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0778A - 气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60778A CN112360778A CN202011235773.XA CN202011235773A CN112360778A CN 112360778 A CN112360778 A CN 112360778A CN 202011235773 A CN202011235773 A CN 202011235773A CN 112360778 A CN112360778 A CN 1123607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all
- fan
- air curtain
- curtai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产品上表面设置吸入口并抑制性能降低的贯流风扇方式的气幕装置。气幕装置具备:框体,在上表面的前面侧设置有吸入口,在下表面水平设置有吹出口,构成外部轮廓;风扇,以中心轴为轴中心旋转;及风路结构体,设置在风扇的吹出口侧的风路内。风路结构体在前面侧具备:舌部,具有比中心轴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及位于比凸部靠前面侧的凹部;及前面垂直壁,从凹部的下端朝铅垂下方设置。此外在背面侧具备背面壁B(21),其为与构成从凹部的上端到前面垂直壁的下端的上下范围且风扇的两端的左右范围的前面壁A(20)相同的形状,背面壁B平行设置于前面壁A的背面侧且从前面壁A起的与吹出口的前面侧端部和背面侧端部的距离相等距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710826257.6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日为2017年9月13日,母案的发明名称为“气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气幕装置利用帘幕状的气流隔离外部气体,由此使得室内的制冷供暖的冷气或热难以逃逸,隔离尘埃从外部的侵入。因此,气幕装置在食品店、餐厅的出入口等中使用。
在图9、图10中示出以往的气幕装置的构造。此处,图9是以往的气幕装置的侧面剖面的概要图。图10是以往的气幕装置的立体概要图。
图9所示的气幕装置具有电动机101以及贯流风扇102。主体通过在设置于壁面103的安装板104安装设置于主体背面侧的背面面板105而被固定。贯流风扇102设置于构成风路的后导向件106与稳定器107之间。在主体的正面侧设置有吸入面板108,由构成主体的外部轮廓的外部轮廓面板109固定。如图10所示,在吸入面板108设置有多个吸入口110。当电动机101运转时,贯流风扇102朝旋转方向111的方向旋转,从设置于吸入面板108的吸入口110流入吸入气流112。流入的吸入气流112沿着后导向件106以及稳定器107流动,成为帘幕状的吹出气流113,从设置于主体的下表面侧的吹出口114送出。
通过上述结构,以贯流风扇102的旋转轴为中心使吸入口110与吹出口114的角度接近90°,提高贯流风扇102的风扇效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123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16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样的以往的气幕装置中,虽然贯流风扇的风扇效率高,但是因长期使用而在吸入口堆积尘埃等,由此导致污垢变得显眼。因此,为了隐藏堆积于吸入口的尘埃等,考虑单纯将吸入口的位置变更为产品上表面的方法,但吹出气流相对于吸入气流的角度变得大于90°,由此导致贯流风扇的风扇效率降低。
即,为了提高贯流风扇的风扇效率,优选相对于吸入气流而将吹出气流设为90°以下。因此,在上表面设置吸入口的情况下,必须如空调机那样以朝前面侧吹出的方式形成风路。但是,在要求朝向正下方吹出风的功能的气幕装置中,在将吸入口设置于产品上表面的情况下,吹出气流相对于吸入气流的角度会变得大于90°,因此存在风扇效率降低的课题。
本发明解决这样的以往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上表面设置吸入口以便当长期使用时吸入口的污垢不会变得显眼、同时抑制风扇效率的降低的气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气幕装置具备:框体,其构成外部轮廓,且在上表面的前面侧设置有吸入口,在下表面水平地设置有吹出口;风扇,其以垂直地设置于框体的两侧面的中心轴为轴中心进行旋转;以及风路结构体,其设置在风扇的吹出口侧的风路内。风路结构体构成为,在风路结构体的前面侧具备:舌部,其具有相比中心轴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以及位于相比凸部靠前面侧的凹部,构成为将凸部以及凹部设置在到风扇的两端为止的范围内;以及前面垂直壁,其从凹部的下端朝向铅垂下方设置。此外,在风路结构体的背面侧具备与前面壁A相同形状的背面壁B,该前面壁A构成从凹部的上端到前面垂直壁的下端的上下范围且风扇的两端的左右范围,背面壁B平行地设置于前面壁A的背面侧,且平行地设置于从前面壁A起的与吹出口的前面侧端部和背面侧端部的距离相等距离的位置。由此能够实现所期望的目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便在产品的顶面侧设置吸入口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风扇效率的降低,并进一步提高隔离效果的气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与图2的B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4是与图2的C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幕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D-D线剖视图。
图8是与图7的E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9是以往的气幕装置的侧面剖面的概要图。
图10是以往的气幕装置的立体概要图。
图11是以往的其他的气幕装置的侧面剖面的概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00、300 气幕装置
2 外部轮廓
3、307 吸入口
3a 背面侧端部
3b 前面侧端部
3c 中间点
4、308 吹出口
4a 背面侧端部
4b 前面侧端部
5 风扇
5a 旋转中心
6、206 风路结构体
6a、206a、304 稳定器
6b、206b 后导向件
7 框体
8 背面面板
9 吹出口面板
10 爪部
11 中心轴
12 壁面
13 壁面安装面板
14 贯流风扇
15a、215a 凸部
15b、215b 凹部
16a 凸部上端
16b、216b 凸部下端
17a、217a 凹部上端
17b 凹部下端
18、218 舌部
19 前面垂直壁
19b 前面垂直壁下端
20、220 前面壁A
21、221 背面壁B
21a 最上部
22 稳定器上端
23 直线E
24 直线F
25 背面垂直壁
26 后导向件凸部
30 直线X
31 直线Y
32 中间点
33 角度X
34 角度Y
40 马达
51 角度E
52 距离E
53 距离F
54 角度F
101 电动机
102 贯流风扇
103 壁面
104 安装板
105 背面面板
106 后导向件
107 稳定器
108 吸入面板
109 外部轮廓面板
110 吸入口
111 旋转方向
112 吸入气流
113、4c 吹出气流
114 吹出口
208、302 加热器
223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助于本发明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在全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使用图1、图2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1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如图1所示,气幕装置1设置于壁面12,具备外部轮廓2、风扇5以及风路结构体6。
外部轮廓2具备用于从外部保护内置的部件的框体7、用于将气幕装置1设置于壁面12的背面面板8、以及用于埋没背面面板8与吹出口4的间隙的吹出口面板9。此外,在构成外部轮廓2的框体7设置有吸入口3以及吹出口4。
如图1、图2所示,吸入口3设置于外部轮廓2的上表面的前面侧。也就是说,吸入口3设置于框体7的上表面的前面侧。此处所说的前面侧是指气幕装置1的正面侧。如图2所示,吸入口3的背面侧端部3a配置于相比垂直地设置于框体7的两侧面的中心轴11靠前面侧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吸入口3的前面侧端部3b为了确保吸入口3的面积而优选尽量位于框体7的上表面的前面侧。
如图1、图2所示,吹出口4水平地设置于外部轮廓2的下表面。也就是说,吹出口4水平地设置于框体7的下表面。此处所说的水平意味着相对于铅垂的水平。具体而言,在气幕装置1的设置状态下,吹出气流4c被吹出的方向是铅垂方向。相对于该铅垂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为吹出口4。这是为了使从吹出口4送出的吹出气流4c相对于设置气幕装置1的壁面12平行地吹出。
框体7由ABS树脂成形,形成为覆盖产品的上表面、正面、下表面、两侧面的箱型形状。利用不同部件构成框体7与吹出口面板9的原因在于,防止当在框体7设置吹出口4的开口部的情况下,相对于模具的脱模方向开口部成为底切部而导致模具制作费用增加。
背面面板8由金属成形。此外,在背面面板8设置有用于勾挂于在壁面安装面板13设置的孔的爪部10,该壁面安装面板13固定于壁面12。框体7、吹出口面板9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于背面面板8。
风扇5以垂直地设置于外部轮廓2的两面侧的中心轴11为旋转中心5a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5是能够沿着气幕装置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均匀地吹出风的贯流风扇1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风扇5,也可以使用西洛克风扇等叶轮形状的风扇。
如图1所示,马达40配置于外部轮廓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通过电源线供电。马达40是在两侧具有轴的两轴马达,相对于左右的轴连接作为风扇5的贯流风扇14。马达40具有与中心轴11一致的旋转轴,通过旋转轴的旋转来驱动贯流风扇14。
当朝马达40投入电源时,贯流风扇14旋转,空气从吸入口3流入到外部轮廓2的内部。形成为流入的空气通过风路结构体6的内侧从吹出口4朝正下方也就是外部送出的构造。
风路结构体6设置于贯流风扇14的吹出口4侧的风路内。使用图3对风路结构体6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3是与图2的B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
如图3所示,风路结构体6由稳定器6a以及后导向件6b构成。稳定器6a具有使气流的流动稳定的功能。后导向件6b具有在贯流风扇14的吹出口4侧朝向吹出口4引导气流的流动的功能。稳定器6a配置于风路结构体6的前面侧,后导向件6b配置于背面侧。
稳定器6a具有:相比中心轴11朝背面侧突出、严格来说相比穿过中心轴11的铅垂面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15a;以及位于相比凸部15a靠前面侧的凹部15b。此处,凸部15a与凹部15b平滑地相连。即,凸部15a的凸部下端16b与凹部上端17a一致。此外,凸部下端16b的切线与凹部上端17a的切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此外,凸部下端16b(凹部上端17a)是连结凸部15a的下端侧的R的末端与凹部15b的上端侧的R的末端的直线的中点。稳定器6a从凸部上端16a朝向前面侧延伸。此处,凸部上端16a是从中心轴11朝铅垂下方引出的铅垂直线与风路结构体6(稳定器6a)的前面侧上部交叉的位置。
凸部15a以及凹部15b构成为设置在到贯流风扇14的两端为止的范围内,将其称作舌部18。
从凹部15b的下端侧的R的末端亦即凹部下端17b沿着铅垂方向到外部轮廓2设置有前面垂直壁19。
其次,使用图4对风路结构体6的稳定器6a与后导向件6b的形状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4是与图2的C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
在位于风路结构体6的背面侧的后导向件6b的上端侧朝向贯流风扇14设置有凸部形状。将其称作后导向件凸部26。后导向件6b与后导向件凸部26连通。此处,将连结贯流风扇14的中心轴11与后导向件凸部26的顶点的直线设为直线E 23。此外,将直线E 23与穿过中心轴11的铅垂直线所成的上表面侧的角度设为角度E 51。并且,将直线E 23上的贯流风扇14的外周缘与后导向件凸部26的距离设为距离E 52。在该情况下,角度E 51为15°~25°的范围且距离E 52为3~7mm在提高气幕装置1的风扇性能方面是优选的。并且,以后导向件凸部26为边界,从后导向件凸部26朝向吸入口3而中心轴11与后导向件6b的表面的距离逐渐扩大。同样地,以后导向件凸部26为边界,从后导向件凸部26朝向吹出口4而中心轴11与后导向件6b的表面的距离逐渐扩大。后导向件6b朝向吹出口4具有构成后导向件6b的背面壁B 21。背面壁B 21的上端与除了背面壁B 21以外的后导向件6b以R形状连接。对于背面壁B 21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稳定器6a的上端从凸部上端16a朝向前面侧延伸。从中心轴11起的相距稳定器6a的表面的距离以舌部18的最背面位置为起点随着趋向上方侧且前面侧而逐渐缩小。此处,将连结稳定器6a的上端亦即稳定器上端22与中心轴11的直线设为直线F 24。此外,将直线F24上的贯流风扇14的外周缘与稳定器上端22的距离设为距离F 53。并且,将直线E 23与直线F 24所成的前面的角度设为角度F 54。在该情况下,距离F 53为3~7mm且角度F 54为170°~190°的范围在提高气幕装置1的风扇性能方面是优选的。将角度F 54设定在170°~190°之间的原因在于,针对贯流风扇14,减小吸入的风量与吹出风量的差,使风路内的流动稳定。
在后导向件6b的下端侧设置有与前面壁A 20相同形状的背面壁B 21,该前面壁A20构成从凹部15b的上端亦即凹部上端17a到前面垂直壁19的下端亦即前面垂直壁下端19b的上下范围且贯流风扇14的两端的左右范围。背面壁B 21平行地设置于前面壁A 20的背面侧,且平行地设置于从前面壁A 20起的与吹出口4的前面侧端部4b(与前面垂直壁下端19b相同的位置)和背面侧端部4a的距离相等距离的位置。也就是说,前面壁A 20与背面壁B 21在到贯流风扇14的两端部为止的范围内具有相同形状且面平行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结构中,从吸入口3流入的气流在由贯流风扇14与风路结构体6升压后,在从吹出口4沿着铅垂方向吹出前,成为暂时朝向前面侧的流动。也就是说,能够以贯流风扇14的中心轴11为中心,使从吸入口3到吹出口4的气流的角度接近90°。因此,能够提高贯流风扇14的风扇效率。此外,在风路结构体6设置有使朝向前面侧的流动朝铅垂方向偏向的、由前面垂直壁19和与之对置的背面垂直壁25构成的直线部。因此,能够提高吹出气流4c的直进性,能够提高作为气幕装置1的性能。
由此,即便在上表面侧设置吸入口3,也能够抑制气幕装置1的性能降低。也就是说,即便在上表面侧设置吸入口3,也能够抑制气幕装置1的风扇效率的降低。
此外,如图3、图4所示,前面壁A 20配置于相比穿过中心轴11的铅垂面靠前面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从吸入口3到吹出口4的气流的角度接近90°,能够提高贯流风扇14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前面壁A 20所包括的前面垂直壁19配置于相比中心轴11靠前面侧的位置,则能够期待相同的效果。
其次,使用图5对风路结构体6的形状进行说明。此处,图5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以最接近吸入口3的风路结构体6的背面侧、即后导向件凸部26为起点到背面壁B21的最上部21a为止的相距中心轴11的距离逐渐扩大。即,形成为从后导向件凸部26到背面壁B 21的最上部21a的相距中心轴11的距离逐渐扩大的构造。由此,能够在贯流风扇14与后导向件6b之间使气流充分地升压。此外,能够抑制由于风路的缩小而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增加。
此外,将侧视下连结中间点3c与中心轴11的直线设为直线X 30,该中间点3c为吸入口3的前面侧端部3b和背面侧端部3a的中间点。此外,将侧视下连结中间点32与中心轴11的直线设为直线Y 31,该中间点32是连结前面壁A 20的上端部(即凹部上端17a)与背面壁B21的最上部21a的直线的中间点。此处,直线X 30与直线Y 31交叉而形成的前面侧的角度X33与背面侧的角度Y 34是气流的角度。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背面侧的角度Y34大于前面侧的角度X 33的结构(角度X 33<角度Y 34)。由此,能够使气流的角度更加接近90°,并且,由于贯流风扇14朝背面侧移动,所以能够提高贯流风扇14的性能,并抑制产品的厚度,减小尺寸。
(实施方式2)
其次,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幕装置进行说明。
气幕装置利用帘幕状的气流隔离外部气体,由此使得室内的制冷供暖的冷气或热难以逃逸,并隔离尘埃从外部的侵入,因此,在食品店、餐厅的出入口等中使用。此外,在气幕装置中,在冬季、寒冷地区中使用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气流碰到人时的冷风感,存在将镍铬丝加热器、护套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等加热器设置于产品内部的情况。由此,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
作为以往的带加热器的气幕装置,已知有通过将安装有加热器的格子状的框设置于吹出风路来加热空气的气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以下,参照图11对以往的带加热器的气幕装置进行说明。
图11是以往的其他的带加热器的气幕装置的侧面剖面的概要图。如图11所示,以往的带加热器的气幕装置300具有电动鼓风机301以及加热器302。电动鼓风机301设置于构成风路的引导壁303与稳定器304之间。加热器302由电热带309与格子状的吹出风路框305构成。电热带309由吹出风路框305保持。吹出风路框305以与引导壁303和稳定器304连接的方式固定。当电动鼓风机301运转时,从设置于前面面板306的吸入口307流入空气。流入的空气沿着引导壁303与稳定器304流动,在由加热器302加热后,成为帘幕状的气流,从吹出口308送出。
在这样的以往的带加热器的气幕装置300中,在加热器302的上游侧堆积尘埃等的异物。由此产生压力损失,因此需要定期对加热器302、尤其是加热器302的上游侧进行清扫、即维护。当进行维护时,由于吹出风路由前面面板306覆盖,所以在卸下前面面板306后,也卸下吹出风路框305亦即稳定器304。但是,当卸下稳定器304时,加热器302露出,存在手碰到加热器302的充电部的情况。
因此,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幕装置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气幕装置,通过设置覆盖加热器的前面侧而阻挡与加热器的接触的前面壁以及以能够独立地拆装的方式设置于前面壁的上游侧的舌部,提高维护时的安全性。
首先,使用图6、图7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幕装置200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6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幕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D-D线剖视图。
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气幕装置200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1相同。因而,对于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1共通的结构省略说明。如图6所示,气幕装置200设置于壁面12,具备外部轮廓2、风扇5、风路结构体206以及加热器208。
外部轮廓2与风扇5为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气幕装置1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6、图7所示,加热器208在下游风路内配置于吹出口4的上游。也就是说,加热器208设置于前面壁A 220与背面壁B 22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器208的下游侧端部配置于吹出口4的附近。即,加热器208靠近下游风路内的下游侧配置。加热器208为长方形形状,为了降低相对于从贯流风扇14朝吹出口4的空气的流动的压力损失,从气幕装置200的设置时的加热器208的上游面朝向下表面设置有风路。加热器208通过供电而发热,由此在加热器208内的风路对经由下游风路211从吹出口4排出的空气进行加热。
气幕装置200中,当向马达40投入电源时贯流风扇14旋转。通过贯流风扇14的旋转,从吸入口3朝外部轮廓2的内部流入空气。流入的空气通过下游风路211的内侧,在由加热器208加热后,从吹出口4朝正下方送出。
接着,使用图8对风路结构体206进行说明。在贯流风扇14的吹出口4侧的风路内设置有风路结构体206。图8是与图7的E部相当的部位的放大图。
风路结构体206设置于贯流风扇14的下游侧与吹出口4之间,具有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而使之稳定的功能。风路结构体206在到气幕装置200的两端为止的范围内,设置于与马达40对应的位置、也就是马达40的下方。风路结构体206由稳定器206a以及后导向件206b形成。
稳定器206a在风路结构体206中设置于前面侧。稳定器206a具备舌部218以及前面壁A 220。
前面壁A 220覆盖加热器208的前面侧而阻挡与加热器208的接触。
舌部218以能够相对于前面壁A 220独立地拆装的方式设置于前面壁A 220的上游侧。拆装方法例如通过基于螺钉的固定进行。舌部218具有相比旋转中心5a亦即中心轴11朝背面侧、严格来说相比穿过中心轴11的铅垂面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215a、以及位于相比凸部215a靠前面侧的凹部215b。此处,凸部215a与凹部215b平滑地相连。即,凸部215a的凸部下端216b与凹部上端217a一致,凸部下端216b的切线与凹部上端217a的切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前面壁A 220从凸部215a的凸部下端216b沿着铅垂方向设置至外部轮廓2。前面壁A 220的上端亦即前面壁上端222与加热器208的上段的距离亦即距离223为5mm~8mm的范围在提高气幕装置200的维护安全性方面是优选的。通过将距离223设定在5mm~8mm之间,前面壁A 220形成为完全覆盖加热器前面的面224的构造。由此,当使用吸尘器等进行维护时,抑制手直接与加热器208的充电部接触,能够简单地进行吸尘。此外,也具有当卸下舌部218时抑制堆积于加热器208的上游面的尘埃的飞散的效果。
舌部218由ABS树脂成形,设置于加热器208的上游侧。通过利用不同部件构成舌部218与前面壁A 220,无需卸下前面壁A 220,也就是说无需使加热器208的面板侧的面露出,便能够进行加热器208的维护。此外,在使舌部218与前面壁A 220一体化的情况下,材料为板金,由此导致材料费增加,但通过形成为不同部件则能够防止材料费增加。
加热器208为长方形形状,通过以与加热器208的长边侧、即前面对置的方式设置舌部218,在卸下舌部218后,容易目视确认加热器208的整体。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前面壁A 220拆装的舌部218,当进行加热器208的维护时,无需卸下前面壁A 220便能够进行加热器208的上游面的维护。也就是说,能够防止手碰到位于吹出口4的内部或者附近的加热器208的充电部,即便在刚加热后加热器208尚未完全冷却时进行维护,也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
此外,舌部218与框体7的前面对置地设置。此外,舌部218形成为通过卸下框体7而露出的构造。由此,在卸下框体7后,仅通过卸下舌部218就能够维护加热器208。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幕装置200,能够提高维护性,也能够确保维护时的安全性。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3配置于产品的上游面,因此容易吸入从上方落下的废物。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维护性的提高以及维护时的安全性的確保变得更加有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产品搭载一个马达40与两个风扇5的组合,但例如搭载一个风扇5、两个以上马达40等,不论马达40与风扇5的组合数量如何,都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存在组合数量(马达40的个数×风扇5的个数)越多,则加热器208的数量也越多的趋势,但加热器208的数量越多,越有助于本发明的风路内的维护安全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208利用使用了PTC热敏电阻的PTC加热器。PTC加热器从温度上升饱和特性的安全方面和低消耗电力化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但也可以使用镍铬丝加热器、护套加热器等加热器。PTC是指正温度系数(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
产业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的气幕装置除了应用于建筑物入口的外部气体的隔离目的以外,还能够通过向内置有贯流风扇的鼓风设备的转换而应用于作为搅拌室内空气的循环器用途等。
Claims (5)
1.一种气幕装置,具备构成外部轮廓的框体、向所述外部轮廓的内部导入空气的吸入口、向所述外部轮廓的外部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吹出口引导空气的风扇,其中,
所述气幕装置具备:
所述吸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外部轮廓的上表面;
所述吹出口,其水平地设置于所述外部轮廓的下表面;
作为所述风扇的贯流风扇,其以垂直地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两侧面的中心轴为轴中心进行旋转;以及
风路结构体,其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扇的吹出口侧的风路内,
所述风路结构体构成为,在所述风路结构体的前面侧具备:
舌部,其具有相比所述中心轴朝背面侧突出的凸部、以及位于相比所述凸部靠前面侧的凹部,且构成为将所述凸部以及所述凹部设置在到所述贯流风扇的两端为止的范围内;以及
前面垂直壁,其从所述凹部的下端朝向铅垂下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幕装置,其中,
将从所述凹部的上端到所述前面垂直壁的下端的上下范围且所述贯流风扇的两端的左右范围设为前面壁A,
所述前面壁A配置于相比所述中心轴更靠前面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中,
将从所述凹部的上端到所述前面垂直壁的下端的上下范围且所述贯流风扇的两端的左右范围设为前面壁A,
以最接近所述吸入口的所述风路结构体的背面侧为起点到背面壁B的最上部为止的距所述中心轴的距离逐渐扩大,所述背面壁B在所述前面壁A的背面侧与所述前面壁A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装置,其中,
对于直线X与直线Y交叉而形成的角度而言,背面侧的角度大于前面侧的角度,该直线X在侧视下将所述吸入口的前面侧端部和背面侧端部的中间点与所述中心轴连结,该直线Y在侧视下将所述前面壁A的上端部和所述背面壁B的上端部的中间点与所述中心轴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幕装置,其中,
所述背面壁B的上端部位于从所述前面壁A的凹部的上端向所述背面侧水平移动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81082 | 2016-09-16 | ||
JP2016181082A JP6738999B2 (ja) | 2016-09-16 | 2016-09-16 | エアカーテン装置 |
JP2016-238069 | 2016-12-08 | ||
JP2016238069A JP6782398B2 (ja) | 2016-12-08 | 2016-12-08 | エアカーテン装置 |
CN201710826257.6A CN107829960B (zh) | 2016-09-16 | 2017-09-13 | 气幕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26257.6A Division CN107829960B (zh) | 2016-09-16 | 2017-09-13 | 气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60778A true CN112360778A (zh) | 2021-02-12 |
Family
ID=616438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35773.XA Pending CN112360778A (zh) | 2016-09-16 | 2017-09-13 | 气幕装置 |
CN201710826257.6A Active CN107829960B (zh) | 2016-09-16 | 2017-09-13 | 气幕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26257.6A Active CN107829960B (zh) | 2016-09-16 | 2017-09-13 | 气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2360778A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8672U (zh) * | 1977-04-27 | 1978-02-17 | ||
CN1220375A (zh) * | 1997-12-16 | 1999-06-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 |
JP2001116318A (ja) * | 1999-10-15 | 2001-04-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ヒータ付き送風装置及び送風装置用の吹出口枠 |
JP2001132975A (ja) * | 1999-10-29 | 2001-05-18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4150789A (ja) * | 2002-09-05 | 2004-05-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及び貫流送風機及び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のスタビライザー |
CN201917035U (zh) * | 2010-12-14 | 2011-08-03 | 金亿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幕装置 |
CN202361564U (zh) * | 2011-11-25 | 2012-08-01 | 睿士绮机电有限公司 | 空气幕产生装置 |
CN102954539A (zh) * | 2011-08-18 | 2013-03-0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
CN202883485U (zh) * | 2012-09-24 | 2013-04-1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贯流风机 |
JP2013100982A (ja) * | 2013-01-10 | 2013-05-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4220760A (zh) * | 2012-04-03 | 2014-12-17 | 夏普株式会社 | 送风装置、离子送出装置、电气设备以及遥控器保持结构 |
CN204063280U (zh) * | 2011-08-31 | 2014-12-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JP2016027294A (ja) * | 2014-06-30 | 2016-02-18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庫 |
CN105823163A (zh) * | 2015-01-28 | 2016-08-0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带加热器的气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621788U (zh) * | 2010-03-30 | 2010-11-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器 |
-
2017
- 2017-09-13 CN CN202011235773.XA patent/CN112360778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9-13 CN CN201710826257.6A patent/CN1078299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8672U (zh) * | 1977-04-27 | 1978-02-17 | ||
CN1220375A (zh) * | 1997-12-16 | 1999-06-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装置 |
JP2001116318A (ja) * | 1999-10-15 | 2001-04-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ヒータ付き送風装置及び送風装置用の吹出口枠 |
JP2001132975A (ja) * | 1999-10-29 | 2001-05-18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4150789A (ja) * | 2002-09-05 | 2004-05-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及び貫流送風機及び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のスタビライザー |
CN201917035U (zh) * | 2010-12-14 | 2011-08-03 | 金亿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幕装置 |
CN102954539A (zh) * | 2011-08-18 | 2013-03-0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
CN204063280U (zh) * | 2011-08-31 | 2014-12-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CN202361564U (zh) * | 2011-11-25 | 2012-08-01 | 睿士绮机电有限公司 | 空气幕产生装置 |
CN104220760A (zh) * | 2012-04-03 | 2014-12-17 | 夏普株式会社 | 送风装置、离子送出装置、电气设备以及遥控器保持结构 |
CN202883485U (zh) * | 2012-09-24 | 2013-04-1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贯流风机 |
JP2013100982A (ja) * | 2013-01-10 | 2013-05-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6027294A (ja) * | 2014-06-30 | 2016-02-18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庫 |
CN105823163A (zh) * | 2015-01-28 | 2016-08-0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带加热器的气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29960B (zh) | 2020-11-27 |
CN107829960A (zh) | 2018-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95878B1 (en) | In-ceiling embedded type air conditioner | |
KR102532245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CN106403232B (zh) |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 |
US20130105125A1 (en) |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2000046366A (ja) | 天井設置型空気調和装置 | |
AU2015405043B2 (en)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s | |
CN107829960B (zh) | 气幕装置 | |
KR101229343B1 (ko) |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 |
CN210832217U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JP6471351B2 (ja) | ヒーター付きエアカーテン | |
CN107208926B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H0723395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590863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6182881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8215590A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JP5305782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7374747B2 (ja) | Hvacユニット | |
JP6782398B2 (ja) | エアカーテン装置 | |
JP2016138709A (ja) | ヒーター付きエアカーテン | |
JP6445312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200102855A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JPH0711015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0048470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348967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0299992Y1 (ko) | 룸에어컨의 필터 장착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