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5114B - 电池系统和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系统和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5114B
CN112335114B CN201980043003.4A CN201980043003A CN112335114B CN 112335114 B CN112335114 B CN 112335114B CN 201980043003 A CN201980043003 A CN 201980043003A CN 112335114 B CN112335114 B CN 1123351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llel
plate
battery
insulating plate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30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5114A (zh
Inventor
江头拓也
吉田直刚
山根大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5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5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5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5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17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2Connection only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8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out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terminals or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在电池单体处于异常的状态时,为了防止由封口板导致的短路的发生,电池系统具备具有沿一个方向层叠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的电池块、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绝缘板(7)、以及固定于绝缘板(7)的盖板(8)。方形电池单体(1)具有:排出口,在该排出口设有排出阀(14);以及封口板,正负的电极端子隔着绝缘材料而设于该封口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连接于电极端子并且将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地连接。绝缘板(7)配置于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的表面,该绝缘板(7)包括:通过部,其设于与排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供从排出口喷出的排出气体通过的开口;以及推压部(22),其配置于封口板与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之间。盖板(8)与面对通过部的开口的排出口相对。

Description

电池系统和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电池的电池系统和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层叠多个电池单体而成的电池系统用于各种用途。在该电池系统中通过将相邻的多个电池单体并联地连接从而能够使输出电流较大,另外,通过将并联连接的电池单体彼此串联地连接从而能够使输出电力较大。因此,该电池系统适合用于需要较大的输出电力的用途。例如,作为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源装置,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的电源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3359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作为用于使电源装置高容量化的结构而着眼于如专利文献1所例示的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源装置。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源装置中,当某个电池单体发生内部短路时,存在从与该电池单体并联连接的另一电池单体向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流入电流而导致发热的风险。若成为这样的状态,则与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并联连接的电池单体可能会发生外部短路,存在多个电池单体的温度上升而诱发热失控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以防止以上的缺陷为目的而开发的,本发明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包含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在内的电源装置中防止诱发热失控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池系统具备具有沿一个方向层叠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的电池块、并联连接的汇流条、绝缘板、以及固定于绝缘板的盖板。各个方形电池单体具有:排出口,在该排出口设有在设定压力下开阀的排出阀;以及封口板,正负的电极端子隔着绝缘材料而设于该封口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连接于方形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并且将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形电池单体并联地连接。绝缘板配置于多个方形电池单体的封口板的表面。另外,绝缘板包括:通过部,其设于与排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供从排出口喷出的排出气体通过的开口;以及推压部,其配置于封口板与并联连接的汇流条之间。盖板与面对通过部的开口的排出口相对。
再者,具备包括以上的方式的构成要素在内的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具有所述电池系统、自该电池系统被供给电力的行驶用的电动机、搭载该电池系统以及所述电动机的车辆主体、以及被该电动机驱动而使所述车辆主体进行行驶的车轮。
再者,具备包括以上的方式的构成要素在内的电池系统的蓄电装置具有所述电池系统、以及控制针对该电池系统的充放电的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能够进行由来自外部的电力实现的对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充电,并且能进行控制以对该电池单体进行充电。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若从排出口排出气体,则会因所排出的气体而对盖板向上方作用外力。由于盖板为与绝缘板连结的构造,因此会在因气体而引起的外力的作用下使绝缘板的推压部以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向上方推起的方式进行位移。由此,能够将借助并联连接的汇流条或发生了内部短路的方形电池单体而形成的外部短路电路切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池系统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池系统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电池块、绝缘板以及汇流条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电池块和绝缘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方形电池单体的封口板和电极端子的连结构造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在任一方形电池单体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状态下将并联电池的短路电流切断的电流切断部的原理图。
图9是表示并联连接的方形电池单体发生外部短路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绝缘板将并联电池的短路电流切断的原理图。
图11是并联电池单元的概略立体图,且是表示将并联电池的短路电流切断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并联电池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并联电池单元的横剖视图。
图14是表示被封口板推起的绝缘板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15是表示被封口板推起的绝缘板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16是表示被封口板推起的绝缘板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绝缘板将并联电池的短路电流切断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借助发动机和电动机进行行驶的混合动力车搭载电池系统的例子的框图。
图19是表示在仅借助电动机进行行驶的电动汽车搭载电池系统的例子的框图。
图20是表示在蓄电装置中使用电池系统的例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着眼点进行说明。作为用于使电源装置高容量化的一个例子,发明人针对将多个电池单体并联连接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如上所述,在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源装置中,当某个电池单体发生内部短路时,存在从与该电池单体并联连接的另一电池单体向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流入电流而导致发热的风险。另一方面,存在具有安全机构的电池单体,该安全机构能随着外装罐的内压上升而将外装罐内的内部电极和设于封口板的电极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切断。作为安全机构,具有在电池单体的内部配置于内部电极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电流切断机构(CID:Current Interrupt Device)等。在并联连接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源装置中,能够通过采用具有这种安全机构的电池单体从而提高安全性。具体而言,当某个电池单体发生内部短路时,会从与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并联连接的电池单体向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流入电流,但就原理而言,通过使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的CID进行工作从而切断将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的正负的电极端子连接的电流路径,因此可以期待能够使来自并联连接的电池单体的流入电流停止。
然而,发明人在对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源装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以下的问题的影响下,有时即使具备CID等安全机构也无法将来自并联连接的电池单体的流入电流切断。
一般而言,电池单体具有外装罐和设有正负的电极端子的封口板。外装罐、封口板由金属形成。因此,电极端子隔着被称为垫片的绝缘材料而安装于封口板。作为这种垫片,能够使用树脂。在此,若假设某个电池单体为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状态,则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所保有的能量的大部分会转换为热。因此,若大容量的电池单体发生内部短路,则甚至存在电池温度急剧上升而成为400℃以上这样的极度高温的可能性。由于电池单体的垫片由树脂形成,因此当电池温度成为400℃以上这样的极度高温时垫片会熔融。因此,在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源装置中,当某个电池单体发生内部短路时,存在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的封口板和正负的电极端子接触的可能性。若处于这样的状态,则即使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的CID等安全机构进行工作而使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和内部电极分离开,与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并联连接的另一电池单体也会借助该发生了内部短路的电池单体的封口板而发生外部短路,从而存在诱发热失控的风险。
因此,发明人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能够对自电池单体的设有排出阀的排出口排出的气体进行利用。具体而言,当电池单体的外装罐的内压上升时会从设有根据内压而开阀的排出阀的排出口排出气体。发现了能够利用该气体将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推起从而防止电极端子和封口板的接触,从而构思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池系统具备具有沿一个方向层叠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的电池块、并联连接的汇流条、绝缘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板的盖板。各个方形电池单体具有:排出口,在该排出口设有在设定压力下开阀的排出阀;以及封口板,正负的电极端子隔着绝缘材料而设于该封口板。所述并联连接的汇流条连接于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并且将一部分或全部的该方形电池单体并联地连接。所述绝缘板配置于所述多个方形电池单体的所述封口板的表面。另外,所述绝缘板包括:通过部,其设于与所述排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供从所述排出口喷出的排出气体通过的开口;以及推压部,其配置于所述封口板与所述并联连接的汇流条之间。所述盖板与面对所述通过部的开口的所述排出口相对。
根据上述结构,若从排出口排出气体,则会因所排出的气体而对盖板向上方作用外力。由于盖板为与绝缘板连结的构造,因此会在因气体而引起的外力的作用下使绝缘板的推压部以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向上方推起的方式进行位移。由此,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所连接的电极端子向上方推起,因此即使介于电极端子与封口板之间的绝缘材料因热而熔融,也能够防止电极端子和封口板的接触。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绝缘板以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向上方推起的方式进行位移,因此绝缘板是沿着远离方形电池单体的方向进行位移。因此,也能够期待来自方形电池单体的热不易向绝缘板传递的效果,即使在使电极端子和封口板绝缘的绝缘材料发生熔融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绝缘板的损伤,能够借助绝缘板对电极端子进行保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极端子和封口板的接触。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电池块中,并联地连接所述方形电池单体而成的多个并联连接单元相互串联地连接,所述绝缘板具有多个狭缝,该多个狭缝设于相邻的所述并联连接单元之间并且沿着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构成为,在绝缘板进行位移时使绝缘板在狭缝部分处断裂,仅将处于异常状态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用绝缘板推起。因此,因气体而引起的外力不会分散,能够有效地利用此外力。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盖板和所述绝缘板在所述多个狭缝中的相邻的狭缝之间连结,所述相邻的狭缝间的所述连结位置自所述排出口的中心沿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偏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因气体而引起的外力的转动力矩较大,能够有效地将靠近连结位置的那一侧的电极端子推起。具体而言,针对某个电池单体而言,通过防止正负的电极端子中的一个电极端子和封口板的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由封口板导致的外部短路,因此,绝缘板仅将一个电极端子推起即可。根据该结构,使连结位置偏置,从而能够有效地将一个电极端子推起。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相邻的狭缝间的所述连结位置设于相对于位于该连结位置的下方并且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而言靠近正极侧的电极端子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绝缘板将正极侧的电极端子推起。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正极侧的电极端子由铝形成,负极侧的电极端子由铜形成。因此,正极侧的电极端子的为了保持电极端子而所需的工作量较小。严格地说,正极侧的电极端子也与内部电极连接,因此绝缘板并非仅将正极侧的电极端子推起。然而,因电极端子的材料的差异会导致包括正负的电极端子和内部电极的构造体的重心稍微偏向负极侧,因此能够期待正极侧的电极端子的为了保持电极端子而所需的工作量较小。因此,优选采用对正极侧的电极端子进行保持的构造。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封口板为具有挠性的板材,其在因该方形电池单体的异常而导致内压上升时发生变形,该封口体的与因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异常而导致的内压上升相伴的位移量比所述推压部与所述并联连接的汇流条之间的间隙大。
根据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利用因气体而引起的外力,还能够利用封口体的变形来借助绝缘板对电极端子进行推压。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在与所述绝缘板的所述推压部抵接的部分具有切断部,该切断部构成为强度比其他部分的强度低。
根据上述结构,使推压部对并联连接的汇流条的切断部进行推压从而使切断部断裂。若能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发生断裂,则即使封口板和电极端子接触,也能够使得不会借助封口板而发生外部短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动车辆具有所述电池系统、自该电池系统被供给电力的行驶用的电动机、搭载该电池系统以及所述电动机的车辆主体、以及被该电动机驱动而使所述车辆主体进行行驶的车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蓄电装置具有所述电池系统、以及控制针对该电池系统的充放电的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能够利用来自外部的电力对所述方形电池单体进行充电,并且能进行控制以对该方形电池单体进行充电。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在构成为能够利用由推压部实现的外力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切断的情况下,即使所述方形电池单体为不具有CID的电池单体,也能够将借助并联连接的汇流条而形成的外部短路电路切断。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例示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方法以及结构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为以下的方法以及结构。另外,本发明绝不是将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构件特别限定为实施方式的构件。特别是对于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限定的记载就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而仅是单纯的说明例。此外,为了明确说明,有时会对各附图所示的构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进行夸张。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同的名称、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件,恰当省略其详细说明。再者,对于构成本发明的各要素,其既可以是以同一构件构成多个要素而以一个构件兼用作多个要素的方式,也可以相反地以多个构件来分担实现一个构件的功能。另外,一部分实施例、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实施方式等。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电池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而最适合于车辆用电池系统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电池系统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电池系统的分解立体图,图3和图4示出了电池系统的垂直横剖视图。图1~图4所示的电池系统100具有层叠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而成的电池块2、以及与构成电池块2的各个方形电池单体1的电极端子13相连接从而将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和串联地连接的汇流条5。在图2的电池系统100中将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和串联地连接。汇流条5包括将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地连接的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和将方形电池单体1串联地连接的串联连接的汇流条5Y。针对电池系统100而言,能够将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地连接而使输出电流较大,将方形电池单体1串联地连接而使输出电压较高。因此,在电池系统100中将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和串联地连接从而设为最适合于用途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
在电池块2中隔着绝缘性的隔板19层叠有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再者,电池块2在层叠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的两侧的端面配置有一对端板3,利用束紧条4连结端板3,从而将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固定为加压状态。
方形电池单体1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将方形电池单体1设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系统100能够使相对于容积和重量而言的充放电容量较大,但针对方形电池单体1而言能够使用内部电阻较小且大容量、大输出的其他所有的二次电池来代替锂离子二次电池。
如图5的分解立体图和图6的俯视图所示,在方形电池单体1中,用封口板12封闭外装罐11的开口部,该外装罐11为其厚度比上边的横向宽度小的金属制的外装罐。对金属板进行深拉加工而将外装罐11成形为具有厚度的矩形形状。外装罐11和封口板12由铝、铝合金等的金属板制作。封口板12将外装罐11的上表面开口部气密地封闭。再者,如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所示,隔着绝缘材料16将正负的电极端子13固定于封口板12的两端部。绝缘材料16为树脂制或橡胶制的垫片,使电极端子13和封口板12绝缘且气密地连结。固定于封口板12的正负的电极端子13在方形电池单体1的内部借助集电构件18而与电极体(未图示)电连接。此外,封口板12在电极端子13之间设有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排出阀14在外装罐11的内压上升至预定值以上时开阀从而将内部的气体自排出口15释放。
封口板12是具有挠性的板材,其在方形电池单体1因内部短路等异常而内压上升的状态下发生变形。封口板12能够使用铝(在本说明书中铝被用为包括铝合金的含义)等的具有挠性的金属板。针对金属制的封口板12而言,能够通过对材料和厚度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在内部短路而内压上升时发生变形的挠性。例如,铝合金的封口板12的厚度设为0.5mm~2mm,优选设为1mm~1.5mm,由此能够实现在内部短路引起的内压上升的状态下发生变形的挠性。不过,封口板12不一定必须是金属板,例如其也可以是耐热特性优异的塑料板、橡胶状弹性板。
方形电池单体1设有在内压异常地上升时开阀的排出阀14从而防止外装罐11的破裂。图5的方形电池单体1在封口板12的中央部设有排出阀14。排出阀14在设定压力下开阀从而将内部的气体排出。针对排出阀14而言,对开阀的压力进行设定,从而在因方形电池单体1的异常而内压上升且封口板12变形之后,当内压上升至预定的压力时使排出阀14开阀。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并联电池是指相对于任意的方形电池单体而言与该方形电池单体并联地连接的方形电池单体。
电池系统设有绝缘板7和盖板8,从而在任一方形电池单体1发生内部短路时将来自并联连接的方形电池单体1也就是来自并联电池的流入电流切断。图8的概略电路图示出了如下状态:在将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地连接的电池系统中,当任一方形电池单体A(在图中为最上层的方形电池单体1)发生内部短路(用箭头a表示)时,在与该方形电池单体A并联地连接的相邻的并联电池即方形电池单体B(配置于自上方起第2层的方形电池单体1)中也会流过短路电流(用箭头b表示)。这是因为,如该图所示,当方形电池单体A发生内部短路时,并联电池也就是方形电池单体B会因在外部所形成的外部短路电路而发生短路。在任一方形电池单体1发生内部短路而流过过大电流从而发生热失控的状态下,进而相邻的方形电池单体1也会因外部短路所产生的过大电流而发生热失控,此时会在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诱发热失控从而阻碍安全性。
另外,图9的概略结构图示出了采用具有电流切断机构30的方形电池来作为方形电池单体1的情况。图9所示的方形电池单体1内置有在大电流流过时将电流切断的CID 31来作为切断电流路径的电流切断机构30。图9是表示相邻且并联地连接的电池单体的连接状态的图。不过,在该图中,为了易于判断内部短路而流过过电流的状态,将实际上层叠排列的相邻电池配置于相对的位置而进行图示。在该图中,当位于下侧的方形电池单体A如虚线所示那样发生内部短路时,在与该方形电池单体A并联连接的上侧的并联电池也就是方形电池单体B会流过流入电流。这是因为,如图中的箭头X所示,内部短路后的方形电池单体A会成为并联电池也就是方形电池单体B的外部短路电路。如此,在方形电池单体A发生了内部短路的情况下,并联电池也就是方形电池单体B会因在外部所形成的外部短路电路而发生短路,但能够通过使内置于方形电池单体A的CID 31进行工作从而将外部短路电路切断。
然而,由于方形电池单体A的内部短路本身无法停止,因此方形电池单体A会发热。若方形电池单体A的发热量较大,则存在使电极端子13和封口板12绝缘的绝缘材料16开始熔化而导致电极端子13和封口板12彼此接触的风险。该状态会如下地产生,在介于封口板12与电极端子13之间的绝缘材料16发生热熔融的状态下,电极端子13的配置于封口板12的上表面的平板部13a会在电极端子13、与该电极端子13连接的汇流条5的自重的作用下或者在来自内置于方形电池单体1的电极体(未图示)的加重的作用下与封口板12靠近并接触。若成为该状态,则如图9的箭头Y所示,并联电池也就是方形电池单体B会因由借助电极端子13而电连接的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和封口板12形成的外部短路电路而再次发生短路,由此会产生诱发热失控的风险。
为了防止以上的缺陷,在从发生了内部短路的方形电池单体1将排出气体排出的状态下,利用所排出的气体对盖板8向上方作用外力,由此阻止并联电池的外部短路从而防止热失控的诱发。如图4以及图9所示,当从发生了内部短路的方形电池单体1将排出气体排出时,在对盖板8朝向上方作用的力的作用下,绝缘板7的推压部22以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向上方推起的方式进行位移。借助盖板8使绝缘板7向远离封口板12的方向移动。利用自打开的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使盖板8进行移动。盖板8位于自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的通路,利用自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的运动的能量使该盖板8进行移动。
如上所述,当方形电池单体1发生内部短路而使绝缘板7被推起时,与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相连接的电极端子13被向上方推起。因此,即使介于电极端子13与封口板12之间的绝缘材料16因发热而熔融,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极端子13向下方移动而与封口板12接触。另外,绝缘材料16熔融会导致电极端子13相对于封口板12而言成为自由的状态,但针对处于自封口板12浮起的状态的电极端子13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而言,借助与该电极端子13连接的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和绝缘板7而将该电极端子13保持于封口板12的固定位置。特别是,由封口板12实现的外部短路电路是由于正负的电极端子13同时与封口板12接触而产生的。因此,利用以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向上方推起的方式进行位移的绝缘板7,能够有效地防止一对电极端子13同时与封口板12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外部短路电路的形成。因此,即使成为使电极端子13和封口板12绝缘的绝缘材料16被熔融的状态,也能借助被向上方施力的绝缘板7将电极端子13和封口板12保持为非接触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方形电池单体B的过大电流并且能够阻止热失控的诱发。再者,通过设为封口板12因方形电池单体1的内部短路而发生变形的构造,从而能够利用封口板12的发生变形的突出部分将绝缘板7推起,并且能够利用由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推起的协同效果来更加可靠地防止电极端子13和封口板12的接触,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再者,也可以是,在从发生了内部短路的方形电池单体1将排出气体排出的状态下,绝缘板7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断裂,从而将并联地连接的并联电池的短路电流切断。图10示出了绝缘板7将并联电池的短路电流切断的原理图。在该图所示的电池系统中示出了因方形电池单体A的短路电流而使汇流条5断裂从而将电流切断的状态。此图示出了使汇流条5断裂而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状态,但也可以使汇流条自身断裂而将电流切断。利用配置于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12的表面的绝缘板7使汇流条5断裂。借助盖板8使绝缘板7向远离封口板12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汇流条5断裂。利用自打开的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使盖板8进行移动。盖板8位于自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的通路,该盖板8在自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的运动的能量的作用下进行移动。
图10示出了绝缘板7使汇流条5断裂的状态。绝缘板7配置于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12的表面。将绝缘板7的两端部插入于封口板12与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之间。借助盖板8将绝缘板7提起而使汇流条5断裂。针对此图中的汇流条5而言,其与电极端子13的连接部断裂从而将并联连接的方形电池单体1的短路电流切断。
如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在电池系统100中,利用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将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地连接从而形成并联电池单元10,进而利用串联连接的汇流条5Y将并联电池单元10串联地连接。在图中的电池系统100中,借助汇流条5将相邻的两个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地连接从而形成并联电池单元10,进而将相邻的并联电池单元10串联地连接。不过,本发明的电池系统并不一定必须将两个方形电池单体连接而形成并联电池单元,也可以将3个以上的方形电池单体连接而形成并联电池单元或者将所有的方形电池单体并联地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绝缘板7位于封口板12的表面,其端部插入于汇流条5与彼此并联地连接的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12之间。在将两个或3个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地连接的电池系统100中,在与相互并联地连接的所有方形电池单体1也就是两个或3个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12相对的位置配置有1片绝缘板7。在将4个以上的方形电池单体并联地连接的电池系统中,将分割成多个的多片绝缘板配置于与方形电池单体的封口板相对的位置。分割成多个的各个绝缘板配置于与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方形电池单体的封口板相对的位置。绝缘板7被盖板8提起而将短路电流切断。由于绝缘板7是被自发生内部短路而变形了的方形电池单体1的排出阀14喷出的排出气体推起,因此发生了内部短路的方形电池单体1的汇流条5会被最强力地推起。
图11是将两个方形电池单体1并联地连接的并联电池单元10的概略立体图。该图示出了如下状态:一个方形电池单体A发生内部短路,利用排出阀14开阀而喷出的排出气体将盖板8推起,被该盖板8提起的绝缘板7将短路电流瞬间切断。另外,图12是将图11沿着长度方向剖切而得到的概略剖视图,图13是将图11沿着横向剖切而得到的概略剖视图,它们均示出了绝缘板7被盖板8提起的状态。在这些图中,用虚线示出了处于未被盖板8提起的位置的绝缘板7,用单点划线示出了被盖板8提起的绝缘板7。
在这些图所示的并联电池单元10中,在封口板12的相对面配置有绝缘板7。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绝缘板7为1片的板状,其设有供电极端子13插入的贯通孔23。针对贯通孔23而言,其内部形状比电极端子13的外部形状大,从而以能够相对于电极端子13进行移动的方式供所述电极端子13插入。再者,如图4~图6所示,绝缘板7在板部21的两端部且是相邻的贯通孔23之间设有用于将汇流条5推起的一对推压部22。该绝缘板7为不发生变形的塑料制的板材或者表面绝缘的金属板。如图11~图13所示,绝缘板7是在被盖板8提起时利用推压部22将汇流条5推起从而切断短路电流的具有刚性的绝缘板。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由于盖板8借助连结部28而与绝缘板7连结,因此当该盖板8被排出气体推起时其会将绝缘板7提起从而使汇流条5断裂。盖板8配置于被自设于封口板12的排出阀14喷出的排出气体推起的位置。在图中的方形电池单体1中,在中央部设有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从而将排出气体向封口板12的正上方喷出,因此盖板8呈水平姿势配置于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的正上方。
将图3~图6中的绝缘板7与盖板8的连结位置也就是连结部28的位置设为自排出口15的中心朝向绝缘板7的一个端部偏置的位置。针对图4的剖视图所示的并联电池单元10而言,在图中,左侧的汇流条5的强度比右侧的汇流条5的强度弱,在以相同的推压力进行推压的情况下左侧的汇流条5比右侧的汇流条5容易断裂。例如,在将一个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设为铝、铝合金制并将另一个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设为铜、铜合金制时,铝、铝合金制的汇流条5成为容易断裂的较弱的汇流条5W。由于在并联电池单元10中能够使一个汇流条5断裂而将短路电池切断,因此能够通过使较弱的汇流条5W断裂从而可靠地切断短路电池。针对图4中的盖板8而言,为了可靠地使较弱的汇流条5W断裂,使绝缘板7和盖板8的连结部28自排出口15的中央向较弱的汇流条5W侧偏置。在图3~图6中的绝缘板7中,在与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相对的位置设有排出气体的通过部26,因此,连结部28配置于排出气体的通过部26的单侧且是容易断裂的较弱的汇流条5W侧。在该构造中,盖板8借助连结部28将绝缘板7的容易断裂的一侧强力地提起,从而能够可靠地使较弱的汇流条5W断裂而将短路电池切断。例如,对于将方形电池单体1设为锂离子电池的情况,正极侧的电极端子13由铝形成,负极侧的电极端子13由铜形成。因此,与正极侧的电极端子13连结的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成为容易断裂的较弱的汇流条5W。因此,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绝缘板7和盖板8的连结位置设于相对于位于连结位置的下方而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而言靠近正极侧的电极端子13的位置。
再者,电池系统构成为,不仅利用由排出阀14被打开而自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将绝缘板7推起的力,还利用因方形电池单体1的异常而内压上升从而发生变形的封口板12将绝缘板推起所实现的协同效果来更加有效地使汇流条5断裂。图12和图13示出了方形电池单体1的内压上升而使封口板12的中央部突出的状态。如此图所示,具有挠性的封口板12的外周缘固定于外装罐11,因此,当因内部短路等异常而内压上升时该封口板12的中央部以突出的方式发生变形。当因方形电池单体1的异常而内压上升从而导致封口板12发生变形时,绝缘板7被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推起。再者,在该状态下,当排出阀14被打开而自排出口15喷出排出气体时,借助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12的变形所实现的推起的力和自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将盖板8推起的力这两者来将绝缘板7推起,从而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断裂。对于该构造,利用自开阀的排出阀14喷出的排出气体的运动的能量和封口板12的变形这两者来将绝缘板推起,由此能够迅速且更加可靠地将并联连接的电池的短路电池切断。
在图5和图6中,电池系统100在电池块2的上表面也就是将多个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12配置于同一平面的电极面配置有绝缘板7。绝缘板7和盖板8形成为沿着并联电池单元10的层叠方向延伸的板状。在图中所示的绝缘板7中,在相邻的并联电池单元10之间设有狭缝17,配置有隔着该狭缝17被划分成多个的板部21。盖板8和绝缘板7在狭缝17之间借助连结部28而彼此连结,该连结位置配置于比排出口15的中心靠较弱的汇流条5W侧的位置。图中所示的绝缘板7和盖板8的在狭缝17间的连结位置即连结部28的位置在并联电池单元10的层叠方向上以左右方向交替的方式交错配置。对于该构造,通过将绝缘板7和盖板8的连结部28在并联电池单元10的层叠方向上交错地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使串联连接的并联电池单元10的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且是左右交替即交错地配置的较弱的汇流条5W断裂。
如图11~图13所示,在以上的电池系统100中,当方形电池单体A发生内部短路而内压上升从而导致封口板12发生变形并突出、并且排出阀14被打开而喷出排出气体时,绝缘板7向单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被推起。被推起的绝缘板7的推压部22将汇流条5推起而使汇流条5X断裂。绝缘板7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切断或者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和电极端子13的连接分离从而使汇流条5断裂。断裂的汇流条5能消除并联电池的外部短路,将在并联电池也就是方形电池单体B流动的短路电流切断。
如图12所示,针对因封口板12的变形而被推起的绝缘板7而言,其与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接触的位置R成为动力点,将汇流条5推起而不使汇流条5分离的位置Q成为支点,将汇流条5推起而使汇流条5分离的位置P成为阻力点,沿着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方向作用断裂力。再者,如图12所示,针对被因排出阀14的开阀而自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推起的绝缘板7而言,其与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接触的位置R成为支点,连结部28将绝缘板7提起的位置S成为动力点,将汇流条5推起而使汇流条5分离的位置P成为阻力点,沿着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方向作用断裂力。即,在绝缘板7作用有因封口板12的变形所产生的断裂力和因排出气体的运动能量所产生的断裂力,利用它们的合力F使汇流条5断裂。在图11的绝缘板7中将与各个电极端子13(在图中为4个电极端子13)连接的汇流条5以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方式推起,但是在断裂强度最弱的部分处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
例如,在方形电池单体1的一个电极端子13以及与该电极端子13连接的汇流条5为铝制并且另一个电极端子13以及与该电极端子13连接的汇流条5为铜制(在本说明书中铝、铜等金属被用为包括合金的含义。)的电池系统中,由于铝的连结强度比铜的连结强度弱,因此铝制的电极端子13和汇流条5的连接部被分离。
在图12中,针对被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推起并且被连结部28提起的绝缘板7而言,若在P点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而发生断裂,则平面状的绝缘板7处于被突出部12A的弯曲面推压的状态而倾斜。在该状态下,倾斜的绝缘板7的P点和R点之间的距离比R点和Q点之间的距离长。这是因为绝缘板7倾斜会使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和绝缘板7的接触点也就是R点靠近Q点。随着接触点也就是R点靠近Q点,自Q点至R点的距离(L1)和自Q点至P点的距离(L2)的比例即杠杆臂比(L2/L1)变大,在P点处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距离即电极端子13与汇流条5之间的间隔(d)变大。若电极端子13与汇流条5之间的间隔(d)较大则能够可靠地切断短路电流。
在电池系统中能够调整杠杆臂比(L2/L1)来对分离的电极端子13与汇流条5之间的间隔(d)进行控制。这是因为能够对绝缘板7的与封口板12的相对面的形状进行变更来对R点的位置进行变更。在图14和图15的剖视图所示的绝缘板7中,为了使被突出的封口板12推压的R点在长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而使绝缘板7的与封口板12的相对面突出。针对绝缘板7而言,如图14所示,能够通过使向封口板12侧突出的突出部24的顶点向比中央部靠Q点侧的位置偏移从而使杠杆臂比(L2/L1)较大,并且如图15所示,能够通过使突出部24的顶点向比中央部靠P点侧的位置偏移从而使杠杆臂比(L2/L1)较小。使杠杆臂比(L2/L1)较大能够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开的间隔(d)较大,另外,使杠杆臂比(L2/L1)较小能够使在P点处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断裂力较强。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开的间隔(d)和在P点处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断裂力为彼此相反的特性。因此,针对杠杆臂比(L2/L1)而言考虑汇流条5的分离距离和断裂力而设定于最佳位置。
再者,针对被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推起并且被连结部28提起的绝缘板7而言,若在P点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而发生断裂,则平面状的绝缘板7处于被突出部12A的弯曲面推压的状态而倾斜。在该状态下,倾斜的绝缘板7的P点和R点之间的距离比R点和Q点之间的距离长。这是因为绝缘板7倾斜会使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和绝缘板7的接触点也就是R点靠近Q点。随着接触点也就是R点靠近Q点,自Q点至R点的距离(L1)和自Q点至P点的距离(L2)的比例即杠杆臂比(L2/L1)变大,在P点处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距离即电极端子13与汇流条5之间的间隔(d)变大。若电极端子13与汇流条5之间的间隔(d)较大则能够可靠地切断短路电流。
再者,在图16的剖视图所示的绝缘板7中,在与封口板12的相对面设有引导突出部12A的弯曲凹部25,以便利用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呈面接触状态对绝缘板7进行推压。由于该绝缘板7被封口板12的突出部12A呈面接触状态进行推压,因此能利用具有挠性的封口板12将该绝缘板7自然并且稳定地推起。
在以上的电池系统中,将电极端子13和汇流条5的连接部设为如下的连结强度:在借助内压上升的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12的变形和自排出阀14喷出的排出气体的运动能量这两者来将绝缘板7推起时,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针对该电池系统100而言,借助因方形电池单体1的封口板12的变形所产生的推起的力和自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将盖板8推起的力这两者来将绝缘板7推起,从而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断裂,因此能够使绝缘板7对汇流条5作用的断裂力较大。因此,能够将汇流条5与电极端子13连接的连结强度设定为较强,能够可靠地防止因振动、冲击等外力而导致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误动作。
不过,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电池系统中也能够仅利用自排出阀14的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将盖板8推起的力来推起绝缘板7从而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断裂。该电池系统利用排出阀14开阀而自排出口15喷出的排出气体的运动能量来将绝缘板7推起。如图17所示,在该情况下,连结部28将绝缘板7提起的位置S成为动力点,在绝缘板7的两端也就是P点和Q点处沿着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的方向作用有断裂力F1、F2。由于该绝缘板7与盖板8的连结位置也就是连结部28配置于比排出口15的中心靠P点侧的位置,因此Q点和S点之间的距离(L1)比P点和S点之间的距离(L3)长。因此,相对于绝缘板7自连结部28受到的推起的力f,作用于P点的断裂力F1和作用于Q点的断裂力F2是如下情况。
F1=f(L1+L3)/L3
F2=f(L1+L3)/L1
在此,根据L3<L1而成为F1>F2,绝缘板7可靠地使与P点连接的较弱的汇流条5W断裂。即,将汇流条5推起而不使汇流条5分离的位置Q成为支点,将汇流条5推起而使汇流条5分离的位置P成为阻力点,从而使较弱的汇流条5W自电极端子13分离而发生断裂。因此,电极端子13和较弱的汇流条5W的连接部设为如下的连结强度:在利用自排出阀14喷出的排出气体的运动能量将绝缘板7推起时,使汇流条5自电极端子13分离。
在以上的电池系统中利用汇流条5焊接于电极端子13的面积来调整电极端子13和汇流条5的连结强度。这是因为能够使电极端子13和汇流条5的焊接面积较小而使连结强度较弱,反之能够使二者的焊接面积较大而使连结强度较强。不过,针对汇流条5和电极端子13的连结强度而言,能够根据电极端子13和汇流条5的焊接部的形状进行调整,另外,进行点焊而被固定的汇流条5能够根据熔断电流进行调整,进行激光焊接而被固定的汇流条5能够根据激光焊接所使用的激光束的输出、激光束的照射面积、照射时间进行调整,再者,通过超声波振动而被焊接于电极端子13的汇流条5能够根据超声波振子的输出、推压力、超声波振动的时间进行调整,此外,能够根据电极端子13和汇流条5的金属材料的种类等对连结强度进行调整。
绝缘板7也能够将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的一部分切断从而将短路电流瞬间切断。虽未图示,但将该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的横向宽度加工为较窄,或者使要切断的部分较薄从而强制性地使拉伸强度较弱,从而将短路电流切断。该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形成为如下构造:在金属板设置缺口部从而在中央部设置包括窄幅部的切断部,或者设置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而将金属板的一部分形成为较薄而得到的切断部从而使拉伸强度较弱,当被推压部22推起时在该部分处发生断裂或者被切断。此外,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的断裂并不一定必须仅是推压部22所产生的机械性的作用,也可以构成为将推压部22的推压和由在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的切断部流过的电流所产生的发热结合而使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X断裂。
以上的电池系统最适合于向使电动车辆进行行驶的电动机供给电力的车辆用的电源。作为搭载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能够使用借助发动机和电动机这两者进行行驶的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或者仅借助电动机进行行驶的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该电池系统能用作这些电动车辆的电源。
(混合动力车用电池系统)
图18示出了在借助发动机和电动机这两者进行行驶的混合动力车搭载电池系统的例子。此图所示的搭载了电池系统的车辆HV具有车辆主体90、使车辆主体90进行行驶的发动机96以及行驶用的电动机93、向电动机93供给电力的电池系统100、对电池系统100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发电机94、以及被电动机93和发动机96驱动而使车辆主体90进行行驶的车轮97。电池系统100借助DC/AC逆变器95而与电动机93和发电机94连接。对电池系统100的电池进行充放电的同时利用电动机93和发动机96这两者使车辆HV进行行驶。电动机93在发动机效率较低的区域例如加速时、低速行驶时被驱动而使车辆进行行驶。电动机93自电池系统100被供给电力而进行驱动。发电机94被发动机96驱动或者被对车辆进行制动时的再生制动驱动从而对电池系统100的电池进行充电。
(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
另外,图19示出了在仅借助电动机进行行驶的电动汽车搭载电池系统的例子。此图所示的搭载了电池系统的车辆EV具有车辆主体90、使车辆主体90进行行驶的行驶用的电动机93、向该电动机93供给电力的电池系统100、对该电池系统100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发电机94、以及被电动机93驱动而使车辆主体90进行行驶的车轮97。电动机93自电池系统100被供给电力而进行驱动。发电机94被对车辆EV进行再生制动时的能量驱动从而对电池系统100的电池进行充电。
(蓄电用电池系统)
此外,本发明并没有将电池系统的用途特别限定为搭载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系统,例如,该电池系统能够用作对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的自然能量进行蓄积的蓄电装置用的电池系统,另外,如对深夜电力进行蓄积的蓄电装置用的电池系统那样,该电池系统能够用于蓄积大电力的所有用途。例如,作为家用、工厂用的电源,该电池系统也能够用于利用太阳光、深夜电力等进行充电并且在必要时进行放电的电源系统、或者用白天的太阳光进行充电而在夜间进行放电的路灯用的电源、停电时进行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用的备用电源等。图20示出了这样的例子。其中,在图20所示的作为蓄电装置的使用例中,对构筑了蓄电装置80的例子进行说明,该蓄电装置80是为了获得期望的电力而将上述的电池系统串联、并联地连接许多个并且还附加了必要的控制电路而得到的大容量、高输出的蓄电装置。
在图20所示的蓄电装置80中将多个电池系统100呈单元状地连接而构成了电源单元82。在各电池系统100中将多个方形电池单体串联以及/或者并联地连接。各电池系统100被电源控制器84进行控制。针对该蓄电装置80而言,在利用充电用电源CP对电源单元82进行充电之后,该蓄电装置80驱动负载LD。因此,蓄电装置80具有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负载LD和充电用电源CP分别借助放电开关DS以及充电开关CS而与蓄电装置80连接。放电开关DS以及充电开关CS的接通/断开由蓄电装置80的电源控制器84进行切换。在充电模式中,电源控制器84将充电开关CS切换为接通并将放电开关DS切换为断开,从而允许自充电用电源CP向蓄电装置80进行充电。另外,当充电结束并处于满充电状态时,或者在充电了预定值以上的容量的状态下,电源控制器84根据来自负载LD的要求将充电开关CS设为断开并将放电开关DS设为接通从而切换为放电模式,允许自蓄电装置80向负载LD进行放电。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将充电开关CS设为接通并将放电开关DS设为接通从而同时进行向负载LD的电力供给和向蓄电装置80的充电。
被蓄电装置80驱动的负载LD借助放电开关DS而与蓄电装置80连接。在蓄电装置80的放电模式中,电源控制器84将放电开关DS切换为接通,蓄电装置80与负载LD连接,利用来自蓄电装置80的电力对负载LD进行驱动。放电开关DS能够使用FET等开关元件。放电开关DS的接通/断开由蓄电装置80的电源控制器84进行控制。另外,电源控制器84具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在图20的例子中,电源控制器84按照UART、RS-232C等现有的通信协议而与主机设备HT连接。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供用户对电源系统进行操作的用户接口。
各电池系统100具有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信号端子包括输入输出端子DI、异常输出端子DA以及连接端子DO。输入输出端子DI为用于将来自其他电池系统100、电源控制器84的信号输入输出的端子,连接端子DO为用于针对其他电池系统100输入输出信号的端子。另外,异常输出端子DA为用于将电池系统100的异常向外部输出的端子。再者,电源端子为用于将电池系统100彼此串联、并联地连接的端子。另外,电源单元82借助并联连接开关85而与输出线OL连接从而相互并联地连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针对本发明的电池系统和具有该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而言,能够较佳地用作可切换EV行驶模式和HEV行驶模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式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等的电池系统。另外,也能够恰当地应用于可搭载于计算机服务器的机架的备用电源、移动电话等的无线基站用的备用电源、家用、工厂用的蓄电用电源、路灯的电源等与太阳能电池组合而成的蓄电装置、交通信号灯等的备用电源等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系统;1、方形电池单体;2、电池块;3、端板;4、束紧条;5、汇流条;5X、并联连接的汇流条;5Y、串联连接的汇流条;5W、较弱的汇流条;7、绝缘板;8、盖板;10、并联电池单元;11、外装罐;12、封口板;12A、突出部;13、电极端子;13a、平板部;14、排出阀;15、排出口;16、绝缘材料;17、狭缝;18、集电构件;19、隔板;21、板部;22、推压部;23、贯通孔;24、突出部;25、弯曲凹部;26、通过部;28、连结部;30、电流切断机构;31、CID;80、蓄电装置;82、电源单元;84、电源控制器;85、并联连接开关;90、车辆主体;93、电动机;94、发电机;95、DC/AC逆变器;96、发动机;97、车轮;EV、车辆;HV、车辆;LD、负载;CP、充电用电源;DS、放电开关;CS、充电开关;OL、输出线;HT、主机设备;DI、输入输出端子;DA、异常输出端子;DO、连接端子。

Claims (8)

1.一种电池系统,其中,
所述电池系统具有:
电池块,其具有沿一个方向层叠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各个方形电池单体具有排出口,在该排出口设有在设定压力下开阀的排出阀,各个方形电池单体还具有封口板,正负的电极端子隔着绝缘材料而设于该封口板;
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其连接于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并且将一部分或全部的该方形电池单体并联地连接;
绝缘板,其配置于所述多个方形电池单体的所述封口板的表面,所述绝缘板具有通过部,该通过部设于与所述排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供从所述排出口喷出的排出气体通过的开口,所述绝缘板还具有推压部,该推压部配置于所述封口板与所述并联连接的汇流条之间;以及
盖板,其固定于所述绝缘板并且与面对所述通过部的开口的所述排出口相对,
在所述排出气体所施加的力借助所述盖板而作用于所述绝缘板时,所述绝缘板至少在所述封口板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电池块,使所述绝缘板的所述推压部以推起所述汇流条的方式进行位移,将所述汇流条所连接的所述电极端子向上方推起或者使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电极端子的连接部断裂。
2.一种电池系统,其中,
所述电池系统具有:
电池块,其具有沿一个方向层叠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各个方形电池单体具有排出口,在该排出口设有在设定压力下开阀的排出阀,各个方形电池单体还具有封口板,正负的电极端子隔着绝缘材料而设于该封口板;
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其连接于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并且将一部分或全部的该方形电池单体并联地连接;
绝缘板,其配置于所述多个方形电池单体的所述封口板的表面,所述绝缘板具有通过部,该通过部设于与所述排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供从所述排出口喷出的排出气体通过的开口,所述绝缘板还具有推压部,该推压部配置于所述封口板与所述并联连接的汇流条之间;以及
盖板,其固定于所述绝缘板并且与面对所述通过部的开口的所述排出口相对,
在所述排出气体所施加的力借助所述盖板而作用于所述绝缘板时,所述绝缘板至少在所述封口板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电池块,使所述绝缘板的所述推压部以推起所述汇流条的方式进行位移,
所述并联连接的汇流条在与所述绝缘板的所述推压部抵接的部分具有切断部,该切断部构成为强度比其他部分的强度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系统,其中,
在所述电池块中,并联地连接所述方形电池单体而成的多个并联连接单元相互串联地连接,
所述绝缘板具有多个狭缝,该多个狭缝设于相邻的所述并联连接单元之间并且沿着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和所述绝缘板在所述多个狭缝中的相邻的狭缝之间连结,所述相邻的狭缝间的所述盖板和所述绝缘板的连结位置自所述排出口的中心沿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偏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系统,其中,
所述相邻的狭缝间的所述连结位置设于相对于位于该连结位置的下方并且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方形电池单体而言靠近正极侧的电极端子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口板为具有挠性的板材,其在因该方形电池单体的异常而导致内压上升时发生变形,该封口板的与因所述方形电池单体的异常而导致的内压上升相伴的位移量比所述推压部与所述并联连接的汇流条之间的间隙大。
7.一种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其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系统,该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具有所述电池系统、自该电池系统被供给电力的行驶用的电动机、搭载该电池系统以及所述电动机的车辆主体、以及被该电动机驱动而使所述车辆主体进行行驶的车轮。
8.一种蓄电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系统,该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具有所述电池系统、以及控制针对该电池系统的充放电的电源控制器,
利用所述电源控制器,能够利用来自外部的电力对所述方形电池单体进行充电,并且能进行控制以对该方形电池单体进行充电。
CN201980043003.4A 2018-06-26 2019-05-17 电池系统和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Active CN112335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0849 2018-06-26
JP2018120849 2018-06-26
PCT/JP2019/019680 WO2020003801A1 (ja) 2018-06-26 2019-05-17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と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を備える電動車両及び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5114A CN112335114A (zh) 2021-02-05
CN112335114B true CN112335114B (zh) 2023-12-22

Family

ID=68984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3003.4A Active CN112335114B (zh) 2018-06-26 2019-05-17 电池系统和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7124B2 (zh)
EP (1) EP3817087A4 (zh)
JP (1) JP7370680B2 (zh)
CN (1) CN112335114B (zh)
WO (1) WO20200038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496937U (zh) * 2019-04-30 2019-10-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EP3923409B1 (en) * 2020-04-03 2023-03-15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using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CN213752957U (zh) * 2020-06-19 2021-07-20 凯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US20220416359A1 (en) * 2021-06-24 2022-12-29 Rivian Ip Holdings, Llc Directional venting cover for a battery system
CN116979128B (zh) * 2023-09-25 2024-04-02 南京苏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无极电池、无极电池阵列、无极电池ctc及应用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6936A (zh) * 2004-11-18 2006-05-24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密闭方形电池
JP2010205509A (ja) * 2009-03-02 2010-09-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2011076936A (ja) * 2009-09-30 2011-04-14 Toshiba Corp 組電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装置
JP2012089499A (ja) * 2010-10-19 2012-05-10 Sb Limotive Co Ltd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04737328A (zh) * 2012-10-26 2015-06-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以及具备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及蓄电装置、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5074958A (zh) * 2013-03-13 2015-11-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JP2015207340A (ja) * 2012-08-30 2015-1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電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518899A (zh) * 2013-09-06 2016-04-20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用于从电池模块排放加压气体的系统和方法
JP2017216095A (ja) * 2016-05-31 2017-12-0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7208804A1 (ja) * 2016-05-31 2017-1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電池積層体及び端子接続構造の形成方法
CN10766596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4884B2 (ja) * 2004-07-01 2012-10-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US9831535B2 (en) 2011-03-29 2017-11-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vehicle including power supply device
JP5978037B2 (ja) * 2012-07-20 2016-08-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JP6281398B2 (ja) * 2014-04-21 2018-02-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30960B2 (ja) * 2014-06-04 2017-11-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カバー
CN207183332U (zh) * 2017-09-06 2018-04-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6936A (zh) * 2004-11-18 2006-05-24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密闭方形电池
JP2010205509A (ja) * 2009-03-02 2010-09-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2011076936A (ja) * 2009-09-30 2011-04-14 Toshiba Corp 組電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装置
JP2012089499A (ja) * 2010-10-19 2012-05-10 Sb Limotive Co Ltd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JP2015207340A (ja) * 2012-08-30 2015-1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電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4737328A (zh) * 2012-10-26 2015-06-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以及具备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及蓄电装置、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5074958A (zh) * 2013-03-13 2015-11-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05518899A (zh) * 2013-09-06 2016-04-20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用于从电池模块排放加压气体的系统和方法
JP2017216095A (ja) * 2016-05-31 2017-12-0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7208804A1 (ja) * 2016-05-31 2017-1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電池積層体及び端子接続構造の形成方法
CN10766596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7087A4 (en) 2021-07-28
JPWO2020003801A1 (ja) 2021-08-02
US20210126328A1 (en) 2021-04-29
US11677124B2 (en) 2023-06-13
WO2020003801A1 (ja) 2020-01-02
CN112335114A (zh) 2021-02-05
JP7370680B2 (ja) 2023-10-30
EP3817087A1 (en) 202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5114B (zh) 电池系统和具有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CN111656559B (zh) 电池系统的流入电流切断方法和电池系统、具备电池系统的电源装置和蓄电装置
JP6821391B2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US11660951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vehicle equipped with sam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CN107408646B (zh) 电源装置以及具备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EP2741391B1 (en) Battery pack with improved safety
JP6239523B2 (ja)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電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284929B1 (en) Battery module
KR100914839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CN111656572B (zh) 电池系统的短路电流切断方法和电池系统、具备电池系统的电动车辆和蓄电装置
JP6328842B2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CN113614996B (zh) 电源装置、具备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和蓄电装置
JP2013191355A (ja) 二次電池セル、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KR20180136803A (ko) 배터리 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KR101482820B1 (ko) 개별 보호회로 모듈이 장착된 전지 팩
KR20220083799A (ko)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를 전원으로 사용하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