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4257A - 取芯刀具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取芯刀具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4257A
CN112334257A CN201980045275.8A CN201980045275A CN112334257A CN 112334257 A CN112334257 A CN 112334257A CN 201980045275 A CN201980045275 A CN 201980045275A CN 112334257 A CN112334257 A CN 112334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ing tool
blade
jig
workpiec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52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永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yanaga KK
Original Assignee
Miyanag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yanaga KK filed Critical Miyanaga KK
Publication of CN112334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51/00Tools for drilling machines
    • B23B51/04Drills for trepan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5/00Methods for boring or drilling, or for working essentially requiring the use of boring or drilling machine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60/00Details of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 B23B2260/072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Tools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具备圆筒状的胴部和以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刃体,构成为通过所述胴部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使所述刃体切削被切削物的取芯刀具,所述胴部的梢端上在所述胴部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刃体的前方与所述刃体邻接地形成有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胴部梢端的周方向的宽度在1.0mm以下。

Description

取芯刀具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芯刀具(core cutter)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取芯刀具,该取芯刀具构成为具备圆筒状的胴部和以从该胴部的梢端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刃体,且通过胴部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来使刃体切削被切削物。作为如此的取芯刀具,例如有专利文献2提出的木材用开孔刀具(hole cutter)。
专利文献1的木材用开孔刀具具备:圆筒状的胴部和形成于该胴部的梢端的开口缘的多个刃体。为了排出在切削时产生的切屑,在胴部上与多个刃体分别对应地形成有槽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50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以及其它的以往已有的取芯刀具,通常为了排出切削时产生的切屑而在圆筒状的胴部的梢端上与刃体邻接地形成有槽口。但是,上述以往已有的取芯刀具在切削有凹凸的被切削物时,存在有上述槽口啮入上述凹凸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切削有凹凸的被切削物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啮入上述凹凸的取芯刀具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是具备圆筒状的胴部和以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刃体,构成为通过所述胴部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来使所述刃体切削被切削物的取芯刀具;所述胴部的梢端上在所述胴部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刃体的前方与所述刃体邻接地形成有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胴部的梢端的周方向的宽度在1.0mm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为了排出切屑而在胴部上形成的槽口沿所述胴部的梢端的周方向的宽度为1.0mm以下,与能预想到的被切削物凹凸的竖起部分的厚度相比足够小。其结果为,可以提供在切削有凹凸的被切削物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啮入所述凹凸的取芯刀具。
所述刃体的前倾角也可以是负的角度。
根据上述结构,改善了刃体的强度。
所述宽度也可以是0.5mm以上0.9mm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良好地平衡防止凹凸的啮入和充分排出切屑。
所述宽度也可以是0.6mm以上0.8mm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更良好地平衡防止凹凸的啮入和充分排出切屑。
也可以是具备多个所述刃体;对所述刃体分别形成有所述槽口。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以多个刃体切削被切削物,因此可以减少各刃体受到的负荷。由此,能进一步地抑制各刃体的损伤。
也可以是所述刃体具有第一刃体和第二刃体;所述第一刃体的梢端和所述胴部的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刃体的梢端和所述胴部的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互不相同;所述第一刃体和所述第二刃体在所述胴部的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将被切削物适当切削与刃体的厚度对应的量,因此在切削被切削物时,可以将刃体以及胴部顺畅地沿被切削物的厚度方向推进。
也可以是所述刃体包含: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比所述胴部的梢端靠近基端侧,固定于所述胴部的被固定部;所述槽口在从其梢端至基端的整个区域上沿所述胴部的周方向的宽度在1.0mm以下,且其基端位于比所述刃体的被固定部的基端靠近所述胴部的梢端侧。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凹凸的啮入。
也可以是所述刃体包含: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比所述胴部的梢端靠近基端侧,固定于所述胴部的被固定部;所述槽口包含梢端部和连续设置于所述梢端部的基端侧的主部;所述梢端部的沿所述胴部的周方向的宽度为1.0mm以下,所述主部的沿所述胴部的周方向的宽度大于1.0mm,且所述主部的基端位于比所述刃体的被固定部的基端靠近所述胴部的基端侧。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良好地平衡防止凹凸的啮入和充分排出切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切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使用上述任一的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具备:准备所述取芯刀具、用于将所述取芯刀具作为梢端工具安装的电钻和在其表面具有凹凸的被切削物的第一步骤;执行所述第一步骤后,将所述取芯刀具安装于所述电钻的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所述第三步骤在执行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后,一边通过所述电钻使所述取芯刀具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边使所述取芯刀具从其梢端侧沿所述竖起部分竖起的方向对所述凹凸的竖起部分按压来切削所述凹凸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切削方法通过使用上述任一的取芯刀具,在切削有凹凸的被切削物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啮入所述凹凸。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步骤中准备的被切削物在其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凸部;在所述第一步骤中还准备治具,所述治具具有:基部,其底面能以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各自的上端抵接的状态载置于所述被切削物;竖立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端的中央部的筒状部;和与所述取芯刀具的胴部的外径尺寸对应地从所述基部的底面至所述筒状部的上端穿设的贯通孔;所述第三步骤中,以将所述治具的贯通孔从所述基部的底面侧配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凸部之间,使所述基部的底面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各自的上端抵接的状态将所述治具载置于所述被切削物,之后,通过一边借助所述电钻使所述取芯刀具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边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被切削物上载置的所述治具的贯通孔来切削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治具限制取芯刀具的径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切削被切削物的凹凸时发生摇动。其结果是在被切削物有凹凸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期望的形式切削该被切削物。
也可以是所述第三步骤中,在将所述治具的基部之中载置在所述被切削物的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上的部分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之后,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治具的贯通孔。
根据上述结构,在被切削物上有凹凸的情况下,也能更切实地以期望的形式切削该被切削物。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第三步骤中,在所述治具的基部之中载置在所述被切削物的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上的部分通过脚踩而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之后,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治具的贯通孔。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第三步骤中,在通过使用固定件将所述治具的基部之中载置在所述被切削物的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上的部分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之后,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治具的贯通孔。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切削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步骤,所述第一步骤准备:具有圆筒状的胴部和以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刃体,构成为通过所述胴部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来使所述刃体切削被切削物的取芯刀具;用于将所述取芯刀具作为梢端工具安装的电钻;在其表面至少具有两个凸部的被切削物;及治具,所述治具具有其底面能以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各自的上端抵接的状态载置于所述被切削物的基部、竖立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端的中央部的筒状部和与所述取芯刀具的胴部的外径尺寸对应地从所述基部的底面至所述筒状部的上端穿设的贯通孔;执行所述第一步骤后,将所述取芯刀具安装于所述电钻的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所述第三步骤在执行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步骤后,以将所述治具的贯通孔从所述基部的底面侧配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凸部之间,使所述基部的底面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各自的上端抵接的状态将所述治具载置于所述被切削物,在所述治具的基部之中载置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上的部分通过脚踩而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之后,通过一边借助所述电钻使所述取芯刀具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边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被切削物上载置的所述治具的贯通孔来使所述取芯刀具从其梢端侧沿所述竖起部分竖起的方向对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竖起部分按压而切削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切削方法,由于通过治具限制取芯刀具的径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切削被切削物的凹凸时发生摇动。又,由于通过脚踩治具将该治具相对于被切削物固定,因此在切削被切削物的凹凸时治具无法移动。其结果为在被切削物有凹凸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期望的形式切削该被切削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切削有凹凸的被切削物的情况下,能防止啮入所述凹凸的取芯刀具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第一刃体的放大图,(A)是主视图、(B)是将胴部沿高度方向剖切并沿该胴部的周方向观察第一刃体时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第二刃体的放大图,(A)是主视图、(B)是将胴部沿高度方向剖切并沿该胴部的周方向观察第二刃体时的图;
图4是示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切削方法的第一以及第二步骤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切削方法的第一步骤中准备的被切削物的立体图;
图6是执行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切削方法的第三步骤的状态的图,(A)是立体图、(B)是将被切削物的凸部沿高度方向剖切并沿该凸部的长度方向观察第一刃体时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第一変形例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第一変形例的刃体的放大主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第二変形例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第二変形例的刃体的放大主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切削方法的第一変形例中和取芯刀具一起使用的治具载置于被切削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切削方法的第一変形例中切削被切削物时的样态的概略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切削方法的第二変形例中切削被切削物时的样态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形态。又,以下在所有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应的要素标以同一参照符号,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取芯刀具10)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10具备圆筒状的胴部20,和以从该胴部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刃体30。取芯刀具10构成为通过胴部20以其轴线AX为旋转轴来使旋转刃体30切削被切削物。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连结取芯刀具10的梢端(图1的下端)与基端(同图的上端)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又,取芯刀具10的梢端侧称为下侧或较低侧,取芯刀具10的基端侧称为上侧或较高侧。
(胴部20)
圆筒状的胴部20中基端面和梢端面分别开放,形成为中空。胴部20具有:胴部主体21;和连续设置于该胴部主体21的基端面,与该胴部主体相比直径尺寸较小的基端部23。胴部主体21的梢端部和该胴部主体21的其他部分相比厚度(即,沿胴部20的径方向的尺寸)较大。该胴部主体21的梢端部上固定有刃体30。另外,胴部主体21的直径尺寸也可以在65mm左右。
(刃体30)
取芯刀具10具备多个刃体30。具体而言,刃体30具有五个第一刃体30a且具有五个第二刃体30b。第一刃体30a和第二刃体30b在胴部20的周方向上交替配置。
图2是示出本实施形态的第一刃体的放大图,(A)是主视图,(B)是沿高度方向剖切胴部后沿该胴部的周方向观察第一刃体时的图。如图2中(A)所示,第一刃体30a含有从胴部20的梢端22突出的突出部31和,比胴部20的梢端22设置地靠基端侧且固定于胴部20的被固定部34。第一刃体30a的梢端32(即,突出部31的梢端),以在正面观察第一刃体30a时,以随着向胴部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使其高度位置变低的形式直线状倾斜。
如图2中(B)所示,第一刃体30a具有在沿高度方向剖切胴部20并沿该胴部20的周方向观察第一刃体30a时,以随着从其梢端32向胴部20的外侧而其高度位置变高的形式直线状倾斜的第一下端缘。该第一下端缘沿胴部20的周方向(即,沿着从图2中(B)的纸面近前向远后方向)延伸。
又,第一刃体30a还具有:在沿高度方向剖切胴部20并沿该胴部20的周方向观察第一刃体30a时,以随着其梢端32向胴部20的内侧而其高度位置变高的形式直线状倾斜的第二下端缘;和从该第二下端缘的内侧端向基端侧弯曲,以随着向胴部20的内侧而其高度位置变高的形式直线状倾斜的第三下端缘。该第二下端缘和该第三下端缘分别沿着胴部20的周方向(即,沿着从图2中(B)的纸面近前向远后方向)延伸。
图3是示出本实施形态的第二刃体的放大图,(A)是主视图,(B)是沿高度方向剖切胴部并沿该胴部的周方向观察第二刃体时的图。如图3中(A)所示,第二刃体30b包括:从胴部20的梢端22突出的突出部36;和设置于比胴部20的梢端22靠基端侧,固定于胴部20的被固定部39。第二刃体30b的梢端37(即,突出部36的梢端),以在正面观察第二刃体30b时,以随着向胴部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而其高度位置变低的形式直线状倾斜。
如图3中(B)所示,第二刃体30b具有在沿高度方向剖切胴部20并沿该胴部20的周方向观察第二刃体30b时,以随着其梢端37向胴部20的外侧在同一高度以直线状延伸的第四下端缘。该第四下端缘沿着胴部20的周方向(即,沿着从图3中(B)的纸面近前向远后方向)延伸。
又,第二刃体30b还具有,在沿高度方向剖切胴部20并沿该胴部20的周方向观察第二刃体30b时,以随着其梢端37向胴部20的内侧而其高度位置变高的形式直线状倾斜的第五下端缘。该第五下端缘沿着胴部20的周方向(即,沿着从图3中(B)的纸面近前向远后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第一刃体30a的梢端32和胴部20的轴线AX之间的第一距离D1与第二刃体30b的梢端37和胴部20的轴线AX之间的第二距离D2互不相同。具体地,比较图2中(B)和图3中(B)可知,第一距离D1比第二距离D2大。
此处,如图2中(A)所示,正面观察第一刃体30a时,从第一刃体30a的梢端32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前端向斜上方延伸而与槽口25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后端连接的面通常被称为“前倾面”。图2中(A)所示的双点划线为该前倾面向上方延长而成。并且,该前倾面与以通过第一刃体30a的梢端32的所述旋转方向处的前端在高度方向延伸的点划线示出的垂直面所形成的角α通常称为“前倾角”。
此外,在图2中(A)中,第一刃体30a的前倾面处于从所述垂直面右转后的位置时,称第一刃体30a的前倾角α为正的角度。另一方面,第一刃体30a的前倾面处于从所述垂直面左转后的位置时,称第一刃体30a的前倾角α为负的角度。另,关于上述“前倾面”和“前倾角”的定义对于图3中(A)和后述图8也一样。
本实施形态中,如图2中(A)所示,第一刃体30a的前倾角α是负的角度。同样,如图3中(A)所示,第二刃体30b的前倾角α´是负的角度。在此,前倾角α、α´分别是大小相同的负的角度。另外,前倾角α、α´也可以是根据第一刃体30a和第二刃体30b相对于胴部20的安装角度来规定;又,还可以是通过用砂轮研磨第一刃体30a和第二刃体30b各自的梢端来规定。
另,胴部主体21的直径尺寸为65mm左右的情况下,第一刃体30a和第二刃体30b各自的被固定部34的厚度(即,沿被固定部34的胴部20的径方向的尺寸)可以为3.2mm左右。又,突出部31的梢端32(及突出部36的梢端37)与胴部20的梢端2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50mm左右。
(槽口25)
如图2中(A)所示,在胴部20的梢端,在胴部20的旋转方向上的第一刃体30a的前方与该第一刃体30a邻接形成有槽口25。该槽口25是为了排出由第一刃体30a的切削产生的切屑而形成的。另外,对五个第一刃体30a分别形成同样的槽口25。又,如图3中(A)所示,在胴部20的梢端,在胴部20的旋转方向上的第二刃体30b的前方邻接形成有同样的槽口25。另,对五个第二刃体30b分别形成同样的槽口25。
在正面观察第一刃体30a或第二刃体30b时,槽口25分别为从胴部20的梢端向基端侧突出的半圆状。槽口25各自沿胴部20的梢端的周方向的宽度X在1.0mm以下。另外,该宽度X也可以是0.5mm以上且0.9mm以下。又,该宽度X也可以是0.6mm以上且0.8mm以下。本实施形态中,槽口25分别在从其梢端到基端的整个区域上沿胴部20的周方向宽度在1.0mm以下,且其基端位于比刃体30(即,第一刃体30a和第二刃体30b)的被固定部34、39的基端靠近胴部20的梢端侧。
(效果)
根据本实施发明的取芯刀具10,为了排除切屑而在胴部20上形成的槽口25的沿胴部20的梢端的周方向上的宽度为1.0mm以下,与能预想到的被切削物的凹凸的竖起部分的厚度相比足够小(关于该点后面会基于图5、6详细说明)。其结果为,即使在切削有凹凸的被切削物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啮入所述凹凸。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10,由于刃体30(即,第一刃体30a和第二刃体30b)的前倾角α、α´是负的角度,因此该刃体30的强度改善。其结果为可以抑制刃体30的损伤。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10借助槽口25的沿胴部20的梢端的周方向上的宽度为0.5mm以上且0.9mm以下,可以良好地平衡防止啮入所述凹凸和充分排出切屑。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10借助槽口25的沿胴部20的梢端的周方向上的宽度为0.6mm以上且0.8mm以下,可以更加良好地平衡防止啮入所述凹凸和充分排出切屑。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10具备多个刃体30,对该刃体30分别形成有所述槽口25。根绝该结构,由于用多个刃体30切削被切削物,因此可以降低刃体30分别受到的负荷。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各刃体30的损伤。
本实施形态中,第一刃体30a的梢端32和胴部20的轴线AX之间的第一距离D1与第二刃体30b的梢端37和胴部20的轴线AX之间的第二距离D2互不相同;第一刃体30a和第二刃体30b在胴部20的周方向上交替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将被切削物适当切削与刃体30的厚度对应的量,因此在切削被切削物时,刃体30和胴部20可以顺畅地沿被切削物的厚度方向推进。
本实施形态中,在胴部20上形成的槽口25在从其梢端到基端的整个区域上沿胴部20的周方向的宽度为1.0mm以下,且其基端位于比刃体30的被固定部34、39的基端靠近胴部20的梢端侧,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被切削物的凹凸的啮入。
本实施形态中,胴部主体21的梢端部比该胴部主体21的其它部分厚度大,该梢端部上固定有刃体30。由此,可以使刃体30变厚提升其耐用度。又,由于能增大刃体30的被固定部34和胴部主体21的接触面积,因此刃体30可以牢固地固定于胴部20。
(切削方法的一例)
接下来,基于图4~7,说明使用根据上述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10的切削方法的一例。另,此处说明的切削方法,并不限定于使用根据上述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10来执行的情况。例如,所述切削方法也可以使用后述取芯刀具10´(参照图7和图8)、取芯刀具10´´(参照图9和图10)或其它的取芯刀具来执行。
首先,执行准备根据上述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10、用于安装该取芯刀具10作为梢端工具的电钻100和在其表面具有凹凸的被切削物W的第一步骤。
接下来,执行将第一步骤准备的取芯刀具10安装于电钻100的第二步骤。图4示出如此将取芯刀具10安装于电钻100的样态。又,图5示出第一步骤准备的有凹凸的被切削物W。
如图4所示,电钻100具有电钻主体110和安装卡盘部112。首先,取芯刀具10上安装有:以在胴部20的内部空间的轴线AX的位置延伸,从该胴部20的梢端22的开口突出的形式配置的中心钻120;和以从胴部20的基端部23向中心钻120相反侧延伸的形式配置的刀柄部(未图示)。并且,刀柄部被电钻100的安装卡盘部112把持。如此,如图4所示,取芯刀具10安装于电钻100。
如图5所示,被切削物W构成为在其表面具有四个凸部C的板状的楼承板(deckplate)。另外,被切削物W是金属制。四个凸部C互相平行地沿被切削物的长度方向延伸。如后述图6中(B)所示,四个凸部C分别通过使板状的楼承板的一部分弯曲形成。因此,四个凸部C分别具有与板状的楼承板的其它部分相同的厚度,且底面形成为开放的中空。
并且,执行通过一边借助电钻100使取芯刀具10以其轴线AX为旋转轴旋转,一边使取芯刀具10从其梢端侧对凹凸(即,凸部C)的竖起部分Ca沿着该竖起部分Ca竖起的方向按压来执行对凹凸的一部分(即,凸部C的一部分)进行切削的第三步骤。图6示出了此时的样态。图6中(A)是示出进行该第三步骤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中(B)是示出被切削物W的凸部C被沿着高度方向剖切并沿着该凸部C的长度方向观察第一刃体30a时的图。
通过如上述第三步骤那般切削被切削物W,如图6中(A)所示,执行切削时胴部20的梢端22的开口的一部分未由被切削物W挡住而露出。由此,切削时产生的切屑从该开口的一部分被排出,因此如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可以使用于排出切屑的槽口25和以往相比形成为较小。又,无需如以往那般,以使切削时产生的切屑向胴部20的基端侧排出为目的而在胴部主体21的梢端部上与刃体30邻接地形成的沟(gallet)槽。由此,能增大刃体30的被固定部34和胴部主体21的面积,因此可以将刃体30牢固地固定在胴部20上。
又,如图6中(B)所示,槽口25沿胴部20的梢端处的周方向上的宽度在1.0mm以下,与能预想到的被切削物的凹凸(即,凸部C)的竖起部分的厚度相比足够小。由此,即使是有凹凸的被切削物W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槽口25啮入该凹凸。
(第一变形例)
基于上述说明,本发明的多种改进和其他实施形态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的以明确。因此,上述说明应仅理解为示例,旨在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教示实施本发明的最优选的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实质上变更其结构和/或功能的具体内容。
基于图7和图8,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为示出该取芯刀具的第一变形例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图8为示出该取芯刀具的第一变形例的刃体的放大主视图。
另外,该第一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除了在刃体30和胴部20上形成的槽口25,以及胴部主体21包括其梢端部地在从梢端至基端的整个区域上厚度相同之外,具有与上述说明的取芯刀具1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同一部分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不再重复同样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具备以从胴部20的梢端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十个刃体30。另,与上述说明的实施形态不同,本变形例的刃体30分别具有互相相同的形状。
另外,胴部主体21的直径尺寸为65mm左右的情况下,各刃体30的被固定部34的厚度(即,沿着被固定部34的胴部20的径方向的尺寸)可以为2.0mm左右。又,突出部31的梢端32和胴部20的梢端2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35mm左右。
如图8所示,本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在胴部20的旋转方向上的刃体30的后方与该刃体30邻接地形成有辅助槽口29。
如图8所示,本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在胴部20的旋转方向上的刃体30的前方与该刃体30邻接地形成有槽口25,所述刃体30的前倾角a´´为负的角度,且槽口25沿胴部20的梢端处的周方向的宽度在1.0mm以下。另,所述宽度也可以在0.5mm以上且0.9mm以下。又,该宽度也可以在0.6mm以上且0.8mm以下。
本变形例的槽口25包含:正面观察刃体30时沿高度方向以矩形状延伸的梢端部26和连续设置于该梢端部26的基端侧的主部27。槽口25的主部27具有端缘,该端缘以从该槽口25的梢端部26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前端缘的基端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前方突出的形式弯曲为大致圆弧状后,以在刃体30的基端部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前侧的邻接的位置上向下方突出的形式大致圆弧状再次弯曲。
并且,在该槽口25处,梢端部26沿胴部20的周方向上的宽度在1.0mm以下,,主部27的沿胴部20的周方向的宽度比1.0mm大,且主部27的基端位于比刃体30的被固定部34的基端靠近胴部20的基端侧。根据上述结构,可以良好地执行防止被切削物W的凹凸的啮入和充分排出切屑的平衡。
(第二变形例)
基于图9和图10,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取芯刀具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为示出该第二变形例的图,(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图10为示出该第二变形例的刃体的放大主视图。另外,该第二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除了刃体30的前倾角之外,具有与上述说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同一部分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不再重复同样的说明。
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具备:圆筒状的胴部20和以从该圆筒20的梢端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刃体30。另外,本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和上述说明的取芯刀具10(参照图1~3)以及取芯刀具10´(参照图7和图8)同样,具备十个薄片状的刃体30。
并且,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在胴部20的旋转方向上的刃体30的前方与该刃体30邻接地形成有槽口25,所述刃体30的前倾角α´´´是正的角度,且槽口25沿胴部20的梢端的周方向的宽度X´´´在1.0mm以下。
根据本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由于刃体30的前倾角a´´´是正的角度,因此与前倾角为负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锋利度。另外,槽口25的沿胴部20的梢端处的周方向的宽度X´´´在1.0mm以下所达到的效果与上述实施形态以及第一变形例的情况相同,因此此处不重复其说明。
(切削方法的第一变形例)
接下来,基于图11和图12,说明使用根据第二変形例的取芯刀具10´´执行的切削方法的第一变形例。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变形例的切削方法下与取芯刀具一起使用的治具被载置在被切削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变形例的切削方法下切削被切削物时的样态的概略图。
首先,准备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用于安装该取芯刀具10´´作为梢端工具的电钻、治具130和在其表面具有凹凸的被切削物W´。
如图11所示,治具130具有圆板状的基部132和竖立设置于该基部132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圆筒部134(筒状部)。治具130上穿设有从基部132的底面到圆筒部134的上端以相同径尺寸贯通的贯通孔138。该贯通孔138的径尺寸与取芯刀具10´´的胴部主体21的外径尺寸相对应。具体而言,治具130的贯通孔138的径尺寸如后述以可以限制取芯刀具10´´的胴部主体21向该胴部主体21的径方向的移动地使其插入该贯通孔138的形式,比取芯刀具10´´的胴部主体21的外径尺寸略大。
又,如图11所示,被切削物W´构成为其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凸部C´(以下,除必要情况以外,简称为“两个凸部C´”或“一方凸部C´和另一方凸部C´”)的板状的楼承板。另外,被切削物W´是金属制。两个凸部C´互相平行地沿被切削物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凸部C´分别通过使板状的楼承板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因此,两个凸部C´分别具有和板状的楼承板的其它部分相同的厚度,且形成为底面为开放的中空。
两个凸部C´分别为在被切削物W´的宽度方向观察,以其底面为下底,以其上表面为上底,且所述下底为比所述上底长的台形状。另,如上所述,该凸部C´的底面是开放的。根据上述结构,所述台形状的两个脚分别是凸部C´的竖起部分Ca´。另,所述台形状为等腰台形。由此,从被切削物W´的宽度方向观察,一方凸部C´具有的两个竖起部分Ca´分别为相同长度。
在被切削物W´的宽度方向观察,一方凸部C´(图11和图12中存在于左侧的凸部C´)的下底的一端(同图的右端)和另一方凸部C´(图11和图12中存在于右侧的凸部C ´)的下底的另一端(同图的右端)通过与一方凸部C´的上底(及另一方凸部C´的上底)长度相同的连接部连接。因此,一方凸部C´和另一方凸部C´之间形成有在被切削物W´的上下颠倒时与一方凸部C´(及另一方凸部C´)同样的台形状的槽。
接下来,将治具130载置于被切削物W´。此时的状态为图11所示的状态。如图11所示,治具130以其基部132的底面的一侧与一方凸部C´的上表面抵接,且同底面的另一侧与另一方凸部C´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换言之,以将一方凸部C´和另一方凸部C´之间形成的槽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覆盖的状态)载置于被切削物W´。另外,基部132的底面和被切削物W´的凸部C´、C的上表面之间,配置有防滑件152。
又,治具130以如下形式载置于被切削物W':在被切削物W'的宽度方向观察(即,如图12所示地观察),治具130的底面上的贯通孔138的一侧的缘部(图12的左侧的缘部)在被切削物W'的长度方向上为与被切削物W'的槽的底面相同的位置,且治具130的底面上的贯通孔138另一侧的缘部(图12的右侧的缘部)在被切削物W'的长度方向上为与另一方凸部C'的竖起部分Ca'的中央部相同的位置。
此外,将基于图9和图10说明的取芯刀具10´´作为梢端工具安装于电钻。另,该电钻除了以从胴部20的梢端22的开口突出的形式配置的中心钻120和以从胴部20的基端部23向中心钻120相反侧延伸的形式配置的刀柄部(未图示)之外,具备与基于图4说明的电钻100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不重复同样的说明。
本变形例中,用电钻的安装卡盘部把持棒状的旋转体140,在设置于该旋转体140的梢端的安装部142上安装有取芯刀具10´´的基端(参照图12)。此时,电钻的旋转体140以在与取芯刀具10´´的轴线AX同一直线上延伸的形式配置。
并且,如图12所示,一边通过电钻(的旋转体40)使取芯刀具10´´以其轴线AX为旋转轴旋转,一边向被切削物W´上载置的治具130的贯通孔138从该治具130的上端侧插入取芯刀具10´´。此时,本变形例中,治具130的基部132中载置于被切削物W´的两个凸部C´,C´的上端的部分由两脚S、 S踩踏并固定,取芯刀具10´´从该治具130的上端侧插入治具130的贯通孔138。
于是,取芯刀具10´´的梢端部一边旋转一边从治具130的贯通孔138的底面侧突出。并且,通过将取芯刀具10´´从其梢端侧对凹凸(即,另一方凸部C´)的竖起部分Ca´沿该竖起部分Ca´竖起的方向按压来切削凹凸的一部分(即,另一方凸部C´的一部分)。另,此处所说的“将取芯刀具10´´从其梢端侧沿着凸部C´的竖起部分Ca´竖起的方向按压”,不限定于按压取芯刀具10´´的方向与凸部C´的竖起部分Ca´竖起的方向互相平行的情况,还包括互相倾斜一定的角度的情况。
在此,设想不使用治具130,仅通过取芯刀具10´´和电钻切削另一方凸部C´的竖起部分Ca´的情况。此时,在为了切削竖起部分Ca´而将取芯刀具10´´的梢端按压于该竖起部分Ca´时,由于该竖起部分Ca´倾斜等原因,取芯刀具10´´会摇动。因此,难以以期望的形式切削被切削物W´。
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治具130,在取芯刀具10´´的一部分位于治具130的贯通孔138内的状态下,使取芯刀具10´´的梢端按压另一方凸部C´的竖起部分Ca´。即,由于取芯刀具10´´的径方向上的移动被治具130限制,因此可以防止取芯刀具10´´摇动。其结果为,根据本变形例的切削方法,可以以期望的形式切削有凹凸的被切削物W´。
且,本变形例中,由于用两脚S、S踏住并固定基部132地执行切削作业,因此能更切实地以期望的形式切削被切削物W´。又,由于基部132的底面和被切削物W´的凸部C´、C´的上表面之间设有防滑件152,因此能更加切实地以期望的形式切削被切削物W´。
(切削方法的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基于图13说明使用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取芯刀具10´´执行切削方法的第二变形例。图13为示出根据本变形例的切削方法切削被切削物时的样态的概略图。另,根据本变形例的切削方法除了治具130固定于被切削物W´的形态以外,与上述说明的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切削方法相同。因此,对同一部分标以相同的参考符号,不再重复同样的说明。
根据本变形例的切削方法中,如图12所示,治具130的基部132中载置于被切削物W´的两个凸部C´、C´的上端的部分以螺丝154、154(固定件)固定。也可以是在以如此形态将治具130固定于被切削物W´后,从该治具130的上端侧将取芯刀具10´´插入治具130的贯通孔138中,对被切削物W´的一部分进行切削。
另外,固定件不限于螺丝154、154,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将相互重叠的治具130的缘部和被切削物W′的缘部在厚度方向上夹住来将治具130固定在被切削物W′上那样的固定件,或者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固定件。
(上述以外的变形例)
上述实施形态及变形例中,说明了胴部20具有胴部主体21和连续设置于该胴部主体21的基端面且与该胴部主体21相比直径尺寸较小的基端部23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胴部20也可以从其梢端到基端以同一直径尺寸形成。由此,可以容易地制造胴部主体21。
上述实施形态以及变形例中,说明了取芯刀具10、10´、10´´安装于电钻100从而旋转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该情况,取芯刀具10例如可安装于动力钻(driver drill),也可安装于振动钻,或者还可以安装于锤钻(hammer drill)。另,电钻为振动钻或锤钻的情况下,理想是在不引起振动或打击的旋转模式下使用。
如上所述,以根据本发明的切削方法的第一以及第二变形例(参照图12以及图13)说明了治具130以及被切削物W´与取芯刀具10´´(参照图9和图10)一起使用的情况。然而,不限定于该情况,治具130和被切削物W´例如也可以与基于图1~3说明的取芯刀具10一起使用,或者也可以与基于图7以及图8说明的取芯刀具10´一起使用。或者,治具130和被切削物W´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的取芯刀具10、10´、10´´以外的取芯刀具一起使用。
符号说明:
10  取芯刀具
20  胴部
21  胴部主体
22  胴部的梢端
23  基端部
25  槽口
26  梢端部
27  主部
29  辅助槽口
30  刃体
30a 第一刃体
30b 第二刃体
31  突出部
32  梢端
34  被固定部
36  突出部
37  梢端
39  被固定部
100 电钻
110 电钻主体
112 安装卡盘部
120 中心钻
130 治具
132 基部
134 圆筒部
138 贯通孔
140 旋转体
142 安装部
152 防滑件
154 螺丝
α  前倾角
D 1 第一距离
D 2 第二距离
W  被切削物
C  凸部
Ca  竖起部分
S  脚。

Claims (14)

1.一种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是具备圆筒状的胴部和以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刃体,构成为通过所述胴部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来使所述刃体切削被切削物的取芯刀具;
所述胴部的梢端上在所述胴部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刃体的前方与所述刃体邻接地形成有槽口;
所述槽口沿所述胴部的梢端的周方向的宽度在1.0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体的前倾角是负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为0.5mm以上0.9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为0.6mm以上0.8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刃体;
对所述刃体分别形成有所述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体具有第一刃体和第二刃体;
所述第一刃体的梢端和所述胴部的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刃体的梢端和所述胴部的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互不相同;
所述第一刃体和所述第二刃体在所述胴部的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体包含: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比所述胴部的梢端靠近基端侧,固定于所述胴部的被固定部;
所述槽口在从其梢端至基端的整个区域上沿所述胴部的周方向的宽度在1.0mm以下,且其基端位于比所述刃体的被固定部的基端靠近所述胴部的梢端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体包含: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比所述胴部的梢端靠近基端侧,固定于所述胴部的被固定部;
所述槽口包含梢端部和连续设置于所述梢端部的基端侧的主部;
所述梢端部的沿所述胴部的周方向的宽度为1.0mm以下,所述主部的沿所述胴部的周方向的宽度大于1.0mm,且所述主部的基端位于比所述刃体的被固定部的基端靠近所述胴部的基端侧。
9.一种切削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使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具备:
准备所述取芯刀具、用于将所述取芯刀具作为梢端工具安装的电钻和在其表面具有凹凸的被切削物的第一步骤;
执行所述第一步骤后,将所述取芯刀具安装于所述电钻的第二步骤;以及
第三步骤,所述第三步骤在执行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二步骤后,一边通过所述电钻使所述取芯刀具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边使所述取芯刀具从其梢端侧沿所述竖起部分竖起的方向对所述凹凸的竖起部分按压来切削所述凹凸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步骤中准备的被切削物在其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凸部;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还准备治具,所述治具具有:基部,其底面能以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各自的上端抵接的状态载置于所述被切削物;竖立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端的中央部的筒状部;和与所述取芯刀具的胴部的外径尺寸对应地从所述基部的底面至所述筒状部的上端穿设的贯通孔;
所述第三步骤中,以将所述治具的贯通孔从所述基部的底面侧配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凸部之间,使所述基部的底面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各自的上端抵接的状态将所述治具载置于所述被切削物,之后,通过一边借助所述电钻使所述取芯刀具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边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被切削物上载置的所述治具的贯通孔来切削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骤中,在将所述治具的基部之中载置在所述被切削物的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上的部分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之后,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治具的贯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骤中,在所述治具的基部之中载置在所述被切削物的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上的部分通过脚踩而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之后,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治具的贯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芯刀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骤中,在通过使用固定件将所述治具的基部之中载置在所述被切削物的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上的部分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之后,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治具的贯通孔。
14.一种切削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一步骤,所述第一步骤准备:具有圆筒状的胴部和以从所述胴部的梢端突出的形式配置的薄片状的刃体,构成为通过所述胴部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来使所述刃体切削被切削物的取芯刀具;用于将所述取芯刀具作为梢端工具安装的电钻;在其表面至少具有两个凸部的被切削物;及治具,所述治具具有其底面能以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各自的上端抵接的状态载置于所述被切削物的基部、竖立设置于所述基部上端的中央部的筒状部和与所述取芯刀具的胴部的外径尺寸对应地从所述基部的底面至所述筒状部的上端穿设的贯通孔;
执行所述第一步骤后,将所述取芯刀具安装于所述电钻的第二步骤;以及
第三步骤,所述第三步骤在执行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步骤后,以将所述治具的贯通孔从所述基部的底面侧配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凸部之间,使所述基部的底面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各自的上端抵接的状态将所述治具载置于所述被切削物,在通过脚踩将所述治具的基部之中载置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上的部分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上端之后,通过一边借助所述电钻使所述取芯刀具以其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边将所述取芯刀具从所述治具的上端侧插入所述被切削物上载置的所述治具的贯通孔来使所述取芯刀具从其梢端侧沿所述竖起部分竖起的方向对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竖起部分按压而切削所述至少两个凸部的一部分。
CN201980045275.8A 2018-07-26 2019-03-26 取芯刀具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Pending CN1123342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0174 2018-07-26
JP2018-140174 2018-07-26
PCT/JP2019/012925 WO2020021771A1 (ja) 2018-07-26 2019-03-26 コアカッタ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る切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4257A true CN112334257A (zh) 2021-02-05

Family

ID=6918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5275.8A Pending CN112334257A (zh) 2018-07-26 2019-03-26 取芯刀具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3071B2 (zh)
EP (1) EP3827919A4 (zh)
JP (1) JP7015079B2 (zh)
CN (1) CN112334257A (zh)
WO (1) WO2020021771A1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94516A (en) * 1932-05-02 1935-03-19 Ceramic Drill Company Drilling tool
US4408935A (en) * 1980-12-10 1983-10-11 Kabushiki Kaisha Miyanaga Metal borer
CA1230763A (en) * 1985-02-11 1987-12-29 Michel St. Pierre Combination bit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for forming disc-shaped plugs
JPS6370820A (ja) * 1986-09-12 1988-03-3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内視鏡
JPH0171011U (zh) * 1987-11-02 1989-05-11
US5217334A (en) * 1990-08-22 1993-06-08 Nitto Kohki Co., Ltd. Annular hole cutter
US5988956A (en) * 1996-01-29 1999-11-23 Omi Kogyo Co., Ltd. Hole cutter
JP2000025009A (ja) * 1998-07-08 2000-01-25 Miyanaga:Kk 木材用ホールカッター
JP2004181589A (ja) * 2002-12-04 2004-07-02 Takekawa Industrial Co Ltd ビット
CN1798624A (zh) * 2003-06-05 2006-07-05 株式会社宫永 采样钻头
JP2007083324A (ja) * 2005-09-20 2007-04-05 Ryuichi Ueda ホールソー
US20070151436A1 (en) * 2003-12-30 2007-07-05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Saw blade for a handheld working tool
US20080298915A1 (en) * 2005-03-11 2008-12-04 Kabushiki Kaisha Miyanaga Core Drill
CN101583454A (zh) * 2007-06-15 2009-11-18 株式会社宫永 取芯刀具
US20110103907A1 (en) * 2009-11-04 2011-05-05 Sewer Tap Inc. Dba Inserta Fittings Co. Coring Tool Alignment Assembly
US20180193926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Hole saw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0913U (zh) * 1981-02-26 1982-09-03
JPH0230255Y2 (zh) * 1985-12-30 1990-08-15
JPS62154506U (zh) * 1986-03-20 1987-10-01
JPH0243617Y2 (zh) * 1986-10-25 1990-11-20
JPH01168116U (zh) * 1988-05-19 1989-11-27
JPH073913U (ja) * 1993-06-18 1995-01-2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孔あけ工具
JP3567085B2 (ja) * 1998-07-17 2004-09-15 株式会社ミヤナガ コアドリル
JP2002192412A (ja) * 2000-12-26 2002-07-10 Miyanaga:Kk コアドリルのコア体構造
US7637703B2 (en) * 2006-03-10 2009-12-2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Cutting tool
GB0724141D0 (en) * 2007-12-11 2008-01-23 C4 Carbides Ltd Cut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94516A (en) * 1932-05-02 1935-03-19 Ceramic Drill Company Drilling tool
US4408935A (en) * 1980-12-10 1983-10-11 Kabushiki Kaisha Miyanaga Metal borer
CA1230763A (en) * 1985-02-11 1987-12-29 Michel St. Pierre Combination bit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for forming disc-shaped plugs
JPS6370820A (ja) * 1986-09-12 1988-03-3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内視鏡
JPH0171011U (zh) * 1987-11-02 1989-05-11
US5217334A (en) * 1990-08-22 1993-06-08 Nitto Kohki Co., Ltd. Annular hole cutter
US5988956A (en) * 1996-01-29 1999-11-23 Omi Kogyo Co., Ltd. Hole cutter
JP2000025009A (ja) * 1998-07-08 2000-01-25 Miyanaga:Kk 木材用ホールカッター
JP2004181589A (ja) * 2002-12-04 2004-07-02 Takekawa Industrial Co Ltd ビット
CN1798624A (zh) * 2003-06-05 2006-07-05 株式会社宫永 采样钻头
US20070151436A1 (en) * 2003-12-30 2007-07-05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Saw blade for a handheld working tool
US20080298915A1 (en) * 2005-03-11 2008-12-04 Kabushiki Kaisha Miyanaga Core Drill
JP2007083324A (ja) * 2005-09-20 2007-04-05 Ryuichi Ueda ホールソー
CN101583454A (zh) * 2007-06-15 2009-11-18 株式会社宫永 取芯刀具
US20110103907A1 (en) * 2009-11-04 2011-05-05 Sewer Tap Inc. Dba Inserta Fittings Co. Coring Tool Alignment Assembly
US20180193926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Hole saw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21771A1 (ja) 2021-02-15
EP3827919A1 (en) 2021-06-02
US11453071B2 (en) 2022-09-27
WO2020021771A1 (ja) 2020-01-30
JP7015079B2 (ja) 2022-02-02
EP3827919A4 (en) 2022-04-27
US20210187630A1 (en)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3467B2 (en) Saw blade
US11141805B2 (en) Saw blade
US6588992B2 (en) Hole saw
US7658136B2 (en) Hole saw blade
JP5239471B2 (ja) プランジ加工用カッタおよびプランジ加工方法
CN104245197A (zh) 钻头
JP2001252807A (ja) 全体硬質金属ヘッドを有するドリル工具
CN112334257A (zh) 取芯刀具及使用该取芯刀具的切削方法
KR101184538B1 (ko) 코어 드릴
KR102147116B1 (ko) 홀 커터
JP3727621B2 (ja) 木材切削用回転カッター
TW200932460A (en) Cutting knife module for sheet-lik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508723Y2 (ja) さらい刃付き正面フライス
JP3188556B2 (ja) メタルフィット工法用ドリル及びそのドリルによる穴開け方法
KR101998709B1 (ko) 정밀가공용 트위스트 드릴
KR20200051310A (ko) 홀 커터
JP2021025374A (ja) 軒樋支持具
JPH11146720A (ja) チップソー
JP2001259913A (ja) 切削工具
JP2004130760A (ja) 罫書き刃のない木工用ドリル
JPH0520803U (ja) 突切り及び溝入れ用スローアウエイチツプ
JPH055307U (ja) 穴ぐり用の切削工具
JP2006246805A (ja) 回転刃及び刈払機
MXPA97007123A (es) Un trepan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