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5113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5113A
CN112335113A CN201980042124.7A CN201980042124A CN112335113A CN 112335113 A CN112335113 A CN 112335113A CN 201980042124 A CN201980042124 A CN 201980042124A CN 112335113 A CN112335113 A CN 112335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axis direction
adjacent
power storage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21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岁冈芳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5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5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6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with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发明中,具备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夹在蓄电元件间的相邻部件;保持蓄电元件以及相邻部件的保持部件;夹在蓄电元件与保持部件之间的绝缘部件;汇流条;保持汇流条,沿着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汇流条保持部件具有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部与相邻部件以及绝缘部件的一方抵接,并使汇流条保持部件向相邻部件以及绝缘部件的另一方按压。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日本特愿2018-119023号的优先权,日本特愿2018-119023号的内容通过引用记载在本申请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保持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部件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汇流条板组装于多个电池组的上表面的电池模块(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图22所示,该电池模块为,在中间夹着合成树脂制的剖面H形的第一保持件802而层叠多个电池组801,并且在位于层叠方向两端的两个电池组801的层叠方向外侧层叠合成树脂制的剖面コ形的两个第二保持件803,利用紧固机构在层叠方向上紧固而构成。
在各电池组801的上表面设有正端子8011以及负端子8012,多个电池组801的正端子8011以及负端子8012通过汇流条板805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该汇流条板805具有平坦的框状的部件806和由金属板构成的多个汇流条807。各汇流条807将在相邻的两个电池组801的层叠方向上相邻的正端子8011以及负端子8012相互连接。
框状的部件806具备:使其中央部沿长度方向(层叠方向)延伸的主体部8061、与主体部8061的左右两侧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纵框8062、连结主体部8061以及纵框8062的多个横框8063。在框状的部件806中,在由主体部8061、纵框8062以及横框8063包围的空间中固定有汇流条807。
在各个纵框8062的外表面突出地设置有在层叠方向上以一定的距离分离的多个凸部8062a。另一方面,各第一保持件802具备:夹在相邻的电池组801间的主体部8021、从主体部8021的两端沿层叠方向鼓出的一对凸缘部8022,并在各凸缘部8022的上部形成有凹部8022a。
在该电池模块800中,通过使在一对纵框8062突出设置的左右各多个凸部8062a与形成于对应数量的第一保持件802的一对凸缘部8022的左右各多个凹部8022a卡合,而使汇流条板805组装于第一保持件802。
在以上的电池模块800中,由于凸部8062a、凹部8022a的位置、大小等制造误差等,汇流条板805未充分地固定于第一保持件802,在振动施加到电池模块800时等,汇流条板805会松动。如此,在固定有汇流条807的汇流条板805产生松动时,在汇流条807与电池组801的端子8011、8012的连接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由此,汇流条807与端子8011、8012的连接部会有损伤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84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松动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相邻部件;
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及所述相邻部件的保持部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绝缘部件;
将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
保持所述汇流条,并沿着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
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具有弹性变形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相邻部件以及所述绝缘部件的一方抵接,并使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相邻部件以及所述绝缘部件的另一方按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在所述蓄电装置所具备的汇流条保持部件中将多个盖部中的一部分拆卸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在所述蓄电装置中将汇流条保持部件省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省略所述蓄电装置的一部分的构成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一相邻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相邻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三相邻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一对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一对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连接部件与绝缘体重叠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图2中的汇流条保持部件周边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1中的XII-XII位置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1中的XIII-XIII位置的剖面图。
图14是弹性变形部以及其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的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的Z轴方向视的图。
图16B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的剖面图。
图17A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的Z轴方向视的图。
图17B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的剖面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的剖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的剖面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的剖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的剖面图。
图22是以往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相邻部件;
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及所述相邻部件的保持部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绝缘部件;
将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
保持所述汇流条,并沿着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
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具有弹性变形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相邻部件以及所述绝缘部件的一方抵接,并使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相邻部件以及所述绝缘部件的另一方按压。
根据该构成,即便在汇流条保持部件与相邻部件或者绝缘部件的间隔产生制造误差等,弹性变形部能够通过其弹性变形吸收所述制造误差,并且能够利用该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弹力向相邻部件或者绝缘部件按压汇流条保持部件。因此,与所述制造误差的有无无关地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松动。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也可以为,
所述相邻部件具有凸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通过位于所述凸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侧方而限制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根据该构成,在汇流条保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的凸部侧移动或者将要移动时,通过与凸部的第一限制部的抵接限制汇流条保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即,利用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与相邻部件或者绝缘部件之间的松动的弹性部件而能够抑制第一方向上的汇流条保持部件松动。
另外,所述蓄电装置中,也可以为,
所述相邻部件具有凸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二限制部通过在所述汇流条与所述蓄电元件排列的方向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凸部的侧方,从而限制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根据该构成,在汇流条保持部件向第二方向的凸部侧移动或者将要移动时,利用与凸部的第二限制部的抵接限制汇流条保持部件的向第二方向的移动。即,利用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与相邻部件或者绝缘部件之间的松动的弹性变形部而能够抑制第二方向上的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松动。
也可以为,所述相邻部件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设置部,
所述凸部配置于所述延伸设置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壁部抵接,并使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相邻部件按压。
根据该构成,即便在汇流条保持部件与相邻部件的间隔产生制造误差等,弹性变形部能够利用其弹性变形吸收所述制造误差,并且能够利用该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弹力朝向相邻部件按压汇流条保持部件。因此,与所述制造误差的有无无关地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松动。
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相邻部件;
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及所述相邻部件的保持部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绝缘部件;
将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
保持所述汇流条,并沿着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
所述相邻部件具有弹性变形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抵接,并使该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绝缘部件按压。
根据该构成,即便在汇流条保持部件与绝缘部件的间隔产生制造误差等,弹性变形部能够通过其弹性变形吸收所述制造误差,并且能够利用该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弹力朝向绝缘部件按压汇流条保持部件。因此,与所述制造误差的有无无关地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松动。
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相邻部件;
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及所述相邻部件的保持部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绝缘部件;
将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
保持所述汇流条,并沿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
所述绝缘部件具备弹性变形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抵接,并使该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相邻部件按压。
根据该构成,即便在汇流条保持部件与相邻部件的间隔产生制造误差等,弹性变形部能够通过其弹性变形吸收所述制造误差,并且能够利用该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弹力朝向相邻部件按压汇流条保持部件。因此,与所述制造误差的有无无关地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松动。
根据以上构成,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松动的蓄电装置。
以下,参照图1~图15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构成部件(各构成要素)的名称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会有与背景技术中的各构成部件(各构成要素)的名称不同的情况。
如图1~图4所示,蓄电装置具备:分别具有外部端子22并且在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2;能够导通地连接不同的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彼此的汇流条6;保持汇流条6,并沿多个蓄电元件2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包括位于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并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面(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外侧面360和内侧面532A:参照图3)的至少一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两个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包括所述一对对置面的部件为,与蓄电元件2相邻的相邻部件3、沿着多个蓄电元件2配置的绝缘体5。另外,蓄电装置1也具备保持多个蓄电元件2的保持部件4等。
多个蓄电元件2沿规定的方向排列。这多个蓄电元件2分别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电容器等。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2是能够充放电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更具体而言,蓄电元件2是利用了随着锂离子的移动而产生的电子移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蓄电元件2是所谓的方形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多个蓄电元件2分别具有:电极体、将电极体与电解液一起收容的壳体21、至少一部分向壳体21的外侧露出的外部端子22。
壳体21具有:具有开口的壳体主体211、堵塞(关闭)壳体主体211的开口的板状的盖板216。本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211为有底方筒状,壳体21为扁平的立方体形状。壳体主体211具备:矩形板状的封堵部212、与封堵部212的周缘连接的筒状的主体部(周壁)213。主体部213具有扁平的方筒形状。该主体部213具有:从封堵部212的周缘中的长边延伸的一对长壁部214、从封堵部212的周缘中的短边延伸的一对短壁部215。通过使短壁部215与一对长壁部214的对应的端部彼此分别连接,形成扁平的方筒状的主体部213。盖板216为封堵壳体主体211的开口的矩形板状的部件。在该盖板216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一对外部端子22。另外,盖板216具有能够将壳体21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的气体排出阀217。气体排出阀217在壳体21的内部压力上升到规定的压力时,从该壳体21内向外部排出气体。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阀217配置于一对外部端子2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多个蓄电元件2使壳体21(壳体主体211)的长壁部214彼此以相互对置的状态并列。
以下,将多个蓄电元件2排列的方向(第一方向)作为正交坐标系的X轴,将壳体主体211的短壁部215对置的方向(第三方向)作为正交坐标系的Y轴,将封堵部212与盖板216对置的方向(第二方向)作为正交坐标系的Z轴。
汇流条6为具有金属等导电性的板状的部件,使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彼此导通。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6具有:沿着X-Y面(包括X轴与Y轴的面)的板状的结构;在X轴方向的中途位置,具有朝向Z轴方向凸出地弯曲或者弯折的部位的结构,从Z轴方向观察的轮廓形状均为矩形。
汇流条6在蓄电装置1中设有多个(与多个蓄电元件2的数量对应的数量)。这多个汇流条6分别在蓄电装置1中的Y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能够导通地连接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外部端子22彼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多个汇流条6在Y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沿X轴方向排列,并且在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沿X轴方向排列。各汇流条6焊接于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
具体而言,多个汇流条6包括:将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2的Y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配置的外部端子22彼此连接的汇流条6、将在X轴方向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2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配置的外部端子22彼此连接的汇流条6。这多个汇流条6使蓄电装置1所含的多个蓄电元件2的全部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导通)。
相邻部件3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2之间,或者X轴方向的最远端的蓄电元件2与相对于该蓄电元件2沿X轴方向排列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保持部件4的一部分)之间。该相邻部件3由具有树脂等绝缘性的部件构成。另外,相邻部件3在与相邻的蓄电元件2之间形成有能够流通该蓄电元件2的温度调整用的流体的流路35。本实施方式的流路35从形成于Z轴方向上的相邻部件3的另一侧(图4中的下侧)的端部位置(与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对应的位置)的开口35a延伸到形成于Y轴方向上的相邻部件3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端部位置(与蓄电元件2的各短壁部215对应的位置)的开口35b。该流路35在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弯曲。另外,在图1的第三相邻部件33中,表示了流路35、流路35的端部的开口35a、35b,这些构成在蓄电元件2与第三相邻部件33相邻的状态时形成。
以下,将在X轴方向上的蓄电装置1的大致中央位置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2之间配置的相邻部件3称作第一相邻部件31,将在X轴方向的最远端的蓄电元件2的外侧(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保持部件4与最远端的蓄电元件2之间)与该蓄电元件2相邻的相邻部件3称作第二相邻部件32,将在X轴方向的第一相邻部件31与第二相邻部件32之间,相邻两个蓄电元件2之间配置的相邻部件3称作第三相邻部件33。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第一相邻部件31配置于X轴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蓄电元件2间,第二相邻部件32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2的两外侧,第三相邻部件33分别配置在除了配置有第一相邻部件31的蓄电元件2间之外的蓄电元件2间。即,蓄电装置1具备:一个第一相邻部件31、一对第二相邻部件32、多个第三相邻部件33。
如图5所示,第一相邻部件31具有:位于沿X轴方向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2之间的板状的第一主体部311;限制与第一主体部311相邻的蓄电元件2相对于该第一主体部311相对移动的第一限制部312。另外,第一相邻部件31具有从第一主体部311的周缘延伸的第一延伸设置部313等。
第一主体部311为从X轴方向观察与蓄电元件2的壳体21的长壁部214重叠的部位,并在Y-Z面(包括Y轴、Z轴的面)方向扩展。第一主体部311具有从与蓄电元件2对置的面3111突出的多个第一突条3112。该第一突条3112通过抵接于与第一主体部311相邻的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在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与面3111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流路35。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主体部311中,第一突条3112分别从朝向X轴方向的一侧的面3111与朝向另一侧的面3111突出。另外,在图5的第一相邻部件31中,表示出流路35、流路35的端部的开口35a、35b,但这些构成在蓄电元件2与第一相邻部件31相邻的状态时形成。
该第一主体部311的X轴方向的尺寸比第二相邻部件32中的与第一主体部311对应的部位的X轴方向的尺寸以及第三相邻部件33中的与第一主体部311对应的部位的X轴方向的尺寸大。另外,第一主体部311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固定于保持部件4。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主体部311利用螺栓315固定于保持部件4。
第一限制部312从第一主体部311沿X轴方向延伸,通过从Y-Z面方向的外侧与和第一主体部311相邻的蓄电元件2(具体而言是壳体21)抵接而限制该蓄电元件2相对于第一主体部311的向Y-Z面方向的相对移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312分别从第一主体部311向X轴方向的两侧延伸。
第一延伸设置部313从第一主体部311的Z轴方向的一侧(图4中的上侧)的端部向Z轴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向X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即,第一延伸设置部313为沿着X-Z面(包括X轴、Z轴的面)扩展的板状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延伸设置部313从Y轴方向观察为矩形,并在第一主体部311上配置一对。该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313以在中间设置有蓄电元件2的气体排出阀217的方式在Y轴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参照图3)。
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第二相邻部件32具有:位于蓄电元件2与保持部件4之间的板状的第二主体部321;限制与第二主体部321相邻的蓄电元件2相对于该第二主体部321的相对移动的第二限制部322。另外,第二相邻部件32还有从第二主体部321的周缘延伸的第二延伸设置部323等。
第二主体部321为从X轴方向观察与蓄电元件2的壳体21中的长壁部214重叠的部位,并在Y-Z面方向扩展。第二主体部321具有从与蓄电元件2对置的面3211突出的多个第二突条3212。该第二突条3212通过与和第二主体部321相邻的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抵接,而在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与面3211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构成流路35。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主体部321中,第二突条3212从朝向蓄电元件2侧的面3211突出。另外,在图6的第二相邻部件32中,示出了流路35、流路35的端部的开口35a、35b,但这些构成在蓄电元件2与第二相邻部件32相邻的状态时形成。
第二限制部322从第二主体部321沿X轴方向延伸,通过从Y-Z面方向的外侧与和第二主体部321相邻的蓄电元件2(具体而言为壳体21)抵接而限制该蓄电元件2相对于第二主体部321的向Y-Z面方向的相对移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限制部322从第二主体部321向X轴方向的蓄电元件2侧延伸。
第二延伸设置部323从第二主体部321的Z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向Z轴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向X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即,第二延伸设置部323为沿着X-Z面扩展的板状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延伸设置部323在第二主体部321配置有一对。该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323在Y轴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一相邻部件31的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313相同的位置。即,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323以在中间配置有蓄电元件2的气体排出阀217的方式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参照图3)。
多个第三相邻部件33的分别如图1~图4以及图7所示,具有位于在X轴方向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2之间的板状的第三主体部(主体部)331、限制与第三主体部331相邻的蓄电元件2的相对于该第三主体部331的相对移动的第三限制部332。另外,第三相邻部件33还具有从第三主体部331的周缘延伸的第三延伸设置部(延伸设置部)333等。
第三主体部331为从X轴方向观察与蓄电元件2的壳体21中的长壁部214重叠的部位,并在Y-Z面方向上扩展。该第三主体部331具有:X轴方向的一侧(图7的左侧)的面即第一面3311、X轴方向的另一侧(图4的右侧)的面即第二面3312。
这些第一面3311和第二面3312分别包括:与和第三主体部331相邻的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抵接的抵接部3311a、3312b;在X轴方向上从所述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分离的分离部3311b、3312a。这些第一面3311所含的抵接部3311a以及分离部3311b、第二面3312所含的抵接部3312b以及分离部3312a配置在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一面3311的抵接部3311a从X轴方向观察与第二面3312的分离部3312a重叠,第一面3311的分离部3311b从X轴方向观察与第二面3312的抵接部3312b重叠。
如此,在第一面3311、第二面3312分别形成凹凸形状,利用该凹凸形状,在第三主体部331和与该第三主体部331相邻的蓄电元件2之间形成有流路35。具体而言,在X轴方向的第一面3311侧,抵接部3311a通过与和第三主体部331相邻的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抵接,而在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与分离部3311b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构成流路35。同样,在X轴方向的第二面3312侧,抵接部3312b通过与和第三主体部331相邻的蓄电元件2抵接,而在蓄电元件2(长壁部214的外表面)与分离部3312a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构成流路35。另外,在图7的第三相邻部件33中,示出流路35、流路35的端部的开口35a、35b,但这些构成在蓄电元件2与第三相邻部件33相邻的状态时形成。
第三限制部332从第三主体部331沿X轴方向延伸,通过从Y-Z面方向的外侧与和第三主体部331相邻的蓄电元件2(具体而言为壳体21)抵接,限制该蓄电元件2的相对于第三主体部331的向Y-Z面方向的相对移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限制部332分别从第三主体部331向X轴方向的两侧延伸。
第三延伸设置部333从第三主体部331的Z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向Z轴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向X轴方向的两侧。即,第三延伸设置部333为沿着X-Z面扩展的板状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延伸设置部333为矩形状,并在第三主体部331配置有一对。该一对第三延伸设置部333在Y轴方向上,配置于与第一相邻部件31的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313,以及第二相邻部件32的第二延伸设置部323相同的位置。即,一对第三延伸设置部333以在中间设置有蓄电元件2的气体排出阀217的方式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参照图3)。
以上各相邻部件31、32、33的延伸设置部313、323、333通过在X轴方向上相连,而构成沿多个蓄电元件2的各盖板216在X轴方向延伸的壁36。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有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壁36(参照图3)。
具体而言,如图3以及图4所示,以第一相邻部件31为基准,分别在X轴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中,在第一相邻部件31的第一延伸设置部313、经由蓄电元件2与该第一相邻部件31相邻的第三相邻部件33的第三延伸设置部333中,在第一延伸设置部313的端部插入有第三延伸设置部333的端部。另外,在第二相邻部件32的第二延伸设置部323、经由蓄电元件2与该第二相邻部件32相邻的第三相邻部件33的第三延伸设置部333中,第二延伸设置部323的端部插入第三延伸设置部333的端部。另外,在经由蓄电元件2相邻的第三相邻部件33的第三延伸设置部333彼此中,第二相邻部件32侧的第三延伸设置部333中的第一相邻部件31侧的端部插入第一相邻部件31侧的第三延伸设置部333中的第二相邻部件32侧的端部。
如以上那样,通过使各延伸设置部313、323、333在X轴方向相连(连接),分别在Y轴方向上的夹着各蓄电元件2的盖板216的气体排出阀217的位置,形成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壁36。即,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一对壁36以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互平行的方式沿X轴方向延伸。这些一对壁36构成利用蓄电元件2(壳体21)的内部压力的上升从气体排出阀217喷出气体时的该气体的引导路(排气路)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这些一对壁36分别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的面(外侧面)360为位于上述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而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面中的一方的面。关于该壁36的外侧面360的详细将后述。
如图1~图4,图8所示,保持部件4通过包围多个蓄电元件2和多个相邻部件3的周围,一起保持这多个蓄电元件2以及多个相邻部件3。该保持部件4利用具有金属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具体而言,保持部件4具有: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两侧的一对终端部件40、将终端部件40中的Y轴方向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43。另外,保持部件4具有固定(连结)终端部件40与连接部件43的固定部件48。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48为螺栓481、螺母482。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一对连接部件43将一对终端部件40中的Y轴方向这两方的端部彼此连接。
一对终端部件40分别以在与配置于X轴方向的端部的蓄电元件2之间夹住相邻部件3的方式配置。这些一对终端部件40分别具有:沿着Y-Z面扩展并且从X轴方向观察与蓄电元件2重叠的部位即终端部件主体41、从终端部件主体41延伸的延伸设置部42。
终端部件主体41为与蓄电元件2对应的矩形状的部位。延伸设置部42为从矩形状的终端部件主体41中的与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对应的边41A延伸的部位。该延伸设置部42用于将蓄电装置1固定于设置面。本实施方式的终端部件40具有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延伸设置部42。
一对连接部件43在Y轴方向上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两侧。这些一对连接部件43分别具有:沿多个蓄电元件2各自的短壁部215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件主体44;从连接部件主体44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沿多个蓄电元件2各自的封堵部212延伸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5;从第一延伸设置部45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6。另外,一对连接部件43分别具有被连结部47,该被连结部47从连接部件主体44的X轴方向的各端部沿着朝向终端部件40中的X轴方向的外侧的面在Y轴方向上延伸。
连接部件主体44具有:在Z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梁部441;分别在Z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将一对梁部441的对应的(与Z轴方向对置的)端部彼此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部442;分别在Z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将在一对梁部441的X轴方向的中途位置的在Z轴方向上对置的部位彼此连接的多个中间连接部443。多个中间连接部443在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
一对梁部441具有:沿着由蓄电元件2的盖板216、短壁部215构成的壳体21的第一角部21A(参照图4)延伸的第一梁部441A;沿着由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和短壁部215构成的壳体21的第二角部21B(参照图4)延伸的第二梁部441B。
第一梁部441A具有:沿着各蓄电元件2的壳体21的第一角部21A中的盖板216在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位4411;沿着各蓄电元件2的壳体21的第一角部21A中的短壁部215在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位4412。沿着该第一梁部441A的Y-Z面的剖面形状为L形。
如图1~图4,以及图9所示,绝缘体5具有绝缘性,配置在连接部件43与多个蓄电元件2之间。该绝缘体5覆盖连接部件43中的与至少多个蓄电元件2对置的区域。具体而言,绝缘体5具有:覆盖朝向连接部件主体431中的各蓄电元件2的面的主体覆盖部50;覆盖朝向第一延伸设置部432中的各蓄电元件2的面的第一覆盖部51;覆盖第二延伸设置部433中的的Y轴方向的内侧的面的第二覆盖部52。
主体覆盖部50具有:实现一对梁部441与蓄电元件2之间的绝缘的一对梁部覆盖部53;实现一对端部连接部442与蓄电元件2的绝缘的一对端部覆盖部54;实现多个中间连接部443与蓄电元件2的绝缘的多个中间覆盖部55。各覆盖部53、54、55具有与连接部件43的各部分位44、45、46对应的形状。
如图10所示,覆盖一对梁部覆盖部53中的第一梁部441A的梁部覆盖部即盖板侧覆盖部53A具有:在第一梁部441A的内侧(蓄电元件2侧),从第一部分位4411与第二部位4412的边界位置向Y轴方向的内侧延伸并且沿X轴方向延伸,从而覆盖第一部分位4411的朝向盖板216侧的面的第一内侧部531;通过从第一内侧部531的Y轴方向的前端向Z轴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沿X轴方向延伸,从而覆盖第一部分位4411的Y轴方向的前端面的前端部532;从前端部532的Z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向Y轴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且沿X轴方向延伸,从而覆盖朝向第一部分位4411的外侧(与盖板216侧相反一侧)的面的外侧部533。另外,盖板侧覆盖部53A还具有第二内侧部534,所述第二内侧部534通过从第一内侧部531的Y轴方向的外侧的端部(第一部分位4411与第二部位4412的边界位置)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延伸,并且沿X轴方向延伸,从而覆盖第二部位4412的朝向短壁部215侧的面。
一对梁部覆盖部53中的覆盖第二梁部442B的梁部覆盖部即封堵部侧覆盖部53B沿X轴方向延伸并且覆盖第二梁部442B中的蓄电元件2侧的面。
一对端部覆盖部54分别沿Z轴方向延伸并且覆盖端部连接部442的朝向蓄电元件2侧的面。
多个中间覆盖部55分别沿Z轴方向延伸并且覆盖中间连接部443的朝向蓄电元件2侧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绝缘体5的盖板侧覆盖部53A的前端部532的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的面(内侧面)532A为位于上述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并且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面中的另一方的面。
这里,关于位于上述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并且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面,参照图11~图13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所述一对对置面为壁36的外侧面360和绝缘体5的前端部532的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的面(内侧面)532A。如图3所示,这些外侧面360和内侧面532A在Y轴方向上夹着汇流条6的位置(即,Y轴方向的两侧的位置),沿着各蓄电元件2的盖板216在X轴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外侧面360和内侧面532A在Y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夹着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各汇流条6的位置以及在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夹着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各汇流条6的位置,分别在X轴方向延伸。即,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两对由外侧面360和内侧面532A构成的一对对置面(具体而言,位于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并且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面)。
内侧面532A利用单一部件(绝缘体5的盖板侧覆盖部53A)的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的面形成。该内侧面532A的Z轴方向的尺寸比外侧面360的Z轴方向的尺寸小(参照图13)。另外,内侧面532A与外侧面360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对置。
外侧面360通过使各延伸设置部313、323、333的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的面(端面)在X轴方向上相连而形成。该外侧面360在Y轴方向上,具有向内侧面532A突出的凸部335。
凸部335为与汇流条保持部件7卡合的部位,配置于第三相邻部件33的第三延伸设置部333的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的面(外表面)。即,第三相邻部件33具有凸部335。该凸部335沿着Z轴方向从外侧面360的一侧的端部向另一侧延伸。具体而言,凸部335在Z轴方向上,从外侧面360的一侧的端部延伸到比内侧面532A的一侧的端缘位置靠近跟前的位置(参照图12)。即,凸部335从Y轴方向观察与内侧面532A不重叠。另外,凸部335的Y轴方向外侧的端缘以随着朝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向Y轴方向的外侧(内侧面532A侧)位移的方式,相对于Z轴稍微倾斜(参照图13)。
本实施方式的外侧面360具有多个凸部335。这多个凸部335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列。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凸部335分别形成于多个第三延伸设置部333(具体而言,各第三延伸设置部333的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的面)。
如图1、图2以及图11~图13所示,汇流条保持部件7在保持多个汇流条6的状态下,安装于沿着多个蓄电元件2的位置。该汇流条保持部件7为沿着X-Y面扩展的部件,具有:保持汇流条6并且Z轴方向的两侧开口的保持部71;封堵保持部71的Z轴方向的一侧的开口的盖部72。另外,汇流条保持部件7具有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上述一对对置面(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外侧面360和内侧面532A)中的一方的面抵接的弹性变形部73。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为树脂制。
保持部71具有筒状的部位,以包围汇流条6的周围的状态保持该汇流条6。具体而言,保持部71为从Z轴方向观察为矩形状的部位,具有:包围汇流条6的周缘部的方筒部711、从方筒部711向Y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其他部位712。
其他部位712从方筒部711的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从距离一侧偏离规定距离的位置向Y轴方向的外侧延伸(参照图13)。
另外,方筒部711具有:从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开口周缘部(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向内侧延伸并且沿所述另一侧的开口的周向延伸的支承部711a;在Z轴方向上与该支承部711a隔开规定的间隔(与汇流条6的厚度对应的间隔)向比内周面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突出的爪部711b。而且,方筒部711通过在Z轴方向上,在支承部711a与爪部711b之间配置汇流条6的周缘部从而保持该汇流条6。
该方筒部711以使Y轴方向的外侧的壁与内侧面532A抵接的状态配置于外侧面360与内侧面532A之间。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方筒部711为位于上述一对对置面(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外侧面360与内侧面532A)之间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一部分。方筒部711的Y轴方向的尺寸比外侧面360与内侧面532A的Y轴方向的间隔小(参照图13)。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由于配置有多个汇流条6,因此汇流条保持部件7具有多个(与汇流条6的数对应的数量)的保持部71。具体而言,多个保持部71通过在蓄电装置1的Y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沿X轴方向排列,从而在该端部分别分开地保持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汇流条6。另外,多个保持部71通过在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沿X轴方向排列,而在该端部分别分开地保持沿X轴排列的多个汇流条6。
在X轴方向相邻的保持部71彼此连结。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中,蓄电装置1的Y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上相连的保持部71的列与在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上相连的保持部71的列连接,即,一体。另外,汇流条保持部件7并不限于该构成。在所述Y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上相连的保持部71的列与在所述Y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相连的保持部71的列也可以分离(独立)。
盖部72能够开闭地封堵保持部71的Z轴方向的一侧的开口。该盖部72为从Z轴方向观察,在X轴方向上长条的矩形板状。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具有多个盖部72。这多个盖部72分别封堵一个保持部71的开口,或者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保持部71的开口。
弹性变形部73利用弹性变形引起的弹力将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一部分(保持部71的方筒部711)向内侧面532A按压。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该弹性变形部73为从保持部71(方筒部711)中的与外侧面360对置的壁711c延伸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位。具体而言,弹性变形部73为长条的板状的部位,具有:从壁711c向与该壁711c(Z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部731;从倾斜部731的前端延伸并且与外侧面360的凸部335卡合的卡合部732。
倾斜部731以随着朝向Z轴方向的一侧从壁711c分离的方式,相对于该壁711c(Z轴方向)沿倾斜方向延伸。该倾斜部731以通过向前端施加朝向壁711c侧的力而整体挠曲的方式弹性变形(参照图15)。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以倾斜部731挠曲的状态(弹性变形部73弹性变形的状态)使卡合部732与外侧面360的凸部335卡合。即,弹性变形部73为朝向Y轴方向的外侧的力从外侧面360相对于倾斜部731的前端施加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倾斜部731的前端向初始位置(力未施加到倾斜部731的状态下的倾斜部731相对于壁711c的前端的位置)返回的力(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弹力)在倾斜部731产生。因此,壁711c(保持部71)利用弹性变形部73向内侧面532A侧按压。此时,由于方筒部711抵接于内侧面532A,因此限制向Y轴方向的外侧的移动,由此,方筒部711(汇流条保持部件7)成为朝向内侧面532A按压的状态。
卡合部732具有:相对于凸部335位于X轴方向的两侧或者单侧的第一限制部7321;相对于凸部335位于Z轴方向的两侧或者单侧的第二限制部7322。具体而言,卡合部732为从倾斜部731的前端延伸的板状的部位,具有从前端向基端侧(倾斜部731的前端侧:图14中的下侧)延伸的缺口733。
该缺口733具有与凸部335中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部位(包括另一侧的端部的部位)对应的形状。具体而言,缺口733利用一对第一限制部7321和第二限制部7322规定,一对第一限制部7321在X轴方向上,在隔开与凸部的X轴方向的尺寸对应的(图12所示的例子中,稍微较大的)间隔的位置,从卡合部732的前端向基端侧延伸;所述第二限制部7322具有与凸部335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对应的形状(图12所示的例子中,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一对第一限制部7321的基端侧的端部彼此。
通过使凸部335嵌入该缺口733,卡合部732与凸部335卡合。此时,凸部335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对第一限制部7321中的对应的第一限制部7321抵接,或者以接近的状态对置。另外,凸部335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以与第二限制部7322抵接的状态对置。另外,在卡合部732与凸部335卡合的状态下,在蓄电装置1中,汇流条保持部件7成为经由相邻部件3(具体而言,各相邻部件3的限制部312、322、332等)与多个蓄电元件2在Z轴方向对置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弹性变形部73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中,弹性变形部73不是配置于全部保持部71,而是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保持部71的列中,例如每隔一个或者每隔两个配置。
利用以上蓄电装置1,即便在汇流条保持部件7与相邻部件3或者绝缘体7的间隔中产生制造误差等,弹性变形部73能够利用其弹性变形吸收所述制造误差,并且能够利用该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弹力朝向相邻部件3或者绝缘体7按压汇流条保持部件7。更具体而言,即便在一对对置面(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外侧面360以及内侧面532A)的间隔中产生制造误差、组装误差等,汇流条保持部件7所具有的弹性变形部73能够利用其弹性变形吸收所述制造误差、组装误差等,并且能够利用该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弹力朝向一对对置面360、532A中的另一方的面(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内侧面532A)按压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一对对置面之间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方筒部711)。因此,与所述制造误差、组装误差等有无无关,而抑制Y轴方向(一对对置面360、532A的对置的方向)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松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弹性变形部73具有在凸部335与该弹性变形部73卡合的状态下,相对于该凸部335位于X轴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第一限制部7321。因此,在汇流条保持部件7分别向X轴方向的两侧移动或者将要移动时,通过与凸部335的第一限制部7321的抵接限制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向X轴方向的移动。即,利用抑制Y轴方向的松动的弹性变形部73,X轴方向上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松动也被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弹性变形部73具有在凸部335与该弹性变形部73卡合的状态下,相对于该凸部335位于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限制部7322。因此,在汇流条保持部件7向Z轴方向的一侧移动或者将要移动时,通过与凸部335的第二限制部7322抵接而限制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向Z轴方向的一侧的移动。即,利用抑制Y轴方向的松动的弹性变形部73,Z轴方向上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松动也被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弹性变形部73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抵接的外侧面360,以及利用弹性变形部73的弹力按压汇流条保持部件7(保持部71)的内侧面532A分别为夹在部件间而稳固定位的部件(具体而言,夹在两个蓄电元件2之间的第三相邻部件33,以及夹在多个蓄电元件2与保持部件4之间的绝缘体(绝缘部件)5)所含的面360、532A。因此,Y轴方向上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松动被充分地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在汇流条6焊接于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时,能够进行汇流条6相对于各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的准确的定位。
具体而言,相对于保持在保持部件4的状态的多个蓄电元件2,以在一对对置面(外侧面360与内侧面532A)之间嵌入有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一部分(方筒部711)的方式,使保持多个汇流条6的状态下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安装在沿着多个蓄电元件2的位置。
此时,通过使弹性变形部73弹性变形而使卡合部732与凸部335卡合,而利用所述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弹力使汇流条保持部件7(方筒部711)向内侧面532A按压。因此,汇流条保持部件7相对于各蓄电元件2在Y轴方向上准确地定位。由此,相对于各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对应的汇流条6在Y轴方向上被准确定位。
另外,卡合部732与凸部335卡合而成为第一限制部7321分别位于该凸部335的X轴方向的两侧的状态(即,凸部335夹在一对第一限制部7321之间的状态),从而汇流条保持部件7相对于各蓄电元件2在X轴方向上准确地定位。由此,相对于各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对应的汇流条6在X轴方向上被准确地定位。
而且,在成为第二限制部7322位于比凸部335更靠近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状态前,朝向多个蓄电元件2压入(按压)汇流条保持部件7,而使卡合部732与凸部335卡合,从而使汇流条保持部件7相对于各蓄电元件2在Z轴方向上准确定位。由此,相对于各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对应的汇流条6在Z轴方向上准确定位。
如以上那样,通过使保持多个汇流条6的状态的汇流条保持部件7安装在沿着多个蓄电元件2的位置,而相对于各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在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全部方向上,成为对应的汇流条6被准确定位的状态。由此,抑制汇流条6向各外部端子22焊接时的汇流条6相对于外部端子22的位置偏移,其结果是,抑制产生所述位置偏移所引起的焊接不良。
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能够在某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而且,能够删除某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
汇流条保持部件7中的弹性变形部73的具体构成不作限定。例如弹性变形部73也可以是包括方筒部771的一部分(壁711c)的构成。具体而言,如图16(A)~图17(B)所示,通过使弹性变形部73的卡合部732与外侧面360的凸部335卡合,使与壁711c的倾斜部731的连接部向Y轴方向的外侧按压,由此,壁711c弹性变形。利用由该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使汇流条保持部件7按压于内侧面532A。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73是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一部分,但并不限于该构成。弹性变形部73可以是除了汇流条保持部件7以外的部件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部件。例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弹性变形部73A也可以设于壁部36(相邻部件3)。另外,在图20以及图21中,弹性变形部73B也可以设于盖板侧覆盖部53A(绝缘体5)。例如具体而言,在未配置有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状态的弹性变形部73B(前端部532)以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并配置有汇流条保持部件7时,向方筒部711按压而弹性变形。由此,利用弹性变形部73B通过所述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将方筒部711向外侧面360按压。
另外,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弹性变形部73B也可以是在其表面具有位于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的一对对置面的构成。
即,在汇流条保持部件7在蓄电装置1中组装于沿着多个蓄电元件2的位置的状态下,弹性变形部73、73A、73B只要是将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一对对置面中的一方的面按压的构成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配置于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的一对对置面中的一方的面(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外侧面360)和另一方的面(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内侧面532A)包含在不同的部件(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第三相邻部件33和绝缘体5)中,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所述一对对置面也可以分别包含在相同的部件(共用的部件)中。另外,所述一对对置面也可以分别包含在除了相邻部件3以及绝缘体5以外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在弹性变形部73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抵接于外侧面360,并且,方筒部711抵接于内侧面532A,但并不限于该构成。弹性变形部73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抵接于内侧面532A,并且,也可以是方筒部711抵接于外侧面360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配置于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侧的一对对置面在Y轴方向上对置,但并不限于该构成。一对对置面的对置的方向也可以是任一方向。即,一对对置面的对置方向也可以是X轴方向、Z轴方向,也可以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正交坐标系的各轴向不一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一部分711位于一对对置面360、532A之间,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也可以是汇流条保持部件3的整体位于一对对置面360、532A之间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73的卡合部732中,在与凸部335卡合的状态时,第二限制部7322仅存在于Z轴方向的另一侧,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在卡合部732设置供凸部335嵌入的孔等,而使第二限制部7322存在于凸部335的Z方向的一侧的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二限制部7322也可以设于Z轴方向的两侧,也可以仅设于一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弹性变形部73中,卡合部732具有一对第一限制部7321,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第一限制部7321也可以在凸部335的单侧设置一个。例如在第一限制部7321相对于凸部335仅设置在X轴方向的一侧的构成的情况下,在汇流条保持部件7向X轴方向的一侧移动或者将要移动时,通过凸部335的与第一限制部7321的抵接,限制向X轴方向的一侧的移动。由此,与没有第一限制部7321的构成相比,抑制汇流条保持部件7的X轴方向松动。

Claims (6)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相邻部件;
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及所述相邻部件的保持部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绝缘部件;
将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
保持所述汇流条,并沿着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
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具有弹性变形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相邻部件以及所述绝缘部件的一方抵接,并使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相邻部件以及所述绝缘部件的另一方按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部件具有凸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通过位于所述凸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侧方而限制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部件具有凸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二限制部通过在所述汇流条与所述蓄电元件排列的方向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凸部的侧方,从而限制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部件具有:位于所述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延伸的延伸设置部;
所述凸部配置于所述延伸设置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壁部抵接,并使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相邻部件按压。
5.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相邻部件;
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及所述相邻部件的保持部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绝缘部件;
将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
保持所述汇流条,并沿着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
所述相邻部件具有弹性变形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抵接,并使该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绝缘部件按压。
6.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相邻部件;
保持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以及所述相邻部件的保持部件;
夹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绝缘部件;
将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
保持所述汇流条,并沿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汇流条保持部件;
所述绝缘部件具备弹性变形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抵接,并使该汇流条保持部件向所述相邻部件按压。
CN201980042124.7A 2018-06-22 2019-06-21 蓄电装置 Pending CN1123351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9023 2018-06-22
JP2018-119023 2018-06-22
PCT/JP2019/024689 WO2019245022A1 (ja) 2018-06-22 2019-06-21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5113A true CN112335113A (zh) 2021-02-05

Family

ID=68983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2124.7A Pending CN112335113A (zh) 2018-06-22 2019-06-21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6575B2 (zh)
JP (1) JP7324428B2 (zh)
CN (1) CN112335113A (zh)
DE (1) DE112019003132T5 (zh)
WO (1) WO20192450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7818A (zh) * 2022-05-16 2022-08-19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4844B2 (en) 2011-12-09 2018-09-11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module
JP6104514B2 (ja) 2012-03-14 2017-03-29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US9616766B2 (en) 2012-08-30 2017-04-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Power source device, vehicle provided with power source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JP6145314B2 (ja) 2013-05-29 2017-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JP6210808B2 (ja) * 2013-09-13 2017-10-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の連結構造
JP6164489B2 (ja) * 2014-01-21 2017-07-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110336B2 (ja) * 2014-05-19 2017-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260487B2 (ja) 2014-07-31 2018-01-1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EP3321994B1 (en) 2015-07-09 2023-03-08 Vehicle Energy Japan Inc. Cell module
JP2017091675A (ja) * 2015-11-05 2017-05-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617009B2 (ja) 2015-11-16 2019-12-0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及びカバー部材
JP2017107801A (ja) * 2015-12-11 2017-06-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7199501A (ja) * 2016-04-26 2017-11-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535309B2 (ja) * 2016-09-26 2019-06-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監視ユニッ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7818A (zh) * 2022-05-16 2022-08-19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4927818B (zh) * 2022-05-16 2024-04-19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245022A1 (ja) 2021-09-09
JP7324428B2 (ja) 2023-08-10
DE112019003132T5 (de) 2021-03-04
US20210226293A1 (en) 2021-07-22
WO2019245022A1 (ja) 2019-12-26
US11996575B2 (en)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2878B2 (en)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CN107039610B (zh)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US10003054B2 (en) Power source pack
US9947958B2 (en) Power source module
US10186694B2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US11177523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6104514B2 (ja) 二次電池装置
US9755199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107925119B (zh) 蓄电装置
US10283823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KR20130018312A (ko) 전지 모듈
CN106340601B (zh) 蓄电装置及隔板
JP6629140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WO2016110886A1 (ja) 蓄電ユニット
JPWO2018163816A1 (ja) セパレータ、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3795976B (zh) 汇流条板
CN112740472B (zh)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模块
CN111712940B (zh) 电池模块
JP2017152161A (ja) 蓄電装置
CN109980143B (zh) 蓄电装置
KR101907723B1 (ko) 전지 모듈용 전극 구성체
US11502361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US10411231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CN112335113A (zh) 蓄电装置
JP2020038762A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