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6167A -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6167A
CN112416167A CN202011284419.6A CN202011284419A CN112416167A CN 112416167 A CN112416167 A CN 112416167A CN 202011284419 A CN202011284419 A CN 202011284419A CN 112416167 A CN112416167 A CN 112416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light
touch
back surface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44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佳锜
黄彦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844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6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6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6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及背面;以及触控模组,包括感应电极层及遮光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部及反折部,所述感应部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折部朝向所述显示模组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一侧,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至少一侧,以防止所述显示模组漏光。上述触控显示模组,能够节省所述显示模组挡光胶带的设置,简化挡光胶带的设置工序,提升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触控显示模组通常包括触控模组及显示模组,触控模组及显示模组通过光学胶粘连。显示模组包括光源,光源能够朝向触控模组发光。显示模组的侧面及背面的边缘区域通常需要覆盖挡光胶带,以避免显示模组的侧面与背面漏光。然而,传统的触控显示模组中,为保证挡光胶带贴附的准确性,挡光胶带的贴附及对准工序复杂,降低了触控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挡光胶带的设置工序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模组,包括出光面、背面以及侧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相对设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以及
触控模组,包括感应电极层及遮光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部及反折部,所述感应部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折部由所述感应部延伸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一侧,所述反折部覆盖所述侧面,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至少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内侧或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内侧时,所述遮光层贴附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及所述背面的边缘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外侧时,所述遮光层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与所述感应部及所述反折部的连接面平齐,所述第二端部贴附于所述背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还包括两层绝缘层,两层所述绝缘层分别覆盖所述反折部相对的两侧,所述遮光层贴附于其中一层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反折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两个所述反折部,两个所述反折部分别连接所述感应部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反折部分别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的两侧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两个挡光胶带,两个所述挡光胶带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反折部之间,两个所述挡光胶带分别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相对的两侧面以及所述背面相对的两边缘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尺寸大于所述反折部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强框,所述补强框覆盖所述挡光胶带与所述反折部之间的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四个所述反折部,四个所述反折部分别连接所述感应部的四侧,四个所述反折部分别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四侧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一侧。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
上述触控显示模组,将所述感应电极层的部分反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一侧形成所述反折部,使得所述反折部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及背面的边缘区域。同时采用遮光层替代所述感应电极层的透明胶带,以使得所述反折部及所述遮光层整体能够遮蔽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及背面的边缘区域,防止所述显示模组漏光。由此,能够节省所述显示模组挡光胶带的设置,简化挡光胶带的设置工序,提升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模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模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背面一侧的示意图。
其中,100、触控显示模组;110、显示模组;111、出光面;112、背面; 113、挡光胶带;114、侧面;120、触控模组;121、感应电极层;122、感应部; 123、反折部;124、遮光层;125、第一端部;126、第二端部;127、绝缘层; 130、盖板;140、光学胶;150、补强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模组100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模组110、触控模组 120以及盖板130,显示模组110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1与背面112以及连接出光面111与背面112的侧面114。触控模组120包括感应电极层121,感应电极层121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部122及反折部123,反折部123相对感应部 122弯折。感应部122设置于显示模组110的出光面111一侧,盖板130设置于感应部122背离显示模组110的一侧,显示模组110、感应部122及盖板130之间均可以通过光学胶(OCA)140相粘连。盖板130为透明盖板,例如盖板130 可以为玻璃材质。显示模组110的出光面111能够朝向盖板130发光,以使得触控显示模组100具备显示图像的功能。感应部122能够感应盖板130背离感应部122一侧的触摸动作,以使得触控显示模组100具备触控感应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盖板130背离感应部122的表面可以作为触控显示模组100用于显示图像以及感应触摸动作的表面。
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应用不限,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屏电视、触屏电脑等具备图像显示及触控感应功能的电子设备。显示模组110 包括但不限于为液晶模组、发光二极管(LED)模组等具备图像显示功能的模组。感应电极层121可以为金属网格薄膜(Metal Mesh Film,MMF),MMF具备良好的耐弯折性能,使感应电极层121能够更好地弯折形成感应部122及反折部123。可以理解的是,当感应电极层121为MMF时,感应电极层121中的走线随反折部123弯折至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还能够起到减小触控显示模组100的边框宽度的效果。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反折部123朝向显示模组110弯折至显示模组 110的背面112一侧,且反折部123包裹侧面114,反折部123的设置能够提升感应电极层121于显示模组110上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地,触控模组120还包括遮光层124,遮光层124采用不透光材质,例如,遮光层124可以为黑色胶带。遮光层124覆盖反折部123的至少一侧,换言之,遮光层124覆盖显示模组110 的侧面114及背面112的边缘区域,以防止显示模组110内的光线从显示模组 110的侧面114或背面112出射,进而实现防漏光的效果,减小显示模组110的光线损耗,提升显示效果。由此,反折部123的设置能够同时实现感应电层121 的固定以及显示模组110的防漏光效果,节省显示模组110挡光胶带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仅示出了触控显示模组 100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也仅示意出显示模组110其中一侧覆盖有反折部 123的情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0相对的两侧面114可均贴附有反折部123。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剖面示意图相对图1中的虚线A呈镜像对称图形。
另外,在本申请中,描述某物体覆盖另一物体,例如描述遮光层124覆盖反折部123,既可以理解为遮光层124直接贴附于反折部123的表面上以覆盖反折部123,也可以理解为遮光层124间隔设置于反折部123的其中一侧,且反折部123于遮光层124上的正投影均落入遮光层124内。只要遮光层124能够于反折部123的一侧遮蔽反折部123,均可以理解为遮光层124覆盖反折部123。
上述触控显示模组100,将感应电极层121的部分反折至显示模组110的背面112一侧以形成反折部123,同时采用遮光层124替代传统感应电极层121上的透明胶带,使得反折部123与遮光层124整体能够遮蔽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及背面112的边缘区域,防止显示模组110内的光线从侧面114或背面112 漏出。由此,在显示模组110覆盖有反折部123的侧面114,不需要再贴附挡光胶带113,即可实现防漏光效果,能够节省显示模组110挡光胶带113的设置,简化挡光胶带113的设置工序,提升触控显示模组100的生产效率。同时,采用不透光的遮光层124替代透明胶带,还能够遮蔽反折部123贴附于显示模组 110上时产生的贴附气泡,减小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外观不良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模组110的背面112通常由显示模组110内不透光的基板构成,例如印制电路板(PCB)基板,因而显示模组110内的光线多从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及背面112边缘出射,造成显示模组110的漏光。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124沿背面112延伸一定距离,换言之,遮光层124覆盖背面112的边缘区域。能够防止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或背面112边缘光线因反射、折射或散射现象从显示模组110背面112出射的情况,进一步防止显示模组110的漏光。当然,遮光层124于背面112的覆盖面积不限,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选择。当背面112边缘的遮光效果较好时,可以减小遮光层124于背面112的覆盖面积,以节省设置成本。当背面112边缘容易发生反射时,可以提升遮光层124于背面112的覆盖面积,以防止显示模组110的背面112漏光。
一并参考图1和图2所示,遮光层124可覆盖反折部123的内侧,或者覆盖反折部123的外侧,只要遮光层124能够遮蔽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及背面112边缘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反折部123的内侧可以理解为反折部123朝向显示模组110的一侧,反折部123的外侧可以理解为反折部123背离显示模组110的一侧。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遮光层124覆盖反折部123的内侧,且遮光层124直接贴附于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及背面112的边缘区域。遮光层124能够直接将显示模组110内部光线与遮光层124背离显示模组110一侧的反折部123或其他器件相隔离,使光线无法在反折部123或其他器件内发生反射、折射或散射等现象而出射,有效能够有效防止显示模组110的漏光现象。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遮光层124覆盖反折部123的外侧,遮光层124 能够对反折部123起保护作用,以防止脆弱的感应电极层121在装配过程中因碰撞而损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光学胶140、感应电极层121均能够透过光线,遮光层124与显示模组110间隔设置,显示模组110内的光线容易于光学胶140 及感应电极层121内发生反射、折射或散射等现象,进而于显示模组110的背面112出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使遮光层124的两端延伸以封闭遮光层 124于显示模组110之间的空间,防止显示模组110漏光。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12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25及第二端部126,第一端部125 延伸至感应部122于反折部123的连接处,且第一端部125的端面与感应部122 及反折部123的连接面平齐。第二端部126延伸至背面112,并直接贴附于背面 112上。第一端部125与第二端部126从感应部122的侧面114延伸至背面112,能够封闭遮光层124与显示模组110之间的空间,提升防漏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遮光层124呈面状延伸时,遮光层124相对的两端部可以理解为靠近遮光层124相对的两侧边的部分。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模组120还可包括两层绝缘层127,两层绝缘层127分别贴附于反折部123相对的两侧面114,即两层绝缘层127分别贴附于反折部123的内侧面114与外侧面114。遮光层124贴附于其中一层绝缘层 127背离反折部123的一侧。且当遮光层124覆盖反折部123的外侧时,位于反折部123内侧的绝缘层127直接贴附于显示模组110上。绝缘层127具有绝缘以及耐腐蚀性能,例如,绝缘层127的材质可以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绝缘及耐腐蚀性能良好的材质。设置两层绝缘层127,能够将反折部123与显示模组 110、遮光层124以及外部空气相间隔,对反折部123起保护作用,防止反折部 123因碰撞或被腐蚀而损坏。
另外,一并参考图1和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0背面112一侧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电极层121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从显示模组110相对的两侧面114弯折至显示模组110的背面112,以覆盖显示模组110相对的两个侧面114以及背面112相对的两边缘区域。换言之,感应电极层121包括两个反折部123,两个反折部123分别连接感应部122相对的两侧,两个反折部123分别于显示模组110相对的两侧弯折至显示模组110 的背面112一侧。反折部123覆盖显示模组110的两个侧面114,能够节省显示模组110两个侧面114及背面112相对两边缘的挡光胶带113的设置,以节省挡光胶带113的设置工序。
当然,显示模组110未被反折部123包裹的两侧面114还需设置有挡光胶带113或其他防漏光器件,以防止显示模组110漏光。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0还包括两个挡光胶带113,两个挡光胶带113分别位于两个反折部 123之间,两个挡光胶带113分别覆盖显示模组110相对的两侧面114以及背面 112相对的两边缘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反折部123在背面112的覆盖情况,图3中仅示出了触控模组120的感应电极层121的反折部123,而实际上,在显示模组 110的背面112一侧,还可能观察到绝缘层127或遮光层124。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反折部123也可覆盖显示模组110的一个侧面114、三个侧面114或四个侧面114。只要显示模组110未被反折部123 覆盖的侧面114覆盖有挡光胶部,以与反折部123相配合,实现显示模组110 的防漏光效果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电极层121包括四个反折部 123,四个反折部123分别连接感应部122的四侧,四个反折部123分别于显示模组110的四侧弯折至显示模组110的背面112一侧,以覆盖显示模组110的四个侧面114以及背面112的四个边缘区域。此时,不需要设置挡光胶带113 也能够实现显示模组110的防漏光效果,能够节省挡光胶带113的设置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0的横截面形状呈方形,具有四个相互连接的侧面114。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0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为三角形、五边形、圆形等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相应地,反折部123的形状也应当相应调整,以覆盖显示模组110的部分或全部侧面114。反折部123的具体设置可由上述记载推得,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模组110覆盖有反折部123的侧面114的延伸方向上,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尺寸大于反折部123的尺寸,即图3所示的尺寸B大于尺寸C。如此,显示模组110的角落处能够预留一定的空间以适应反折部123的贴附公差,即便反折部123存在贴附公差,反折部123也不会溢出显示模组110。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尺寸 B=尺寸C+0.5mm*2,即反折部123至显示模组110两侧面114的连接处的最短距离等于0.5mm,即能够适应反折部123的贴附公差,也能够避免反折部123贴附面积不足而影响防显示模组110的漏光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模组110贴附有挡光胶带113的侧面114的延伸方向上,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尺寸也可大于挡光胶带113 的尺寸,以便显示模组110的角落处也能够预留一定的空间以适应挡光胶带113 的贴附公差。
更进一步地,为适应反折部123及挡光胶带113的贴附公差,显示模组110 的角落处可能存在未被挡光胶带113及反折部123覆盖的区域,为避免光线从显示模组110的角落处出射,影响显示模组110的防漏光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补强框150,补强框150覆盖挡光胶带113与反折部123之间的空隙,换言之,补强框150覆盖显示模组110侧面114以及背面 112边缘区域未被挡光胶带113或反折部123覆盖的部分。补强框150可以采用不透光的塑料或金属材质,设置补强框150,能够遮蔽显示模组110的角落部分,避免显示模组110的光线从挡光胶带113及反折部123之间的空隙出射而影响防漏光效果。当然,补强框150可以沿显示模组110的周向连续设置,以覆盖显示模组110的所有侧面114以及背面112的边缘区域,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 110的防漏光效果,同时对挡光胶带113及反折部123起保护和固定作用。补强框150也可以仅设置于显示模组110的角落处,以与挡光胶带113及反折部123 相配合共同起防漏光的效果。设置补强框150还能够提升显示模组110的结构强度,同时对显示模组11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显示模组110因碰撞而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10四个角落的虚线,例如虚线D,仅为方便描述显示模组110的形状而示意,实际上显示模组110四个角落的虚线部分应当被补强框150所遮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100还可与壳体组装形成电子设备(图未示出),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具备图像显示及触控感应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屏电视、触屏电脑等。壳体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中框,壳体环绕触控显示模组100设置,以固定并支撑显示模组110与触控模组120,使得电子设备形成一整体结构。在电子设备中采用上述触控显示模组 100,反折部123及遮光层124整体能够遮蔽显示模组110的侧面114及背面112 的边缘区域,防止显示模组110漏光,由此节省显示模组110部分或全部的挡光胶带113的设置,简化挡光胶带113的设置工序,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包括出光面、背面以及侧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相对设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出光面与所述背面;以及
触控模组,包括感应电极层及遮光层,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相互连接的感应部及反折部,所述感应部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反折部由所述感应部延伸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一侧,所述反折部覆盖所述侧面,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至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内侧或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内侧时,所述遮光层贴附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及所述背面的边缘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反折部的外侧时,所述遮光层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与所述感应部及所述反折部的连接面平齐,所述第二端部贴附于所述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还包括两层绝缘层,两层所述绝缘层分别覆盖所述反折部相对的两侧,所述遮光层贴附于其中一层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反折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两个所述反折部,两个所述反折部分别连接所述感应部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反折部分别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的两侧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两个挡光胶带,两个所述挡光胶带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反折部之间,两个所述挡光胶带分别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相对的两侧面以及所述背面相对的两边缘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尺寸大于所述反折部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补强框,所述补强框覆盖所述挡光胶带与所述反折部之间的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四个所述反折部,四个所述反折部分别连接所述感应部的四侧,四个所述反折部分别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四侧弯折至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面一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
CN202011284419.6A 2020-11-17 2020-11-17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416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4419.6A CN112416167A (zh) 2020-11-17 2020-11-17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4419.6A CN112416167A (zh) 2020-11-17 2020-11-17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6167A true CN112416167A (zh) 2021-02-26

Family

ID=7483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4419.6A Pending CN112416167A (zh) 2020-11-17 2020-11-17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616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0386U (ja) * 2015-07-30 2015-10-15 志忠 林 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6814500A (zh) * 2017-04-12 2017-06-0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254962A (zh) * 2018-03-07 2018-07-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108363510A (zh) * 2018-01-29 2018-08-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
CN110867143A (zh) * 2019-12-04 2020-03-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73817A (zh) * 2020-02-08 2020-06-1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触控装置
TWM603985U (zh) * 2020-06-18 2020-11-1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防漏光的觸控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0386U (ja) * 2015-07-30 2015-10-15 志忠 林 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6814500A (zh) * 2017-04-12 2017-06-0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63510A (zh) * 2018-01-29 2018-08-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
CN108254962A (zh) * 2018-03-07 2018-07-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110867143A (zh) * 2019-12-04 2020-03-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73817A (zh) * 2020-02-08 2020-06-1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触控装置
TWM603985U (zh) * 2020-06-18 2020-11-1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防漏光的觸控顯示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2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018741B1 (ko) 커버 윈도우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8153079A1 (zh) 移动终端触控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KR10225720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6419329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アセンブリー及び端末
JP537094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KR102055485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60080824A (ko)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세트 전자 장치
KR2012007607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2927610A (zh) 包括显示器的便携式通信设备
JP677980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CN11005845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21296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4399959A (zh)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KR20160117858A (ko) 기능성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1986383B1 (ko) 입력장치
CN111294435B (zh) 移动终端
JP2017157467A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2416167A (zh)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181198B (zh)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60083310A (ko) 휴대 전자 기기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CN111881761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613143A (zh) 显示装置
KR20190091302A (ko) 프레임, 면 광원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EP382914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iddle fram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19

Address after: 611731 No. 689, Hezuo Road, West District,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5, Xinmei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Yicheng Photoelectric (Wux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