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9959A -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9959A
CN114399959A CN202111641931.6A CN202111641931A CN114399959A CN 114399959 A CN114399959 A CN 114399959A CN 202111641931 A CN202111641931 A CN 202111641931A CN 114399959 A CN114399959 A CN 114399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ght
display
display devic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19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99959B (zh
Inventor
田兆收
布占场
石海军
冯鸿博
李丹
屈庆山
王伯长
孙吉星
侯善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19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9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99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99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0092 priority patent/WO202312428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9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9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结构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结构,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面,所述导光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以及透光部,所述透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且位于所述导光结构的侧面外侧,所述透光部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支撑面,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所述透光部被构造为能折射光线,使得折射光线经所述第二支撑面射出。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尺寸和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下,需要利用多个显示装置拼接成尺寸更大的拼接显示装置才能满足显示需求,例如,在会议室显示终端、监控显示终端等场景下。在显示装置中常使用中框支撑显示面板,中框一般为不透明材质,使得光线无法到达与中框接触的部分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的边缘处容易产生画面偏暗等问题,导致影响拼接显示装置在拼缝处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以及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结构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结构,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面,所述导光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以及
透光部,所述透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且位于所述导光结构的侧面外侧,所述透光部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支撑面,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所述透光部被构造为能折射光线,使得折射光线经所述第二支撑面射出。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框体包括中框,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中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支撑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面且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中框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所述透光部包括倒卡结构,所述倒卡结构位于所述透光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端,所述倒卡结构嵌入所述固定槽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固定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共面的顶面和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底面,所述固定槽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在从所述顶面指向所述底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倒卡结构在嵌入所述固定槽内的状态下,所述倒卡结构的周边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贴合,所述倒卡结构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固定槽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结构和防护层,所述电路结构遮盖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侧面,所述电路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防护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外侧,用于保护所述电路结构。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防护层被构造为填充于所述电路结构的周边,所述防护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电路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正投影不重合。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封框胶,所述封框胶设置在所述防护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导光部,所述导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且位于所述框体和所述导光结构之间,所述导光部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三支撑面,所述导光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面上,所述导光部被构造为能折射光线,使得折射光线经所述第三支撑面射出。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光部靠近所述透光部的一侧与所述透光部表面相抵,所述导光部和所述透光部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面。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光部与所述透光部为一体结构。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透光部和/或所述导光部通过注塑成型。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透光部和/或所述导光部的材料为透明材质。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任一侧,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为0.5~1.2毫米。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的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为1.2毫米,和/或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的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为0.5毫米。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透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支撑面。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透光部背离所述导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和所述中框的侧面平齐。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通过光学胶粘接于所述透光部的第二支撑面,所述光学胶包括UV胶和/或热熔胶。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中框的材料为铝或者铝合金材质。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防护层的材料为金属材质。
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由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拼接而成。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所作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公开有全面的理解。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光部与第二支撑面的安装形式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光部与第二支撑面的另一安装形式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光路原理图,其示意性示出了经透光部到达显示面板的光路。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导光部和透光部的连接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侧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与第二支撑面的安装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相邻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结构或区域的尺寸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各种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而是,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相区分。因而,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部件、第一构件、第一元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和/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第二构件、第二元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部分,而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采用的表述“相抵”即抵接,表示两个构件或部件的连接关系,在该连接关系中,两个构件或部件的相邻表面相互抵靠且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1;导光结构12,所述导光结构12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1的入光侧;以及支撑组件13,所述支撑组件13与所述显示面板11和所述导光结构12连接,所述支撑组件13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1和所述导光结构12,其中,所述支撑组件13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1的第一支撑面1311,所述导光结构12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上;以及透光部132,所述透光部13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上且位于所述导光结构12的侧面外侧,所述透光部132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1的第二支撑面1321,所述显示面板11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上,所述透光部132被构造为能折射光线,使得折射光线经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射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框体上设置透光部132,利用透光部132与显示面板11接触进而支撑显示面板11,通过透光部132可以将入射进透光部132的光线折射至第二支撑面1321处,第二支撑面1321射出的光线会入射进显示面板11,使得显示面板11的边缘处的光线更充足,则显示面板11的边缘的显示效果更清晰。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以及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以用来拼接的显示面板11为液晶显示面板(即LCD显示面板)为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用来拼接的显示面板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OLED显示面板(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iniLED显示面板(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导光结构12设置在用于提供光源的背景灯(图中未示出)和显示面板11的入光侧之间,导光结构12可以用于对光线进行扩散,使得到达显示面板11的光线更均匀。例如,导光结构12可以包括扩散板,该扩散板可以与显示面板11相对设置,扩散板可以起到增加画面遮蔽性及支撑膜材作用。该扩散板的材料可以为聚苯乙烯(PS),但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导光结构12还可以包括扩散片,该扩散片可以位于扩散板靠近显示面板11的一侧。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导光结构1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定。
结合参照图1和图2,所述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导光结构12,所述导光结构12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1的入光侧;以及支撑组件13,所述支撑组件13与所述显示面板11和所述导光结构12连接,所述支撑组件13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1和所述导光结构12。具体的,所述支撑组件13具有第一支撑面1311和第二支撑面1321,且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与所述显示面板11的入光侧相抵,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1,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与所述导光结构12配合,用于支撑所述导光结构12。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13可以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1的第一支撑面1311,所述导光结构12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上;以及透光部132,所述透光部13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上且位于所述导光结构12的侧面外侧,所述透光部132上设置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1的第二支撑面1321,所述显示面板11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上,所述透光部132被构造为能折射光线,使得折射光线经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射出。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建立D1、D2、D3三个方向,例如,方向D1可以表示射入显示面板11的光线方向,方向D2可以表示平行于显示面板11表面且垂直于显示面板11的侧面的方向,方向D3可以表示平行于显示面板11表面且平行于显示面板11的侧面的方向。可选地,方向D1、D2、D3可以彼此相交,例如,彼此垂直。应该理解,这些方向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框体可以包括中框131,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位于所述中框131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1的端部,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且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11的表面。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中框131可以起到支撑导光结构12和显示面板11的作用。具体的,中框131在靠近显示面板11的一端具有第一支撑面1311,导光结构12的边缘固定在第一支撑面1311上。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1表面且垂直于显示面板11的侧面的方向D2上,透光部132设置在导光结构12的外侧,且透光部132设置在第一支撑面1311和显示面板11的入光侧之间。透光部132靠近显示面板11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面1321,透光部132通过该第二支撑面1321与显示面板11的入光侧抵接。透光部132靠近中框1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面1311上,透光部132与中框131共同对显示面板11起到支撑作用。
例如,所述透光部132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脂(PET)或玻璃。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用透明PC塑料或透明PET塑料等透明材料制作透光部132,使得背景灯发出的光线在到达透光部132表面时,光线能进入透光部132内部,并折射至由第二支撑面1321射出,最终经显示面板11的入光侧射入显示面板11内。由此,光线可以通过透光部132到达显示面板11的边缘的像素,提高显示面板11的边缘的显示画面的清晰度。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中框131的材料可以为铝或者铝合金材质。在相关技术中,中框131和透光部132一般采用铝挤成型,透光部132的表面需要粘贴漫反射胶带解决铝挤内侧壁反光及光线积聚问题。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透光部132可以采用透明PC塑料,透光部132表面不会发生明显的反光及光线积聚问题,透光部132上无需粘贴漫反射胶带,节省材料和人工粘贴作业成本。并且透光部132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固定在中框131上,中框131可以采用铝合金承载显示面板11等结构,例如,中框131可以采用Al6063材质。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光部与第二支撑面的安装形式示意图。
参照图3,所述中框131包括固定槽1312,所述固定槽13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上;所述透光部132包括倒卡结构1322,所述倒卡结构1322位于所述透光部132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的一端,所述倒卡结构1322嵌入所述固定槽1312内。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透光部132与中框131连接的一端设置倒卡结构1322,该倒卡结构1322为突出于透光部132表面的结构形式。透光部132固定在中框131的第一支撑面1311上时,透光部132上的倒卡结构1322嵌入固定槽1312内。例如,倒卡结构1322可以与固定槽1312过盈配合,使得透光部132固定在第一支撑面1311上。还例如,中框131上的第一支撑面1311上可以设置多个固定槽1312,相应的,透光部132上可以设置多个倒卡结构1322,每一个倒卡结构1322嵌入一个固定槽1312内,实现透光部132与中框131之间的固定。
例如,所述固定槽1312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共面的顶面和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的底面,所述固定槽1312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11的表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在从所述顶面指向所述底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例如,固定槽1312的侧面可以为平直面,使得固定槽1312为大致圆台形。在越靠近固定槽1312的底面的位置,固定槽1312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1的表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越大。相应的,透光部132上的倒卡结构1322也可以为大致圆台形,倒卡结构1322在越远离透光部132的位置,倒卡结构1322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1的表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越大。由此,倒卡结构1322嵌入固定槽1312内后,倒卡结构1322不容易从固定槽1312内脱离,保障透光部132与中框131稳固连接。
继续参照图3,所述倒卡结构1322在嵌入所述固定槽1312内的状态下,所述倒卡结构1322的周边与所述固定槽1312的内壁贴合,所述倒卡结构1322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固定槽1312内。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制成透光部132,即,若固定槽1312呈圆台形,则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可以形成圆台形的倒卡结构1322,且该倒卡结构1322与固定槽1312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增加倒卡结构1322与固定槽1312连接的稳固性。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光部与第二支撑面的另一安装形式示意图。
参照图4,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固定槽1312可以为大致U形槽结构,相应的,透光部132上的倒卡结构1322为大致U形结构。倒卡结构1322仍可以嵌入固定槽1312内,实现连接固定。例如,中框131的第一支撑面1311上可以沿方向D3均匀间隔设置多个U形的固定槽1312,透光部132上相应地设置多个倒卡结构1322,利用多个倒卡结构1322与多个固定槽1312配合连接,加强连接牢固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槽1312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只要能满足透光部132与中框131连接牢固即可。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光路原理图,其示意性示出了经透光部到达显示面板的光路。
参照图2和图5,所述支撑组件13还可以包括导光部133,所述导光部13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上且位于所述框体和所述导光结构12之间,所述导光部133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1的第三支撑面1331,所述导光结构12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面1331上,所述导光部133被构造为能折射光线,使得折射光线经所述第三支撑面1331射出。
例如,导光部133在方向D1上的两侧分别通过光学胶16与中框131的第一支撑面1311和导光结构12的表面粘接,以使导光部133粘结于中框131的第一支撑面1311与导光结构12之间,从而将导光结构12的边缘固定在中框131的第一支撑面1311上。导光部133起到光路引导、透光作用,导光部133的透光率可以尽量趋近于100%,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其中,所述光学胶16具有一定的光透过率,例如,所述光学胶16可以为UV胶(光敏胶)和/或热熔胶。
例如,所述导光部133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脂(PET)或玻璃。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用透明PC塑料或透明PET塑料等透明材料制作导光部133,使得背景灯发出的光线可以穿过导光部133,再经由透光部132后到达显示面板11。由此,光线可以通过导光部133和透光部132到达显示面板11的边缘的像素,提高显示面板11的边缘的显示画面的清晰度。以确保显示面板11的周边的画质。
继续参照图2,所述导光部133靠近所述透光部132的一侧与所述透光部132表面相抵,所述导光部133和所述透光部132在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面1311。
例如,导光部133在方向D2上的一端与透光部132的侧表面抵接,且导光部133与透光部132在抵接处形成90°夹角,导光部133在方向D2上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一支撑面1311以外,用于支撑导光结构12。将透光部132固定在中框131的第一支撑面1311上后,导光部133与透光部132可以相互支撑,以增强结构强度。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导光部和透光部的连接结构图。
参照图6,所述导光部133与所述透光部132可以为一体结构。例如,导光部133与透光部132可以连接为一体式的L形结构,利用导光部133上的倒卡结构1322即能将导光部133与透光部132固定在中框131的第一支撑面1311上。由此,可以同时对导光部133与透光部132进行组装,既能满足导光部133与透光部132的透光功能,还可以节省单独制作和安装导光部133与透光部132的耗时,提高所述显示装置1的生产工艺的效率。
例如,所述透光部132和所述导光部133的材料均可以为透明材质。所述透明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脂(PET)或玻璃。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同种材料制作导光部133和透光部132,例如,可以采用透明PC塑料制作导光部133和透光部132。
例如,所述透光部132和所述导光部133可以通过注塑成型。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即能将透光部132和导光部133固定在中框131上,可以降低材料及人工组装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侧的截面示意图。
参照图7,所述显示装置1还包括电路结构和防护层14,所述电路结构遮盖所述显示面板11的部分侧面,所述电路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11电连接,所述防护层14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侧面外侧,用于保护所述电路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路结构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1的显示画面。例如,所述电路结构可以包括电路板和覆晶薄膜(COF)。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11连接,且覆盖薄膜覆盖显示面板11的侧面的部分区域。电路板可以位于中框131的外侧,并与覆晶薄膜电连接。
例如,在显示面板11的侧面,电路结构可以为突出于显示面板11的侧面的结构形式,一旦电路结构遭到损坏,容易引起显示面板11故障。防护层14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侧面,防护层14可以与框体固定连接,用于对电路结构进行保护。
例如,所述防护层14被构造为填充于所述电路结构的周边,所述防护层14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侧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电路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侧面的正投影不重合。
例如,电路结构可以包括多个覆晶薄膜,该多个覆晶薄膜分布在显示面板11的侧面。则可以将防护层14设置在多个覆晶薄膜之间的间隙处,且防护层14在显示面板11的侧面上的正投影与覆晶薄膜在显示面板11的侧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由此,既不会影响覆晶薄膜,还能对多个覆晶薄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可以提高电路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将多个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1进行拼接时,由于防护层14的作用,可以防止防护层14挤压覆晶薄膜,从而避免显示面板11及其侧面的电路结构在拼接过程中受到损伤。
例如,所述防护层14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利用金属材质制作防护层14,使得防护层14具备较高的强度,进而保证防护层14能对电路结构起到有效地支撑保护作用。
继续参照图7,所述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封框胶15,所述封框胶15设置在所述防护层14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1的一侧。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封框胶15缠绕在显示面板11的外侧,用于对显示面板11及其侧面的防护层14、电路结构进行封装。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参照图8,所述显示面板11包括显示区域111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11的非显示区域112,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任一侧,所述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为0.5~1.2毫米。如图8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在本文中,以显示面板11的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分别表示显示面板11的四周的侧面,显示面板11的天侧和地侧相对,显示面板11的左侧和右侧相对。其中,显示面板11的天侧、左侧设置有电路结构,显示面板11的地侧和右侧不设置电路结构。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天侧和左侧,由于需要容纳电路结构,该天侧和左侧的非显示区域112相对更宽,而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地侧和右侧,其非显示区域112相对更窄。相关设计中,由于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1的框体不透光或透光性能较差,导致光线无法穿过框体,使得显示面板11与框体接触的位置接收不到光线,即显示面板11的边缘1毫米左右的范围的像素偏暗,所以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普遍设计为0.8毫米以上,以防止显示面板11的边缘像素被框体遮挡造成降低画质的问题。例如,当显示面板11的天侧和左侧的边缘像素被遮挡时,该侧面容易出现彩虹纹(彩虹纹是由于光线的RGB三原色中的部分被遮挡所导致)等问题,当显示面板11的地侧和右侧的边缘像素被遮挡时,该侧面容易出现边缘像素偏暗的问题,造成画质不清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透光部132采用透明材质后,由于与显示面板11接触的透光部132具有较好的光透过性能,因此,与透光部132接触的显示面板11的边缘能获得由透光部132折射出的光线,即,光线可以到达显示面板11的最边缘,使得显示面板11的边缘像素可以正常显示。由此,可以解决显示面板11的四周的边缘像素遮挡问题,减少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提升显示面板11的显示区域111的周边的画质。
继续参照图8,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11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面板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显示面板11的第一侧的所述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为1.2毫米,和/或所述显示面板11的第二侧的所述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为0.5毫米。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天侧和左侧,由于电路结构需占据部分空间,所述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为1.2毫米。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地侧和右侧,所述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更窄,可达0.5毫米,相较于现有设计中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值不低于0.8毫米,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非显示区域112可以实现0.3mm拼缝缩减,实现显示面板11的超窄边框。
图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与第二支撑面的安装截面示意图。
参照图9,所述透光部132与所述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112连接,所述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112在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支撑面1321。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与透光部132的宽度相等。由此,透光部132射出的光线可以到达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112,并通过非显示区域112为显示区域111提供光线补充,以确保显示面板11的显示区域111能够显示清晰的画面。
例如,所述透光部132背离所述导光结构12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11的侧面和所述中框131的侧面平齐。例如,在显示面板11的地侧和右侧,透光部132的外侧与中框131的外侧平齐,便于利用封框胶15对显示面板11、透光部132和中框131的侧面进行封装。
例如,所述显示面板11通过光学胶16粘接于所述透光部132的第二支撑面1321,所述光学胶16包括UV胶和/或热熔胶。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利用具备较好光透过性能的光学胶16粘接显示面板11和透光部132,使得透光部132的第二支撑面1321上射出的光线可以透过光学胶16并到达显示面板11,实现为显示面板11的边缘提供光线。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拼接显示装置21,该拼接显示装置21可以由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拼接而成。下面对该拼接显示装置21进行举例说明。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以及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相邻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以四个的显示装置1拼接而成的拼接显示装置2为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的四个显示装置1仅为示意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结合参照图10和图11,该拼接显示装置2可以包括多个显示装置1,所述多个显示装置1中的相邻的显示装置1彼此拼接,并在相邻显示装置1之间形成拼缝。在相关技术中,在显示画面时,拼缝处在视觉上呈现为一道明显的黑边或黑缝,从而影响拼接显示装置2的整体视觉体验。每一个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板11均包括显示区域111和围绕在显示区域111外的非显示区域112。当两个显示装置1进行拼接时,每一个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板11的一侧的非显示区域112与下一个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板11的一侧的非显示区域112拼接,相邻显示面板11之间的非显示区域112对拼缝的宽度起到直接影响。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一个显示装置1在拼接时,光线可以通过透光部132和导光部133到达显示面板11的边缘像素,即,显示面板11的边缘像素不会被遮挡,使得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依照工艺设计可缩小至最小规格。由此,可以减小拼接形成的拼缝的宽度,并且可以确保拼接显示装置2的实际拼缝与设计值相同,提高拼接后的显示画质。
继续参照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装置1的相对侧的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不同,可以将多个显示装置1循环排列,使得相邻显示装置1之间形成的拼缝的宽度一致。例如可以将第一个显示装置1的右侧与第二个显示装置1的左侧拼接,再将第二个显示装置1的右侧与第三个显示装置1的左侧拼接,依次循环排列,使得相邻显示装置1间的拼缝的宽度均为显示装置1的左侧与右侧的非显示区域112的宽度之和。由此,可以使得拼接显示装置2中的各拼缝的宽度更均匀,提升大屏在实际场景应用中显示效果。
虽然本公开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公开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以及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结构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结构,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面,所述导光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以及
透光部,所述透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且位于所述导光结构的侧面外侧,所述透光部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支撑面,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所述透光部被构造为能折射光线,使得折射光线经所述第二支撑面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框体包括中框,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中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支撑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面且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中框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上;
所述透光部包括倒卡结构,所述倒卡结构位于所述透光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一端,所述倒卡结构嵌入所述固定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槽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共面的顶面和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底面,
所述固定槽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在从所述顶面指向所述底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倒卡结构在嵌入所述固定槽内的状态下,所述倒卡结构的周边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贴合,
所述倒卡结构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固定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结构和防护层,所述电路结构遮盖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侧面,所述电路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防护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外侧,用于保护所述电路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防护层被构造为填充于所述电路结构的周边,所述防护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电路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正投影不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封框胶,所述封框胶设置在所述防护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导光部,所述导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且位于所述框体和所述导光结构之间,所述导光部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三支撑面,所述导光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面上,
所述导光部被构造为能折射光线,使得折射光线经所述第三支撑面射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部靠近所述透光部的一侧与所述透光部表面相抵,所述导光部和所述透光部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部与所述透光部为一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光部和/或所述导光部通过注塑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光部和/或所述导光部的材料为透明材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任一侧,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为0.5~1.2毫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侧的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为1.2毫米,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侧的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为0.5毫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光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支撑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光部背离所述导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和所述中框的侧面平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通过光学胶粘接于所述透光部的第二支撑面,所述光学胶包括UV胶和/或热熔胶。
1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中框的材料为铝或者铝合金材质。
2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防护层的材料为金属材质。
21.一种拼接显示装置,由多个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拼接而成。
CN202111641931.6A 2021-12-29 2021-12-29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399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931.6A CN114399959B (zh) 2021-12-29 2021-12-29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PCT/CN2022/120092 WO2023124281A1 (zh) 2021-12-29 2022-09-21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931.6A CN114399959B (zh) 2021-12-29 2021-12-29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9959A true CN114399959A (zh) 2022-04-26
CN114399959B CN114399959B (zh) 2023-12-05

Family

ID=81229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1931.6A Active CN114399959B (zh) 2021-12-29 2021-12-29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9959B (zh)
WO (1) WO202312428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437A (zh) * 2022-08-03 2022-09-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WO2023124281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WO2023230809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拼接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97877A (ko) * 2013-01-30 2014-08-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037809A (ko) * 2015-09-25 2017-04-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섬유를 포함하는 액자형 광학부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CN107065311A (zh) * 2017-06-22 2017-08-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US20180101050A1 (en) * 2016-10-06 2018-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161751A (zh) * 2019-05-23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946590U (zh) * 2019-05-10 2020-01-14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拼接屏
CN210129366U (zh) * 2019-09-09 2020-03-06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764254A (zh) * 2021-01-22 2021-05-07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214335406U (zh) * 2020-12-10 2021-10-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14795497U (zh) * 2021-03-09 2021-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5067622U (zh) * 2021-03-30 2021-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4959B (zh) * 2015-09-14 2019-04-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无缝拼接的多屏显示装置
KR102502412B1 (ko) * 2016-05-09 2023-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KR20210018660A (ko) * 2019-08-08 2021-02-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4399959B (zh) * 2021-12-29 2023-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97877A (ko) * 2013-01-30 2014-08-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037809A (ko) * 2015-09-25 2017-04-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섬유를 포함하는 액자형 광학부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US20180101050A1 (en) * 2016-10-06 2018-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918222A (zh) * 2016-10-06 2018-04-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CN107065311A (zh) * 2017-06-22 2017-08-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209946590U (zh) * 2019-05-10 2020-01-14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拼接屏
CN110161751A (zh) * 2019-05-23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129366U (zh) * 2019-09-09 2020-03-06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4335406U (zh) * 2020-12-10 2021-10-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764254A (zh) * 2021-01-22 2021-05-07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214795497U (zh) * 2021-03-09 2021-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5067622U (zh) * 2021-03-30 2021-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281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WO2023230809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拼接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15113437A (zh) * 2022-08-03 2022-09-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CN115113437B (zh) * 2022-08-03 2024-05-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9959B (zh) 2023-12-05
WO2023124281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99959B (zh)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EP3316024B1 (en) Video wall display device
KR10162153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5460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5030126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25720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312087B (zh) 拼接屏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0031928B (zh) 背光源及显示面板
KR2012007607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539818B2 (en) Display device
US997108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417379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JP2019020444A (ja) 表示装置
US202001743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gh screen ratio
US2005009403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US2017005976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0734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KR20150093276A (ko) 표시장치
KR102328886B1 (ko) 표시장치
KR10192937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7157467A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969621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355821B1 (ko)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CN114783304B (zh) 一种显示装置、拼接显示装置
KR102139576B1 (ko)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