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9497B -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9497B
CN112339497B CN202011330541.2A CN202011330541A CN112339497B CN 112339497 B CN112339497 B CN 112339497B CN 202011330541 A CN202011330541 A CN 202011330541A CN 112339497 B CN112339497 B CN 112339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rive
drive axle
lif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05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9497A (zh
Inventor
张建振
常连霞
殷祥珍
闫波
魏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305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9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9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9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12Torque-transmitting ax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其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双驱提升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前桥组件、中驱动桥组件、后驱动桥组件、提升机构、离合器组件及控制系统,后驱动桥组件具有提升状态和落下状态,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提升机构动作,当后驱动桥组件处于落下状态后,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且当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二当前车速,当第二当前车速大于预设车速,且确定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离合器组件断开。本发明能够在合适的位置使用离合器组件,避免了损伤双驱提升车辆的传动系统,保证了双驱提升车辆的机械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载重车辆带有提升桥,通常情况下,用于载重的车辆具有两个驱动桥,且其中一个驱动桥能够被提升,使其不具备驱动功能,该一个驱动桥可以称为提升桥。具有提升桥的车辆相对于普通车辆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当车辆载重时,提升桥可以降下来以承载重量,当车辆空载或轻载时,提升桥可以被提起,以减小提升桥上的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油耗,同时减少轮胎的磨损。
现有技术中,在将提升桥放下后,车辆的动力系统需要通过轴间差速器向提升桥提供驱动力,具体的,驾驶员根据行车经验控制提升桥与轴间差速器传动连接,以向提升桥提供驱动力。然而,当驾驶员的经验不足时,较容易出现过早应用轴间差速器的情况,导致因连接于两个驱动桥上的车轮的速度相差较大而对车辆的传动系统造成很大的损伤,进而影响车辆的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在合适的位置使用离合器组件,降低甚至避免了损伤双驱提升车辆的传动系统,保证了双驱提升车辆的机械性能,还降低了对驾驶员的驾驶经验要求。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包括:
车辆主体;
前桥组件,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前端;
中驱动桥组件,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的中部;
后驱动桥组件,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后端,且所述后驱动桥组件具有提升状态和落下状态;
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上,并与所述后驱动桥组件连接,所述提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驱动桥组件在所述提升状态和所述落下状态之间移动;
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安装于所述中驱动桥组件上,且传动连接于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及所述后驱动桥组件之间;
控制系统,连接于所述提升机构及所述离合器组件,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提升机构动作,以驱动所述后驱动桥组件移动至提升状态或落下状态,当后驱动桥组件处于落下状态后,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且当所述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通过所述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提供驱动力,以及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二当前车速,当所述第二当前车速大于预设车速,且确定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所述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离合器组件断开。
可选地,还包括车架鞍座,所述车架鞍座滑动置于所述车辆主体上,且所述后驱动桥组件处于提升状态时,所述车架鞍座位于所述中驱动桥组件远离所述后驱动桥组件的一侧,所述后驱动桥组件处于落下状态时,所述车架鞍座位于所述中驱动桥组件与所述后驱动桥组件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鞍座连接板,所述鞍座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上,所述车架鞍座滑动设置于所述鞍座连接板上。
可选地,所述鞍座连接板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车架鞍座移动至预设位置后,能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于所述鞍座连接板上。
可选地,所述中驱动桥组件包括中驱动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驱动桥两端的两个第一车轮,所述后驱动桥组件包括后驱动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后驱动桥两端的两个第二车轮,所述提升机构与所述后驱动桥连接,所述离合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后驱动桥,所述离合器组件闭合时,能通过所述离合器组件向所述后驱动桥提供驱动力。
可选地,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齿轮离合器。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双驱提升车辆,所述后驱动桥组件的初始状态为提升状态,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提升机构动作,以驱动后驱动桥组件移动至落下状态;
S2、周期性地获取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且当所述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通过所述离合器组件向所述后驱动桥组件提供驱动力;
S3、周期性地获取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二当前车速,当所述第二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车速,且确定所述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所述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离合器组件断开。
可选地,在步骤S1之前,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10、获取中驱动桥组件的第一轴荷;
S11、判断所述第一轴荷是否大于或等于轴荷上限,若是,则执行步骤S1,若否,则执行步骤S12;
S12、当所述第一轴荷小于或等于轴荷下限时,则禁止所述提升机构动作,以使后驱动桥组件保持所述提升状态。
可选地,所述双驱提升车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提升机构的升举开关,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轴荷大于所述轴荷下限且小于所述轴荷上限时,通过所述升举开关控制所述提升机构的启闭。
可选地,所述轴荷上限为13吨,所述轴荷下限为2吨。
本发明提出的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提升机构驱动后驱动桥组件移动至提升状态或落下状态,实现了双驱提升车辆在具有一个驱动桥的驱动型车辆与具有两个驱动桥的驱动型车辆之间的转换,通过控制系统检测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并在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使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能够通过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提供驱动力,以提高双驱提升车辆的运载能力以及在泥泞路面或冰雪路面上的附着力,提高了双驱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且控制系统能够在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向后驱动桥组件提供驱动力,使得双驱提升车辆能够在合适的位置使用离合器组件,而无需驾驶员手动控制离合器组件的闭合,降低甚至避免了损伤双驱提升车辆的传动系统,保证了双驱提升车辆的机械性能,还降低了对驾驶员的驾驶经验要求。
并且,选择后驱动桥组件作为可驱动带提升,能够基于现有的6×2驱动型车辆后提升桥车型平台布置,便于操作,具有较低的开发成本,且后驱动桥组件提升后,轴距缩短,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驱提升车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所示的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车辆主体;2、中驱动桥组件;21、中驱动桥;22、第一车轮;3、后驱动桥组件;31、后驱动桥;32、第二车轮;4、提升机构;5、车架鞍座;6、鞍座连接板;6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双驱提升车辆包括车辆主体1、前桥组件、中驱动桥组件2、后驱动桥组件3、提升机构4、离合器组件及控制系统,也即是,本实施例中的双驱提升车辆具有两个驱动桥。
其中,车辆主体1可以为车辆的车架结构,前桥组件固定于车辆主体1的前端,且前桥组件包括前桥及分别连接于前桥两端的两个车轮,车辆的动力系统不向前桥提供驱动力,且两个车轮为随动车辆。中驱动桥组件2固定于车辆主体1的中部,具体的,可以固定于车辆主体1的中后部,以能够支撑双驱提升车辆的车厢,中驱动桥组件2为驱动桥,也即是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能向中驱动桥组件2提供驱动力。后驱动桥组件3固定于车辆主体1的后端,以能够支撑双驱提升车辆的车厢,后驱动桥组件3为驱动桥,也即是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能够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并且后驱动桥组件3具有提升状态和落下状态。
如图1所示,提升机构4固定设置于车辆主体1上,并与后驱动桥组件3连接,提升机构4用于驱动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以使后驱动桥组件3由提升状态移动至落下状态,或者由落下状态移动至提升状态。可选地,提升机构4可以通过气动、电动或液压等方式动作,且提升机构4的结构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上述离合器组件安装于中驱动桥组件2上,且离合器组件传动连接于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与后驱动桥组件3之间,也即是,离合器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于动力系统,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于后驱动桥组件3,离合器组件具有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当离合器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动力系统能够通过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当离合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时,动力系统的驱动力无法传递至后驱动桥组件3。示例地,本实施例中的双驱提升车辆可以为6×4驱动型车辆,也即是,双驱提升车辆有6个车轮组,其中存在四个车轮组为驱动车轮组,通过设置离合器组件,使得双驱提升车辆可以由6×4驱动型车辆转换为6×2驱动型车辆,以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上述控制系统连接于提升机构4及离合器组件,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提升机构4动作,以驱动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至提升状态或落下状态;控制系统还用于当驱动桥组件3处于落下状态时,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且当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使动力系统通过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以及,控制系统还用于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二当前车速,当第二当前车速大于预设车速,且确定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离合器组件断开,以阻止动力系统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驱提升车辆中,通过提升机构4驱动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至提升状态或落下状态,实现了双驱提升车辆在具有一个驱动桥的驱动型车辆与具有两个驱动桥的驱动型车辆之间的转换,通过控制系统检测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并在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使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能够通过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以提高双驱提升车辆的运载能力以及在泥泞路面或冰雪路面上的附着力,提高了双驱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且控制系统能够在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使得双驱提升车辆能够在合适的位置使用离合器组件,而无需驾驶员手动控制离合器组件的闭合,降低甚至避免了损伤双驱提升车辆的传动系统,保证了双驱提升车辆的机械性能,还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要求。
并且,本实施例中,选择后驱动桥组件3作为可驱动带提升,能够基于现有的6×2驱动型车辆后提升桥车型平台布置,便于操作,具有较低的开发成本,且后驱动桥组件3被提升后,轴距缩短,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
本实施例中,采用离合器组件传动连接动力系统及后驱动桥组件3,使得双驱提升车辆具有响应速度快,便于操控的优势。示例地,本实施例中,离合器组件包括齿轮离合器,且齿轮离合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作赘述。优选地,齿轮离合器可以为锥齿轮离合器。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中驱动桥组件2包括中驱动桥21及分别连接于中驱动桥21两端的两个第一车轮22,中驱动桥21连接于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能够向中驱动桥21提供驱动力,以使得中驱动桥21驱动第一车轮22转动。后驱动桥组件3包括后驱动桥31及分别连接于后驱动桥31两端的两个第二车轮32。提升机构4与后驱动桥31固定连接,离合器组件传动连接于后驱动桥31,离合器组件闭合时,动力系统能通过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31提供驱动力,使得后驱动桥31能够驱动第二车轮32转动;离合器组件断开时,动力系统无法向后驱动桥31提供驱动力。
可选地,请参考图1和图2,双驱提升车辆还包括车架鞍座5。其中,车架鞍座5滑动置于车辆主体1上,且当后驱动桥组件3处于提升状态时,车架鞍座5位于中驱动桥组件2远离后驱动桥组件3的一侧,也即是,车架鞍座5位于前桥组件与中驱动桥组件2之间,以避免双驱提升车辆出现翘头的情况。后驱动桥组件3落下时,车架鞍座5位于中驱动桥组件2与后驱动桥组件3之间,以优化双驱提升车辆的重量分布。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双驱提升车辆还包括鞍座连接板6。其中,鞍座连接板6固定于车辆主体1上,且鞍座连接板6沿车辆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车架鞍座5滑动设置于鞍座连接板6上,且车架鞍座5滑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能够固定在鞍座连接板6上。
再进一步地,车架鞍座5固定在鞍座连接板6的方式可以具有多种,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方式。如图2所示,鞍座连接板6上设有多个固定孔61,车架鞍座5移动至鞍座连接板6上的预设位置后,能通过固定孔61固定于鞍座连接板6上,具体的,车架鞍座5上可以设有伸缩结构,控制系统可以与该伸缩结构电控连接,当车架鞍座5位于预设位置时,控制系统可以控制伸缩结构伸出,并插入固定孔61中,以将车架鞍座5固定在鞍座连接板6上;当需要移动车架鞍座5时,控制系统可以先控制伸缩结构缩回,然后通过手动、气缸等推动车架鞍座5移动至下一个预设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检测到车架鞍座5移动至预设位置,鞍座连接板6上还可以设有检测件。
可选地,固定孔61可以为条形孔,以能够满足车架鞍座5的移动误差,以降低出现车架鞍座5无法安装的几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驱提升车辆,双驱提升车辆可以由6×4驱动型车辆转换为6×2驱动型车辆,不仅解决了6×2驱动型车辆在低附着系数路段的驱动打滑导致运输任务无法达成的问题,同时相对6×4驱动型车辆油耗降低4%-5%,适用于全气候、全路况场景运营的应用场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双驱提升车辆,其中,后驱动桥组件3的初始状态为提升状态,如图3所示,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提升机构4动作,以驱动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至落下状态。
在步骤S1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提升机构4动作,以使驱动桥组件3由提升状态移动至落下状态。其中,控制系统与提升机构4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
S2、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且当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通过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
在步骤S2中,通过控制系统周期性的获取第一当前车速,示例地,可以通过向双驱提升车辆的测速系统周期性地发送请求信号,使得测速系统反馈车速至控制系统,该反馈的车速即为第一当前车速。控制系统在得到第一当前车速后,将第一当前车速与预设存储的预设车速进行比较,当第一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车速时,继续接受测速系统反馈的车速,而不进行其他操作;当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说明双驱提升车辆的速度较低,此时,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连接动力系统及后驱动桥组件3,使得动力系统能够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使得双驱提升车辆转换为6×4驱动型车辆。可选地,本实施例中,预设车速可以为15米每秒。
S3、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二当前车速,当第二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车速,且确定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离合器组件断开。
在控制离合器闭合后,控制系统继续周期性地获取第二当前车速,获取方式同获取第一当前车速的方式。当第二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系统继续获取,而不进行其他操作;当第二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车速,控制系统需要确定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的时长,当确定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系统控制离合器组件断开,以使动力系统不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此时,后驱动桥组件3处于随动的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为3~5分钟。需要说明的时,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不直接控制离合器组件断开,而是向离合器组件发送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的断开信号,离合器组件被配置为接收到断开信号后,自动脱离断开。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中,通过提升机构4驱动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至提升状态或落下状态,实现了双驱提升车辆在具有一个驱动桥的驱动型车辆与具有两个驱动桥的驱动型车辆之间的转换,通过控制系统检测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并在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使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能够通过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以提高双驱提升车辆的运载能力以及在泥泞路面或冰雪路面上的附着力,提高了双驱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且控制系统能够在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使得双驱提升车辆能够在合适的位置使用离合器组件,而无需驾驶员手动控制离合器组件的闭合,降低甚至避免了损伤双驱提升车辆的传动系统,保证了双驱提升车辆的机械性能,还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要求。
可选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在何种情况下驱动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至提升状态的控制方法。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步骤S1之前,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10、获取中驱动桥组件2的第一轴荷。
在步骤S10中,通过控制系统获取中驱动桥组件2的第一轴荷,并且,控制系统还可以周期性地获取中驱动桥组件2的第一轴荷。可选地,中驱动桥组件2上可以安装有轴荷检测件,控制系统与该轴荷检测件通讯连接,以获取第一轴荷。由于中驱动桥组件2的轴荷能够体现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情况,因此需检测中驱动桥组件2的第一轴荷。
S11、判断第一轴荷是否大于或等于轴荷上限,若是,则执行步骤S1,若否,则执行步骤S12。
控制系统获取第一轴荷后,将第一轴荷与预先存储的轴荷上限进行比较,当第一轴荷大于或等于轴荷上限时,说明双驱提升车辆的载重较大,且中驱动桥组件2的轴荷过大,此时,为了保证双驱提升车辆的安全行驶,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至落下状态,以分担中驱动桥组件2上的轴荷。当第一轴荷小于轴荷上限时,说明双驱动提升车辆的载重较小,此时,可以执行步骤S12。本实施例中,轴荷上限为13吨。
S12、当第一轴荷小于或等于轴荷下限时,则禁止提升机构动作,以使后驱动桥组件3保持提升状态。
在步骤S12中,控制系统将第一轴荷与预先存储的轴荷下限进行比较,当第一轴荷小于或等于轴荷下限时,说明中驱动桥组件2上的轴荷很小,此时,需要保持后驱动桥组件3的提升状态,也即是,禁止提升机构动作。本实施例中,轴荷下限可以2吨。
进一步地,双驱提升车辆还包括连接于提升机构4的升举开关,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轴荷大于轴荷下限且小于轴荷上限时,驾驶员可以通过选择升举开关控制提升机构4的启闭,进而达到手动控制后驱动桥组件3处于提升状态或落下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中,通过提升机构4驱动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至提升状态或落下状态,实现了双驱提升车辆在具有一个驱动桥的驱动型车辆与具有两个驱动桥的驱动型车辆之间的转换,通过控制系统检测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并在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使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能够通过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以提高双驱提升车辆的运载能力以及在泥泞路面或冰雪路面上的附着力,提高了双驱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且控制系统能够在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使得双驱提升车辆能够在合适的位置使用离合器组件,而无需驾驶员手动控制离合器组件的闭合,降低甚至避免了损伤双驱提升车辆的传动系统,保证了双驱提升车辆的机械性能,还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要求。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主体(1);
前桥组件,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1)的前端;
中驱动桥组件(2),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1)的中部;
后驱动桥组件(3),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1)的后端,且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具有提升状态和落下状态;
提升机构(4),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1)上,并与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连接,所述提升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在所述提升状态和所述落下状态之间移动;
离合器组件,所述离合器组件安装于所述中驱动桥组件(2)上,且传动连接于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及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之间;
控制系统,连接于所述提升机构(4)及所述离合器组件,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提升机构(4)动作,以驱动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移动至提升状态或落下状态,当后驱动桥组件(3)处于落下状态后,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且当所述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通过所述离合器组件向后驱动桥组件(3)提供驱动力,以及周期性地获取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二当前车速,当所述第二当前车速大于预设车速,且确定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所述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离合器组件断开;
所述双驱提升车辆还包括车架鞍座(5),所述车架鞍座(5)滑动置于所述车辆主体(1)上,且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处于提升状态时,所述车架鞍座(5)位于所述中驱动桥组件(2)远离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的一侧,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处于落下状态时,所述车架鞍座(5)位于所述中驱动桥组件(2)与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提升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鞍座连接板(6),所述鞍座连接板(6)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1)上,所述车架鞍座(5)滑动设置于所述鞍座连接板(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提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连接板(6)上设有多个固定孔(61),所述车架鞍座(5)移动至预设位置后,能通过所述固定孔(61)固定于所述鞍座连接板(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提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驱动桥组件(2)包括中驱动桥(21)及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驱动桥(21)两端的两个第一车轮(22),所述后驱动桥组件(3)包括后驱动桥(31)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后驱动桥(31)两端的两个第二车轮(32),所述提升机构(4)与所述后驱动桥(31)连接,所述离合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后驱动桥(31),所述离合器组件闭合时,能通过所述离合器组件向所述后驱动桥(31)提供驱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驱提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齿轮离合器。
6.一种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驱提升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桥组件的初始状态为提升状态,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提升机构动作,以驱动后驱动桥组件移动至落下状态;
S2、周期性地获取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一当前车速,且当所述第一当前车速小于预设车速时,控制离合器组件闭合,以通过所述离合器组件向所述后驱动桥组件提供驱动力;
S3、周期性地获取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第二当前车速,当所述第二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车速,且确定所述双驱提升车辆以大于所述预设车速的速度行驶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离合器组件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10、获取中驱动桥组件的第一轴荷;
S11、判断所述第一轴荷是否大于或等于轴荷上限,若是,则执行步骤S1,若否,则执行步骤S12;
S12、当所述第一轴荷小于或等于轴荷下限时,则禁止所述提升机构动作,以使后驱动桥组件保持所述提升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双驱提升车辆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提升机构的升举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轴荷大于所述轴荷下限且小于所述轴荷上限时,通过所述升举开关控制所述提升机构的启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驱提升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荷上限为13吨,所述轴荷下限为2吨。
CN202011330541.2A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339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0541.2A CN112339497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0541.2A CN112339497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497A CN112339497A (zh) 2021-02-09
CN112339497B true CN112339497B (zh) 2022-04-12

Family

ID=74365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0541.2A Active CN112339497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949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074A (zh) * 2005-01-08 2007-01-10 达纳公司 自动桥间差速器锁定系统
EP2942224A1 (en) * 2014-05-05 2015-11-11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rive axle system
CN204774479U (zh) * 2015-07-14 2015-11-18 梁山众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前提升空气悬挂系统
CN206528339U (zh) * 2017-01-23 2017-09-29 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能实现后桥提升和驱动的双联驱动桥
CN109733206A (zh) * 2019-01-14 2019-05-10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其驱动方法
CN111016639A (zh) * 2018-10-10 2020-04-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断开车桥的方法和系统
CN210634349U (zh) * 2019-10-29 2020-05-29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动提升桥及车辆
CN111237426A (zh) * 2018-11-28 2020-06-05 德纳重型车辆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串列桥组件的方法
CN111422018A (zh) * 2020-04-17 2020-07-1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商用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890921A (zh) * 2020-09-07 2020-11-06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静液压电动装载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074A (zh) * 2005-01-08 2007-01-10 达纳公司 自动桥间差速器锁定系统
EP2942224A1 (en) * 2014-05-05 2015-11-11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rive axle system
CN204774479U (zh) * 2015-07-14 2015-11-18 梁山众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前提升空气悬挂系统
CN206528339U (zh) * 2017-01-23 2017-09-29 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能实现后桥提升和驱动的双联驱动桥
CN111016639A (zh) * 2018-10-10 2020-04-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断开车桥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37426A (zh) * 2018-11-28 2020-06-05 德纳重型车辆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串列桥组件的方法
CN109733206A (zh) * 2019-01-14 2019-05-10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其驱动方法
CN210634349U (zh) * 2019-10-29 2020-05-29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驱动提升桥及车辆
CN111422018A (zh) * 2020-04-17 2020-07-1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商用车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890921A (zh) * 2020-09-07 2020-11-06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静液压电动装载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497A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3626B (zh) 通过优化有效轮胎滚动阻力改进车辆燃料经济性
CN107107746B (zh) 用于车辆的串列或多车桥驱动的方法和装置
JP5847189B2 (ja) Isoコンテナ用大型輸送車両
KR20030018003A (ko) 조합된 레일/도로 수송용 철도 스테이션에서 레일 카의수송 및 비스듬한 하역을 위한 시스템과 그 사용 방법
CN104925051A (zh) 机动车辆的全轮驱动系统与燃料节省操作的互动
CN104880325A (zh) 一种重型多轴车重载再现式制动检测试验装置
CN212332486U (zh) 采用尾部卸货的无人车
CN112339497B (zh)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US9352678B1 (en) Vehicle lowering system
WO201315801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af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motor vehicles
CN216582260U (zh) 一种智能仓储装卸平台系统
CN113415158B (zh) 一种牵引车驱动桥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US20080236437A1 (en) Ax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Trucks
CN213007439U (zh) 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4758303U (zh) 一种重型多轴车重载再现式制动检测试验装置
CN210652837U (zh) 清障车及其翻转平台
CN211869229U (zh) 货厢式车辆移送运输车
CN112874412A (zh) 车载升降台
CN218929202U (zh)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CN215552811U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
GB2229682A (en) Assembly for laterally displacing a vehicle
CN216190787U (zh) 一种叉车的货物升降装置
KR102336875B1 (ko) 차량용 가변축 스마트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KR102517189B1 (ko) 대형 차량용 보조 액슬장치의 승강장치
GB2317598A (en) Load-carrying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