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7971A - 儿童用育儿器具 - Google Patents

儿童用育儿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7971A
CN112297971A CN202010662586.3A CN202010662586A CN112297971A CN 112297971 A CN112297971 A CN 112297971A CN 202010662586 A CN202010662586 A CN 202010662586A CN 112297971 A CN112297971 A CN 112297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ld
shoulder
crotch member
seat
ope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25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田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ese Joint Stock Co
Newell Brand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Japanese Joint Stock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866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643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963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2325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ese Joint Stock Co filed Critical Japanese Joint Stock Co
Publication of CN112297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7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03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儿童用育儿器具,即便使儿童就坐于儿童座椅时,束带也不会成为妨碍,而可确实地以束带拘束儿童的儿童用育儿器具。本申请的儿童用育儿器具(1)具备:肩带单元(8),设置在靠背部(5),且切换成拘束就坐于座椅的儿童的身体的拘束位置,及未拘束儿童的身体的开放位置;裆部构件(9),设置在座面部(4),且切换成拘束就坐于座椅的儿童的两腿间的拘束位置,及未拘束儿童的两腿间的开放位置;连动机构(7),与肩带单元(8)及裆部构件(9)的任一方切换成开放位置的动作连动,而将肩带单元(8)及裆部构件(9)的另一方切换成开放位置。

Description

儿童用育儿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儿童用育儿器具。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儿童座椅等儿童用育儿器具中,设置用以将儿童支持在座椅的肩带、裆带及腰带。当使儿童坐在儿童座椅的座椅时,在使儿童坐在这些束带上后,必须将成为儿童的下方的束带拉出至外侧而连结,或是在将这些束带避开座椅的侧方后使儿童就坐而连结,因而耗费工夫。
为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在使儿童就坐于儿童座椅时,使束带不会成为妨碍的儿童座椅而言,已知例如日本特开2008-290587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美国专利7445286号公报(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2的儿童座椅由于在肩带恒常地往开放的方向施加有张力,因此在开放肩带时,肩带会弹上至上方。因此,在使儿童就坐于儿童座椅并安装肩带时,肩带不会成为妨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05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74452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2的儿童座椅即便在使儿童坐在儿童座椅时,肩带也不会成为妨碍。然而,在使束带安装在儿童的状态下,由于肩带恒常地往开放的方向施加有张力,因此无法将儿童确实地拘束在儿童座椅。
本申请用以解决上述的课题而研创,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用育儿器具,即便使儿童就坐于儿童座椅时,束带也不会成为妨碍,且可确实地以带拘束儿童。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申请的一态样的儿童用育儿器具具备:座椅,包含座面部及靠背部;肩带单元,设置在靠背部,且切换成拘束就坐于座椅的儿童的肩的拘束位置及未拘束儿童的肩的开放位置;裆部构件,设置在座面部,且切换成拘束就坐于座椅的儿童的两腿间的拘束位置及未拘束儿童的两腿间的开放位置;连动机构,与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任一方切换成开放位置的动作连动,将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另一方切换成开放位置。
连动机构优选为包含连结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连结部。
连动机构优选为包含将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至少任一方往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的弹推构件。
连动机构优选为与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任一方切换成拘束位置的动作连动,将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另一方切换成拘束位置。
肩带单元优选为包含肩带及其一端部连结在靠背部且其另一端部连结在肩带的肩带支持部,肩带支持部连接在连结部。
本申请的一态样的其它儿童用育儿器具具备:座椅,包含座面部及靠背部;拘束束带单元,设置在靠背部,且切换成拘束就坐于座椅的儿童的肩的拘束位置及未拘束儿童的肩的开放位置;操作部,设置于座椅,且可变更位置至第1位置及第2位置;以及连结部,伴随使操作部的位置从第1位置进行位置变更成第2位置,而使拘束束带单元从拘束位置进行位置变更成开放位置。
拘束束带单元优选为拘束就坐于座椅的儿童的肩的肩带单元。
连结部优选为使肩带单元与操作部的动作连动,而伴随使操作部从第2位置进行位置变更成第1位置,使肩带单元从开放位置进行位置变更成拘束位置。
肩带单元优选为包含肩带及其一端部连结在靠背部且其另一端部连结在肩带的肩带支持部,肩带支持部连结在连结部。
连结部包含:移位构件,设置成可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而移位;以及连结金属线,其一端部连结在移位构件,其另一端部连结在肩带单元。
操作部优选为设置在座面部,且于就坐于座椅的儿童的两腿间延伸的裆部构件。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申请,提供一种儿童用育儿器具,即便使儿童坐在儿童座椅时,也可在束带不会造成妨碍的情形下,能以束带确实地拘束儿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取出实施方式1的儿童座椅的一部分而显示的立体图。
图3(A)、图3(B)为显示实施方式1的儿童座椅的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位置变更的示意图,图3(A)显示肩带单元位于拘束位置,图3(B)显示肩带单元位于开放位置。
图4为放大显示实施方式1的肩带单元的示意图。
图5(A)、图5(B)为显示实施方式1的儿童座椅的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位置变更的示意图,图5(A)为显示肩带单元位于拘束位置,图5(B)为显示肩带单元位于开放位置。
图6(A)、图6(B)为显示实施方式2的儿童座椅的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位置变更的示意图,图6(A)为显示肩带单元位于拘束位置,图6(B)为显示带单元位于开放位置。
图7(A)、图7(B)为显示儿童座椅的肩带单元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7(A)为显示肩带单元为拘束位置的状态,图7(B)为显示肩带单元为开放位置的状态。
图8(A)、图8(B)为显示实施方式3的儿童座椅的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位置变更的示意图,图8(A)为显示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位于拘束位置,图8(B)为显示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位于开放位置。
图9(A)、图9(B)为显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与图8对应的图。
图10(A)、图10(B)为显示实施方式4的儿童座椅的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的位置变更的示意图,图10(A)为显示带单元及裆部构件位于拘束位置,图10(B)为显示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位于开放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儿童座椅
2:基座本体
3:座椅本体
4:座面部
5:靠背部
6:滑动构件(头枕)
7、7C、7D、7E:连结部
8、8B、8C:肩带单元(拘束束带单元)
9、9A、9C、99:裆部构件(操作部)
12:腰带
14:带扣
14a:母带扣
14b:公带扣
30:片体
61:立壁部
62:侧壁部
63:肩带通孔
70、70C、70D:连结金属线
71C、76C:保持部
70E:第1连结件
73E:第2连结件
73:移位构件
78A:弹簧
79C、79D:弹推构件
81、81B、81C:肩带支持部
82:支持部本体
83:转动部
84:肩带
85:衬垫
92:上端部
92A:棒状构件
93A:连动构件
93:下端部
94:轴
95A: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详细地说明。此外,对于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标记相同符号且不重复进行其说明。
(儿童座椅的概要)
参照图1、图2,针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儿童用育儿器具的儿童座椅1的概要加以说明。在儿童座椅1的说明中,前后方向对应于儿童座椅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对应于从儿童座椅1的前方观看的左右方向。
就儿童座椅1的基本结构而言,也可与一般的儿童座椅的结构相同,配置在汽车的座椅上,且用以使婴儿或幼儿等儿童安全地乘车的装置。儿童座椅1具有基座本体2及座椅本体3。
基座本体2包含基座部20,该基座部20载置在轿车的座椅垫上,且从下方支持座椅本体3。在基座部20的前方端,设置有朝轿车的地面延伸的腿部支撑件21。在基座部20的后方端中,设置有与轿车的座椅垫的锚部连结的ISOFIX22。在基座部20的上方,设置有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在基座本体2的座椅本体3。
座椅本体3安装在基座本体2的上侧,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持在基座本体2。在图1中,显示有于座椅本体3上中,安装有例如缓冲材等柔软的布制构件的包覆构件的状态。此外,座椅本体3也可经由片体3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基座本体2。片体30将座椅本体3从左右后方包围。座椅本体3固定在片体30,座椅本体3与片体3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基座部20。
座椅本体3包含座面部4与靠背部5。在座椅本体3中,有儿童就坐。因此,座面部4支持儿童的臀部,靠背部5从座面部4的后方竖立,以支持儿童的背部。此外,如图2所示,在靠背部5的前面上中,重叠有滑动构件6。
滑动构件6重叠于靠背部5的前面,且朝上下方向滑动。滑动构件6作为头枕发挥作用。因此,滑动构件6包含:保护儿童的后头部的立壁部61;及保护儿童的侧头部的一对侧壁部62。侧壁部62安装于立壁部61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且朝前方突出。此外,即使在滑动构件6上,也可与座椅本体3同样地,安装例如缓冲材等柔软的布制构件的包覆构件。在滑动构件6中,设置有供后述的肩带84贯穿的肩带通孔63。
如图1所示,在靠背部5中,设置有用以拘束就坐于座椅本体3的儿童的两肩的肩带84。并且,在座面部4中,设置有延伸于就坐在座椅本体3的儿童的两腿(两大腿)间的裆部构件9;以及拘束儿童的腰的一对腰带12。这些腰带12、肩带84及裆部构件9通过设置在裆部构件9的前端的带扣14,而连结在儿童的腹部附近。这些肩带84、腰带12及裆部构件9为所谓的5点束带。此外,在图2中,省略这些5点束带的图示。并且,肩带84与腰带12可并非分别由不同的束带而形成,也可例如以一条束带连续地设置。
(实施方式1)
接着,参照图3(A)、图3(B)至图5(A)、图5(B),针对实施方式1的儿童座椅1加以说明。图3(A)、图3(B)为显示肩带84及裆部构件9的位置变更的示意图,图5(A)、图5(B)显示肩带单元8与裆部构件9的连动的示意图。特别是,图3(A)及图5(A)显示肩带单元8位于拘束位置,图3(B)、图5(B)显示肩带单元8位于开放位置。在图3(A)、图3(B)中,将滑动构件6与靠背部5的图示予以简化。图4放大显示肩带单元8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1具备裆部构件9与肩带单元8相连动而可进行位置变更的带连动机构。带连动机构通过对裆部构件9进行操作,而可将肩带单元8从拘束位置(图3(A)、图5(A))进行位置变更成开放位置(图3(B)、图5(B))。拘束位置为拘束就坐于座椅本体3的儿童的身体的位置,开放位置为不拘束儿童的身体的位置。
特别是,如图5(A)、图5(B)所示,带连动机构概略性地具备肩带单元8、裆部构件9及将肩带单元8与裆部构件9予以连结的连结部7。针对各个构成详细地加以说明。
参照图4,肩带单元8包含:拘束就坐于座椅本体3的儿童的身体的肩带84;以及连结在带84的肩带支持部81。肩带84例如长形状的带状的带。肩带84设置在靠背部5。具体而言,如图3(A)、图3(B)所示,肩带84贯穿设置成环状且设置在头枕6的肩带通孔63及设置在靠背部5的长孔51,并通过靠背部5的背面侧,而延伸至座面部4的下方。
参照图4,肩带支持部81具有弹性,且以具有可挠性的可挠曲的带状构件所形成。具体而言,肩带支持部81以例如合成树脂等所形成。肩带支持部81的一端部连结在连结部7的连结金属线70,其另一端部连结在肩带84。肩带支持部81包含支持部本体82及使支持部本体82相对于头枕6上下地转动的转动部83。转动部83设置在头枕6所设的壳体65内。
在支持部本体82的下方,设置有肩带84。上下叠合的支持部本体82及肩带84以筒状的衬垫85覆盖。衬垫85设置在与就坐的儿童的肩抵接的位置。肩带支持部81通过经由衬垫85与肩带84抵接而与肩带84连结。如此,肩带支持部81与肩带84相连结,除了缝接或接合等肩带支持部81与肩带84直接连接以外,也包含单纯地进行抵接的情形。
肩带单元8通过对裆部构件9进行操作而切换成开放位置及拘束位置。也就是,裆部构件9为肩带单元8的“操作部”。具体而言,当裆部构件9位于第1位置(图3(A)、图5(A))时,肩带单元8成为拘束位置,当裆部构件9位于第2位置(图3(B)、图5(B))时成为开放位置。如此,裆部构件9切换成第1位置及第2位置。第1位置为裆部构件9相对于座面部4竖立的位置,第2位置为裆部构件9朝前方倾倒的位置。
如图3所示,裆部构件9为延伸于儿童的两腿间的构件。裆部构件9典型而言为带状的绳带的裆带,但例如板状构件及筒状构件等而不限定于束带形式。
如图5所示,裆部构件9为朝上下延伸的构件,且包含上端部92、下端部93及设置在上端部92与下端部93之间的轴94。通过使上端部92朝前方移动而设为第2位置,裆部构件9以轴94为中心旋转,下端部93朝后方移动。同样地,通过使上端部92朝后方移动并设为第1位置,裆部构件99会以轴94为中心旋转,下端部93朝前方移动。
连结部7用以连结肩带单元8与裆部构件9。连结部7随着使裆部构件9从第1位置(图5(A))进行位置变更至第2位置(图5(B)),而使肩带单元8从拘束位置(图5(A))进行位置变更至开放位置(图5(B))。
具体而言,连结部7包含:设置成通过裆部构件9的操作而可移位的移位构件73;其一端部连结在移位构件73,其另一端部连结在肩带单元8的连结金属线70。肩带单元8设置有一对肩带84,因此连结金属线70分别设置在一对的肩带84。此时,移位构件73也可依一对的连结金属线70的每个而设置,也可对于一对的连结金属线70设置一个。
移位构件73在设于座面部4的壳体95内朝前后方向设置。移位构件73以相对于壳体95可朝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移位构件73包含横部74及从横部74的端部朝上方突出的纵部75。横部74的前方端抵接于裆部构件9的下端部93。因此,通过使裆部构件9的上端部92朝前方旋转移动,移位构件73朝后方移动。
连结金属线70为长条形状的构件,具有一方端部72及另一方端部77。一方端部72连结在肩带单元8的支持部本体82的上方端。另一方端部77连结在移位构件73的纵部75。在壳体95中,设置有使连结金属线70贯穿且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连结金属线70的保持部76。同样地,在壳体65中,设置有使连结金属线70贯穿且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连结金属线70的保持部71。
接着,参照图3、图5,针对带连动机构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针对使肩带单元8从拘束位置切换成开放位置的方法加以说明。以手握持图5(A)的状态的裆部构件9的上端部92,以轴94为中心使的朝前方旋转,而移位成图5(B)的状态。由于裆部构件9的下端部93与移位构件73的横部74的前方端抵接,因此随着裆部构件9的旋转,移位构件73也朝后方移动,且移位至第2位置。据此,连结金属线70会被拉伸,肩带单元8的支持部本体82会移位至开放位置,支持部本体82从靠背部5竖立。也就是,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7伴随使裆部构件9从第1位置变位至第2位置,而使肩带单元8从拘束位置变位至开放位置。
接着,针对使肩带单元8从开放位置切换成拘束位置的方法加以说明。当以手握持图5(B)的状态的裆部构件9的上端部92,并以轴94为中心朝后方旋转时,裆部构件9的下端部93与移位构件73的横部74的前方端仅相抵接,因此会在裆部构件9与移位构件73的间产生间隙。并且,肩带单元8会因本身重量而移动至图5(A)的拘束位置,连结金属线70会被拉伸至上方,移位构件73也朝前方移动。也就是,仅是随着裆部构件9从第2位置进行位置变更至第1位置,使肩带单元8因本身重量而移动至拘束位置,因此连结部7并未直接与肩带单元8及裆部构件9的动作相关连。
并且,由于肩带支持部81为由具有可挠性的弹性构件所形成,因此裆部构件9或连结部7会故障,即使连结金属线70突出,也可使裆部构件9挠曲。因此,可防止连结金属线70的突出,且防止连结金属线70切断等带连动单元的故障。
使儿童就坐于座椅本体3时的动作如下所述。
解除肩带84、腰带12及裆部构件9与带扣14的连结。如图3(B)所示,使裆部构件9朝前方移动,并将肩带单元8切换成开放位置。当肩带单元8切换成开放位置,肩带84会从靠背部5竖立。在该状态下,使儿童就坐于座椅本体3。并且,使裆部构件9穿通儿童的两大腿之间。再进一步,使肩带84放置于儿童的肩上,并且将腰带12放置于儿童的右腰。然后,将这些肩带84、腰带12及裆部构件9连结在带扣14。据此,在使儿童乘坐于儿童座椅1时,肩带84及裆部构件9不会成为妨碍,而能以肩带84确实地拘束儿童。
当欲使儿童从儿童座椅1离开时,解除肩带84、腰带12及裆部构件9与带扣14的连结。然后,如图3(B)所示,使裆部构件9朝前方移动,并将肩带单元8切换成开放位置。据此,在使儿童从儿童座椅1离开时,裆部构件9及肩带84不会成为妨碍。
以上,当使儿童乘坐于儿童座椅1时或从儿童座椅1离开时,肩带84会竖立,且裆部构件9会朝前方倾倒,因此可使儿童所就坐的区域广泛地开放。因此,只要操作裆部构件9,即可简单地将肩带单元8变位至开放位置,因此肩带84及裆部构件9不会成为妨碍,而可将儿童拘束在儿童座椅1,并且可使儿童从儿童座椅1离开。
并且,熟知的儿童座椅的肩带由于张力会恒常施加于开放的方向,因此在使儿童就坐于儿童座椅时,无法将儿童确实地拘束在儿童座椅。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1由于未有张力施加于肩带84,因此能确实地以肩带84及裆部构件9拘束儿童。
(实施方式2)
参照图6,针对实施方式2的儿童座椅的构成例加以说明。以下仅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1所示的儿童座椅的不同点。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在裆部构件9及移位构件73的结构上不同。图6显示肩带单元8的位置变更的示意图,(A)显示肩带单元8位于拘束位置的情形,(B)显示肩带单元8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形。
参照图6,裆部构件9A会切换成第1位置及第2位置。裆部构件9A包含:朝上下延伸的棒状构件92A;与棒状构件92A的动作连动而动的连动构件93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棒状构件92A及连动构件93A的轴94。连动构件93A为例如扇形状。通过使棒状构件92A朝前方移动,连动构件93A以轴94为中心旋转,连动构件93A朝前方侧移动。同样地,通过使棒状构件92A朝后方移动,连动构件93A以轴94为中心旋转,连动构件93A朝后方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金属线70的另一方端连结有移位构件73A。移位构件73A抵接于裆部构件9A。此时,移位构件73A例如圆柱形状,与移位构件73抵接的部分优选为圆弧状。由于连动构件93A与移位构件73A抵接的部分为圆弧状,而可使连动构件93A的动作与移位构件73A的动作顺畅地连动。并且,移位构件73A设置在壳体95A,并且被弹簧78A恒常地朝连动构件93A侧(前方)弹推。
(变形例)
参照图7,针对肩带单元8的变形例加以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肩带单元8的肩带支持部81可具有弹性,且由可挠曲的带状构件所形成,但并不限定于其形状。图7的肩带单元8的肩带支持部81B为通过多个筒状构件82B所形成。肩带支持部81B的一方端安装在设置在头枕6的壳体65,另一方端连结于连结金属线70的另一方端72A。
筒状构件82B一方端侧为凹部,另一方端侧为凸状。再,使连结金属线70贯穿筒状构件的中央部。据此,如图7(A)所示,在连结金属线70延伸的状态下,肩带单元8B的肩带支持部81B因本身重量朝下方延伸而成为拘束位置。如图7(B)所示,在连结金属线70收缩的状态下,肩带支持部81B的凸部收纳于凹部内,且在水平方向排列而成为开放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设为设置在座面部4的裆部构件9。然而,操作部也可为设置在座椅的按键、操作杆、腰带等。此时,座椅包含基座本体2、座椅本体3及片体30。也就是,操作部不仅可设置在座椅本体3,也可设置在基座本体2、座椅本体3及片体30的任一。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说明连结部7包含移位构件73及连结金属线70,但只要使肩带单元8与操作部的动作连动,则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连结部7可仅设有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而移位的移位构件73,也可不设置移位构件,而仅设置连结金属线70。
具体而言,当连结部7仅为连结金属线70时,连结金属线70会直接连结于裆部构件9,使肩带单元8与裆部构件9的动作可完全地连动。此时,连结金属线70为伴随使裆部构件9从第1位置进行位置变更至第2位置,而使肩带单元8从拘束位置进行位置变更至开放位置,且伴随使裆部构件9从第2位置进行位置变更至第1位置,而使肩带单元8从开放位置进行位置变更至拘束位置。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说明裆部构件9与移位构件73由各个构件所形成,且这些构件相抵接,但裆部构件9与移位构件73也可被连结固定,且连动而可进行位置变更。在此情形下,移位构件73也使肩带单元8与裆部构件9的动作连动,关于移位构件73的动作,也会与上述的连结金属线70的动作相同。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说明儿童用育儿器具为儿童座椅,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例如婴儿车、婴儿摇篮、育儿椅子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说明肩带单元8切换成拘束位置及开放位置,但腰带12也可切换成拘束位置与开放位置。并且,在肩带84与腰带12以一条束带连续地设置时,可将肩带84与腰带12的两者切换成拘束位置及开放位置。也就是,拘束束带单元包含肩带单元8及腰带12。此外,当腰带12从座面部4与靠背部5之间延伸时,腰带12也设成设置在靠背部5。
实施方式1、2的儿童座椅通过将属于操作部的裆部构件9、9A切换成开放位置或拘束位置,即可将肩带单元8、8B切换成开放位置或拘束位置。也就是,与裆部构件9、9A切换成开放位置或拘束位置的动作连动,将肩带单元8、8B切换成开放位置或拘束位置。以下,针对肩带单元与裆部构件连动的其它构成例加以说明。
(实施方式3)
参照图8(A)及图8(B),针对实施方式3的儿童座椅的构成例加以说明。以下,仅对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儿童座椅的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2与本实施方式在肩带单元、裆部构件及连动机构的结构上不同。图8(A)显示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位于拘束位置的情形,图8(B)显示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形。
参照图8(A)、图8(B),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切换成开放位置与拘束位置。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相连动,具体而言,与肩带单元8C切换成开放位置的动作连动,将裆部构件9C切换成开放位置,与裆部构件9C切换成拘束位置的动作连动,将肩带单元8C切换成拘束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肩带单元8C与裆部构件9C的连动通过连结部7C与弹推构件79C而进行。也就是,本实施方式的连动机构为连结部7C及弹推构件79C。
肩带单元8C包含肩带84及连结在肩带84的肩带支持部81C。肩带支持部81C具有支持部本体82C及使支持部本体82C转动的转动部83C。在转动部83C中,安装有将肩带单元8C弹推至开放位置的弹推构件79C。当肩带单元8C位于拘束位置时(图8(A)),弹推构件79C伸长,当肩带单元8C位于开放位置时(图8(B)),弹推构件79C收缩。弹推构件79C具有将肩带单元8C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的弹推力。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弹推构件79C为线圈弹簧,但也可例如扭力弹簧等其它弹簧、弹性构件等。
同样地,裆部构件9C也切换成开放位置与拘束位置。裆部构件9C具有上端部92C、下端部93C及设置在上端部92C与下端部93C之间的轴94C。上端部92C及下端部93C在图示的状态下连结固定在轴94C,且以轴94C为中心朝座面部4的前后旋转。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肩带单元8C与裆部构件9C利用连结部7C而连结。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7C仅由长形状的连结金属线70C所构成。连结金属线70C具有:连结在肩带单元8C的支持部本体82C的上方端的一方端部72C;以及连结在裆部构件9C的下端部93C的另一方端部77C。连结金属线70C通过固定在靠背部5的保持部71C及固定在座面部4的保持部76C,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
为了将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从拘束位置切换成开放位置,解除图8(A)的带扣14的母带扣14a与公带扣14b的连结。肩带单元8C被弹推构件79C恒常地朝开放位置弹推,因此在带扣14的解除的同时,朝开放位置移位。当肩带单元8C移动至开放位置时,连结金属线70C会被拉伸至肩带单元8C而朝上方移动,裆部构件9C也会从拘束位置移位至开放位置。如此,仅通过解除带扣14,肩带单元8C与裆部构件9C即会相连动而切换成开放位置。
为了将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从开放位置切换成拘束位置,使位于图8(B)的开放位置的裆部构件9C竖立并移位至拘束位置。当裆部构件9C切换成拘束位置时,连结金属线70C会被拉伸,肩带单元8C抵抗弹推构件79C的弹推力而被推下,且移位至拘束位置。在此状态下,将母带扣14a与公带扣14b予以连结。据此,肩带单元8C与裆部构件9C相连动而切换成拘束位置,且在拘束状态下维持。
此外,从操作性的观点来看,在从开放位置切换成拘束位置时,虽先将裆部构件9C从开放位置切换成拘束位置,但也可设成先切换肩带单元8C,而使肩带单元8C与裆部构件9C相连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推构件79C将肩带单元8C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然而,如图9(A)、图9(B)所示,弹推构件79D也可连结在裆部构件9C,且将裆部构件9C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此时,在裆部构件9C的下端部93C安装有弹推构件79D。此外,在图9(A)、图9(B)的实施方式中,连结金属线70D的一方端部72D连结在肩带单元8C的支持部本体83C,另一方端部77D连结在裆部构件9C的轴94C。
在图9(A)、图9(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从开放位置切换成拘束位置,可将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的任一方切换成拘束位置。当切换裆部构件9C时,使位于图9(B)的开放位置的裆部构件9C竖立而移位至拘束位置。当裆部构件9C切换成拘束位置时,由于连结金属线70会松弛,因此肩带单元8C因本身重量而移位至拘束位置。在此状态下连结带扣14。
并且,不仅裆部构件9C,当将肩带单元8C切换成拘束位置时,使位于图9(B)的开放位置的肩带单元8C推下并移位至拘束位置。当肩带单元8C切换成拘束位置时,连结金属线70D会被拉伸,且裆部构件9C会抵抗弹推构件79D的弹推力而移位至拘束位置。在此状态下连结带扣14。
并且,弹推构件79D可并非将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的任一方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而是以将双方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的方式分别设置于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也可设置在连结部7C、7D的途中位置。
并且,如本实施方式,虽也可仅利用弹推构件79C的弹推力,将肩带单元8C及裆部构件9C的任一方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但除了弹推构件79C的弹推力之外,也可利用人为的力。为了更容易理解,显示此情形的一例。例如,肩带单元与裆部构件经由移位构件而连结在二条连结金属线,当移位构件被弹推构件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时,也可通过对裆部构件进行朝开放位置的操作(也就是,将人为的力作为动作的起点)而使连结金属线松弛,而将被弹推构件的弹推力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的移位构件切换成开放位置,进而将肩带单元切换成开放位置。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0(A)、图10(B),针对实施方式4的儿童座椅的构成例加以说明。以下,仅针对与实施方式3所示的儿童座椅的不同点详细地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及实施方式4在连结部的结构上不同。图10(A)显示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位于拘束位置的情形,图10(B)显示肩带单元及裆部构件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形。
实施方式3的连结部7C虽为连结金属线70C,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7E为第1连结件70E及第2连结件73E。第1连结件70E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构件,且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在靠背部5内。第2连结件73E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构件,且以可朝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座面部4内。
如图10(A)所示,设置在第1连结件70E的上方端的第1轴71E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在肩带单元8C。设置在第1连结件70E的下方端的第2轴72E以可滑动的方式贯穿至第2连结件73E的长孔74E。长孔74E朝座面部4的前方往下方倾斜。因此,当第2连结件73E朝前方移动时,如图10(A)所示,第2轴72E会沿着长孔74E朝上方移动,因此第1连结件70E会朝上方滑动移动。并且,当第2连结件73E朝后方移动时,如图10(B)所示,第2轴72E会沿着长孔74E朝下方移动,因此第1连结件70E朝下方滑动移动。
为了将肩带单元8C从拘束位置切换成开放位置,将图10(A)的带扣14的连结予以解除。具体而言,肩带单元8C被弹推构件79C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因此会随着带扣14的解除而朝开放位置移位。当肩带单元8C朝开放位置移动时,第1连结件70E会朝下方移动,第2连结件73E会朝后方移动,裆部构件9C也会从拘束位置移位至开放位置。如此,只要解除带扣14,即可使肩带单元8C与裆部构件9C连动而切换成开放位置。
为了将肩带单元8C从开放位置切换成拘束位置,使图10(B)的肩带单元8C抵抗弹推构件79C的弹推力往下推而设为拘束位置。当肩带单元8C切换成拘束位置时,第1连结件70E会朝上方移动,且第2连结件73E会朝前方移动,裆部构件9C也会从开放位置切换成拘束位置。在该状态下,将母带扣14a与公带扣14b予以连结。
本实施方式4的连结部7E为以第1连结件70E及第2连结件73E所构成,因此可容易地进行肩带单元8C的弹上的调整。
此外,实施方式1、2的连动机构通过以手动方式将裆部构件9、9A切换成开放位置,而将肩带单元8、8B切换成开放位置,但也可通过以手动方式将肩带单元8、8B切换成开放位置,而将裆部构件9、9A切换成开放位置。
再,实施方式1、2的连动机构为以连结部7连结肩带单元8、8B与裆部构件9、9A,并以手动方式进行连动。并且,实施方式3、4的连动机构为利用连结部7C、7D、7E及弹推构件79C、79D而进行机械性连动。然而,连动机构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是肩带单元与裆部构件相连动即可,也可为例如进行电性连动。
并且,实施方式3、4的弹推构件79C、79D虽将肩带单元8C或裆部构件9C朝开放位置的方向弹推,但也可朝拘束位置的方向弹推。并且,也可设置在开放位置或拘束位置的任一位置锁固肩带单元8C或裆部构件9C的锁固构件。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使肩带单元8、8B、8C及裆部构件9、9A、9C连动,而将其双方切换成开放位置及拘束位置,但也可至少将其双方切换成开放位置。
以上,虽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相对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申请相同的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可施行各种修正或变形。

Claims (5)

1.一种儿童用育儿器具,具备:
座椅,包含座面部及靠背部;
肩带单元,设置在所述靠背部,且切换成拘束就坐于座椅的儿童的肩的拘束位置及未拘束儿童的肩的开放位置;
裆部构件,设置在所述座面部,且切换成拘束就坐于所述座椅的儿童的两腿间的拘束位置及未拘束儿童的两腿间的开放位置;
连动机构,与所述肩带单元及所述裆部构件的任一方切换成开放位置的动作连动,而将所述肩带单元及所述裆部构件的另一方切换成开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育儿器具,其中,所述连动机构包含连结所述肩带单元及所述裆部构件的连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用育儿器具,其中,所述连动机构包含将所述肩带单元及所述裆部构件的至少任一方弹推至开放位置的方向的弹推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用育儿器具,其中,所述连动机构与所述肩带单元及所述裆部构件的任一方切换成拘束位置的动作连动,将所述肩带单元及所述裆部构件的另一方切换成拘束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儿童用育儿器具,其中,所述肩带单元包含肩带,及其一端部连结在所述靠背部且其另一端部连结在所述肩带的肩带支持部,
所述肩带支持部连接在所述连结部。
CN202010662586.3A 2019-07-29 2020-07-10 儿童用育儿器具 Pending CN1122979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9100 2019-07-29
JP2019-139100 2019-07-29
JP2019186637A JP7464371B2 (ja) 2019-07-29 2019-10-10 子供用育児器具
JP2019-186637 2019-10-10
JP2019196334A JP7423254B2 (ja) 2019-10-29 2019-10-29 子供用育児器具
JP2019-196334 2019-10-29
JP2020-023097 2020-02-14
JP2020023097A JP7428532B2 (ja) 2019-07-29 2020-02-14 子供用育児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7971A true CN112297971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83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2586.3A Pending CN112297971A (zh) 2019-07-29 2020-07-10 儿童用育儿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797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1012A (en) * 1990-09-04 1991-10-29 Gerry Baby Products Company Child car seat with automatic harness adjustment
JPH0612167U (ja) * 1992-07-23 1994-02-15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幼児保護座席
US5398997A (en) * 1993-09-07 1995-03-2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eat belt system with buckle-responsive retractor lock
US20040004379A1 (en) * 2002-07-08 2004-01-08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Child seat for automobile
CN101722876A (zh) * 2008-10-23 2010-06-09 普莱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安全婴儿座椅
US20120074758A1 (en) * 2009-01-27 2012-03-29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Child safety seat harness tensioing device
CN107539173A (zh) * 2016-06-23 2018-01-05 瑞典雄霸安全制品有限公司 具有锁定机构的束带系统
US20180297551A1 (en) * 2017-04-12 2018-10-18 Dorel Juvenile Group, Inc.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1012A (en) * 1990-09-04 1991-10-29 Gerry Baby Products Company Child car seat with automatic harness adjustment
JPH0612167U (ja) * 1992-07-23 1994-02-15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幼児保護座席
US5398997A (en) * 1993-09-07 1995-03-2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eat belt system with buckle-responsive retractor lock
US20040004379A1 (en) * 2002-07-08 2004-01-08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Child seat for automobile
CN101722876A (zh) * 2008-10-23 2010-06-09 普莱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安全婴儿座椅
US20120074758A1 (en) * 2009-01-27 2012-03-29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Child safety seat harness tensioing device
CN107539173A (zh) * 2016-06-23 2018-01-05 瑞典雄霸安全制品有限公司 具有锁定机构的束带系统
US20180297551A1 (en) * 2017-04-12 2018-10-18 Dorel Juvenile Group, Inc.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4512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EP1623891B1 (en) Child seat and belt system
KR102205105B1 (ko) 머리 받침 높이 조절 메커니즘을 갖는 어린이 안전 시트
US20090322134A1 (en) Vehicular seat device
JP2004058985A (ja) 育児器具
JP2004237784A (ja) 折畳式乳母車
JP4234511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EP2599660A1 (en) Vehicle seat that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child seat
CN112297971A (zh) 儿童用育儿器具
JP6676320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5584035B2 (ja) 育児器具の座席構造および自動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7423254B2 (ja) 子供用育児器具
JP7428532B2 (ja) 子供用育児器具
JP7261087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12297970B (zh) 儿童用育儿器具
CN112297969A (zh) 儿童用育儿器具
JP3777221B2 (ja) 車両用多機能シート
JP2005169004A (ja) 座席
CN114801920A (zh) 幼童用育儿器具
GB2338181A (en) Child and baby seat for a vehicle
TWI755566B (zh) 嬰兒車及保持構件
JP4520733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17885616A (zh) 儿童座椅
JP2023114531A (ja) 座席付き育児器具および股ベルトカバー
JP3102686U (ja) 身体拘束ベルトを備えた育児器具の座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