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3223B -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3223B
CN112323223B CN202011049467.7A CN202011049467A CN112323223B CN 112323223 B CN112323223 B CN 112323223B CN 202011049467 A CN202011049467 A CN 202011049467A CN 112323223 B CN112323223 B CN 112323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wheel
shaped plate
wheel
driving wheel
warp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94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3223A (zh
Inventor
宋志峰
史正倩
周鼎贺
陈振
王建伟
林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0494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3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3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3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3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3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06Warp let-off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06Warp let-off mechanisms
    • D03D49/10Driving the warp beam to let the warp 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包括经轴、主动轮、从动轮和间歇性回退机构,所述经轴一端设置有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经轴同轴固定,从动轮与主动轮可脱离式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置有间歇性回退机构,主动轮用于在经轴的驱动下正向转动,从动轮反向主动式给经轴恒定的张力。从动轮正向旋转时带动气缸拉杆伸长,气缸反向回缩向从动轮提供反向拉力,从动轮进而向主动轮和经轴提供反向拉力,以实现经轴张力恒定,由于气缸的行程有限,本发明通过设置特定的结构,使得从动轮正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可自动与主动轮脱离,脱离后迅速回退固定角度后再次与主动轮配合,如此往复进行,本发明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调节范围大。

Description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经轴张力基本都是采用消极式退绕方式,为避免纱线松弛,轴架上往往设有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常见的有皮带重锤式和弹性加压夹钳式两种消极式退绕装置,其调节结果受操作者经验水平的影响很大,一旦调节不到位,张力不匀不仅会造成纱线的浪费,而且会造成织造困难,影响织物质量。特别是在三维织物的织造中,几十层经线,配备有几十根经轴,如果每根轴配备一套消极式退绕装置,轴架空间不够,没法实现张力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包括经轴从动轮、主动轮和间歇性回退机构,所述经轴一端设置有从动轮和主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连接线连接气缸的推杆,所述气缸始终保持收缩状态,所述主动轮与经轴同轴固定,从动轮与主动轮可脱离式连接,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设置有间歇性回退机构,所述主动轮用于在经轴的驱动下正向转动,所述从动轮用于通过间歇性回退机构与主动轮配合并在主动轮的驱动下正向旋转,带动气缸拉杆伸长,气缸拉杆伸长后向经轴提供反向拉力,所述从动轮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后,脱离与主动轮的配合并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之后重新与主动轮配合并在主动轮的驱动下正向旋转,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用于使得从动轮的运动过程为: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再次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反复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包括气缸、从动轮L型板和双斜面板,所述气缸设置于从动轮旁,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相邻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主动轮L型板,若干个所述主动轮L型板均匀分布于主动轮轴线外侧,所述从动轮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从动轮L型板,所述从动轮L型板的长端设置于通孔内且可沿着通孔左右滑动,当主动轮带动主动轮L型板转动,所述主动轮L型板用于推动从动轮L型板转动以带动从动轮正向旋转,从动轮正向旋转时会拉动连接线使气缸内的推杆向从动轮方向移动;
所述从动轮L型板和从动轮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用于使从动轮L型板水平移动复位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时从动轮L型板短端与主动轮L型板侧面接触平齐,所述双斜面板设置于于从动轮侧面,所述双斜面板中部为凸棱,所述双斜面板用于在从动轮L型板的长端旋转到凸棱上时顶起从动轮L型板,使从动轮L型板脱离主动轮L型板,气缸上的推杆回缩并通过连接线拉动从动轮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后,复位机构带动从动轮L型板复位到初始位置,使从动轮L型板短端重新与主动轮L型板侧面接触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用于重复进行回退步骤,所述回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主动轮上的主动轮L型板与从动轮上的从动轮L型板侧面接触平齐,主动轮旋转以带动主动轮L型板转动,主动轮L型板推动从动轮L型板转动以带动从动轮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从动轮旋转带动连接线转动以拉动气缸推杆向从动轮方向移动,气缸被动伸长,从动轮L型板转动直至与双斜面板凸棱接触;
步骤2、从动轮L型板沿着双斜面板表面移动,使从动轮L型板水平移动直至脱离主动轮L型板;
步骤3、气缸回缩,气缸上的推杆通过连接线拉动从动轮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后,复位机构带动从动轮L型板回到初始位置,从动轮L型板侧面与主动轮L型板侧面再次接触;
步骤4、主动轮旋转以带动主动轮L型板继续正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挡块和复位弹簧,所述挡块设置于从动轮L型板的长端上,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长端外侧位于挡块与从动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远离长端的一侧设置有圆柱凸起,所述圆柱凸起底部导有圆角。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低成本的实现从动轮的定期间歇式回退拉紧纱线,张力由气缸拉力提供,经轴线卷半径检测,通过比例阀调节气缸气压,可以实现织造过程中的恒定张力,提高了织物质量;该机构无需设置皮带重锤或夹钳,大大减小机构的占地体积;一个轴架上可以设有多根经轴,本装置体积较小,张力装置可分别设置在经轴的端部,从动轮正向旋转带动气缸拉杆伸长,气缸由于收缩原因向从动轮提供反向拉力,从动轮进而向主动轮和经轴提供反向拉力,以实现经轴张力恒定,由于气缸的行程有限,本发明通过设置特定的结构,使得从动轮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可自动与主动轮脱离,脱离后迅速回退,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再次与主动轮配合,如此往复进行,可长时间实现每根经轴的张力恒定,虽然从动轮与主动轮脱离后,会失去对主动轮的拉动力,但二者之间可通过接触摩擦力保持一定张力,由于从动轮反向回退的时间很短暂,因此此期间的张力减小可忽略不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安装筒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从动轮L型板顶升时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架;2、经轴;3、第一轴头;4、第二轴头;5、从动轮;51、连接线;6、主动轮;71、气缸;72、从动轮L型板;73、斜面板;74、主动轮L型板;75、挡块;76、复位弹簧;77、圆柱凸起;8、安装筒;81、第一定位槽;82、半圆凸起;821、第二定位槽;83、固定板;831、第三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包括机架1、经轴2、第一轴头3、第二轴头4、从动轮5、主动轮6和间歇性回退机构,所述第一轴头3和第二轴头4相对可旋转设置于机架1两侧,所述经轴2的两端与第一轴头3和第二轴头4可拆卸连接;
所述经轴2一端设置有从动轮5和主动轮6,所述从动轮5通过连接线51连接气缸71的推杆,所述气缸71始终保持收缩状态,所述主动轮6与经轴2同轴固定,从动轮5与主动轮6可脱离式连接,所述从动轮5和主动轮6之间设置有间歇性回退机构,所述主动轮6用于在经轴2的驱动下正向转动,所述从动轮5用于通过间歇性回退机构与主动轮6配合并在主动轮6的驱动下正向旋转,带动气缸71拉杆伸长,气缸71拉杆伸长后向经轴提供反向拉力,所述从动轮5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后,脱离与主动轮6的配合并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之后重新与主动轮6配合并在主动轮6的驱动下正向旋转,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用于使得从动轮5的运动过程为: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再次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反复进行。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包括气缸71、从动轮L型板72和双斜面板73,所述气缸71设置于从动轮5旁,所述主动轮6与从动轮5相邻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主动轮L型板74,若干个所述主动轮L型板74均匀分布于主动轮6轴线外侧,所述从动轮5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从动轮L型板72,所述从动轮L型板72的长端设置于通孔内且可沿着通孔左右滑动,当主动轮6带动主动轮L型板74转动,所述主动轮L型板74用于推动从动轮L型板72转动以带动从动轮5正向旋转,从动轮5正向旋转时会拉动连接线51使气缸71内的推杆向从动轮5方向移动;
所述从动轮L型板72和从动轮5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用于使从动轮L型板72水平移动复位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时从动轮L型板72短端与主动轮L型板74侧面接触平齐,所述双斜面板73设置于于从动轮5侧面,所述双斜面板73中部为凸棱,所述双斜面板73用于在从动轮L型板72的长端旋转到凸棱上时顶起从动轮L型板72,使从动轮L型板72脱离主动轮L型板74,气缸71上的推杆回缩并通过连接线51拉动从动轮5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后,复位机构带动从动轮L型板72复位到初始位置,使从动轮L型板72短端重新与主动轮L型板74侧面接触平齐。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用于重复进行回退步骤,所述回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主动轮上的主动轮L型板与从动轮上的从动轮L型板侧面接触平齐,主动轮旋转以带动主动轮L型板转动,主动轮L型板推动从动轮L型板转动以带动从动轮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从动轮旋转带动连接线转动以拉动气缸推杆向从动轮方向移动,气缸被动伸长,从动轮L型板转动直至与双斜面板凸棱接触;
步骤2、从动轮L型板沿着双斜面板表面移动,使从动轮L型板水平移动直至脱离主动轮L型板;
步骤3、气缸回缩,气缸上的推杆通过连接线拉动从动轮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后,复位机构带动从动轮L型板回到初始位置,从动轮L型板侧面与主动轮L型板侧面再次接触;
步骤4、主动轮旋转以带动主动轮L型板继续正向转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从动轮上的从动轮L型板脱离主动轮L型板后,主动轮L型板与从动轮的相邻面依然接触,使从动轮反向旋转时与主动轮摩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挡块75和复位弹簧76,所述挡块75设置于从动轮L型板72的长端上,所述复位弹簧76设置于长端外侧位于挡块75与从动轮5之间;
所述挡块75远离长端的一侧设置有圆柱凸起77,所述圆柱凸起77底部导有圆角。
在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L型板74的数量为4个,所述气缸71的伸缩量大于主动轮5四分之一周长,保证主动轮5旋转固定角度的过程中始终有恒定拉力;
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轴头3和第二轴头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筒8,所述安装筒8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位槽81,所述第一定位槽81用于连接第一轴头3或第二轴头4,所述安装筒8的另一侧设置有半圆凸起82和固定板83,所述半圆凸起82中部开设有第二定位槽821,所述固定板83的一端铰接于安装筒8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82的另一端开设有固定孔832,所述半圆凸起82开设有与固定孔832配合的螺纹孔822,固定板82的另一端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半圆凸起82,所述固定板83中部开设有第三定位槽831,当固定板83的一端与半圆凸起82连接时,所述第二定位槽821和第三定位槽831组成圆形定位槽,所述圆形定位槽与第一定位槽81同轴,所述圆形定位槽用于连接经轴2主体。
所述经轴2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盘片9,两个盘片9之间的区域为储纱区。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向经轴的储纱区内放置纱线,纱线拉动经轴以带动主动轮和从动轮正向转动第一固定角,从动轮拉动气缸的推杆向从动轮方向移动,使储纱区内的纱线拉长绷紧,转动第一固定角度后,从动轮脱离主动轮,气缸上的推杆回缩以拉动从动轮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转动第二固定角度后从动轮再次与主动轮配合;
重复上述过程可实现经轴的间歇式回退拉紧以及纱线的张力恒定。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经轴(2)、从动轮(5)、主动轮(6)和间歇性回退机构,所述经轴(2)一端设置有从动轮(5)和主动轮(6),所述从动轮(5)通过连接线(51)连接气缸(71)的推杆,所述气缸(71)始终保持收缩状态,所述主动轮(6)与经轴(2)同轴固定,从动轮(5)与主动轮(6)可脱离式连接,所述从动轮(5)和主动轮(6)之间设置有间歇性回退机构,所述主动轮(6)用于在经轴(2)的驱动下正向转动,所述从动轮(5)用于通过间歇性回退机构与主动轮(6)配合并在主动轮(6)的驱动下正向旋转,带动气缸(71)拉杆伸长,气缸(71)拉杆伸长后向经轴提供反向拉力,所述从动轮(5)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后,脱离与主动轮(6)的配合并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之后重新与主动轮(6)配合并在主动轮(6)的驱动下正向旋转,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用于使得从动轮(5)的运动过程为: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再次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反复进行;
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包括气缸(71)、从动轮L型板(72)和双斜面板(73),所述气缸(71)设置于从动轮(5)旁,所述主动轮(6)与从动轮(5)相邻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主动轮L型板(74),若干个所述主动轮L型板(74)均匀分布于主动轮(6)轴线外侧,所述从动轮(5)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从动轮L型板(72),所述从动轮L型板(72)的长端设置于通孔内且可沿着通孔左右滑动,当主动轮(6)带动主动轮L型板(74)转动,所述主动轮L型板(74)用于推动从动轮L型板(72)转动以带动从动轮(5)正向旋转,从动轮(5)正向旋转时会拉动连接线(51)使气缸(71)内的推杆向从动轮(5)方向移动;
所述从动轮L型板(72)和从动轮(5)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用于使从动轮L型板(72)水平移动复位到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时从动轮L型板(72)短端与主动轮L型板(74)侧面接触平齐,所述双斜面板(73)设置于从动轮(5)侧面,所述双斜面板(73)中部为凸棱,所述双斜面板(73)用于在从动轮L型板(72)的长端旋转到凸棱上时顶起从动轮L型板(72),使从动轮L型板(72)脱离主动轮L型板(74),气缸(71)上的推杆回缩并通过连接线(51)拉动从动轮(5)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后,复位机构带动从动轮L型板(72)复位到初始位置,使从动轮L型板(72)短端重新与主动轮L型板(74)侧面接触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性回退机构用于重复进行回退步骤,所述回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主动轮上的主动轮L型板与从动轮上的从动轮L型板侧面接触平齐,主动轮旋转以带动主动轮L型板转动,主动轮L型板推动从动轮L型板转动以带动从动轮正向旋转第一固定角度,从动轮旋转带动连接线转动以拉动气缸推杆向从动轮方向移动,气缸被动伸长,从动轮L型板转动直至与双斜面板凸棱接触;
步骤2、从动轮L型板沿着双斜面板表面移动,使从动轮L型板水平移动直至脱离主动轮L型板;
步骤3、气缸回缩,气缸上的推杆通过连接线拉动从动轮反向旋转第二固定角度后,复位机构带动从动轮L型板回到初始位置,从动轮L型板侧面与主动轮L型板侧面再次接触;
步骤4、主动轮旋转以带动主动轮L型板继续正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挡块(75)和复位弹簧(76),所述挡块(75)设置于从动轮L型板(72)的长端上,所述复位弹簧(76)设置于长端外侧位于挡块(75)与从动轮(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75)远离长端的一侧设置有圆柱凸起(77),所述圆柱凸起(77)底部导有圆角。
CN202011049467.7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Active CN112323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9467.7A CN112323223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9467.7A CN112323223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3223A CN112323223A (zh) 2021-02-05
CN112323223B true CN112323223B (zh) 2021-12-10

Family

ID=7431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9467.7A Active CN112323223B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322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0222C1 (de) * 1995-08-17 1996-06-05 Dornier Gmbh Lindauer Steuersystem für die Polkette zur Herstellung von Frottiergewebe auf Webmaschinen
CN104264342A (zh) * 2014-08-21 2015-01-07 东华大学 一种可自动反转的送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06435968A (zh) * 2016-11-07 2017-02-22 盐城工学院 一种可吸收多余经纱的被动式送经装置
CN106757698A (zh) * 2016-12-21 2017-05-31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纤维编织机的纬纱张力控制装置
CN206289371U (zh) * 2016-12-21 2017-06-30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编织机用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CN109082800A (zh) * 2017-06-14 2018-12-25 四川军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浆纱机的经轴制动结构
CN210636135U (zh) * 2019-07-02 2020-05-29 浙江玛萨琪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整经机的幅宽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0222C1 (de) * 1995-08-17 1996-06-05 Dornier Gmbh Lindauer Steuersystem für die Polkette zur Herstellung von Frottiergewebe auf Webmaschinen
CN104264342A (zh) * 2014-08-21 2015-01-07 东华大学 一种可自动反转的送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06435968A (zh) * 2016-11-07 2017-02-22 盐城工学院 一种可吸收多余经纱的被动式送经装置
CN106757698A (zh) * 2016-12-21 2017-05-31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纤维编织机的纬纱张力控制装置
CN206289371U (zh) * 2016-12-21 2017-06-30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编织机用经纱张力控制装置
CN109082800A (zh) * 2017-06-14 2018-12-25 四川军盛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浆纱机的经轴制动结构
CN210636135U (zh) * 2019-07-02 2020-05-29 浙江玛萨琪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整经机的幅宽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3223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41084B (zh) 一种适用于旧油管修复的长管道内部除垢装置
CN112323223B (zh) 一种间歇式回退主动经轴恒张力机构
CN109264379B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自动化转运夹具
CN109178913B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转运夹取装置及电池转运夹取工艺
CN109775432B (zh) 一种主动退解络筒机
CN211846474U (zh) 一种膜收放卷装置及引膜轴组件
US20220341266A1 (en) Fore and Aft Assembly of Belt-Type Pumping Unit
CN114772448A (zh) 一种钢卷c型钩式吊运设备
CN210549330U (zh) 一种卡簧自动安装设备及其卡簧顶推装置
CN212386537U (zh) 一种燃气管道敷设用外喷塑管转运装置
CN217478676U (zh) 一种具有止转机构的无纺布被动放卷装置
CN215613784U (zh) 纸筒安装结构及清洁装置
CN216388943U (zh) 具有凸轮推料结构的充磁机
CN218024669U (zh) 一种高压清洗机的水管收纳组件
CN113376021B (zh) 一种印染成品布物理拉伸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12046423U (zh) 印刷件张紧结构及印刷机
CN218134045U (zh) 一种预应力轧机拉杆调整装置
CN217411971U (zh) 一种拉矫机用换辊装置
CN218370713U (zh) 一种收卷辊锁定装置
CN219334820U (zh) 一种辊涂机用直线压辊
CN212095010U (zh) 一种应用于焊接系统的定位装置
CN212015780U (zh) 一种便携式超声诊断箱
CN217148136U (zh) 一种线材上料装置
CN210080398U (zh) 一种金属卷材塔型修复装置
CN216462809U (zh) 一种管道焊接用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