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修复型自成链防滑轮胎,它在硬化修补球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低温硬化修补球硬化,在车辆的挤压作用下,硬化修补球被挤压破裂,其内部的双态黏液溢出,可以在从内向外对本轮胎由于低温而产生的裂缝进行一定的自修补作用,另一方面,硬化修补球破裂后,在挤压作用下,硬化修补球发生较大形变,受力处的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相互靠近,显著增加防滑齿牙处的硬度,从而使多个硬化修补球和内嵌球在轮胎本体表面形成类似防滑链作用的硬性防滑结构,进而有效增大本轮胎在低温下与结冰的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显著降低安全隐患,相较于现有技术手动安装防滑链,使用便利性更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修复型自成链防滑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滑齿牙,所述防滑齿牙内部镶嵌有多个内嵌球以及多个硬化修补球,多个所述硬化修补球端部均嵌入至轮胎本体内,且多个内嵌球与多个硬化修补球相互对应,所述硬化修补球包括预裂层、位于预裂层内的限位主杆以及多个固定连接在限位主杆位于预裂层内端部的链球杆,所述限位主杆位于预裂层外的一端嵌入至轮胎本体内,所述预裂层内填充有双态黏液,在硬化修补球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低温硬化修补球硬化,在车辆的挤压作用下,硬化修补球被挤压破裂,其内部的双态黏液溢出,可以在从内向外对本轮胎由于低温而产生的裂缝进行一定的自修补作用,另一方面,硬化修补球破裂后,在挤压作用下,硬化修补球发生较大形变,受力处的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相互靠近,显著增加防滑齿牙处的硬度,从而使多个硬化修补球和内嵌球在轮胎本体表面形成类似防滑链作用的硬性防滑结构,进而有效增大本轮胎在低温下与结冰的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显著降低安全隐患,相较于现有技术手动安装防滑链,使用便利性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双态黏液由橡胶修补剂、荧光液以及自润滑粒子按照3-5:1-2:0.5-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而成,在冬季低温情况下,轮胎本体和防滑齿牙发生一定的硬化,而产生一定的细裂纹后,硬化修补球同样硬化,在车辆的挤压作用下,预裂层被挤压破裂,其内部的双态黏液溢出,从而可以从内部对轮胎本体以及防滑齿牙上的裂缝进行一定的自修补作用,同时,当裂缝过大,难以修补时,其双态黏液沿着裂缝流到外界,从而可以在轮胎表面产生荧光效果,从而有效提醒用户轮胎老化破裂,并且可以有效定位破损的位置,便于降低修补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双态黏液在预裂层内的填充度不低于85%,使得预裂层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隙,使得双态黏液在其内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在非低温时,使得硬化修补球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平稳,同时使得硬化修补球在正常情况下,双态黏液不易对于起到挤压作用,从而有效保证,所述自润滑粒子由石墨烯材料制成,当橡胶修补剂、荧光液溢出后,自润滑粒子留在预裂层内,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挤压时,自润滑粒子可以在多个成链球之间起到润滑作用,使得相互之间不易发生较大的摩擦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预裂层内壁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破深槽,所述双态黏液嵌入至预破深槽内,在低温环境下,嵌入有双态黏液的预破深槽处逐渐硬化,从而使其脆性增加,便于其在低温下碎裂,使双态黏液溢出,此时在行驶时,硬化修补球能够发生较大形变,与地面接触的防滑齿牙处受到挤压,使得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相互靠近,从而使多个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内多个链球杆相互挤压抵靠,进而显著增加防滑齿牙处的硬度,从而使其在低温下结冰的路面的附着力更强,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预破深槽的深度不同,且预破深槽深度不大于预裂层厚度的2/3,过浅,在低温时,不易破裂,导致对于本轮胎的修补作用,以及硬化从而提高与结冰路面的附着力增强的作用不明显,过深,导致预破深槽会提前破裂,导致防滑齿牙内的内嵌球和硬化修补球长期之间相互挤压,导致轮胎本体表面的老化速度易加快,影响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预破深槽内部嵌入有多个内部含有蒸馏水的水膜球,在低温下水膜球结冰,体积增大从而对预破深槽产生向外扩张的作用,从而加速预破深槽的劈裂,从而及时使得双态黏液从破裂的预破深槽处溢出至硬化修补球外,从而便于及时进行裂缝的修补作用,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链球杆包括与限位主杆固定连接的链杆以及固定连接在链杆端部的成链球,硬化修补球破裂后,在挤压作用下,使多个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内多个链球杆相互挤压抵靠,即使得多个成链球相互之间在挤压作用下靠近,并与相对应的内嵌球发生挤压作用,使得多个硬化修补球和内嵌球在轮胎本体表面形成类似防滑链作用的硬性防滑结构,使得防滑齿牙处的硬度整体增加,进而使其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能够与冰面之间产生较大的力,进而降低打滑的可能性,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预裂层、链杆和限位主杆均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成链球和内嵌球均为硬质材料制成,从而使得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三者不易对防滑齿牙以及轮胎本体产生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有效降低三者造成本轮胎局部破裂的情况发生。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在硬化修补球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低温硬化修补球硬化,在车辆的挤压作用下,硬化修补球被挤压破裂,其内部的双态黏液溢出,可以在从内向外对本轮胎由于低温而产生的裂缝进行一定的自修补作用,另一方面,硬化修补球破裂后,在挤压作用下,硬化修补球发生较大形变,受力处的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相互靠近,显著增加防滑齿牙处的硬度,从而使多个硬化修补球和内嵌球在轮胎本体表面形成类似防滑链作用的硬性防滑结构,进而有效增大本轮胎在低温下与结冰的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显著降低安全隐患,相较于现有技术手动安装防滑链,使用便利性更高。
(2)双态黏液由橡胶修补剂、荧光液以及自润滑粒子按照3-5:1-2:0 .5-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而成,在冬季低温情况下,轮胎本体和防滑齿牙发生一定的硬化,而产生一定的细裂纹后,硬化修补球同样硬化,在车辆的挤压作用下,预裂层被挤压破裂,其内部的双态黏液溢出,从而可以从内部对轮胎本体以及防滑齿牙上的裂缝进行一定的自修补作用,同时,当裂缝过大,难以修补时,其双态黏液沿着裂缝流到外界,从而可以在轮胎表面产生荧光效果,从而有效提醒用户轮胎老化破裂,并且可以有效定位破损的位置,便于降低修补难度。
(3)双态黏液在预裂层内的填充度不低于85%,使得预裂层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隙,使得双态黏液在其内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在非低温时,使得硬化修补球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平稳,同时使得硬化修补球在正常情况下,双态黏液不易对于起到挤压作用,从而有效保证,自润滑粒子由石墨烯材料制成,当橡胶修补剂、荧光液溢出后,自润滑粒子留在预裂层内,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挤压时,自润滑粒子可以在多个成链球之间起到润滑作用,使得相互之间不易发生较大的摩擦损坏。
(4)预裂层内壁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破深槽,双态黏液嵌入至预破深槽内,在低温环境下,嵌入有双态黏液的预破深槽处逐渐硬化,从而使其脆性增加,便于其在低温下碎裂,使双态黏液溢出,此时在行驶时,硬化修补球能够发生较大形变,与地面接触的防滑齿牙处受到挤压,使得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相互靠近,从而使多个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内多个链球杆相互挤压抵靠,进而显著增加防滑齿牙处的硬度,从而使其在低温下结冰的路面的附着力更强,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5)多个预破深槽的深度不同,且预破深槽深度不大于预裂层厚度的2/3,过浅,在低温时,不易破裂,导致对于本轮胎的修补作用,以及硬化从而提高与结冰路面的附着力增强的作用不明显,过深,导致预破深槽会提前破裂,导致防滑齿牙内的内嵌球和硬化修补球长期之间相互挤压,导致轮胎本体表面的老化速度易加快,影响使用寿命。
(6)预破深槽内部嵌入有多个内部含有蒸馏水的水膜球,在低温下水膜球结冰,体积增大从而对预破深槽产生向外扩张的作用,从而加速预破深槽的劈裂,从而及时使得双态黏液从破裂的预破深槽处溢出至硬化修补球外,从而便于及时进行裂缝的修补作用,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7)链球杆包括与限位主杆固定连接的链杆以及固定连接在链杆端部的成链球,硬化修补球破裂后,在挤压作用下,使多个内嵌球与硬化修补球内多个链球杆相互挤压抵靠,即使得多个成链球相互之间在挤压作用下靠近,并与相对应的内嵌球发生挤压作用,使得多个硬化修补球和内嵌球在轮胎本体表面形成类似防滑链作用的硬性防滑结构,使得防滑齿牙处的硬度整体增加,进而使其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能够与冰面之间产生较大的力,进而降低打滑的可能性,降低安全隐患。
(8)预裂层、链杆和限位主杆均为弹性材料制成,成链球和内嵌球均为硬质材料制成,从而使得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三者不易对防滑齿牙以及轮胎本体产生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有效降低三者造成本轮胎局部破裂的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 下”、“ 内”、“ 外”、“ 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设置有”、“ 套设/接”、“ 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自修复型自成链防滑轮胎,包括轮胎本体1,轮胎本体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滑齿牙2,请参阅图3,防滑齿牙2内部镶嵌有多个内嵌球3以及多个硬化修补球4,多个硬化修补球4端部均嵌入至轮胎本体1内,且多个内嵌球3与多个硬化修补球4相互对应。
请参阅图6,硬化修补球4包括预裂层41、位于预裂层41内的限位主杆42以及多个固定连接在限位主杆42位于预裂层41内端部的链球杆,限位主杆42位于预裂层41外的一端嵌入至轮胎本体1内,预裂层41内填充有双态黏液,双态黏液由橡胶修补剂、荧光液以及自润滑粒子按照3-5:1-2:0 .5-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而成,请参阅图4-5,在冬季低温情况下,轮胎本体1和防滑齿牙2发生一定的硬化,而产生一定的细裂纹后,硬化修补球4同样硬化,在车辆的挤压作用下,预裂层41被挤压破裂,其内部的双态黏液溢出,从而可以从内部对轮胎本体1以及防滑齿牙2上的裂缝进行一定的自修补作用,同时,当裂缝过大,难以修补时,其双态黏液沿着裂缝流到外界,从而可以在轮胎表面产生荧光效果,从而有效提醒用户轮胎老化破裂,并且可以有效定位破损的位置,便于降低修补难度;双态黏液在预裂层41内的填充度不低于85%,使得预裂层41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隙,使得双态黏液在其内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在非低温时,使得硬化修补球4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平稳,同时使得硬化修补球4在正常情况下,双态黏液不易对于起到挤压作用,从而有效保证,自润滑粒子由石墨烯材料制成,当橡胶修补剂、荧光液溢出后,自润滑粒子留在预裂层41内,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挤压时,自润滑粒子可以在多个成链球432之间起到润滑作用,使得相互之间不易发生较大的摩擦损坏;
预裂层41内壁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破深槽5,双态黏液嵌入至预破深槽5内,在低温环境下,嵌入有双态黏液的预破深槽5处逐渐硬化,从而使其脆性增加,便于其在低温下碎裂,使双态黏液溢出,请参阅图4、5和7,此时在行驶时,硬化修补球4能够发生较大形变,与地面接触的防滑齿牙2处受到挤压,使得内嵌球3与硬化修补球4相互靠近,从而使多个内嵌球3与硬化修补球4内多个链球杆相互挤压抵靠,进而显著增加防滑齿牙2处的硬度,从而使其在低温下结冰的路面的附着力更强,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多个预破深槽5的深度不同,且预破深槽5深度不大于预裂层41厚度的2/3,过浅,在低温时,不易破裂,导致对于本轮胎的修补作用,以及硬化从而提高与结冰路面的附着力增强的作用不明显,过深,导致预破深槽5会提前破裂,导致防滑齿牙2内的内嵌球3和硬化修补球4长期之间相互挤压,导致轮胎本体1表面的老化速度易加快,影响使用寿命,预破深槽5内部嵌入有多个内部含有蒸馏水的水膜球,在低温下水膜球结冰,体积增大从而对预破深槽5产生向外扩张的作用,从而加速预破深槽5的劈裂,从而及时使得双态黏液从破裂的预破深槽5处溢出至硬化修补球4外,从而便于及时进行裂缝的修补作用,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6,链球杆包括与限位主杆42固定连接的链杆431以及固定连接在链杆431端部的成链球432,硬化修补球4破裂后,在挤压作用下,使多个内嵌球3与硬化修补球4内多个链球杆相互挤压抵靠,即使得多个成链球432相互之间在挤压作用下靠近,并与相对应的内嵌球3发生挤压作用,使得多个硬化修补球4和内嵌球3在轮胎本体1表面形成类似防滑链作用的硬性防滑结构,使得防滑齿牙2处的硬度整体增加,进而使其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能够与冰面之间产生较大的力,进而降低打滑的可能性,降低安全隐患,预裂层41、链杆431和限位主杆4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成链球432和内嵌球3均为硬质材料制成,从而使得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三者不易对防滑齿牙2以及轮胎本体1产生局部较大的应力作用,有效降低三者造成本轮胎局部破裂的情况发生。
在硬化修补球4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低温硬化修补球4硬化,在车辆的挤压作用下,硬化修补球4被挤压破裂,其内部的双态黏液溢出,可以在从内向外对本轮胎由于低温而产生的裂缝进行一定的自修补作用,另一方面,硬化修补球4破裂后,在挤压作用下,硬化修补球4发生较大形变,受力处的内嵌球3与硬化修补球4相互靠近,显著增加防滑齿牙2处的硬度,从而使多个硬化修补球4和内嵌球3在轮胎本体1表面形成类似防滑链作用的硬性防滑结构,进而有效增大本轮胎在低温下与结冰的路面之间的附着力,显著降低安全隐患,相较于现有技术手动安装防滑链,使用便利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