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3587B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53587B CN112253587B CN202011022729.0A CN202011022729A CN112253587B CN 112253587 B CN112253587 B CN 112253587B CN 202011022729 A CN202011022729 A CN 202011022729A CN 112253587 B CN112253587 B CN 1122535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suction plate
- driving
- pressing
-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3072 incom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1/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 F16B11/006—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by glu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待贴合的片料可由上料流水线输送,并分别被第一吸板及第二吸板吸取,第一吸板及第二吸板可将所吸取的片料移动至组装工位。进一步的,卷料依次穿过进料端、组装工位及出料端,并由张紧机构进行张紧。吸附于第一吸板及第二吸板的片料可在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方位的调整,从而与卷料实现对齐。而且,卷料在张紧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在组装工位保持形态的稳定,从而避免因卷料在对位及贴合过程中出现晃动、起皱,而造成片料与卷料对位不准。因此,上述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可提升片料与卷料贴合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领域,常需要将片料与卷料进行贴合,以制备复合膜带。譬如,在燃料电池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制备膜电极(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MEA由五合一料带与两层碳纸组成,碳纸需要精确贴合与五合一料带的两侧表面。其中,碳纸均为片料来料,五合一料带为连续卷料。
但是,现有的贴合机构一般适用于片料与片料、单个片料与连续卷料的贴合工艺。而且,贴合精度依赖于初始校准,对位精度有限。因此,现有的贴合机构无法满足两层片料与卷料贴合的精度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升两层片料与卷料贴合精度的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一种片卷贴合装置,包括:
承载座,具有进料端、出料端及位于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出料端之间的组装工位,卷料可依次穿过所述进料端、所述组装工位及所述出料端;
张紧机构,位于所述承载座相对的两侧,所述张紧机构可夹持并张紧穿过所述进料端、所述组装工位及所述出料端的所述卷料;
第一纠偏贴合机构,包括用于吸取片料的第一吸板及带动所述第一吸板相对于所述组装工位进行方位调节的第一驱动组件;及
第二纠偏贴合机构,包括用于吸取所述片料的第二吸板及带动所述第二吸板相对于所述组装工位进行方位调节的第二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吸板及所述第二吸板可带动所吸取的所述片料移动至所述组装工位,并分别贴合于所述卷料的两侧得到复合料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张紧机构包括:
张紧底座;
滚轮座,设于所述张紧底座并在张紧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卷料的延伸方向可滑动;
两个压紧滚轮,设于所述滚轮座,所述卷料可穿过所述两个压紧滚轮之间,且在压紧气缸的带动下所述两个压紧滚轮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料端及所述出料端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进料端及所述出料端的所述卷料定位于所述承载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端及所述出料端均形成有抵接面,所述卷料可承载于所述抵接面,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驱动件及与所述定位驱动件传动连接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抵接面相对设置并可在所述定位驱动件带动下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朝向所述抵接面的一侧设有定位销,所述卷料的预设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可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视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根据所述视觉定位机构的反馈结果对所述第一吸板及所述第二吸板的方位进行调整。
一种膜电极制备系统,包括:
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片卷贴合装置;及
来料流水线,用于输送所述片料,所述第一吸板及所述第二吸板均可吸取位于所述来料流水线的所述片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用于对所述复合料带进行裁切并得到复合片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裁切机构包括:
拉带气缸,可夹持并带动所述复合料带沿所述复合料带的延伸方向移动;
夹带气缸,位于所述出料端与所述拉带气缸之间,所述夹带气缸可夹紧所述复合料带;
切刀,对夹持于所述拉带气缸与所述夹带气缸之间的所述复合料带执行裁切,以得到所述复合片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移载机构及压合机构,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所述复合片料转移至所述压合机构,并由所述压合机构进行压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机构包括:
用于承载并传送所述复合片料的吸附皮带;
平压气缸,其驱动端设有压合板,所述压合板在所述平压气缸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吸附皮带的表面可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来料流水线为两个且并行设置,所述第一吸板及所述第二吸板用于分别吸取位于两个所述来料流水线的所述片料。
上述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待贴合的片料可由上料流水线输送,并分别被第一吸板及第二吸板吸取,第一吸板及第二吸板可将所吸取的片料移动至组装工位。进一步的,卷料依次穿过进料端、组装工位及出料端,并由张紧机构进行张紧。吸附于第一吸板及第二吸板的片料可在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方位的调整,从而与卷料实现对齐。而且,卷料在张紧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在组装工位保持形态的稳定,从而避免因卷料在对位及贴合过程中出现晃动、起皱,而造成片料与卷料对位不准。因此,上述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可提升片料与卷料贴合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膜电极制备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膜电极制备系统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膜电极制备系统中片卷贴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片卷贴合装置中第一纠偏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片卷贴合装置中第二纠偏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膜电极制备系统中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膜电极制备系统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电极制备系统10及片卷贴合装置100。其中,膜电极制备系统10包括片卷贴合装置100及来料流水线200。
片卷贴合装置100用于将片料贴合于卷料的相对两侧的表面。来料流水线200用于输送片料,来料流水线200可以是皮带传输线。对于制备膜电极而言,该片料为碳纸,该卷料为五合一料带,贴合后得到七合一的复合料带。五合一料带包括两层边框以及夹持于两层边框之间的CCM(catalyst coated membrane)组件。碳纸的四周边缘需预先涂胶。因此,来料流水线200的边缘还设有胶检CCD210,用以对碳纸表面的胶线进行检测。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来料流水线200为两个且并行设置。片料分为第一片料21及第二片料22,分别用于贴合于卷料不同的两侧。两个来料流水线200可分别用于输送第一片料21及第二片料22,从而能提升效率并防止干扰。
请一并参阅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片卷贴合装置100包括承载座110、张紧机构120、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及第二纠偏贴合机构140。
承载座110起承载及支撑作用,可以是金属框架结构。承载座110具有进料端、出料端及位于进料端与出料端之间的组装工位。卷料可依次穿过进料端、组装工位及出料端。而且,片料与卷料在组装工位上进行贴合。
张紧机构120位于承载座110相对的两侧,张紧机构120可夹持并张紧穿过进料端、组装工位及出料端的卷料。卷料在张紧机构120的作用下能够在组装工位保持形态的稳定,从而避免因卷料在对位及贴合过程中晃动。而且,卷料张紧后表面平整,不易产生褶皱。因此,在进行贴合时,片料与卷料对位精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张紧机构120包括张紧底座121、滚轮座122、张紧气缸123、压紧滚轮124及压紧气缸125。
张紧底座121起支撑及承载作用,可以是金属框架结构。滚轮座122用于支撑压紧滚轮124,且滚轮座122沿张紧底座121可滑动。具体的,滚轮座122可通过滑块与导轨配合的方式与张紧底座121实现安装。滚轮座122在张紧气缸123的带动下沿卷料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压紧滚轮124为两个,设于滚轮座122。卷料可穿过两个压紧滚轮124之间,且在压紧气缸125的带动下两个压紧滚轮124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压紧滚轮124靠近时,便可将卷料夹持。接着,张紧气缸123的带动滚轮座122滑动,便可将卷料张紧。
需要指出的是,承载座110两侧的张紧机构120上均可设置张紧气缸123,且在张紧卷料时两端的张紧气缸123背向驱动。此外,也可仅一侧的张紧机构120上设置张紧气缸123,其中一个张紧机构120夹紧卷料,另一个张紧机构120上的张紧气缸123带动卷料张紧。
压紧滚轮124采用单向轴承,防止回转。如图3所示,卷料向右进给,则上面的一个压紧滚轮124只能逆时针转动,而下面的一个压紧滚轮124只能顺时针转动。这样,当压紧滚轮124将卷料夹紧后,能避免因压紧滚轮124回转而带动卷料起皱。
在本实施例中,片卷贴合装置100还包括定位机构150。定位机构150设于进料端及出料端。因此,定位机构150至少为两个。定位机构150用于将位于进料端及出料端的卷料定位于承载座110。片料与卷料在组装工位上进行贴合时,卷料的两端可被固定,从而能防止卷料在贴合过程中发生位移。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贴合精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进料端及出料端均形成有抵接面111,卷料可承载于抵接面111。定位机构150包括定位驱动件151及与定位驱动件151传动连接的压板152,压板152与抵接面111相对设置并可在定位驱动件151带动下与抵接面111抵接或远离。
定位驱动件151可以是气缸,压板152可安装于定位驱动件151的驱动端。当压板152与抵接面111相抵接时,可将卷料夹持于抵接面111与压板152之间,从而实现对卷料的定位。而当压板152与抵接面111相远离时,卷料则可自由移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压板152朝向抵接面111的一侧设有定位销1521,卷料的预设位置开设有定位孔(图未示),定位销1331可插入定位孔内。具体的,压板152与抵接面111相抵接时,定位销1331插入定位孔内,故对卷料的定位效果更佳。
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包括第一吸板131及第一驱动组件132。第一吸板131可以是真空吸板。其中,第一吸板131用于吸取片料。具体的,第一吸板131可吸取位于来料流水线200的片料,以下称之为第一片料21。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132可带动第一吸板131相对于组装工位进行方位调节。而且,第一吸板131可带动所吸取的片料,即第一片料21移动至组装工位,并贴合于卷料表面。第一吸板131的方位变化时,可一并带动第一吸板131上第一片料21的方位改变,最终使得第一吸板131上的第一片料21与组装工位上的卷料对齐,从而提升贴合精度。
请一并参阅图5,第二纠偏贴合机构140包括第二吸板141及第二驱动组件142。第二吸板141用于吸取片料。具体的,第二吸板141可吸取位于来料流水线200的片料,以下称之为第二片料22。本实施例中,来料流水线200为两个,分别用于输送第一片料21及第二片料22。因此,为了避免相互干扰并提升效率,第一吸板131及第二吸板141可分别吸取位于两个来料流水线200的第一片料21及第二片料22。
进一步的,第二驱动组件142可带动第二吸板141相对于组装工位进行方位调节。而且,第二吸板141可带动所吸取的片料,即第二片料22移动至组装工位,并贴合于卷料另一侧的表面。该另一侧的表面指的是,卷料背向第一片料21一侧的表面。第二吸板141的方位变化时,可一并带动第二板141上第二片料22的方位改变,最终使得第二吸板141上的第二片料22与组装工位上的卷料对齐,从而提升贴合精度。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设置于组装工位的下方,第二纠偏贴合机构140设置于组装工位的上方。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与第二纠偏贴合机构140相配合,可在卷料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同时贴合片料,从而得到复合料带。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片卷贴合装置100还包括视觉定位机构(图未标),第一驱动组件132及第二驱动组件142根据视觉定位机构的反馈结果对第一吸板131及第二吸板141的方位进行调整。
视觉定位机构(图未示)一般包括CCD相机及处理模块(图未示)。CCD相机可获得卷料及片料的位置信息,并通过处理模块进行分析,以判断是否与预定位置存在偏差。将判断的结构反馈至第一驱动组件132及第二驱动组件142,便能够实现片料的方位实现实时调整。
具体的,视觉定位机构包括位于组装工位的CCD相机310A,可拍照获取位于组装工位的第一片料21及卷料的位置信息,并分析两者是否存在位置偏差。假设存在位置偏差,视觉定位机构会将分析结果反馈至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第一驱动组件132便可根据反馈结果对第一吸板131的方位进行调整,直至第一片料21与卷料对齐。
位于组装工位的CCD相机310A还可拍照获取位于组装工位的第二片料22及卷料的位置信息,并分析两者是否存在位置偏差。假设存在位置偏差,视觉定位机构会将分析结果反馈至第二纠偏贴合机构140,第二驱动组件142便可根据反馈结果对第二吸板141的方位进行调整,直至第二片料22与卷料对齐。
请一并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32包括底座1321、X方向驱动模组1322、Y方向驱动模组1323及旋转模组1324。其中:
底座1321起支撑作用,可以是金属板。X方向驱动模组1322设于底座132,可沿X方向进行驱动。X方向驱动模组1322可以包含沿X方向延伸的导轨以及气缸、电机等驱动件。Y方向驱动模组1323设于X方向驱动模组1322的驱动端。因此,X方向驱动模组1322可驱使Y方向驱动模组1323沿X方向移动。
Y方向驱动模组1323可沿Y方向进行驱动,Y方向垂直于X方向。Y方向驱动模组1323的结构可与X方向驱动模组1322相同,即包括导轨及驱动件。旋转模组1324设于Y方向驱动模组1323的驱动端。因此,Y方向驱动模组1323可驱使旋转模组1324沿Y方向移动。
第一吸板131设于旋转模组1324的驱动端,且旋转模组1324的转轴垂直于X方向及Y方向。因此,在第一驱动组件132的带动下,第一吸板131可进行平移及旋转,以在三个自由度上实现方位的调节。如图3所示,X方向及Y方向分别指的是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32还包括顶升驱动件1326。其中,顶升驱动件1326设于旋转模组1324的驱动端,第一吸板131设于顶升驱动件1326的驱动端。顶升驱动件1326可以为气缸,用于驱动第一吸板131沿预设方向升降。当第一吸板131带动片料来到组装工位后,顶升驱动件1326可驱动第一吸板131朝卷料移动,直至将片料贴合于卷料的表面。如图2所示,顶升驱动件1326的顶升方向为竖直方向。
请再次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42为四轴机器人平台,第二吸板141设于四轴机器人平台的驱动端。四轴机器人平台可以在四个自由度上带动第二吸板141进行方位调节,从而使得调节更精准。
请再次参阅图2且一并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膜电极制备系统10还包括搬运机构400。搬运机构400包括水平搬运模组410、升降模组420及搬运吸板430。其中:
水平搬运模组410可以由导轨及气缸、电机等驱动件构成。升降模组420设于水平搬运模组410的驱动端,故升降模组420可在水平搬运模组410的驱动下沿预设方向移动。升降模组420可以是气缸,或者螺纹丝杠副机构。
搬运吸板430设于升降模组420的驱动端,可在升降模组420的带动下实现升降。搬运吸板43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吸板131及第二吸板141相同,即可以是真空吸板。而且,水平搬运模组410可驱动升降模组240移动,进而带动搬运吸板430在来料流水线200与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之间往复运动。具体的,水平搬运模组410的搬运方向与升降模组420的升降方向垂直。
当搬运吸板430移动至来料流水线200时,升降模组240可驱使搬运吸板430下降,从而吸取位于来料流水线200的片料。接着,升降模组240驱使搬运吸板430上升,以便于水平搬运模组410带动搬运吸板430向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移动。当搬运吸板430移动至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时,升降模组240可驱使搬运吸板430再次下降,从而将片料转移至第一吸板131。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视觉定位机构还包括位于搬运吸板430与第一吸板131对接位置的CCD相机310B。该CCD相机310B可获取搬运吸板430及第一吸板131的位置信息,从而使两者得以对接,进而实现片料顺利向第一吸板131转移。
也就是说,第一吸板131并不直接吸取来料流水线200上的片料,而是经过搬运机构400进行中转。一方面,第一吸板131在吸取片料时所需移动的行程较小,从而能避免第一吸板131与初始位置偏移过大,进而保证对齐的精度。另一方面,搬运吸板430吸取片料时,作用于涂胶的一面。因此,经过搬运吸板430中转后,第一吸板131则会吸附于片料的背面,即未涂胶的一面涂胶的一面,这样更加便于后续片料与卷料贴合。
请再次参阅图2并一并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膜电极制备系统10还包括翻转机构500。翻转机构500包括固定座510、翻转驱动件520及翻转吸板530。其中:
固定座510起支撑作用,一般为金属板结构。翻转驱动件520设于固定座510上,翻转吸板530设于翻转驱动件520的驱动端。具体的,翻转吸板530可通过转轴设于固定座510,并与翻转驱动件520的驱动端传动连接。在翻转驱动件520的带动下,翻转吸板530可实现翻转。翻转驱动件520可以是电机,翻转吸板530的结构可以与搬运吸板430相同,即为真空吸板。
进一步的,翻转吸板530可吸取位于来料流水线200的片料,并将片料转移至第二吸板141。在翻转驱动件520的带动下,翻转吸板530可翻转预设角度,从而带动其所吸附的片料一起翻转。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翻转吸板530可翻转180度。通过翻转吸板530带动片料翻转,可使得片料涂胶的一面朝向卷料。
翻转吸板530可通过向来料流水线200翻转,从而与来料流水线200的表面靠近,进而顺利吸取片料。接着,翻转吸板530可朝第二纠偏贴合机构140,从而与第二吸板141相靠近,从而将片料转移至第二吸板141。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视觉定位机构还包括位于翻转吸板530与第二吸板141对接位置的CCD相机310C。该CCD相机310C可获取翻转吸板530及第二吸板141的位置信息,从而使两者得以对接,进而实现片料顺利向第二吸板141转移。
也就是说,第二吸板141并不直接吸取来料流水线200上的片料,而是经过翻转机构500进行中转。一方面,通过翻转可对片料转向,从而使得片料涂胶的一面朝向卷料。另一方面,翻转吸板530吸取片料时,作用于涂胶的一面。因此,经过翻转吸板530中转后,第二吸板141则会吸附于片料的背面,即未涂胶的一面涂胶的一面,这样更加便于后续片料与卷料贴合。需要指出的是,翻转吸板530吸取片料时,会对片料表面涂胶的区域进行避位,从而避免破坏胶层而影响后续贴合。
请一并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膜电极制备系统10还包括裁切机构600,裁切机构600用于对复合料带进行裁切并得到复合片料。具体的,复合片料包括裁切成片状的五合一片料及贴合于五合一片料两侧的碳纸,即膜电极。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裁切机构600包括拉带气缸610、夹带气缸620及切刀630。
拉带气缸610可夹持并带动复合料带沿复合料带的延伸方向移动。夹带气缸620位于出料端与拉带气缸610之间,夹带气缸620可夹紧复合料带。拉带气缸610及夹带气缸620可以是夹爪气缸。当卷料与片料通过片卷贴合装置100贴合得到复合料带后,拉带气缸610将复合料带夹紧并拉取预设长度。接着,夹带气缸620将复合料带的另一端夹紧。切刀630对夹持于拉带气缸610与夹带气缸620之间的复合料带执行裁切,以得到复合片料。在拉带气缸610及夹带气缸620的夹持作用下,复合料带在裁切过程中可保持张紧,从而使得切口更平滑。
在本实施例中,膜电极制备系统10还包括移载机构700及压合机构800,移载机构700用于将复合片料转移至压合机构800,并由压合机构800进行压紧。
移载机构700可以是真空吸板,通过真空吸附作用将裁切得到的复合片料吸取,并移动至压合机构800。压合机构800通过压紧,使得碳纸与五合一片料贴合更紧密。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压合机构800包括吸附皮带810、平压气缸820及压合板830。其中:
吸附皮带810用于承载并传送复合片料。吸附皮带810可以是真空皮带,其表面设有真空吸附孔,通过形成负压将复合片料吸附于吸附皮带810的表面。压合板830设于平压气缸820的驱动端,压合板830在平压气缸820的带动下相对于吸附皮带810的表面可升降。压合板830抵近吸附皮带810,便可将复合片料压紧。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合机构800还可包括与压合板830相对设置的底板(图未示)。底板对压合板830提供支撑,压合板830抵近吸附皮带810时,可将复合片料夹持于压合板830与底板之间。
平压气缸820的压力可根据产品实现调节,使五合一片料与碳纸粘接牢固。保压完成后,平压气缸820抬升,吸附皮带810便可将压紧后的七合一复合片料向下游输送。可见,通过上膜电极制备系统10,膜电极的制备中的各个步骤可实现自动化,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偏斜及贴合不均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7,简要描述膜电极制备系统10制备膜电极的工作过程:
碳纸裁切成的第一片料21及第二片料22分别通过两个来料流水线200进行传送;传送到位后,胶检CCD210对碳纸表面的胶线进行检测;经过检测的第一片料21被搬运机构400吸取,并运动到与第一吸板131的对接处;升降模组420下降,将第一片料21转移至第一吸板131,并根据视觉定位机构的反馈结果对第一片料21进行纠偏;第一片料21随第一吸板131来到组装工位,第一驱动组件132根据视觉定位机构的反馈结果来调整其在组装工位的位置;同时,经过检测的第二片料22被翻转机构500吸取,并进行180°翻转;根据视觉定位机构的反馈结果,第二驱动组件142调整姿态以使第二吸板141顺利吸取第二片料22;第二片料22随第二吸板141来到组装工位,第二驱动组件142根据视觉定位机构的反馈结果来调整其在组装工位的位置。
五合一的卷料经进料端,并以此穿过组装工位及出料端;卷料进给到位后,压板152在定位驱动件151的作用下下压,直至将定位销1521穿入卷料的定位孔内进行定位;视觉定位机构对位于组装工位的卷料进行拍照定位,并将料卷料的位置坐标反馈给第一纠偏贴合机构130及第二纠偏贴合机构140,以使第一片料21及第二片料22与卷料对齐。
顶升驱动件1326驱动第一吸板131上升,将第一片料21与卷料的下表面贴合;第二驱动组件142带动第二吸板141朝卷料移动,将第二片料22与卷料的上表面贴合,便完成一次贴合工序,得到七合一的复合料带。
拉带气缸610夹紧七合一复合料带并拉取预设长度,拉带气缸610到位后,夹带气缸620夹紧复合料带,切刀630将复合料带裁成复合片料。接着,移栽机构将复合片料移栽到吸附皮带810上,并传输到压合板830下方。平压气缸820下压,将碳纸与五合一片料压紧并保压。
上述片卷贴合装置100及膜电极制备系统10,待贴合的片料可由上料流水线200输送,并分别被第一吸板131及第二吸板141吸取,第一吸板131及第二吸板141可将所吸取的片料移动至组装工位。进一步的,卷料依次穿过进料端、组装工位及出料端,并由张紧机构120进行张紧。吸附于第一吸板131及第二吸板141的片料可在第一驱动组件131及第二驱动组件142的带动下实现方位的调整,从而与卷料实现对齐。而且,卷料在张紧机构120的作用下能够在组装工位保持形态的稳定,从而避免因卷料在对位及贴合过程中出现晃动、起皱,而造成片料与卷料对位不准。因此,上述片卷贴合装置100及膜电极制备系统10可提升片料与卷料贴合的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片卷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座,具有进料端、出料端及位于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出料端之间的组装工位,卷料可依次穿过所述进料端、所述组装工位及所述出料端;
张紧机构,位于所述承载座相对的两侧,所述张紧机构可夹持并张紧穿过所述进料端、所述组装工位及所述出料端的所述卷料;
第一纠偏贴合机构,包括用于吸取片料的第一吸板及带动所述第一吸板相对于所述组装工位进行方位调节的第一驱动组件;及
第二纠偏贴合机构,包括用于吸取所述片料的第二吸板及带动所述第二吸板相对于所述组装工位进行方位调节的第二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吸板及所述第二吸板可带动所吸取的所述片料移动至所述组装工位,并分别贴合于所述卷料的两侧得到复合料带;
所述片卷贴合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料端及所述出料端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进料端及所述出料端的所述卷料定位于所述承载座;
所述进料端及所述出料端均形成有抵接面,所述卷料可承载于所述抵接面,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驱动件及与所述定位驱动件传动连接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抵接面相对设置并可在所述定位驱动件带动下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卷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包括:
张紧底座;
滚轮座,设于所述张紧底座并在张紧气缸的带动下沿所述卷料的延伸方向可滑动;
两个压紧滚轮,设于所述滚轮座,所述卷料可穿过所述两个压紧滚轮之间,且在压紧气缸的带动下所述两个压紧滚轮相互靠近或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卷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朝向所述抵接面的一侧设有定位销,所述卷料的预设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可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卷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视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根据所述视觉定位机构的反馈结果对所述第一吸板及所述第二吸板的方位进行调整。
5.一种膜电极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片卷贴合装置;及
来料流水线,用于输送所述片料,所述第一吸板及所述第二吸板均可吸取位于所述来料流水线的所述片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电极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用于对所述复合料带进行裁切并得到复合片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电极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构包括:
拉带气缸,可夹持并带动所述复合料带沿所述复合料带的延伸方向移动;
夹带气缸,位于所述出料端与所述拉带气缸之间,所述夹带气缸可夹紧所述复合料带;
切刀,对夹持于所述拉带气缸与所述夹带气缸之间的所述复合料带执行裁切,以得到所述复合片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电极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载机构及压合机构,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所述复合片料转移至所述压合机构,并由所述压合机构进行压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电极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包括:
用于承载并传送所述复合片料的吸附皮带;
平压气缸,其驱动端设有压合板,所述压合板在所述平压气缸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吸附皮带的表面可升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电极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料流水线为两个且并行设置,所述第一吸板及所述第二吸板用于分别吸取位于两个所述来料流水线的所述片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2729.0A CN112253587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2729.0A CN112253587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53587A CN112253587A (zh) | 2021-01-22 |
CN112253587B true CN112253587B (zh) | 2022-05-20 |
Family
ID=7423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22729.0A Active CN112253587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535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97580A (zh) * | 2021-11-01 | 2022-02-01 | 长沙学院 | 贴膜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06302A (zh) * | 2018-03-23 | 2018-09-07 | 深圳市鸿栢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黏胶带敷贴机 |
CN109692782B (zh) * | 2018-08-24 | 2023-12-26 | 东莞触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贴合设备 |
CN211253305U (zh) * | 2019-11-29 | 2020-08-14 | 深圳市特瑞吉科技有限公司 | 卷装膜料的供料器 |
CN111129556B (zh) * | 2019-12-31 | 2021-07-06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片卷贴合设备及用于膜电极的制备系统 |
-
2020
- 2020-09-25 CN CN202011022729.0A patent/CN11225358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53587A (zh) | 2021-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93461B2 (ja) |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 |
US20050199337A1 (en) | Single sheet jo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WO2012137912A1 (ja) | 積層装置および積層方法 | |
CN112582655B (zh) | 膜电极的制造设备 | |
WO2005055349A1 (ja) | 燃料電池の製造 | |
JP2004022449A (ja) | 電池、電池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製造機 | |
CN111933995A (zh) | 切叠一体机 | |
CN112421084A (zh) | 用于膜电极的贴合装置 | |
CN112253587B (zh)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
TWI273320B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icking polarizer to substrate | |
CN111313039A (zh) | 贴合设备 | |
CN114014068A (zh) | 全自动贴合机 | |
CN111498578B (zh) | 一种薄料贴双面胶机及薄料贴双面胶方法 | |
CN216511868U (zh) | 全自动贴合机 | |
CN213184370U (zh) |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 |
WO2021026815A1 (zh) | 薄膜处理系统以及撕膜装置的撕膜方法 | |
JP6556669B2 (ja) | 板状部材の加工装置、板状部材の加工システム、および、板状部材の加工方法、並びに、板状部材の接合方法 | |
CN111689276B (zh) | 放卷装置以及放卷设备 | |
CN213936280U (zh) | 用于膜电极的贴合装置 | |
TWI386312B (zh) | 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 |
CN213618863U (zh) | 自动贴片覆膜机 | |
CN212891080U (zh) | 一种片对卷覆膜装置 | |
KR20080098848A (ko) | 보호필름 압착용 라미네이터 및 라미네이팅 방법 | |
CN211518565U (zh) | 供料系统及具有其的成型机 | |
CN114228298A (zh) | 一种触摸板贴合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8 Address after: 21412 North Hubin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