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6212A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6212A
CN112336212A CN202011197836.7A CN202011197836A CN112336212A CN 112336212 A CN112336212 A CN 112336212A CN 202011197836 A CN202011197836 A CN 202011197836A CN 112336212 A CN112336212 A CN 112336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ube
tube
buffer
hole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78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炎军
韦鹏飞
唐相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78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62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6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621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853 priority patent/WO202208900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有烹饪腔;发热管,所述发热管是石墨片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烹饪腔;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壳体配合且所述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发热管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通过在发热管和壳体之间设置缓冲件,在烹饪装置受到机械冲击或跌落时,由壳体壁面传递的应力会被缓冲件吸收,降低发热管受到的冲击应力,从而避免发热管发生断裂等,由此使得发热管具有抗冲击防断裂的优点,且烹饪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烤箱内的电热管通常是直接固定在箱体的内壁面上,即电热管的装配存在刚性接触的问题,从而在受到机械冲击或跌落时,电热管会承受来自烤箱壁面传递的应力,从而导致电热管断裂等,影响烤箱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结构简单,可使发热管具有抗冲击防断裂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有烹饪腔;发热管,所述发热管是石墨片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烹饪腔;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壳体配合且所述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发热管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通过在发热管和壳体之间设置缓冲件,在烹饪装置受到机械冲击或跌落时,由壳体壁面传递的应力会被缓冲件吸收,降低发热管受到的冲击应力,从而避免发热管发生断裂等,由此使得发热管具有抗冲击防断裂的优点,且烹饪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配合孔,所述发热管穿设于所述配合孔,且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间隙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S大于1mm,或者S等于1mm。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S等于1.5mm,或者S等于5mm,或者S大于1.5mm且小于5mm。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S等于2mm,或者S等于4mm,或者S大于2mm且小于4mm。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配合连接且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所述发热管适于与所述安装部配合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配合孔位置对应,所述发热管穿设于所述配合孔且所述发热管的端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壳体的背离所述烹饪腔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壳体的背离所述烹饪腔的一侧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壳体间隔布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发热管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件形成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套设于所述发热管,且所述缓冲垫圈位于所述配合孔且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件设有安装孔,所述发热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孔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件邻近所述配合孔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管与所述缓冲件间隙配合或所述发热管与所述缓冲件止抵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件为非金属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所述缓冲件包括沿所述发热管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个所述缓冲件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所述发热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端部设有端子;石墨发热片,所述石墨发热片设于所述外管且通过引线与所述端子连接,其中,所述石墨发热片形成有压型结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管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管的受力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管的内力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烹饪装置100,
壳体10,烹饪腔11,配合孔12,
发热管20,外管21,石墨发热片22,发热单元23,第一部231,第二部232,
缓冲件30,固定部31,安装部32,安装孔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包括:壳体10、发热管 20和缓冲件30,壳体10限定有烹饪腔11,发热管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腔11,缓冲件30与壳体10配合,这里的配合可以是固定连接,即缓冲件30固定在壳体10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固定在烹饪装置100内且与壳体10实现一相对稳定的配合关系。
缓冲件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10和发热管20之间,以避免发热管20直接与壳体10发生接触,其中,发热管20可以通过缓冲件30与壳体10连接,即发热管20通过缓冲件30间接安装在壳体10上,而不直接安装在壳体10上;发热管20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固定在烹饪装置上,且在缓冲件30的作用下不会与壳体10接触碰撞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通过在发热管20可以壳体10之间设置缓冲件30,在烹饪装置100受到机械冲击或跌落时,由壳体10壁面传递的应力会被缓冲件30 吸收,降低发热管20受到的冲击应力,从而避免发热管20发生断裂等,由此使得发热管20具有抗冲击防断裂的优点,且烹饪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其中,这里的烹饪装置100可以为蒸烤箱、烤炉、微波炉等,发热管20为烹饪装置100内的核心部件,发热管20的加热效率,响应速度,冲击电流等为衡量烹饪装置100 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多类型的发热管均为线性加热模式,其辐射传热指向为发热管径向四周,该种加热模式存在加热分散,能量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且大部分的发热管响应速度较慢,从通电开始到发热管表面加热到最高温需要几十秒甚至更久;此外,发热管的发热丝的电阻率存在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在该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冲击电流。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管20采用石墨片发热管20,石墨片发热管20 具有响应速度快,加热效率高,冲击电流小的特点。
如图1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发热管20包括:外管21和石墨发热片22,外管21的两端设有端子,石墨发热片22设置在外管21内,且石墨发热片22通过引线与端子连接,其中,外管21可以为石英管,外管21内可以填充惰性气体。
进一步地,石墨发热片22形成有压型结构,压型结构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压型单元,每个压型单元形成“几”字形,多个压型单元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压型结构,通过改变压型结构可以使发热管20实现不同的功率,具体而言,可以改变压型结构的参数,这里压型结构的参数可以为石墨发热片22的宽度、压型单元上每段的宽度和长度、压型结构总长度、相邻两个压型结构之间的距离以及压型结构与端子之间的距离等,通过改变压型结构的参数调节石墨发热片22的电阻,进而达到调节发热管20功率以及强度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石墨发热片22包括主发热段和缓冲段,缓冲段设置在石墨发热片22的两端,主发热段设置在石墨发热片22的中部,且位于两端的缓冲段之间,主发热段上形成有压型结构,其中,缓冲段可以设有压型结构,也可以不包含任何压型结构,石墨发热片22每端的缓冲段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石墨发热片22两端的缓冲段可对称设置,也可不对称设置,通过在主发热段的两端设置缓冲段,可以提高石墨发热片22的抗冲击性能,防止石墨发热片22受到外界冲击时断裂。
具体而言,作为发热片基体的石墨片基体脆性较大,受到外力冲击时易发生发热片的断裂。在石墨片基体上设置缓冲段有助于减缓其受到的外力冲击,进而减少发热片因受到外力冲击发生断裂。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该发热片可以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以具有发热管的电烤箱为例,参考图5,在发热管20装入电烤箱的装配过程中,发热管20与电烤箱壁面间接触为刚性接触,即发热管20与电烤箱壁面的装配关系可简化成一个固定梁结构。参考图6,对发热管的受力进行分析,在电烤箱跌落的过程中发热管承受来自烤箱壁面传递的载荷,该载荷可认为在发热管上均匀分布,故发热管上任一处,如距离发热管端部长度为x处的受力为:
Figure 2
其中q为电烤箱跌落过程中发热管承受来自烤箱壁面传递的载荷,l为发热管的总长度。参考图7,对于发热管的两端处,其在跌落过程中受力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对于发热管的中间位置,即距离发热管两端距离x为 l/2时,其在发热管跌落过程中的受力为0。由于发热管内的发热片上需进行压型处理以形成弯折状的发热单元23,从而提高发热片发热效率,即发热片局部区域较窄,如图8 中的第一部231和第二部232,该部分区域受力面积较小,故该区域受到的切应力较大。由上述的内力示例图可知,在发热管的两端受到切应力较大,易达到发热片材料的极限切应力,从而使得发热片发生断裂。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缓冲压型结构的发热片,通过在发热片两端设置局部区域较宽的缓冲段,从而降低发热片端部结构受到的切应力,提高发热片的抗冲击性能,避免在跌落过程中发热管中的发热片发生断裂,使得发热管失去发热性能。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通过采用石墨发热管20,既提高了加热效率,又提高了相应速度,使得烹饪装置100实现了快速升温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由于石墨发热管20中石墨发热片22的脆性较大,为了避免在烹饪装置100受到机械冲击或跌落时,导致石墨发热片22断裂等,将石墨片发热管20通过缓冲件30固定在壳体10上,缓冲件30包括两个,两个缓冲件30沿发热管20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中,两个缓冲件30的结构可以相同,即发热管20的两端通过两个相同结构的缓冲件30固定在壳体10上;两个缓冲件30的结构也可以不同,即发热管20的两端通过两个不同结构的缓冲件30固定在壳体10上。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的侧壁具有配合孔12,发热管20穿设在配合孔12处,这里的配合孔12与发热管20的形状相配合,例如发热管20 的端部形状为圆形时,配合孔12为圆形孔;发热管20的端部形状为方形时,配合孔12 为方形孔,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配合孔12的孔沿间隙配合,也就是说,配合孔12的孔径大于发热管20的径向尺寸,发热管20不与壳体10产生直接接触,由此避免壳体 10受到的冲击力作用至发热管20,同时便于发热管20的装配。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配合孔12的孔沿之间的距离为S,可以理解的是,在配合孔12为圆孔时,这里的距离S为沿配合孔12径向上的距离,在配合孔12为方孔时,这里的距离S为垂直于任意边上距离,其中,距离S过大会导致烹饪腔与外界过多连通产生热交换等,同时影响整体结构制造和美观性,距离S过小会影响发热管20的安装和抗冲击性能,在本示例中,S大于1mm,或者S等于1mm,优选地,S的范围在1.5mm至5mm之间,即S可以为1.5mm,S也可以为5mm,S还可以大于等于1.5mm或者小于等于5mm,例如,S为2mm、2.5mm、3mm、3.5mm、4.5mm 等。
在一些更优选的示例中,S的范围在2mm至4mm之间,即S可以为2mm,S也可以为4mm,S还可以大于等于2mm或者小于等于4mm,例如,S为2mm、2.5mm、3mm、 3.5mm等,将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配合孔12的孔沿之间的距离S限定在该范围内,既可以保证发热管20具有有效的抗冲击性能,又可以避免烹饪腔与外界连通空隙过大影响烹饪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缓冲件30包括:固定部31和安装部32,固定部31 的一端与壳体10配合连接,由此实现缓冲件30在壳体10上的固定,固定部31的另一端向远离烹饪腔11的方向延伸,安装部32的一端与固定部31的另一端连接,安装部 32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安装部32与壳体10间隔开布置,发热管20的端部与安装部 32紧固连接,实现发热管20的安装固定;优选地,发热管20与安装部32邻近自由端的部分配合连接,由此在烹饪装置100受到机械冲击或跌落时,由壳体10壁面传递的应力在缓冲件30处被吸收,发热管20不与壳体10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发热管20受到的冲击应力,避免了发热管20的断裂。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安装部32与配合孔12位置对应,这里的位置对应可以是安装部32在壳体10侧壁上的投影覆盖配合孔12,由此在发热管20安装时,发热管20的一部分伸出配合孔12,且发热管20的端部与安装部32固定连接,既有利于发热管20的安装固定,又可以保证在发热管20安装到位后,发热管20的外周面即可与配合孔12的孔沿间隔布置,由此避免在发热管20安装收到挤压破损等。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缓冲件30设在壳体10的外侧,即壳体10的背离烹饪腔11的一侧,具体而言,固定部31的一端与壳体10外侧固定连接,固定部31与壳体 10的连接处设有辅助连接件,以保证固定部31在壳体10外侧的稳定性,安装部32与固定部31的另一端连接,使得安装部32完全位于壳体10的外侧,且安装部32与壳体 10间隔布置,由此保证安装部32形成有一定的可变形空间,同时避免发热管20安装后与壳体10碰撞等。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发热管20沿水平方向延伸,固定部31同样沿水平方向延伸,安装部32沿竖直方向延伸,安装部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固定部31的延伸方向,由此,安装部32的上端与固定部31直接连接,或者通过过渡结构连接,安装部32 的下端形成自由端,其中,安装部32与固定部3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紧固连接,且安装部32位于发热管20的端部,发热管20的端部可以直接与安装部32固定连接,整体结构紧凑,便于烹饪装置100的整体布局。
如图2所示,在另一些示例中,缓冲件30形成缓冲垫圈,缓冲垫圈套设在发热管 20上,由此在发热管20插接至配合孔12内时,通过缓冲垫圈与配合孔12配合,避免了发热管20与壳体10产生刚性接触,即通过在增大发热管20与配合孔12的孔沿之间的距离的基础上,在发热管20与壳体10之间增加缓冲件30,在烹饪装置100受到外力冲击时,应力的传递会经过缓冲垫圈,而缓冲垫圈由于自身的弹性会吸收部分的应力,使得发热管20承受的应力降低,从而达到保护发热管20的作用。其中,这里的缓冲垫圈可以为橡胶圈、硅胶垫圈、弹簧片等。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缓冲件30上设有安装孔33,发热管20穿设在安装孔 33内,其中,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安装孔33的孔沿之间的间隙为S`,发热管的外周面与配合孔12的孔沿之间的间隙S,S`小于S,由此在发热管20振动时,首先接触到缓冲件30,在安装孔33的限位作用下,发热管20不会与配合孔12的孔沿接触,从而避免了发热管20与壳体10的金属侧壁碰撞等,实现对发热管20的保护作用。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缓冲件30与壳体10的侧壁固定连接,缓冲件30可以形成缓冲板,且缓冲件30位于邻近配合孔12的位置处,配合孔12的孔径大,安装孔 33的孔径小,由此保证发热管20始终不与配合孔12的孔沿发生接触。
发热管20与缓冲件30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即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安装孔33的孔沿之间的间隙为S`大于0,在此状态下,缓冲件30上的安装孔33对发热管20起到限位作用,在在发热管20振动时与发热管20接触,发热管20的外壁面始终与配合孔 12间隙配合,发热管20相对于壳体10实现悬空,发热管20的两端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件固定在烹饪装置100上。
在另一些示例中,发热管20与缓冲件30止抵配合,也就是说,缓冲件30与壳体 10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缓冲件30通过安装孔33直接套设在发热管20上,发热管20 的外周面与安装孔33的孔沿之间的间隙为S`为0,缓冲件30可以对发热管20起到固定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0为非金属件,避免缓冲件30与发热管20接触时导致发热管20损坏等,例如缓冲件可以为云母片,云母片具有绝缘及低损失的热阻功能,同时与发热管20接触不会造成发热管20的损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配合孔12的孔沿之间沿配合孔12的径向的距离S为3mm,发热管20两端的缓冲件30结构相同,每个缓冲件30设置在壳体10的外侧,且缓冲件30包括固定部31和安装部32,固定部 31设置在壳体10上方,且固定部31的一端与壳体10固定连接,固定部31的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安装部3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安装部32的上端与固定部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部32的下端形成自由端,安装部32与壳体10的外壁面间隔布置,且安装部32的至少一部分与配合孔12的位置对应,发热管20的两端分别伸出对应的配合孔12,且发热管20的两端与对应的安装部32固定连接,由此使得发热管20悬挂在壳体10上,同时缓冲件30可以对发热管20起到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增大发热管20安装孔位的基础上,通过使发热管20处于悬空状态,而不与壳体10直接接触,在壳体10受到外界冲击时,发热管20两端的缓冲件30 可抵消应力的冲击作用,避免发热管20发生断裂等,由此发热管20具有抗冲击防断裂的优点,且烹饪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具体的实施例,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配合孔12的孔沿之间沿配合孔12的径向的距离S为3.8mm,发热管20两端的缓冲件30结构相同,每个缓冲件30形成缓冲垫圈,缓冲垫圈套设在发热管20上,缓冲垫圈与配合孔12 的孔沿止抵配合或过盈配合,烹饪装置100内还可以设有限制发热管20活动的其他结构件,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增大发热管20安装孔位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缓冲垫圈,避免发热管20与壳体10刚性接触,同时缓冲垫圈可以吸收壳体10受到的冲击应力,从而减少传递至发热管20上的冲击应力,避免发热管20发生断裂等,由此发热管20具有抗冲击防断裂的优点,且烹饪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具体的实施例,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配合孔12的孔沿之间沿所述配合孔12的径向的距离S为3.5mm,发热管20两端的缓冲件30结构不相同,发热管20的一端套设有缓冲垫圈,发热管20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壳体10 外侧的缓冲件30实现固定,该缓冲件30的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缓冲件30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发热管20的两端设置不同结构的缓冲件30,既可以通过缓冲垫圈可以吸收壳体10受到的冲击应力,又可以通过缓冲件30实现固定和缓冲应力,提高发热管20的抗冲击防断裂性能,且发热管20安装方便,烹饪装置100的使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当然,还可以在发热管20的两端均设置固定在壳体10外侧的缓冲件30,同时在发热管20上套设两个缓冲垫圈,以与发热管20两端的配合孔12进行配合,进一步提高发热管20的抗冲击防断裂性能,提高烹饪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具体的实施例,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配合孔12的孔沿之间沿所述配合孔12的径向的距离S为4.5mm,发热管20两端的缓冲件30结构相同,均形成具有安装孔33的缓冲板,例如云母片,缓冲板固定在壳体10外侧,且缓冲板与壳体10的侧壁固定连接,以保证缓冲件30的稳定性,缓冲板中部限定有安装孔33,发热管20穿设在安装孔33内,发热管20的外周面与安装孔33的孔沿之间的间隙为S`,S`大于0且小于S,例如S`为1mm。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热管20振动时,发热管20首先接触到缓冲件30,在安装孔33的限位作用下,发热管20不会与配合孔12的孔沿接触,从而避免了发热管20与壳体 10的金属侧壁碰撞等,实现对发热管20的保护作用。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发热管20两端的缓冲件30结构也可以不同,例如发热管20 的一端为具有安装孔33的缓冲板,发热管20的另一端套设有缓冲垫圈,或者发热管20 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壳体10外侧的缓冲件30实现固定,该缓冲件30的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缓冲件30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有烹饪腔;
发热管,所述发热管是石墨片发热管,所述发热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烹饪腔;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壳体配合且所述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发热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具有配合孔,所述发热管穿设于所述配合孔,且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S大于1mm,或者S等于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S等于1.5mm,或者S等于5mm,或者S大于1.5mm且小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之间的距离为S,其中,S等于2mm,或者S等于4mm,或者S大于2mm且小于4mm。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配合连接且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所述发热管适于与所述安装部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配合孔位置对应,所述发热管穿设于所述配合孔且所述发热管的端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壳体的背离所述烹饪腔的一侧,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壳体的背离所述烹饪腔的一侧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壳体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发热管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安装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形成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套设于所述发热管,且所述缓冲垫圈位于所述配合孔且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设有安装孔,所述发热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孔沿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配合孔的孔沿之间的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邻近所述配合孔设置且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管与所述缓冲件间隙配合或所述发热管与所述缓冲件止抵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非金属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沿所述发热管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个所述缓冲件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的两端设有端子;
石墨发热片,所述石墨发热片设于所述外管且通过引线与所述端子连接,
其中,所述石墨发热片形成有压型结构。
CN202011197836.7A 2020-10-30 2020-10-30 烹饪装置 Pending CN1123362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836.7A CN112336212A (zh) 2020-10-30 2020-10-30 烹饪装置
PCT/CN2021/116853 WO2022089007A1 (zh) 2020-10-30 2021-09-07 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836.7A CN112336212A (zh) 2020-10-30 2020-10-30 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6212A true CN112336212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5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7836.7A Pending CN112336212A (zh) 2020-10-30 2020-10-30 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6212A (zh)
WO (1) WO20220890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9007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WO202208924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热片、发热管和电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5214A (ja) * 1997-03-07 1998-09-14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膨張黒鉛製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746695Y (zh) * 2004-11-01 2005-12-14 陈伟良 发热管
JP3134349U (ja) * 2007-06-01 2007-08-09 原林電子股▲分▼有限公司 電熱管の交換が容易な電気ストーブ
CN101258990A (zh) * 2008-04-09 2008-09-10 施军达 整体烤盘结构
CN201602636U (zh) * 2009-12-18 2010-10-13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热保护元件的安装结构和采用此安装结构的豆浆机
CN104257290A (zh) * 2014-10-22 2015-01-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烤箱
CN104337396A (zh) * 2013-07-29 2015-02-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水管组件、饮水机
CN206380244U (zh) * 2016-12-30 2017-08-04 东莞市鸿亿导热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导热的石墨片
CN107221506A (zh) * 2017-07-06 2017-09-29 辛格顿(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效率石墨复合片的制作方法
CN108337758A (zh) * 2018-02-05 2018-07-2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烹饪设备、微波加热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9826360U (zh) * 2018-12-05 2019-12-24 邓满平 电热红外线加热管组以及面火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077A (ja) * 2000-09-28 2002-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加熱調理器
JP2007120798A (ja) * 2005-10-26 2007-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加熱調理器
US7747147B2 (en) * 2005-11-02 2010-06-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Heating unit and heating apparatus
CN209437024U (zh) * 2018-11-27 2019-09-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烤机
CN112336212A (zh) * 2020-10-30 2021-02-0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5214A (ja) * 1997-03-07 1998-09-14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膨張黒鉛製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746695Y (zh) * 2004-11-01 2005-12-14 陈伟良 发热管
JP3134349U (ja) * 2007-06-01 2007-08-09 原林電子股▲分▼有限公司 電熱管の交換が容易な電気ストーブ
CN101258990A (zh) * 2008-04-09 2008-09-10 施军达 整体烤盘结构
CN201602636U (zh) * 2009-12-18 2010-10-13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热保护元件的安装结构和采用此安装结构的豆浆机
CN104337396A (zh) * 2013-07-29 2015-02-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水管组件、饮水机
CN104257290A (zh) * 2014-10-22 2015-01-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烤箱
CN206380244U (zh) * 2016-12-30 2017-08-04 东莞市鸿亿导热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导热的石墨片
CN107221506A (zh) * 2017-07-06 2017-09-29 辛格顿(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效率石墨复合片的制作方法
CN108337758A (zh) * 2018-02-05 2018-07-2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烹饪设备、微波加热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9826360U (zh) * 2018-12-05 2019-12-24 邓满平 电热红外线加热管组以及面火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9007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WO202208924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热片、发热管和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9007A1 (zh)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6212A (zh) 烹饪装置
CN102224631B (zh) 用于耦合和附接辐射天线元件的设备和天线组装方法
CN112103598B (zh) 可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
CN213754997U (zh) 发热片、发热管和电器
CN210200927U (zh) 一种高功率介质加载滤波器
CN21108825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芯片组件
CN110022032B (zh) 电机组件和烤箱
CN213847058U (zh) 发热管组件以及加热设备
CN213847060U (zh) 发热管组件及加热设备
CN217607833U (zh) 无线路由器
CN212903268U (zh) 一种可校准的方向无线传感器
CN216282937U (zh) 散热器
CN220873813U (zh) 一种射频同轴负载
CN216353614U (zh) 合金电阻器
CN218471989U (zh) 信号装置及定位系统
CN216354542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锂电池
CN217388261U (zh) 一种易拆装隐藏式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固定座
CN212628443U (zh) 加热灯管组件及使用该加热灯管组件的加热器
CN213395451U (zh) 烹饪器具
JPS5845786B2 (ja) 発熱ユニツト
CN217852516U (zh) 安装机构及电热烹饪器具
CN220551992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7468327U (zh) 一种磁吹断路器触头系统
CN216517673U (zh) 一种防辐射结构
CN220021223U (zh) 一种电芯及其电芯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