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1805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1805A
CN112331805A CN202011217218.4A CN202011217218A CN112331805A CN 112331805 A CN112331805 A CN 112331805A CN 202011217218 A CN202011217218 A CN 202011217218A CN 112331805 A CN112331805 A CN 112331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ubstrate
sub
rou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72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721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1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1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1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且在所述非显示区中设置有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界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凹槽;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显示区和至少部分所述非显示区,封装层填充凹槽;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内或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凹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触控走线在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解决了凹槽处漏光的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响应时间短、对比度高、使用温度范围宽和可柔性显示等优点,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显示面板为了更好的封装效果、提高器件的寿命和稳定性,通常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设计有凹槽结构,从而导致现有包括凹槽结构的显示面板存在凹槽处漏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凹槽漏光的问题,避免因凹槽漏光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且在所述非显示区中设置有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界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凹槽;
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显示区和至少部分所述非显示区,且所述封装层填充所述凹槽;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位于非显示区,且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触控走线和至少一条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在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所在膜层邻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界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一子走线,所述第一子走线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所述第一子走线完全覆盖所述凹槽;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倍数大于1;
或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宽度的第二预设倍数,所述第二子走线完全覆盖所述凹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倍数大于1。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一子走线,所述第一子走线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所述第一子走线完全覆盖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三子走线和第四子走线,所述第三子走线和所述第四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分别覆盖所述第一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且所述第三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包括第三边界,所述第三边界位于所述第一边界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第四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包括第四边界,所述第四边界位于所述第二边界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边界和所述第二边界沿所述第一子走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或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所述第二子走线完全覆盖所述凹槽;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五子走线和第六子走线,所述第五子走线和所述第六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分别覆盖所述第二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第五边界和第六边界,且所述第五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包括第七边界,所述第七边界位于所述第五边界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第六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包括第八边界,所述第八边界位于所述第六边界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五边界和所述第六边界沿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可选地,沿与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基板表面平行的方向,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交替排列,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凹槽。
可选地,沿与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基板表面平行的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倍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所述第二预设倍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
可选地,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在膜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所在膜层位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基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平坦化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且在非显示区中设置有沿显示区的边界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凹槽,通过设置触控走线在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当显示面板点亮时,使得由显示区射出的聚集在凹槽处的光线完全被触控走线覆盖而无法从触控走线所在的膜层透射出去,从而解决凹槽处漏光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显示面板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显示面板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显示面板沿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显示面板沿G-G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包括凹槽结构的显示面板存在凹槽处漏光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凹槽位于与显示区相邻的非显示区中,当显示面板点亮时,显示区中的更邻近非显示区侧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很容易发散到凹槽处,发散到凹槽处的光线在凹槽处很容易聚集,以一定的可视角度从凹槽出射,从而导致凹槽处存在漏光问题而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剖视图。参考图1和图2,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且在非显示区BB中设置有沿显示区AA的边界的延伸方向Y延伸的凹槽10;发光结构101,发光结构101设置于基板110上,且位于显示区AA;封装层120位于发光结构101远离基板110的一侧,且覆盖显示区AA和至少部分非显示区BB,且封装层120可填充凹槽10;触控层130,设置于封装层120内或封装层120远离基板110的一侧;触控层130包括触控走线200,触控走线200位于非显示区,且触控走线20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
其中,凹槽10设置在非显示区BB中,且设置在沿显示区AA的边界延伸的方向上,如图1中的X方向和Y方向。可选地,凹槽1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左边框、上边框和右边框区域中,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左边框、上边框、部分下边框和右边框区域中,还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左边框、上边框、右边框和下边框的区域中。
其中,基板110为驱动发光结构101发光的阵列基板,基板110可以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平坦化层等膜层。凹槽10可以形成于基板110的平坦化层等绝缘层中。由于封装层120能够起到阻水阻氧的作用,将触控走线200设置于封装层120内或封装层120远离基板的一侧,可以保证在制作触控走线200的过程中水氧等不会腐蚀发光结构101。触控层130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触控电极与触控走线200电连接,且触控走线200与触控电极位于同一层,触控走线200还与驱动芯片电连接,触控走线200用于向触控电极输送触控驱动信号,并检测触控电极上传输的触控检测。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触控走线20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使得当显示面板点亮时,由显示区射出的聚集在凹槽10处的光线完全被触控走线200覆盖住而无法从触控走线200所在的膜层透射出去,从而解决凹槽10处漏光的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触控走线200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触控走线210和至少一条第二触控走线220,第一触控走线210所在膜层位于第二触控走线220所在膜层邻近基板110的一侧;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沿显示区AA的边界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触控走线210和/或第二触控走线22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
其中,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的位置设置直接会影响凹槽10的覆盖程度,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触控走线21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第二触控走线22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在基板的垂直投影配合覆盖凹槽10。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一子走线21,第一子走线21的宽度为凹槽10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第一子走线21完全覆盖凹槽10;其中,第一预设倍数大于1;
其中,第一子走线21的宽度可以为略大于凹槽10的宽度,例如第一预设倍数为1.2、1.3等情形。在显示面板空间允许范围内,第一预设倍数越大,第一子走线21越容易覆盖住凹槽10,也就越能够遮挡凹槽10处出射的光线,从而更利于避免凹槽漏光的问题。
或者,参考图5,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二子走线22,第二子走线22的宽度为凹槽10宽度的第二预设倍数,第二子走线22完全覆盖凹槽10;其中,第二预设倍数大于1。
其中,第二子走线22的宽度可以为略大于凹槽10的宽度,例如第二预设倍数为1.1、1.2、1.3等情形。在显示面板空间允许范围内,第二预设倍数越大,则第二子走线22越容易覆盖住凹槽10,也就越能够遮挡凹槽10处出射的光线,从而更利于避免凹槽漏光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实施方式与图5实施方式相比,由于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图4中的第一子走线21距离凹槽10的高度比第二子走线22距离凹槽10的高度要低,在相同宽度下第一子走线21更容易覆盖凹槽10正面发出的光线,以及凹槽两侧发出的光线,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凹槽漏光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显示面板沿D-D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图8中显示面板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参考图6和图7,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一子走线21,第一子走线21的宽度为凹槽10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第一子走线21完全覆盖凹槽10;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三子走线23和第四子走线24,第三子走线23和第四子走线24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分别覆盖第一子走线21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且第三子走线23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包括第三边界L3,第三边界L3位于第一边界L1远离凹槽10的一侧,第四子走线24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包括第四边界L4,第四边界L4位于第二边界L2远离凹槽10的一侧,其中,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沿第一子走线21的延伸方向延伸。
其中,第一子走线21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能够遮挡从凹槽10正面出射的光线,由于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第一子走线21所在的膜层与凹槽10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且第一子走线21的线宽受窄边框的限制无法做的太宽,所以可能会导致从凹槽10出射的大角度的光不能够完全被第一子走线21遮住,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凹槽仍然存在漏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通过设置第三子走线23和第四子走线24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分别覆盖第一子走线21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第一边界L1和第二边界L2,且第三子走线23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包括第三边界L3,第三边界L3位于第一边界L1远离凹槽10的一侧,第四子走线24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包括第四边界L4,第四边界L4位于第二边界L2远离凹槽10的一侧,由此可以将凹槽10正面出射的光线完全遮挡,从而可以更有效避免凹槽10漏光的问题。
或者,参考图8和图9,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二子走线22,第二子走线22的宽度为凹槽10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第二子走线22完全覆盖凹槽10;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五子走线25和第六子走线26,第五子走线25和第六子走线26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分别覆盖第二子走线22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第五边界L5和第六边界L6,且第五子走线25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包括第七边界L7,第七边界L7位于第五边界L5远离凹槽10的一侧,第六子走线26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包括第八边界L8,第八边界L8位于第六边界L6远离凹槽10的一侧,其中,第五边界L5和第六边界L6沿第二子走线22的延伸方向延伸。
其中,第二子走线22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能够遮挡从凹槽10正面出射的光线,由于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第二子走线22所在的膜层与凹槽10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且第二子走线22的线宽受窄边框的限制无法做的太宽,所以可能会导致从凹槽10出射的大角度的光不能够完全被第二子走线22遮住,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凹槽10仍然存在漏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通过设置五子走线25和第六子走线26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分别覆盖第二子走线22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第五边界L5和第六边界L6,且第五子走线25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包括第七边界L7,第七边界L7位于第五边界L5远离凹槽10的一侧,第六子走线26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包括第八边界L8,第八边界L8位于第六边界L6远离凹槽10的一侧,由此可以将凹槽10正面出射的光线完全遮挡,从而可以更有效避免凹槽10漏光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1是图10显示面板沿F-F方向的剖视图。参考图10和-图11,沿与凹槽10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基板110表面平行的方向,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交替排列,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在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凹槽10。
其中,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交替排列,第一触控走线210的一个边界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的一个边界可以刚好重叠(例如图10中,边界L0为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重叠的边界线),也可以是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存在交叠区。通过设置则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交替排列后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能够完全覆盖凹槽10,即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配合遮挡凹槽10,在较好的避免凹槽10漏光的同时,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无需做的太宽,可以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
在一实施例中,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显示面板沿G-G方向的剖视图。参考图12和图13,沿与凹槽10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基板110表面平行的方向,相邻的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其中,参考图12和图13,当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相邻的边界刚还相交时,若制作时存在工艺偏差,容易在交界处产生缝隙,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的交界处容易漏光。通过设置相邻的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即使在制作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的过程中交叠部分存在工艺偏差,也不会影响对凹槽10的覆盖。相比于图11的实施方式,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存在部分交叠的制作工艺更容易实现。
可选地,第一预设倍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第二预设倍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
其中,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的宽度越小越不利于覆盖凹槽10,相反,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的宽度越大越能够较好的覆盖凹槽10,但是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的宽度过大会增大显示面板的边框,因此,设置第一预设倍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第二预设倍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在保证触控走线可以较好的覆盖凹槽10的同时,可以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窄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当非显示区的金属走线需要做到更细更密时,第一预设倍数和/或第二预设倍数还可以小于或者等于1,即第一触控走线的宽度和/或第二触控走线的宽度可以做到略小于凹槽的宽度,例如可以为凹槽宽度的0.7、0.8、0.9等尺寸。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多条第一触控走线的宽度和第二触控走线进行交替排布等方式达到排布后的走线在基板的垂直投影可以将凹槽完全覆盖,以达到避免凹槽漏光的效果。具体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数量和宽度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中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第一触控走线的宽度和第二触控走线的宽度较窄时的一种实施情况,参考图14,显示面板包括两条第一触控走线210和三条第二触控走线220,两条第一触控走线210和三条第二触控走线220相互配合,其在基板的垂直投影可以完全覆盖凹槽10。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实施情况,第一触控走线210和第二触控走线220的具体配合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参考图14,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140,第一触控走线210位于封装层120远离基板110的表面,绝缘层140位于第一触控走线210所在膜层远离基板110的一侧,第二触控走线220所在膜层位于绝缘层140远离基板110的一侧。
其中,由于封装层120能够起到阻水阻氧的作用,将第一触控走线210设置于封装层120的表面,可以在保证在制作第一触控走线210的过程中水氧等腐蚀发光结构,还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第一触控走线210靠近凹槽10,从而可以更好地覆盖凹槽10,更有效遮挡从凹槽10发散出去的光线。
可选地,参考图3,基板110包括衬底111、设置于衬底上驱动电路层112、设置于驱动电路层112远离衬底111一侧的平坦化层113,凹槽10位于平坦化层113。
其中,在形成平坦化层113后,在平坦化层113位于非显示区BB的位置通过刻蚀形成凹槽10。
可选地,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且在所述非显示区中设置有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界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凹槽;
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显示区和至少部分所述非显示区,且所述封装层填充所述凹槽;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内或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位于非显示区,且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触控走线和至少一条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在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所在膜层邻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沿所述显示区的边界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或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一子走线,所述第一子走线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所述第一子走线完全覆盖所述凹槽;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倍数大于1;
或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宽度的第二预设倍数,所述第二子走线完全覆盖所述凹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倍数大于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一子走线,所述第一子走线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所述第一子走线完全覆盖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三子走线和第四子走线,所述第三子走线和所述第四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分别覆盖所述第一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且所述第三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包括第三边界,所述第三边界位于所述第一边界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第四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包括第四边界,所述第四边界位于所述第二边界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边界和所述第二边界沿所述第一子走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或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为所述凹槽宽度的第一预设倍数,所述第二子走线完全覆盖所述凹槽;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五子走线和第六子走线,所述第五子走线和所述第六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分别覆盖所述第二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第五边界和第六边界,且所述第五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包括第七边界,所述第七边界位于所述第五边界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第六子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包括第八边界,所述第八边界位于所述第六边界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五边界和所述第六边界沿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与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基板表面平行的方向,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交替排列,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与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基板表面平行的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倍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
所述第二预设倍数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在膜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所在膜层位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平坦化层,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平坦化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217218.4A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3318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7218.4A CN112331805A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7218.4A CN112331805A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1805A true CN112331805A (zh) 2021-02-05

Family

ID=74323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7218.4A Pending CN112331805A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1805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413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413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3384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731746B (zh) 觸控顯示裝置
KR102553530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210086142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53542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860095B (zh) 触摸显示装置
US109967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2418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858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37412B (zh)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KR2021008483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33180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063144A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30224A (zh)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制造方法
US11861100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03037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80913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0406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7179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237411B (zh)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356154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795751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100485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30006985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003910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