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9710B - 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9710B
CN112339710B CN202011309831.9A CN202011309831A CN112339710B CN 112339710 B CN112339710 B CN 112339710B CN 202011309831 A CN202011309831 A CN 202011309831A CN 112339710 B CN112339710 B CN 112339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ctive terminal
terminal
ecu
data
veh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98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9710A (zh
Inventor
任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ianx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ianx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ianx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ianx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98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9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9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9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5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biome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1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50/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process diagnostic or vehicle driver interfaces
    • B60W50/08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river and the contro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包括移动载体,网络层的交互终端,上述ECU电控单元与交互终端信号连接,感知层的面部识别摄像头,上述面部识别摄像头与交互终端信号连接,用于由交互终端将面部识别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匹配结论Y或其结论N,并根据结论Y或N输出控制信号至ECU电控单元或触发移动载体上的报警器;电子把手,上述电子把手置于移动载体上的车门位置,用于由电子把手触发面部识别摄像头的开启,以期望优化通过网络识别用户信息进行无钥匙启动车辆的过程中,因为网络信号问题而可能出现对异步事件响应的不够灵敏的缺陷,改善用户在网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对实时任务的及时响应。

Description

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背景技术
车联网是一种在车辆与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网络系统,是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汽车工业技术以及无线通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结合形成的工业产物,使用户使用车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应的集信息感知、处理与交互于一体的服务。通过车辆与服务商之间自主的建立通讯网络,全面感知和共享交通参与者的各种动静态信息以及道路、气象等状态信息,并对车主用车环境进行准确识别和智能计算,为车主的日常用车提供足够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对于汽车的进入系统而言,主要是为用车的用户在进入车辆前,提供足够的便捷性,不仅仅局限于开锁,还应当尽可能的提供对应的可视化信息供用户知晓,比如车辆当前状态,路况限行状态;由于进入系统一般是针对车辆外部,故如何识别对应的用户,若通过网络识别,可能出现对异步事件响应的不够灵敏的缺陷,并不能保证用户在网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对实时任务的及时响应,因此如何优化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系统,保证任务节点的及时响应和避免他人非法进入并监控车辆安全,是值得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以期望优化通过网络识别用户信息进行无钥匙启动车辆的过程中,因为网络信号问题而可能出现对异步事件响应的不够灵敏的缺陷,改善用户在网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对实时任务的及时响应。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包括移动载体,上述移动载体内置ECU电控单元,用于由ECU电控单元与移动载体的车门抱锁系统,还包括: 网络层的交互终端,上述ECU电控单元与交互终端信号连接,用于由交互终端与车联网终端进行远程交互并向ECU电控单元输出控制信号;感知层的面部识别摄像头,上述面部识别摄像头与交互终端信号连接,用于由交互终端将面部识别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匹配结论Y或其结论N,并根据结论Y或N输出控制信号至ECU电控单元或触发移动载体上的报警器;电子把手,上述电子把手置于移动载体上的车门位置,用于由电子把手触发面部识别摄像头的开启。
作为优选,上述交互终端上搭配屏幕显示,上述屏幕显示接入ECU电控单元,用于由ECU电控单元控制车门开启时同时在屏幕显示上进行表达。
作为优选,上述交互终端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校对模块、数据储存器和通讯模块,上述面部识别摄像头输入图像信息至图像处理模块,上述图像处理模块输出图像特征数据至校对模块,上述校对模块将图像特征数据与数据储存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并将匹配结果输出到通讯模块,上述通讯模块将信号输出到不同的接收单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交互终端还配置设有手机端,上述手机端登入车联网终端对外服务器并将面部数据信息传递至车联网终端,上述车联网终端校验信息后将对应面部数据信息传递至数据储存器供校对模块匹配。
作为优选,上述移动载体上设有光伏板,上述光伏板上设有钢化玻璃,上述移动载体内部设有储备电池,上述光伏板通过光伏控制器接入储备电池,上述交互终端一侧设有照明灯,上述照明灯与储备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照明灯的控制单元与电子把手信号连接,用于由电子把手开启照明灯,并由控制单元延时关闭照明灯。
作为优选,上述移动载体包括轮胎,上述轮胎中设有胎压传感器,上述胎压传感器与交互终端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发明通过交互终端作为网络层进行远程数据交互显示,同时交互终端还向ECU电控单元输出控制信号,通过ECU电控单元解锁车门;其面部识别摄像头作为感知层进行运用,面部识别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发送到交互终端,由交互终端对面部识别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数据匹配分析,输出控制信号的触发节点取自匹配结果。通过电子把手作为面部识别摄像头的触发设置,从而避免面部识别摄像头处于长启状态,利用交互终端存放一定量的匹配数据,从而在无信号通讯区域,可以实现交互终端的脱机使用。
本发明通过交互终端搭配屏幕显示,从而避免用户触碰交互终端,仅通过外部屏幕显示进行数据显示,避免设备受到外界因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风险。其中屏幕显示接入ECU电控单元,从而用户在开启车门的过程中,可以显示ECU电控单元输出的部分记载数据,例如胎压信息、车内温度、当前时间、油耗情况以及停车时长等。
本发明通过图像处理模块采集和将图像特征处理后输出到校对模块,通过校对模块将图像特征与数据库的图像特征进行匹配,并将据匹配结果输出到通讯模块,由通讯模块进行信号传输,将数据输出到不同的结构单元。
本发明通过手机端与车联网终端进行交互,再由车联网终端与交互终端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可以将数据直接补入交互终端,从而便于用户在通讯信号较弱的区域,直接使用交互终端内置的数据储存器作为对比数据库的对比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载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号输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采集到图像数据处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移动载体、2-交互终端、3-面部识别摄像头、4-电子把手、5-屏幕显示、6-光伏板、7-钢化玻璃、8-照明灯、9-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包括移动载体1,其中移动载体1可以是现有的交通工具,移动载体1本身自带有车门和中控系统,上述移动载体1内置ECU电控单元,而ECU电控单元作为中控系统中的一种,用于由ECU电控单元控制移动载体1的车门抱锁系统,其中ECU电控单元为现有行车电脑,主要由由微处理器MCU、存储器ROM、存储器RAM、输入/输出接口、模数转换器以及驱动单元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ECU一般都具备故障自诊断和保护功能,当系统产生故障时,ECU电控单元能在RAM中自动记录故障代码并采用保护措施,保护措施一般为从储存器中固有程序中读取替代程序来维持移动载体1最基础的运转需求;同时将故障信息会显示在仪表盘上并保持常亮,以便于用户及时知晓并进行对应处理。ECU电控单元的正常运行主要是在监控车辆状态,其监控过程中涉及标定和测量两种实际作用。
通常的标定需要被控对象进行实际运行,通常标定可以理解为,通过搭建的框图模型,针对于汽车发动机控制的多种应用场景,根据车辆工作元件在不同工况、不同的运行状态中所表现的性能参数变化,再通过ECU电控单元发出指令进行系统性的参数调节,以维持移动载体1最基础的运转需求;通过ECU电控单元控制移动载体1的车门抱锁系统,以保证车门抱锁系统开关的效率性。
网络层的交互终端2,上述交互终端2为单独配置的数据处理终端,上述ECU电控单元与交互终端2信号连接,用于由交互终端2与车联网终端进行远程交互并向ECU电控单元输出控制信号。通过交互终端2与ECU电控单元进行数据交互,其交互终端2与ECU电控单元的数据传输可以直接使用输入/输出接口进行,考虑到当前汽车产品种类较多,不同车辆采用的网络技术标准各有差异,若直接由交互终端2对车门抱锁系统进行控制,可能在交互终端2进行软件升级过程中出现整车总线网络协议的不统一风险。
感知层的面部识别摄像头3,其中面部识别摄像头3为现有高清摄像头,在面部识别摄像头3启动时采集用户图像数据,上述面部识别摄像头3与交互终端2信号连接,通过面部识别摄像头3将图像数据输出到交互终端2,通过交互终端2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用于由交互终端2将面部识别摄像头3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匹配结论Y或其结论N,并根据结论Y或N输出控制信号至ECU电控单元或触发移动载体1上的报警器。
其中,交互终端2在进行匹配时,若交互终端2从内存数据中匹配到对应的至少一个近似图像数据,则对比得到匹配结论为Y。若交互终端2从内存数据中匹配,未得到对应的至少一个近似图像数据,则重新匹配,并记载一次校对参数,当校对参数记载数大于4,依旧未得到对应的至少一个近似图像数据,则对比得到匹配结论为N。
当匹配结论为Y时,交互终端2将对应参数信息输出到ECU电控单元,由ECU电控单元开启车门抱锁系统。
当匹配结论为N时,可以由交互终端2向报警器输出一个启动信号,由报警器进行警报。必要时,也可以由交互终端2将对应参数信息输出到ECU电控单元,由ECU电控单元根据参数信息启动报警器。
电子把手4,上述电子把手4置于移动载体1上的车门位置,用于由电子把手4触发面部识别摄像头3的开启。其中,电子把手4为现有车门把手,用户通过拉动电子把手4触发面部识别摄像头3、交互终端2和ECU电控单元,需要注意的是,面部识别摄像头3、交互终端2和ECU电控单元均为延迟开关,其延迟时间通常大于2分钟,以便于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和匹配。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交互终端2上搭配屏幕显示5,上述屏幕显示5接入ECU电控单元,用于由ECU电控单元控制车门开启时同时在屏幕显示5上进行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用户识别对应信息,无论匹配结论为Y或N,交互终端2需要将匹配信息输出到屏幕显示5,由屏幕显示5进行显示,从而使用户知晓当前匹配状态,以便于用户及时确认是否获得相应使用权限,避免用户未获得授权,而多次频繁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降低外界人员对屏幕显示5的磨损,其屏幕显示5可以是现有显示屏,显示屏外部设置钢化玻璃,避免外界物体或行人意外触碰屏幕显示5。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面部识别摄像头3在获取了大量的图像数据之后,交互终端2如何有效的提取出有用信息并进行判断也是车联网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上述交互终端2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校对模块、数据储存器和通讯模块,上述面部识别摄像头3输入图像信息至图像处理模块,上述图像处理模块输出图像特征数据至校对模块,上述校对模块将图像特征数据与数据储存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并将匹配结果输出到通讯模块,上述通讯模块将信号输出到不同的接收单元。其中,交互终端2的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与准确性对信息进行汇总、运算、判断和决策。需要注意的是,交互终端2的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利用数学算法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移动载体1的操作至少需要一个用户,且该用户主要针对驾驶座,故面部识别摄像头3至少需要一个设置在运用于驾驶座。若移动载体1的其他车门也需要使用识别进入,则应当在配置有多个面部识别摄像头3,每个面部识别摄像头3分配独立的ID标识,从而用户操作不同位置的电子把手4,驱动对应的面部识别摄像头3,其面部识别摄像头3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应数据库中存入对应位置,形成权限层级。数据储存器中的数据库可以基于 Mysql-5.6.24进行设计,数据库可以是现有的LFW人脸数据库或FERET人脸数据库,交互终端2运行时可以通过 Mysql驱动程序支持数据调配使用。
其中,校对模块为现有数据分析模块,主要通过人脸识别,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库中一个用户数据至少有图像集有5到11张图像,包括两张正面图像,由校对模块定义了目标集和查询集。目标集表示算法己知其身份的人脸图像集,而查询集表示未知的待辨识的人脸图像集。对每个查询图像,算法需要计算该图像与目标集中每个图像的相似度,然后基于所有查询图像与目标集图像的相似度计算性能度量准则判断结论Y或结论N。通过引入目标集和查询集可以灵活地设计模板库和探测集。其中,模板库是目标集的子集,目标集中可以构造多个模板库,分别对应不同大小的储存库。其中,探测集是查询集的子集,同理,查询集中也可以构造多个探测集,用于测试不同图形因素。
其中通讯模块为现有功能模块,主要用于远程数据交互以及移动载体1内部数据传输,具体的说,通讯模块主要用于交互终端2与ECU电控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也用于交互终端2与车联网终端进行交互。
进一步的,上述交互终端2还配置设有手机端,上述手机端登入车联网终端对外服务器并将面部数据信息传递至车联网终端,上述车联网终端校验信息后将对应面部数据信息传递至数据储存器供校对模块匹配。
用户通过手机端将数据传递至车联网终端,由车联网终端在与交互终端2交互的过程中,将手机端中的数据传输到交互终端2的数据储存器中,从而可以在信号屏蔽环境中获得脱机使用。
其中,手机端属于权限终端,主要用于搭建交互终端2中所有的用户权限信息表,用户权限信息表中存储对应交互终端2中记录所有的用户ID信息,手机端机主默认为交互终端2的最高权限,此处权限是指可执行的操作的数据录入、删除或预览交互终端2的数据储存器以及交互终端2工作数据。具体可呈现出不同用户权限的多对多关系,例如手机端机主多个权限,至少有一个权限是允许赋予多个用户开锁权限。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配合手机端传输数据,其校对模块可以采用FRET检测协议,其检测原则是目标集中每个图像所对应的人是唯一,即每个用户将只有一幅图像,从而极大的优化了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开锁有效性质。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移动载体1上设有光伏板6,上述光伏板6上设有钢化玻璃7,上述移动载体1内部设有储备电池,上述光伏板6通过光伏控制器接入储备电池,上述交互终端2一侧设有照明灯8,上述照明灯8与储备电池电连接。
其中移动载体1本身具有用于工作的移动电池和发电机构,考虑到单个移动电池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使用频率,故移动载体1内部设有储备电池,通过储备电池对照明灯8进行照明,由照明灯8对应夜晚环境,从而提高面部识别摄像头3的采集效率,避免光效昏暗导致面部识别摄像头3的采集到图像出现不必要的缺失。
进一步的,上述照明灯8的控制单元与电子把手4信号连接,用于由电子把手4开启照明灯8,并由控制单元延时关闭照明灯8。
为了便于用户操作,通过电子把手4同步启动照明灯8,因为照明灯8使用储备电池,即便光线良好的情况下,使用照明灯8,也不会对移动载体1中的移动电池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移动载体1包括轮胎9,上述轮胎9中设有胎压传感器,上述胎压传感器与交互终端2信号连接,其中轮胎压力监测是利用胎压传感器来实时采集汽车轮胎的压力、温度等数据,并将数据利用无线传输技术传送到ECU电控单元,再由ECU电控单元传递到交互终端2上,用户在进入车辆之前,若轮胎气压出现异常时对进入车辆的人员进行前期预警,及时对轮胎气压做出合理知晓,避免胎过高或过低启动风险。具体的说,ECU电控单元搭配高频信号接收模块,其接收模块型号为现有的MC33596 模块,通过高频信号接收模块接收胎压传感器发来的无线信号,并将信号解析为8 个字节的数据帧信号,通过 SPI 通讯方式传输给ECU电控单元。由ECU电控单元将处理后传输到交互终端2上,进行1分钟以上显示。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7)

1.一种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包括移动载体(1),所述移动载体(1)内置ECU电控单元,用于由ECU电控单元控制移动载体(1)的车门抱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网络层的交互终端(2),所述交互终端(2)为单独配置的数据处理终端,所述ECU电控单元与交互终端(2)信号连接,用于由交互终端(2)与车联网终端进行远程交互并向ECU电控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感知层的面部识别摄像头(3),所述面部识别摄像头(3)与交互终端(2)信号连接,用于由交互终端(2)将面部识别摄像头(3)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匹配结论Y或其结论N,并根据结论Y或N输出控制信号至ECU电控单元或触发移动载体(1)上的报警器;
电子把手(4),所述电子把手(4)置于移动载体(1)上的车门位置,用于由电子把手(4)触发面部识别摄像头(3)的开启;所述交互终端(2)还配置设有手机端,所述手机端用于搭建交互终端(2)中所有的用户权限信息表,且用户权限信息表中存储对应交互终端(2)中记录所有的用户ID信息,手机端机主默认为交互终端(2)的最高权限;用户通过手机端将数据传递至车联网终端,由车联网终端在与交互终端(2)交互的过程中,将手机端中的数据传输到交互终端(2)的数据储存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终端(2)上搭配屏幕显示(5),所述屏幕显示(5)接入ECU电控单元,用于由ECU电控单元控制车门开启时同时在屏幕显示(5)上进行表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终端(2)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校对模块、数据储存器和通讯模块,所述面部识别摄像头(3)输入图像信息至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输出图像特征数据至校对模块,所述校对模块将图像特征数据与数据储存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并将匹配结果输出到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将信号输出到不同的接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端登入车联网终端对外服务器并将面部数据信息传递至车联网终端,所述车联网终端校验信息后将对应面部数据信息传递至数据储存器供校对模块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体(1)上设有光伏板(6),所述光伏板(6)上设有钢化玻璃(7),所述移动载体(1)内部设有储备电池,所述光伏板(6)通过光伏控制器接入储备电池,所述交互终端(2)一侧设有照明灯(8),所述照明灯(8)与储备电池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8)的控制单元与电子把手(4)信号连接,用于由电子把手(4)开启照明灯(8),并由控制单元延时关闭照明灯(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体(1)包括轮胎(9),所述轮胎(9)中设有胎压传感器,所述胎压传感器与交互终端(2)信号连接。
CN202011309831.9A 2020-11-20 2020-11-20 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Active CN112339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9831.9A CN112339710B (zh) 2020-11-20 2020-11-20 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9831.9A CN112339710B (zh) 2020-11-20 2020-11-20 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710A CN112339710A (zh) 2021-02-09
CN112339710B true CN112339710B (zh) 2022-04-08

Family

ID=74365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9831.9A Active CN112339710B (zh) 2020-11-20 2020-11-20 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97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098A (zh) * 2021-11-22 2022-02-25 苏州棋米峰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联网安全的通用车载身份认证系统
CN115601799B (zh) * 2022-09-09 2023-06-30 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59121A (zh) * 2023-01-20 2023-06-13 深圳市派尼尔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远程遥控功能的房车智能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0835B1 (en) * 1996-05-15 2002-06-04 Jerome H. Lemelson Taillight mounted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employing facial recognition using a reflected image
JP6611908B2 (ja) * 2015-12-24 2019-11-27 ベイジン ディディ インフィニティ テクノロジー アンド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ィッド 車両管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721482A (zh) * 2016-03-03 2016-06-29 天津大学 基于车联网的移动端手持车辆管理方法
KR102371777B1 (ko) * 2017-07-21 2022-03-08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웨어러블형 스마트키
JP2019032766A (ja) * 2017-08-09 2019-02-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バー装置および車両
US10300889B2 (en) * 2017-09-08 2019-05-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ris-detection alignment for vehicle feature activation
CN108749767A (zh) * 2018-05-31 2018-11-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面部识别车辆解锁系统、解锁方法及车辆
CN110562271A (zh) * 2018-06-05 2019-12-13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车辆智能座舱的人脸识别装置、车辆智能座舱及车辆
CN108973931B (zh) * 2018-07-25 2019-10-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控制方法
JP2020088508A (ja) * 2018-11-20 2020-06-0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マホキーシステム
CN110103889A (zh) * 2019-04-29 2019-08-09 江苏大学 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使用授权、防盗系统及借车方法
CN110341648A (zh) * 2019-07-16 2019-10-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解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135256B1 (ko) * 2019-08-08 2020-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율 주행 시스템에서 차량의 사용자 인증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16682A (zh) * 2019-12-31 2020-06-02 钧捷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汽车解锁系统
CN112477595A (zh) * 2020-11-20 2021-03-12 成都天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车联网的汽车仪表中控组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710A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9710B (zh) 基于车联网及面部识别的汽车智能进入系统
RU2712435C1 (ru) Дверной контроллер, включающ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бора и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переданных данных
CN105365596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智能控制系统
US20190063140A1 (en) Garage door authentication and automation
US20130069765A1 (en) Security systems
CN103763376A (zh) 智能车联网云服务系统和方法及其车联网专用wifi系统
CN103544757A (zh)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
CN203102317U (zh) 一种手掌静脉采集与识别装置
CN102114825A (zh) 汽车指纹防盗器、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CN205304983U (zh) 一种车联网监控系统
CN109118617A (zh) 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门禁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CN104794827A (zh) 用于避免监视系统中的假警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12617A (zh) 一种汽车防盗抢系统
CN201633691U (zh) 汽车指纹防盗器及控制电路
CN20514955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5404285A (zh) 模拟远程控制系统对车载控制器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466022A (zh) 一种现场环境感知智慧站房用门禁系统
CN201130383Y (zh) 车载驾驶员人脸身份识别装置
CN207976936U (zh) 一种新型门禁控制系统
CN113611154B (zh) 停车位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95609A (zh) 机房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05010176U (zh) 一种智能交通工具控制器及防盗系统
CN112905408B (zh) 一种用于电力运维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服务器
CN209028660U (zh) 一种基于pda智能检验终端的机动车检验监管系统
CN113570759A (zh) 一种智能锁防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