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5094A - 杆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杆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5094A
CN112385094A CN201980045019.9A CN201980045019A CN112385094A CN 112385094 A CN112385094 A CN 112385094A CN 201980045019 A CN201980045019 A CN 201980045019A CN 112385094 A CN112385094 A CN 112385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ousing
lever
groove portion
cam fol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50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5094B (zh
Inventor
野崎新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85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5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5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5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杆式连接器(10)具备:第1壳体(11);第2壳体(20),与第1壳体(11)嵌合;以及杆(30),通过相对于第1壳体(11)转动而使第2壳体(20)向相对于第1壳体(11)的嵌合方向移动,其中,在杆(30)形成有凸轮槽(32),在第2壳体(20)形成有能沿着凸轮槽(32)移动的凸轮从动件(21),杆(30)能够以相对于第1壳体(11)能在预定范围移动的转动轴(A1、A2)为中心转动,凸轮槽(32)具有:第1槽部(33),引导凸轮从动件(21);第2槽部(34),相对于第1槽部(33)在转动轴(A1、A2)侧以沿着第1槽部(33)的方式配置,引导凸轮从动件(21);以及连结槽(35A),在与第1槽部(33)及第2槽部(34)交叉的方向延伸,将第1槽部(33)和第2槽部(34)连结,引导凸轮从动件(21),连结槽(35A)在沿着转动轴(A1、A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涉及杆式连接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连接器:通过在阴阳连接器壳体嵌合时操作杆,从而能够以低嵌合力使连接器壳体间嵌合。在专利文献1中,在安装于阴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的杆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1轴孔及第2轴孔和凸轮槽。凸轮槽的正转用的凸轮槽和反转用的凸轮槽通过转移部呈山形状连续,当在连接器壳体的支承轴保持于第1轴孔内的状态下使杆向正转方向转动时,正转用的凸轮槽对设置于阳连接器壳体的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使两连接器壳体嵌合到中途。然后,当使支承轴向第2轴孔移动、使杆向反转方向转动时,反转用的凸轮槽引导凸轮从动件,阴阳连接器壳体成为完全嵌合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74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使正转用的凸轮槽和反转用的凸轮槽连续的转移部的方向与从轴孔中的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的方向不同,因此需要由作业者调整杆角度的操作,有用于将阴阳连接器壳体设为完全嵌合状态的杆的操作并不容易的问题。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能够容易进行使壳体间嵌合时的杆的操作的杆式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记载的杆式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杆,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转动而使所述第2壳体向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杆形成有凸轮槽,在所述第2壳体形成有能沿着所述凸轮槽移动的凸轮从动件,所述杆能够以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能在预定范围移动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述凸轮槽具有:第1槽部,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第2槽部,相对于所述第1槽部在所述转动轴侧以沿着所述第1槽部的方式配置,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以及连结槽,在与所述第1槽部及所述第2槽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将所述第1槽部和所述第2槽部连结,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所述连结槽在沿着所述转动轴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结构,当在凸轮从动件配置于第1槽部的状态下使杆转动时,凸轮从动件被第1槽部引导。并且,当凸轮从动件抵接于第1槽部和连结槽交叉的位置时,第1壳体和第2壳体成为半嵌合状态。然后,当使杆相对于第1壳体滑动时,杆的转动轴移动,并且第1槽部的凸轮从动件通过连结槽向第2槽部侧移动,凸轮从动件抵接于连结槽和第2槽部交叉的位置而限制杆的滑动。并且,通过将杆向相反侧转动,从而第2槽部的凸轮从动件向第2槽部的相反侧移动,第1壳体和第2壳体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从半嵌合状态形成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的杆的操作。
作为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方式。
在所述第1壳体形成有与所述转动轴成为同心的支承轴,在所述杆形成有供所述支承轴能转动地插通的第1轴孔及第2轴孔、和将所述第1轴孔和所述第2轴孔分隔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能够向容许所述第1轴孔与所述第2轴孔之间的所述支承轴的移动的方向挠曲变形。
这样的话,能够将杆由多个转动轴能转动地保持。
在所述支承轴的外周突出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杆的转动而与所述分隔部抵接并使所述分隔部挠曲变形。
这样的话,在杆转动时,能够通过抵接部使分隔部挠曲变形。
具备将所述第1槽部和所述第2槽部连结的连结部,所述第1槽部及所述第2槽部贯穿形成于所述杆,所述连结槽设置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1壳体侧。
这样的话,与贯穿形成连结槽的情况比较,能够将第1槽部与所述第2槽部之间的区域的强度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能够容易进行使杆式连接器的壳体间嵌合时的杆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为完全嵌合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壳体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第1壳体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第2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第2壳体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第2壳体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杆的后视图。
图10是图9的B-B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C-C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杆的仰视图。
图13是示出初期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D-D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从图13的状态使杆正转45度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的E-E剖视图。
图17是示出从图15的状态进一步使杆正转45度的半嵌合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的F-F剖视图。
图19是示出从图17的状态使杆滑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图19的G-G剖视图。
图21是示出从图19的状态进一步使杆滑动且支承轴配置于第2轴孔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2是图21的H-H剖视图。
图23是示出从图21的状态使杆反转45度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图23一边对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10进行说明。杆式连接器10能够以任意的朝向使用,但是,以下在说明中将图2的X方向作为前方、将Y方向作为左方、将图1的Z方向作为上方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杆式连接器1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第1壳体11、与第1壳体11嵌合的合成树脂制的第2壳体20、以及作业者能转动操作的合成树脂制的杆30。如图2所示,第1壳体11为方筒状,前方侧形成为能将第2壳体20嵌合到内侧的罩部15A,后方侧形成为供作为内壳体的第1端子保持部19内嵌的主体筒部15B。第1端子保持部19在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中将例如阴端子(未图示)保持于预定位置,并利用固定部(未图示)固定于主体筒部15B。
如图4、图5所示,在第1壳体11的左右的侧壁11A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一对支承轴12。各支承轴12设置于侧壁11A的外表面的中心部,具备圆柱状的支承轴主体12A和突出设置于支承轴主体12A的外周面的一对抵接部13、13。各抵接部13为顶端部被切成尖细状的棒状,设置于支承轴主体12A中的从侧壁11A的外表面算起预定高度的位置,向支承轴主体12A的径向突出,并设置于相互相对于支承轴主体12A的轴心对称的位置(相差180度的位置)。
罩部15A形成为第1壳体11的上方侧向前方伸出的形状。如图5所示,在罩部15A设置有将侧壁11A切口而贯穿的切口部16。切口部16的后方侧形成为宽度尺寸呈台阶状减小、且在前后方向直线状延伸的窄幅部16A。在切口部16的下方,凸轮从动件21插通的插通槽17在前后方向延伸。插通槽17相对于支承轴12从预定尺寸前方侧的位置直线状延伸到第1壳体11的前端。保持于第1端子保持部19的端子例如为阴端子。另外,第1端子保持部19形成为内壳体,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形成有第1端子保持部19的第1壳体。
第2壳体20为方筒状,如图2所示,在内侧收纳作为内壳体的第2端子保持部27。第2端子保持部27为合成树脂制,例如将阳端子(未图示)保持于预定位置,第2端子保持部27利用固定手段(未图示)固定于第2壳体20。另外,第2端子保持部27形成为内壳体,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形成有第2端子保持部27的第2壳体。
如图7、图8所示,在第2壳体20的左右的侧壁20A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一对凸轮从动件21。一对凸轮从动件21均为圆柱状,设置于侧壁20A的外表面的中心部。在侧壁20A的外表面的上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22。突条22插通于第1壳体11中的切口部16的窄幅部16A,限制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1脱离,并且引导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1的移动。
在第2壳体20的上部形成有与杆30卡止而限制杆30转动的杆卡止部24。杆卡止部24为钩状,在相对于第2壳体20的上表面倾斜状立起的立起部25形成有与杆30卡止的卡止凸部25A。
如图9所示,杆30具备:一对对置板31、31,与第1壳体11的两侧壁11A对置;和连结把手部45,将一对对置板31、31连结,能由作业者抓住来操作。如图10所示,在各对置板31、31形成有:凸轮槽32,供凸轮从动件21插通;轴孔38,供支承轴12插通;以及卡止片43,能够与第1壳体11的切口部16卡止。
凸轮槽32具有:第1槽部33,引导凸轮从动件21的移动;第2槽部34,沿着第1槽部33配置,引导凸轮从动件21的移动;以及连结部35,将第1槽部33的端部33B和第2槽部34的端部34A连结。第1槽部33及第2槽部34以大致恒定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圆弧状延伸的贯穿孔。第2槽部34相对于第1槽部33配置于隔开预定间隔的内侧(轴孔38侧),第2槽部34的终端部34B形成于比第1槽部33的起始端部33A靠上方。
在第1槽部33的起始端部33A形成有在与第1槽部33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导入槽36A。导入槽36A能够引导从外方导入的凸轮从动件21,并由导入盖部36覆盖。在连结部35形成有能够将凸轮从动件21插通的连结槽35A。连结槽35A形成于连结部35中的第1壳体11侧的面,并形成有能够使凸轮从动件21在槽部33的端部33B与槽部34的端部34A之间的路径上移动的空间。
轴孔38为在连结部35(及连结槽35A)的连结方向(图10的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圆形状,通过将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分隔的分隔片40(“分隔部”的一例)的顶端部来分隔。分隔片40为从各对置板31的侧缘部悬臂状延伸并能挠曲变形的板状,分隔片40的顶端部的两侧面形成为以沿着支承轴12的外周面的方式切成圆弧状的凹形面41。
由分隔片40分隔的轴孔38具备:第1轴孔38A,供支承轴12插通,支承轴12的轴心成为转动轴A1;和第2轴孔38B,供支承轴12插通,支承轴12的轴心成为转动轴A2。在分隔片40中的第1壳体11侧的面形成有山形状的凸部40A。当使杆30转动时,支承轴12的抵接部13及支承轴主体12A抵接于分隔片40的凸部40A而使分隔片40弹性变形。另外,在轴孔38形成有在杆30组装时用于将抵接部13插通的组装槽42,并且在对置板31的外表面侧的轴孔38的孔缘设置有凹部39,如图11所示,凹部39形成容许抵接部13通过(旋转)的空间。
如图10所示,卡止片43为能弹性变形的板状,在顶端部形成有向第1壳体11侧突出的卡止爪43A。卡止爪43A通过与第1壳体11的切口部16卡止而能够限制杆30的转动。
连结把手部45形成有与第2壳体20的卡止凸部25A卡止而将杆30保持为锁定状态的锁定卡止部46。锁定卡止部46为框状,通过被卡止孔46A的孔缘与第2壳体20的卡止凸部25A卡止,从而能够限制杆30的转动并保持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20的完全嵌合状态。
接着,对杆30的转动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第1壳体11的支承轴12插通于杆30的第1轴孔38A的状态下,当使第2壳体20的凸轮从动件21相对于配置于转动的初期位置(图13的位置)的杆30从杆30的导入槽36A的前端侧插通,并且使第2壳体20与第1壳体11嵌合时,成为凸轮从动件21配置于第1槽部33的起始端部33A的状态。
接着,使杆30向正转方向转动。于是,如图15所示,第1轴孔38A相对于支承轴12以转动轴A1为中心旋转,并且凸轮从动件21在第1槽部33内朝向另一方端部33B移动。并且,如图17所示,当凸轮从动件21达到第1槽部33的端部33B时,凸轮从动件21与端部33B卡止,从而杆30的正转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并且如图18所示,通过支承轴12的抵接部13与分隔片40的凸部40A抵接而使分隔片40向外方侧挠曲变形,从而成为杆30相对于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20能向前方滑动的状态。
接着,作业者对杆30向前方侧施力,如图19所示,使杆30相对于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20向前方侧滑动。于是,凸轮从动件21被连结部35的里侧的连结槽35A引导而向后方侧滑动移动,并且支承轴12在轴孔38内向后方侧滑动移动,如图20所示,成为分隔片40跨上支承轴主体12A的状态。并且,当进一步使杆30向前方侧滑动时,如图21、图22所示,成为分隔片40通过支承轴主体12A而与抵接部13抵接的状态。另外,支承轴12与第2轴孔38B的孔壁抵接而限制杆30的滑动,凸轮从动件21与第2槽部34的槽壁(端部34A的槽壁)卡止,凸轮从动件21能够在第2槽部34内移动。
接着,如图23所示,使杆30向反转方向转动。于是,抵接部13超过分隔片40,分隔片40复原变形,并且在支承轴12插通于第2轴孔38B并能以转动轴A2为轴心转动的原样状态下,凸轮从动件21在第2槽部34内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当凸轮从动件21抵接于第2槽部34的终端部34B时,连结把手部45的锁定卡止部46与第2壳体20的杆卡止部24的卡止凸部25A卡止,杆30的位置以锁定状态被保持,并且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20成为完全嵌合状态(图1)。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杆式连接器10具备:第1壳体11;第2壳体20,与第1壳体11嵌合;以及杆30,通过相对于第1壳体11转动而使第2壳体20向相对于第1壳体11的嵌合方向移动,其中,在杆30形成有凸轮槽32,在第2壳体20形成有能沿着凸轮槽32移动的凸轮从动件21,杆30能够以相对于第1壳体11能在预定范围移动的转动轴A1、A2为中心转动,凸轮槽32具有:第1槽部33,引导凸轮从动件21;第2槽部34,相对于第1槽部33在转动轴A1、A2侧以沿着第1槽部33的方式配置,引导凸轮从动件21;以及连结槽35A,在与第1槽部33及第2槽部34交叉的方向延伸,将第1槽部33和第2槽部34连结,引导凸轮从动件21,连结槽35A在沿着转动轴A1、A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在凸轮从动件21配置于第1槽部33的状态下使杆30转动时,凸轮从动件21被第1槽部33引导。并且,当凸轮从动件21抵接于第1槽部33和连结槽35A交叉的位置时,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20成为半嵌合状态。然后,当使杆30相对于第1壳体11滑动时,则杆30的转动轴A1、A2在预定范围滑动移动,并且第1槽部33的凸轮从动件21通过连结槽35A向第2槽部34侧移动,凸轮从动件21抵接于连结槽35A和第2槽部34交叉的位置而限制杆30的滑动。并且,通过使杆30向相反侧转动,从而第2槽部34的凸轮从动件21向第2槽部34的相反侧移动,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20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将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20从半嵌合状态形成为完全嵌合状态时的杆30的操作。
另外,在第1壳体11形成有与转动轴A1、A2成为同心的支承轴12,在杆30形成有支承轴12能转动地插通的第1轴孔38A及第2轴孔38B、和将第1轴孔38A和第2轴孔38B分隔的分隔片40(分隔部),分隔片40能够向容许支承轴12在第1轴孔38A与第2轴孔38B之间的移动的方向挠曲变形。
这样的话,能够利用分隔片40将杆30能转动地保持在预定位置。
在支承轴12的外周突出有抵接部13,抵接部13通过杆30的转动而与分隔片40抵接并使分隔片40挠曲变形。
这样的话,能够简化在杆30转动时用于使分隔片40挠曲变形的结构。
具备将第1槽部33和第2槽部34连结的连结部35,第1槽部33及第2槽部34贯穿形成于杆30,连结槽35A设置于连结部35的第1壳体11侧。
这样的话,与贯穿形成连结槽35A的情况比较,能够将第1槽部33与第2槽部34之间的区域的强度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1)杆式连接器10为具备分隔片40、支承轴12的抵接部13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备分隔片40及抵接部13的至少一方。
(2)连结槽35A为形成于连结部35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形成连结部35。例如,也可以将使第1槽部33和第2槽部34连通的贯穿孔作为连结槽,使连结槽内的凸轮从动件21露出。
(3)在第1壳体设置有支承轴12,在杆30设置有支承轴12插通的轴孔38,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杆设置支承轴,并在第1壳体的侧面设置支承轴能移动地插通的轴孔(第1轴孔及第2轴孔)。
附图标记说明
10:杆式连接器
11:第1壳体
12:支承轴
13:抵接部
16:切口部
20:第2壳体
21:凸轮从动件
30:杆
32:凸轮槽
33:第1槽部
34:第2槽部
35:连结部
35A:连结槽
38:轴孔
40:分隔片(分隔部)
A1、A2:转动轴

Claims (4)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具备:
第1壳体;
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
杆,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转动而使所述第2壳体向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方向移动,其中,
在所述杆形成有凸轮槽,在所述第2壳体形成有能沿着所述凸轮槽移动的凸轮从动件,
所述杆能够以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能在预定范围移动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凸轮槽具有:第1槽部,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第2槽部,相对于所述第1槽部在所述转动轴侧以沿着所述第1槽部的方式配置,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以及连结槽,在与所述第1槽部及所述第2槽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将所述第1槽部和所述第2槽部连结,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
所述连结槽在沿着所述转动轴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1壳体形成有与所述转动轴成为同心的支承轴,
在所述杆形成有供所述支承轴能转动地插通的第1轴孔及第2轴孔、和将所述第1轴孔和所述第2轴孔分隔的分隔部,
所述分隔部能够向容许所述支承轴在所述第1轴孔与所述第2轴孔之间的移动的方向挠曲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在所述支承轴的外周突出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杆的转动而与所述分隔部抵接并使所述分隔部挠曲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中,具备将所述第1槽部和所述第2槽部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第1槽部及所述第2槽部贯穿形成于所述杆,
所述连结槽设置于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1壳体侧。
CN201980045019.9A 2018-07-17 2019-06-27 杆式连接器 Active CN112385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3941A JP6930502B2 (ja) 2018-07-17 2018-07-17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8-133941 2018-07-17
PCT/JP2019/025540 WO2020017271A1 (ja) 2018-07-17 2019-06-27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5094A true CN112385094A (zh) 2021-02-19
CN112385094B CN112385094B (zh) 2022-08-02

Family

ID=69163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5019.9A Active CN112385094B (zh) 2018-07-17 2019-06-27 杆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1565B2 (zh)
JP (1) JP6930502B2 (zh)
CN (1) CN112385094B (zh)
WO (1) WO20200172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56397B2 (ja) 2021-02-10 2024-03-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3785A (zh) * 2006-02-02 2007-08-0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型连接器
JP2009277487A (ja) * 2008-05-14 2009-11-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5649505A (zh) * 2016-03-09 2016-06-08 北华大学 双插式防盗门及外挂式锁闭装置
US20170279222A1 (en) * 2014-11-04 2017-09-2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typ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7500B2 (ja) 2001-02-01 2007-01-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8218119A (ja) * 2007-03-02 2008-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211929B2 (ja) * 2008-08-19 2013-06-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686577B2 (ja) * 2010-11-15 2015-03-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5761035B2 (ja) 2012-01-10 2015-08-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3785A (zh) * 2006-02-02 2007-08-0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型连接器
JP2009277487A (ja) * 2008-05-14 2009-11-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20170279222A1 (en) * 2014-11-04 2017-09-2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type connector
CN105649505A (zh) * 2016-03-09 2016-06-08 北华大学 双插式防盗门及外挂式锁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30502B2 (ja) 2021-09-01
CN112385094B (zh) 2022-08-02
US20210273377A1 (en) 2021-09-02
WO2020017271A1 (ja) 2020-01-23
US11251565B2 (en) 2022-02-15
JP2020013666A (ja)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8117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amming system
US7329133B2 (en) Connector
JP2009170160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7445474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and lever-type connector assembly
JP5347936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7959180B (zh) 杆式连接器
US7661978B2 (en) Connector and to a connecting method
CN110690622B (zh) 连接器
KR101411202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CN112290292B (zh) 杠杆式连接器
CN112385094B (zh) 杆式连接器
US9923305B2 (en) Connector
JP6673017B2 (ja) コネクタ
EP190513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945722B (zh) 连接器
JP5994745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9899768B2 (en) Connector with operating member to assist connection to mating connector and resilient piece to restrict inadvertent displacement of operating member
US10498078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US11088493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US20230396021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EP1024560B1 (en) Two-par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20154508A1 (en) Li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JP6980842B2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を有する接合補助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JP7272230B2 (ja) コネクタ
JP2021114455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