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9202U -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9202U
CN218929202U CN202223064273.1U CN202223064273U CN218929202U CN 218929202 U CN218929202 U CN 218929202U CN 202223064273 U CN202223064273 U CN 202223064273U CN 218929202 U CN218929202 U CN 218929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rive axle
lifting
power disconnection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42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博
范养强
袁文强
赵轩
刘强
杨斌
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642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9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9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9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包括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断开式驱动桥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桥及第二驱动桥;第一驱动桥设有动力断开结合机构;第二驱动桥设有驱动桥提升系统;通过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实现同一台车6×2、6×4和4×2三种驱动模式的自由切换,驾乘人员可根据承载情况自由选择切换车辆驱动模式,从而提高车辆工况适应性和燃油经济性,延缓轮胎磨损,提高运营收益。

Description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背景技术
商用车是货物运输的一种重要途径,根据车辆细分市场用途和承载情况,商用车分为多种驱动型式,如6×4、6×2和4×2等,一般同一辆车只具有一种驱动型式,其工况适应性比较单一。而部分运输市场,如危险品运输市场、煤炭运输市场、自卸车市场等都具有明显的去程和返程运载情况不同的特性,如危险品运输车辆去程一般为满载,返程一般为空载;煤炭运输车辆去程一般为满载,返程一般为轻载;这些细分市场车辆如采用传统的单一驱动型式容易引起动力不足或动力过剩,影响车辆燃油经济性和工况适应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通过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实现同一台车6×2、6×4和4×2三种驱动模式的自由切换,驾乘人员可根据承载情况自由选择切换车辆驱动模式,从而提高车辆工况适应性和燃油经济性,延缓轮胎磨损,提高运营收益。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包括: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
所述断开式驱动桥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桥及第二驱动桥;所述第一驱动桥通过桥前传动轴与变速箱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桥设有动力断开结合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桥设有驱动桥提升系统;所述动力断开结合机构包括内贯穿轴、内贯穿轴固定齿套、滑动齿套、动力断开气缸、动力断开拨叉、双缸复位活塞、动力结合气缸、动力结合复位弹簧、后贯穿轴、后贯穿轴固定齿套;
所述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包括动力断开控制器、动力断开电磁阀、动力结合电磁阀、轴间差速锁电磁阀、动力断开开关、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线束及气管;
所述动力断开电磁阀、动力结合电磁阀及轴间差速锁电磁阀均为直通式常闭型电磁阀;所述动力断开电磁阀、动力结合电磁阀与所述动力断开结合机构通过气管气路连接;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通过线束电连接;所述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气路的关闭与开启,控制动力断开结合机构进行动力断开和动力结合动作;所述轴间差速锁电磁阀与轴间差速锁机构通过气管气路连接,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通过线束电连接,所述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气路的关闭与开启,控制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的锁止或解锁;
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与所述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均采用非接触式位置感应开关,并通过线束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连接;当所述动力断开拨叉处于动力断开状态时,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触头与动力断开拨叉靠近,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发送动力断开到位信号;当所述动力断开拨叉处于动力结合状态时,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触头与所述动力断开拨叉远离,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发送动力结合到位信号;当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输入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锁止信号;当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输入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解锁信号。
优选的,所述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所述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及所述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均采用复合空气悬架;所述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包括第一导向臂支架、第一导向臂销轴、第一导向臂、第一上定位销、第一骑马螺栓、第一驱动桥夹紧板、第一下定位销、第一驱动桥下垫板、第一压板、第一减振器上安装销轴、第一减振器上支架、第一减振器下安装销轴、第一减振器、第一空气弹簧、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第一横向推力杆、第一横向推力杆支架、第一限位块总成;
所述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包括第二导向臂支架、第二导向臂销轴、第二导向臂、第二上定位销、第二骑马螺栓、第二驱动桥夹紧板、第二下定位销、第二驱动桥下垫板、第二压板、第二减振器上安装销轴、第二减振器上支架、第二减振器下安装销轴、第二减振器、第二空气弹簧、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第二横向推力杆、第二横向推力杆支架、第二限位块总成;所述第一导向臂、所述第二导向臂均为C型机构;
所述第一导向臂包括第一弹簧片及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及所述第二弹簧片一端均设有卷耳,所述第二弹簧片的卷耳同轴设于所述第一弹簧片的卷耳内;所述第二弹簧片设有的卷耳内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第一导向臂销轴;所述第一导向臂通过所述第一导向臂销轴与所述第一导向臂支架下安装孔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臂支架上安装的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一空气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一减振器;所述第二导向臂包括第三弹簧片及第四弹簧片,所述第三弹簧片及所述第四弹簧片一端均设有卷耳,所述第四弹簧片的卷耳同轴设于所述第三弹簧片的卷耳内;所述第四弹簧片设有的卷耳内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第二导向臂销轴;所述第二导向臂通过所述第二导向臂销轴与所述第二导向臂支架下安装孔同轴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臂支架上安装孔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二空气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二减振器;
所述第一减振器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振器上安装销轴与所述第一减振器上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器上支架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振器下安装销轴与所述第一导向臂设有的第二弹簧片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上端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下端与所述第一导向臂设有的第一弹簧片连接;
所述第二减振器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减振器上安装销轴与所述第二减振器上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器上支架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器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减振器下安装销轴与所述第二导向臂设有的第四弹簧片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弹簧上端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弹簧下端与所述第二导向臂设有的第三弹簧片连接;
所述第一横向推力杆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横向推力杆支架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推力杆另一端与驱动桥推力杆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推力杆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横向推力杆支架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推力杆另一端与驱动桥推力杆连接;
所述驱动桥提升系统包括提升下托架、提升下托架支架、提升气囊、提升气囊上支架、提升支架;所述提升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桥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支架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气囊上支架连接;所述提升气囊上端与所述提升气囊上支架连接;所述提升气囊下端与提升下托架连接;所述提升下托架左右两端通过所述提升下托架支架与车架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块总成设于桥管上方并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骑马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驱动桥设有的骑马螺栓安装孔,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桥夹紧板、第一驱动桥下垫板及第一压板将所述第一驱动桥与第一导向臂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上定位销及所述第一下定位销对所述第一驱动桥进行定位;
所述第二限位块总成设于桥管上方并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骑马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驱动桥设有的骑马螺栓安装孔,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桥夹紧板、第二驱动桥下垫板及第二压板将所述第二驱动桥与第二导向臂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上定位销及所述第二下定位销对所述第二驱动桥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包括空气悬架控制器、悬架高度传感器、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储气筒、高度控制遥控器、提升开关;
所述悬架高度传感器分别设于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左右两侧,所述悬架高度传感器上端与车架连接,所述悬架高度传感器下端通过摆杆系统与所述第一驱动桥连接,并通过线束与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感知左右侧悬架高度状态,并将当前左右侧悬架高度实时发送给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
所述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为组合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通过气管气路连接,并通过线束与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充放气;
所述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为组合电磁阀,分别与第二空气弹簧和提升气囊通过气管气路连接,并通过线束与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空气弹簧及提升气囊的充放气动作;
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于第一空气弹簧、第二空气弹簧及提升气囊上端,并通过线束与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第二空气弹簧和提升气囊实时气压;
所述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桥悬架和第二驱动桥悬架高度、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第二空气弹簧和提升气囊气压及第二驱动桥提升动作。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包括显示仪表、操作开关、蜂鸣器;所述操作开关包括提升开关、动力断开开关,所述提升开关、动力断开开关均采用两档自复位开关,均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通过线束电连接;所述蜂鸣器集成于所述显示仪表内,所述显示仪表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和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显示仪表能够根据提升状态信号、所述动力断开结合机构的状态信号、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的状态信号实时显示车辆驱动状态、动力断开及所述提升空气悬架系统状态信息,并提示驾驶员操作。
一种商用车,包含如上任一所述的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通过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实现同一台车6×2、6×4和4×2三种驱动模式的自由切换,驾乘人员可根据承载情况自由选择切换车辆驱动模式,从而提高车辆工况适应性和燃油经济性,延缓轮胎磨损,提高运营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断开结合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驱动桥提升系统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及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动力断开控制器;2、空气悬架控制器;3、轴间差速锁电磁阀;4、动力断开电磁阀;5、动力结合电磁阀;6、轴间差速锁机构;7、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8、动力断开结合机构;9、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10、悬架高度传感器;11、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2、压力传感器;13、第一驱动桥;14、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5、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16、第二驱动桥;17、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8、第二驱动桥提升系统;19、储气筒;20、气管;21、线束;22、CAN总线;23、显示仪表;24、动力断开开关;25、提升开关;26、桥前传动轴;27、桥间传动轴;8a、内贯穿轴;8aa、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b、滑动齿套;8c、动力断开气缸;8d、动力断开拨叉;8e、双缸复位活塞;8f、动力结合气缸;8g、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h、后贯穿轴;8ha、后贯穿轴固定齿套;18a、提升下托架;18b、提升下托架支架;18c、提升气囊;18d、提升气囊上支架;18e、提升支架;11a、第一导向臂支架;11b、第一导向臂销轴;11c、第一导向臂;11d、第一上定位销;11e、第一骑马螺栓;11f、第一驱动桥夹紧板;11g、第一下定位销;11h、第一驱动桥下垫板;11i、第一压板;11j、第一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1k、第一减振器上支架;11l、第一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1m、第一减振器;11n、第一空气弹簧;11o、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1p、第一横向推力杆;11q、第一横向推力杆支架;11r、第一限位块总成;15a、第二导向臂支架;15b、第二导向臂销轴;15c、第二导向臂;15d、第二上定位销;15e、第二骑马螺栓;15f、第二驱动桥夹紧板;15g、第二下定位销;15h、第二驱动桥下垫板;15i、第二压板;15j、第二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5k、第二减振器上支架;15l、第二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5m、第二减振器;15n、第二空气弹簧;15o、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5p、第二横向推力杆;15q、第二横向推力杆支架;15r、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包括: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
所述断开式驱动桥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桥13及第二驱动桥16;第一驱动桥13通过桥前传动轴26与变速箱连接;第一驱动桥13设有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第二驱动桥16设有驱动桥提升系统18;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包括内贯穿轴8a、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aa、滑动齿套8b、动力断开气缸8c、动力断开拨叉8d、双缸复位活塞8e、动力结合气缸8f、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后贯穿轴8h、后贯穿轴固定齿套8ha;
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包括动力断开控制器1、动力断开电磁阀4、动力结合电磁阀5、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动力断开开关24、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线束21及气管20;
动力断开电磁阀4、动力结合电磁阀5及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均为直通式常闭型电磁阀;动力断开电磁阀4、动力结合电磁阀5与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通过气管20气路连接;与动力断开控制器1通过线束21电连接;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气路的关闭与开启,控制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进行动力断开和动力结合动作;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与轴间差速锁机构6通过气管20气路连接,与动力断开控制器1通过线束21电连接,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气路的关闭与开启,控制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6的锁止或解锁;
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与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均采用非接触式位置感应开关,并通过线束21与动力断开控制器1连接;当动力断开拨叉8d处于动力断开状态时,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触头与动力断开拨叉8d靠近,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断开到位信号;当动力断开拨叉8d处于动力结合状态时,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触头与动力断开拨叉8d远离,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结合到位信号;当轴间差速锁机构6处于锁止状态时,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输入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信号;当轴间差速锁机构6处于解锁状态时,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输入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6解锁信号。
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1、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15;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1及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15均采用复合空气悬架;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1包括第一导向臂支架11a、第一导向臂销轴11b、第一导向臂11c、第一上定位销11d、第一骑马螺栓11e、第一驱动桥夹紧板11f、第一下定位销11g、第一驱动桥下垫板11h、第一压板11i、第一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1j、第一减振器上支架11k、第一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1l、第一减振器11m、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1o、第一横向推力杆11p、第一横向推力杆支架11q、第一限位块总成11r;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15包括第二导向臂支架15a、第二导向臂销轴15b、第二导向臂15c、第二上定位销15d、第二骑马螺栓15e、第二驱动桥夹紧板15f、第二下定位销15g、第二驱动桥下垫板15h、第二压板15i、第二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5j、第二减振器上支架15k、第二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5l、第二减振器15m、第二空气弹簧15n、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5o、第二横向推力杆15p、第二横向推力杆支架15q、第二限位块15r总成;第一导向臂11c、第二导向臂15c均为C型机构;
第一导向臂11c包括第一弹簧片及第二弹簧片,第一弹簧片及第二弹簧片一端均设有卷耳,第二弹簧片的卷耳同轴设于第一弹簧片的卷耳内;第二弹簧片设有的卷耳内设有轴套,轴套内设有第一导向臂销轴11b;第一导向臂11c通过第一导向臂销轴11b与第一导向臂支架11a下安装孔同轴连接;第一导向臂支架11a上安装的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第一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一减振器11m;第二导向臂15c包括第三弹簧片及第四弹簧片,第三弹簧片及第四弹簧片一端均设有卷耳,第四弹簧片的卷耳同轴设于第三弹簧片的卷耳内;第四弹簧片设有的卷耳内设有轴套,轴套内设有第二导向臂销轴15b;第二导向臂15c通过第二导向臂销轴15b与第二导向臂支架15a下安装孔同轴连接;第二导向臂支架15a上安装孔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第三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二空气弹簧15n;第四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二减振器15m;
第一减振器11m一端通过第一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1j与第一减振器上支架11k连接;第一减振器上支架11k与车架连接;第一减振器11m另一端通过第一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1l与第一导向臂11c设有的第二弹簧片连接;第一空气弹簧11n上端与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1o连接;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1o与车架连接;第一空气弹簧11n下端与第一导向臂11c设有的第一弹簧片连接;
第二减振器15m一端通过第二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5j与第二减振器上支架15k连接;第二减振器上支架15k与车架连接;第二减振器15m另一端通过第二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5l与第二导向臂15c设有的第四弹簧片连接;第二空气弹簧15n上端与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5o连接;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5o与车架连接;第二空气弹簧15n下端与第二导向臂15c设有的第三弹簧片连接;
第一横向推力杆11p一端通过第一横向推力杆支架11q与车架连接;第一横向推力杆11p另一端与驱动桥推力杆连接;第二横向推力杆15p一端通过第二横向推力杆支架15q与车架连接;第二横向推力杆15p另一端与驱动桥推力杆连接;
驱动桥提升系统18包括提升下托架18a、提升下托架支架18b、提升气囊18c、提升气囊上支架18d、提升支架18e;提升支架18e一端与第二驱动桥16固定连接;提升支架18e另一端与提升气囊上支架18d连接;提升气囊18c上端与提升气囊上支架18d连接;提升气囊18c下端与提升下托架18a连接;提升下托架18a左右两端通过提升下托架支架18b与车架连接;
第一限位块总成11r设于桥管上方并与车架连接;第一骑马螺栓11e分别穿过第一驱动桥13设有的骑马螺栓安装孔,通过第一驱动桥夹紧板11f、第一驱动桥下垫板11h及第一压板11i将第一驱动桥13与第一导向臂11c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上定位销11d及第一下定位销11g对第一驱动桥13进行定位;
第二限位块15r总成设于桥管上方并与车架连接;第二骑马螺栓15e分别穿过第二驱动桥16设有的骑马螺栓安装孔,通过第二驱动桥夹紧板15f、第二驱动桥下垫板15h及第二压板15i将第二驱动桥16与第二导向臂15c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上定位销15d及第二下定位销15g对第二驱动桥16进行定位。
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包括空气悬架控制器2、悬架高度传感器10、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4、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7、压力传感器12、储气筒19、高度控制遥控器、提升开关25;
悬架高度传感器10分别设于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1左右两侧,悬架高度传感器10上端与车架连接,悬架高度传感器10下端通过摆杆系统与第一驱动桥13连接,并通过线束21与空气悬架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感知左右侧悬架高度状态,并将当前左右侧悬架高度实时发送给空气悬架控制器2;
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4为组合电磁阀,分别与第一空气弹簧11n通过气管20气路连接,并通过线束21与空气悬架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空气弹簧11n充放气;
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7为组合电磁阀,分别与第二空气弹簧15n和提升气囊18c通过气管20气路连接,并通过线束21与空气悬架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空气弹簧15n及提升气囊18c的充放气动作;
压力传感器12分别安装于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空气弹簧15n及提升气囊18c上端,并通过线束21与空气悬架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采集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空气弹簧15n和提升气囊18c实时气压;
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桥悬架和第二驱动桥悬架高度、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空气弹簧15n和提升气囊18c气压及第二驱动桥16提升动作,其中悬架高度控制采用PID控制,控制信号为当前悬架高度值与悬架设计高度偏差,输出为电磁阀PWM控制信号,当一侧当前悬架高度值与悬架设计高度偏差超过设定值时,空气悬架控制器2输出电磁阀驱动信号,控制电磁阀开度,实现对空气弹簧充放气及充放气速率的控制,从而使悬架高度始终处于设计高度范围内;当空气悬架控制器2接收到提升指令时,空气悬架控制器2首先控制第二空气弹簧15n放气,同时给提升气囊18c充气,直至第二空气弹簧15n和提升气囊18c气压达到提升状态设定值时停止充放气,此时第二驱动桥16被提起,车轮离开地面;当空气悬架控制器2接收到下降指令时,空气悬架控制器2首先控制提升气囊18c放气,同时对第二空气弹簧15n充气,直至第二空气弹簧15n和提升气囊18c气压达到下降状态设定值时停止充放气,此时第二驱动桥16落下并进行承载。
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包括显示仪表23、操作开关、蜂鸣器;操作开关包括提升开关25、动力断开开关24,提升开关25、动力断开开关24均采用两档自复位开关,均与动力断开控制器1通过线束21电连接;蜂鸣器集成于显示仪表23内,显示仪表23通过CAN总线22与动力断开控制器1和空气悬架控制器2进行信息交互;显示仪表23能够根据提升状态信号、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的状态信号、轴间差速锁机构6的状态信号实时显示车辆驱动状态、动力断开及提升空气悬架系统状态信息,并提示驾驶员操作。
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具有引导驾驶员操作、防止执行机构过速或过载功能,其操作方法为:当车速超过10km/h时,此时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会在显示仪表23上提示驾乘人员将车速降低到10km/h以下,并暂不执行动力断开开关24或提升开关25的操作指令,以防止因滑动齿套8b与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aa的转速差过大而因起机构损坏,当车速下降到10km/h以下后再执行动力断开开关24或提升开关25的操作指令;当车辆油门踏板开度超过5%时,驾乘人员操作动力断开开关24或提升开关25,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会在显示仪表23上提示驾乘人员松开油门踏板,并暂不执行动力断开开关24或提升开关25的操作指令,以防止因滑动齿套8b与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aa的传动扭矩差过大而造成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损坏,当油门踏板松开后再执行动力断开开关24或提升开关25的操作指令;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还具有故障提示功能,当触发动力断开开关24或提升开关25后,断开式驱动桥系统出现卡滞无法完成动力切换、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无法完成提升下降指令或轴间差速锁机构6无法完成锁止解锁,系统会提示驾乘人员进行复位操作,并引导驾乘人员进行系统检测与维修。
实施例2
一种商用车,包含如上所述的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
实施例3
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的控制方案为:
当车辆满载时,选择驱动形式为6×4差速状态,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动力结合电磁阀5发送通电指令,向动力断开电磁阀4和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发送断电指令,此时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断电,轴间差速锁机构6解锁,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轴间差速锁机构6解锁到位信号,第一驱动桥13和第二驱动桥16进入差速状态,同时动力断开电磁阀4断电,动力结合电磁阀5通电,动力断开气缸8c排气,动力结合气缸8f通气,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一起推动双缸复位活塞8e向动力结合方向运动,动力断开拨叉8d在双缸复位活塞8e和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的作用下推动动力断开滑动齿套8b与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aa和后贯穿轴固定齿套8ha结合,实现动力传递,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结合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根据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信号、动力断开到位感知信号和提升状态信号判断车辆驱动状态6×4差速状态,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显示仪表23发送车辆状态信号,显示仪表23显示“6×4”驱动模式;
当车辆轻载处于6×4差速状态时,触发动力断开开关24打开,此时动力断开控制器1首先控制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通电,轴间差速锁机构6气路接通,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第一驱动桥13和第二驱动桥16进入等速模式,同时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接收到轴间差速锁的锁止到位信号后,控制动力断开电磁阀4通电,动力结合电磁阀5断电,此时动力断开气缸8c气路接通,动力结合气缸8f气路排气,气压推动双缸复位活塞8e克服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弹力,并带动动力断开拨叉8d向动力断开方向移动,动力断开拨叉8d带动动力断开滑动齿套8b脱离内贯穿轴8a,此时内贯穿轴8a与后贯穿轴8h脱离,第一驱动桥13到第二驱动桥16的动力传递中断,同时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断开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根据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信号、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信号和提升状态信号判断车辆驱动状态为6×2,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显示仪表23发送车辆状态信号,显示仪表23显示“6×2”驱动模式;
当车辆由轻载6×2状态装货至满载时,触发动力断开开关24关闭,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命令控制动力断开电磁阀4断电,同时控制动力结合电磁阀5通电,此时,动力断开气缸8c排气,动力结合气缸8f气源接通,双缸复位活塞8e在气压和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共同作用下带动动力断开拨叉8d向动力结合方向移动,动力断开拨叉8d推动动力断开滑动齿套8b与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aa和后贯穿轴固定齿套8ha结合,动力从内贯穿轴8a传递到后贯穿轴8h,再由后贯穿轴8h经桥间传动轴27传递到第二驱动桥16设有的输入法兰,同时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结合到位信号,第一驱动桥13和第二驱动桥16进入等速模式,当动力断开控制器1接收到动力结合到位信号后,动力断开控制器1控制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断电,轴间差速锁机构6气源关闭并解锁,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轴间差速锁解锁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根据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信号、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信号和提升状态信号判断车辆驱动状态为6×4,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显示仪表23发送车辆状态信号,显示仪表23显示“6×4”驱动模式;
当车辆空载处于6×4差速状态时,触发提升开关25提升,此时车辆首先进入6×2模式,然后动力断开控制器1通过CAN总线22向空气悬架控制器2发送提升指令,空气悬架控制器2通过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7使第二空气弹簧15n放气,同时压力传感器12实时采集第二空气弹簧15n气压,待第二空气弹簧15n气压小于0.5bar时,空气悬架控制器2控制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7向驱动桥提升系统18的提升气囊18c充气,此时第二驱动桥16在提升气囊18c的作用下由提升支架18e带动上升,直到第二驱动桥限位处或提升气囊18c气压达到9bar,第二驱动桥16被提起,空气悬架控制器2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提升到位信号,车辆进入4×2模式,动力断开控制器1根据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信号、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信号和提升状态信号判断车辆驱动状态为4×2,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显示仪表23发送车辆状态信号,显示仪表23显示“4×2”驱动模式;此时如悬架高度发生变化,悬架高度传感器10会实时采集悬架当前高度值,并通过空气悬架控制器2对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空气弹簧15n及提升气囊18c进行充放气操作,从而使悬架高度保持不变;
当车辆由空载4×2驱动模式拉货至重载时,触发提升开关25下降或当车辆载货质量超过设定阀值时,动力断开控制器1会自动通过CAN总线22向空气悬架控制器2发送下降指令,空气悬架控制器2控制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7对提升气囊18c放气,当提升气囊18c气压达到0.2bar时,空气悬架控制器2控制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7给第二空气弹簧15n充气,第二驱动桥16落地并进行承载,空气悬架控制器2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下降到位信号,车辆进入6×2驱动模式,动力断开控制器1接收到下降到位信号,使车辆由6×2驱动模式切换至6×4驱动模式,动力断开控制器1根据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信号、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信号和提升状态信号判断车辆驱动状态为6×4,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显示仪表23发送车辆状态信号,显示仪表23显示“6×4”驱动模式;此时如悬架高度发生变化,悬架高度传感器10会实时采集悬架当前高度值,并通过空气悬架控制器2对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空气弹簧15n及提升气囊18c进行充放气操作,从而使悬架高度保持不变。
实施例4
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还具有上电初始化自动控制功能,初始化自动控制方案为:
当车辆上电前第二驱动桥16处于提升状态时,动力断开控制器1首先自动控制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通电,轴间差速锁机构6气路接通,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第一驱动桥13和第二驱动桥16进入等速模式,同时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接收到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到位信号后,控制动力断开电磁阀4通电,动力结合电磁阀5断电,此时动力断开气缸8c气路接通,动力结合气缸8f气路排气,气源推动双缸复位活塞8e克服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弹力,并带动动力断开拨叉8d向动力断开方向移动,动力断开拨叉8d带动动力断开滑动齿套8b脱离内贯穿轴8a,此时内贯穿轴8a与后贯穿轴8h脱离,第一驱动桥13到第二驱动桥16的动力传递中断,同时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断开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根据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信号、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信号和提升状态信号判断车辆驱动状态为4×2差速状态,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显示仪表23发送车辆状态信号,显示仪表23显示“4×2”驱动模式;
当车辆上电前第二驱动桥16处于下降状态,且第一驱动桥13处于动力断开状态,轴间差速锁机构6处于锁止或解锁状态,动力断开控制器1首先自动控制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通电,轴间差速锁机构6气路接通,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接收到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到位信号后,控制动力断开电磁阀4断电,动力结合电磁阀5通电,动力断开气缸8c排气,动力结合气缸8f通气,并和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一起推动双缸复位活塞8e向动力结合方向运动,动力断开拨叉8d在双缸复位活塞8e和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的作用下推动动力断开滑动齿套8b与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aa和后贯穿轴固定齿套8ha结合,实现动力传递,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结合到位信号,此时动力断开控制器1控制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断电,轴间差速锁机构6气路断开,轴间差速锁机构6解锁,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轴间差速锁机构6解锁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根据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信号、动力断开到位感知信号和提升状态信号判断车辆驱动状态6×4差速状态,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显示仪表23发送车辆状态信号,显示仪表23显示“6×4”驱动模式;
当车辆上电前第二驱动桥16处于下降状态且第一驱动桥13处于动力结合状态,轴间差速锁机构6处于锁止或解锁状态,动力断开控制器1首先自动控制动力断开电磁阀4断电,动力结合电磁阀5通电,动力断开气缸8c排气,动力结合气缸8f通气,并和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一起推动双缸复位活塞8e向动力结合方向运动,动力断开拨叉8d在双缸复位活塞8e和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的作用下推动动力断开滑动齿套8b与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aa和后贯穿轴固定齿套8ha结合,实现动力传递,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结合到位信号,此时动力断开控制器1控制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断电,轴间差速锁机构6气路断开,轴间差速锁机构6解锁,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轴间差速锁机构6解锁到位信号,动力断开控制器1根据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信号、动力断开到位感知信号和提升状态信号判断车辆驱动状态6×4差速状态,动力断开控制器1向显示仪表23发送车辆状态信号,显示仪表23显示“6×4”驱动模式。

Claims (5)

1.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断开式驱动桥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
所述断开式驱动桥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桥(13)及第二驱动桥(16);所述第一驱动桥(13)通过桥前传动轴(26)与变速箱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桥(13)设有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所述第二驱动桥(16)设有驱动桥提升系统(18);所述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包括内贯穿轴(8a)、内贯穿轴固定齿套(8aa)、滑动齿套(8b)、动力断开气缸(8c)、动力断开拨叉(8d)、双缸复位活塞(8e)、动力结合气缸(8f)、动力结合复位弹簧(8g)、后贯穿轴(8h)、后贯穿轴固定齿套(8ha);
所述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包括动力断开控制器(1)、动力断开电磁阀(4)、动力结合电磁阀(5)、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动力断开开关(24)、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线束(21)及气管(20);
所述动力断开电磁阀(4)、动力结合电磁阀(5)及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均为直通式常闭型电磁阀;所述动力断开电磁阀(4)、动力结合电磁阀(5)与所述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通过气管(20)气路连接;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通过线束(21)电连接;所述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气路的关闭与开启,控制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进行动力断开和动力结合动作;所述轴间差速锁电磁阀(3)与轴间差速锁机构(6)通过气管(20)气路连接,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通过线束(21)电连接,所述断开式驱动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气路的关闭与开启,控制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6)的锁止或解锁;
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与所述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均采用非接触式位置感应开关,并通过线束(21)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连接;当所述动力断开拨叉(8d)处于动力断开状态时,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触头与动力断开拨叉(8d)靠近,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断开到位信号;当所述动力断开拨叉(8d)处于动力结合状态时,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触头与所述动力断开拨叉(8d)远离,所述动力断开到位感知器(9)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发送动力结合到位信号;当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6)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输入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6)锁止信号;当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6)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轴间差速锁到位感知器(7)向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输入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6)解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1)、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15);所述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1)及所述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15)均采用复合空气悬架;所述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1)包括第一导向臂支架(11a)、第一导向臂销轴(11b)、第一导向臂(11c)、第一上定位销(11d)、第一骑马螺栓(11e)、第一驱动桥夹紧板(11f)、第一下定位销(11g)、第一驱动桥下垫板(11h)、第一压板(11i)、第一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1j)、第一减振器上支架(11k)、第一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1l)、第一减振器(11m)、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1o)、第一横向推力杆(11p)、第一横向推力杆支架(11q)、第一限位块总成(11r);
所述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15)包括第二导向臂支架(15a)、第二导向臂销轴(15b)、第二导向臂(15c)、第二上定位销(15d)、第二骑马螺栓(15e)、第二驱动桥夹紧板(15f)、第二下定位销(15g)、第二驱动桥下垫板(15h)、第二压板(15i)、第二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5j)、第二减振器上支架(15k)、第二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5l)、第二减振器(15m)、第二空气弹簧(15n)、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5o)、第二横向推力杆(15p)、第二横向推力杆支架(15q)、第二限位块(15r)总成;所述第一导向臂(11c)、所述第二导向臂(15c)均为C型机构;
所述第一导向臂(11c)包括第一弹簧片及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及所述第二弹簧片一端均设有卷耳,所述第二弹簧片的卷耳同轴设于所述第一弹簧片的卷耳内;所述第二弹簧片设有的卷耳内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第一导向臂销轴(11b);所述第一导向臂(11c)通过所述第一导向臂销轴(11b)与所述第一导向臂支架(11a)下安装孔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臂支架(11a)上安装的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一空气弹簧(11n);所述第二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一减振器(11m);所述第二导向臂(15c)包括第三弹簧片及第四弹簧片,所述第三弹簧片及所述第四弹簧片一端均设有卷耳,所述第四弹簧片的卷耳同轴设于所述第三弹簧片的卷耳内;所述第四弹簧片设有的卷耳内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第二导向臂销轴(15b);所述第二导向臂(15c)通过所述第二导向臂销轴(15b)与所述第二导向臂支架(15a)下安装孔同轴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臂支架(15a)上安装孔通过螺栓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二空气弹簧(15n);所述第四弹簧片另一端设有第二减振器(15m);
所述第一减振器(11m)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1j)与所述第一减振器上支架(11k)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器上支架(11k)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器(11m)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1l)与所述第一导向臂(11c)设有的第二弹簧片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11n)上端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1o)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1o)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11n)下端与所述第一导向臂(11c)设有的第一弹簧片连接;
所述第二减振器(15m)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减振器上安装销轴(15j)与所述第二减振器上支架(15k)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器上支架(15k)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器(15m)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减振器下安装销轴(15l)与所述第二导向臂(15c)设有的第四弹簧片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弹簧(15n)上端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5o)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弹簧上盖板总成(15o)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弹簧(15n)下端与所述第二导向臂(15c)设有的第三弹簧片连接;
所述第一横向推力杆(11p)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横向推力杆支架(11q)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推力杆(11p)另一端与驱动桥推力杆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推力杆(15p)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横向推力杆支架(15q)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推力杆(15p)另一端与驱动桥推力杆连接;
所述驱动桥提升系统(18)包括提升下托架(18a)、提升下托架支架(18b)、提升气囊(18c)、提升气囊上支架(18d)、提升支架(18e);所述提升支架(18e)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桥(16)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支架(18e)另一端与所述提升气囊上支架(18d)连接;所述提升气囊(18c)上端与所述提升气囊上支架(18d)连接;所述提升气囊(18c)下端与提升下托架(18a)连接;所述提升下托架(18a)左右两端通过所述提升下托架支架(18b)与车架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块总成(11r)设于桥管上方并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一骑马螺栓(11e)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驱动桥(13)设有的骑马螺栓安装孔,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桥夹紧板(11f)、第一驱动桥下垫板(11h)及第一压板(11i)将所述第一驱动桥(13)与第一导向臂(11c)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上定位销(11d)及所述第一下定位销(11g)对所述第一驱动桥(13)进行定位;
所述第二限位块(15r)总成设于桥管上方并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骑马螺栓(15e)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驱动桥(16)设有的骑马螺栓安装孔,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桥夹紧板(15f)、第二驱动桥下垫板(15h)及第二压板(15i)将所述第二驱动桥(16)与第二导向臂(15c)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上定位销(15d)及所述第二下定位销(15g)对所述第二驱动桥(16)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包括空气悬架控制器(2)、悬架高度传感器(10)、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4)、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7)、压力传感器(12)、储气筒(19)、高度控制遥控器、提升开关(25);
所述悬架高度传感器(10)分别设于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11)左右两侧,所述悬架高度传感器(10)上端与车架连接,所述悬架高度传感器(10)下端通过摆杆系统与所述第一驱动桥(13)连接,并通过线束(21)与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感知左右侧悬架高度状态,并将当前左右侧悬架高度实时发送给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2);
所述第一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4)为组合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11n)通过气管(20)气路连接,并通过线束(21)与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空气弹簧(11n)充放气;
所述第二驱动桥悬架系统电磁阀(17)为组合电磁阀,分别与第二空气弹簧(15n)和提升气囊(18c)通过气管(20)气路连接,并通过线束(21)与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二空气弹簧(15n)及提升气囊(18c)的充\放气动作;
所述压力传感器(12)分别安装于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空气弹簧(15n)及提升气囊(18c)上端,并通过线束(21)与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2)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空气弹簧(15n)和提升气囊(18c)实时气压;所述提升型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桥悬架和第二驱动桥悬架高度、所述第一空气弹簧(11n)、第二空气弹簧(15n)和提升气囊(18c)气压及第二驱动桥(16)提升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及操作系统包括显示仪表(23)、操作开关、蜂鸣器;所述操作开关包括提升开关(25)、动力断开开关(24),所述提升开关(25)、动力断开开关(24)均采用两档自复位开关,均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通过线束(21)电连接;所述蜂鸣器集成于所述显示仪表(23)内,所述显示仪表(23)通过CAN总线(22)与所述动力断开控制器(1)和所述空气悬架控制器(2)进行信息交互;所述显示仪表(23)能够根据提升状态信号、所述动力断开结合机构(8)的状态信号、所述轴间差速锁机构(6)的状态信号实时显示车辆驱动状态、动力断开及所述提升型空气悬架系统状态信息,并提示驾驶员操作。
5.一种商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商用车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
CN202223064273.1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Active CN218929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4273.1U CN218929202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4273.1U CN218929202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9202U true CN218929202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92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4273.1U Active CN218929202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9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14201A (en) Locking system for a semitrailer sliding undercarriage
US9533540B2 (en) Parking brake interlock for automatic lift axle
CN110450593B (zh) 货车悬架变刚度辅助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161127B (zh) 一种牵引车行车制动和辅助制动联合制动控制方法
US4685527A (en) System for powering a trailer
CN218929202U (zh)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CN113246745B (zh) 一种新能源半挂车的辅助驱动控制方法及新能源半挂车
CN107839476B (zh) 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
CN118056699A (zh) 一种多工况的商用车底盘及商用车
CN217048836U (zh) 一种牵引汽车举升鞍座
CN217227297U (zh) 一种商用车驱动型式可变底盘系统
CN216660079U (zh) 一种双向无轨胶轮料车
US11122728B2 (en) Tractor
CN2288891Y (zh) 铁路车辆的空重阀
US20080236437A1 (en) Ax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Trucks
CN100519399C (zh) 用于叉车的驱动控制设备
US11247560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the rear axle of a vehicle
CN112339497B (zh) 一种双驱提升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CN212921038U (zh) 一种商用车中后桥结构
CN204488417U (zh) 一种承载桥控制系统
CN203543675U (zh) 一种带分离装置的汽车车桥
KR101815282B1 (ko) 화물차의 가변축용 브레이크 시스템
CN212766453U (zh) 车辆的控制系统和具有控制系统的车辆
CN219056424U (zh) 新能源内燃机增程式双挂物流车
CN218141466U (zh) 一种汽车紧急制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