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6628B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6628B
CN109116628B CN201811122396.1A CN201811122396A CN109116628B CN 109116628 B CN109116628 B CN 109116628B CN 201811122396 A CN201811122396 A CN 201811122396A CN 109116628 B CN109116628 B CN 109116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over plate
close
display module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23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6628A (zh
Inventor
陈如星
柯耀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223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6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6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6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6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6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盖板;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镂空部、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包围镂空部,显示区包围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包围显示区;背光单元,设置在显示面板远离盖板的一侧,背光单元包括与镂空部对应且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背光单元的背光孔;背光单元还包括铁框,铁框包括与显示区对应的主体部以及围绕背光孔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弯折部;金属套筒,设置在第一弯折部与盖板之间且围绕背光孔内侧壁设置。如此,本申请在围绕背光孔内侧壁设置第一弯折部和金属套筒,有利于改善背光孔及镂空部对应位置漏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往往正面需要为常用的前置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件等电子感光器件预留空间。比如,这些感光器件设置在显示设备的正面顶部位置,相应位置形成非显示区,从而降低设备的屏占比。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屏占比,可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开设高透光区来容置上述感光器件,其中,该高透光区可以是将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挖通的通孔设计,还可以是在显示面板仅挖出部分膜层而在背光单元上挖通孔的设计,等等,进一步地,将上述感光器件放置在相应的孔中。
通常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厚度之和不小于300μm,且基板表面光滑,当背光光源从导光板透过显示面板时,光线容易在TFT基板和CF基板中的上下表面发生反射,一部分光进入感光器件,造成成像中的暗态不够暗的问题,此外,由于感光器件对光线比较敏感,很容易影响其相应的采集性能。
可见,现有显示模组存在光线容易漏出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围绕背光孔内侧壁设置第一弯折部和金属套筒,从而有利于改善背光孔及镂空部对应位置漏光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盖板;
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镂空部、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镂空部,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围所述显示区;
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背光单元包括与所述镂空部对应且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背光单元的背光孔;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铁框,所述铁框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主体部以及围绕所述背光孔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弯折部;
金属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盖板之间且围绕所述镂空部内侧壁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未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中,将背光单元中的铁框设置成包括与显示区对应的主体部以及围绕背光孔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弯折部,并在第一弯折部与盖板之间设置金属套筒,该金属套筒和第一弯折部堆叠设置,二者围绕背光孔内壁形成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阻断了背光孔及镂空部对应位置光线的传播路径,也就是说,阻断了背光单元发出的光线漏出至显示模组中背光孔及镂空部对应的孔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显示模组存在的光线容易漏出而影响感光器件的性能的技术问题,有效改善了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左上角挖的一个圆形透明非显示区a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以及背光单元放置感光器件的相应位置处均挖孔时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其中一种截面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以及背光单元放置感光器件的相应位置处均挖孔时的液晶显示模组屏的漏光情况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截面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金属套筒的一种截面图的放大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镂空部对应位置光线聚集处以及光线稀疏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左上角挖的一个圆形透明非显示区a,用于放置感光器件。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以及背光单元放置感光器件的相应位置处均挖孔时的液晶显示模组的截面图。其中,1为盖板,8为遮光胶,14为感光器件,显示面板包括上偏振光片2、CF基板3、胶框4、TFT基板5、下偏振光片6;背光单元包括上增光片7、下增光片9、扩散片10、导光板11、反射片12、铁框13。CF基板3和TFT基板5间为液晶层。
具体来讲,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以及背光单元放置感光器件的相应位置处均挖孔时的液晶显示模组中存在如图3中描述的边缘漏光问题,图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以及背光单元放置感光器件的相应位置处均挖孔时的液晶显示模组屏的漏光情况示意图;图3中存在显示面板侧边挖孔的漏光现象(其中箭头代表漏光路径)。通常显示面板中TFT基板和CF基板的厚度之和不小于300μm,且基板表面光滑,当背光光源从导光板透过显示面板时,光线容易在TFT基板和CF基板中的上下表面发生反射,一部分光进入感光器件,造成成像中的暗态不够暗的问题,此外,由于感光器件对光线比较敏感,很容易影响其相应的采集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感光器件例如可以是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件等器件。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围绕背光孔内侧壁设置第一弯折部和金属套筒,从而有利于改善背光孔及镂空部对应位置漏光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截面图,参见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
盖板90;
显示面板30,设置在盖板90的一侧,显示面板30包括镂空部80、第一非显示区21、显示区22和第二非显示区23,第一非显示区21包围镂空部80,显示区22包围第一非显示区21,第二非显示区23包围显示区22;
背光单元40,设置在显示面板30远离盖板90的一侧,背光单元40包括与镂空部80对应且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背光单元40的背光孔47;背光单元40还包括铁框41,铁框41包括与显示区22对应的主体部41a以及围绕背光孔47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弯折部41b;
金属套筒50,设置在第一弯折部41b与盖板90之间且围绕镂空部80内侧壁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图4仅示出了显示模组100中的部分结构,由于篇幅显示问题,仅对结构的部分进行了显示。
从结构划分来说,可选地,显示面板30通常包括上偏光片31、彩膜基板32、阵列基板33和下偏光片34,背光单元40包括设置于铁框41主体部41a靠近显示面板30一侧的反射片42、导光板43、扩散片44、下增光片45、上增光片46等。当然,图4仅示出了显示模组100中显示面板30和背光单元40的一种构成,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屏和背光单元40还可采用其他的构成,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从功能划分来说,如图5所示,图5为图4所示显示模组中镂空部对应位置处的一种D-D截面图,显示面板30包括镂空部80、第一非显示区21、显示区22和第二非显示区23,第一非显示区21包围镂空部80,显示区22包围第一非显示区21,第二非显示区23包围显示区22,其中,镂空部80可以是贯穿显示面板30厚度方向的通孔,还可以是不挖孔的情形,比如,在阵列基板33对应镂空部80的位置不挖孔,即镂空部80为盲孔。以下以镂空部80为贯穿显示面板30厚度方向的通孔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背光单元40的铁框41包括与显示区22对应的主体部41a以及围绕背光孔47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弯折部41b,同时还引入了金属套筒50,该金属套筒50也围绕与背光孔47对应的镂空部80内侧壁设置且位于第一弯折部41b与盖板90之间。具体来讲,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孔周围未设置胶框结构,(此处的胶框指的是现有技术中背光单元所包含的一种组成部件,与铁框配合使用,用来起到遮光的作用,胶框的存在使得镂空部对应孔处难以实现窄边框设计),而是引入了第一弯折部41b和金属套筒50,不仅保证了镂空部80对应的孔处的窄边框设计,而且,还能有效阻断背光孔47及镂空部80对应位置光线的传播路径,也就是说,阻断了背光单元30发出的光线漏出至显示模组100中背光孔47及镂空部80对应的孔中,即阻断了光线从背光单元40、上偏光片31、彩膜基板32、阵列基板33和下偏光片34漏出至对应的挖孔区域,从而解决了现有显示模组100存在的光线容易漏出而影响感光器件的性能的技术问题,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100的光学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例如图5中,背光单元40和显示面板30之间是通过遮光框胶来粘贴的,遮光框胶对应设置在例如图4所示的第二非显示区23中,遮光框胶环绕显示区设置一圈,由于图5是对图4中镂空部80对应位置处的D-D截面图,并未涉及到第二非显示区23对应的区域,因此图5中并未示出遮光框胶。此外,图5所示实施例中,彩膜基板32和阵列基板33的边缘位置是通过胶框粘贴的,图中并未示出,通过胶框的作用使彩膜基板32和阵列基板33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当对应的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模组中,该密封空间中用于填充液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41b与主体部41a之间具体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还可以是通过诸如粘胶粘合、机械卡扣等机械方式连接的结构设计。在第一弯折部41b与主体部41a机械连接时,第一弯折部41b可以是低透光的塑料或金属材质的结构。为提高显示模组100的遮光效果,当第一弯折部41b与主体部41a之间采用粘胶粘合时,该粘胶可以是不透明的、遮光效率高的遮光胶。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金属套筒50的一种截面图的放大图,结合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套筒50包括与盖板90垂直的第一环状面51、分别与第一环状面51连接并分别位于第一环状面51两侧的第二面52和第三面53,两侧分别为第一环状面51的靠近盖板90的一侧和靠近第一弯折部41b的一侧;
第二面52和第三面53相对于第一环状面51向靠近镂空部80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金属套筒50的截面呈半工字形,包括与盖板90垂直的第一环状面51以及位于第一环状面51两侧的第二面52和第三面53,第二面52和第三面53相对于第一环状面51向靠近镂空部80的方向延伸,第二面52和第三面53的引入为该金属套筒50和与其接触的其他部件之间提供了支撑面,从而使得金属套筒50能够在镂空部80及背光孔47所对应的位置内壁可靠固定,使该金属套筒50可靠发挥遮光的功能。
可选地,第二面52的宽度为D1,第三面53的宽度为D2,其中,0.15μm≤D1≤0.25μm,0.25μm≤D2≤0.3μm;
第二面52包括靠近镂空部80的中心线的第一边缘以及远离镂空部80的中心线的第二边缘,第二面52的宽度为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三面53包括靠近镂空部80的中心线的第三边缘以及远离镂空部80的中心线的第四边缘,第三面53的宽度为第三边缘与第四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将第二面52的宽度设置为0.15μm≤D1≤0.25μm,当D1≥0.15μm时,有利于增加第二面52投影至盖板9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二面52与盖板90之间的可靠固定,当≤0.25μm,有利于保证该第二面52的引入不会影响镂空部80对应孔处的窄边框设计。此外,由于第三面53与第一弯折部41b之间是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将第三面53的宽度设置为0.25μm≤D2≤0.3μm,当D2≥0.25μm时,能够为第三面53与第一弯折部41b之间的连接提供一定的支撑面,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三面53与第一弯折部41b之间的可靠固定,当D2≤0.3μm时,有利于保证该第三面53的引入不会影响镂空部80对应孔处的窄边框设计。第二面52和第三面53的上述宽度设计,使得镂空部80对应孔处的边框宽度能够小至≤0.8mm,从而有利于实现镂空部80对应孔处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5和图6,第一环状面51的高度为H0,其中,0.6mm≤H0+D1+D2≤0.7mm;
第一环状面51包括与第二面52连接的第五边缘以及与第三面53连接的第六边缘,第一环状面51的高度为第五边缘与第六边缘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在形成图6所示的结构的金属套筒50时,第一环状面51、第一面和第二面52可通过对一直筒状的金属套筒50进行加工获得,通常,该直筒状的金属套筒50的高度可设置为0.6mm-0.7mm,对该直筒状的金属套筒50的两端进行弯折后,形成如图6所示的半工字型套筒,形成上述宽度为D1的第二面52和宽度为D2的第三面53。当然,直筒状金属套筒50的高度可根据不同的显示模组100的尺寸极性灵活设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套筒50中,第一环状面51、第一面和第二面52一体成型或机械连接。当第一环状面51、第一面和第二面52一体成型时,可采用上述直筒状的金属套筒50加工成型;当第一环状面51、第一面和第二面52机械连接时,第一环状面51和第一面之间以及第一环状面51和第二面52之间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第二面52和第三面53相互平行且分别与盖板90所在平面平行。本申请将第二面52和第三面53设置得与盖板90所在平面平行,有利于在第二面52与盖板90之间、以及第三面53与第一弯折部41b之间形成平行于盖板90的接触面,从而更有利于实现金属套筒50的固定,有效防止金属套筒50发生松动或位移而影响其遮光功能。
可选地,请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在金属套筒50的第二面52靠近盖板90的一侧与盖板90靠近第二面52的一侧之间、以及第三面53靠近第一弯折部41b的一侧与第一弯折部41b靠近盖板90的一侧之间均设置有遮光物60,且围绕背光孔47设置一周。
具体地,请参见图5,为进一步提高显示模组100的防漏光性能,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在第一弯折部41b与金属套筒50的第三面53之间设置遮光物61,以及在盖板90与金属套筒50的第二面52之间设置遮光物62,且遮光物61和遮光物62围绕背光孔47设置一周,上述遮光物61和遮光物62与金属套筒50以及铁框的第一弯折部41b共同环绕镂空部80对应的孔设置,有效阻挡了背光单元40发出的光线进入镂空部80对应的孔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显示模组存在的光线容易漏出的技术问题,更加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的光学性能。此外,上述遮光物61的引入能够有效减小从背光单元40漏至显示区边缘位置的光线的量,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此外,遮光物61和62的引入还有效避免了第一弯折部41b与金属套筒50之间的硬接触,同时有效避免了金属套筒50与盖板90之间的硬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100的使用性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遮光物60可以是黑色泡棉,还可以是PET等遮光性能好的物质。遮光物60的颜色可以是黑色、灰色、深蓝色、紫色等。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镂空部80对应位置光线聚集处以及光线稀疏处的截面示意图,当背光单元40包括侧入式背光源时,靠近背光源的一侧的遮光物63的与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宽度值,远离背光源的一侧的遮光物64的与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宽度值,第一宽度值小于第二宽度值;宽度值为遮光物60投影至盖板90所在平面时,遮光物60远离镂空部80的中心线一侧的边缘与显示区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第一宽度值的取值范围为0.2mm~0.25mm,第二宽度值的取值范围为0.5mm~0.8mm。
具体地,为改善显示面板30的可视区的漏光情况,遮光物60具体可以根据挖孔处的导光板43的光学模拟情况,来变截面设计。具体的,根据导光板43的光线聚集程度来设置遮光物60与可视区(即显示区)间的距离。请结合图5,图5中两条虚线所界定的区域为第一非显示区21,虚线是第一非显示区和显示区的分界线,上述第一宽度至和第二宽度值指的是遮光胶60靠近与其相邻的虚线一侧的边缘与虚线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讲,当背光单元40包括侧入式背光源时,越靠近背光源,所漏光的量可能更大,则需要将遮光物60向显示区的方向延伸,即与显示区之间的距离越小,如此遮光物60可以进一步阻挡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从第一非显示区21漏至显示区的可能。比如,如图7所示,光线聚集处(如截面B-B)遮光物63距离可视区的所述第一宽度值较小,取值范围为0.2~0.25mm,光线稀疏处(如截面A-A)遮光物64距离可视区的所述第二宽度值较大,取值范围为0.5~0.8mm,从而针对性地改善了可视区的漏光情况,提高了所述显示模组100的防漏光性能。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设置遮光物与显示区之间的距离值,在此就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图5所示显示模组100,为进一步提高显示模组100的防漏光性能,在第一弯折部41b远离背光孔47的一侧、靠近背光孔47的一侧、靠近盖板90的一侧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吸光材料,并在金属套筒50的内壁或者外壁设置吸光材料。该吸光材料可以是深色且对光的吸收率较高的物质,从而在阻挡漏光进入挖孔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光的吸收效果。
可选地,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另一种截面图,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还包括第二弯折部42,第二弯折部42与第一弯折部41b相配合且围绕背光孔47内侧壁设置;金属套筒50位于第二弯折部42与盖板90之间;第二弯折部42与第一弯折部41b一体成型或机械连接。
具体地,请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与第一弯折部41b相配合的第二弯折部42,遮光物60设置在第二弯折部42靠近盖板90的一侧与金属套筒50的第三面53靠近第二弯折部的一侧之间,该第二弯折部42的引入能够在金属套筒50的第三面53靠近第二弯折部42的一侧形成平坦化的表面,使得遮光物60分别与第三面53和第二弯折部42形成紧配合,有效避免光线从金属套筒50和第二弯折部之间漏出,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为提高显示模组100中第二弯折部42和第一弯折部41b的制作工艺效率,第二弯折部42与第一弯折部41b可以是机械连接的形式,以下对第一弯折部41b和第二弯折部42采用机械连接的一种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二者的机械连接方式不仅限于以下所提供的方式,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41b和第二弯折部42还可采用其他的机械连接方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参见图8,在第二弯折部42与第一弯折部41b机械连接时,第二弯折部42的靠近盖板90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弯折部41b的靠近盖板90的第一端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弯折部至少部分设置在背光孔47中,且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部向远离盖板90的方向延伸,第二端部为第二弯折部远离盖板90的一端部。其中,第二弯折部42可以全部设置在背光孔47中,还可以部分设置在背光孔47中。比如,第二弯折部42的靠近盖板90的第一端部,位于镂空部80对应位置处上增光片46上侧面至下偏光片34下侧面所构成的空间区域内。此外,第二弯折部42的第二端部向远离盖板90的方向延伸。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二弯折部42在背光孔47中的放置情况,在此就不再赘述。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第一弯折部41b包括第一弯折子部41c和第二弯折子部41d,第一弯折子部41c与第二弯折子部41d一体成型,且第一弯折子部41c相对于主体部41a向靠近盖板90的方向弯折60°~120°,第二弯折子部41d相对于第一弯折子部41c向远离盖板90的方向弯折150°~210°。其中,第二弯折子部41d为第一弯折部41b靠近盖板90的第一端部。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一弯折部41b和第二弯折部4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100的使用性能。
可选地,在具体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8,第二弯折部42包括第三弯折子部42a和第四弯折子部42b,第三弯折子部42a与第四弯折子部42b一体成型,且第四弯折子部42b相对于第三弯折子部42a向靠近主体部41a的方向弯折60~120°,其中,第三弯折子部42a靠近盖板90设置,第四弯折子部42b沿远离盖板90方向延伸,第三弯折子部42a靠近盖板90的一端部为第二弯折部42的靠近盖板90的第一端部。
可选地,在具体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8,第三弯折子部42a在远离背光孔47的方向上的延伸宽度范围为0.4~0.5mm,如此,第三弯折子部不宽不长,当将第三弯折子部42a的宽度设置为大于等于0.4mm时,有利于增大第三弯折子部42a与第四弯折子部42b之间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保证二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还有利于为遮光物60的放置提供容置空间;此外,由于第三弯折部42a会占用与第一非显示区对应的边框的空间,当将第三弯折子部42a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等于0.5mm时,还有利于实现镂空部80对应位置处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弯折子部41d与第三弯折子部42a间通过过盈配合、螺纹配合或卡扣配合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固定连接。其中,过盈配合、螺纹配合、卡扣配合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来实现第二弯折子部与第三弯折子部间的连接。具体来讲,过盈配合属于紧配合的一种,相配对连接的第二弯折子部41d的轴径大于第三弯折子部42a的孔径,在连接过程中,采用特殊工具将第二弯折子部41d挤压进行,或者利用热胀冷缩的特性,将第三弯折子部42a对应的孔加热,趁其孔径扩大,迅速套到第二弯折子部41d的轴上,待冷却收缩后这两个弯折子部就紧紧配合成一体了。对于螺纹配合,即内外螺纹件的配合。即要求第二弯折子部41d对应的螺纹形式、规格、螺距,要等参数要与第二弯折子部41d的相关参数相等。比如,每个弯折子部其内螺纹与外螺纹必须全部是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等。每个弯折子部的内螺纹与外螺纹的尺寸要一样,不能一大一小。每个弯折子部的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螺距要相同,不能一个粗牙,一个细牙。对于卡扣配合和前文中提到的机械卡扣形式的实质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实现第二弯折子部与第三弯折子部间的固定连接,在此就不一一详细说明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弯折部42和第一弯折部41b除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外,还可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图,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为提高显示模组100中第二弯折部42和第一弯折部41b的制作工艺效率,第二弯折部42与第一弯折部41b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形式,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图,以下对第一弯折部41b和第二弯折部42采用一体成型的一种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二者的一体成型方式不仅限于以下所提供的方式,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41b和第二弯折部还可采用其他的一体成型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参见图10,在第二弯折部42与第一弯折部41b一体成型时,第二弯折部42至少部分设置在背光孔47中,且第二弯折部42的第三端部向远离背光孔47的方向延伸,第三端部为第二弯折部42靠近盖板90的一端部。
具体地,请参见图9,当第二弯折部42与第一弯折部41b为一体成型设计时,第二弯折部4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背光孔47中,且第二弯折部42相当于在第一弯折部41b的基础上向远离背光孔47的一侧弯折得到,该第二弯折部42所在平面与盖板90平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在第二弯折部42靠近金属套筒50的一侧与金属套筒50的第三面53靠近第二弯折部42的一侧设置遮光物60,有利于避免光线从第三面53和第二弯折部42之间发生漏出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100的光学特性。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二弯折部42在背光孔47中的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参见图11,该显示装置200包括包括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模组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中,将背光单元中的铁框设置成包括与显示区对应的主体部以及围绕背光孔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弯折部,并在第一弯折部与盖板之间设置金属套筒,该金属套筒和第一弯折部堆叠设置,二者围绕背光孔内壁形成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阻断了背光孔及镂空部对应位置光线的传播路径,也就是说,阻断了背光单元发出的光线漏出至显示模组中背光孔及镂空部对应的孔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显示模组存在的光线容易漏出而影响感光器件的性能的技术问题,有效改善了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能。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
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镂空部、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镂空部,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围所述显示区;
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背光单元包括与所述镂空部对应且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背光单元的背光孔;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铁框,所述铁框包括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主体部以及围绕所述背光孔内侧壁设置的第一弯折部,所述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相交;
金属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盖板之间且围绕所述镂空部内侧壁设置;所述金属套筒包括与所述盖板垂直的第一环状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环状面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环状面两侧的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一环状面的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和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环状面向靠近所述镂空部的方向延伸;
吸光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背光孔的一侧、靠近所述背光孔的一侧、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侧;且设置在所述金属套筒的内壁或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的宽度为D1,所述第三面的宽度为D2,其中,0.15μm≤D1≤0.25μm,0.25μm≤D2≤0.3μm;
所述第二面包括靠近所述镂空部的中心线的第一边缘以及远离所述镂空部的中心线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面的宽度为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三面包括靠近所述镂空部的中心线的第三边缘以及远离所述镂空部的中心线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三面的宽度为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面的高度为H0,其中,0.6mm≤H0+D1+D2≤0.7mm;
所述第一环状面包括与所述第二面连接的第五边缘以及与所述第三面连接的第六边缘,所述第一环状面的高度为所述第五边缘与所述第六边缘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所述盖板所在平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二面的一侧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面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弯折部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之间均设置有遮光物,且围绕所述背光孔设置一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背光单元包括侧入式背光源时,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所述遮光物与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宽度值,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的所述遮光物的与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宽度值,所述第一宽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宽度值;
所述宽度值为所述遮光物投影至所述盖板所在平面时,所述遮光物靠近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缘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度值的取值范围为0.5mm~0.8mm,所述第二宽度值的取值范围为0.2mm~0.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面、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一体成型或机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配合且围绕所述背光孔内侧壁设置;所述金属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一体成型或机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机械连接时,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靠近所述盖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靠近所述盖板的第一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背光孔中,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部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子部和第二弯折子部,所述第一弯折子部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弯折子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向靠近所述盖板的方向弯折60°~120°,所述第二弯折子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弯折150°~210°其中,所述第二弯折子部为所述第一弯折部靠近所述盖板的第一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三弯折子部和第四弯折子部,所述第三弯折子部与所述第四弯折子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四弯折子部相对于所述第三弯折子部向靠近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弯折60~120°,其中,所述第三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盖板设置,所述第四弯折子部沿远离所述盖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部为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靠近所述盖板的第一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折子部在远离所述背光孔的方向上的延伸宽度范围为0.4~0.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与所述第三弯折子部间通过过盈配合、螺纹配合或卡扣配合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一体成型时,所述第二弯折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背光孔中,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三端部向远离所述背光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端部为所述第二弯折部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部。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之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811122396.1A 2018-09-26 2018-09-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116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2396.1A CN109116628B (zh) 2018-09-26 2018-09-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2396.1A CN109116628B (zh) 2018-09-26 2018-09-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6628A CN109116628A (zh) 2019-01-01
CN109116628B true CN109116628B (zh) 2021-09-07

Family

ID=6485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2396.1A Active CN109116628B (zh) 2018-09-26 2018-09-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66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5162A (zh) * 2019-01-02 2019-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799643A (zh) * 2019-01-16 2019-05-2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637373B (zh) * 2019-01-29 2020-11-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637364B (zh) * 2019-02-20 2021-07-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671359B (zh) * 2019-02-28 2020-11-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87410B (zh) * 2019-03-28 2021-03-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0488526B (zh) * 2019-08-13 2020-08-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0687710A (zh) * 2019-09-24 2020-01-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780485B (zh) * 2019-10-12 2023-04-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244323A (zh) * 2020-01-17 2020-06-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54877A (zh) * 2020-06-28 2020-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666758B (zh) * 2021-01-07 2022-10-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987399B (zh) * 2021-02-25 2022-08-05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7241A (ja) * 2001-11-30 2003-06-13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5017690B2 (ja) * 2007-11-21 2012-09-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431753A (zh) * 2013-08-12 2016-03-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WO2017061312A1 (ja) * 2015-10-05 2017-04-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6970440A (zh) * 2015-10-30 2017-07-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7229148A (zh) * 2017-05-05 2017-10-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7541546U (zh) * 2017-12-15 2018-06-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7720201U (zh) * 2017-12-13 2018-08-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429834A (zh) * 2018-03-30 2018-08-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427228A (zh) * 2018-02-24 2018-08-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08540603A (zh) * 2018-04-20 2018-09-14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面屏防漏光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7582B2 (ja) * 1997-11-18 2009-08-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939893B2 (ja) * 2006-10-13 2012-05-30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CN201827177U (zh) * 2010-08-13 2011-05-11 王新民 金属线材连接装置
JP6054583B2 (ja) * 2014-05-23 2016-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7907932B (zh) * 2017-10-31 2019-08-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7354992U (zh) * 2017-11-01 2018-05-15 韵敏 一种园林绿化设计用造型支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7241A (ja) * 2001-11-30 2003-06-13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5017690B2 (ja) * 2007-11-21 2012-09-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431753A (zh) * 2013-08-12 2016-03-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WO2017061312A1 (ja) * 2015-10-05 2017-04-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6970440A (zh) * 2015-10-30 2017-07-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7229148A (zh) * 2017-05-05 2017-10-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7720201U (zh) * 2017-12-13 2018-08-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541546U (zh) * 2017-12-15 2018-06-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8427228A (zh) * 2018-02-24 2018-08-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08429834A (zh) * 2018-03-30 2018-08-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540603A (zh) * 2018-04-20 2018-09-14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面屏防漏光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6628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28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782488B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108681131B (zh) 显示装置
CN109116621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8774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018741B1 (ko) 커버 윈도우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795200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2007607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9149085A1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10796954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637364B (zh) 显示装置
CN10831743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001743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gh screen ratio
CN110853502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0017431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64300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116356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30238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212181212U (zh)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TW201939124A (zh) 顯示面板
CN10701539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67856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326383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2946947B (zh) 反射型液晶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0877207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