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2119A - 扭矩缓冲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矩缓冲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2119A
CN112352119A CN201980042881.4A CN201980042881A CN112352119A CN 112352119 A CN112352119 A CN 112352119A CN 201980042881 A CN201980042881 A CN 201980042881A CN 112352119 A CN112352119 A CN 112352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riction
damper device
input
inpu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28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2119B (zh
Inventor
藤原浩实
浅井比吕志
永田卓见
坂下和己
梶田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52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2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cumulation of energy to absorb shocks or vib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16F15/13469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F16F15/139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xially clamping or 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influencing the frictional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06Lubrication 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F16D13/74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F16F15/129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xially clamping or 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influencing the frictional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4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2Rota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高迟滞设定在较宽范围内,并且提高用于产生高迟滞的高摩擦件的组装性和维护性的扭矩缓冲器装置。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在由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旋转驱动的第一输入板(101)与第二输入板(102)之间具备输出毂(104)和凸缘体(107)。输出毂(104)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向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安装有凸缘体(107)。另外,在输出毂(104)且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摩擦板保持部(106)。摩擦板保持部(106)供第一摩擦板(111)的板侧嵌合部(111a)嵌合并且轴向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摩擦板(111)和第一中间板(112)的总量的厚度长。

Description

扭矩缓冲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发动机的扭矩变动的扭矩缓冲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具备发动机的自行式车辆中,在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设置有扭矩缓冲器装置。扭矩缓冲器装置通过在相互摩擦接触的两个旋转体间产生的迟滞扭矩来吸收发动机的扭矩变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从连结有变速箱侧旋转轴的突起部件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从动板的轴向两侧分别配置高摩擦件,并且在这些高摩擦件的各外侧经由树脂材料制的滑动部件分别配置低摩擦件而能够产生低迟滞和高迟滞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以下,称为“扭矩缓冲器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233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扭矩缓冲器装置中,存在高迟滞由设置于从动板的两侧的两个高摩擦件来产生,因此无法配置更多高摩擦件而在产生的高迟滞上有限制的问题。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扭矩缓冲器装置中,存在两个高摩擦件安装于相互不同的部件亦即两个滑动部件因此组装作业繁琐并且维护负担也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高迟滞设定在较宽范围内,并且能够提高用于产生高迟滞的高摩擦件的组装性和维护性的扭矩缓冲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输入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且通过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驱动;第二输入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且配置于与第一输入板对置的位置,并且与该第一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圆筒状的输出毂,其与第一输入板和第二输入板配置于同轴上且通过这些第一输入板和第二输入板的旋转驱动力来旋转驱动;凸缘体,其从输出毂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且设置于第一输入板与第二输入板之间;弹性传递体,其由设置于第一输入板与凸缘体之间、第二输入板与凸缘体之间、且将第一输入板和第二输入板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凸缘体的弹性体构成;平板环状的多个第一摩擦板,其在输出毂的径向外侧设置于凸缘体与第二输入板之间;多个第一中间板,其形成为与第二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的平板环状且分别配置于多个第一摩擦板间;以及压力体,其设置于第一输入板与第二输入板之间且使多个第一摩擦板与多个第一中间板在凸缘体与第二输入板之间相互紧贴,输出毂分别具有:摩擦板保持部,其在上述输出毂的外周面上形成为沿着轴向相互重叠的多个第一摩擦板和多个第一中间板的厚度以上的长度且供多个第一摩擦板分别嵌合;和毂侧嵌合部,其以在摩擦板保持部上沿着轴向以朝向径向突出或者凹陷的方式形成,多个第一摩擦板在内周部具有形成为与毂侧嵌合部嵌合的凹状或者凸状的板侧嵌合部。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特征,扭矩缓冲器装置形成有将多个第一摩擦板在与供输入轴连结的输出毂的外周面嵌合从而被限制径向的位移并且在该外周面上被限制周向的位移并且被允许在轴向的位移的状态下保持的毂侧嵌合部,因此能够通过适当地设定保持于该毂侧嵌合部的第一摩擦板的数量从而将高迟滞设定在较宽范围内。该情况下,扭矩缓冲器装置仅通过将多个第一摩擦板从轴向插入于毂侧嵌合部就能够保持该多个第一摩擦板,因此能够提高用于产生高迟滞的第一摩擦板的组装性和维护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毂侧嵌合部和板侧嵌合部构成为,相互啮合的部分的各周向的长度形成为相互不同的长度而形成有能够供输出毂与第一摩擦板在周向上相对位移的间隙。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扭矩缓冲器装置构成为,通过使毂侧嵌合部和板侧嵌合部的各周向的长度形成为相互不同的长度而形成能够供两者在周向上相对位移的间隙,从而将输出毂和第一摩擦板形成为能够在周向上相对位移,因此能够与发动机的扭矩变动的大小相应地产生高迟滞。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多个第一摩擦板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扭矩缓冲器装置构成为,多个第一摩擦板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因此能够减轻制造扭矩缓冲器装置时的作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多个第一摩擦板构成为包含形成有上述间隙相互不同的板侧嵌合部的第一摩擦板。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扭矩缓冲器装置中,多个第一摩擦板构成为包含形成有上述间隙相互不同的板侧嵌合部的第一摩擦板,因此能够设定多个产生高迟滞的时机,并且针对发动机的扭矩变动,对每个更细致的变动产生高迟滞,即,使迟滞的产生多级化。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还具备:平板环状的多个第二摩擦板,其设置于第一输入板与凸缘部之间;和第二中间板,其形成为与第一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的平板环状且与第二摩擦板邻接配置,压力体设置于第一输入板与第二中间板之间且,经由该第一输入板使第二输入板向凸缘部侧弹性地位移并且经由该第二中间板向凸缘部挤压第二摩擦板。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扭矩缓冲器装置中,第二摩擦板始终相对于凸缘体摩擦接触,因此能够增强第一摩擦板产生的迟滞。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扭矩缓冲器装置能够在像如下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即、在毂侧嵌合部与板侧嵌合部的嵌合部分形成有间隙且在来自发动机的扭矩变动为规定的大小以上的时产生由第一摩擦板产生的迟滞的情况下,即便在未达到第一摩擦板产生迟滞的较低的扭矩变动时也产生迟滞而抑制扭矩变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输出毂与凸缘体相互独立构成,且利用贯通输出毂和凸缘体的铆钉相互连结,铆钉具有从凸缘体突出的头部,且沿着该凸缘体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并且在该头部嵌合有第二摩擦板。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扭矩缓冲器装置中,第二摩擦板嵌合于将输出毂与凸缘体连结的铆钉的头部,因此能够减少扭矩缓冲器装置的部件个数且减轻制造扭矩缓冲器装置时的作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凸缘体形成有由用于使润滑液在该凸缘体的两侧间流通的贯通孔构成的润滑液流路。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而言,形成有由用于使润滑液在凸缘体的轴向的两侧间流通的贯通孔构成的润滑液流路,因此能够促进扭矩缓冲器装置内的润滑油的流通性而提高冷却性、清洁性以及润滑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润滑液流路形成于面对摩擦板保持部的位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而言,润滑液流路形成于面对摩擦板保持部的位置,因此能够相对于摩擦板保持部积极地引导润滑油,能够提高第一摩擦板和第一中间板的冷却性、清洁性以及润滑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第二摩擦板在与润滑液流路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由贯通孔构成的流通孔。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而言,在第二摩擦板中的与润滑液流路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由贯通孔构成的流通孔,因此能够防止润滑液流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第二摩擦板堵塞,能够确保润滑油向摩擦板保持部的流通性且提高第一摩擦板和第一中间板的冷却性、清洁性以及润滑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扭矩缓冲器装置中,输出毂在为了传递该输出毂的旋转驱动力而连结的输入轴形成有用于向扭矩缓冲器装置内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路,在输出毂、凸缘体中的至少一方与第一输入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宽幅部,并且在比该宽幅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上述间隙的宽度变窄的窄幅部。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而言,在输出毂、凸缘体中的至少一方与第一输入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宽幅部并且在比该宽幅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上述间隙的宽度变窄的窄幅部,因此能够利用窄幅部加快由输入轴供给的润滑液的流速而将其供给至第二摩擦板且能够提高润滑液的冷却性、清洁性以及润滑性。另外,扭矩缓冲器装置在将润滑液流路形成于凸缘体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针对第一摩擦板的润滑液的冷却性、清洁性以及润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扭矩缓冲器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2是简要表示从图1所示的2-2线观察的扭矩缓冲器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虚线圆A内的结构的详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将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摩擦板与输出毂的啮合的部分的详细结构以两者未啮合的状态示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第一摩擦板和输出毂中两者啮合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扭矩缓冲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扭矩缓冲器装置100的构成的局部剖视主视图。另外,图2简要表示从图1所示的2-2观察的扭矩缓冲器装置100的构成的剖视图。该扭矩缓冲器装置100是主要在具备自动变速器的汽车(所谓AT车)中,设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对发动机的驱动力的扭矩变动进行缓和并传递给变速器的机械装置。
(扭矩缓冲器装置100的构成)
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分别具备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是由来自未图示的车辆的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驱动的部件,分别构成为将金属材料形成为平板环状。这些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以在两者间隔着间隙的方式相互对置配置且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铆钉103一体连结。另外,在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在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在相互对置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贯通孔状的传递体收容部101a、102a,保持后述的弹性传递体110。
第一输入板101构成扭矩缓冲器装置100中的两侧面中的一个(图示左侧)侧面,在由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的4个贯通孔构成的板保持孔101b保持有后述的第二中间板114。另外,第一输入板101在从后述的凸缘体107的图示左侧端面分离的位置对置配置,并且第一输入板101的内周缘部101c向从上述左侧端面分离的方向(在图2中为左侧)弯曲形成。由此,在内周缘部101c与凸缘体107之间形成有宽幅部108a,并且,在比该内周缘部101c靠外侧的对置部101d与凸缘体107之间形成有窄幅部108b。
第二输入板102构成扭矩缓冲器装置100中的两侧面中的另一个(图示右侧)侧面,在由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的八个贯通孔构成的板保持孔102b保持后述的两个第一中间板112。这些第一输入板101与第二输入板102隔着从输出毂104延伸的凸缘体107相互对置配置且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铆钉103一体连结。而且,这些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与发动机的曲轴等输出轴(未图示)连结且一体旋转驱动。
输出毂104是用于供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将从发动机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对外部输出的部件,且构成为将金属材料形成为圆筒状。该情况下,输出毂104的中心部的贯通孔是供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出目标亦即变速器延伸的输入轴90连结的部分,在圆筒体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旋转驱动力的传递的花键。另一方面,输出毂104的外周部是分别保持凸缘体107、第一摩擦板111以及第二摩擦板113的部分,且分别形成有缺口部104a和摩擦板保持部106。
缺口部104a是供凸缘体107连结的部分,是输出毂104中的径向外侧的前端部分的局部在厚度方向上被切口为圆环状而形成的。该情况下,输出毂104在前端部分中的与缺口部104a对应的部分沿着周向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利用将这些贯通孔和凸缘体107分别在轴向上贯通的铆钉105来连结凸缘体107。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体107通过12个铆钉105与输出毂104连结。
铆钉105是用于将凸缘体107与输出毂104一体连结的部件,且构成为具有金属制的棒体的两端部向径向外侧呈圆板状伸出而得的头部105a。即,铆钉105在头部105a分别向凸缘体107和输出毂104的各外侧侧面突出的状态下将凸缘体107与输出毂104相互连结。该情况下,从凸缘体107的侧面突出的头部105a形成为能够与后述的第二摩擦板113的内周部113a嵌合且将其支承的伸出量。具体而言,头部105a形成为比第二摩擦板113的厚度厚的厚度。
如图3所示,摩擦板保持部106是保持第一摩擦板111的部分,且在输出毂104的径向外侧的前端部沿轴向延伸形成。该情况下,摩擦板保持部106构成为在输出毂104的径向外侧的前端部形成有花键状的毂侧嵌合部106a,且供在第一摩擦板111的内周部形成的板侧嵌合部111a嵌合。
另外,摩擦板保持部106的轴向的长度形成为比在轴向上相互重叠的第一摩擦板111和第一中间板112的总量的厚度长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摩擦板保持部106的轴向的长度形成为比三个第一摩擦板111和两个第一中间板112的厚度的合计值长的长度。
凸缘体107是用于供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将从发动机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输出毂104的部件,通过将金属材料形成为平板环状而构成。该凸缘体107配置于第一输入板101与第二输入板102之间,且在与传递体收容部101a、102a分别对置的位置形成有收容弹性传递体110的传递体收容部107a。该情况下,凸缘体107的外周部中的各传递体收容部107a之间的部分向径向内侧凹陷形成为凹状且以不与上述铆钉103发生物理性干扰的方式形成。
另外,凸缘体107在与输出毂104中的摩擦板保持部106对置的位置形成有润滑液流路107b。润滑液流路107b是用于将在窄幅部108b中从径向内侧流动来的润滑液(未图示)向摩擦板保持部106侧引导的贯通孔,且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液流路107b形成有12个。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扭矩缓冲器装置100是湿式型的扭矩缓冲器装置。
另外,凸缘体107的厚度形成为收纳于上述缺口部104a内且与输出毂104中的第一输入板101侧的端面齐平的厚度。由此,在凸缘体107中的第一输入板101侧的端面与该第一输入板101之间分别形成宽幅部108a和窄幅部108b。
宽幅部108a是接收从输入轴90排出的润滑液的部分,且是在第一输入板101的内周缘部101c与输出毂104的侧面之间形成为圆环状的流路。该宽幅部108a与在输入轴90的外周面上开口形成的多个排出口92分别对置形成。此外,在图2和图3中,由虚线表示从输入轴90导入到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内的润滑液的流向。
窄幅部108b是将流入到宽幅部108a内的润滑液向第二摩擦板113和润滑液流路107b引导的部分,且在第一输入板101的对置部101d与凸缘体107的侧面之间以比宽幅部108a窄的宽度形成为圆环状。由此,窄幅部108b能够加快从宽幅部108a流动来的润滑液的流速且使第二摩擦板113的冷却性、清洁性以及润滑性提高并且能够使经过润滑液流路107b的向第一摩擦板111的流通性提高。
此外,窄幅部108b只要以相对于宽幅部108a相对窄的宽度形成即可,因此也可以使对置部101d与凸缘体107中的相互对置的端面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侧伸出来形成。因此,窄幅部108b也能够通过使凸缘体107中的端面的至少局部向对置部101d侧伸出来形成。另外,宽幅部108a和窄幅部108b朝向径向外侧是均匀的宽度,即,即便省略宽幅部108a或者窄幅部108b也确保润滑液的流通本身的宽度。
弹性传递体110是用于供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将从发动机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弹性地传递给输出毂104的部件,由金属制的螺旋弹簧构成。该弹性传递体110在压缩变形的状态下嵌入到在第一输入板101、第二输入板102以及凸缘体107中的相互对置的位置形成的传递体收容部101a、102a、107a。
第一摩擦板111是分别压靠第二输入板102、凸缘体107以及第一中间板112的平板环状的部件,是将由SPCC(冷轧钢板)材料构成的薄板材料冲裁为环状而成型的。在该第一摩擦板111的内周部形成有由与在输出毂104形成的毂侧嵌合部106a花键嵌合的内齿齿轮状的花键构成的板侧嵌合部111a。该情况下,对于板侧嵌合部111a和毂侧嵌合部106a而言,如图4和图5分别所示那样,相互啮合的花键齿处的凹状的齿侧的周向的长度形成得比凸状的齿侧的周向的长度长,而形成有能够供板侧嵌合部111a与毂侧嵌合部106a在周向上相对位移的间隙S。
另外,在第一摩擦板111中的轴向的两侧面粘贴有由多个纸片构成的摩擦件111b并且在各摩擦件间形成而构成有成为润滑液的流通路的槽部111c。该第一摩擦板111在摩擦板保持部106上沿轴向与第一中间板112交替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摩擦板111在摩擦板保持部106上设置有三个。该情况下,在轴向的两端设置的两个第一摩擦板111分别以面对凸缘体107中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个(图示右侧)侧面和第二输入板102中的与凸缘体107对置的内侧面的方式设置。
第一中间板112是压靠在上述第一摩擦板111的平板环状的部件,是将由SPCC(冷轧钢板)材料构成的薄板材料冲裁为环状而成型的。该情况下,第一中间板112在外周部形成有弯曲并且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板状的钩部112a,钩住第二输入板102的板保持孔102b。在本实施方式中,钩部112a在第一中间板112的外周部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4个。
该第一中间板112在摩擦板保持部106上沿轴向与第一摩擦板111交替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板112在摩擦板保持部106上设置两个。即,第二输入板102经由8个板保持孔102b将两个第一中间板112分别一体保持。
第二摩擦板113是分别压靠在凸缘体107和第二中间板114的平板环状的部件,是将由SPCC(冷轧钢板)材料构成的薄板材料冲裁为环状而成型的。该第二摩擦板113的内周部113a分别嵌合并保持于上述的12个铆钉105中的各头部105a的径向外侧的各边缘部。另外,在第二摩擦板113中的轴向的两侧面,与上述第一摩擦板111相同地,粘贴有由多个纸片构成的摩擦件并且在这些各摩擦件间形成并构成有槽部。
并且,第二摩擦板113在与凸缘体107中的润滑液流路107b对置的位置形成有流通孔113b。流通孔113b是用于将存在于第一输入板101与凸缘体107之间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窄幅部108b)的润滑液向润滑液流路107b引导的贯通孔,且沿着第二摩擦板113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通孔113b相对于上述摩擦件在径向内侧形成有8个。该第二摩擦板113以在12个铆钉105的各头部105a的径向外侧面对凸缘体107中的轴向的两端部中的另一个(图示左侧)侧面的方式设置。
第二中间板114是压靠在上述第二摩擦板113的平板环状的部件,是将由SPCC(冷轧钢板)材料构成的薄板材料冲裁为环状而成型的。该情况下,第二中间板114与上述第一中间板112相同地,在外周部形成有弯曲并且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板状的钩部114a,钩住第一输入板101的板保持孔101b。在本实施方式中,钩部114a在第二中间板114的外周部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
即,第一输入板101经由4个板保持孔101b将一个第二中间板114一体保持。该情况下,第二中间板114设置于自第一输入板101中的与对置部101d对置的部分起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在第一输入板101与第二中间板114之间设置有压力体115。
压力体115是由用于通过挤压第二中间板114从而将第二摩擦板113按压在凸缘体107并且通过将第一输入板101向外侧挤压从而将第二输入板102且将第一中间板112和第一摩擦板111按压在凸缘体107的弹性体构成的部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体115通过将平板环状的弹簧钢形成为锤状而构成。该压力体115设置于与第一输入板101的对置部101d对置的位置。
(扭矩缓冲器装置的组装)
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扭矩缓冲器装置100的制造工序中的组装作业进行说明。首先,作业者在分别准备了输出毂104和凸缘体107后,将凸缘体107经由铆钉105一体安装于输出毂104的缺口部104a。
接下来,作业者在分别准备了第一摩擦板111和第一中间板112后,使第一摩擦板111嵌合于输出毂104的摩擦板保持部106。该情况下,作业者从凸缘体107侧按顺序将第一摩擦板111与第一中间板112交替地重叠并且使第一摩擦板111的板侧嵌合部111a嵌合于毂侧嵌合部106a。
该情况下,作业者在摩擦板保持部106中的一个(图示左侧)端部设置凸缘体107来承接第一摩擦板111,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摩擦板111与第一中间板112在规定了轴向上的位置的状态下交替地重叠并且配置于摩擦板保持部106。另外,由于第一摩擦板111嵌合于毂侧嵌合部106a从而被规定径向的位置并且第一中间板112通过毂侧嵌合部106a的外周面经由间隙被宽松地规定,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将第一摩擦板111与第一中间板112在规定了径向的位置的状态下交替地重叠并且配置于摩擦板保持部106。
接下来,作业者在分别准备了第二摩擦板113和第二中间板114后,将第二摩擦板113邻接配置于凸缘体107的侧面并且在该第二摩擦板113邻接配置第二中间板114。该情况下,对于第二摩擦板113而言,内周部113a嵌合于铆钉105的头部105a从而被规定径向的位置因此能够相对于凸缘体107容易地定位配置。
接下来,作业者分别准备第一输入板101、第二输入板102、弹性传递体110以及压力体115并组装于凸缘体107。具体而言,作业者在凸缘体107中的4个传递体收容部107a内分别收容了弹性传递体110后,将第二输入板102与第一中间板112对置配置并将相互交替地重叠的第一摩擦板111和第一中间板112以利用凸缘体107夹住的方式配置。该情况下,作业者在第二输入板102中的传递体收容部102a内收容弹性传递体110,并且将第一中间板112中的钩部112a钩住第二输入板102中的板保持孔102b。
接着,作业者将第一输入板101隔着压力体115与第二中间板114对置配置并将压力体115、第二中间板114以及第二摩擦板113以利用凸缘体107夹住的方式配置。该情况下,作业者在第一输入板101中的传递体收容部101a内收容弹性传递体110,并且将第二中间板114中的钩部114a钩在第一输入板101中的板保持孔101b。
接下来,作业者通过铆钉103将配置于凸缘体107的轴向两侧的第一输入板101与第二输入板102一体连结。由此,作业者能够组装扭矩缓冲器装置100。此外,完成扭矩缓冲器装置100需要各种调整作业和试验作业,但这些各种作业不与本发明直接关联,因此省略其说明。此外,在该扭矩缓冲器装置100的输出调整、维护等拆卸时,能够通过与上述的组装顺序相反的顺序来拆卸。
而且,完成的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在汽车的组装工序中组装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该情况下,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在输出毂104的内周面嵌合并连结从变速器延伸的输入轴90。这里,用于向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内供给润滑液的润滑液供给路91沿着轴向延伸并形成于输入轴90,且在输入轴9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位置开口。该润滑液供给路91的开口部亦即排出口92在将输入轴90与输出毂104进行了连结时,形成于与宽幅部108a对置的输入轴9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位置。此外,润滑液主要使用能够确保第一摩擦板111和第二摩擦板113的冷却性、清洁性以及润滑性的油等。
(扭矩缓冲器装置100的动作)
接下来,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扭矩缓冲器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该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在汽车中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配置且在发动机启动的状态下汽车未行驶的停车状态亦即空转时将吸收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变动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变速器。
具体而言,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借助来自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第一输入板101与第二输入板102一体旋转驱动,并且与这些第一输入板101和第二输入板102一体连结的第一中间板112和第二中间板114也一体旋转驱动。该情况下,凸缘体107、输出毂104经由弹性传递体110与第一输入板101、第二输入板102分别弹性地连结,因此第一输入板101与第二输入板102一同旋转驱动。
另外,经由摩擦板保持部106与输出毂104啮合的第一摩擦板111因压力体115的弹力而与第一中间板112紧贴并且与凸缘体107和第二输入板102也分别紧贴。由此,第一摩擦板111使输出毂104旋转驱动
第二摩擦板113因压力体115的弹力而与第二中间板114紧贴并且与凸缘体107也紧贴。由此,第二摩擦板113使输出毂104旋转驱动。
在这样的发动机的空转状态下,在来自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上产生了较小的扭矩变动的情况下,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与凸缘体107紧贴的第一摩擦板111和第二摩擦板113中的至少一方在其与凸缘体107、第一中间板112以及第二中间板114中的至少一个之间摩擦滑动从而产生低迟滞。由此,扭矩缓冲器装置100通过因与凸缘体107紧贴的第一摩擦板111和第二摩擦板113中的至少一方摩擦滑动而产生的低迟滞来吸收上述较小的扭矩变动。
另外,在来自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上产生了比上述较小的扭矩变动大的扭矩变动的情况下,扭矩缓冲器装置100除产生上述低迟滞以外还产生高迟滞。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输出毂104的毂侧嵌合部106a与第一摩擦板111的板侧嵌合部111a相互啮合的齿面因上述较大的扭矩变动而向形成有间隙S侧的齿面转移从而在第一摩擦板111与第一中间板112之间产生摩擦滑动而产生高迟滞。
即,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在输出毂104的毂侧嵌合部106a与第一摩擦板111的板侧嵌合部111a相互啮合的齿面被消除相对于该齿面形成于周向的相反侧形成的间隙S而直到与形成该间隙S的齿面啮合为止的期间不产生高迟滞。由此,扭矩缓冲器装置100通过因第一摩擦板111在其与凸缘体107、第一中间板112以及第二输入板102之间摩擦滑动而产生的高迟滞来吸收上述较大的扭矩变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另外,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在发动机的动作时,被从输入轴90供给润滑液。从输入轴90的排出口92排出的润滑液经由由第一输入板101和输出毂104形成的宽幅部108a、由第一输入板101和凸缘体107形成的窄幅部108b向第二摩擦板113供给,并且分别经由在第二摩擦板113形成的流通孔113b和在凸缘体107形成的润滑液流路107b向摩擦板保持部106和第一摩擦板111供给。由此,第二摩擦板113和第一摩擦板111被冷却、清洗以及润滑。
像根据上述动作说明也能够理解的那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形成有毂侧嵌合部106a,该毂侧嵌合部106a将多个第一摩擦板111在嵌合于供输入轴90连结的输出毂104的外周面从而被限制径向的位移并且在该外周面上被限制周向的位移且被允许在轴向的位移的状态下进行保持,因此能够通过适当地设定保持于该毂侧嵌合部106a的第一摩擦板111的数量从而将高迟滞设定在较宽幅的范围内。该情况下,扭矩缓冲器装置100仅通过将多个第一摩擦板111从轴向插入于毂侧嵌合部106a就能够保持该多个第一摩擦板111,因此能够提高用于产生高迟滞的第一摩擦板111的组装性和维护性。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此外,在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扭矩缓冲器装置100构成为具备3个第一摩擦板111和两个第一中间板112。但是,扭矩缓冲器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多个第一摩擦板111和多个第一中间板11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3个第一摩擦板111全部以相同的形状构成。由此,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能够减轻制造扭矩缓冲器装置100时的作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但是,第一摩擦板111也可以构成为包含如下第一摩擦板111:在多个第一摩擦板111间形成有间隙S相互不同的板侧嵌合部111a。由此,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能够设定多个产生高迟滞的时机,并且针对发动机的扭矩变动,对每个更细致的变动产生高迟滞,即,使迟滞的产生多挡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扭矩缓冲器装置100构成为在第一摩擦板111的板侧嵌合部111a与输出毂104的毂侧嵌合部106a之间形成间隙S。即,对于板侧嵌合部111a和毂侧嵌合部106a而言,相互啮合的花键齿的凹状的齿侧的周向的长度形成得比凸状的齿侧的周向的长度长而形成有能够供板侧嵌合部111a与毂侧嵌合部106a在周向上相对位移的间隙S。但是,板侧嵌合部111a和毂侧嵌合部106a也可以形成为相互啮合的花键齿的凹状的齿侧的周向的长度与凸状的齿侧的周向的长度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且板侧嵌合部111a与毂侧嵌合部106a在无法在周向上相对位移的状态下嵌合。由此,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能够立即针对来自发动机的扭矩变动产生高迟滞。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扭矩缓冲器装置100构成为分别具备第二摩擦板113和第二中间板114。由此,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能够增强第一摩擦板111产生的迟滞。另外,扭矩缓冲器装置100即便在未达到第一摩擦板111产生迟滞的较低的扭矩变动时也能够产生迟滞而抑制扭矩变动。但是,扭矩缓冲器装置100也能够构成为分别省略第二摩擦板113和第二中间板114。该情况下,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能够将压力体115设置于第二输入板102与凸缘体107之间,也能够设置于第一输入板101与凸缘体107之间。
例如,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能够在凸缘体107与第一摩擦板111之间设置第一中间板112,且在该第一中间板112与凸缘体107之间设置压力体115。另外,例如,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能够在第二输入板102与第一摩擦板111之间设置第一中间板112,且在该第一中间板112与第二输入板102之间设置压力体115。另外,例如,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能够在两个第一摩擦板111间设置两个第一中间板112,且在这两个第一中间板112间设置压力体115。例如,对于扭矩缓冲器装置100而言,能够在凸缘体107与第一输入板101之间设置第二中间板114,且在该第一输入板101与第二中间板114之间设置压力体11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扭矩缓冲器装置100构成为将输出毂104与凸缘体107相互独立构成且通过铆钉105连结。但是,输出毂104与凸缘体107也能够作为一体的一个部件而构成。该情况下,第二摩擦板113也可以设置以在一体形成有凸缘体107的输出毂104的侧面嵌合第二摩擦板113的内周部113a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方式呈凸状伸出的凸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缘体107构成为在面对摩擦板保持部106的位置形成润滑液流路107b。但是,凸缘体107也能够在相对于摩擦板保持部106错开的位置、例如比摩擦板保持部10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润滑液流路107b。另外,凸缘体107也能够构成为省略润滑液流路107b。该情况下,第二摩擦板113能够构成为省略流通孔113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毂侧嵌合部106a和板侧嵌合部111a由很多花键齿构成。但是,毂侧嵌合部106a和板侧嵌合部111a只要构成为具备相互啮合的至少一个一个的凹状和凸状的各部分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S…第一摩擦板的板侧嵌合部与输出毂的毂侧嵌合部之间的间隙;90…输入轴;91…润滑液供给路;92…排出口;100…扭矩缓冲器装置;101…第一输入板;101a…传递体收容部;101b…板保持孔;101c…内周缘部;101d…对置部;102…第二输入板;102a…传递体收容部;102b…板保持孔;103…铆钉;104…输出毂;104a…缺口部;105…铆钉;105a…头部;106…摩擦板保持部;106a…毂侧嵌合部;107…凸缘体;107a…传递体收容部;107b…润滑液流路;108a…宽幅部;108b…窄幅部;110…弹性传递体;111…第一摩擦板;111a…板侧嵌合部;111b…摩擦件;111c…槽部;112…第一中间板;112a…钩部;113…第二摩擦板;113a…内周部;113b…流通孔;114…第二中间板;114a…钩部;115…压力体。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输入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且通过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驱动;
第二输入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且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输入板对置的位置,并且与该第一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
圆筒状的输出毂,其与所述第一输入板和所述第二输入板配置于同轴上且通过这些第一输入板和第二输入板的旋转驱动力来旋转驱动;
凸缘体,其从所述输出毂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之间,
弹性传递体,其由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凸缘体之间、所述第二输入板与所述凸缘体之间、且将所述第一输入板和所述第二输入板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凸缘体的弹性体构成;
平板环状的多个第一摩擦板,其在所述输出毂的径向外侧设置于所述凸缘体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之间;
多个第一中间板,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的平板环状且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间;以及
压力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之间,使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与所述多个第一中间板在所述凸缘体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之间相互紧贴,
所述输出毂分别具有:
摩擦板保持部,其在所述输出毂的外周面上形成为沿着轴向相互重叠的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和所述多个第一中间板的厚度以上的长度且供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分别嵌合;和
毂侧嵌合部,其在所述摩擦板保持部上沿着轴向以朝向径向突出或凹陷的方式形成,
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在内周部具有形成为与所述毂侧嵌合部嵌合的凹状或者凸状的板侧嵌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毂侧嵌合部和所述板侧嵌合部构成为,相互啮合的部分的各周向的长度形成为相互不同的长度而形成有能够供所述输出毂与所述第一摩擦板在周向上相对位移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构成为包含形成有所述间隙相互不同的所述板侧嵌合部的所述第一摩擦板。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平板环状的第二摩擦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凸缘部之间;和
第二中间板,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一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的平板环状且与所述第二摩擦板邻接配置,
所述压力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第二中间板之间,经由该第一输入板使所述第二输入板向所述凸缘部侧弹性地位移并且经由该第二中间板向所述凸缘部挤压所述第二摩擦板。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摩擦板设置有多个。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毂与所述凸缘体相互独立构成,且利用贯通所述输出毂和所述凸缘体的铆钉相互连结,
所述铆钉具有从所述凸缘体突出的头部,且沿着该凸缘体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并且在该头部嵌合有所述第二摩擦板。
8.(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体形成有由用于使润滑液在该凸缘体的两侧间流通的贯通孔构成的润滑液流路。
9.(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液流路形成于面对所述摩擦板保持部的位置。
10.(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摩擦板在与所述润滑液流路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由贯通孔构成的流通孔。
11.(追加)根据权利要求5~10中的任一项所述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为了传递所述输出毂的旋转驱动力而连结的输入轴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扭矩缓冲器装置内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路,
在所述输出毂、所述凸缘体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一输入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宽幅部,并且在比该宽幅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所述间隙的宽度变窄的窄幅部。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的内容
(1)修改了权利要求5中的“第二摩擦板”。
(2)在权利要求6中规定了设置有多个“第二摩擦板”。
(3)将修改前的权利要求5-10修改为权利要求6-11。
(4)针对权利要求11,删除了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0中的“所述输出毂”。
本修改是基于“国际检索单位的书面意见”进行的。
具体而言,权利要求5规定“第二摩擦板”是设置于第一输入板与凸缘部之间的平板环状体。
权利要求6规定设置有多个“第二摩擦板”。
权利要求11明确了“润滑油供给路”设置于“输入轴”、“宽幅部”和“窄幅部”设置于“输出毂”及“凸缘体”中的至少一方与第一输入板之间。

Claims (10)

1.一种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输入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且通过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驱动;
第二输入板,其形成为平板环状且配置于与所述第一输入板对置的位置,并且与该第一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
圆筒状的输出毂,其与所述第一输入板和所述第二输入板配置于同轴上且通过这些第一输入板和第二输入板的旋转驱动力来旋转驱动;
凸缘体,其从所述输出毂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且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之间,
弹性传递体,其由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凸缘体之间、所述第二输入板与所述凸缘体之间、且将所述第一输入板和所述第二输入板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凸缘体的弹性体构成;
平板环状的多个第一摩擦板,其在所述输出毂的径向外侧设置于所述凸缘体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之间;
多个第一中间板,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的平板环状且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间;以及
压力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之间,使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与所述多个第一中间板在所述凸缘体与所述第二输入板之间相互紧贴,
所述输出毂分别具有:
摩擦板保持部,其在所述输出毂的外周面上形成为沿着轴向相互重叠的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和所述多个第一中间板的厚度以上的长度且供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分别嵌合;和
毂侧嵌合部,其在所述摩擦板保持部上沿着轴向以朝向径向突出或凹陷的方式形成,
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在内周部具有形成为与所述毂侧嵌合部嵌合的凹状或者凸状的板侧嵌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毂侧嵌合部和所述板侧嵌合部构成为,相互啮合的部分的各周向的长度形成为相互不同的长度而形成有能够供所述输出毂与所述第一摩擦板在周向上相对位移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摩擦板构成为包含形成有所述间隙相互不同的所述板侧嵌合部的所述第一摩擦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平板环状的多个第二摩擦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凸缘部之间;和
第二中间板,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一输入板一体旋转驱动的平板环状且与所述第二摩擦板邻接配置,
所述压力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板与所述第二中间板之间,经由该第一输入板使所述第二输入板向所述凸缘部侧弹性地位移并且经由该第二中间板向所述凸缘部挤压所述第二摩擦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毂与所述凸缘体相互独立构成,且利用贯通所述输出毂和所述凸缘体的铆钉相互连结,
所述铆钉具有从所述凸缘体突出的头部,且沿着该凸缘体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并且在该头部嵌合有所述第二摩擦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体形成有由用于使润滑液在该凸缘体的两侧间流通的贯通孔构成的润滑液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液流路形成于面对所述摩擦板保持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摩擦板在与所述润滑液流路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由贯通孔构成的流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的任一项所述扭矩缓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毂在为了传递该输出毂的旋转驱动力而连结的输入轴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扭矩缓冲器装置内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路,
在所述输出毂、所述凸缘体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一输入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宽幅部,并且在比该宽幅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所述间隙的宽度变窄的窄幅部。
CN201980042881.4A 2018-08-01 2019-07-12 扭矩缓冲器装置 Active CN112352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5089 2018-08-01
JP2018145089A JP6666605B2 (ja) 2018-08-01 2018-08-01 トルクダンパー装置
PCT/JP2019/027774 WO2020026775A1 (ja) 2018-08-01 2019-07-12 トルクダンパ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2119A true CN112352119A (zh) 2021-02-09
CN112352119B CN112352119B (zh) 2022-09-30

Family

ID=6923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2881.4A Active CN112352119B (zh) 2018-08-01 2019-07-12 扭矩缓冲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70324A1 (zh)
EP (1) EP3832160A4 (zh)
JP (1) JP6666605B2 (zh)
KR (1) KR20210032313A (zh)
CN (1) CN112352119B (zh)
MX (1) MX2021000986A (zh)
WO (1) WO20200267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94503B1 (ko) * 2021-11-25 2023-10-27 주식회사 카펙발레오 토셔널 댐퍼 및 이를 구비한 하이브리드 구동 모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878A (ja) * 1992-07-06 1994-01-25 Nissan Motor Co Ltd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の振動減衰装置
US20020010028A1 (en) * 2000-07-24 2002-01-24 Valeo Unisia Transmissions Kabushiki Kaisha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JP2002181131A (ja) * 2000-12-12 2002-06-26 Valeo Unisia Transmission Kk トルク伝達装置
WO2003031840A1 (en) * 2001-10-10 2003-04-17 Autmotive Products Group Limited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s
EP1521013A1 (en) * 2003-10-03 2005-04-06 Automotive Products Driveline Technology Limited Twin mass flywheel
JP2010216524A (ja) * 2009-03-13 2010-09-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トルクリミッタ装置
CN103597230A (zh) * 2011-06-06 2014-0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转矩限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81944A1 (fr) * 1977-02-25 1978-09-22 Ferodo Sa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en particulier friction d'embrayage a moyeu amortiss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4431100A (en) * 1980-07-16 1984-02-14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Torque fluctuation damper
JPS6113031A (ja) * 1984-06-27 1986-01-21 Atsugi Motor Parts Co Ltd クラツチデイスク
JPH06129490A (ja) * 1992-10-16 1994-05-10 Nissan Motor Co Ltd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の振動減衰装置
JP3943849B2 (ja) * 2001-03-09 2007-07-11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機構
GB0126726D0 (en) * 2001-11-07 2002-01-02 Ap Tmf Ltd Twin mass flywheel
JP2009041737A (ja) * 2007-08-10 2009-02-26 Exedy Corp 流体式トルク伝達装置
JP2011247425A (ja) * 2011-08-04 2011-12-08 Aisin Seiki Co Ltd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JP6278469B2 (ja) 2015-02-02 2018-02-14 株式会社ユタカ技研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DE102016123059A1 (de) * 2015-11-30 2017-06-01 Eaton Corporation Kupplungspaket mit robuster Hysteres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878A (ja) * 1992-07-06 1994-01-25 Nissan Motor Co Ltd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の振動減衰装置
US20020010028A1 (en) * 2000-07-24 2002-01-24 Valeo Unisia Transmissions Kabushiki Kaisha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JP2002181131A (ja) * 2000-12-12 2002-06-26 Valeo Unisia Transmission Kk トルク伝達装置
WO2003031840A1 (en) * 2001-10-10 2003-04-17 Autmotive Products Group Limited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s
EP1521013A1 (en) * 2003-10-03 2005-04-06 Automotive Products Driveline Technology Limited Twin mass flywheel
JP2010216524A (ja) * 2009-03-13 2010-09-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トルクリミッタ装置
CN103597230A (zh) * 2011-06-06 2014-0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转矩限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20408A (ja) 2020-02-06
US20210270324A1 (en) 2021-09-02
WO2020026775A1 (ja) 2020-02-06
EP3832160A4 (en) 2022-05-04
KR20210032313A (ko) 2021-03-24
MX2021000986A (es) 2021-04-12
JP6666605B2 (ja) 2020-03-18
CN112352119B (zh) 2022-09-30
EP3832160A1 (en) 202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7122B2 (en)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60116020A1 (en) Lock-up Device for Torque Converter
US9011256B2 (en) Damper device
CN110878832B (zh) 变矩器的锁定装置
US10082197B2 (en) Torque converter
US10233978B2 (en) Lock-up device for torque converter
CN113677905B (zh) 用于混合动力传动系的多盘离合器
US10408321B2 (en) Lock-up device for torque converter
CN112352119B (zh) 扭矩缓冲器装置
JP2007533930A (ja) 波形の止め輪付きパワー伝達装置
KR102321322B1 (ko) 토크 컨버터의 록업 장치
CN113757336A (zh) 扭矩缓冲器装置以及变矩器
JP2004125074A (ja) 流体式トルク伝達装置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7202149B (zh) 液力变矩器的锁定装置
US10082190B2 (en) Lock-up device for torque converter
CN112049914A (zh) 扭矩减振装置
US11118663B2 (en) Clutch arrangement
CN110953296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2011208750A (ja) エンジンのフライホイー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049913A (zh) 变矩器
JP2011208749A (ja) エンジンのフライホイー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