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1880A - 功能性食品 - Google Patents

功能性食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1880A
CN112261880A CN201980037409.1A CN201980037409A CN112261880A CN 112261880 A CN112261880 A CN 112261880A CN 201980037409 A CN201980037409 A CN 201980037409A CN 112261880 A CN112261880 A CN 112261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functional food
group
charcoal
inge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74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和城
川上大辅
宇都宫洋才
河野良平
奥野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mposium
Original Assignee
Symposiu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093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57384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ymposium filed Critical Symposium
Publication of CN11226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1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44Elemental carbon, e.g. charcoal, carbon bl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015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6Inorganic salts, minerals or trace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30Dietetic or nutritional methods, e.g. for losing we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9Fagaceae (Beech family), e.g. oak or chestnu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9Poaceae or Gramineae (Grass family), e.g. bamboo, corn or sugar ca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61P13/1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of the kidne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4Anorexiants; Antiobesity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6Antihyperlipid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Obesit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性食品,其利用由炭带来的健康增益效果,并且摄取容易、也没有副作用、具有改善肥胖和抑制肥胖的效果。一种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含有包含竹炭、备长炭、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中的至少一种的炭组合物,该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的体积密度均为0.3~0.6g/ml、平均粒径均为10μm以下、BET比表面积均为1000~1200m2/g、碘吸附量均为1000~1300mg/g。

Description

功能性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食品,特别涉及具有改善肥胖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功能性食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社会变得富裕,可称为饱足的时代,正如代谢综合征所象征的那样,肥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另外,肥胖为代谢疾病的原因,与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癌症、呼吸系统并发症和骨关节炎密切相关。而且,近来肥胖还影响到了儿童,儿童肥胖的增加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般而言,肥胖的治疗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等,基本方法为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通常同时进行这两者。对于实施该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而言,需要本人的坚强意志,能够承受该方式的人很少,多数以失败告终。
因此,提出了很多应对肥胖的药品、补充剂、保健食品等。特别是声称改善肥胖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补充剂、保健食品容易摄取,有广泛普及之势。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流传着食用炭有益于健康的说法。例如,日本药典中记载了将药用炭作为止泻剂、肠道调节剂(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另外,近年来也提出了很多利用炭的保健食品,例如有声称通过配合炭和膳食纤维而清除肠内废物、消除便秘所带来的健康增益效果的保健食品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第17次修订版日本药典(2016年3月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告64号)
非专利文献2:医薬品インタービューフォーム(药品访谈表)、日医工株式会社、“药用炭”、日本标准商品分类号:872319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炭并非具有改善肥胖、抑制肥胖的效果的物质。另外,对于药用炭而言,由于还吸附了酶、维生素、矿物质等,因而有时会妨碍消化、导致消化不良,长期地连续使用还可能会引起营养失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各问题,提供利用由炭带来的健康增益效果且摄取容易、也没有副作用、具有改善肥胖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功能性食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本发明人深入研究了竹炭和备长炭、对它们进行活化而得到的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的健康效果,结果发现了含有这些炭组合物的食品的改善肥胖和抑制肥胖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技术方案1的记载,本发明的功能性食品具有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其特征在于,含有包含竹炭、备长炭、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中的至少一种的炭组合物,上述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的体积密度均为0.3~0.6g/ml、平均粒径均为10μm以下、BET比表面积均为1000~1200m2/g、碘吸附量均为1000~1300mg/g。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炭组合物包含竹炭或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混合物。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混合物的炭组合物中,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重量比为1:1。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上述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表现为体重的降低。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上述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表现为白色脂肪细胞在体重中所占的比率的降低。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上述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表现为HDL胆固醇值的升高。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7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作为肝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AST(GOT)、ALT(GPT)降低。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8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作为肾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肌酐、尿素氮降低。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9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表示营养状态的血液中的A/G(白蛋白/球蛋白)比的数值与正常饮食相比几乎不变。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0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肠道菌群保持为健全的组成。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1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吸附作为便臭的成分的吲哚。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2的记载,本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吸附胆汁酸。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功能性食品含有包含竹炭、备长炭、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中的至少一种的炭组合物。另外,这些之中,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的体积密度均为0.3~0.6g/ml、平均粒径均为10μm以下、BET比表面积均为1000~1200m2/g、碘吸附量均为1000~1300mg/g。由此,可发挥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炭组合物可以为竹炭或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混合物。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包含竹炭或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混合物的炭组合物中,竹炭或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重量比可以为1:1。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表现为体重的降低、白色脂肪细胞在体重中所占的比率的降低、HDL胆固醇值的升高等。另外,根据上述构成,作为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次要效果,表现为作为肝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AST(GOT)、ALT(GPT)降低、作为肾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肌酐、尿素氮降低、表示营养状态的血液中的A/G(白蛋白/球蛋白)比的数值与正常饮食相比几乎不变、肠道菌群保持为健全的组成、吸附作为便臭的成分的吲哚、吸附胆汁酸。
因此,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提供利用由炭带来的健康增益效果且摄取容易、也没有副作用、具有改善肥胖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功能性食品。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导管方向拍摄本实施方式中制作的竹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为从导管的侧面方向拍摄图1的竹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为拍摄本实施方式中制作的备长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为拍摄市售活性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5为拍摄本实施方式中制作的活化备长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6为将图5的活化备长炭放大后拍摄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7为示出实施例1中的竹炭给予组和备长炭给予组的体重增加量的图。
图8为示出实施例2中的对照组的吲哚量分析中的GC-MS色谱图和吲哚的MS碎片的图。
图9为示出实施例2中的竹炭给予组的CG-MS色谱图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下述实施方式。首先,本发明人制作竹炭、备长炭、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使用这些确认基本的健康增益效果。
<竹炭的制作>
将切成4段的毛竹放入不锈钢制炭化装置,长时间加热,最终在700~900℃(本实施方式中为900℃)下炭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还制作了在300℃的低温下炭化而成的低温炭化竹炭。本实施方式中制作的竹炭的大小为数厘米程度,BET比表面积(由BET公式计算出的比表面积)为100~400m2/g。
<备长炭的制作>
将数棵间伐得到的乌冈栎捆扎,使其从窑的深处起逐渐倾斜(装窑)。装窑结束后,将窑口的一半以上用土和石头封闭,向下部添加杂木并点火(烧窑)。开始烧窑后,最初不断地冒出包含水分的白烟,逐渐变成有酸味的强烈气味。确认到这种烟的颜色和气味后,留下数个小洞并将除此以外的窑口完全封闭,缓慢地蒸烧约1周至10天(炭化)。此时的窑内维持约300℃的低温。炭化后,逐渐打开窑口而送入空气,使炭材的树皮燃烧、发红发热(精炼)。此时,窑温度达到800~1200℃(本实施方式中为1200℃)。精炼后,从跟前的炭起一点一点地从窑中取出,盖上草木灰而缓慢冷却。备长炭根据粗细、形状而分为割、半丸、细丸、小丸、上小丸等。本实施方式中制作的备长炭的BET比表面积为50~200m2/g。
<活化炭的制作>
将如上所述地制作的竹炭和备长炭分别按照以下方式活化。首先,将竹炭或备长炭用颚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等粗粉碎机制成5mm以下的粒状。然后,将粗粉碎后的竹炭、备长炭投入到使炉发生旋转而可以进行均匀的处理的回转窑,一边于800℃~1000℃(本实施方式中为900℃)下保温一边从窑的一侧导入规定量的水蒸气而活化规定时间。然后,用球磨机、喷射磨等微粉碎机粉碎后进行筛分,制成10μm以下的微细粉末。将得到的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的性质与市售活性炭比较并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碘吸附量是用JIS K-1474(2014)的方法测定的。
[表1]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071
将按照上述制作的各炭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示于图1~6。图1为沿着导管方向拍摄本实施方式中制作的竹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2为从导管的侧面方向拍摄竹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3为拍摄本实施方式中制作的备长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另外,图4为拍摄市售活性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根据图1~4,竹炭、备长炭与市售活性炭相比存在尺寸较大的细孔。
另一方面,图5为拍摄本实施方式中制作的活化备长炭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另外,图6为将活化备长炭进一步放大拍摄而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活化备长炭中可观察到通过活化而形成的微细孔。
然后,使用如此制作的竹炭、备长炭、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通过各实施例确认什么样的炭组合物对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以及作为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有效。具体而言,确认了作为实际效果来表现的、抑制体重增加的功能。另外,对于作为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确认了作为肝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AST(GOT)和ALT(GPT)的值、作为肾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肌酐和尿素氮的值、表示营养状态的血液中的A/G(白蛋白/球蛋白)比、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作为便臭的成分的吲哚的吸附功能、胆汁酸的吸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以下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1
<抑制体重增加的功能>
本实施例1中,向大鼠经口给予高脂肪饮食和添加了炭的饲料而饲养2周,确认向饲料中添加炭对体重增加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1中,仅对竹炭(炭化温度900℃)和备长炭进行了确认,来作为抑制体重增加的功能的预备研究。将提供给各组大鼠的饲料的内容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081
用上述饲料饲养大鼠2周,测定饲料给予前和给予后第7天、第14天的体重。对给予炭后的粪便进行了确认,从给予16小时后起,粪便的颜色变成了黑色。全部组中,在饲料的摄取量方面未见差异,认为炭对摄取没有影响。
图7为示出本实施例1中的竹炭给予组和备长炭给予组的体重增加量的图。在图7中比较高脂肪饮食给予后第7天的体重和体重增加量,竹炭给予组(实施例1-1)和备长炭给予组(实施例1-2)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1-2)和对照组(比较例1-1)相比,体重的增加均受到抑制。另外,竹炭给予组(实施例1-1)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1-2)相比,第14天的体重增加也受到抑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中,对作为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进行了确认。关于本实施例2中确认的次要效果,对肝功能的血液中数值、肾功能的血液中数值、表示营养状态的血液中的A/G比、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吲哚的吸附功能进行了确认。以下对各项目进行说明。
<肝功能的血液中数值>
这里,对作为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中的、作为肝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AST(GOT)和ALT(GPT)的值进行了确认。这些值作为肝功能的指标有效。
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ate aminotransferase)为也被称为GO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的酶,包含于肝脏、骨骼肌、心肌、肾脏、红细胞等多种脏器组织细胞中。另一方面,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为也被称为GPT(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在丙酮酸和谷氨酸以及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进行相互转化的酶。
AST(GOT)被称为逃逸酶,当存在组织损伤时,组织中的AST会离开细胞而流入血液。因此,当大量含有AST的脏器(肝脏、心脏、骨骼肌、红细胞等)受到损伤时,血液中的AST值会上升。AST(GOT)也大量存在于肝脏以外的组织,因此仅AST值高时,除了肝脏疾病以外,骨骼肌疾病、血液疾病等也有可能,在AST和ALT的值均高以及仅ALT(GPT)的值高的情况下,怀疑肝病。
为了确认炭的摄取对肝功能的影响,用向高脂肪饮食中添加了竹炭(炭化温度900℃)、低温炭化竹炭(炭化温度300℃)、活化竹炭(活化温度900℃)、备长炭和活化备长炭(活化温度900℃)的饲料分别饲养以5只为1组的小鼠。实验中,使用7周龄小鼠(ICR、雄)进行1周驯化饲养,从8周龄起实施实验。需要说明的是,小鼠以每笼1只的方式来饲养。将提供给各组小鼠的饲料的内容示于表3。
[表3]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01
将饲养2周后的小鼠的血液检查结果以AST(GOT)、ALT(GPT)的值示于表4。
[表4]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02
表4中,关于AST(GOT)、ALT(GPT)的值,全部炭给予组(实施例2-1~2-5)均得到了低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2-2)和对照组(比较例2-1)的值。这表明,炭给予组中不是肝病状态、而是肝功能良好的状态。
<肾功能的血液中数值>
然后,对于作为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中的、作为肾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肌酐、尿素氮的值进行了确认。这些值作为肾功能的指标有效。
肌酐(Cr)为存在于肌肉内的肌酸(氨基酸的一种)被作为肌肉运动的能量使用后生成的废物之一。肌酐不受饮食的影响而总是以恒定量来产生,几乎不会被重吸收回体内,仅从肾脏进行排泄。因此,肌酐可以作为观察肾功能的指标。一旦肾功能下降,则不能从肾脏排出而在血液中蓄积、导致肌酐的值上升。
另一方面,尿素氮(BUN)为在体内作为能量使用的蛋白质的废物(蛋白质的最终代谢产物)。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成为氨。该氨对人体而言有毒,因此在肝脏中进行代谢,成为无毒的尿素。尿素在肾脏的肾小球中被过滤并排出到尿中,一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而回到血液中。因此,尿素氮可以作为观察肾功能的指标。一旦肾功能下降,则不能从肾脏排出而在血液中蓄积、导致尿素氮的值上升。
为了确认炭的摄取对肾功能的影响,利用提供上述表3中记载的饲料而饲养的8周龄小鼠开始实验。将开始实验起饲养2周后的小鼠的血液检查的结果以肌酐(Cr)、尿素氮(BUN)的值示于表5。
[表5]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21
表10中,关于肌酐(Cr)、尿素氮(BUN)的值,全部炭给予组(实施例5-1~5-5)均得到了低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5-1)和对照组(比较例5-1)的值。由此可知:炭给予组中,肾脏正常起作用而以尿形式排出体外,血液中的量降低。这些值低表明,肾脏在正常地工作着。
<表示营养状态的血液中的A/G比>
然后,对于作为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中的、表示营养状态的血液中的A/G(白蛋白/球蛋白)比进行了确认。血清中存在约100种蛋白。在健康的情况下,血清中的总蛋白的约67%被白蛋白占据。白蛋白仅在肝脏中制造,因此,一旦肝脏有任何损伤,则白蛋白的测定值会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占据剩余的约33%的是球蛋白。球蛋白除了肝脏中制造以外,也在淋巴结、肠道、骨髓等被称为淋巴装置的器官中制造。因此,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G比)成为获知肝脏等的异常的简单指标。另外,人的A/G比的基准值为1.0~2.3。因此,A/G比可以作为观察健康状态的指标。
为了确认炭的摄取对健康状态的影响,利用提供上述表3中记载的饲料而饲养的8周龄的小鼠开始实验。将开始实验起饲养2周后的小鼠的血液检查的结果以A/G比的值示于表6。
[表6]
A/G比
比较例2-1 正常饮食(对照) 1.712
比较例2-2 高脂肪饮食 1.634
实施例2-1 高脂肪饮食+竹炭 1.624
实施例2-2 高脂肪饮食+低温炭化竹炭 1.488
实施例2-3 高脂肪饮食+活化竹炭 1.656
实施例2-4 高脂肪饮食+备长炭 1.666
实施例2-5 高脂肪饮食+活化备长炭 1.750
表6中,关于A/G比的值,全部炭给予组(实施例2-1~2-5)均显示出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2-2)和对照组(比较例2-1)相比不变的值。这表明,炭给予组中对小鼠的健康也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未造成营养不足、低蛋白血症、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
然后,对于作为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中的、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了确认。一般而言,与正常饮食相比,摄取高脂肪饮食时肠道菌群的组成会发生变化而形成不健康的状况。优选通过摄取炭组合物、从而可以在摄取高脂肪饮食的情况下也维持与正常饮食时同样的肠道菌群组成。
为了对此进行确认,分别用上述表3中记载的饲料将以5只为1组的小鼠饲养13天。
关于肠道菌群的分析,从对照组和高脂肪饮食给予组中使用2个样本、从炭给予组中各使用3个样本的小鼠的盲肠便进行。使用QIAamp DNA Stool Mini(キアゲン)从粪便中提取DNA。DNA量通过Nano Drop来定量。肠道菌群的分析通过新一代测序仪Miseq(イルミナ)来进行。使用约300mg各粪便。DNA量方面,各组没有大的差异,将这些供于新一代测序仪。将肠道菌群分析的结果以肠道菌群的组成(%)示于表7。
[表7]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41
表7中,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2-2)和向高脂肪饮食中添加了炭的饲料给予组(实施例2-1~2-5)在肠道菌群的组成方面可见大的差异。高脂肪饮食摄取组(比较例2-2)与不摄取高脂肪饮食的对照组(比较例2-1)相比,厚壁菌门的比例大,而向高脂肪饮食中添加了炭的饲料给予组(实施例2-1~2-5)即使摄取了高脂肪饮食,菌群也接近于对照组(比较例2-1)。由这些结果可确认,通过摄取炭,肠道菌群保持为健全的组成。
<吲哚的吸附功能>
然后,对于作为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中的、吲哚的吸附功能进行了确认。一般而言,作为便臭的成分,有硫化氢、氨、粪臭素、吲哚、胺等,据说,这些会进入血液中而成为便秘、皮肤粗糙的原因,某些情况下会成为癌变、衰老的原因。因此,着眼于作为便臭的主要成分的吲哚,确认炭组合物在体内是否有吸附吲哚的功能。
为了对此进行确认,用上述表3中记载的饲料分别将以5只为1组的小鼠饲养13天。
便臭成分的提取使用块状二氧化硅捕集剂(MnotTap DCC18(GLサイエンス公司)来进行。具体而言,称取粪便约300mg至样品瓶,放置1块MnotTap DCC18,在60℃下通过顶空法吸附便臭3小时后,用二氯甲烷对成分进行提取,用GC-MS(JMS-QI050GC)进行分析。
图8为示出对照组(比较例2-1)的吲哚量分析中的GC-MS色谱图和吲哚的MS碎片的图。图8中,在保留时间13.53处明显地出现了吲哚的峰,确认到强烈的粪便臭。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高脂肪饮食组(比较例2-2)得到了与对照组(比较例2-1)的成分差异较大的色谱图,明显地出现了吲哚的峰。
另一方面,全部的炭给予组(实施例2-1~2-5)中,吲哚的相对强度均大幅减少。作为一例,将竹炭给予组(实施例2-1)的CG-MS色谱图示于图9。另外,将各比较例和各实施例中的吲哚的GC峰面积的值示于表8。
[表8]
吲哚的GC峰面积(×10<sup>5</sup>)
比较例2-1 正常饮食(对照) 39.5
比较例2-2 高脂肪饮食 18.1
实施例2-1 高脂肪饮食+竹炭 3.6
实施例2-2 高脂肪饮食+低温炭化竹炭 3.6
实施例2-3 高脂肪饮食+活化竹炭 11.1
实施例2-4 高脂肪饮食+备长炭 1.1
实施例2-5 高脂肪饮食+活化备长炭 1.1
表8中,全部的炭给予组(实施例2-1~2-5)中,吲哚的GC峰面积均大幅减少。特别是备长炭给予组(实施例2-4)和活化备长炭给予组(实施例2-5),可认为吲哚的峰几乎消失。由这些结果可确认,通过摄取炭,作为便臭的主要成分的吲哚在体内被吸附、并且与炭一起被排出到体外。
实施例3
接着,在本实施例3中对由配合2种炭的协同效应所带来的抑制体重增加的功能、此外的健康增益效果进行了确认。具体而言,确认了配合炭对体重变化率、白色脂肪细胞增加的抑制、HDL胆固醇值(有益胆固醇值)的增加、AST(GOT)和ALT(GPT)和ALP和尿素氮的降低、磷脂的升高、A/G比、总胆汁酸的效果。
为了对这些进行确认,在本实施例3中使用将竹炭和活化备长炭以重量比以1:1混合而成的炭组合物(以下称为“配合炭”)。作为实验动物,使用4周龄的小鼠(ICR、雄),进行1周的驯化饲养,从5周龄起给予高脂肪饮食(CLEA Japan,Inc.制造的High Fat Diet 32),饲养至8周的育肥期满。然后,使用向正常饮食(CLEA Japan,Inc.制造的CLEA Rodent DietCE-2)中添加1.0%、0.1%的配合炭(竹炭:活化备长炭=1:1)并固态化的饲料饲养4周。需要说明的是,将各组设为5只来进行饲养。将提供给各组的小鼠的饲料的内容示于表9。
[表9]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61
<抑制体重增加的功能>
以用添加配合炭的饲料饲养前的、饲养8周时的体重为基准,将添加配合炭第1周的体重变化率(%)示于表10。
[表10]
体重变化率(%)
比较例3-1 正常饮食(对照) 4.1
比较例3-2 高脂肪饮食 0
实施例3-1 高脂肪饮食+配合炭0.1% -0.8
实施例3-2 高脂肪饮食+配合炭1.0% -3.2
表10中,给予添加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1、实施例3-2)的体重变化率均为负值,体重增加受到抑制。特别是给予添加1.0%的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2)中,效果明显。
<白色脂肪细胞增加的抑制>
白色脂肪细胞具有如下作用:将摄入体内的多余的热量作为中性脂肪储存在体内。白色脂肪细胞存在于全身的各种部位,特别是下腹部、臀部、大腿、后背、上臂、内脏周围等处较多。将添加配合炭4周后的、白色脂肪细胞相对于体重的重量比(W/W%)示于表11。
[表11]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71
表11中,给予添加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1、实施例3-2)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3-2)相比,白色脂肪细胞的重量比(W/W%)均低,显示出与对照组(比较例3-1)同等的值。由此,肥胖得到抑制。
<HLD胆固醇值>
HDL胆固醇具有将血液中的多余的胆固醇运输至肝脏的作用,防止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因此,也被称为“有益胆固醇”。将添加配合炭4周后的HDL胆固醇的值示于表12。
[表12]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81
表12中,给予添加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1、实施例3-2)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3-2)相比,HLD胆固醇值均较高。
<AST(GOT)、ALT(GPT)、ALP>
将添加配合炭4周后的AST(GOT)、ALT(GPT)、ALP的值示于表13。
[表13]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82
表13中,给予添加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1、实施例3-2)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3-2)和对照组(比较例3-1)相比,AST(GOT)、ALT(GPT)、ALP的值均低,可知肝脏正常。
<尿素氮、磷脂的值>
将添加配合炭4周后的尿素氮、磷脂的值示于表14。
[表14]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191
表14中,给予添加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1、实施例3-2)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3-2)和对照组(比较例3-1)相比,尿素氮的值均低,可知肾脏正常。另一方面,磷脂若不足则血管中会堆积胆固醇等,引发会导致动脉硬化、糖尿病之类的生活习惯病的症状,给予添加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1、实施例3-2)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3-2)相比,磷脂均升高。
<A/G比、总胆汁酸的值>
A/G比表示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总量之比,是了解肝脏等的异常的简便方法。白蛋白在肝脏中制造,若肝脏本身有损伤则血液中的白蛋白会显著降低,A/G比也下降。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胃肠病、营养不足、糖尿病等的情况下,A/G比也会下降。另外,炎症、恶性肿瘤的情况下,也会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在肝、胆障碍(肝内胆汁淤积、胆道阻塞等)情况下,血液中的总胆汁酸不能排泄到肠道,血中胆汁酸值会升高,而在小肠、回肠的重吸收受到妨碍时血液中的总胆汁酸值会降低。在值异常高时,可考虑急性肝炎、慢性肝病、胆汁淤积、肠内细菌过度增殖,当值异常低时,有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
将添加配合炭4周后的A/G比、总胆汁酸的值示于表15。
[表15]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201
表15中,给予添加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1、实施例3-2)的A/G比均高于对照组(比较例3-1),低于高脂肪饮食给予组(比较例3-2)。其为正常的值。
另一方面,给予添加配合炭的饲料的组(实施例3-1、实施例3-2)的血液中的总胆汁酸的量均稍稍低于对照组(比较例3-1),但可以说正常。
如上所述,在上述本实施例3中,作为配合炭(竹炭:活化备长炭=1:1)的效果,以体重增加的抑制为首,确认到有健康增益效果。另外,可以通过经口简单地摄取这些炭(包括配合炭)来得到上述各效果。
实施例4
<胆汁酸的吸附功能>
本实施例4对作为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次要效果来表现的健康增益效果中的、胆汁酸的吸附功能进行了确认。一般而言,体内的胆固醇在肝脏中转化为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的胆汁酸通过胆管而分泌到肠道内,胆汁酸帮助消化吸收小肠内的食物脂质。分泌的胆汁酸中的95%以上被肠道重吸收,5%以下被排出体外。若肠道内的胆汁酸通过吸附排出而被除去、抑制基于胆汁酸重吸收的循环,则可促进由胆固醇合成新的胆汁酸。由此,还会降低血中胆固醇值、抑制脂肪肝。
为了对此进行确认,进行了胆汁酸(甘氨胆酸)的吸附试验。具体而言,向试管中注入炭0.020g或0.0020g后加入50μmol/L的胆汁酸(甘氨胆酸)2mL,在37℃下振荡30分钟后,用过滤器过滤而使炭和水溶液分离。然后,用胆汁酸-test wako(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酶比色法)测定分离出的水溶液中的胆汁酸(甘氨胆酸)的浓度。将胆汁酸吸附试验的结果示于表16。
[表16]
Figure BDA0002816589260000211
表16中,任意一种炭的情况下,胆汁酸(甘氨胆酸)均被吸附。特别是活化竹炭给予组(实施例4-3)、备长炭给予组(实施例4-4)、活化备长炭给予组(实施例4-5)的情况下,添加1.00%时吸附除去了95%左右。而且,活化备长炭给予组(实施例4-5)中,在添加0.10%时也确认到与添加1.00%时同程度的吸附除去。由这些结果可确认,可抑制基于胆汁酸再吸收的循环。
实施例5
在上述的实施例1~4中,使用小鼠或大鼠确认了由炭带来的抑制体重增加的功能、健康增益效果。因此,本实施例5中开发配合有炭的食品,以人为对象来确认炭的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具体而言,将受试者人数设为24人,将对象设为BMI为25以上的成年男女,研究配合炭的食品的抗肥胖效果。
关于试验设计,通过安慰剂对照双盲平行组间比较试验来实施。关于试验食品,使用不含炭的食品(以下称为“对照食品”)、含有炭的食品(以下称为“受试食品”)。对于摄取前检查后选拔出的24位受试者,考虑事前检查时的年龄、男女比、体重、BMI、体脂肪率而分层地(stratification)分配到2组(I组、II组)中,随机地分配对照食品或受试食品,摄取试验食品8周。对试验食品的用法用量进行指导,使得在1天中的早、午、晚的时间段原则上一次摄取1条试验食品。进行如下指导:在早晨、中午忘记摄取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晚上一起摄取,但是次日起不能再一起摄取而是尽量分开摄取。
对照食品(不添加炭)的内容为:柠檬酸钠:50mg、黑加仑浓缩果汁:200mg、焦糖色素:1500mg、V.B1:2mg、此外适量配合凝胶化剂、甜味料、酸味料、香料而制成20g的棒状果冻。
另一方面,受试食品(炭添加)的内容为:柠檬酸钠:50mg、炭配合粉末(活化竹炭:活化备长炭=1:1):3000mg、黑加仑浓缩果汁:200mg、V.B1:2mg、此外适量配合凝胶化剂、甜味料、酸味料、香料而制成20g的棒状果冻。
以下详细说明试验结果。试验实施期为2016年10月~2017年3月。以受试食品(添加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评价项目,对于各项目计算例数、平均值、标准偏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设为双边5%。另外,参加本试验的受试者为男性12位、女性12位,合计24位。本试验中,确认1位(受试食品摄取组)退出,全分析集(FAS)为23位。另外,1位受试者患上了糖尿病,因此从有效性分析对象中排除,从而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为22位。FAS中的23位的试验食品摄取率在全部受试者中为95%以上。另外,FAS、PPS中,在各试验食品组间的摄取率方面均未确认到显著差异。
<有效性的评价>
(1)主要评价项目(体重、BMI、体脂肪率)
本试验中,关于作为主要评价项目的体重、BMI、体脂肪率的相对于摄取前的变化量,对照食品摄取组在摄取结束时刻显示增加,受试食品摄取组在摄取结束时刻显示下降,在试验食品组间未确认到显著差异。
但是,对照食品摄取组的数值显示增加、受试食品摄取组的数值显示下降,若考虑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的组间比较P值分别为P=0.230、P=0.199、P=0.300,则可认为:通过延长摄取期和增加受试者人数可能会显示出显著的效果。以下对于各项目进行说明。
体重:
使用实测值进行经时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另外,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BMI:
使用实测值进行经时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另外,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体脂肪率:
使用实测值进行经时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另外,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2)次要评价项目(血中脂质值)
关于作为次要评价项目的血中脂质(T-Cho、LDL-Cho、HDL-Cho、TG)的相对于摄取前的变化量,在摄取结束时刻的试验食品组间未确认到显著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参加的受试者(PPS)中,T-Cho在基准值以上者为9位、LDL-Cho在基准值以上者为7位、TG在基准值以上者为4位,HDL-Cho在基准值以下者为1位,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少、为正常值的受试者多,因此认为难以评价受试食品的效果。
经时比较:
关于血中脂质值,使用实测值进行了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T-Cho:与受试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209.5±37.2mg/dL相比,摄取结束后为223.4±35.7mg/dL,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5)。
LDL-Cho:与受试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131.9±36.3mg/dL相比,摄取结束后为140.4±35.3mg/dL,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5)。
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
关于血中脂质值,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所有项目,均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3)肠道菌群
关于作为次要评价项目的肠道菌群的相对于摄取前的变化量,在摄取结束时刻的试验食品组间未确认到显著差异。关于排便状况,在以PPS为对象的分析的、相对于摄取前的变化量方面,受试食品摄取组的摄取结束时刻的排便天数显著多于对照食品摄取组的天数。在以开始摄取前的排便次数为5次以下的受试者为对象的分层分析中,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方面,所有项目在试验食品组间均未确认到显著差异。
经时比较:
关于肠道菌群,使用实测值进行了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与对照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41.32±18.13%相比,摄取结束后为47.52±16.04%,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5)。
梭菌XIVa亚群(Clostridium subcluster XIVa):与受试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11.87±4.92%相比,摄取结束后为15.96±4.30%,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1)。
梭菌IX群(Clostridium cluster IX):与受试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7.16±7.09%相比,摄取结束后的2.88±2.88%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降低(p<0.05)。
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
关于肠道菌群,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与摄取结束后对照食品摄取组的梭菌XI群为0.40±0.58%相比,受试食品摄取组的梭菌XI群为0.00±0.00%,显示出显著低的值。对于其它项目,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所有项目,均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4)排便状况
测定了PPS(20位)中的各时刻(开始摄取前、摄取1周后、摄取2周后、摄取3周后、摄取4周后、摄取5周后、摄取6周后、摄取7周后、摄取结束后)的每周的排便次数和排便天数、每次排便的性状和气味的结果、以及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另外,作为分层分析,对观察前期内排便次数为5次以下的受试者(13位)的各时刻的结果进行了确认。需要说明的是,在排便状况方面,各个项目的开始摄取前的状态并不是特别差的状态,因此认为难以评价受试食品的效果。
PPS情况下的经时比较:
关于排便状况,进行了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排便次数/周:与对照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6.5±3.3次相比,摄取3周后为13.7±7.2次,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1)。与受试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4.6±1.1次相比,摄取3周后为10.1±5.4次、摄取4周后为5.6±1.9次、摄取6周后为5.7±1.7次、摄取结束后为6.3±1.8次,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摄取4周后:p<0.05,摄取3周后、摄取6周后、摄取结束后:p<0.01)。
排便天数/周:与受试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4.4±0.8天相比,摄取4周后为5.2±1.5天、摄取5周后为5.2±1.4天、摄取6周后为5.2±1.3天、摄取结束后为5.6±1.3日,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摄取4周后、摄取5周后:p<0.05,摄取6周后、摄取结束后:p<0.01)。
PPS情况下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
关于排便状况,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摄取6周后与对照食品摄取组的性状为3.1±0.3相比,受试食品摄取组的性状为2.6±0.6,显示出显著低的值。摄取6周后,与对照食品摄取组的气味为3.1±0.3相比,受试食品摄取组的气味为2.6±0.7,显示出显著低的值。对于其它项目,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与摄取结束后对照食品摄取组的排便天数/周为0.4±1.1天相比,受试食品摄取组的排便天数/周为1.3±0.9天,显示出显著高的值。对于其它项目,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摄取开始前的排便次数为5次以下的受试者的经时比较:
关于排便状况,进行了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排便次数/周:与受试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4.2±0.7次相比,摄取3周后为9.9±5.9次、摄取5周后为5.0±1.4次、摄取6周后为5.2±1.3次、摄取结束后为5.8±1.4次,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摄取3周后、摄取5周后:p<0.05,摄取6周后、摄取结束后:p<0.01)。
排便天数/周:与受试食品摄取组开始摄取前的4.1±0.6天相比,摄取5周后为5.0±1.4天、摄取6周后为4.9±1.2天、摄取结束后为5.3±1.2天,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摄取5周后:p<0.05,摄取6周后、摄取结束后:p<0.01)。
摄取开始前的排便次数为5次以下的受试者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
关于排便状况,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摄取6周后与对照食品摄取组的性状为3.3±0.5相比,受试食品摄取组的性状为2.6±0.6,显示出显著低的值。另外,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所有项目,均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安全性的评价>
(1)副作用和不良事件
对于摄取含炭食品8周时的安全性,确认身体计测和生理学检查、临床检查中的异常变动的有无和不良事件的出现状况等。本试验中,未确认到副作用。
关于不良事件,对照食品摄取组中,5位受试者确认到6件,受试食品摄取组中,5位受试者确认到5件。不良事件的表现率方面,对照食品摄取组为41.7%(5位/12位)、受试食品摄取组为45.5%(5位/11位)。关于不良事件的有无,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作为自觉症状中的不良事件的内容,受试食品摄取组为“溶血链球菌感染症”、“甲型流感”,两试验食品组均包括“感冒症状”,与试验食品的因果关系均被否定。另一方面,作为临床检查中的不良事件的详细情况,对照食品摄取组中确认到“糖尿病程度的数值(血糖、HbA1c、尿蛋白、尿糖)、“TG高值”、“尿蛋白变动(+)”,受试食品摄取组中确认到TG值高,与试验食品的因果关系均被否定。另外,本试验中未确认到严重的不良事件。因此,从表现时期、状况来看,可判定本试验中自觉症状的不良事件均与试验食品无因果关系。
另外,上述以外的检查值的变动会由于试验医生而轻微改变,生理性变动的可能性高,判断并不是临床上成为问题的变动。其结果是,未确认到严重的变动和不良事件,因此判断安全性没有问题。
(2)生理学检查(血压、脉搏数)
生理学检查中,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中,所有试验食品摄取组均未确认到显著的变动。另外,在使用实测值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中,在开始摄取前的舒张压、摄取结束后的脉搏数方面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是认为这些并非有临床意义的差异。其它项目在经时比较、组间比较中均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血压的经时比较:
使用实测值进行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结果所有试验食品组均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血压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
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舒张压:与对照食品组开始摄取后为83.5±7.7mmHg相比,受试食品组开始摄取前为76.2±7.3mmHg,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各受试者的血压变动:
各受试者的变动范围为:收缩压-15~18mmHg、舒张压-13~13mmHg。
脉搏数的经时比较:
使用实测值进行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结果在所有试验食品组中均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脉搏数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
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脉搏数:与对照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78.7±12.5bpm相比,受试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69.3±7.0mEq/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各受试者的脉搏数变动:
各受试者的变动范围为-15~22bpm。
(3)临床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尿定性检查)
在FAS(23位)的临床检查时的血液生化学检查和血液学检查中,摄取结束后,对照食品摄取组的女性的CRE、Na、女性的RBC、女性的Ht以及受试食品摄取组的Na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受试食品摄取组的ALB、女性的CPK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降低。
使用实测值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中,开始摄取前的BUN、PLT、摄取结束后的BUN、女性的UA、WBC、女性的Ht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认为并不是有临床意义的差异。另外,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中,女性的CRE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认为并不是有临床意义的差异。
血液生化学检查的经时比较:
使用实测值进行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ALB:受试食品组中,与开始摄取前的4.35±0.24g/dL相比,摄取结束后为4.25±0.24g/d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降低(p<0.05)。
CPK(CK):女性受试食品组中,与摄取开始前为86.0±25.9U/L相比,摄取结束后为70.2±14.9U/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降低(p<0.05)。
CRE:女性对照食品组中,与摄取开始前为0.703±0.124mg/dL相比,摄取结束后为0.763±0.150mg/dL,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5)。
Na:对照食品组中,与摄取开始前140.9±1.8mEq/L相比,摄取结束后为142.2±1.3mEq/L,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5)。
受试食品组中,与摄取开始前140.3±1.8mEq/L相比,摄取结束后为141.9±1.6mEq/L,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1)。
血液生化学检查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
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BUN(UN):与对照食品组开始摄取前的12.11±2.76mg/dL相比,受试食品组开始摄取前为9.68±2.76mg/d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与对照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13.35±2.62mg/dL相比,受试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10.18±2.17mg/d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
UA:与女性对照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5.55±1.19mg/dL相比,受试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4.07±0.90mg/d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CRE:与女性对照食品摄取组为0.600±0.041mg/dL相比,受试食品摄取组为-0.013±0.023mg/d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
各受试者的血液生化学检查的变动:
除了作为不良事件而列举的项目以外,确认到有几个项目落到了基准范围外,但均在生理性变动的范围内。
血液学检查的经时比较:
使用实测值进行与开始摄取前的经时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RBC:女性对照食品组中,与摄取开始前为452.7±24.6×104/μL相比,摄取结束后为478.5±33.3×104/μL,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5)。
Ht:女性对照食品组中,与摄取开始前为42.80±1.31%相比,摄取结束后为45.00±2.37%,观察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升高(p<0.05)。
血液学检查的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
使用实测值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以下的项目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动。
WBC:与对照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6486.8±1492.5/μL相比,受试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5572.7±1005.1/μ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Ht:与女性对照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45.00±2.37%相比,受试食品组摄取结束后为41.68±1.91%,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PLT:与对照食品组开始摄取前为31.38±3.73×104/μL相比,受试食品组开始摄取前为26.45±4.62×104/μL,确认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使用相对于开始摄取前的变化量进行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对于所有项目,均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血液学检查中的各受试者的变动:
确认到有几个项目落到了基准范围外,但均在生理性变动的范围内。
尿定性检查:
尿定性检查中,在尿蛋白和尿糖方面确认到一些变动,使用判定值进行与摄取开始前的经时比较以及试验食品组间的比较,结果未确认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其它项目未确认到表示异常的变动。
这样,使用对照食品(不添加炭)和受试食品(添加炭)进行了8周摄取试验。其结果是,关于摄取含炭食品8周所带来的抗肥胖效果,关于体重、BMI、体脂肪率,在摄取结束时刻在试验食品组间未确认到显著差异,与摄取开始前相比,对照食品摄取组显示出增加、受试食品摄取组显示出下降。另外,关于安全性,确认了生理学检查、临床检查中的异常变动的有无和不良事件的出现状况等,结果是,所有项目均未确认到可认为由试验食品导致的严重的变动和事件,确认了摄取含炭食品8周时的安全性。为了由这些结果求出更准确的结果,研究了延长摄取期或增加受试者人数来验证效果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利用由炭带来的健康增益效果且摄取容易、也没有副作用、具有改善肥胖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功能性食品。

Claims (12)

1.一种具有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
含有包含竹炭、备长炭、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中的至少一种的炭组合物,
所述活化竹炭和活化备长炭的体积密度均为0.3~0.6g/ml、平均粒径均为10μm以下、BET比表面积均为1000~1200m2/g、碘吸附量均为1000~1300mg/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组合物包含竹炭或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混合物的炭组合物中,活化竹炭与活化备长炭的重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表现为体重的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表现为白色脂肪细胞在体重中所占的比率的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和抑制肥胖的效果表现为HDL胆固醇值的升高。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作为肝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AST(GOT)、ALT(GPT)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作为肾功能的血液中数值的肌酐、尿素氮降低。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表示营养状态的血液中的A/G(白蛋白/球蛋白)比的数值与正常饮食相比几乎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肠道菌群保持为健全的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吸附作为便臭的成分的吲哚。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食品,其特征在于,作为次要效果,表现出吸附胆汁酸。
CN201980037409.1A 2018-06-07 2019-04-25 功能性食品 Pending CN1122618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9371 2018-06-07
JP2018109371A JP7573842B2 (ja) 2018-06-07 機能性食品
PCT/JP2019/017654 WO2019235099A1 (ja) 2018-06-07 2019-04-25 機能性食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1880A true CN112261880A (zh) 2021-01-22

Family

ID=68769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7409.1A Pending CN112261880A (zh) 2018-06-07 2019-04-25 功能性食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6613B2 (zh)
CN (1) CN112261880A (zh)
WO (1) WO20192350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7924A (zh) * 2022-11-23 2023-03-14 宏茂实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备长碳精华液在制备保健产品中的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0681A (zh) * 2022-07-19 2022-09-30 浙江长三角聚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竹笋生物炭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药物中的应用
JP7224008B1 (ja) 2022-08-30 2023-02-17 株式会社東洋新薬 経口組成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485A (ja) * 1997-07-10 1999-02-02 Kureha Chem Ind Co Ltd 抗肥満剤
CN101268837A (zh) * 2008-05-06 2008-09-24 同方炭素科技有限公司 大豆低聚肽活性炭载体缓释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16743A (zh) * 2009-02-26 2010-09-01 胥永贵 一种复方洗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2808A (ja) * 2000-05-10 2001-11-20 Kawasaki City 汚泥からの活性炭製造方法
JP2003000147A (ja) * 2001-06-26 2003-01-07 Seizo Sakata ハードキャンディ
ES2285203T3 (es) * 2002-11-01 2007-11-16 Kureha Corporation Adsorbentes para administracion oral, curativos o preventivos para enfermedades renales y curativos o preventivos para enfermedades hepaticas.
TWI370012B (en) * 2004-04-02 2012-08-11 Kureha Corp Adsorbent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agent for treating or preventing renal or liver disease
JP2005305406A (ja) * 2004-04-23 2005-11-04 Shiizu Enterprise:Kk 薬用炭、薬用炭を配合した化粧料又は口腔洗浄剤、並びに薬用炭の製造方法
JP2007261918A (ja) * 2006-03-30 2007-10-11 Shiga Pref Gov 竹活性炭の製造方法
JP5739659B2 (ja) * 2010-12-27 2015-06-24 アピ株式会社 腸内有害物質吸着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24799B1 (ko) * 2013-05-21 2015-06-03 보림산업 주식회사 대나무숯 및 죽초액을 이용한 기능성 소재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료 제조방법
TWI607765B (zh) * 2014-08-27 2017-12-11 Kureha Corp Adsorbents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nephropathy therapeutic agents and liver disease therapeutic ag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485A (ja) * 1997-07-10 1999-02-02 Kureha Chem Ind Co Ltd 抗肥満剤
CN101268837A (zh) * 2008-05-06 2008-09-24 同方炭素科技有限公司 大豆低聚肽活性炭载体缓释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16743A (zh) * 2009-02-26 2010-09-01 胥永贵 一种复方洗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7924A (zh) * 2022-11-23 2023-03-14 宏茂实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备长碳精华液在制备保健产品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96613B2 (en) 2024-02-13
US20210085712A1 (en) 2021-03-25
JP2019208461A (ja) 2019-12-12
WO2019235099A1 (ja) 2019-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ones et al. Modification of fat absorption in the digestive tract by the use of an emulsifying agent
AU2002364213B2 (en) Compositions incorporating (-)-hydroxycitric acid, chromium, and gymnemic acid,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promoting healthy body weight and improving related health factors
CN112261880A (zh) 功能性食品
WO2011077800A1 (ja) 高脂血症改善剤、並びに、貧血改善組成物、尿酸値低下組成物及び飲食品
Bessesen et al. Dietary fat is shunted away from oxidation, toward storage in obese Zucker rats
JP2005082587A (ja) ニコチン及びダイオキシン解毒作用を持つ生薬抽出物の組成物
CN101669938B (zh)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营养素组合物
CN103445175B (zh) 具有解酒保肝作用的组合物
JP6701583B2 (ja) 糖尿疾患の1型治療用組成物
CN109620948A (zh) 高尿酸/痛风的全自然细胞调理方法
JP7573842B2 (ja) 機能性食品
CN108498568A (zh) 用羊胎盘或胚胎治疗自体免疫性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中成药、医用食品及制备方法
JPS62263130A (ja) 新陳代謝活性を有する薬学的組成物
JP6621558B2 (ja) 夜間頻尿の予防又は改善剤
CN115969045A (zh) 一种具有体重健康管理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2000239179A (ja) 運動時のアンモニア生成抑制による運動能力の向上
JP2005162632A (ja) 水溶性の低分子量キトサン及びハイビスカス抽出物を含有する体重減量組成物
CN101474339B (zh) 用于降低血糖的药物组合物
Plaut Gut bacterial metabolism and human nutrition
CN118845914A (zh) 含沉香叶的降血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保健食品
CN101045135A (zh) 用于改善记忆和治疗脑萎缩致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组合物
KR20080040540A (ko) 팽윤성 식이섬유와 리파제 억제제를 포함하는 비만 억제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1632703A (zh) 用于降低血脂的药物组合物
CN101579464A (zh) 用于降低血糖与血脂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1632702A (zh) 用于降低血脂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