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6722B -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6722B
CN112356722B CN202011275752.0A CN202011275752A CN112356722B CN 112356722 B CN112356722 B CN 112356722B CN 202011275752 A CN202011275752 A CN 202011275752A CN 112356722 B CN112356722 B CN 112356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charging pile
pile body
groove
moving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57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6722A (zh
Inventor
曹金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Gno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Gno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Gno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Gno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57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6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6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6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6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6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7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rmination, e.g. using camer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6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by positioning the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充电桩体、移动台和电缆;所述充电桩体表面开设有操作窗;所述充电桩体开设有操作窗一侧表面固连有对称设计的滑动轨;所述滑动轨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均为“T”形设计;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本发明通过设置移动的滑动块以及导轨将电缆与机械结构分开进行保存,一方面在电缆或第一移动轨、第二移动轨故障时,相互分离式保存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维修的难度,降低维修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分离式结构较为简单,对所使用的材料的要求较低,进而有效地降低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的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技术多数采用机械结构配合识别装置,进而使固连于机械结构上的充电器与电动汽车接口连接,进而省却了人工手动拉扯电缆并连接车辆接口的步骤,一方面增强了电动汽车充电自动化程度,使电动车充电更加方便化,同时无需人工拉扯电线,还能有效的降低电缆内部的高压电泄露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现有技术中将机械结构和电缆进行固定,由于机械结构在与车辆接口对齐时需要产生位移,固定在机械结构上的电缆需要满足机械结构的位移,进而导致机械结构中的电缆较长,高压电缆本身重量较大,进而容易导致机械结构重量较大,不仅对机械结构的强度要求较高,同时还导致机械结构在产生位移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同时电缆与机械结构进行组合,当机械结构故障进行维修时,电缆的存在一方面对维修工作存在一定的阻碍,同时电缆本身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维护人员的安全。
中国专利发布的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申请号:2015102353500,包括充电控制器、充电桩、汽车充电插座识别定位装置、充电插头自动插拔装置,所述充电控制器与充电桩、汽车充电插座识别定位装置、充电插头自动插拔装置连接;充电桩包括桩体,以及桩体内的电气模块和计量模块;汽车充电插座识别定位装置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组、CCD图像传感器、图像对位处理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组与充电控制器连接;CCD图像传感器通过图像对位处理器与充电控制器连接,充电控制器控制充电插头自动插拔装置,使充电插头自动插拔装置上的充电插头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插座实现自动插拔,但是该方案中电缆与汽车充电插座识别定位装置、充电插头自动插拔装置之间组合,在装置故障时,电缆与机械机构相互堆积不便于维修人员进行修理,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
鉴于此,本发明研制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自动充电装置中电缆与机械结构之间组合,导致装置故障时,不便于维修,同时结构上较为复杂,在组装时较为麻烦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包括充电桩体、移动台和电缆;所述充电桩体表面开设有操作窗;所述充电桩体开设有操作窗一侧表面固连有对称设计的滑动轨;所述滑动轨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均为“T”形设计;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移动台固连于连接块远离第一滑槽一侧;所述移动台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移动台顶端开始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固连有固定轨;所述固定轨“L”形设计;所述固定轨延伸至移动台顶端远离充电桩体一侧;所述移动台远离充电桩体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轨;所述第一移动轨“[”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上表面与固定轨上表面衔接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底端固连有定位杆;所述第二滑槽台阶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移动至第二滑槽台阶处时,第一移动轨内侧表面与固定轨上表面衔接设计;所述固定轨上表面、第一移动轨内外两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T”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远离充电桩体一侧的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轨;所述第一移动轨上开设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将第一移动轨两侧的限位槽导通设计;所述第二移动轨靠进第一移动轨一侧固连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人”形设计;所述导向板远离第二移动轨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移动轨两侧的限位槽内;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第一移动轨上的限位槽均导通;所述导向槽延伸至第二移动轨上,并于第二移动轨远离充电桩体一侧开口设计;所述电缆延伸至第一空腔内;所述电缆一端延伸至固定轨上的限位槽内;所述电缆位于限位槽内一端固连有充电端;所述充电端下表面固连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部固连有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两端均通过弹簧弹性套接有转动轮;所述第一滑槽内、第一移动轨底端以及第二移动轨底端均固连有电动推杆;所述充电桩体顶端安装有广角摄像头;所述第二移动轨远离第一移动轨一端安装有红外测位器;所述电动推杆、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均与充电桩体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技术多数采用机械结构配合识别装置,进而使固连于机械结构上的充电器与电动汽车接口连接,进而省却了人工手动拉扯电缆并连接车辆接口的步骤,一方面增强了电动汽车充电自动化程度,使电动车充电更加方便化,同时无需人工拉扯电线,还能有效的降低电缆内部的高压电泄露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现有技术中将机械结构和电缆进行固定,由于机械结构在与车辆接口对齐时需要产生位移,固定在机械结构上的电缆需要满足机械结构的位移,进而导致机械结构中的电缆较长,高压电缆本身重量较大,进而容易导致机械结构重量较大,不仅对机械结构的强度要求较高,同时还导致机械结构在产生位移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同时电缆与机械结构进行组合,当机械结构故障进行维修时,电缆的存在一方面对维修工作存在一定的阻碍,同时电缆本身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维护人员的安全,工作时,车辆行驶至充电桩体前方,充电桩体上安装的广角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影像,进而向充电桩体内传输影像,进而使充电桩体在内部程序的控制下自启动,充电桩体启动后使红外测位器启动,进而利用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采集到的车辆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并根据转换的数据控制电动推杆移动,电动推杆控制移动台、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产生移动,直至第二移动轨与车辆接口对齐,此时,充电桩体输出信号控制双头电机转动,双头电机转动带动套接的转动轮进行转动,进而使滑动块在限位槽内进行移动,滑动块移动时拖动后方的电缆移动,由于固定轨和第一移动轨之间相互衔接,衔接处呈弧形设计,通过转动轮的转动,使滑动块带动电缆向第一移动轨上的限位槽内移动,同时第二移动轨和第一移动轨通过导向板上开设的导向槽与限位槽导通,滑动块在转动轮的带动下逐渐受到导向板侧壁的影响,使转动轮向滑动块方向挤压,进而使滑动块转移至导向槽内,进而使滑动块拖动电缆进入第二移动轨内部,由于第二移动轨与车辆接口对齐,滑动块最终与车辆接口导通,通过设置固定轨、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利用第一移动轨的形状使固定轨和第一移动轨上下两端均可导通,进而使滑动块可以通过第一移动轨两侧的限位槽产生向上或向下的移动,并通过设置第二移动轨,通过开设导通槽和第二移动轨上固连的导向板,使第二移动轨和第一移动轨两侧均衔接,进而使滑动块在滑动过程中通过第二移动轨对高度进行精细调节,进而有效地使滑动块上固连的充电端与汽车接口相互连接,进而在充电时使电缆线与固定轨、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之间组合,不充电时,分开进行保存,一方面在电缆或第一移动轨、第二移动轨故障时,相互分离式保存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维修的难度,降低维修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分离式结构较为简单,对所使用的材料的要求较低,进而有效地降低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的建设成本。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两侧通过弹簧弹形连接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C”形设计;所述辅助板前后两端均为弧形设计;工作时,通过设置辅助板,利用辅助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分布在滑动块两侧,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使转动轮与限位槽底面的接触摩擦力适中,便于转动轮与限位槽之间产生摩擦,进而带动滑动块在限位槽内产生相对位移,同时辅助板两端弧形设计可以有效的在滑动块向导向槽内滑动时,起到辅助作用,便于转动轮向内收缩,同时还能有效地使滑动块在弯折处更加灵活的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轨外部套接有延伸轨;所述第二移动轨底部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转动连接有多个从动轮;所述延伸轨靠近从动轮一侧均与从动轮啮合;工作时,滑动块在转动轮的带动下进入第二通槽,转动轮在双头电机的带动下持续转动,进而在转动轮和从动轮的相互啮合下使从动轮转动,进而使从动轮推动延伸轨相远离第二移动轨一侧移动,由于从动轮通过转动对转动轮进行卸力,进而使转动轮无法前进,直至延伸轨与车辆接触,此时延伸轨相对固定,进而使从动轮无法转动,从动轮固定对转动轮无法进行卸力,进而使转动轮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进而使转动轮进入车辆接口中,同时当车辆与充电桩体距离过大时,延伸轨无法与车辆接触,进而导致从动轮持续对转动轮进行卸力,进而有效地避免延伸轨与车辆之间存在间隔时,滑动块在转动轮的作用下拉扯电缆向外运动,并与延伸轨脱离,导致滑动块与充电端掉落,导致设备损坏。
优选的,所述延伸轨远离第二移动轨一端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吸盘;工作时,通过设置吸盘,当延伸轨在从动轮的推力作用下与车辆接触,进而对吸盘进行挤压,使延伸轨在吸盘吸力的作用下与车辆连接,此时滑动块上的转动轮在固定的从动轮上前进,并进入延伸轨中,借助与延伸轨之间的反作用力使滑动块前进,进而使滑动块上的充电端能与汽车接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延伸轨远离第一移动轨一侧开设有延伸槽;所述延伸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两端开口设计;所述延伸管与充电端相匹配;工作时,由于延伸轨与车辆外部固连,滑动块在脱离延伸轨向汽车接口内部移动时受重力作用与充电接口产生一定的错位,导致无法有效连接,通过设置延伸管滑动块,带动延伸管一同向前移动,在延伸管与延伸轨之间的相互限制下,延伸管上的滑动块不会产生偏移,进而使充电端与车辆接口平稳对接。
优选的,所述延伸管靠近延伸槽一侧固连有抽气囊;所述抽气囊与吸盘之间通过导管导通;工作时,延伸管在滑动块的推力作用下向车辆接口内部移动,进而使抽气囊受力拉扯,进而使抽气囊内部产生负压,进而使抽气囊对吸盘产生吸引力,使吸盘与车身之间结合的更加牢固,可以有效地在充电过程中使延伸轨对电缆以及充电端形成支撑保护,避免延伸轨受震动外力脱落,进而使电缆和充电端失去支撑力,造成充电端和车辆接口损坏。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车辆停放于充电桩体前方,充电桩体上的广角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后自动向充电桩传输识别信息,进而使充电桩体自启动,自启动的充电桩体通过广角摄像头识别车辆接口位置;
S2:充电桩体根据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捕捉到的信息,对电动推杆进行控制,进而使电动推杆带动移动台、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移动,使第二移动轨与车辆接口之间对齐;
S3:充电桩体控制双头电机转动,进而使滑动块通过固定轨、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构成的轨道向充电接口处前进直至与充电接口结合,充电完毕后,充电桩体控制双头电机、电动推杆带动滑动块、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固定轨、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利用第一移动轨的形状使固定轨和第一移动轨上下两端均可导通,进而使滑动块可以通过第一移动轨两侧的限位槽产生向上或向下的移动,并通过设置第二移动轨,通过开设导通槽和第二移动轨上固连的导向板,使第二移动轨和第一移动轨两侧均衔接,进而使滑动块在滑动过程中通过第二移动轨对高度进行精细调节,进而有效地使滑动块上固连的充电端与汽车接口相互连接,进而在充电时使电缆线与固定轨、第一移动轨和第二移动轨之间组合,不充电时,分开进行保存,一方面在电缆或第一移动轨、第二移动轨故障时,相互分离式保存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维修的难度,降低维修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分离式结构较为简单,对所使用的材料的要求较低,进而有效地降低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的建设成本。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吸盘,当延伸轨在从动轮的推力作用下与车辆接触,进而对吸盘进行挤压,使延伸轨在吸盘吸力的作用下与车辆连接,此时滑动块上的转动轮在固定的从动轮上前进,并进入延伸轨中,借助与延伸轨之间的反作用力使滑动块前进,进而使滑动块上的充电端能与汽车接口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滑动块的主视图;
图中:充电桩体1、移动台2、电缆3、滑动轨11、第一滑槽12、连接块13、第一空腔21、第一通槽22、固定轨23、第二滑槽24、第一移动轨25、定位杆26、限位槽4、第二移动轨41、导通槽42、导向板43、导向槽44、充电端5、滑动块51、双头电机52、转动轮53、电动推杆6、辅助板7、延伸轨8、第二通槽81、从动轮82、吸盘83、延伸槽84、延伸管85、抽气囊8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包括充电桩体1、移动台2和电缆3;所述充电桩体1表面开设有操作窗;所述充电桩体1开设有操作窗一侧表面固连有对称设计的滑动轨11;所述滑动轨11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均为“T”形设计;所述第一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移动台2固连于连接块13远离第一滑槽12一侧;所述移动台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21;所述移动台2顶端开始有第一通槽22;所述第一通槽22内固连有固定轨23;所述固定轨23“L”形设计;所述固定轨23延伸至移动台2顶端远离充电桩体1一侧;所述移动台2远离充电桩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4;所述第二滑槽2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轨25;所述第一移动轨25“[”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25上表面与固定轨23上表面衔接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25底端固连有定位杆26;所述第二滑槽24台阶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25移动至第二滑槽24台阶处时,第一移动轨25内侧表面与固定轨23上表面衔接设计;所述固定轨23上表面、第一移动轨25内外两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4;所述限位槽4“T”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25远离充电桩体1一侧的限位槽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轨41;所述第一移动轨25上开设有导通槽42;所述导通槽42将第一移动轨25两侧的限位槽4导通设计;所述第二移动轨41靠进第一移动轨25一侧固连有导向板43;所述导向板43“人”形设计;所述导向板43远离第二移动轨41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移动轨25两侧的限位槽4内;所述导向板43上开设有导向槽44;所述导向槽44与第一移动轨25上的限位槽4均导通;所述导向槽44延伸至第二移动轨41上,并于第二移动轨41远离充电桩体1一侧开口设计;所述电缆3延伸至第一空腔21内;所述电缆3一端延伸至固定轨23上的限位槽4内;所述电缆3位于限位槽4内一端固连有充电端5;所述充电端5下表面固连有滑动块51;所述滑动块51内部固连有双头电机52;所述双头电机52两端均通过弹簧弹性套接有转动轮53;所述第一滑槽12内、第一移动轨25底端以及第二移动轨41底端均固连有电动推杆6;所述充电桩体1顶端安装有广角摄像头;所述第二移动轨41远离第一移动轨25一端安装有红外测位器;所述电动推杆6、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均与充电桩体1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技术多数采用机械结构配合识别装置,进而使固连于机械结构上的充电器与电动汽车接口连接,进而省却了人工手动拉扯电缆3并连接车辆接口的步骤,一方面增强了电动汽车充电自动化程度,使电动车充电更加方便化,同时无需人工拉扯电线,还能有效的降低电缆3内部的高压电泄露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现有技术中将机械结构和电缆3进行固定,由于机械结构在与车辆接口对齐时需要产生位移,固定在机械结构上的电缆3需要满足机械结构的位移,进而导致机械结构中的电缆3较长,高压电缆3本身重量较大,进而容易导致机械结构重量较大,不仅对机械结构的强度要求较高,同时还导致机械结构在产生位移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同时电缆3与机械结构进行组合,当机械结构故障进行维修时,电缆3的存在一方面对维修工作存在一定的阻碍,同时电缆3本身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维护人员的安全,工作时,车辆行驶至充电桩体1前方,充电桩体1上安装的广角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影像,进而向充电桩体1内传输影像,进而使充电桩体1在内部程序的控制下自启动,充电桩体1启动后使红外测位器启动,进而利用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采集到的车辆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并根据转换的数据控制电动推杆6移动,电动推杆6控制移动台2、第一移动轨25和第二移动轨41产生移动,直至第二移动轨41与车辆接口对齐,此时,充电桩体1输出信号控制双头电机52转动,双头电机52转动带动套接的转动轮53进行转动,进而使滑动块51在限位槽4内进行移动,滑动块51移动时拖动后方的电缆3移动,由于固定轨23和第一移动轨25之间相互衔接,衔接处呈弧形设计,通过转动轮53的转动,使滑动块51带动电缆3向第一移动轨25上的限位槽4内移动,同时第二移动轨41和第一移动轨25通过导向板43上开设的导向槽44与限位槽4导通,滑动块51在转动轮53的带动下逐渐受到导向板43侧壁的影响,使转动轮53向滑动块51方向挤压,进而使滑动块51转移至导向槽44内,进而使滑动块51拖动电缆3进入第二移动轨41内部,由于第二移动轨41与车辆接口对齐,滑动块51最终与车辆接口导通,通过设置固定轨23、第一移动轨25和第二移动轨41,利用第一移动轨25的形状使固定轨23和第一移动轨25上下两端均可导通,进而使滑动块51可以通过第一移动轨25两侧的限位槽4产生向上或向下的移动,并通过设置第二移动轨41,通过开设导通槽42和第二移动轨41上固连的导向板43,使第二移动轨41和第一移动轨25两侧均衔接,进而使滑动块51在滑动过程中通过第二移动轨41对高度进行精细调节,进而有效地使滑动块51上固连的充电端5与汽车接口相互连接,进而在充电时使电缆3线与固定轨23、第一移动轨25和第二移动轨41之间组合,不充电时,分开进行保存,一方面在电缆3或第一移动轨25、第二移动轨41故障时,相互分离式保存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维修的难度,降低维修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分离式结构较为简单,对所使用的材料的要求较低,进而有效地降低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的建设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滑动块51两侧通过弹簧弹形连接有辅助板7;所述辅助板7“C”形设计;所述辅助板7前后两端均为弧形设计;工作时,通过设置辅助板7,利用辅助板7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分布在滑动块51两侧,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使转动轮53与限位槽4底面的接触摩擦力适中,便于转动轮53与限位槽4之间产生摩擦,进而带动滑动块51在限位槽4内产生相对位移,同时辅助板7两端弧形设计可以有效的在滑动块51向导向槽44内滑动时,起到辅助作用,便于转动轮53向内收缩,同时还能有效地使滑动块51在弯折处更加灵活的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移动轨41外部套接有延伸轨8;所述第二移动轨41底部开设有第二通槽81;所述第二通槽81内转动连接有多个从动轮82;所述延伸轨8靠近从动轮82一侧均与从动轮82啮合;工作时,滑动块51在转动轮53的带动下进入第二通槽81,转动轮53在双头电机52的带动下持续转动,进而在转动轮53和从动轮82的相互啮合下使从动轮82转动,进而使从动轮82推动延伸轨8相远离第二移动轨41一侧移动,由于从动轮82通过转动对转动轮53进行卸力,进而使转动轮53无法前进,直至延伸轨8与车辆接触,此时延伸轨8相对固定,进而使从动轮82无法转动,从动轮82固定对转动轮53无法进行卸力,进而使转动轮53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进而使转动轮53进入车辆接口中,同时当车辆与充电桩体1距离过大时,延伸轨8无法与车辆接触,进而导致从动轮82持续对转动轮53进行卸力,进而有效地避免延伸轨8与车辆之间存在间隔时,滑动块51在转动轮53的作用下拉扯电缆3向外运动,并与延伸轨8脱离,导致滑动块51与充电端5掉落,导致设备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延伸轨8远离第二移动轨41一端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吸盘83;工作时,通过设置吸盘83,当延伸轨8在从动轮82的推力作用下与车辆接触,进而对吸盘83进行挤压,使延伸轨8在吸盘83吸力的作用下与车辆连接,此时滑动块51上的转动轮53在固定的从动轮82上前进,并进入延伸轨8中,借助与延伸轨8之间的反作用力使滑动块51前进,进而使滑动块51上的充电端5能与汽车接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延伸轨8远离第一移动轨25一侧开设有延伸槽84;所述延伸槽84内滑动连接有延伸管85;所述延伸管85两端开口设计;所述延伸管85与充电端5相匹配;工作时,由于延伸轨8与车辆外部固连,滑动块51在脱离延伸轨8向汽车接口内部移动时受重力作用与充电接口产生一定的错位,导致无法有效连接,通过设置延伸管85滑动块51,带动延伸管85一同向前移动,在延伸管85与延伸轨8之间的相互限制下,延伸管85上的滑动块51不会产生偏移,进而使充电端5与车辆接口平稳对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延伸管85靠近延伸槽84一侧固连有抽气囊86;所述抽气囊86与吸盘83之间通过导管导通;工作时,延伸管85在滑动块51的推力作用下向车辆接口内部移动,进而使抽气囊86受力拉扯,进而使抽气囊86内部产生负压,进而使抽气囊86对吸盘83产生吸引力,使吸盘83与车身之间结合的更加牢固,可以有效地在充电过程中使延伸轨8对电缆3以及充电端5形成支撑保护,避免延伸轨8受震动外力脱落,进而使电缆3和充电端5失去支撑力,造成充电端5和车辆接口损坏。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车辆停放于充电桩体1前方,充电桩体1上的广角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后自动向充电桩传输识别信息,进而使充电桩体1自启动,自启动的充电桩体1通过广角摄像头识别车辆接口位置;
S2:充电桩体1根据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捕捉到的信息,对电动推杆6进行控制,进而使电动推杆6带动移动台2、第一移动轨25和第二移动轨41移动,使第二移动轨41与车辆接口之间对齐;
S3:充电桩体1控制双头电机52转动,进而使滑动块51通过固定轨23、第一移动轨25和第二移动轨41构成的轨道向充电接口处前进直至与充电接口结合,充电完毕后,充电桩体1控制双头电机52、电动推杆6带动滑动块51、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复位。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车辆行驶至充电桩体1前方,充电桩体1上安装的广角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影像,进而向充电桩体1内传输影像,进而使充电桩体1在内部程序的控制下自启动,充电桩体1启动后使红外测位器启动,进而利用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采集到的车辆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并根据转换的数据控制电动推杆6移动,电动推杆6控制移动台2、第一移动轨25和第二移动轨41产生移动,直至第二移动轨41与车辆接口对齐,此时,充电桩体1输出信号控制双头电机52转动,双头电机52转动带动套接的转动轮53进行转动,进而使滑动块51在限位槽4内进行移动,滑动块51移动时拖动后方的电缆3移动,由于固定轨23和第一移动轨25之间相互衔接,衔接处呈弧形设计,通过转动轮53的转动,使滑动块51带动电缆3向第一移动轨25上的限位槽4内移动,同时第二移动轨41和第一移动轨25通过导向板43上开设的导向槽44与限位槽4导通,滑动块51在转动轮53的带动下逐渐受到导向板43侧壁的影响,使转动轮53向滑动块51方向挤压,进而使滑动块51转移至导向槽44内,进而使滑动块51拖动电缆3进入第二移动轨41内部,由于第二移动轨41与车辆接口对齐,滑动块51最终与车辆接口导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体(1)、移动台(2)和电缆(3);所述充电桩体(1)表面开设有操作窗;所述充电桩体(1)开设有操作窗一侧表面固连有对称设计的滑动轨(11);所述滑动轨(11)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均为“T”形设计;所述第一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移动台(2)固连于连接块(13)远离第一滑槽(12)一侧;所述移动台(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21);所述移动台(2)顶端开始有第一通槽(22);所述第一通槽(22)内固连有固定轨(23);所述固定轨(23)“L”形设计;所述固定轨(23)延伸至移动台(2)顶端远离充电桩体(1)一侧;所述移动台(2)远离充电桩体(1)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4);所述第二滑槽(2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轨(25);所述第一移动轨(25)“[”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25)上表面与固定轨(23)上表面衔接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25)底端固连有定位杆(26);所述第二滑槽(24)台阶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25)移动至第二滑槽(24)台阶处时,第一移动轨(25)内侧表面与固定轨(23)上表面衔接设计;所述固定轨(23)上表面、第一移动轨(25)内外两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4);所述限位槽(4)“T”形设计;所述第一移动轨(25)远离充电桩体(1)一侧的限位槽(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轨(41);所述第一移动轨(25)上开设有导通槽(42);所述导通槽(42)将第一移动轨(25)两侧的限位槽(4)导通设计;所述第二移动轨(41)靠进第一移动轨(25)一侧固连有导向板(43);所述导向板(43)“人”形设计;所述导向板(43)远离第二移动轨(41)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移动轨(25)两侧的限位槽(4)内;所述导向板(43)上开设有导向槽(44);所述导向槽(44)与第一移动轨(25)上的限位槽(4)均导通;所述导向槽(44)延伸至第二移动轨(41)上,并于第二移动轨(41)远离充电桩体(1)一侧开口设计;所述电缆(3)延伸至第一空腔(21)内;所述电缆(3)一端延伸至固定轨(23)上的限位槽(4)内;所述电缆(3)位于限位槽(4)内一端固连有充电端(5);所述充电端(5)下表面固连有滑动块(51);所述滑动块(51)内部固连有双头电机(52);所述双头电机(52)两端均弹簧弹性套接有转动轮(53);所述第一滑槽(12)内、第一移动轨(25)底端以及第二移动轨(41)底端均固连有电动推杆(6);所述充电桩体(1)顶端安装有广角摄像头;所述第二移动轨(41)远离第一移动轨(25)一端安装有红外测位器;所述电动推杆(6)、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均与充电桩体(1)电连接;
所述滑动块(51)两侧通过弹簧弹形连接有辅助板(7);所述辅助板(7)“C”形设计;所述辅助板(7)前后两端均为弧形设计;
所述第二移动轨(41)外部套接有延伸轨(8);所述第二移动轨(41)底部开设有第二通槽(81);所述第二通槽(81)内转动连接有多个从动轮(82);所述延伸轨(8)靠近从动轮(82)一侧均与从动轮(82)啮合;
所述延伸轨(8)远离第一移动轨(25)一侧开设有延伸槽(84);所述延伸槽(84)内滑动连接有延伸管(85);所述延伸管(85)两端开口设计;所述延伸管(85)与充电端(5)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轨(8)远离第二移动轨(41)一端固连有均匀分布的吸盘(8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85)靠近延伸槽(84)一侧固连有抽气囊(86);所述抽气囊(86)与吸盘(83)之间通过导管导通。
4.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方法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3 任意一项所述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车辆停放于充电桩体(1)前方,充电桩体(1)上的广角摄像头捕捉到车辆后自动向充电桩传输识别信息,进而使充电桩体(1)自启动,自启动的充电桩体(1)通过广角摄像头识别车辆接口位置;
S2:充电桩体(1)根据广角摄像头和红外测位器捕捉到的信息,对电动推杆(6)进行控制,进而使电动推杆(6)带动移动台(2)、第一移动轨(25)和第二移动轨(41)移动,使第二移动轨(41)与车辆接口之间对齐;
S3:充电桩体(1)控制双头电机(52)转动,进而使滑动块(51)通过固定轨(23)、第一移动轨(25)和第二移动轨(41)构成的轨道向充电接口处前进直至与充电接口结合,充电完毕后,充电桩体(1)控制双头电机(52)、电动推杆(6)带动滑动块(51)、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复位。
CN202011275752.0A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2356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5752.0A CN112356722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5752.0A CN112356722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6722A CN112356722A (zh) 2021-02-12
CN112356722B true CN112356722B (zh) 2022-09-06

Family

ID=7451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5752.0A Active CN112356722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672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959B (zh) * 2016-08-12 2018-03-16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全自动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696907A (zh) * 2017-11-10 2018-02-16 山东博弘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人充电桩
CN108177542A (zh) * 2017-12-29 2018-06-19 安徽罗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调节充电桩的充电方法
CN108146283A (zh) * 2018-01-03 2018-06-12 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手式智能充电桩
CN108608880A (zh) * 2018-04-28 2018-10-02 安徽上造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主识别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08944498B (zh) * 2018-06-01 2020-09-25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设备
CN109094399B (zh) * 2018-08-16 2021-11-16 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城市道路的汽车自充电装置
CN109353236A (zh) * 2018-09-30 2019-02-19 济南万象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识别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泊车场、系统、方法
CN209111964U (zh) * 2018-10-16 2019-07-16 哈工大机器人义乌人工智能研究院 一种自动插接充电桩
CN110254278B (zh) * 2019-06-26 2020-08-14 江苏惠利隆塑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CN211543290U (zh) * 2019-11-29 2020-09-22 杭州奥朵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充电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6722A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3724B (zh) 适用于多种电动汽车的全自动充电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204161133U (zh) 一种智能受流系统
CN107039844A (zh) 面向智能车自主充电的柔性对接装置
CN104325888A (zh) 一种智能受流系统
CN112356722B (zh) 一种自动定位车辆接口并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SG177245A1 (en) Automatic electricity ta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ubber tyred container gantry crane
CN110797944B (zh) 船用充电装置
CN107605215B (zh) 充电车库
CN206712138U (zh) 一种面向智能车自主充电的柔性对接装置
CN114801803B (zh) 一种集中式快速充电站
CN215185958U (zh) 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识别定位充电装置
CN114498194B (zh) 一种用于三轮电动车的充电锁止机构
CN105846241A (zh) 一种弹性连接的供电装置
CN105486547A (zh) 大气颗粒物采样器
CN212178500U (zh) 风力发电机润滑脂无人机自动加注系统
CN108790900B (zh) 基于车联网系统的浮动限位式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设备
CN113036517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安全充电接口
CN114379678B (zh) 一种自动引导车底盘式充电移动车
CN108649384B (zh) 一种高安全性电连接座
CN211617454U (zh) 一种电池自动充电系统
CN217823434U (zh) 一种桥梁检修车电源自动连接器
CN114475676A (zh) 一种应用于列车底盘检测的rgv小车及充电系统
CN108859824B (zh) 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电能自动补给方法
CN116461363B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待机功耗充电桩
US1506849A (en) Raymond manch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