的柔性导体22的情况下特别有效。通过使用这种突起44,能够防止突起44与柔性导体22的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连接于柔性导体22。
实施方式4
图21示出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51。该连接器51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中,在壳体12与基座部件14之间配置有片状的连接器固定部件52,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相同。
连接器固定部件5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或布形成,以无缝隙地包围壳体12的外周部的方式延伸到壳体12的外侧。
如图22所示,在连接器固定部件52形成有位于中央的开口部52A,并且沿开口部52A的周向边缘形成有多个贯通孔52B。
开口部52A具有能够收容壳体12的多个触头用贯通孔12B和基座部件14的多个突起15且未到达壳体12的多个凸起12D的大小,多个贯通孔52B与壳体12的多个凸起12D对应。
在连接器固定部件52被夹在壳体12与基座部件14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将基座部件14相对地按压于壳体12,壳体12的多个凸起12D通过连接器固定部件52的多个贯通孔52B被压入基座部件14的多个凸起收容孔14C,由此,相互固定壳体12和基座部件14,并且连接器固定部件52固定于壳体12和基座部件14之间。
此时,如图23所示,多个触头13位于连接器固定部件52的开口部52A内。另外,图23示出了省略了壳体12的连接器51的内部结构。
在壳体12的外侧,通过利用绝缘性线等将连接器固定部件52的周缘部缝合于衣服的布,能够将连接器51安装于衣服。
实施方式5
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柔性导体21、22例如未支承于绝缘性的基板主体而独立地配置在突起15、41、42、43、44与触头13之间,但是并不限于此,也能够将本发明的连接器连接于图24所示的柔性基板61。
柔性基板61以柔性导体63露出的状态配置在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片状的基板主体62的表面上。
将连接器连接于这种柔性基板61时,以柔性导体63与触头13的突起收容部13C的内表面相对、基板主体62的背面与突起15、41、42、43、44的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柔性基板61。由此,与实施方式1~4同样能够使触头13与柔性导体63电连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5中,使用了插头型触头13,但是并不限于此,同样,也能够构成将插座型触头连接于柔性导体21、22、63的连接器。

Claims (22)

1.一种连接器,与多个柔性导体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
配置在至少一个压入部件上的多个圆柱形状的突起;以及
多个触头,分别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分别具有供对应的所述突起插入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
所述突起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以在与所述突起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横穿所述突起的方式延伸且用于保持所述柔性导体,所述保持部由在所述突起的前端部中向所述突出方向开口且以横穿所述突起的方式延伸的保持槽构成;或者,所述保持部由以横穿所述突起的方式贯通的保持孔构成;
对于所述多个触头和对应的突起中的每一个,在所述柔性导体的中间部保持于所述突起的所述保持部的状态下,在所述突起与所述柔性导体一起插入所述触头的所述突起收容部中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中间部相邻且位于所述中间部的两侧的部分的所述柔性导体分别被夹在所述突起的侧面和所述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而与所述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多个触头与所述多个柔性导体一对一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由所述保持槽构成,在所述保持槽的内部具有狭窄部,该狭窄部的宽度比所述保持槽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中的所述保持槽的宽度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由所述保持槽构成,在所述保持槽的内部具有扩张部,该扩张部的宽度比向所述突出方向开口的所述保持槽的开口端部中的所述保持槽的宽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件由具有平板部和突出形成于所述平板部的多个所述突起的基座部件构成,
多个所述突起以将多个所述柔性导体夹在中间的方式插入多个所述触头的所述突起收容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突起的所述保持部在相互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具有多对柔性导体收容槽,该多对柔性导体收容槽分别隔着对应的所述突起配置于所述突起的两侧且收容对应的所述柔性导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分别配置于所述突起的两侧的一对所述柔性导体收容槽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具有筒状部和形成于所述筒状部的一端的触头侧凸缘,
所述连接器还具备壳体,该壳体形成有所述触头的所述筒状部贯通且比所述触头侧凸缘小的触头用贯通孔,
通过以使所述触头的所述筒状部贯通所述触头用贯通孔并将所述触头侧凸缘向所述基座部件按压的方式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基座部件,所述触头固定于所述基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向所述基座部件突出的多个凸起,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收容所述多个凸起的多个凸起收容孔,
通过将所述多个凸起收容于所述多个凸起收容孔,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基座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收容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件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于所述基座部件且延伸到所述基座部件的外部的片状的连接器固定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部件具有与所述突起的基端部分连接的压入部件侧凸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部件侧凸缘具有键部,所述键部具备与所述突起的所述保持部延伸的方向对应的方向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体独立地配置于所述压入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导体配置成在绝缘性的基板主体的表面上露出,
所述柔性导体以所述柔性导体与所述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相对、所述基板主体的背面与所述突起的侧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压入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是插头型触头。
1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是插座型触头。
20.一种将多个触头连接于多个柔性导体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多个柔性导体的各自的中间部保持于以在与至少一个压入部件的多个圆柱形状的突起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横穿各个所述突起的方式延伸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由在所述突起的前端部中向所述突出方向开口且以横穿所述突起的方式延伸的保持槽构成;或者,所述保持部由以横穿所述突起的方式贯通的保持孔构成;
通过将所述突起与所述柔性导体一起插入对应的所述触头的凹状的突起收容部中,并且通过与所述中间部相邻且位于所述中间部的两侧的部分的所述柔性导体分别被夹在所述突起的侧面和所述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而与所述突起收容部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多个触头与所述多个柔性导体一对一地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所述压入部件临时固定于平板状的压入用夹具,
分别将对应的所述柔性导体的中间部保持于多个所述压入部件的所述突起的所述保持部,
通过将所述压入用夹具按压于保持有多个所述触头的壳体,将多个所述压入部件的所述突起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柔性导体一起插入对应的所述触头的所述突起收容部中,
从多个所述压入部件拆下所述压入用夹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压入部件具有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突起的基端部分连接且具有键部的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所述键部具备与所述突起的所述保持部延伸的方向对应的方向性,
所述压入用夹具具有嵌入所述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的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各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具有与对应的压入部件侧凸缘的所述键部对应的键承接部,
通过将所述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入所述多个压入部件侧凸缘嵌合部中,多个所述压入部件临时固定于所述压入用夹具。
CN202010583931.4A 2019-08-23 2020-06-23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Active CN112421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2531A JP7196035B2 (ja) 2019-08-23 2019-08-23 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方法
JP2019-152531 2019-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1257A CN112421257A (zh) 2021-02-26
CN112421257B true CN112421257B (zh) 2023-03-31

Family

ID=71950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3931.4A Active CN112421257B (zh) 2019-08-23 2020-06-23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1726B2 (zh)
EP (1) EP3783742B1 (zh)
JP (1) JP7196035B2 (zh)
CN (1) CN112421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76718S (zh) * 2020-06-09 2021-01-18
USD967773S1 (en) * 2020-06-09 2022-10-2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6715A (en) * 1965-10-14 1969-04-01 Lucas Industries Ltd Connectors for us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CN1681161A (zh) * 2004-04-05 2005-10-1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压接型触头及使用了压接型触头的电连接器
CN102576945A (zh) * 2009-09-18 2012-07-11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电构件的电接通
CN103918130A (zh) * 2011-08-18 2014-07-09 美国劳氏公司 景观照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6319A (en) * 1970-08-20 1972-10-03 Berg Electronics Inc Flat conductor cable connector
US6012940A (en) * 1998-02-20 2000-01-11 Wheeler; Michael Extension cord retaining device
JP4386676B2 (ja) * 2003-05-30 2009-12-1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コネクタ
JP2005122901A (ja) * 2003-09-08 2005-05-1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フラット回路体用接続子及び該接続子とフラット回路体との接続構造
US7326092B2 (en) * 2005-08-11 2008-02-0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Double ended guide pin assembly
WO2008120138A1 (en) * 2007-03-29 2008-10-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nic assembly for attachment to a fabric substrate, electronic texti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n electronic textile
JP4247798B1 (ja) * 2008-05-15 2009-04-02 株式会社旭電化研究所 コネクタ構造
CN101599609A (zh) * 2009-07-21 2009-12-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柔性器件的互连方法及所用的柔性连接器
WO2011119291A1 (en) * 2010-03-25 2011-09-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conductor to track member
FR3023421B1 (fr) * 2014-07-04 2018-03-02 Idz Concept Embase de support pour composant electrique cable
US9627804B2 (en) * 2014-12-19 2017-04-18 Intel Corporation Snap button fastene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9642398B1 (en) * 2015-10-23 2017-05-0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Wearable connector for an electronic textile
US20180090861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ions And their Use in Wearable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JP6690524B2 (ja) * 2016-12-28 2020-04-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導電部材及び複数の導電部材を用いた導電路
JP6840559B2 (ja) * 2017-02-10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42038B2 (ja) * 2017-12-05 2021-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6715A (en) * 1965-10-14 1969-04-01 Lucas Industries Ltd Connectors for us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CN1681161A (zh) * 2004-04-05 2005-10-1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压接型触头及使用了压接型触头的电连接器
CN102576945A (zh) * 2009-09-18 2012-07-11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电构件的电接通
CN103918130A (zh) * 2011-08-18 2014-07-09 美国劳氏公司 景观照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83742B1 (en) 2022-11-30
JP7196035B2 (ja) 2022-12-26
CN112421257A (zh) 2021-02-26
EP3783742A1 (en) 2021-02-24
US11211726B2 (en) 2021-12-28
JP2021034208A (ja) 2021-03-01
US20210057838A1 (en)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0559B2 (ja) コネクタ
JP7232143B2 (ja) コネクタ
US11658433B2 (en) Connector
CN112421257B (zh)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N112615173B (zh)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N106972301B (zh) 用于电力连接器的具有顺应销的电力端子
JP7232144B2 (ja) コネクタ
JP2021061225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12467466B (zh)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N112563774B (zh) 连接器
US6565368B1 (en) Contact of socket-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5294217A (ja) 圧接型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CN112563780B (zh)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CN112713425B (zh)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JP6485582B1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20230378664A1 (en) Cable holding member, cable holding device including cable holding member, and cable connector device including cable holding device
JPH0129996Y2 (zh)
KR101157664B1 (ko) 암 컨택트
JPH07263090A (ja) Zifコネクタ
JP2002352915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