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9333A -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9333A
CN112309333A CN202010719792.3A CN202010719792A CN112309333A CN 112309333 A CN112309333 A CN 112309333A CN 202010719792 A CN202010719792 A CN 202010719792A CN 112309333 A CN112309333 A CN 112309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lines
internal node
demultiplexing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97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9333B (zh
Inventor
田川晶
渡部卓哉
西村淳
岩濑泰章
竹内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09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9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9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9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66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4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09G3/367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05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several lines in flat panels
    • G09G2310/021Double addressing, i.e. scanning two or more lines, e.g. lines 2 and 3; 4 and 5, at a time in a first field, followed by scanning two or more lines in another combination, e.g. lines 1 and 2; 3 and 4, in a second fiel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3Details of the generation of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8Details of timing specific for flat panels, other than clock recove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具备形成有多路分用电路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中,分别生成向作为构成该多路分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多个连接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端子施加的多个连接控制信号的升压电路设置于该多路分用电路内。各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经由通过其他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晶体管而被预充电,其后,该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的电压通过给予多路分用电路的控制信号经由升压电容器而被升压。将该升压后的内部节点的电压作为连接控制信号而给予连接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端子。

Description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基板,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多路分用器的有源矩阵基板,上述多路分用器用于将从数据侧驱动电路输出的各数据信号时分地给予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而且,本发明涉及具备这样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使用形成有多个数据信号线(也称为“源极线”)、与该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也称为“栅极线”)、沿着该多个数据信号线以及该多个扫描信号线以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形成部的有源矩阵基板。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采用以下方式,即,将有源矩阵基板的多个数据信号线以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作为一组而分组为多组数据信号线组,并对各组的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时分地给予数据信号的方式(以下称为“DEMUX方式”)。
在DEMUX方式中,使用分别与上述多个组对应的多个多路分用器,数据侧驱动电路对各多路分用器输出将应该施加于对应的组的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的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进行了时分复用后的信号(以下称为“复用数据信号”)。各多路分用器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组的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连接的两个以上的开关元件。经由对应的多路分用器中的两个以上的开关元件中的接通状态的开关元件而对该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的任一个给予来自数据侧驱动电路的各复用数据信号,依次切换各多路分用器中成为接通状态的开关元件。各数据信号线在对应的多路分用器中与其连接的开关元件为接通状态时经由该开关元件给予数据信号,其后,若该开关元件变化为断开状态,则将作为该数据信号的模拟电压保持于其布线电容。在这样作为数据信号的模拟电压给予了各数据信号线的状态或者保持的状态下,通过选择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任一个,在与该选择出的扫描信号线连接的像素形成部写入该数据信号线的电压作为像素数据。
在上述那样的DEMUX方式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为了显示部的窄边框化以及数据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子数、电路量的减少,多路分用器与像素形成部一体(单片)形成于有源矩阵基板的情况较多(以下,将使用这样多路分用器和像素形成部一体形成的有源矩阵基板的DEMUX方式称为“单片DEMUX方式”)。
然而,在形成于有源矩阵基板的各像素形成部中,作为开关元件,使用薄膜晶体管(以下简称为“TFT”),作为该TFT的沟道层的材料,有时取代以往使用的非晶硅、低温多晶硅,使用氧化物半导体。通过氧化物半导体形成有沟道层的TFT(以下称为“氧化物半导体TFT”)断开时的漏电电流极少,且能够使用该TFT实现耗电量低的显示装置。但是,氧化物半导体的迁移率比低温多晶硅的迁移率低。因此,在单片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在使用氧化物半导体TFT的情况下,与使用沟道层由低温多晶硅形成的TFT(以下称为“LTPS-TFT”)的情况相比,需要使构成多路分用器的TFT的尺寸变大。若多路分用器中的TFT的尺寸变大,则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尺寸的增大、耗电量的增加。另外,根据显示面板的规格,使用氧化物半导体TFT实现多路分用器较为困难。
相对于此,国际公开第2018/190245号小册子提出以下结构,即,使用用于使应该给予构成用于DEMUX方式的多路分用器的TFT的栅极端子的电压上升的升压电路。根据该结构,在使用了氧化物半导体TFT的单片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也能够抑制边框尺寸的增大、耗电量的增加。
但是,近年来,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高清晰化、显示尺寸的扩大正在发展。因此,在国际公开第2018/190245号小册子中提出的结构中,有时无法与这样的显示图像的高清晰化、显示尺寸的扩大对应。
发明内容
因此,在使用由如氧化物半导体那样迁移率比较低的材料形成沟道层的TFT的单片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期望进一步抑制边框尺寸的增大并且减少耗电量。
(1)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具备:
多个数据信号线;
多个扫描信号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
多个像素形成部,其沿着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以及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配置;以及
多路分用电路,其包括多个多路分用器,上述多个多路分用器分别与通过将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作为一组对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进行分组而得到的多组数据信号线组对应,上述多路分用电路具有分别与该多个多路分用器对应的多个输入端子,
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组中的上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
在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中,上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第一导通端子均与对应的输入端子连接,上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第二导通端子分别与上述对应的组的上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连接,
上述多路分用电路包括多个升压电路,上述多个升压电路生成应该给予上述多个多路分用器所含的上述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的连接控制信号,
对于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而言,
包括:与应该给予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的内部节点和用于对上述内部节点进行充电以及放电的充放电用开关元件,
构成为对经由上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而给予了上述内部节点的电压进行升压,将上述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作为上述连接控制信号而给予上述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上述控制端子,
上述多路分用电路构成为在上述多个升压电路的任一个中为了使充放电用开关元件成为接通状态时对该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给予其他升压电路中的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有源矩阵基板中,若对多路分用电路的上述多个输入端子给予时分复用后的信号(复用数据信号),则这些复用数据信号被多路分用电路解复用且作为多个数据信号而分别向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施加。此时,基于为了使多路分用电路动作而给予的控制信号(以下称为“解复用控制信号”),通过升压电路生成用于使各多路分用器的上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开/关的连接控制信号。即,在各升压电路中,基于解复用控制信号,通过经由充放电用开关元件预充电而给予内部节点的电压升压,该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作为连接控制信号而向应该接通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施加。此处,为了该内部节点的预充电而对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给予其他升压电路中的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因此,即便在将例如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有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TFT)用作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比以往提高预充电电压而提高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即连接控制信号的电压,从而降低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接通电阻。由此,在使用了由如氧化物半导体那样迁移率比较低的材料形成有沟道层的TFT的单片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比以往抑制边框尺寸的增大并且减少耗电量。
(2)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1)的结构,
上述多路分用电路接受由用于使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动作的多个控制信号构成的解复用控制信号,
还具备两个以上的信号线,上述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用于将上述多个升压电路中的应该给予上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升压电路分组为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并分别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向该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
(3)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1)的结构,
在上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中的应该给予相同的连接控制信号的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有上述多个升压电路中的一个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
(4)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3)的结构,
上述多路分用电路接受由用于使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动作的多个控制信号构成的解复用控制信号,
还具备两个以上的信号线,上述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用于将上述多个升压电路中的应该给予上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升压电路分组为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并分别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向该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
(5)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1)的结构,
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分别还包括初始化用开关元件,上述初始化用开关元件用于在各帧期间的结束时或者各帧期间的开始紧前或者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的驱动以及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的中断时使上述内部节点的电压初始化。
(6)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5)的结构,
上述多路分用电路接受由用于使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动作的多个控制信号构成的解复用控制信号,
还具备两个以上的信号线,上述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用于将上述多个升压电路中的应该给予上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升压电路分组为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并分别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向该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
(7)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5)的结构,
在上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中的应该给予相同的连接控制信号的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有上述多个升压电路中的一个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
(8)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7)的结构,
上述多路分用电路接受由用于使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动作的多个控制信号构成的解复用控制信号,
还具备两个以上的信号线,上述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用于将上述多个升压电路中的应该给予上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升压电路分组为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并分别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向该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
(9)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1)~(8)中任一个结构,
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分别还包括:
升压电容器;
第一输入端子,其经由上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而与上述内部节点连接;
第二输入端子,其与上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以及
第三输入端子,其经由上述升压电容器而与上述内部节点连接,
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各自的上述第二输入端子与通过与用于使该升压电路动作的控制信号不同的控制信号而进行动作的其他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连接。
(10)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9)的结构,
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分别还包括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
在上述多个升压电路各自中,上述内部节点经由上述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而与上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
(11)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上述(1)~(10)中任一个结构,
上述多路分用电路所含的各开关元件以及晶体管是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有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
(12)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
上述(1)~(11)中任一个结构的有源矩阵基板;
数据侧驱动电路,其经由上述多路分用电路而驱动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驱动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以及
显示控制电路,其控制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上述数据侧驱动电路以及上述多路分用电路,以使得表示应该显示的图像的多个数据信号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扫描对应地向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施加。
(13)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12)的结构,
上述显示控制电路控制上述多路分用电路,以使得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的驱动以及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停止的状态至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开始前至少一次通过上述多个升压电路的任一个使上述内部节点的电压升压。
(14)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12)或者(13)的结构,
上述显示控制电路控制上述多路分用电路,以使得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的驱动以及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中断的状态至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再次开始前至少一次通过上述多个升压电路的任一个使上述内部节点的电压升压。
(15)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为具备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上述有源矩阵基板设置有:多个数据信号线;多个扫描信号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多个像素形成部,其沿着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以及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配置;以及多路分用电路,其包括多个多路分用器,上述多个多路分用器分别与通过将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作为一组对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进行分组而得到的多组数据信号线组对应,上述多路分用电路具有分别与该多个多路分用器对应的多个输入端子,在上述驱动方法中,
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组中的上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
在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中,上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第一导通端子均与对应的输入端子连接,上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第二导通端子分别与上述对应的组的上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连接,
上述多路分用电路包括多个升压电路,上述多个升压电路生成应该给予上述多个多路分用器所含的上述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的连接控制信号,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包括:与应该给予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的内部节点和用于对该内部节点进行充电以及放电的充放电用开关元件,
上述驱动方法具备解复用步骤,在该解复用步骤中,通过对给予与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对应的输入端子的复用数据信号进行解复用,从而生成应该分别向上述对应的组的上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施加的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
上述解复用步骤包括:
充电步骤,根据给予上述多路分用电路的解复用控制信号,在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中经由上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对上述内部节点进行预充电;和
升压步骤,根据上述解复用控制信号,在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中使基于上述充电步骤的预充电后的上述内部节点的电压升压,
在上述充电步骤中,对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所含的上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给予其他升压电路中的升压后的内部节点的电压。
参照附图根据本发明的下述的详细的说明,使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式以及效果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与显示部的电结构一起示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多路分用电路所含的升压电路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A、B)。
图4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多路分用电路所含的升压电路间的连接进行说明的图(A、B)。
图5是用于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信号波形图。
图6是将以往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所含的升压电路的结构作为比较例而示出的电路图。
图7是用于对包括作为上述比较例的升压电路的以往的多路分用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信号波形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用于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信号波形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是用于对图12所示的多路分用电路所含的升压电路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A、B)。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6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7是用于对具备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18是用于对上述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信号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所提及的各晶体管中,栅极端子相当于控制端子,漏极端子以及源极端子的一方相当于第一导通端子,另一方相当于第二导通端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晶体管全部为N沟道型的薄膜晶体管(TFT),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另外,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本说明书中的“连接”是指“电连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不仅包括是指直接连接的情况,还包括是指经由其他元件的间接的连接。
<1.第一实施方式>
<1.1整体结构以及动作概要>
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100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的框图。在该有源矩阵基板100形成有显示部101,并且形成有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第一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51、52以及多路分用电路40,并且安装有作为数据侧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30(例如COG安装)。该液晶显示装置除了这样的有源矩阵基板100以及安装于其上的源极驱动器30之外,还具备显示控制电路20。从外部对显示控制电路20给予输入信号Sin,该输入信号Sin包括表示应该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号以及用于该图像的显示的时机控制信号。
图2是与显示部101的电结构一起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100的多路分用电路40的结构的电路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有源矩阵基板100的显示部101配设有作为数据信号线的多根(2m根)源极总线SL1~SL2m、作为扫描信号线的多根(n根)栅极总线GL1~GLn、沿着这些源极总线SL1~SL2m以及栅极总线GL1~GLn以矩阵状配置的多个(n×2m个)像素形成部10。
各像素形成部10与这些源极总线SL1~SL2m的任一个对应,并且与这些栅极总线GL1~GLn的任一个对应,与对应的栅极总线GLi以及源极总线SLj(1≤i≤n,1≤j≤2m)连接。
如图2所示,各像素形成部10由在对应的栅极总线GLi连接有作为控制端子的栅极端子并且在对应的源极总线SLj连接有源极端子的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以下简称为“TFT”)11、与该TFT11的漏极端子连接的像素电极Ep、共用地设置于n×2m个像素形成部10的共用电极Ec、夹设于像素电极Ep与共用电极Ec之间且共用地设置于n×2m个像素形成部10的液晶层构成。而且,通过由像素电极Ep以及共用电极Ec形成的液晶电容构成像素电容Cp。典型而言,为了在像素电容Cp可靠地保持电压而与液晶电容并列地设置有辅助电容,但辅助电容不与本发明直接相关,因此省略其说明以及图示。
作为像素形成部10的TFT11,能够采用沟道层使用了非晶硅的薄膜晶体管、沟道层使用了低温多晶硅的薄膜晶体管(LTPS-TFT)、沟道层使用了氧化物半导体的薄膜晶体管(氧化物TFT)等。作为氧化物TFT,例如能够采用具有包含In-Ga-Zn-O系的半导体(例如铟镓锌氧化物)的氧化物半导体层的薄膜晶体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像素形成部10的TFT11,使用氧化物TFT。第一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51、52以及多路分用电路40与像素形成部10一体地形成在有源矩阵基板100上,针对多路分用电路40的TFT,也使用氧化物TFT。
显示控制电路20从外部接受输入信号Sin,并基于该输入信号Sin,生成并输出数据侧控制信号Scd、第一扫描侧控制信号Scs1、第二扫描侧控制信号Scs2、解复用控制信号Ssw以及共用电压Vcom(不图示)。数据侧控制信号Scd给予作为数据侧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30,第一扫描侧控制信号Scs1给予第一栅极驱动器51,第二扫描侧控制信号Scs2给予第二栅极驱动器52,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给予多路分用电路40。
第一栅极驱动器51基于第一扫描侧控制信号Scs1,分别生成用于依次选择第奇数个栅极总线GL1,GL3,…的扫描信号G1,G3,…并分别向该第奇数个栅极总线GL1,GL3,…施加。第二栅极驱动器52基于第二扫描侧控制信号Scs2,分别生成用于依次选择第偶数个栅极总线GL2,GL4,…的扫描信号G2,G4,…并分别向该第偶数个栅极总线GL2,GL4,…施加。通过基于这样的第一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51、52的栅极总线GL1~GLn的驱动,上述n根栅极总线GL1~GLn按每一个水平期间依次选择,这样的n根栅极总线GL1~GLn的依次的选择以1帧期间作为周期而重复。此处“水平期间”是指相当于基于水平扫描以及垂直扫描的影像信号的显示图像的一行的部分的期间。此外,也可以构成为按每多个水平期间(例如两个水平期间)依次选择栅极总线GL1~GLn的选择期间。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虽构成为第奇数个栅极总线GL1,GL3,…由第一栅极驱动器51驱动,第偶数个栅极总线GL2,GL4,…由第二栅极驱动器52驱动,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构成为n根栅极总线GL1~GLn从它们的一端侧由第一栅极驱动器51驱动,从它们的另一端侧由第二栅极驱动器52驱动。另外,也可以取代这些,而构成为在n根栅极总线GL1~GLn的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仅配置一个栅极驱动器,通过该一个栅极驱动器驱动n根栅极总线GL1~GLn。此外以下,在栅极总线GL1~GLn由第一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51、52驱动的结构中,有时将由第一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51、52构成的电路称为“栅极驱动器”。
给予源极驱动器30的数据侧控制信号Scd包括表示应该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号Sv以及数据侧时机控制信号Sct(例如开始脉冲信号、时钟信号等)。源极驱动器30通过基于这样的数据侧控制信号Scd,在与基于上述扫描信号G1~Gn的栅极总线GL1~GLn的上述驱动对应的时机,生成并输出数据侧输出信号Do1~Dom,由此经由多路分用电路40而驱动源极总线SL1~SL2m(详细情况将后述)。通常,在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将两根以上的源极总线作为一组而将有源矩阵基板的源极总线分组为多组源极总线组,源极驱动器作为源极总线驱动用的输出端子,具备分别与该多个组对应的多个输出端子。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两根源极总线SLj、SLj+2作为一组而将有源矩阵基板100的2m根源极总线SL1~SL2m分组为m组源极总线组(SL1、SL3),(SL2,SL4),(SL5,SL7),(SL6,SL8),…,(SL2m-2,SL2m),源极驱动器30作为源极总线驱动用的输出端子,具备分别与该m组对应的m个输出端子To1~Tom。从各输出端子Tok(k=1~m)输出的数据侧输出信号Dok是对应该分别向对应的组的两根源极总线SLj、SLj+2施加的数据信号Dj、Dj+2进行了时分复用的信号(以下称为“复用数据信号”)。
多路分用电路40与上述的显示部101一体地形成于有源矩阵基板100,从源极驱动器30接受复用数据信号Do1~Dom,并对这些复用数据信号Do1~Dom进行解复用而作为2m个数据信号D1~D2m分别向源极总线SL1~SL2m给予。即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包括分别与m组源极总线组SLj、SLj+2对应的m个多路分用器411~41m,并具有分别与这m个多路分用器411~41m对应的m个输入端子Td1~Tdm。这m个输入端子Td1~Tdm分别经由数据输出线VL1~VLm而分别与源极驱动器30的m个输出端子To1~Tom连接,从源极驱动器30输出的复用数据信号Do1~Dom分别给予多路分用电路40的输入端子Td1~Tdm。各多路分用器41k基于解复用控制信号Ssw,将与对应的输入端子Tdk连接的数据输出线VLk连接于对应的组的两根源极总线SLj、SLj+2的任一个,并且将连接于该数据输出线VLk的源极总线在各水平期间在这两根源极总线SLj、SLj+2之间切换。由此,将给予多路分用电路40的各输入端子Tdk的复用数据信号Dok解复用而作为数据信号Dj、Dj+2分别向对应的组的两根源极总线SLj、SLj+2给予。
此外,在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10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以使向相互邻接的源极总线SLj、SLj+1施加的数据信号Dj、Dj+1的极性相互不同的方式驱动源极总线SL1~SLm的方式。此处,采用所谓的柱反转驱动方式,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不限定于此。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所采用的反转驱动方式对应地,各组源极总线组由每隔一个选出的两根源极总线SLj、SLj+2构成。由此,在一个帧期间恒定地维持从源极驱动器30的各输出端子Tok输出的复用数据信号Dok的极性。
如图2所示,多路分用电路40的多路分用器411~41m分别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组的两根源极总线SLj、SLj+2连接的两个作为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TFT(以下称为“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该多路分用器41k的输入端(连接有数据输出线VLk的端子)经由该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中的一方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而与该两根源极总线中的一方的源极总线SLj连接,并且也经由另一方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2而与另一方的源极总线SLj+2连接。另外,多路分用电路40具备升压电路42j,上述升压电路42j生成应该给予各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的控制信号(以下称为“连接控制信号”)SWj(j=1~2m)。
多路分用电路40基于解复用控制信号Ssw,对从源极驱动器30输出的m个复用数据信号Do1~Dom进行解复用而作为数据信号D1~D2m,分别向源极总线SL1~SL2m施加。
如以上那样,对源极总线SL1~SL2m施加数据信号D1~D2m,对栅极总线GL1~GLn施加扫描信号G1~Gn。而且,从显示控制电路20对共用电极Ec供给规定的共用电压Vcom。通过这样的显示部101的源极总线SL1~SL2m以及栅极总线GL1~GLn的驱动,将基于图像信号Sv的像素数据写入各像素形成部10,并且从不图示的背光源对显示部101的背面照射光,从而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Sin所含的图像信号Sv所表示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01。
<1.2多路分用电路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详情>
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中,通过基于解复用控制信号Ssw而由升压电路421~42(2m)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SW1~SW2m,控制连接控制晶体管M1~M2m的开/关。由此,各多路分用器41k(k=1~m)的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标注了较小的编号的连接控制晶体管(称为“A连接控制晶体管”)Mj在各水平期间在为了对与其连接的源极总线SLj给予数据信号Dj时成为接通状态,标注了较大的编号的连接控制晶体管(称为“B连接控制晶体管”)Mj+2在各水平期间在为了对与其连接的源极总线SLj+2给予数据信号Dj+2时成为接通状态。以下,参照图3~图5,对这样的多路分用电路40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3的(A)是用于对升压电路42j的端子进行说明的图,图3的(B)是表示升压电路42j的结构的电路图(j=1~2m)。图4的(A)、(B)是用于对多路分用电路40所含的升压电路间的连接进行说明的电路图。图5是用于对多路分用电路4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信号波形图。
给予多路分用电路40的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由图5所示那样的两个A控制信号ASW1、ASW3和两个B控制信号BSW1、BSW3构成。在生成应该向各多路分用器41k所含的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A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给予的连接控制信号(以下称为“A连接控制信号”)SWj的升压电路42j输入有A控制信号ASW1、ASW3,在生成应该向该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B连接控制晶体管Mj+2的栅极端子给予的连接控制信号(以下称为“B连接控制信号”)SWj+2的升压电路42(j+2)输入有B控制信号BSW1、BSW3。
升压电路42j如图3的(A)所示,作为输入端子而具有第一~第三输入端子S1、S2、Bst,作为输出端子而具有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子N1、N1,如图3的(B)所示构成。即,升压电路42j具备两个N沟道型的TFT(以下仅称为“晶体管”)T1、T2和升压电容器Cbst。晶体管T1为其栅极端子连接于其漏极端子的形式即二极管连接形式,且使漏极端子以及栅极端子连接于输入端子S1,使源极端子连接于晶体管T2的漏极端子。晶体管T2作为充放电用开关元件而发挥功能,使栅极端子连接于第二输入端子S2,使源极端子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子S1。包括晶体管T1与晶体管T2连接的连接点的内部节点N1经由升压电容器Cbst而与第三输入端子Bst连接。另外,该内部节点N1连接于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子N1、N1,该内部节点N1的电压作为连接控制信号(A连接控制信号或者B连接控制信号)SWj而给予连接控制晶体管Mj(j=1~2m)。
如从图2、图3以及图4可知的那样,在生成A连接控制信号SWj的升压电路(以下称为“A升压电路”)42j(j=1,2,5,6,9,10,…,2m-2)中,分别对第一以及第三输入端子S1、Bst给予A控制信号ASW1、ASW3,对第二输入端子S2给予生成B连接控制信号SWj+2的升压电路(以下称为“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图4的(B)所示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另外,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图4的(A)所示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经由第一输出端子N1而给予B升压电路42(j+2)的第二输入端子S2(参照图2、图4)。另外,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内部节点N1A)的电压经由第二输出端子N1作为A连接控制信号SWj而给予A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内部节点N1B)的电压经由第二输出端子N1作为B连接控制信号SWj+2而给予B连接控制晶体管Mj+2的栅极端子。
具备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升压电路421~42(2m)的多路分用电路40基于来自显示控制电路20的解复用控制信号Ssw即图5所示的A控制信号ASW1、ASW3以及B控制信号BSW1、BSW3而如以下那样进行动作。以下,着眼于图4所示的A升压电路421以及B升压电路423对多路分用电路40的动作进行说明。
被给予有A升压电路421所生成的A连接控制信号SW1的A连接控制晶体管M1和被给予有B升压电路423所生成的B连接控制信号SW3的B连接控制晶体管M3构成第一个多路分用器411,对分别应该向两根源极总线SL1、SL3施加的数据信号D1、D3进行了时分复用的信号作为复用数据信号Do1经由数据输出线VL1而给予该多路分用器411的输入端子。此外,对应该分别向两根源极总线SL2、SL4施加的数据信号D2、D4进行了时分复用的信号作为复用数据信号Do2经由数据输出线VL2而给予第二个多路分用器412的输入端子。更详细而言,相对于第一个多路分用器411,在各水平期间(也称为“1H期间”)的前半以及后半中的一个期间,数据信号D1的电压经由数据输出线VL1而给予多路分用器411,在另一个期间,数据信号D3的电压经由数据输出线VL1而给予多路分用器411。另外,在各1H期间的前半以及后半中的一个期间,数据信号D2的电压经由数据输出线VL2而给予第二个多路分用器412,在另一个期间,数据信号D4的电压经由数据输出线VL2而给予第二个多路分用器412。针对其他多路分用器413~41m也相同。
如图5所示,在某个1H期间的开始时刻t1(时刻t1),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一个B控制信号BSW1从低电平(L电平)变化为高电平(H电平)。由此,图4的(B)所示的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经由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B而被预充电。此外,只要是在(不是显示部101的驱动的开始时、从休止期间再次开始时等)通常的动作期间,则此时,图4的(A)所示的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为H电平,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经由晶体管T2B也被预充电。其后,在时刻t3,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其他B控制信号BSW3从L电平变化为H电平,由此,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经由升压电容器Cbst而升压,成为比H电平的电压高的电压(将该电压下的H电平称为“升压H电平”)。
其后,在时刻t4,从源极驱动器30给予数据输出线VL1的电压从应该向源极总线SL1施加的数据信号D1的电压朝向应该向源极总线SL3施加的数据信号D3的电压变化,该数据信号D3的电压经由被施加有内部节点N1B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3而给予源极总线SL3。
在该1H期间结束、接下来的1H期间(以下称为“第二个1H期间”)开始的时刻t5,从源极驱动器30给予数据输出线VL1的电压变化为应该向源极总线SL3施加的接下来的显示行的数据信号D3的电压。而且,在时刻t5,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一个A控制信号ASW1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由此,图4的(A)所示的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经由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A而被预充电。此时,图4的(B)所示的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是升压H电平,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也经由通过该升压H电平的电压而成为接通状态的晶体管T2A被预充电。在图5中,记载于时刻t5与时刻t6之间的粗体的虚线的箭头表示基于这样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而将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预充电。
此后,在时刻t6,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上述其他B控制信号BSW3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在时刻t7,上述一个B控制信号BSW1也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与此对应地,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降低,在时刻t7成为L电平。另外,在时刻t7,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其他A控制信号ASW3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由此,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经由升压电容器Cbst而升压,成为比H电平的电压高的电压即升压H电平的电压。通过该电压,图4的(B)所示的B升压电路423的晶体管T2B通过升压H电平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经由晶体管T2B而重置至上述一个B控制信号BSW1(变化为L电平),有助于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的迅速的电压降低。
根据上述内容,在期间t5~t6中,应该向源极总线SL3施加的上述接下来的显示行的数据信号D3的电压经由通过升压后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升压H电平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3而给予源极总线SL3。
其后,在时刻t8,从源极驱动器30给予数据输出线VL1的电压从应该向源极总线SL3施加的数据信号D3的电压朝向应该向源极总线SL1施加的数据信号D1的电压变化,该数据信号D1的电压经由通过升压后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升压H电平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1而给予源极总线SL1。
在第二个1H期间结束、接下来的1H期间(以下也称为“第三个1H期间”)开始的时刻t9,从源极驱动器30给予数据输出线VL1的电压变化为应该向源极总线SL1施加的接下来的显示行的数据信号D1的电压。而且,在时刻t9,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上述一个B控制信号BSW1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由此,图4的(B)所示的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经由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B而被预充电。此时,图4的(A)所示的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是升压H电平,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也经由通过该升压H电平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晶体管T2B而被预充电。在图5中,记载于时刻t9与时刻t10之间的粗体的虚线的箭头表示这样基于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将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预充电。
此后,在时刻t10,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上述其他A控制信号ASW3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在时刻t11,上述一个A控制信号ASW1也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与此对应地,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降低,在时刻t11成为L电平。另外,在时刻t11,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上述其他B控制信号BSW3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由此,B升压电路423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经由升压电容器Cbst而升压,成为比H电平的电压高的电压即升压H电平的电压。通过该电压,图4的(A)所示的A升压电路421的晶体管T2A通过升压H电平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经由晶体管T2A重置于上述一个A控制信号ASW1(变化为L电平),有助于A升压电路421的内部节点N1A的迅速的电压降低。
根据上述内容,在期间t9~t10,应该向源极总线SL1施加的上述接下来的显示行的数据信号D1的电压经由通过升压后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1而给予源极总线SL1。
其后,在时刻t12,从源极驱动器30给予数据输出线VL1的电压从应该向源极总线SL1施加的数据信号D1的电压朝向应该向源极总线SL3施加的数据信号D3的电压变化,该数据信号D3的电压经由通过升压后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3而给予源极总线SL3。
以下同样,图4的(A)所示的升压电路421那样的A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N1A经由通过图4的(B)所示的升压电路423那样的B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N1B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晶体管T2A而被预充电,其后,该内部节点N1A的电压通过经由升压电容器Cbst升压而成为升压H电平。另一方面,图4的(B)所示的升压电路423那样的B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N1B经由通过图4的(A)所示的升压电路421那样的A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N1A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晶体管T2B而被预充电,其后,该内部节点N1B的电压通过经由升压电容器Cbst升压而成为升压H电平。在为了使构成各多路分用器41k(k=1~m)的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A连接控制晶体管Mj成为接通状态时,从A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N1A对其栅极端子给予升压H电平的电压,在为了使B连接控制晶体管Mj+2成为接通状态时,从B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N1B对其栅极端子给予升压H电平的电压。
通过如以上那样控制各多路分用器41k(k=1~m)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从而将从源极驱动器30输出的m个复用数据信号Do1~Dom解复用而作为数据信号D1~D2m分别向源极总线SL1~SL2m施加。
此外,如从上述可知的那样,作为结果,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的预充电电压通过经由作为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晶体管T2给予的控制信号ASW1或者BSW1的电压来决定,因此不一定需要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但是,为了在后述的休止期间后的源极总线SLi的驱动再次开始时、电源接通后的源极总线SLj的开始时适当地对内部节点N1进行充电,优选具备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
<1.3在多路分用电路中使用的升压电路的比较例>
接下来,作为在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多路分用电路40中使用的升压电路42j的比较例,对在以往的DEMUX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中使用的升压电路进行说明。此处,将国际公开第2018/190245号小册子所述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所具备的DEMUX电路中使用的升压电路作为比较例(参照该文献的段落[0145]~[0150]、图18、图19)。
图6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升压电路20x的结构的电路图。图6所示的升压电路20x与本实施方式的升压电路42j对应,开关TFT12x与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所含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对应(j=1~2m)。作为该比较例的升压电路20x所含的设置用TFT24x以及升压用电容元件26x分别与本实施方式的升压电路42j所含的晶体管T1以及升压电容器Cbst对应(参照图3的(B))。另外,图7是用于对包含作为比较例的升压电路20x的以往的多路分用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信号波形图。对图6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DL2、DL3分别给予图7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A、DL2A、DL3A的信号,或者分别给予图7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B、DL2B、DL3B的信号。此处,图7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A、DL2A、DL3A的信号分别给予图6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DL2、DL3,在这种情况下,将升压电路20x的内部节点N1的电压波形在图7中作为内部节点N1A的电压波形而示出。
如图7所示,在与本实施方式的1H期间(一个水平期间)相当的一个水平扫描期间的开始时刻(时刻t1),驱动信号线DL1(DL1A)的电压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通过该H电平的驱动信号线DL1的电压将内部节点N1预充电。但是,在该预充电中,H电平的驱动信号线DL1的电压经由二极管连接形式的设置用TFT24x而给予内部节点N1,因此内部节点N1(N1A)的电压只上升至从H电平的驱动信号线DL1的电压Vh减去了设置用TFT24x的阈值电压Vth(>0)而成的电压Vh-Vth。图7中,记载于时刻t1与时刻t2之间的粗体的虚线的箭头表示基于这样H电平的驱动信号线DL1(DL1A)的电压Vh的电压而将升压电路20x的内部节点N1(N1A)预充电(该箭头与图5中记载于时刻t5与时刻t6之间的粗体的虚线的箭头对应)。
其后,在时刻t2,驱动信号线DL3(DL3A)的电压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由此,升压电路20x的内部节点N1的电压经由升压用电容元件26x而升压,成为比H电平的电压高的电压即升压H电平的电压。但是如前述那样,通过其之前的预充电动作(期间t1~t2的动作)得到的内部节点N1(N1A)的电压(以下称为“预充电电压”)不会高于从H电平的驱动信号线DL1的电压Vh减去设置用TFT24x的阈值电压Vth(>0)而成的电压Vh-Vth,因此与其对应地升压H电平的电压也低于本实施方式的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
在上述中,图7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A、DL2A、DL3A的信号分别给予图6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DL2、DL3,但即便在图7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B、DL2B、DL3B的信号分别给予图6所示的驱动信号线DL1、DL2、DL3的情况下,也相对于升压电路20x的内部节点N1(N1B)进行相同的预充电动作以及升压动作。例如在图7中,记载于时刻t3与时刻t4之间的粗体的虚线的箭头表示基于H电平的驱动信号线DL1(DL1B)的电压Vh将升压电路20x的内部节点N1(N1B)预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内部节点N1(N1B)的电压也只上升至从H电平的驱动信号线DL1的电压Vh减去了设置用TFT24x的阈值电压Vth(>0)而成的电压Vh-Vth。
如上述那样在内部节点N1得到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给予多路分用电路的开关TFT12x(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且使用了该比较例的升压电路20x的多路分用电路中,也通过与本实施方式在功能上相同的解复用动作,从来自源极驱动器的输出的进行了时分复用后的数据信号(输出信号线VL1~VL2m的信号)生成应该分别向源极总线SL1~SL2m施加的数据信号D1~D2m。
<1.4效果>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B)所示,在作为多路分用电路40的开关元件的各连接控制晶体管Mj(j=1~2m)的栅极端子作为连接控制信号SWj而施加有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的电压。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具备:基于各多路分用器41k而生成应该向该多路分用器41k的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A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施加的连接控制信号SWj的升压电路(A升压电路)42j、生成应该向B连接控制晶体管Mj+2的栅极端子施加的连接控制信号SWj+2的升压电路(B升压电路)42(j+2)。
如从图4的(A)可知的那样,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A不只是经由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A而被预充电,也经由在栅极端子施加有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的晶体管T2A而被预充电。如图5所示,在将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A预充电的期间(期间t5~t6、t13~t14)中,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已经升压,因此升压H电平的电压给予A升压电路42j的上述晶体管T2A的栅极端子。即,将比用于对上述内部节点N1A进行预充电的A控制信号ASW1的电压充分高的电压给予上述晶体管T2A的栅极端子。因此,能够使上述内部节点N1A的预充电电压高于上述比较例的内部节点N1(N1A、N1B)的预充电电压。即在上述比较例中,内部节点N1(N1A、N1B)的预充电电压只能够上升至从H电平的驱动信号线DL1的电压Vh减去设置用TFT24x的阈值电压Vth(>0)而成的电压Vh-Vth,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上述内部节点N1A的电压上升至A控制信号ASW1的H电平电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B升压电路42(j+2)中,其内部节点N1B不仅经由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B而被预充电,还经由在栅极端子施加有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的晶体管T2B而被预充电(参照图4的(B))。因此,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的预充电电压也能够上升至B控制信号BSW1的H电平电压,能够高于上述比较例的内部节点N1(N1A、N1B)的预充电电压。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升压电路42j(j=1~2m)的内部节点N1(N1A、N1B)的预充电电压高于上述比较例的内部节点N1(N1A、N1B)的预充电电压,因此即便经由升压用电容元件26x或者升压电容器Cbst而升压的电压(基于升压动作的上升的量)相同,也能够使升压电路42j(j=1~2m)的内部节点N1的升压后的电压(升压H电平电压)高于上述比较例的内部节点N1的升压后的电压(升压H电平电压)。
根据上述内容,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应该向作为构成多路分用电路40(的各多路分用器41j)的开关元件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施加的连接控制信号SWj(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的电压)比以往高。因此,作为构成多路分用电路的开关元件,能够实现比以往抑制TFT的尺寸并且与单片DEMUX方式对应的有源矩阵基板。因此,在使用了通过如氧化物半导体那样迁移率比较低的材料形成有沟道层的TFT的单片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进一步抑制边框尺寸的增大并且减少耗电量。
<2.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具备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40b的结构的电路图。图9是用于对该多路分用电路40b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信号波形图。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的除多路分用电路40b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参照图1~图4),因此对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显示控制电路20给予多路分用电路40b的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由第一~第四A控制信号ASW1~ASW4以及第一~第四B控制信号BSW1~BSW4构成,在多路分用电路40b配设有用于分别传递上述控制信号ASW1~ASW4、BSW1~BSW4的八根信号线。在使用这八根信号线的图8所示的结构中,在第一个多路分用器411的A升压电路421输入有第一以及第三A控制信号ASW1、ASW3,在第二个多路分用器412的A升压电路422输入有第二以及第四A控制信号ASW2、ASW4。另外,在第一个多路分用器411的B升压电路423输入有第一以及第三B控制信号BSW1、BSW3,在第二个多路分用器412的B升压电路424输入有第二以及第四B控制信号BSW2、BSW4。如已叙述的那样,“A升压电路”是生成应该向各多路分用器41j的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标注了较小的编号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给予的连接控制信号SWj的升压电路,“B升压电路”是生成应该向该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标注了较大的编号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2的栅极端子给予的连接控制信号SWj+2的升压电路(在以下所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相同)。多路分用电路40b的除上述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相同(参照图2以及图8),因此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以使第二以及第四A控制信号以及第二以及第四B控制信号ASW2、ASW4、BSW2、BSW4成为分别与第一以及第三A控制信号以及第一以及第三B控制信号ASW1、ASW3、BSW1、BSW3相同的波形的信号的方式,在显示控制电路20中生成解复用控制信号Ssw。而且,在多路分用电路40b中,将升压电路421~42(2m)中的应该给予解复用控制信号Ssw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升压电路分割为两个升压电路组,配设有用于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分别向该两个升压电路组传递的两个信号线。如图9所示,例如第一A控制信号ASW1与第二A控制信号ASW2是相同的控制信号,如图8所示,针对该相同的控制信号,配置有作为该相同的控制信号而对应该给予其的升压电路421,422,425,426,…42(2m-3),42(2m-2)中的升压电路421,425,…,42(2m-3)传递第一A控制信号ASW1的信号线、作为该相同的控制信号而对升压电路422,426,…,42(2m-2)传递第二A控制信号ASW2的信号线。如这方面和从图2以及图8所示的结构可知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给予各升压电路42j(j=1~2m)的输入端子S1、S2、Bst(参照图3的(A))的信号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给予各升压电路42j(j=1~2m)的输入端子S1、S2、Bst的信号实质相同。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多路分用电路40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相同地动作,得到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于对多路分用器411~41m传递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信号线的根数增加,但这些信号线每一根的负荷减少(与一根信号线连接的升压电路的个数成为1/2)。因此,构成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各控制信号ASW1~ASW4、BSW1~BSW4的波形的钝化变小。作为其结果,可更正确地进行基于作为来自源极驱动器30的数据侧输出信号的复用数据信号Do1~Dom的解复用的数据信号D1~D2m的生成以及对源极总线SL1~SL2m的施加,显示部101的显示品质提高。另外,波形的钝化小,由此内部节点N1A、N1B的预充电以及升压时的向规定电压的到达以短时间进行,因此在高清晰面板、高频驱动面板等一个水平期间较短的面板中,也可得到良好的显示品质。
此外,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将多路分用电路40b的多个(2m个)升压电路中的应该给予构成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升压电路分组为两个升压电路组,为了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分别向该两个升压电路组传递而设置有两个信号线。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多路分用电路40的多个(2m个)升压电路中的应该给予上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升压电路分组为三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为了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分别向该三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而设置有三个以上的信号线。
<3.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具备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40c的结构的电路图。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的除多路分用电路40c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参照图1~图4),因此对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中,如图2所示,输出作为各升压电路42j(j=1~2m)的内部节点N1的电压的连接控制信号SWj的端子N1与作为一个开关元件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连接。但是,如从图2所示的多路分用电路40的结构可知的那样,给予多路分用器411~41m的A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的连接控制信号SWj实质彼此是相同的信号,另外,给予多路分用器411~41m的B连接控制晶体管Mj+2的栅极端子的连接控制信号SWj+2实质彼此也是相同的信号。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c中,如图10所示,输出作为各升压电路42k(k=1~4)的内部节点N1的电压的连接控制信号SWk的端子N1与作为彼此不同的四个多路分用器所分别包含的开关元件的四个连接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端子连接。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减少多路分用电路的电路量。
此外,在图10中,仅描绘出十六根源极总线SL1~SL16,但在具备许多源极总线的实际的有源矩阵基板中,针对十六根源极总线设置四个升压电路,将分别与该十六根源极总线连接的连接控制晶体管和该四个升压电路以与图10所示的连接形式相同的形式连接即可。另外,作为应该从输出由各升压电路42k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SWk的端子N1给予相同的连接控制信号的开关元件的连接控制晶体管的个数也可以是4以外的多个(2~3或者5以上的任一个)。以上方面在后述的第三、第四、第七以及第八实施方式中也相同(参照图10、图11、图15、图16)。
<4.第四实施方式>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c(图10)构成为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图2)变更为由各升压电路42k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SWk的输出端子N1与作为开关元件的四个连接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端子连接,但也可以构成为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b(图8)变更为由各升压电路42k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SWk的输出端子N1与作为开关元件的四个连接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端子连接。将包括这样的多路分用电路的有源矩阵基板作为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40d的结构的电路图。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的除多路分用电路40d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参照图1~图4、图8),因此对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d中,也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参照图8),从显示控制电路20给予多路分用电路40d的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由第一~第四A控制信号ASW1~ASW4以及第一~第四B控制信号BSW1~BSW4构成,在多路分用电路40d配设有用于分别传递上述的控制信号ASW1~ASW4、BSW1~BSW4的八根信号线。第二以及第四A控制信号以及第二以及第四B控制信号ASW2、ASW4、BSW2、BSW4是分别与第一以及第三A控制信号以及第一以及第三B控制信号ASW1、ASW3、BSW1、BSW3相同的波形的信号(参照图9)。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d中,如图11所示,由各升压电路42k(k=1~4)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SWk的输出端子N1与作为彼此不同的四个多路分用器所分别包含的开关元件的四个连接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端子连接。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减少多路分用电路的电路量。
<5.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具备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40e的结构的电路图。图13的(A)是用于对该多路分用电路40e所含的升压电路42j的端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3的(B)是表示升压电路42j的结构的电路图(j=1~2m)。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的除多路分用电路40e以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参照图1、图2),因此对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以下,参照图12、图13,对升压电路42j的结构以及动作以及多路分用电路40e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显示控制电路20给予多路分用电路40e的解复用控制信号Ssw除了两个A控制信号ASW1、ASW3以及两个B控制信号BSW1、BSW2之外还包括清除信号CLR,在多路分用电路40e配设有用于分别传递两个A控制信号ASW1、ASW3以及两个B控制信号BSW1、BSW2以及清除信号CLR的信号线。在生成应该向各多路分用器41k所含的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A连接控制晶体管(标注了较小的编号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的栅极端子给予的A连接控制信号SWj的升压电路42j,与A控制信号ASW1、ASW2一起输入清除信号CLR,在生成应该向该两个连接控制晶体管Mj、Mj+2中的B连接控制晶体管(标注了较大的编号的连接控制晶体管)Mj+2的栅极端子给予的B连接控制信号SWj+2的升压电路42(j+2),与B控制信号BSW1、BSW2一起输入清除信号CLR。
升压电路42j(j=1~2m)如图13的(A)所示,作为输入端子,除了第一~第三输入端子S1、S2、Bst之外还具有第四输入端子CLR,作为输出端子,具有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子N1、N1,如图13的(B)所示构成。即升压电路42j具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升压电路42j内的连接形式相同地连接的N沟道型TFT亦即两个晶体管T1、T2和升压电容器Cbst。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升压电路42j还具备作为N沟道型的TFT的晶体管T3,该晶体管T3作为初始化用开关元件发挥功能,包括晶体管T1与T2连接的连接点的内部节点N1经由该晶体管T3而与第一输入端子S1连接。该晶体管T3的栅极端子与第四输入端子CLR连接。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升压电路42j相同(参照图3),内部节点N1与第一以及第二输出端子N1、N1连接,该内部节点N1的电压作为连接控制信号(A连接控制信号或者B连接控制信号)SWj,给予连接控制晶体管Mj(j=1~2m)。
给予各升压电路42j的清除信号CLR在各帧期间的结束时刻或者各帧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紧前以规定期间成为高电平,通过H电平的清除信号CLR使各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初始化。由此,多路分用电路40e的动作稳定化。
具备上述那样的升压电路42j的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e针对基于上述清除信号CLR的内部节点N1的初始化以外的情况,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相同地动作。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多路分用电路40e的动作稳定化。
<6.第六实施方式>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e(图12)构成为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图2)中将各升压电路42j(图3)变更为图13所示的结构的升压电路42j,但也可以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b(图8)中将各升压电路42j(图3)变更为图13所示的升压电路42j。将包括这样的多路分用电路的有源矩阵基板作为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40f的结构的电路图。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的除多路分用电路40f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参照图1~图4、图8),因此对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给予各升压电路42j的清除信号CLR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各帧期间的结束时刻或者各帧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紧前以规定期间成为H电平,通过H电平的清除信号CLR使各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初始化。
根据上述那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使多路分用电路40f的动作稳定化。
<7.第七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40g的结构的电路图。该多路分用电路40g构成为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c(图10)中将各升压电路42j(图3)变更为图13所示的结构的升压电路42j。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第七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的除多路分用电路40g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第一或者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参照图1~图4、图10),因此对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给予各升压电路42j的清除信号CLR也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各帧期间的结束时刻或者各帧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紧前以规定期间成为H电平,通过H电平的清除信号CLR使各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初始化。
根据上述那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使多路分用电路40g的动作稳定化。
<8.第八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40h的结构的电路图。该多路分用电路40h构成为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d(图11)中将各升压电路42j(图3)变更为图13所示的结构的升压电路42j。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第八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的除多路分用电路40h以外的部分与上述第一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几乎相同(参照图1~图4、图11),因此对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给予各升压电路42j的清除信号CLR也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在各帧期间的结束时刻或者各帧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紧前以规定期间成为H电平,通过H电平的清除信号CLR使各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初始化。
根据上述那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多路分用电路40h的动作稳定化。
<9.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具备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或者“第九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构成所谓的内嵌式触摸面板。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除去使用有源矩阵基板构成内嵌式触摸面板这点以及驱动它的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的控制动作之外,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1~图4)相同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7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扫描动作即栅极总线GL1~GLn的驱动的时序图。通常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中,在各帧期间(也称为“1V期间”),为了1帧的图像显示所需要的数据写入,以依次选择栅极总线GL1~GLn的方式驱动,并且与其连动地进行源极总线SL1~SL2m的驱动(数据信号D1~D2m向源极总线SL1~SL2m的施加)(以下将上述的驱动称为“图像写入驱动”)。在如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那样具备内嵌式触摸面板的结构中,如图17所示,设置有用于在各帧期间检测触摸位置的期间(以下称为“TP期间”)Ttp,在TP期间Ttp,在栅极总线GL1~GLn以及源极总线SL1~SL2m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检测触摸面板的触摸位置。用于该触摸位置检测的结构以及动作是公知的,不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直接相关,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17中,纵轴表示扫描位置,横轴表示时间。更详细而言,纵轴所示的扫描位置G0001~G_last分别表示栅极总线GL1~GLn的位置。而且,在图17中,沿倾斜方向延伸的实线表示1V期间(1帧期间)的各时刻的扫描位置(选择的栅极总线GLi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图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虚线表示用于触摸位置的检测的栅极总线的驱动(更正确而言图像写入驱动)中断的期间即TP期间Ttp。此外,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实线表示垂直消隐期间Tvbl。
图18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用电路4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信号波形图,且示出在TP期间Ttp从图像写入驱动中断的状态再次开始图像写入驱动时的解复用控制信号Ssw(A控制信号ASW1、ASW3以及B控制信号BSW1、BSW3)的变化、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的变化、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的变化以及数据输出线VL1、VL2的电压(从源极驱动器30输出的复用数据信号Do1、Do2)的变化。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在时刻t1以前,在休止期间图像写入驱动(源极总线的驱动以及栅极总线的驱动)中断,构成给予多路分用电路40的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控制信号ASW1、ASW3、BSW1、BSW3均为L电平(非有源),升压电路421~42(2m)的内部节点N1A、N1B均为L电平。在时刻t1中,用于TP期间Ttp的休止期间结束,基于解复用控制信号Ssw,多路分用电路40再次开始动作。具体而言,在时刻t1,解复用控制信号Ssw中的一个A控制信号ASW1从L电平变化为H电平,在A升压电路42j中,该H电平的电压经由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A给予内部节点N1A(参照图4的(A))。
但是,在此时刻t1,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是L电平,因此A升压电路42j的晶体管T2A保持断开状态。因此如图18所示,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预充电电压)比通常的预充电电压(A控制信号ASW1的H电平电压)低与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相当的电压ΔV。因此,在其后的时刻t3,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其他A控制信号ASW3变化为H电平,由此在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升压后(参照图4的(A)),其内部节点N1A的电压(升压H电平的电压)也比通常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低上述电压ΔV。若像这样将比通常低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作为连接控制信号SWj使多路分用电路40动作,则存在无法适当地进行解复用动作(将各复用数据信号Dok(k=1~m)分配于对应的源极总线SLj、SLj+2的动作)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不仅休止期间,在休止期间的结束时刻t1以后至后述的时刻t9为止,为非扫描期间,不进行栅极总线GL1~GLn的驱动(栅极总线GL1~GLn保持非选择状态)。
如图18所示,在时刻t5,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一个B控制信号BSW1变化为H电平,由此将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预充电。此时,A升压电路42j的内部节点N1A的电压是升压H电平。该内部节点N1A的电压如前述那样比通常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低ΔV,但比上述B控制信号BSW1的H电平电压足够高。因此,在B升压电路42(j+2)中,内部节点N1B经由通过该内部节点N1A的电压成为接通状态的晶体管T2B并通过上述B控制信号BSW1的H电平电压而预充电(参照图4的(B))。因此,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上升至通常的预充电电压。作为其结果,在其后的时刻t7,解复用控制信号Ssw的其他B控制信号BSW3变化为H电平,由此若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升压(参照图4的(B)),则其内部节点N1B的电压上升至通常的升压H电平的电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在如上述那样B升压电路42(j+2)的内部节点N1B的电压成为通常的升压H电平期间的时刻t9,再次开始栅极总线GL1~GLn的驱动。即,再次开始用于图像写入驱动的扫描。在此时刻t9,通过从源极驱动器30对数据输出线VL1~VLm再次开始对复用数据信号Do1~Dom的输出,从而也再次开始源极总线SL1~SL2m的驱动。此外,在休止期间的结束时刻t1后,在再次开始栅极总线GL1~GLn的驱动前(扫描再次开始前),若至少一次在任一个的升压电路42j进行内部节点N1的电压的升压动作,则也可以在再次开始栅极总线GL1~GLn的驱动前再次开始源极总线SL1~SL2m的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显示控制电路20构成为如上述那样控制多路分用电路40、栅极驱动器51、52、源极驱动器30,从而即便在如具备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那样设置有扫描中断的休止期间(TP期间Ttp)的显示装置中,也确保多路分用电路40的适当的动作,并且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构成内嵌式触摸面板,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实施方式(上述第二~第八实施方式的任一个)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构成内嵌式触摸面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确保多路分用电路的适当的动作,并且得到与该其他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也可以是,在使用上述第五~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情况下,在休止期间的开始时刻,通过清除信号CLR使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初始化。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休止期间中的多路分用电路的动作休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在具备内嵌式触摸面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用于触摸位置的检测的休止期间紧后的用于扫描再次开始的结构中具有特征。但是,该结构即从休止期间再次开始扫描前至少一次进行多路分用电路的升压动作这样的结构在为了减少耗电量而以扫描期间和非扫描期间交替出现的方式驱动液晶面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进行所谓的休止驱动的显示装置)中,成为用于作为非扫描期间的休止期间的再次开始的结构而较为有效。另外,该结构在单片DEMUX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用于在电源接通后开始扫描的结构也较为有效。并且,在各帧期间的开始时,通常控制多路分用电路的解复用控制信号Ssw(ASW1、ASW3、BSW1、BSW3)成为图18所示那样的波形,因此从各帧期间的开始时至开始扫描(栅极总线GL1~GLn的驱动)为止的期间至少一次进行多路分用电路的升压动作这样的结构较为有效。
<10.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以上的说明所有方面均为例示且不是限制性的。可知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想出许多其他变更、变形。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中,仅使用N沟道型的TFT实现多路分用电路,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使用P沟道型的TFT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多路分用电路等电路。在这种情况下,与电压的极性相关的结构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但其具体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省略详情。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作为前提,与各多路分用器41k或者源极驱动器30的各输出端子Tok对应的一个组的源极总线组考虑到反转驱动(柱反转驱动等)而由每隔一个选出的两根源极总线SLj、SLj+2构成(参照图2、图8等),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与各多路分用器41k(k=1~m)对应的组的源极总线组由相互邻接的两根源极总线SLj、SLj+1构成。另外,也可以是,与各多路分用器41k对应的组的源极总线组由三根以上的源极总线构成。
本发明只要是使用了有源矩阵基板的单片DEMUX方式的显示装置,则也能够在除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显示装置例如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ece)显示装置中应用。在将本发明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不进行反转驱动,因此也可以是,将相互邻接的两根以上的源极总线(例如与彩色显示的三原色对应的三根源极总线)作为一组而分组为多组源极总线组,使各组的源极总线组与一个多路分用器41k或者源极驱动器30的一个输出端子Tok对应而构成多路分用电路。

Claims (15)

1.一种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数据信号线;
多个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
多个像素形成部,其沿着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以及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配置;以及
多路分用电路,其包括多个多路分用器,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分别与通过将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作为一组对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进行分组而得到的多组数据信号线组对应,所述多路分用电路具有分别与该多个多路分用器对应的多个输入端子,
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组中的所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
在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中,所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第一导通端子均与对应的输入端子连接,所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第二导通端子分别与所述对应的组的所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连接,
所述多路分用电路包括多个升压电路,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生成应该给予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所含的所述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的连接控制信号,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包括:与应该给予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的内部节点和用于对所述内部节点进行充电以及放电的充放电用开关元件,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构的每一个成为对经由所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而给予了所述内部节点的电压进行升压,将所述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作为所述连接控制信号而给予所述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所述控制端子,
所述多路分用电路构成为在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任一个中为了使充放电用开关元件成为接通状态时对该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给予其他升压电路中的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分用电路接受由用于使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动作的多个控制信号构成的解复用控制信号,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被分组为应该给予所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
还具备两个以上的信号线,所述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用于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向该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中的应该给予相同的连接控制信号的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有所述多个升压电路中的一个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分用电路接受由用于使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动作的多个控制信号构成的解复用控制信号,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被分组为应该给予所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
还具备两个以上的信号线,所述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用于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向该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分别还包括初始化用开关元件,所述初始化用开关元件用于在各帧期间的结束时或者各帧期间的开始紧前或者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的驱动以及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的中断时使所述内部节点的电压初始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分用电路接受由用于使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动作的多个控制信号构成的解复用控制信号,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被分组为应该给予所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
还具备两个以上的信号线,所述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用于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向该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中的应该给予相同的连接控制信号的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有所述多个升压电路中的一个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分用电路接受由用于使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动作的多个控制信号构成的解复用控制信号,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被分组为应该给予所述多个控制信号中的相同的控制信号的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
还具备两个以上的信号线,所述两个以上的信号线用于将该相同的控制信号向该两个以上的升压电路组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分别还包括:
升压电容器;
第一输入端子,其经由所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而与所述内部节点连接;
第二输入端子,其与所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以及
第三输入端子,其经由所述升压电容器而与所述内部节点连接,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各自的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通过与用于使该升压电路动作的控制信号不同的控制信号而进行动作的其他升压电路的内部节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分别还包括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
在所述多个升压电路各自中,所述内部节点经由所述二极管连接形式的晶体管而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路分用电路所含的各开关元件以及晶体管是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有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数据侧驱动电路,其经由所述多路分用电路而驱动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以及
显示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所述数据侧驱动电路以及所述多路分用电路,以使得表示应该显示的图像的多个数据信号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扫描对应地向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施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多路分用电路,以使得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的驱动以及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停止的状态至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开始前至少一次通过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任一个使所述内部节点的电压升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多路分用电路,以使得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的驱动以及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中断的状态至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驱动再次开始前至少一次通过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任一个使所述内部节点的电压升压。
15.一种驱动方法,其为具备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有源矩阵基板设置有:
多个数据信号线;
多个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
多个像素形成部,其沿着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以及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配置;以及
多路分用电路,其包括多个多路分用器,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分别与通过将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作为一组对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进行分组而得到的多组数据信号线组对应,所述多路分用电路具有分别与该多个多路分用器对应的多个输入端子,
所述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组中的所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
在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中,所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第一导通端子均与对应的输入端子连接,所述两个以上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第二导通端子分别与所述对应的组的所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连接,
所述多路分用电路包括多个升压电路,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生成应该给予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所含的所述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的连接控制信号,
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包括:与应该给予生成的连接控制信号的连接控制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连接的内部节点和用于对该内部节点进行充电以及放电的充放电用开关元件,
所述驱动方法具备解复用步骤,在该解复用步骤中,通过对给予与所述多个多路分用器的每一个对应的输入端子的复用数据信号进行解复用,从而生成应该分别向所述对应的组的所述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线施加的两个以上的数据信号,
所述解复用步骤包括:
充电步骤,根据给予所述多路分用电路的解复用控制信号,在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中经由所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对所述内部节点进行预充电;以及
升压步骤,根据所述解复用控制信号,在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中使基于所述充电步骤的预充电后的所述内部节点的电压升压,
在所述充电步骤中,对所述多个升压电路的每一个所含的所述充放电用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给予其他升压电路中的内部节点的升压后的电压。
CN202010719792.3A 2019-07-29 2020-07-23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123093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79552P 2019-07-29 2019-07-29
US62/879552 2019-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9333A true CN112309333A (zh) 2021-02-02
CN112309333B CN112309333B (zh) 2022-04-29

Family

ID=74258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9792.3A Active CN112309333B (zh) 2019-07-29 2020-07-23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4747B2 (zh)
CN (1) CN1123093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28684B2 (en) * 2020-05-30 2022-05-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display quality difference prevention between display panels
KR20220093432A (ko) * 2020-12-28 2022-07-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구동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044A (zh) * 2014-12-08 2015-03-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7533828A (zh) * 2015-04-07 2018-01-02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269517A (zh) * 2017-12-12 2018-07-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之驱动方法
WO2018190245A1 (ja) * 2017-04-10 2018-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90180708A1 (en) * 2017-12-08 2019-06-1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42823A1 (en) * 2019-04-23 2020-10-29 Xianyang Caiho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Method for driving pixel matrix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97932B2 (en) * 2019-04-23 2021-05-04 Xianyang Caiho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driving pixel matrix an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044A (zh) * 2014-12-08 2015-03-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7533828A (zh) * 2015-04-07 2018-01-02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18190245A1 (ja) * 2017-04-10 2018-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90180708A1 (en) * 2017-12-08 2019-06-1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CN108269517A (zh) * 2017-12-12 2018-07-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之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9333B (zh) 2022-04-29
US20210035519A1 (en) 2021-02-04
US10984747B2 (en)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3828B (zh)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7873140B2 (en) Shift register
KR101524558B1 (ko) 액티브 매트릭스 평판 스크린용 시프트 레지스터
US8041000B2 (en) Shift register
US795685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data line driver, and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KR101793633B1 (ko) 주사 구동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856453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556509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90075517A (ko) 화소 구동 회로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WO2014174889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12309333B (zh)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TWI537926B (zh)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US2021012557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KR101323049B1 (ko) 전기영동 표시장치와 그 전원 제어방법
JP2005049849A (ja) 表示装置
JP4204204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US891304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763371B2 (ja) 表示装置
JP556509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9031870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11830437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90069182A (ko) 시프트레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070001475A (ko) 저전력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4003824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0110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