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8078A -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8078A
CN112278078A CN201910671230.3A CN201910671230A CN112278078A CN 112278078 A CN112278078 A CN 112278078A CN 201910671230 A CN201910671230 A CN 201910671230A CN 112278078 A CN112278078 A CN 112278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edge
overlapping
overlapping edge
rea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12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宏
林佳武
谢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712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80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8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8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3/0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2D43/06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vehicle body
    • B62D43/1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vehicle body and arrang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该后地板框架包括左后纵梁以及右后纵梁;所述左后纵梁包括左后纵梁主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左后纵梁主体的右侧面上的面板左搭接边与横梁左搭接边,所述面板左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左侧边沿搭接,所述横梁左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横梁的左侧边沿搭接;所述右后纵梁包括右后纵梁主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右后纵梁主体的左侧面上的面板右搭接边与横梁右搭接边,所述面板右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右侧边沿搭接,所述横梁右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横梁的右侧边沿搭接。该后地板框架可满足兼容前驱和四驱不同配置的需求,实现不同的行李箱容积空间。

Description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具有前驱和四驱两种配置,但是由于四驱电动汽车需在车辆后轴配置电机,使得四驱车辆的后地板面板高于前驱车辆的后地板面板,两者无法兼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设置了一种可同时满足前驱和四驱配置需求的车身后地板结构,但该车身后地板在应用于前驱和四驱车型时,将浪费前驱和四驱车型较多的行李箱空间,使商品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前驱和四驱车辆的后地板面板无法兼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地板框架,包括左后纵梁以及右后纵梁;
所述左后纵梁包括左后纵梁主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左后纵梁主体的右侧面上的面板左搭接边与横梁左搭接边,所述面板左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左侧边沿搭接,所述横梁左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横梁的左侧边沿搭接;
所述右后纵梁包括右后纵梁主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右后纵梁主体的左侧面上的面板右搭接边与横梁右搭接边,所述面板右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右侧边沿搭接,所述横梁右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横梁的右侧边沿搭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地板框架,在左后纵梁上设置面板左搭接边与横梁左搭接边,在右后纵梁上设置面板右搭接边与横梁右搭接边,从而实现后地板面板及后地板横梁的搭接。当车型发生变化时,生产夹具通过后地板面板及后地板横梁的局部切换,即可满足兼容前驱和四驱不同配置的需求,实现不同的行李箱容积空间,使得前驱车型具备更大的行李箱空间,不但提升了产品的商品性,也提升了车身的通用性。
可选地,所述面板左搭接边由所述左后纵梁主体的右侧面向右水平伸展,所述面板右搭接边由所述右后纵梁主体的左侧面向左水平伸展。
可选地,所述面板左搭接边的中部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将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分割为面板左搭接边前段以及面板左搭接边后段,所述横梁左搭接边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下方;
所述面板右搭接边的中部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将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分割为面板右搭接边前段以及面板右搭接边后段,所述横梁右搭接边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横梁左搭接边的截面形状与后地板横梁的左端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得所述横梁左搭接边可包裹在后地板横梁的左端的下表面;
所述横梁右搭接边的截面形状与后地板横梁的右端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得所述横梁右搭接边可包裹在后地板横梁的右端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横梁左搭接边包括左前水平翻边、左后水平翻边、左前侧板、左后侧板以及左底板,所述左前侧板连接在所述左底板的前侧与所述左前水平翻边的后侧之间,所述左后侧板连接在所述左底板的后侧与所述左后水平翻边的前侧之间;
所述横梁右搭接边包括右前水平翻边、右后水平翻边、右前侧板、右后侧板以及右底板,所述右前侧板连接在所述右底板的前侧与所述右前水平翻边的后侧之间,所述右后侧板连接在所述右底板的后侧与所述右后水平翻边的前侧之间。
可选地,所述面板左搭接边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左后纵梁主体的右侧面上的面板左搭接边中段,所述面板左搭接边中段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并连接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前段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后段;
所述面板右搭接边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右后纵梁主体的左侧面上的面板右搭接边中段,所述面板右搭接边中段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并连接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前段与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后段。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框架还包括横梁以及后围板,所述后围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后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后纵梁的后端之间,所述横梁连接在所述左后纵梁与所述右后纵梁之间,所述横梁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后围板的前方;
所述横梁的后侧面上形成有面板前搭接边,所述面板前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前侧边沿搭接;
所述后围板的前侧面上形成有面板后搭接边,所述面板后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后侧边沿搭接。
可选地,所述面板前搭接边由所述横梁的后侧面向后水平伸展,所述面板后搭接边由所述后围板的前侧面向前水平伸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包括后地板面板、后地板横梁以及上述的后地板框架,所述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上方形成有备胎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结构的示意图(前驱车型);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结构的后地板面板与后地板横梁的装配示意图(前驱车型);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前驱车型);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图;
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结构的示意图(四驱车型);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面板与后地板横梁的装配示意图(四驱车型);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四驱车型);
图9是图8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0是图8中D-D处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框架的右后纵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框架的横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框架的后围板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后地板框架;11、左后纵梁;111、左后纵梁主体;112、面板左搭接边;12、右后纵梁;121、右后纵梁主体;122、面板右搭接边;1221、面板右搭接边前段;1222、面板右搭接边后段;1223、面板右搭接边中段;123、横梁右搭接边;1231、右前水平翻边;1232、右后水平翻边;1233、右前侧板;1234、右后侧板;1235、右底板;13、横梁;131、面板前搭接边;14、后围板;141、面板后搭接边;
2a、前驱后地板面板;2b、四驱后地板面板;
3a、前驱后地板横梁;3b、四驱后地板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地板面板(前驱后地板面板2a或四驱后地板面板2b)、后地板横梁(前驱后地板横梁3a或四驱后地板横梁3b)以及后地板框架1,所述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下方。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框架1,包括左后纵梁11以及右后纵梁12。
所述左后纵梁11包括左后纵梁主体111以及形成在所述左后纵梁主体111的右侧面上的面板左搭接边112与横梁左搭接边,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左侧边沿搭接,所述横梁左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横梁的左侧边沿搭接,以将所述左后纵梁11与所述后地板面板及所述后地板横梁连接。
所述右后纵梁12包括右后纵梁主体121以及形成在所述右后纵梁主体121的左侧面上的面板右搭接边122与横梁右搭接边123,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右侧边沿搭接,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用于与后地板横梁的右侧边沿搭接,以将所述右后纵梁12与所述后地板面板及所述后地板横梁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框架,在左后纵梁11上设置面板左搭接边112与横梁左搭接边,在右后纵梁12上设置面板右搭接边122与横梁右搭接边123,从而实现后地板面板及后地板横梁的搭接。当车型发生变化时,生产夹具通过后地板面板及后地板横梁的局部切换,即可满足兼容前驱和四驱不同配置的需求,实现不同的行李箱容积空间,使得前驱车型具备更大的行李箱空间,不但提升了产品的商品性,也提升了车身的通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由所述左后纵梁主体111的右侧面向右水平伸展,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由所述右后纵梁主体121的左侧面向左水平伸展,以形成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及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的中部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将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分割为面板左搭接边前段以及面板左搭接边后段,所述横梁左搭接边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下方。所述横梁左搭接边位于面板左搭接边前段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后段之间,所述横梁左搭接边露出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以便于安装后地板横梁的左端。
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的中部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将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分割为面板右搭接边前段1221以及面板右搭接边后段1222,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下方。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位于面板右搭接边前段1221与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后段1222之间,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露出于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以便于安装后地板横梁的右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横梁左搭接边的截面形状与后地板横梁的左端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得所述横梁左搭接边可包裹在后地板横梁的左端的下表面,从而将所述后地板横梁的左端搭接在所述横梁左搭接边上。
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的截面形状与后地板横梁的右端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得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可包裹在后地板横梁的右端的下表面,从而将所述后地板横梁的右端搭接在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横梁左搭接边包括左前水平翻边、左后水平翻边、左前侧板、左后侧板以及左底板,所述左前侧板连接在所述左底板的前侧与所述左前水平翻边的后侧之间,所述左后侧板连接在所述左底板的后侧与所述左后水平翻边的前侧之间,以形成截面形状与后地板横梁的左端的截面形状匹配的所述横梁左搭接边。
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包括右前水平翻边1231、右后水平翻边1232、右前侧板1233、右后侧板1234以及右底板1235,所述右前侧板1233连接在所述右底板1235的前侧与所述右前水平翻边1231的后侧之间,所述右后侧板1234连接在所述右底板1235的后侧与所述右后水平翻边1232的前侧之间,以形成截面形状与后地板横梁的右端的截面形状匹配的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
在一实施例中,为使得后地板面板的左侧边沿可以更平整的安装在所述后地板框架1上,所述横梁左搭接边的左前水平翻边的上表面及左后水平翻边的上表面的高度应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的上表面的高度,为后地板横梁的左端的搭接提供避让空间,使后地板横梁搭接在所述横梁左搭接边后,后地板横梁的上表面的高度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以保证后地板面板的左侧边沿的平整。
为使得后地板面板的右侧边沿可以更平整的安装在所述后地板框架1上,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的右前水平翻边1231的上表面及右后水平翻边1232的上表面的高度应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的上表面的高度,为后地板横梁的右端的搭接提供避让空间,使后地板横梁搭接在所述横梁右搭接边123后,后地板横梁的上表面的高度与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以保证后地板面板的右侧边沿的平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面板左搭接边112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左后纵梁主体111的右侧面上的面板左搭接边中段,所述面板左搭接边中段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并连接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前段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后段,所述面板左搭接边中段可对后地板面板上对应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进行搭接,保证所述后地板面板的左侧边沿的平整。
所述面板右搭接边122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右后纵梁主体121的左侧面上的面板右搭接边中段1223,所述面板右搭接边中段1223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并连接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前段1221与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后段1222,所述面板右搭接边中段1223可对后地板面板上对应所述第二缺口的位置进行搭接,保证所述后地板面板的右侧边沿的平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3所示,所述后地板框架1还包括横梁13以及后围板14,所述后围板14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后纵梁11的后端与所述右后纵梁12的后端之间,所述横梁13连接在所述左后纵梁11与所述右后纵梁12之间,所述横梁13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后围板14的前方,以形成所述后地板框架1。
如图12所示,所述横梁13的后侧面上形成有面板前搭接边131,所述面板前搭接边131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前侧边沿搭接。
如图13所示,所述后围板14的前侧面上形成有面板后搭接边141,所述面板后搭接边141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后侧边沿搭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后纵梁11、右后纵梁12、横梁13及后围板14之间通过铆接、螺接和结构胶连接成所述后地板框架1,以满足后碰撞、耐久、强度和刚度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面板前搭接边131由所述横梁13的后侧面向后水平伸展,所述面板后搭接边141由所述后围板14的前侧面向前水平伸展,以形成所述面板前搭接边131及所述面板后搭接边14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上方形成有备胎池,用以放置备胎。
如图1至图5所示,当所述后地板框架1应用于前驱车型时,所述后地板面板切换为前驱后地板面板2a,所述后地板横梁切换为前驱后地板横梁3a,所述前驱后地板面板2a的中部向下凹陷,所述前驱后地板横梁3a的中部向下凹陷,使所述备胎池的深度d1为250mm。
如图6至图10所示,当所述后地板框架1应用于四驱车型时,所述后地板面板切换为四驱后地板面板2b,所述后地板横梁切换为四驱后地板横梁3b,所述四驱后地板面板2b的中部向上凸起,所述四驱后地板横梁3b的中部与两端平齐,使所述备胎池的深度d2为2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框架包括左后纵梁以及右后纵梁;
所述左后纵梁包括左后纵梁主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左后纵梁主体的右侧面上的面板左搭接边与横梁左搭接边,所述面板左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左侧边沿搭接,所述横梁左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横梁的左侧边沿搭接;
所述右后纵梁包括右后纵梁主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右后纵梁主体的左侧面上的面板右搭接边与横梁右搭接边,所述面板右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右侧边沿搭接,所述横梁右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横梁的右侧边沿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由所述左后纵梁主体的右侧面向右水平伸展,所述面板右搭接边由所述右后纵梁主体的左侧面向左水平伸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的中部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将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分割为面板左搭接边前段以及面板左搭接边后段,所述横梁左搭接边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下方;
所述面板右搭接边的中部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将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分割为面板右搭接边前段以及面板右搭接边后段,所述横梁右搭接边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左搭接边的截面形状与后地板横梁的左端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得所述横梁左搭接边可包裹在后地板横梁的左端的下表面;
所述横梁右搭接边的截面形状与后地板横梁的右端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得所述横梁右搭接边可包裹在后地板横梁的右端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左搭接边包括左前水平翻边、左后水平翻边、左前侧板、左后侧板以及左底板,所述左前侧板连接在所述左底板的前侧与所述左前水平翻边的后侧之间,所述左后侧板连接在所述左底板的后侧与所述左后水平翻边的前侧之间;
所述横梁右搭接边包括右前水平翻边、右后水平翻边、右前侧板、右后侧板以及右底板,所述右前侧板连接在所述右底板的前侧与所述右前水平翻边的后侧之间,所述右后侧板连接在所述右底板的后侧与所述右后水平翻边的前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左后纵梁主体的右侧面上的面板左搭接边中段,所述面板左搭接边中段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并连接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前段与所述面板左搭接边后段;
所述面板右搭接边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右后纵梁主体的左侧面上的面板右搭接边中段,所述面板右搭接边中段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并连接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前段与所述面板右搭接边后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框架还包括横梁以及后围板,所述后围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后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后纵梁的后端之间,所述横梁连接在所述左后纵梁与所述右后纵梁之间,所述横梁在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后围板的前方;
所述横梁的后侧面上形成有面板前搭接边,所述面板前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前侧边沿搭接;
所述后围板的前侧面上形成有面板后搭接边,所述面板后搭接边用于与后地板面板的后侧边沿搭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地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前搭接边由所述横梁的后侧面向后水平伸展,所述面板后搭接边由所述后围板的前侧面向前水平伸展。
9.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面板、后地板横梁以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地板框架,所述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上方形成有备胎池。
CN201910671230.3A 2019-07-24 2019-07-24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Pending CN112278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1230.3A CN112278078A (zh) 2019-07-24 2019-07-24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1230.3A CN112278078A (zh) 2019-07-24 2019-07-24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8078A true CN112278078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419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1230.3A Pending CN112278078A (zh) 2019-07-24 2019-07-24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80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633A (zh) * 2021-03-19 2021-06-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车架连接件及其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633A (zh) * 2021-03-19 2021-06-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车架连接件及其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8648B2 (en) Motor vehicle rear
US7097238B2 (en) Floor panel for an automobile
CN202345776U (zh) 车辆的车顶模块
CN103370258A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1678487A (zh) 包括由装配的局部模块制成的支架结构的车体
JP2005537182A (ja) 大型の部分モジュールから構成された支持構造物を具備する自動車のボディ
CN108556924B (zh) 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
CN102795268A (zh) 后座椅安装部结构
CN112278078A (zh)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CN213534875U (zh) 一种重型特种车用四开门驾驶室
CN210971277U (zh) 后地板框架以及车身后部结构
CN103043111B (zh) 车辆前部外围结构
CN103386942B (zh) 车辆中的保险杠装置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19064493A (ja) 車両の車体側部の上部アーチ構造
CN205737702U (zh)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CN211568118U (zh) 后地板总成以及汽车
US11066104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0793364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CN103339018B (zh) 车身结构以及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CN106114640A (zh) 电动汽车后顶横梁总成
JPS5857341B2 (ja) 自動車のリヤフロア構造
CN205737701U (zh)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副车架
JP5151869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H01119480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