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4189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4189A
CN111124189A CN202010001343.5A CN202010001343A CN111124189A CN 111124189 A CN111124189 A CN 111124189A CN 202010001343 A CN202010001343 A CN 202010001343A CN 111124189 A CN111124189 A CN 111124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display panel
sub
metal routing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13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4189B (zh
Inventor
马从华
王丽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013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4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4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4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第一触控层包括第一金属走线,第二触控层包括第二金属走线;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交叉限定出金属网格的网孔,一个网孔至少包括由第一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一边缘和由第二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二边缘;第一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之间包括第一间隔;第二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走线,第二子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间隔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解决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轮廓可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成为用户与电子设备实现人机交互的常用途径。为了提高交互效率,显示面板可带有触控功能。为了对显示面板增加触控功能,通常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设置触摸屏,使得整个显示装置整体厚度较厚,用户使用体验不佳。
为了适应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趋势,可将触摸功能层设置在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内部,现有技术中,触控功能层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通过刻缝绝缘,刻缝的大小一般为3μm以上,容易出现触控电极的轮廓可见的问题,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触控电极轮廓可见的问题,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的触控功能层;
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
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
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子像素不交叠;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形成金属网格;且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交叉限定出所述金属网格的网孔,一个所述网孔至少包括由第一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一边缘和由第二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二边缘;
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之间包括第一间隔;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走线,所述第二子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中,通过在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设置触控功能层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触控功能层包括绝缘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第一触控层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二触控层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由多条第一金属走线构成,第二电极由多条第二金属走线构成,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拼接形成金属网格,且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交叉限定出金属网格的网孔,即每个网孔均包括由第一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一边缘和由第二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二边缘,并且上述网格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子像素之间。第一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之间包括第一间隔,第二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走线,第二子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能够覆盖第一间隔,使得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观看时,上述第一间隔不会露出,避免了触控电极的轮廓可见问题,并且对上述第一间隔进行遮挡使得显示面板上不同位置的显示亮度更加均匀,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触控功能层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功能层的非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区域T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区域T在沿第二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触控功能层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功能层的非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触控功能层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功能层的非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目前在设置触控电极时,一般在显示面板的薄膜封装层上形成单层的触控电极,并且通过刻缝形成不同的触控电极,具体的,触控电极包括触控感应电极101和触控驱动电极102,触控驱动电极102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感应电极101用于输出触控感应信号,从而进行触控识别过程。如图1所示,触控电极均为金属走线形成的网格状,触控感应电极101和触控驱动电极102之间通过刻缝103隔开,此外,为了避免仅在触控电极边缘设置刻缝103使得触控电极轮廓图形可见的问题,在触控感应电极101和触控驱动电极102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刻缝103,则刻缝103设置更加均匀,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但是刻缝103的设置大小一般为3μm以上,容易造成刻缝可见,从而使得金属走线和触控电极轮廓可见,使得显示面板不同位置显示亮度不均,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以及设置于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的触控功能层;
显示功能层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
触控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绝缘设置;第一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第二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
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子像素不交叠;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形成金属网格;且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交叉限定出金属网格的网孔,一个网孔至少包括由第一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一边缘和由第二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二边缘;
第一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之间包括第一间隔;第二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走线,第二子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间隔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设置触控功能层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触控功能层包括绝缘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第一触控层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二触控层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由多条第一金属走线构成,第二电极由多条第二金属走线构成,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拼接形成金属网格,且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交叉限定出金属网格的网孔,即每个网孔均包括由第一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一边缘和由第二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二边缘,并且上述网格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子像素之间。第一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之间包括第一间隔,第二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走线,第二子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能够覆盖第一间隔,使得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观看时,上述第一间隔不会露出,避免了触控电极的轮廓可见问题,并且对上述第一间隔进行遮挡使得显示面板上不同位置的显示亮度更加均匀,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触控功能层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功能层的非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11和触控功能层12,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功能层11为背光源、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贴合成的膜层,上述膜层上形成有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各子像素能够各自控制进行显示。若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则显示功能层11包括可以自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层,以及辅助有机发光材料层发光的辅助发光层等。并且有机发光材料层包括多个块状结构,使得显示功能层11形成多个子像素,并且子像素位于显示功能层11的显示区。此外,参考图2,若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功能层11设置于衬底基板13上,并且衬底基板13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层,用于驱动显示功能层11发光,可选的,因为有机发光材料层需要隔绝水氧环境,一般在显示功能层11的出光侧还设置有薄膜封装层14,薄膜封装层14采用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交替堆叠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有效隔绝水氧元素。本实施例中,触控功能层12可以薄膜封装层14为衬底进行设置,不需要再为触控功能层12设置玻璃衬底,从而降低整个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置。
触控功能层12包括两层触控层,即第一触控层121和第二触控层122,并且第一触控层121和第二触控层122绝缘设置,需要注意的是,本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层121和第二触控层122均是为两层触控层定义的名称,我们可以取其中任一层作为第一触控层121,并将剩余的一层触控层作为第二触控层122。参考图2,即第一触控层121可以指代靠近显示功能层11的一层触控层,也可以指代远离显示功能层11设置的一层触控层,本实施例对第一触控层121指代的具体触控层不进行限定。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将靠近显示功能层11的一层触控层定义为第二触控层122,将远离显示功能层11的一层触控层定义为第一触控层121进行示意说明。
可选的,第一触控层121和第二触控层122之间包括绝缘层123;绝缘层123的材料包括氮化硅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的硬度较高,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均较强,有效实现第一触控层121和第二触控层122之间的绝缘,并对第一触控层121和第二触控层122进行保护。
参考图2至图4,可知图3为沿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指向非出光侧方向上,即沿图2中第三方向P1上,触控功能层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指向出光侧方向上,即沿图2中第四方向P2上,触控功能层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本实施例可将两层触控层分开示意,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触控层12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21a,第二触控层122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22a,可选的,第一电极121a可以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电极122a可以作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第二电极121a可以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电极122a可以作为触控驱动电极,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如图5所示,第一触控层121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电极121a,第一电极121a可沿第一方向X依次电连接,并且沿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21a之间绝缘设置。第二触控层122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电极122a,第二电极122a,第一电极121a可沿第一方向X依次电连接,并且沿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个第可沿第二方向Y依次连接,并且沿第一方向Y上,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2a之间绝缘设置。
第一电极121a可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1211,在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第一金属走线1211设置于子像素111之间的间隙区域,示例性的,子像素111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金属走线1211设置于相邻子像素111之间的间隙区域,未与子像素交叠,从而不会妨碍子像素111的光的出射,使得整个触控显示面板的透过率保持较高的状态。同理,第二电极122a可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1221,在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第二金属走线1221设置于子像素之间的间隙区域。需要注意的是,图3至图6中示出了局部的子像素111,其他金属走线围绕的区域也设置有子像素111,本实施例为了更清晰的展示金属走线的结构未示出其他位置子像素。
参考图3和图4,第一金属走线1211和第二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形成金属网格,每个网孔A均包括由第一金属走线1211构成的第一边缘和由第二金属走线122构成的第二边缘。第一金属走线1211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为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的延伸方向,另外,第一金属走线1211还可以包括沿其他方向延伸的子金属走线,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7是图3中区域T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7,在沿第一方向X上,存在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之间包括第一间隔d1,需要注意的是,在沿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不存在其他的第一金属走线1211,第二金属走线1221则包括沿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第二子金属走线1221a,并且第二子金属走线1221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间隔d1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则沿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间隔d1能够被第二子金属走线1221a遮挡,从而使得第一间隔d1在画面显示时不可见,避免了金属走线的轮廓可见,以及电极轮廓可见的问题,并且,因为第一间隔d1不会透出光线,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光线出射更加均匀,增强显示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使得第二子金属走线1221a能够对第一间隔d1进行遮挡,优选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7,在第一间隔d1处,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二子金属走线1221a在显示面板上正投影部分交叠,交叠处为第一交叠部d2。用户在使用显示面板时,其观看视角不一定为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即用户的观看视角存在一定倾斜,则用户可透过第一间隔d1观看到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如图8所示,图8是图7中区域T在沿第二方向上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用户的观测视线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法线L之间可能存在夹角θ,若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不包括与第二子金属走线1221a相交叠的第一交叠部d2,则当用户的观测视线与显示面板的法线L之间的夹角为θ时,用户能够观测到第一间隔d1处漏出的光线,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出光不均匀。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金属走线1221a在显示面板上正投影部分交叠,避免了漏光现象的产生,进一步保证了显示面板出光的均匀性。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沿第一方向X,第一交叠部d2可以具有第一宽度L1,其中L1>d/tan(90°-θ);d为交叠处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之间的最小距离;θ为观测视线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法线L的夹角。
本实施将第一交叠部d2在沿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称为第一宽度L1,由上述图2可知,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之间可设置有绝缘层123,本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d2的第一宽度L1的取值与绝缘层123的厚度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几何的正切公式,可获知当观测视线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法线L的夹角为θ时,恰好能够遮住该观测视角的光线的第一交叠部d2的长度为d/tan(90°-θ),而为了避免第一间隔d1处的漏光现象,所以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宽度L1>d/tan(90°-θ)。本公式中,d为交叠处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之间的最小距离,最小距离d可以理解为第一金属走线靠近绝缘层123的一面与第二金属走线靠近绝缘层123的一面的距离,即最小距离d为绝缘层123的厚度。
本实施例可根据用户需要的可观测的观测视线设置第一交叠部d2的第一宽度L1的取值,可选的,θ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60°;d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2μm~1.5μm。一般情况下,用户在通过显示面板观看图像时,与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不会过大,本示例可设置θ的最大取值为60°即可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在面板制作工艺中,绝缘层123的厚度一般可取值0.2μm~1.5μm。本实施例中,第一交叠部d2的第一宽度L1可根据上述θ的取值范围,以及d的取值范围确定,使得用户的观测视线与显示面板法线之间夹角为θ时,第一间隔d1处不会有光线透出。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和图4,一个网孔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可以至少包围一个子像素111。
一个网孔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包围一个子像素111,图3和图4中示出了一个网孔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围绕一个子像素111的情况,在不影响显示子像素111出光的情况下,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出光更加均匀,并使得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设置的更加密集,使得触控电极的检测精度更高,提高触控功能的测量精准性,降低误触控的几率。此外,一个网孔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还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示例性的,显示功能层的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一个网孔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包围一个像素单元。例如,若显示功能层的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一个网孔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包围一个像素单元中的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若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和白色子像素W,则一个网孔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可以包围一个像素单元中的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和白色子像素W。若一个网孔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包围一个像素单元,则网格的尺寸增大,金属走线的设置密度降低,降低了金属走线的刻蚀精细度,降低了网格的工艺制作难度,加快工艺进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3和图4,第一触控层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一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和一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一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中,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和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电连接;第一电极121a沿第一方向延伸,一个第一电极121a包括多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间隔d1,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中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1211c,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通过连接部1211c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层不仅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具体的,第一触控层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每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和一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可以为树杈型,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以及多条与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连接的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在沿第二方向Y上,多个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依次设置于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的两侧,形成树杈型。第一电极121a可包括多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并且可设置第一电极121a沿第一方向X延伸,即多个第一电极121a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布并顺次连接。沿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之间至少包括一个连接部1211c,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通过连接部1211c相连。并且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间隔d1,在保证相邻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之间的电连接的同时,在相邻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之间设置第一间隔d1,使得整个显示面板均匀的设置多个第一间隔d1,有利于减少第一金属走线12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21之间的重叠面积,降低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之间的垂向电压,避免垂向电压对触控检测过程造成影响,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准性。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和图4,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中,可以仅包括一个连接部1211c。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之间可以仅包括一个连接部1211c,其余部分均通过第一间隔d1断开,如图3和图4所示,在某些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之间的连接部1211c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金属走线1221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所以连接部1211c可能会使第一金属走线12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21之间的重叠面积增加,本示例中,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走线组121b之间仅设置一个连接部1211c,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之间的垂向电压,避免垂向电压对触控检测过程造成影响,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准性。
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子像素的像素排布对第一金属走线1211和第二金属走线1221的网格形状及排列形式进行设置,例如,图3和图4中,子像素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子像素列,并且子像素列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并且沿第二方向Y上,相邻子像素列之间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存在一定的错位,示例性的,图3和图4中的某个红色子像素R与相邻子像素列的红色子像素R存在错位。则相应的,围绕该子像素的网格的设置于该像素排布相同,相邻列网格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网格形状可以如图3或图4中示出的品字形排布,当然,网格的排布还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矩阵排布等,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触控功能层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功能层的非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图9和图10中则示出了矩阵排布的网格形状,图9为沿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指向非出光侧方向上,即沿图2中第三方向P1上,触控功能层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沿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指向出光侧方向上,即沿图2中第四方向P2上,触控功能层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以及图9和图10中的网格A的形状均为矩形,本实施例中,每个网格A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子像素的形状进行设置,例如,网格形状除了为矩形,还可以为菱形,参考图11和图12,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触控功能层的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功能层的非出光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沿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指向非出光侧方向上,即沿图2中第三方向P1上,触控功能层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沿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指向出光侧方向上,即沿图2中第四方向P2上,触控功能层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和图12中示出了当网格A为菱形时,网格的排布设置。此外,本实施例的网格A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本实施例对网格A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
参考图3至图12,可选的,第二金属走线12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四子金属走线1221b,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条第四子金属走线1221b之间包括第二间隔d3,第一金属走线1211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间隔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
第一金属走线1211可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第二金属走线1221可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四子金属走线1221b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金属走线1221a。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之间的第一间隔d1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金属走线1221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同理,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条第四子金属走线1221b之间包括第二间隔d3,并且第二间隔d3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此外,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条第四子金属走线1221b之间包括第二连接部1221c,则同一个第二电极内的第二金属走线之间可通过第二连接部1221c电连接,使得第二电极内的第二金属走线电位统一。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和图9,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条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可以包括第三间隔d4,第四子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三间隔d4。
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条第三子金属走线1211b之间可以包括第三间隔d4,第四子金属走线1221b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三间隔d4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此外,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条第二子金属走线1211b之间可以包括第四间隔d5,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四间隔d5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示例性的,对于图10示出的显示面板,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条第二金属走线1221a之间还可以包括第四间隔d5,第一子金属走线1211a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四间隔d5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则上述第一间隔d1、第二间隔d3、第三间隔d4以及第四间隔d5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被其他金属走线遮挡,从而避免了间隙透光的情况,并且上述间隔的设置能够减少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重叠面积,降低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之间的垂向电容,并通过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之间的横向电容进行触控检测。
同理,沿第一方向X,在第二间隔处,第四子金属走线与第三属走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上的方向上部分交叠,形成第二交叠部,并且沿第一方向X上,第二交叠部具有第二宽度L2,其中L2>d/tan(90°-θ);d为交叠处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二金属走线之间的最小距离;θ为观测视线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法线的夹角。此外,沿第二方向Y上,第三子金属走线与第四子金属走线之间形成第三交叠部,并且沿第二方向Y上,第三交叠部具有第三宽度L3,其中L3>d/tan(90°-θ);沿第二方向Y上,第二子金属走线与第一子金属走线之间形成第四交叠部,并且沿第二方向Y上,第四交叠部具有第四宽度L4,其中L4>d/tan(90°-θ)。本实施例能够保证用户在未正视显示面板时,同样不会观测到间隔处的漏光,避免了金属走线或电极轮廓可见的问题。
继续参考图3至图12,可设置多个第一电极121a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并顺次连接,形成第一电极列,并将多条第一电极列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第一电极列依次连接触控信号TPX1,TPX2等,从而使得第一电极覆盖整个显示面板。同理,设置多个第二电极122a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并顺次连接,形成第二电极列,并将多条第二电极列沿第二方向X依次排列,第二电极列依次连接触控信号TPY1,TPY2等,从而使得第一电极覆盖整个显示面板。本示例可通过第一电极121a和第二电极122a之间的横向电容进行触控识别,可选的,上述TPX1,TPX2等触控信号可以为触控驱动信号,上述TPY1,TPY2等触控信号可以为触控检测信号,或者,上述TPX1,TPX2等触控信号可以为触控检测信号,上述TPY1,TPY2等触控信号可以为触控驱动信号,本实施例对第一电极121a和第二电极122a的触控信号的具体设置类型不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显示装置可以为如图13中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功能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侧的触控功能层;
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
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
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子像素不交叠;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的正投影形成金属网格;且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交叉限定出所述金属网格的网孔,一个所述网孔至少包括由第一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一边缘和由第二金属走线构成的第二边缘;
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条第一子金属走线之间包括第一间隔;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金属走线,所述第二子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金属走线组,一个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组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子金属走线和一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子金属走线,一个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组中,所述第一子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三子金属走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组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间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组中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组通过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组中,仅包括一个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子金属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条所述第四子金属走线之间包括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子金属走线,所述第三子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间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三子金属走线包括第三间隔,所述第四子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间隔处,所述第一子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子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正投影部分交叠,所述交叠处为第一交叠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交叠部具有第一宽度L1,其中L1>d/tan(90°-θ);d为所述交叠处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之间的最小距离;θ为观测视线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法线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θ的取值范围为0°~60°;d的取值范围为0.2μm~1.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之间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网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至少包围一个所述子像素。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001343.5A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124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1343.5A CN111124189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1343.5A CN111124189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189A true CN111124189A (zh) 2020-05-08
CN111124189B CN111124189B (zh) 2023-06-30

Family

ID=70507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1343.5A Active CN111124189B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418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5489A (zh) * 2020-06-22 2020-10-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328120A (zh) * 2020-11-26 2021-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968046A (zh) * 2021-02-09 2021-06-1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64510A (zh) * 2021-03-05 2021-07-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12934B4 (de) * 2015-12-07 2023-03-23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ierte Anzeigetafel mit Berührungssteuerung und Berührungsanzeigevorrichtung
CN108054193B (zh) * 2018-02-09 2020-11-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8762542B (zh) * 2018-03-30 2021-05-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34168B (zh) * 2019-03-29 2021-07-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5489A (zh) * 2020-06-22 2020-10-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755489B (zh) * 2020-06-22 2022-10-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328120A (zh) * 2020-11-26 2021-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328120B (zh) * 2020-11-26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968046A (zh) * 2021-02-09 2021-06-1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64510A (zh) * 2021-03-05 2021-07-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189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634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626540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76257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76709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28200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12418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646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682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27106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7866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944564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649889A (zh) 显示装置
CN1116251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6640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48302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6363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JP2023528704A (ja) タッチ構造、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電子装置
JP3183253U (ja) タッチ表示装置
US202400742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8383922U (zh) 触控显示结构及显示装置
WO2023141836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110528B2 (en) Touch-sensitive display apparatus
JP2023528703A (ja) タッチ構造、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電子装置
CN11008297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5090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