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9661A - 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9661A
CN112339661A CN202011219404.1A CN202011219404A CN112339661A CN 112339661 A CN112339661 A CN 112339661A CN 202011219404 A CN202011219404 A CN 202011219404A CN 112339661 A CN112339661 A CN 112339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larm
life
tim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94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西京
李婧
荆钧尧
张莉
孙娜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Bao Rui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Bao Rui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Bao Rui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Bao Rui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94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96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9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6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3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车内有生命存在,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提示;与此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本发明采用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并远程无线报警的装置,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测预警,可及时有效发现隐患、避免惨剧发生,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Description

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车辆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随着私家车辆和校车的普及,乘员、特别是儿童“遗落”在驻车后的车辆内,而造成死亡的事件时有报道。仅2017年7月的短短半个月时间内,由于疏忽和安全责任的失守,某省就发生了4起幼儿遗落校车内的意外事故,导致4名幼小的生命因遗落校车内而死亡的惨剧发生。目前有部分校车内安装“全程影像系统”等装置作为技术防范措施。配备有“全程影像系统”的车辆,存在以下弊端:
(1)该技术属于“被动检测”方式,需要专人定时观察影像才可发现车内是否存在遗落人员,同样存在责任的落实;
(2)容易遗漏。无法发现车内遮挡部位(比如:座椅后背)、处于角落里、体积小的儿童。被困车内时,由于受密闭空间和情绪紧张情绪影响,导致四肢无力、乏困,而陷入昏迷状态,卷曲在受遮挡的座椅上,而无法发现。容易疏漏睡眠状态下的儿童。
(3)影像传输数据量大,信息传输受阻后,无法实时接收影像。特别是在较为偏远地区,信号传输效果会更差。家庭轿车由于受空间限制,座椅间距比校车更小,加之前排座椅椅背较高,更容易受遮挡而遗落车内。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目前的全程影像系统的车辆存在需要专人定时观察影像才可发现车内是否存在遗落人员,同样存在责任的落实。
(2)目前的全程影像系统的车辆存在容易遗漏,无法发现车内遮挡部位(比如:座椅后背)、处于角落里、体积小的儿童。被困车内时,由于受密闭空间和情绪紧张情绪影响,导致四肢无力、乏困,而陷入昏迷状态,卷曲在受遮挡的座椅上,而无法发现,容易疏漏睡眠状态下的儿童。
(3)目前的全程影像系统的车辆存在影像传输数据量大,信息传输受阻后,无法实时接收影像;特别是在较为偏远地区,信号传输效果会更差;家庭轿车由于受空间限制,座椅间距比校车更小,加之前排座椅椅背较高,更容易受遮挡而遗落车内。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利用生物雷达技术以非接触方式、远距离检测环境中生命体的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信息,是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有效技术手段。其主要难点在于:
雷达波可穿透车辆的车窗玻璃,导致车外正常行走的行人引起的误报警,即:虚警。
对处于椅背等遮挡物后的婴幼儿,实现无遮挡检测,避免漏报警。
即:漏警。
对于任何一个监测报警器来讲,“虚警”和“漏警”都是致命缺陷,也是技术难点。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虚警”的产生是由于环境干扰所导致,它将影响报警信息的可信度;报警信息可信度的降低,带来的后果是:真有“受困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困”,甚至不能解困、而丧失生命(就如寓言故事《狼来了》一样);
“漏警”的产生是由于检测不灵敏,不能实现无死角检测,从而产生该发出报警信息时、不发报警的情况。
对于“虚警”和“漏警”,两者的后果一样严重。
本发明经过科学论证和在大量小型动物及不同年龄段人员实验基础上,很好的解决了“虚警”和“漏警”问题。
针对引起“虚警”的环境干扰问题,采取了生物雷达“波束控制”技术,使雷达波束覆盖整车、而不“外溢”。
针对引起“漏警”的无死角检测问题,采用生命信息均衡技术,有效提升处于椅背、夹角处的微弱生命体信息;对处于明显处的较强生命体信息进行均衡处理。使得微弱生命信息得到可靠提升处理,而不会“漏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所述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包括:
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采集车内生命信息,对采集的所述生命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并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的干扰;对消除干扰后的信息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进行智能判别;
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若判别车内有生命信息存在,进行报警提示。
进一步,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
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所述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方法包括:
智能分析:对“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分析,提取生命体征信息;
智能判断:对时频两域的综合分析和处理的信息结果,进行逻辑处理。当有“生命信息”存在时,发出报警信息。否则按“无生命体”存在进行处理,而不报警;
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如果车内有生命存在,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提示。
进一步,所述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判别车内有生命信息存在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持续进行车内生命信息采集、判别,直至判别车内无生命体,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进一步,所述转入休眠状态的方法包括:
车辆启动和行驶过程中,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控制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车内讯响报警器、GSM手机报警器、车载电瓶、电源EMC电路失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用于实现如所述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如果车内有生命存在,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提示;
与此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持续进行车内生命信息采集、判别,直至判别车内无生命体,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如果车内有生命存在,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提示;
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持续进行车内生命信息采集、判别,直至判别车内无生命体,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系统,所述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系统包括:
生物雷达传感模块,用于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对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采集到的车内信息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发出求救信息;
车锁状态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决定系统的休眠或工作;
报警信息发送模块,用于车内有生命存在,60S内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予以提示;
状态转换模块,用于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智能监测报警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直至被解救后,再持续检测30分钟、车内无生命体后方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装置,所述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装置包括: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车内讯响报警器、GSM手机报警器、计时/状态控制器、辅助电源、车载电瓶、电源EMC电路、电源控制器、主电源;
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干扰并根据生命信息特征提取出生命信息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如果车内有生命体存在时,自动触发车载讯响报警器报警,同时通过系统自带GSM短信电话报警器自动给绑定用户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打绑定电话报警;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直至检测不到车内有生命体存在,再持续检测30分钟、车内无生命体后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在休眠状态,车辆启动和行驶过程中,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控制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
在工作状态:停车、锁车状态下,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自动启动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工作;
工作状态持续30分钟,如果没有生命体存在,计时/状态控制器通过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在机动车自动检测遗落儿童乘员上的应用。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车内安装生物雷达作为遗落人员检测并报警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利用雷达波绕射特点,对处于遮挡物后的生命体实现无死角检测,可检测处于睡眠状态或昏迷状态下的受困者。本发明采用国际通行的GMS手机信号,进行远程电话和短信息接报警方案。本发明采用GMS手机远程报警方案,报警电话可与驾驶员和相关多人“绑定”,以电话和短信两种方式报警,确保报警信息无遗漏;车载报警,无线报警的同时,触发车辆报警器,以引起路人注意、并解困。
本发明为解决校车和家庭轿车等乘用车驻车后,采用有效技术手段、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并远程无线报警的装置。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测预警,可及时有效发现隐患、避免惨剧发生,可惠及社会、单位、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随着校车增多和家庭轿车普及,本发明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1、生物雷达传感模块;2、车锁状态判断模块;3、报警信息发送模块;4、状态转换模块;5、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排座车(奥德赛)整车不同部位荷兰兔遮挡测试资料照片示意图;
图4中:(a)第一排遮挡测试;(b)第二排遮挡测试;(c)第三排遮挡测试;(d)后备箱(第三排之后)遮挡测试。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排座车(奥德赛)整车不同部位,豚鼠遮挡测试资料照片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车型、车内不同部位人员测试资料照片示意图;
图6中:(a)婴儿(1岁4个月)二、三排测试;(b)成人后备箱遮挡测试;(c)测试用车:车内全貌;(d)安装位置:车内顶部黑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S102: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OFF或LOCK),决定本系统的休眠或工作。
S103:如果车内有生命存在,60S内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车内有人受困,请速解救!)、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予以提示。
S104:与此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智能监测报警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直至被解救后,再持续检测30分钟、车内无生命体后方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在本发明中,GSM手机报警器采用国际通行的GSM系统。
在本发明中,休眠状态:车辆启动和行驶过程中,“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控制“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其它电路失电、YJ121-12.0SL系统处于休眠状态。
在本发明中,工作状态:停车、锁车状态下,“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自动启动“YJ121-12.0SL智能监测报警系统”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业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步骤实施,图1的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仅仅是一个具体实施例而已。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系统包括:
生物雷达传感模块1,用于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5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车锁状态判断模块2,用于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决定系统的休眠或工作。
报警信息发送模块3,用于车内有生命存在,60S内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予以提示。
状态转换模块4,用于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智能监测报警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直至被解救后,再持续检测30分钟、车内无生命体后方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装置包括: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车内讯响报警器、GSM手机报警器、计时/状态控制器、辅助电源、车载电瓶、电源EMC电路、电源控制器、主电源。
本发明采用TY121型生物雷达传感控制器。
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干扰并根据生命信息特征提取出生命信息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如果车内有生命体存在时,自动触发“车载讯响报警器”报警,以引起路人注意;同时通过系统自带“GSM短信电话报警器”自动给绑定联系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打绑定电话报警。与此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智能监测报警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直至被解救后,再持续检测30分钟、车内无生命体后方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在休眠状态:车辆启动和行驶过程中,“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控制“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其它电路失电、YJ121-12.0SL系统处于休眠状态。
工作状态:停车、锁车状态下,“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自动启动“YJ121-12.0SL智能监测报警系统”工作。
工作状态持续30分钟,如果没有生命体存在,“计时/状态控制器”通过“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其它电路失电、系统处于休眠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作详细的描述。
(1)选择适当的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本发明采用西安宝瑞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TY121型生物雷达传感控制器。
(2)避免车外干扰,通过基础研究,根据不同车型控制雷达发射功率和雷达天线发射角度,使雷达波仅覆盖车内空间,避免车外人员走动引入干扰、引起误报警。
(3)车内检测能力的技术措施,实现车内“无死角”检测:利用雷达波的绕射特点,以呼吸和体动为检测指标,实现完全静止或睡眠状态下呼吸信号的检测。
本发明进行了检测能力实验分析——《车内小型动物睡眠状态下的生命信息非接触检测》。
本发明进行了经动物(荷兰兔和豚鼠。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剂。下同)实验,对处于车内不同位置和座椅后的动物均能可靠检测并报警(见图4和图5)。分别对睡眠状态婴儿和不同年龄段男女进行静态测试(见图6)。
本发明进行了车外干扰测试基础分析:《抗车外干扰、车内动物测试及覆盖范围测试(三排座/两排座)》。
测试结果,经测试,各项功能和性能均达到设计预期和使用要求。YJ121-12.0SL车内遗落人员监测报警器方案论证、研究测试记录、车外干扰测试资料、测试记录、总结报告、测试结论报告、产品资料照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设备及其模块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包括:
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采集车内生命信息,对采集的所述生命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并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的干扰;对消除干扰后的信息进行判别;
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若判别车内有生命信息存在,则进行报警提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
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所述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方法包括:
所述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方法包括:
智能分析:对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分析,提取生命体征信息;
对时频两域的综合分析和处理的信息结果,进行逻辑处理;当有生命信息存在时,发出报警信息;否则按无生命体存在进行处理,而不报警;
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如果车内有生命存在,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提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判别车内有生命信息存在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持续进行车内生命信息采集、判别,直至判别车内无生命体,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入休眠状态的方法包括:
车辆启动和行驶过程中,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控制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车内讯响报警器、GSM手机报警器、车载电瓶、电源EMC电路失电。
5.一种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
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如果车内有生命存在,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提示;
与此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持续进行车内生命信息采集、判别,直至判别车内无生命体,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如果车内有生命存在,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提示;
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持续进行车内生命信息采集、判别,直至判别车内无生命体,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8.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的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系统包括:
生物雷达传感模块,用于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车外行驶车辆和行人引起的干扰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对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采集到的车内信息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发出求救信息;
车锁状态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车辆的车锁状态,决定系统的休眠或工作;
报警信息发送模块,用于车内有生命存在,60S内触发车内讯响报警器,同时触发GSM手机报警器自动向绑定手机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通绑定手机予以提示;
状态转换模块,用于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智能监测报警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直至被解救后,再持续检测30分钟、车内无生命体后方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9.一种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装置包括: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车内讯响报警器、GSM手机报警器、计时/状态控制器、辅助电源、车载电瓶、电源EMC电路、电源控制器、主电源;
所述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车内生命信息,经信号分析与处理消除干扰并根据生命信息特征提取出生命信息后,再经生命信息智能判别模块智能判别车内是否存在生命;
如果车内有生命体存在时,自动触发车载讯响报警器报警,同时通过系统自带GSM短信电话报警器自动给绑定用户发出短信息、并自动拨打绑定电话报警;同时,通过计时复位电路,向计时/状态控制器发出计时器复位信号,定时计时器不计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直至检测不到车内有生命体存在,再持续检测30分钟、车内无生命体后停止工作,转入休眠状态;
在休眠状态,车辆启动和行驶过程中,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控制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
在工作状态:停车、锁车状态下,计时/状态控制器根据车锁状态检测信号,自动启动车载式生物雷达传感器工作;
工作状态持续30分钟,如果没有生命体存在,计时/状态控制器通过电源控制器切断主电源,仅有辅助电源和计时/状态控制器工作。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在机动车自动检测遗落儿童乘员上的应用。
CN202011219404.1A 2020-11-04 2020-11-04 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 Pending CN1123396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9404.1A CN112339661A (zh) 2020-11-04 2020-11-04 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9404.1A CN112339661A (zh) 2020-11-04 2020-11-04 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661A true CN112339661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28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9404.1A Pending CN112339661A (zh) 2020-11-04 2020-11-04 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96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4872A (zh) * 2021-11-22 2022-04-0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生命体征的预警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4274872B (zh) * 2021-11-22 2024-05-3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生命体征的预警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87910A2 (en) * 2001-04-27 2002-11-07 Robert Bos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entrapment and heat suffocation in vehicles
US20030102688A1 (en) * 1999-03-24 2003-06-05 Donnelly Corporation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Michigan Safety system for a closed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CN102646317A (zh) * 2012-05-07 2012-08-22 河南理工大学 校车检测报警装置
CN105427530A (zh) * 2015-12-08 2016-03-23 西宁共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智能安全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CN105564306A (zh) * 2015-12-31 2016-05-1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滞留车内智能救护系统
CN109375215A (zh) * 2018-10-09 2019-02-22 深圳卓影科技有限公司 车内生命体探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58225A (zh) * 2019-04-09 2019-07-26 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内生命体检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2688A1 (en) * 1999-03-24 2003-06-05 Donnelly Corporation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Michigan Safety system for a closed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WO2002087910A2 (en) * 2001-04-27 2002-11-07 Robert Bos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entrapment and heat suffocation in vehicles
CN102646317A (zh) * 2012-05-07 2012-08-22 河南理工大学 校车检测报警装置
CN105427530A (zh) * 2015-12-08 2016-03-23 西宁共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智能安全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CN105564306A (zh) * 2015-12-31 2016-05-1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滞留车内智能救护系统
CN109375215A (zh) * 2018-10-09 2019-02-22 深圳卓影科技有限公司 车内生命体探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58225A (zh) * 2019-04-09 2019-07-26 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内生命体检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4872A (zh) * 2021-11-22 2022-04-0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生命体征的预警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4274872B (zh) * 2021-11-22 2024-05-3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内生命体征的预警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5982B (zh) 一种智能警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2259629B (zh) 车载儿童遗漏提醒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5247587B (zh) 利用响应系统对私人设备的车辆追踪
US20160049061A1 (en) Integrated vehicle sensing and warning system
CN105059230A (zh) 一种车辆内部人员安全紧急应急救援方法及救援系统
CN205890701U (zh) 一种防止乘客遗漏车内的检测系统和一种客车
CN110242154A (zh) 一种车载以太网智能车窗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46317A (zh) 校车检测报警装置
CN203485826U (zh) 一种智能型客车超载监控系统
CN106627362A (zh) 一种车内应急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CN107933476A (zh) 通用的车内乘客防遗忘的传感装置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11016841A (zh) 一种车内生命体遗落的提醒方法、装置、汽车和存储介质
CN112319367A (zh) 车内滞留人员监控保护系统及设备
CN206893102U (zh) 一种新型专线公交智能提醒装置
CN109446918A (zh) 一种车内移动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设备、存储介质
Aiello et al. Next-generation technologie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death of children trapped in parked vehicles
CN208855516U (zh) 一种车内环境监测自动应急安全保护系统
CN110422152A (zh) 一种公交车智能应急制动系统
CN112339661A (zh) 自动检测遗落车内乘员的智能监测报警方法、系统及应用
CN209993076U (zh) 车内滞留儿童检测及提醒系统
CN205273190U (zh) 汽车安全驾驶系统
CN114932858A (zh) 一种防止车辆误锁儿童于车内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7045233U (zh) 多功能车载中控装置及智能应急呼救系统
CN208053159U (zh) 一种智能儿童安全座椅
CN105539342A (zh) 一种汽车车内检测的短信报警装置的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