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1685B - 一种干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1685B
CN112301685B CN201910673948.6A CN201910673948A CN112301685B CN 112301685 B CN112301685 B CN 112301685B CN 201910673948 A CN201910673948 A CN 201910673948A CN 112301685 B CN112301685 B CN 112301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air
air duct
air inlet
accesso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39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1685A (zh
Inventor
杨帆
张树荣
黄再超
胡娟
段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filed Critical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739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16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1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1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1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1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06F58/08Driv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干衣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风道;烘干附件装置,所述烘干附件装置具有第一入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连接至所述风道;切换部件,与所述风道连接并可在多个位置之间运动,以使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导通或阻断;以及设于所述风道内的加热模块和鼓风装置,以使所述切换部件运动至使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导通的位置时,经过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气体自所述风道流入所述第一入风口。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通过烘干附件装置实现较少褶皱的烘干效果,并且,烘干附件装置和本体的结合结构简单,复用本体内已有的风道,无需对干衣机本体做大幅改动。

Description

一种干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干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家用烘干机主要包括洗干一体机、干衣机和简易干衣机。
其中,干衣机和简易干衣机的烘干效果较好且烘干速度快。但是,干衣机的价格普遍较高,简易干衣机的造型不美观,且两者均会占用较大的住宅空间,因此在家用环境中普及度均不高。
多数消费者选择洗干一体机进行衣物烘干,但现有的洗干一体机由于要兼顾洗涤功能,用于放置衣物的桶往往较小,导致烘干后的衣物普遍较皱。对于衬衫一类对外观平整度要求较高的衣物来说,现有洗干一体机的烘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干衣机。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衣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风道;烘干附件装置,所述烘干附件装置具有第一入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连接至所述风道;切换部件,与所述风道连接并可在多个位置之间运动,以使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导通或阻断;以及设于所述风道内的加热模块和鼓风装置,以使所述切换部件运动至使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导通的位置时,经过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气体自所述风道流入所述第一入风口。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通过烘干附件装置实现较少褶皱的烘干效果,并且,烘干附件装置和本体的结合结构简单,复用本体内已有的风道,无需对干衣机本体做大幅改动。具体而言,由于烘干附件装置是附设于本体之外的结构,烘干附件装置的尺寸可以不受本体体积的限制,待烘干物体能够尽可能平整的铺设于烘干附件装置上进行烘干,利于降低待烘干物体被烘干后的褶皱程度。进一步地,通过切换部件改变气体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烘干附件装置仅在使用时与风道连通。当未使用烘干附件装置时,通过改变切换部件的位置使得至烘干附件装置的气体流动路径被阻断,确保干衣机的其他功能,如洗衣功能、本体的烘干功能等均能够顺利实现。
可选的,所述多个位置至少包括:第一位置,当所述切换部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阻断;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切换部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导通。由此,通过切换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变换实现气体流动路径的改变,以实现烘干附件装置或本体的烘干功能。
可选的,所述本体包括:滚筒,用于容置待烘干物体,所述滚筒具有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连接至所述风道。由此,当切换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指向第二入风口的气体流通路径被导通,使得加热后的气体能够流通至滚筒内,实现本体的烘干功能。例如,当需要烘干大量衣物的时候,切换部件可以位于第一位置,以使风道至滚筒的通路被导通,从而使用滚筒进行烘干;当需要烘干少量衣物或者希望烘干后的衣物有较少褶皱的时候,切换部件可以位于第二位置,以使风道至烘干附件装置的通路被导通。
可选的,所述多个位置包括:第三位置,当所述切换部件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以及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二入风口的通路被同时导通。由此,能够同时导通指向烘干附件装置的气体流通路径以及指向滚筒的气体流通路径,使得支撑于烘干附件装置上的待烘干物体以及放置于滚筒内的待烘干物体能够被同时烘干。
可选的,所述切换部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与所述风道的截面形状相适配;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挡板上并可自所述挡板的边沿伸出或缩回,当所述限位部自所述挡板的边沿伸出时,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多个位置中的一个,当所述限位部自所述挡板的边沿缩回时,所述挡板可在所述多个位置之间运动;弹性部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使所述限位部自所述挡板的边沿伸出或缩回。由此,通过挡板起到改变气体流向的效果;通过限位部将挡板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以将气体导向第一入风口和/或第二入风口;通过弹性部件确保挡板可以在多个位置之间灵活切换。
可选的,所述挡板的形状还与所述第一入风口的形状相适配。由此,当挡板固定于第一位置时,能够完全遮挡住第一入风口,避免气体外泄。
可选的,所述切换部件还包括: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挡板的至少一侧边沿,以确保较优的密封效果,避免气体外泄。
可选的,所述风道的壁上设置有耦合部,自所述挡板的边沿伸出的限位部与所述耦合部耦合,以将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多个位置中的一个。由此,通过限位部与耦合部的配合,确保挡板稳固地固定于合适的位置,避免挡板因受到风道内流通的气体吹拂而发生非预期位移。
可选的,所述切换部件还包括:轴部,用于将所述挡板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风道内。由此,切换部件可以随轴部的旋转而旋转,或者,切换部件可以绕轴部旋转,以在多个位置之间灵活切换。
可选的,所述干衣机还包括: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切换部件在多个位置之间运动。例如,驱动模块可以与轴部相连,以驱动轴部旋转进而带动切换部件旋转。又例如,驱动模块可以与轴部集成为一体,如驱动模块可以为旋转电机,轴部即为旋转电机的旋杆。
可选的,所述干衣机还包括:控制模块,响应于用户指令,控制驱动模块以使所述切换部件在所述多个位置之间运动,并至少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和鼓风装置运行。由此,根据用户指令控制切换部件改变位置,实现对干衣机的智能化控制。
可选的,所述烘干附件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顶部,以节省干衣机的横向空间。进一步地,当风道的设置位置靠近本体的顶部时,通过将烘干附件装置设置于本体的顶部,能够最小化风道与第一入风口之间的连通路径,以降低气体在期间流动时的能量损耗,确保被鼓动至烘干附件装置的气体仍能快速烘干待烘干物体。
可选的,所述本体的顶部具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烘干附件装置的可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开口。由此,当不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时,可以将烘干附件装置自本体上拆除,并关闭第一开口以避免风道内的气体外泄,此时,干衣机仅包括本体,仍能实现本体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当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时,可以开启第一开口,同时控制切换部件12位于第二位置,以使风道至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能够导通。
可选的,所述烘干附件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二开口;可折叠支架,可在折叠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架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架的一部分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出。由此,能够有效减小烘干附件装置的空间体积,进而有效减小装设有该烘干附件装置的干衣机的整体体积,利于实现家用电器的小型化设计。具体而言,可折叠支架位于折叠状态时收纳于容纳腔内,在需要烘干衣物时再从容纳腔中伸出至伸展状态,使得处于非工作状态下的烘干附件装置的体积最小化,通过可折叠支架实现对空间的高效利用。
可选的,所述烘干附件装置还包括:盖体,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以避免灰尘等异物自开口落入容纳腔内而污染或损坏干衣机。
可选的,所述烘干附件装置还包括:烘干附件,可拆卸地套设于处于伸展状态的可折叠支架上,所述烘干附件具有第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三入风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自所述第二开口流出的气体自所述第三入风口进入所述烘干附件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由此,烘干附件的设计使得待烘干衣物可以更牢固的支撑于可折叠支架上,确保良好的烘干效果。
可选的,待烘干物体套设于膨胀后的烘干附件表面,以达到平皱效果。
可选的,所述烘干附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在有气体流经所述烘干附件时,所述烘干附件受气体鼓动而膨胀。由此,使得烘干附件能够在气体作用下迅速膨胀至待烘干物体的形状,以达到平皱效果。
可选的,所述柔性材料包括:多孔纤维材料,以通过烘干附件表面的多孔结构优化出风效果,使得快速风干成为可能。
可选的,所述烘干附件的轮廓形状与待烘干物体的轮廓形状相适配,以配合不同形状的待烘干物体,确保烘干过程中待烘干物体始终牢固支撑于可折叠支架上,且利于平皱。
可选的,所述烘干附件装置还包括:储物腔,用于存放所述烘干附件,以避免烘干附件单独放置可能导致的遗失问题。
可选的,所述伸展状态包括多个子状态,所述多个子状态至少包括:第一子状态和第二子状态,处于所述第一子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架的高度不同于处于所述第二子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架的高度。由此,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烘干物体的烘干需求,使得不同尺寸的待烘干物体均能牢固地支撑于可折叠支架上并在短时间内被烘干。
可选的,所述本体包括:滚筒,用于容置待烘干物体;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筒旋转;冷凝装置,设置于所述风道上,用于与所述风道内流通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以及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或者第二烘干程序,其中,执行所述第一烘干程序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模块、鼓风装置、驱动电机和冷凝装置运行;执行所述第二烘干程序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和鼓风装置运行,并且,所述驱动电机和冷凝装置处于非运行状态。由此,在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时,能够对待烘干物体进行冷凝式烘干;在执行第二烘干程序时,能够对待烘干物体进行一定温度的烘干和熨烫处理。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待烘干物体对温度、抗摔打力的要求确定执行第一烘干程序还是第二烘干程序。
可选的,执行所述第一烘干程序时,所述切换部件运动至使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阻断的位置;执行所述第二烘干程序时,所述切换部件运动至至少使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导通的位置。由此,在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时,使用滚筒对待烘干物体进行冷凝式烘干;在执行第二烘干程序时,使用烘干附件装置对待烘干物体进行烘干和熨烫处理。例如,当需要烘干大量衣物的时候,执行第一烘干程序,以使用滚筒进行烘干;当需要烘干少量衣物或者希望烘干后的衣物有较少褶皱的时候,执行第二烘干程序,以使风道至烘干附件装置的通路被导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干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切换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切换部件处于第三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切换部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烘干附件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烘干附件装置的可折叠支架处于伸展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烘干附件装置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烘干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烘干附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烘干附件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烘干附件的示意图;
附图中:
1-干衣机;10-本体;101-风道;102-加热模块;103-鼓风装置;104-滚筒;105-第二入风口;106-驱动电机;107-外桶;108-冷凝装置;109-洗涤剂盒;11-烘干附件装置;110-第一入风口;111-主体;112-容纳腔;113-第二开口;114-可折叠支架;115-盖体;116-储物腔;117-盖部;118-显示面板;12-切换部件;120-挡板;121-限位部;122-弹性部件;123-拨片;124-密封圈;125-耦合部;126-轴部;13-驱动模块;14-控制模块;15-顶盖;150-第一开口;16-烘干附件;160-第三入风口;161-出风口;17-开关装置;18-管路;h1-可折叠支架处于第一子状态时的高度;h2-可折叠支架处于第二子状态时的高度;x-干衣机的长度方向;y-干衣机的宽度方向;z-干衣机的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干衣机的结构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影响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衣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风道;烘干附件装置,所述烘干附件装置具有第一入风口,所述第一入风口连接至所述风道;切换部件,与所述风道连接并可在多个位置之间运动,以使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导通或阻断;以及设于所述风道内的加热模块和鼓风装置,以使所述切换部件运动至使从所述风道至所述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被导通的位置时,经过所述加热模块加热的气体自所述风道流入所述第一入风口。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通过烘干附件装置实现较少褶皱的烘干效果,并且,烘干附件装置和本体的结合结构简单,复用本体内已有的风道,无需对干衣机本体做大幅改动。具体而言,由于烘干附件装置是附设于本体之外的结构,烘干附件装置的尺寸可以不受本体体积的限制,待烘干物体能够尽可能平整的铺设于烘干附件装置上进行烘干,利于降低待烘干物体被烘干后的褶皱程度。进一步地,通过切换部件改变气体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烘干附件装置仅在使用时与风道连通。当未使用烘干附件装置时,通过改变切换部件的位置使得至烘干附件装置的气体流动路径被阻断,确保干衣机的其他功能,如洗衣功能、本体的烘干功能能够顺利实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干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切换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切换部件处于第三位置时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干衣机1可以为洗干一体机,或者,也可以为仅具有烘干功能的干衣机。
为便于表述,接下来将干衣机1的长度方向称为x方向,干衣机1的宽度方向称为y方向,干衣机1的高度方向称为z方向。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干衣机1可以包括:本体10,本体10内具有风道101。
更为具体地,风道101内设置有加热模块102,用于将风道101内流动的气体加热升温为热风。例如,可以将风道101内的气体加热至60℃左右。例如,加热模块102可以为电加热丝。
进一步地,风道101内还设置有鼓风装置103,用于鼓动气体在风道101内流动。例如,鼓风装置103可以为风机。
沿气体在风道101内的流动方向,加热模块102可以设置于鼓风装置103的前方,以确保流动至对应入风口的气体被有效加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干衣机1还可以包括:烘干附件装置11,烘干附件装置11可以具有第一入风口110,第一入风口110可以连接至风道101。
例如,第一入风口110可以是直接开设于风道101的壁上的开口。
又例如,第一入风口110与风道101之间可以通过额外的通风管连通,通风管的长度可以根据风道101到本体10的外壳的距离确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干衣机1还可以包括:切换部件12,与风道101连接并可在多个位置之间运动,以使从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导通或阻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多个位置可以包括:第一位置,当切换部件12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从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阻断。换言之,当切换部件12位于第一位置时,烘干附件装置11内没有气体流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体10可以包括:滚筒104,用于容置待烘干物体,滚筒104可以具有第二入风口105,第二入风口105连接至风道101。由此,当切换部件12位于第一位置时,指向第二入风口105的气体流通路径被导通,使得加热后的气体能够流通至滚筒104内,实现本体10的烘干功能。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多个位置还可以包括:第二位置,当切换部件1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从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导通。换言之,当切换部件12位于第二位置时,烘干附件装置11内有气体流入,而滚筒104内没有气体流入。
由此,通过切换部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变换实现气体流动路径的改变,以实现烘干附件装置11或本体10的烘干功能。
具体而言,参考图1,本体10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106,用于驱动滚筒104旋转;外桶107,滚筒104上开设有通孔(图未示)以与外桶107流体相通。
进一步地,本体10还可以包括冷凝装置108,设置于风道101上,用于与风道101内流通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例如,冷凝装置108可以设置于滚筒104的出风口(图未示)与鼓风装置103之间,以将自滚筒104流出的气体降温后输送至加热模块102,由加热模块102加热后再经由第二入风口105传送至滚筒104内进行烘干。
冷凝装置108可以为冷却水供水装置,或者,还可以为空气热交换装置、热泵热交换器等。
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前述基于冷凝装置108、鼓风装置103、加热模块102和驱动电机106对滚筒104内放置的待烘干物体实现的冷凝式烘干功能(可简称为本体10的烘干功能),一方面在滚筒104旋转过程中会不断摔打待烘干物体,易对待烘干物体造成磨损;另一方面,由于气体始终处于循环利用的状态,潮湿状态下的待烘干物体内的水分无法得到及时排出,导致烘干速度慢,整体用时长。此外,当滚筒104的筒径较小时,放置其中的待烘干物体无法得到充分舒展,导致烘干后的褶皱较多。
而本实施例中的烘干附件装置11由于是附设于本体10之外的结构,烘干附件装置11的尺寸可以不受本体10体积的限制,待烘干物体能够尽可能平整的铺设于烘干附件装置11上进行烘干,利于降低待烘干物体被烘干后的褶皱程度。
进一步地,当切换部件12运动至使从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导通的位置(如第二位置)时,经过加热模块102加热的气体自风道101流入第一入风口110,由于烘干附件装置11采用的是直排式的烘干方式,流入第一入风口110的加热的气体在自烘干附件装置11排出时能够直接带走待烘干物体的水分,使得快速烘干成为可能。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当需要烘干大量衣物的时候,切换部件12可以位于第一位置,以使风道101至滚筒104的通路被导通,从而使用滚筒104进行烘干;当需要烘干少量衣物或者希望烘干后的衣物有较少褶皱的时候,切换部件12可以位于第二位置,以使风道101至烘干附件装置11的通路被导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多个位置还可以包括:第三位置,当切换部件12运动至第三位置时,从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以及从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通路被同时导通。由此,能够同时导通指向烘干附件装置11的气体流通路径以及指向滚筒104的气体流通路径,使得支撑于烘干附件装置11上的待烘干物体以及放置于滚筒104内的待烘干物体能够被同时烘干。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换部件12可以在三个甚至更多个位置之间切换,以调节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送风量以及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送风量。
例如,当切换部件12位于图1和图2示出的第一位置时,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送风量为0%,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送风量为100%。
又例如,当切换部件12位于图3示出的第二位置时,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送风量为100%,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送风量为0%。
再例如,当切换部件12位于图4示出的第三位置时,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送风量约为50%,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送风量越为50%。
此外,通过调节切换部件12的固定位置,还可以使得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送风量越为70%,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送风量越为30%。反之亦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换部件12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于风道101与烘干附件装置11相连的壁上。
或者,切换部件12可以设置于第一入风口110。
又或者,切换部件12可以设置于连接风道101与第一入风口110的通风管内的任意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体10还可以包括:洗涤剂盒109,与外界空气相通。具体而言,在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进行烘干时,气体的流通路径可以是从洗涤剂盒109进入滚筒104中,随后进入风道101,最后经由第一入风口110流入烘干附件装置11。
由上,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通过烘干附件装置11实现较少褶皱的烘干效果,并且,烘干附件装置11和本体10的结合结构简单,复用本体10内已有的风道101,无需对干衣机1本体10做大幅改动。
进一步地,通过切换部件12改变气体在风道101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烘干附件装置11仅在使用时与风道101连通。当未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通过改变切换部件12的位置使得至烘干附件装置11的气体流动路径被阻断,确保干衣机1的其他功能,如洗衣功能、本体10的烘干功能等均能够顺利实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5,切换部件12可以包括:挡板120,挡板120的形状与风道10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限位部121,设置于挡板120上并可自所述挡板120的边沿伸出或缩回,当限位部121自挡板120的边沿伸出时,挡板120固定于所述多个位置中的一个,当限位部121自挡板120的边沿缩回时,挡板120可在所述多个位置之间运动;弹性部件122,与限位部121配合,以使限位部121自挡板120的边沿伸出或缩回。
由此,通过挡板120起到改变气体流向的效果;通过限位部121将挡板120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以将气体导向第一入风口110和/或第二入风口105;通过弹性部件122确保挡板120可以在多个位置之间灵活切换。
例如,弹性部件122可以为弹簧,并且,弹簧始终处于收缩状态。由此,当挡板120运动至如第一位置时,通过处于收缩状态的弹簧将限位部121牢固地抵持于风道101的壁上,以实现对挡板120的位置的固定。
当需要在不同位置之间切换时,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向收缩方向进一步收缩,以使限位部121与风道101的壁虚接触或相分离,当挡板120运动至合适位置如第二位置后,外力消失,弹簧在反弹力的作用下将限位部121自挡板120边沿推出至与风道101的壁紧密相抵。
又例如,限位部121可以为销轴,销轴沿延伸方向的一端与弹簧相固定,相对的另一端可自挡板120的边沿伸出或缩回,当自挡板120的边沿伸出时,所述相对的另一端与风道101的壁相抵。
又例如,限位部121还可以为限位柱。
再例如,切换部件12还可以包括拨片123,固定于限位部121与弹性部件122相连的一端,外力可以作用于拨片123以驱动限位部121缩回挡板120的边沿或自挡板120的边沿伸出。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挡板120的形状还可以与第一入风口110的形状相适配。由此,当挡板120固定于第一位置时,能够完全遮挡住第一入风口110,避免气体外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换部件12还可以包括:密封圈124,设置于挡板120的至少一侧边沿,以确保较优的密封效果,避免气体外泄。具体而言,当切换部件12位于多个位置中的任一个时,密封圈124可以与风道101的壁紧密相抵,以对风道101内流通的气体起到良好的导向效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4,风道101的壁上可以设置有耦合部125,自挡板120的边沿伸出的限位部121与耦合部125耦合,以将挡板120固定于所述多个位置中的一个。由此,通过限位部121与耦合部125的配合,确保挡板120稳固地固定于合适的位置,避免挡板120因受到风道101内流通的气体吹拂而发生非预期位移。
例如,耦合部125可以为凹槽,限位部121可以伸入凹槽内以将挡板120固定于合适的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换部件12还可以包括:轴部126,用于将挡板120可旋转的固定于风道101内。由此,切换部件12可以随轴部126的旋转而旋转,以在多个位置之间灵活切换。
例如,轴部126与限位部121可以集成为一体。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干衣机1还可以包括:驱动模块13,用于驱动切换部件12在多个位置之间运动。例如,驱动模块13可以与轴部126相连,以驱动轴部126旋转进而带动切换部件12旋转。又例如,驱动模块13可以与轴部126集成为一体,如驱动模块13可以为旋转电机,轴部126即为旋转电机的旋杆。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参考图1至图5,假设轴部126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方向,也即,挡板120绕轴部126在x方向和z方向所成平面内转动。相应的,挡板120上可以分布地设置有四个限位部121,并且,所述四个限位部121可以分别自挡板120沿y方向的两侧边沿伸出或缩回。风道101的壁上在相应位置设置有耦合部125。
具体地,以图5所示视角而言,靠左侧的两个限位部121可以集成为轴部126。对应的,与这两个限位部121耦合的耦合部125为图2至图4所示图例中位于左上角的耦合部125。其中,由于图2至图4是以剖面图为例进行展示的,因而,仅示出其中一个耦合部125,在实际应用中,风道101沿y方向与该耦合部125相对应的位置上还设置有另一耦合部125,以使挡板120可以绕轴部126转动。
在不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挡板120可以处于图2所示的水平固定状态(对应第一位置),位于挡板120四周边沿的密封圈124与风道101的壁过盈配合。挡板120两侧的四个限位部121受对应的弹性部件122的顶出力作用嵌入开设于风道101的壁上的圆柱形凹槽(即耦合部125)内。具体地,当挡板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图5所示靠右侧的两个限位部121可以与图2所示右上角的耦合部125耦合,以将挡板120沿x方向固定,使得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阻断。
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可以控制图5所示靠右侧的两个限位部121各自连接的拨片123运动,以使这两个限位部121能够自挡板120的边沿缩回并从耦合部125内脱出。进一步地,在驱动模块13驱动下,挡板120可以绕轴部126向下转动至90度方向。之后,重新挤压拨片123使这两个拨片再次嵌入开设于风道101的壁上的圆柱形凹槽内,此时四周密封圈依然与风道101的壁保持过盈配合,如图3所示。具体地,当挡板120位于第二位置时,图5所示靠右侧的两个限位部121可以与图3所示左下角的耦合部125耦合,以将挡板120沿z方向固定,使得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通路被阻断。
类似的,在驱动模块13、拨片123、弹性部件122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限位部121与风道101的壁上设置的特定耦合部125耦合的效果,进而实现将挡板120固定于合适的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干衣机1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4,响应于用户指令,控制驱动模块13以使切换部件12在所述多个位置之间运动,并至少控制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运行。由此,根据用户指令控制切换部件12改变位置,实现对干衣机1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用户指令可以用于指示启动烘干附件装置11,响应于接收到用户指令,控制模块14可以向驱动模块13发送驱动指令,以指示驱动模块13驱动切换部件12运动至第二位置。同时/之前/之后,控制模块14还可以向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两者运行,从而实现向第一入风口110输送热风的效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装置11可以设置于本体10的顶部,以节省干衣机1的横向空间(即干衣机1在x方向和y方向所成平面上的占用面积)。
进一步地,当风道101的设置位置靠近本体10的顶部时,通过将烘干附件装置11设置于本体10的顶部,能够最小化风道101与第一入风口110之间的连通路径,以降低气体在期间流动时的能量损耗,确保被鼓动至烘干附件装置11的气体仍能快速烘干待烘干物体。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本体10的顶部可以具有顶盖15,顶盖15上开设有用于连接烘干附件装置11的可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开口150。由此,当不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可以将烘干附件装置11自本体上拆除,并关闭第一开口150以避免风道101内的气体外泄,此时,干衣机1仅包括本体10,仍能实现本体10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当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可以开启第一开口150,同时控制切换部件12位于第二位置,以使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能够导通。
例如,第一开口150可以采用滑盖、翻盖、可独立拆卸的盖体等形式进行封堵。
在一个变化例中,顶盖15可以未开设第一开口150,而是以可以整体移除的方式实现烘干附件装置11与本体10的连接。例如,当不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顶盖15可以整体罩设于本体10顶部以起到遮挡、保护作用;当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可以将顶盖15整体自本体10的顶部移除,将烘干附件装置11安装至本体10顶部,并使烘干附件装置11的第一入风口110与风道101相连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切换部件12可以由烘干附件装置11安装至本体10顶部时自动切换。具体而言,烘干附件装置11的下方连接孔处的结构可以具有一定的强度,当烘干附件装置11安装到位后,其连接结构可以推动挡板120使其运动至图3所示的第二位置,以将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通路封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6和图7,烘干附件装置11可以包括:主体111,主体111具有容纳腔112(如图1所示),容纳腔112可以具有第二开口113。
例如,容纳腔112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图示z方向,并且,容纳腔112在靠近烘干附件装置11的上表面一侧可以具有第二开口113。其中,烘干附件装置11的上表面是指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自第二开口113可以直观浏览容纳腔112的内部构造。
更为具体地,烘干附件装置11还可以包括:可折叠支架114,可在折叠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处于折叠状态时,可折叠支架114可以容置于容纳腔112内,处于伸展状态时,可折叠支架114的一部分自第二开口113伸出。
例如,可折叠支架114可以沿图示z方向在折叠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进一步地,可折叠支架114沿图示z方向的一端固定于容纳腔112的底部,另一端可在容纳腔112内沿z方向运动并可自第二开口113伸出。
进一步地,沿z方向,容纳腔112在与第二开口113相对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入风口110。由此,当切换部件12位于第二位置时,受鼓风装置103鼓动,自风道101流动至第一入风口110的经过加热模块102加热的热风,流经容纳腔112后自第二开口113流出。
进一步地,由于待烘干物体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重量,因而,可以通过可折叠支架114起到支撑作用。
由此,能够有效减小烘干附件装置11的空间体积,进而有效减小装设有该烘干附件装置11的干衣机1的整体体积,利于实现家用电器的小型化设计。具体而言,可折叠支架114位于折叠状态时收纳于容纳腔112内,在需要烘干衣物时再从容纳腔112中伸出至伸展状态,使得处于非工作状态下的烘干附件装置11的体积最小化,通过可折叠支架114实现对空间的高效利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干衣机1还可以包括:盖体115,适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113,以避免灰尘等异物自开口落入容纳腔112内而污染或损坏干衣机1。
例如,盖体115关闭第二开口113时的效果可以如图6所示,盖体115打开第二开口113的效果可以如图7所示。
具体而言,盖体115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第二开口113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
进一步地,盖体115可以与可折叠支架114沿z方向的顶部相固定,以在打开第二开口113的同时,带动可折叠支架114向伸展状态运动。
在一个变化例中,盖体115可以以铰接的形式可开合地固定于主体111上,并且,盖体115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略大于第二开口113的形状和大小,以确保有效遮盖第二开口113。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8至图12,干衣机1还可以包括:烘干附件16,可拆卸地套设于处于伸展状态的可折叠支架114上,烘干附件16可以具有第三入风口160和出风口161,第三入风口160与第二开口113连通,自第二开口113流出的气体自第三入风口160进入烘干附件16并从出风口161流出。由此,烘干附件16的设计使得待烘干衣物可以更牢固的支撑于可折叠支架114上,确保良好的烘干效果。
具体而言,套设是指烘干附件16呈中空结构,使用时,沿z方向,自可折叠支架114的顶部向下将烘干附件16整体套设至处于伸展状态的可折叠支架114上。
进一步地,为确保烘干附件16牢固地套设于可折叠支架114外,可折叠支架114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夹持机构(图未示),用于将烘干附件16的至少一部分牢固的固定于可折叠支架114的顶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16的数量可以为1个,并不可拆卸地套设于可折叠支架114上。具体而言,当可折叠支架114处于折叠状态时,烘干附件16可以随可折叠支架114一同折叠并容置于容纳腔112内;当盖体115打开时,烘干附件16随可折叠支架114一同弹出并运动至伸展状态。
进一步地,可折叠支架114可以自动在折叠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以实现对烘干附件装置11的智能化控制。例如,盖体115打开时,可折叠支架114可以自动从折叠状态运动至伸展状态。
在一个变化例中,烘干附件1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不同烘干附件16的形状、尺寸可以不相同,以适配不同形状、尺寸的待烘干物体。
进一步地,在使用时,烘干附件16可以由用户手动安装至可折叠支架114上。
或者,干衣机1上还可以设置有机械臂(图未示),当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通过操作机械臂可以将烘干附件16套设至可折叠支架114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待烘干物体套设于膨胀后的烘干附件16表面,以达到平皱效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16的轮廓形状可以与待烘干物体的轮廓形状相适配,以配合不同形状的待烘干物体,确保烘干过程中待烘干物体始终牢固支撑于可折叠支架114上,且利于平皱。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切换部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鼓风装置103工作以使空气在风道101内经过加热模块102、第一入风口110和第三入风口160后到达烘干附件16。
进一步地,不同轮廓形状的烘干附件16的出风口161的设置位置、尺寸可以不同。
以图8示出的衣服型的烘干附件16为例,该烘干附件16的所有的表面可以都是多孔结构,均能够出风。由此,将衣物套在衣服型的烘干附件16上,热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衣服内的水分去除。
又例如,对于图9示出的裤型的烘干附件16,出风口161可以位于烘干附件16的类似于裤脚的位置。
或者,与图8所示衣服型的烘干附件16相类似,裤型的烘干附件16的全部表面均可以出风,以确保气体能够充分流经烘干附件16内的各个角落后再流出。
再例如,对于图10示出的袜型的烘干附件16,出风口161可以位于烘干附件16的类似于袜头的位置。
或者,与图8所示衣服型的烘干附件16相类似,袜型的烘干附件16的全部表面均可以出风,以确保气体能够充分流经烘干附件16内的各个角落后再流出。
又例如,对于图11示出的桶型的烘干附件16,出风口161和第三入风口160可以分别为烘干附件16的两端。桶型的烘干附件16可以用于适配裙子等撑开呈桶状的待烘干物体。
或者,与图8所示衣服型的烘干附件16相类似,桶型的烘干附件16的全部表面均可以出风,以确保气体能够充分流经烘干附件16内的各个角落后再流出。
再例如,对于图12示出的托盘型的烘干附件16,出风口161可以位于托盘的上表面,如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托盘型的烘干附件16可以用于适配小物件如口罩、毛巾等待烘干物体。
进一步地,烘干附件16能否出风可以由用于制成烘干附件16的纤维面料决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16的第三入风口160可以为松紧口,以确保第三入风口160与第二开口113紧密连通,避免气体溢出。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装置11还可以包括:储物腔116,用于存放烘干附件16,以避免烘干附件16单独放置可能导致的遗失问题。
进一步地,参考图6和图7,储物腔116上可以设置有盖部117,以暴露或封闭储物腔11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盖部117和盖体115可以是一体成型或相连接的一整块盖板,以同步暴露或同步封闭容纳腔112和储物腔116。
或者,如图6和图7所示,盖部117和盖体115可以是相独立的两个盖板,且两者的打开或关闭方向可以不相同。
在一个变化例中,盖部117可以被省略,也即,储物腔116可以始终暴露在外,以方便存放和取用烘干附件1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16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在有气体流经烘干附件16时,烘干附件16受气体鼓动而膨胀。由此,使得烘干附件16能够在气体作用下方便地膨胀至待烘干物体的形状,以达到平皱效果。
进一步地,柔性材料可以包括:多孔纤维材料,以通过烘干附件16表面的多孔结构优化出风效果,使得快速风干成为可能。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装置11还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图未示),设置于第二开口113处,用于检测处于伸展状态的可折叠支架114上是否放置有待烘干物体和/或烘干附件16。由此,可以有效避免烘干附件装置11被误启动,例如,未放置待烘干物体和/或烘干附件16时启动烘干附件装置11。
例如,第一传感器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并设置于可折叠支架114上,当感应到可折叠支架114的承重增加时,可以确定可折叠支架114上放置有待烘干物体和/或烘干附件16。
又例如,第一传感器可以为光敏传感器并设置于烘干附件16的第三入风口160与第二开口113的连接处,当检测到所处环境的光线受到遮挡时,可以确定可折叠支架114上放置有烘干附件16。
再例如,第一传感器可以用于感应金属,烘干附件16的第三入风口160处设置有金属结构,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该金属时,可以确定可折叠支架114上放置有烘干附件16。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信息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控制模块14,响应于接收到传感信息,控制模块14可以控制切换部件12运动至第二位置,并控制加热模块102、鼓风装置103运行。
例如,当第一传感器的传感信息表明检测到处于伸展状态的可折叠支架114上放置有待烘干物体和/或烘干附件16时,控制模块14可以通过驱动模块13控制切换部件12运动至第二位置,并控制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开始运行,以向第一入风口110输送热风。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装置11上可以设置有显示面板118,以向用户展示烘干附件装置11的实时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可以为触控屏,以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并传输至控制模块14。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烘干附件装置11还可以包括:第二传感器(图未示),设置于可折叠支架114的顶部,用于检测自第二开口113流出的气体的温度和/或湿度。由于烘干附件装置11的烘干原理是靠自第二开口113流出的气体将待烘干物体内的水分去除,因而,通过第二传感器可以精准、及时地获取待烘干物体的干燥程度,利于判断待烘干物体是否被烘干。
例如,第二传感器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两者的组合。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14还可以与第二传感器耦接,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和/或湿度达到预设阈值范围时,控制模块14可以向鼓风装置103和加热模块102发送运行指令,以指示两者停止运行。由此,可以实现衣干即停功能,无需用户额外操作来关闭干衣机1,实现对干衣机1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针对温度和湿度可以设置不同的预设阈值范围,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气体温度和气体湿度均达到各自对应的预设阈值范围时,控制模块14可以执行发送运行指令的操作。
又例如,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气体温度和气体湿度中的任一个达到对应的预设阈值范围时,控制模块14就可以执行发送运行指令的操作。
进一步地,温度的预设阈值范围可以为40至60℃,湿度的预设阈值范围可以为5%至10%。
在一个变化例中,第二传感器还可以用于采集环境温度和/或环境湿度,控制模块14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及时调节对应的预设阈值范围,确保将待烘干物体烘干至较合适的状态。
例如,当环境湿度较大时,可以将对应的预设阈值范围相应的调高一些,以避免过度烘干造成衣物损伤。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和/或湿度达到预设阈值范围时,控制模块14还可以发送提示信息,以向用户提示待烘干物体已经被烘干。
例如,可以在显示面板118上以文字和/或图形的形式提示烘干操作已经完成。
又例如,干衣机1可以设置有功放模块(图未示),控制模块14可以控制功放模块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烘干完成。
再例如,控制模块14可以与用户的智能终端(图未示)相通信,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向控制模块14发送控制指令,如启动/停止烘干附件装置11等,控制模块14还可以向智能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烘干完成。
具体地,智能终端可以包括手机、IPAD、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与控制模块可以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内,或通过蓝牙连接,或通过3G/5G网络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鼓风装置103和/或加热模块102的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模块14可以发送运行指令,以指示两者停止运行。由此,可以实现对干衣机1的定时控制。
具体地,预设时长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
更为具体地,控制模块14可以具有计时功能或耦接有定时器,以自本次鼓风装置103开启时开始计时。
例如,可以通过显示面板118向用户提供多个候选时长,并根据用户选择确定本次鼓风装置103运行的预设时长,当鼓风装置103的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模块14发送第三运行指令以停止送风。
进一步地,在发送运行指令的之前/同时/之后,控制模块14可以发送前述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本次烘干已完成。
在一个变化例中,显示面板118可以设置于本体10上,或者,显示面板118可以复用本体10已有的显示面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折叠支架114的伸展状态可以包括多个子状态,多个子状态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子状态和第二子状态,处于第一子状态时可折叠支架114的高度h1不同于处于第二子状态时可折叠支架114的高度h2。由此,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烘干物体的烘干需求,使得不同尺寸的待烘干物体均能牢固地支撑于可折叠支架114上并在短时间内被烘干。
例如,当适配有图9所示裤型的烘干附件16时,可折叠支架114可以处于第一子状态;当适配有图11所示桶型的烘干附件16时,可折叠支架114可以处于第二子状态,并且,在本示例中,处于第一子状态时可折叠支架114的高度h1小于处于第二子状态时可折叠支架114的高度h2。
在一个变化例中,可折叠支架114的伸展状态可以包括更多子状态,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待烘干物体。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折叠支架114可以选自:多铰链折叠支架、杆式升缩支架以及三角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其他具有伸缩、折叠功能的支撑架,在此不与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采用的可折叠支架114具有可折叠和支撑两个功能。其中,折叠也可以是伸缩。例如,杆式升缩支架,其中的杆部可以为圆杆或方杆,其结构类似于晾衣架伸缩杆。所述伸缩可以是比较自由的滑动或转动伸缩,锁紧结构可以是塑料螺纹拧紧,也可以是卡紧或限位锁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或者第二烘干程序,其中,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时,控制模块14可以控制加热模块102、鼓风装置103、驱动电机106和冷凝装置108运行;执行第二烘干程序时,控制模块14可以控制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运行,并且,驱动电机106和冷凝装置108处于非运行状态。
由此,在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时,能够对待烘干物体进行冷凝式烘干;在执行第二烘干程序时,能够对待烘干物体进行一定温度的烘干和熨烫处理。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待烘干物体对温度、抗摔打力的要求确定执行第一烘干程序还是第二烘干程序。
进一步地,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时,切换部件12可以运动至使从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阻断的位置;执行第二烘干程序时,切换部件12可以运动至至少使从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导通的位置。
由此,在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时,使用滚筒104对待烘干物体进行冷凝式烘干;在执行第二烘干程序时,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对待烘干物体进行烘干和熨烫处理。
例如,当需要烘干大量衣物的时候,可以执行第一烘干程序,以使用滚筒104进行烘干;当需要烘干少量衣物或者希望烘干后的衣物有较少褶皱的时候,可以执行第二烘干程序,以使风道101至烘干附件装置11的通路被导通。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本实施例所述干衣机1的本体10的风道101中设置有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风道101与滚筒104相通。
当需要烘干大量衣物时,响应于用户指令,控制模块14可以确定需要使用滚筒104进行烘干操作。
具体而言,控制模块14向驱动模块13发送切换指令,以指示驱动模块13将切换部件12切换至第一位置。进一步地,控制模块14执行第一烘干程序:向加热模块102、鼓风装置103、驱动电机106和冷凝装置108发送开始运行指令,以使鼓风装置103鼓动加热后的气体在风道101内流通至第二入风口105,同时驱动电机106驱动滚筒104转动,流经滚筒104内的气体经由冷凝装置108冷却后经风道101循环流动至滚筒104。
滚筒104内同样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传感部件,以检测滚筒104内的待烘干物体是否被烘干至合适状态。
控制模块14还可以对鼓风装置103的运行时长进行计时,以实现定时烘干效果。
当需要烘干少量衣物或者希望烘干后的衣物有较少褶皱时,响应于用户指令,控制模块14可以确定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进行烘干操作。
具体而言,控制模块14向驱动模块13发送切换指令,以指示驱动模块13将切换部件12切换至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控制模块14执行第二烘干程序:向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发送开始运行指令,并向驱动电机106和冷凝装置108发送停止运行指令(或者,可以不向驱动电机106和冷凝装置108发送任何指令以使两者保持休眠状态),以使鼓风装置103鼓动加热后的气体在风道101内流通至第一入风口110。
此时,空气可以由洗涤剂盒109处进入,通过风道101内的加热模块102加热后从第一入风口110排入烘干附件装置11的容纳腔112内,使烘干附件16鼓起。此时将衣物套在烘干附件16上,即可实现短时、低温加热(约60℃)、烘干和熨烫处理衣物的效果。
在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控制模块14还可以执行第三烘干程序,以控制驱动模块13将切换部件12运动至第三位置,使得风道101至第一入风口110、风道101至第二入风口105的通路被同时导通。
相应的,控制模块14可以控制加热模块102、鼓风装置103、驱动电机106和冷凝装置108运行,以同时对滚筒104内放置的待烘干物体以及挂设于可折叠支架114上的待烘干物体进行烘干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烘干附件装置11作为干衣机1的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不带电的结构件,所有的感应部件和加热模块102、鼓风装置103等均与本体10共用,烘干附件装置11只提供第一入风口110、出风口161及之间的气流通道。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使用烘干附件装置11时,进风处可以为本体10的洗涤剂盒109开口处,也可以从本体10的后方或者其他进风口进风。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体10还包括开关装置17,与控制模块14耦接,响应于控制模块14的指令,控制洗涤剂盒109与外界连通的管路18的导通或关断。例如,管路18导通时,空气或洗涤剂可以自管路18流至洗涤剂盒109。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烘干附件装置11的操作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1,拉开烘干附件装置11的盖体115,并将可折叠支架114拉至伸展状态。
步骤s2,从储物腔116中取出需要使用的烘干附件16,将烘干附件16套摄于伸展状态下的可折叠支架114上,并将烘干附件16的第三入风口160安装至烘干附件装置11的第二开口113处。
步骤s3,针对处于第一位置的切换部件12,操作靠右侧的一对限位部121,如向远离其所处挡板120边沿的方向按压拨片123,以使挡板120沿轴部126旋转至垂直位置,松开拨片123,使挡板120固定至第二位置。
步骤s4,通过烘干附件装置11底部的橡胶连接套将第一入风口110与风道101的出口(如切换部件12所敞开的开设于风道101的开口)进行连接。
步骤s5,控制模块14执行第二烘干程序,使得风道101内产生气流将烘干附件16吹鼓,并将待烘干物体套在鼓起的烘干附件16上。
步骤s6,待烘干物体被烘干后,将衣物取下,同时将烘干附件16收纳。
步骤s7,针对处于第二位置的切换部件12,操作如图3所示靠下侧的一对限位部121,如向远离其所处挡板120边沿的方向按压拨片123,以使挡板120沿轴部126旋转至水平位置,松开拨片123,使挡板120固定至第一位置。
步骤s8,将可折叠支架114收至折叠状态,关闭盖体115。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实现较低温度的干衣过程及较为平整的干衣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可以为纯机械结构,能够利用现有干衣机1的烘干风道。烘干附件装置11的主体111可以为塑料及橡胶件,成本低且结构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在收纳过程中减少空间的占用,同时满足多种衣物的烘干需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与本体10的风道101的连接方式简单,且闲置时不影响干衣机1的本体10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能够较好的与其载体(即本体10)及洗衣环境相融合,作为干衣产品的配套附件更易被用户接受。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内部的容纳腔112及其外壳、烘干附件16可直接放入水中清洗。
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适用多种衣物的烘干场景,对于衬衫、西服等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的衣物可以实现一定的熨烫效果。对其所适用的衣物,包含但不限于本文所阐述的类型。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这些实施方案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即使仅相对于特定特征描述单个实施方案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公开中提供的特征示例意在进行例示,而非限制,除非做出不同表述。在具体实施中,可将一项或者多项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并可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而不是仅通过权利要求书中所列举的特定组合来组合来自相应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具有风道(101);
烘干附件装置(11),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具有第一入风口(110),所述第一入风口(110)连接至所述风道(101);
切换部件(12),与所述风道(101)连接并可在多个位置之间运动,以使从所述风道(101)至所述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导通或阻断;以及
设于所述风道(101)内的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以使所述切换部件(12)运动至使从所述风道(101)至所述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导通的位置时,经过所述加热模块(102)加热的气体自所述风道(101)流入所述第一入风口(110),所述多个位置至少包括:第一位置,当所述切换部件(12)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风道(101)至所述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阻断;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切换部件(12)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从所述风道(101)至所述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导通,
所述本体(10)的顶部具有顶盖(15),所述顶盖(15)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的可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开口(150),当需要使用烘干附件装置时,开启第一开口,同时控制切换部件位于第二位置,以使风道至第一入风口的通路能够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滚筒(104),用于容置待烘干物体,所述滚筒(104)具有第二入风口(105),所述第二入风口(105)连接至所述风道(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位置包括:
第三位置,当所述切换部件(12)运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从所述风道(101)至所述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以及从所述风道(101)至所述第二入风口(105)的通路被同时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12)包括:
挡板(120),所述挡板(120)的形状与所述风道(10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限位部(121),设置于所述挡板(120)上并可自所述挡板(120)的边沿伸出或缩回,当所述限位部(121)自所述挡板(120)的边沿伸出时,所述挡板(120)固定于所述多个位置中的一个,当所述限位部(121)自所述挡板(120)的边沿缩回时,所述挡板(120)可在所述多个位置之间运动;
弹性部件(122),与所述限位部(121)配合,以使所述限位部(121)自所述挡板(120)的边沿伸出或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0)的形状还与所述第一入风口(110)的形状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12)还包括:
密封圈(124),设置于所述挡板(120)的至少一侧边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01)的壁上设置有耦合部(125),自所述挡板(120)的边沿伸出的限位部(121)与所述耦合部(125)耦合,以将所述挡板(120)固定于所述多个位置中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12)还包括:
轴部(126),用于将所述挡板(120)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风道(10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模块(13),用于驱动所述切换部件(12)在多个位置之间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模块(14),响应于用户指令,控制驱动模块(13)以使所述切换部件(12)在所述多个位置之间运动,并至少控制所述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设置于所述本体(10)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包括:
主体(111),所述主体(111)具有容纳腔(112),所述容纳腔(112)具有第二开口(113);可折叠支架(114),可在折叠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架(114)容置于所述容纳腔(112)内,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架(114)的一部分自所述第二开口(113)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还包括:盖体(115),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113)。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还包括:烘干附件(16),可拆卸地套设于处于伸展状态的可折叠支架(114)上,所述烘干附件(16)具有第三入风口(160)和出风口(161),所述第三入风口(160)与所述第二开口(113)连通,自所述第二开口(113)流出的气体自所述第三入风口(160)进入所述烘干附件(16)并从所述出风口(161)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附件(16)由柔性材料制成,在有气体流经所述烘干附件(16)时,所述烘干附件(16)受气体鼓动而膨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包括:多孔纤维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附件(16)的轮廓形状与待烘干物体的轮廓形状相适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附件装置(11)还包括:储物腔(116),用于存放所述烘干附件(16)。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状态包括多个子状态,所述多个子状态至少包括:第一子状态和第二子状态,处于所述第一子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架(114)的高度h1不同于处于所述第二子状态时所述可折叠支架(114)的高度h2。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
滚筒(104),用于容置待烘干物体;
驱动电机(106),用于驱动所述滚筒(104)旋转;
冷凝装置(108),设置于所述风道(101)上,用于与所述风道(101)内流通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以及
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执行第一烘干程序或者第二烘干程序,其中,执行所述第一烘干程序时,所述控制模块(14)控制所述加热模块(102)、鼓风装置(103)、驱动电机(106)和冷凝装置(108)运行;
执行所述第二烘干程序时,所述控制模块(14)控制所述加热模块(102)和鼓风装置(103)运行,并且,所述驱动电机(106)和冷凝装置(108)处于非运行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干衣机(1),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第一烘干程序时,所述切换部件(12)运动至使从所述风道(101)至所述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阻断的位置;执行所述第二烘干程序时,所述切换部件(12)运动至至少使从所述风道(101)至所述第一入风口(110)的通路被导通的位置。
CN201910673948.6A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干衣机 Active CN112301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3948.6A CN112301685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干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3948.6A CN112301685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干衣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1685A CN112301685A (zh) 2021-02-02
CN112301685B true CN112301685B (zh) 2023-12-22

Family

ID=7432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3948.6A Active CN112301685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干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16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04172A (zh) * 2021-08-09 2023-02-17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筒体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6831A (zh) * 2005-11-14 2007-05-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干燥装置
CN1966837A (zh) * 2005-11-14 2007-05-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干燥装置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02072946U (zh) * 2010-05-27 2011-12-14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洗涤装置
CN10451413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带风门切换的冷凝式干衣机及干衣方法
CN104562596A (zh) * 2009-06-29 2015-04-29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干燥衣物的设备
CN105297372A (zh) * 2014-07-31 2016-02-03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烘干系统及烘干方法、洗衣干衣一体机、干衣机
CN105624968A (zh) * 2016-04-06 2016-06-01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具有干衣功能的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06109831U (zh) * 2016-09-28 2017-04-19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种便携式烘干箱
WO2018117422A1 (ko) * 2016-12-23 2018-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건조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의류처리장치
CN10825204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复式烘干机
CN108265490A (zh) * 2017-01-02 2018-07-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干燥装置
CN208829982U (zh) * 2018-07-27 2019-05-07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衣物烘晾的设备
CN109811522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干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5239B1 (ko) * 2004-11-30 2006-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접이식선반이 구비된 복합식 건조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6831A (zh) * 2005-11-14 2007-05-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干燥装置
CN1966837A (zh) * 2005-11-14 2007-05-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干燥装置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4562596A (zh) * 2009-06-29 2015-04-29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干燥衣物的设备
CN202072946U (zh) * 2010-05-27 2011-12-14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洗涤装置
CN10451413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带风门切换的冷凝式干衣机及干衣方法
CN105297372A (zh) * 2014-07-31 2016-02-03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烘干系统及烘干方法、洗衣干衣一体机、干衣机
CN105624968A (zh) * 2016-04-06 2016-06-01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具有干衣功能的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06109831U (zh) * 2016-09-28 2017-04-19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种便携式烘干箱
WO2018117422A1 (ko) * 2016-12-23 2018-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건조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의류처리장치
CN10825204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复式烘干机
CN108265490A (zh) * 2017-01-02 2018-07-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干燥装置
CN109811522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干衣机
CN208829982U (zh) * 2018-07-27 2019-05-07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衣物烘晾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1685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4880B2 (en) Detergent dispenser for a washing machine
CN101657580B (zh) 衣物处理设备
EP2145039B1 (en) Auxiliary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and multiple trea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EP1854916B1 (en) Household appliance
KR100830478B1 (ko) 보조건조기
US9157180B2 (en) Drying-ironing combined machine
RU2405077C2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белья
EP2057314B1 (en) Multiple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KR20010113436A (ko) 스팀 다림 장치
CN112301685B (zh) 一种干衣机
US10597815B2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US20060137210A1 (en) Drum-and-cabinet type dryer with length-adjustable shelf
US20060137205A1 (en) Composite washing system
WO2018130039A1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快速干衣机
US8534512B2 (en) Shirt press
CN107780146B (zh) 一种具有护衣装置的洗衣机
KR101708693B1 (ko) 의류 처리 장치 및 의류 처리 장치 시스템
TWI429805B (zh) Dryers and laundry dryers
CN112301701A (zh) 一种烘干装置
KR20060111127A (ko) 리프레쉬 장치
CN214422966U (zh) 一种可折叠且干衣容量可变的干衣机
KR20080032365A (ko) 캐빈 드라이어 기능을 갖는 세탁기
JP2010075216A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KR101122936B1 (ko) 다림질 기능이 구비된 건조기
KR101708694B1 (ko) 의류 처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