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1877A -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1877A
CN112251877A CN202011092541.3A CN202011092541A CN112251877A CN 112251877 A CN112251877 A CN 112251877A CN 202011092541 A CN202011092541 A CN 202011092541A CN 112251877 A CN112251877 A CN 112251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m
heald
shedding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25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晓虹
陆国平
卫民
陶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25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18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1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1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00Dobbies
    • D03C1/005Electronic dobbi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5/00Cam or other direct-acting shedding mechanisms, i.e. operating heald frames without intervening power-supply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包括机箱,机箱内设置有提综臂驱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在用于带动综框运动的综框连接机构与的提综臂装置之间,特点:传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开口连杆、一第二开口连杆、一开口传动转换装置和一开口调节装置,第一开口连杆的左端与开口传动转换装置的上部连接,第二开口连杆的左端与开口传动转换装置的下部连接,而第一开口连杆的右端以及第二开口连杆的右端与所述提综臂装置的上部连接,开口调节装置的左端与所述综框连接机构连接,右端与所述开口传动转换装置的中部连接。结构简化,方便制造,方便安装及日常检护;满足织机对双层织物的织造要求;便于拓展市场应用面。

Description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前述传动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介于旋转式电子多臂机(习惯称“旋转多臂机”)的开口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提综臂(提综臂设置在摆动轴或称提综臂摆动轴上)与摆动刀片之间,因而业界也将其称为提综臂动作执行机构。具体而言,由开口装置的提综臂摆动轴带动提综臂,由提综臂带动前述传动机构,由传动机构带动前述摆动刀片,由摆动刀片(包括左、右摆动刀片)带动综框连杆组件,由综框连杆组件带动综框,从而实现综框在上下两个位置进行往复运动,达到开口的目的。
如纺织业界所知,由于普通的多臂机仅能实现上开口和下开口,因而仅能形成织机的单个织造梭口,织机织出的织物为普通的单层织物。具体而言:在双梭口织机上织出双层结构的坯布后经起绒,再通过割绒刀分割成两幅织物(简称“剖幅”),于是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并且因生产周期长而致成本高。
织造双层织物需要每梭同时对两个梭口进行投纬、打纬,与织机配套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需为综框提供三个织造梭口,即中间织造梭口上层、中间织造梭口下层和全投梭口,这三个梭口分别固结织物的上层地径组织、下层地径组织以及上下两层的绒径组织。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01709525B推荐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和CN105442138B提供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等等。包括前述专利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开口装置的共同特点是:不论是在机内还是在机外,作为带动前述摆动刀片运动的传动机构都是以四连杆的结构形式最终实现三开口的,对此还可详阅作为机外的结构形式的前述CN105442138B。四连杆结构存在的欠缺是:整体结构复杂,不论是制造、装配还是在日常使用中的检护均较为麻烦;因机构整体成本高而有失廉价,对市场的拓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因此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而得以方便制造与装配以及方便日常使用中的检护、有利于实现对综框的三开口而得以满足双层如绒织物的织造要求、有益于显著降低整体成本而得以增强市场活力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所述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包括一机箱,在该机箱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设置在提综臂摆动轴上的提综臂装置运动的提综臂驱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连接在用于带动综框运动的综框连接机构与所述的提综臂装置之间,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开口连杆Ⅰ、一第二开口连杆Ⅱ、一开口传动转换装置和一开口调节装置,第一开口连杆Ⅰ的左端与开口传动转换装置的上部连接,第二开口连杆Ⅱ的左端与开口传动转换装置的下部连接,而第一开口连杆Ⅰ的右端以及第二开口连杆Ⅱ的右端与所述提综臂装置的上部连接,开口调节装置的左端与所述综框连接机构连接,右端与所述开口传动转换装置的中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口传动转换装置包括一转换板、一第一连接板Ⅰ和一第二连接板Ⅱ,第一连接板Ⅰ与第二连接板Ⅱ彼此前后对应,并且该第一连接板Ⅰ以及第二连接板Ⅱ的右端在分别对应于转换板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前后侧的位置与转换板固定,第一连接板Ⅰ与第二连接板Ⅱ的左端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在转换板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和一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该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与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的台阶面倾斜方向彼此相反;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的左端与所述转换板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的左端与所述转换板的下部连接;所述开口调节装置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的位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Ⅰ与第二连接板Ⅱ的左端之间;所述的提综臂装置包括一第一提综臂Ⅰ和一第二提综臂Ⅱ,该第一提综臂Ⅰ与第二提综臂Ⅱ的形状相同并且彼此相邻,在第一提综臂Ⅰ的上端开设有一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下端开设有一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在第二提综臂Ⅱ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提综臂连接孔Ⅱ,下端在对应于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以及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套置在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所述提综臂摆动轴上;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的位置与第一提综臂Ⅰ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提综臂连接孔Ⅱ的位置与第二提综臂Ⅱ的上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所述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形成的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使所述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提综臂Ⅰ以及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处于同一平面内;由所述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形成的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使所述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提综臂Ⅱ以及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的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以及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彼此相等并且均为自所述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的孔壁厚度的居中位置至所述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的孔壁厚度的居中位置之间的距离L3的二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转换板的上部开设有一转换板上连接孔,而在转换板的下部开设有一转换板下连接孔,在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Ⅰ,而在第一开口连杆Ⅰ的右端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Ⅰ,在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Ⅱ,而在第二开口连杆Ⅱ的右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Ⅱ,第一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Ⅰ在对应于所述转换板上连接孔的位置通过第一左铰接销轴Ⅰ与转换板的上部铰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一左铰接销轴Ⅰ的末端的第一左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Ⅰ限定,第一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Ⅰ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的位置通过第一右铰接销轴Ⅰ与所述第一提综臂Ⅰ的上端连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一右铰接销轴Ⅰ的末端的第一右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Ⅰ限定,第二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Ⅱ在对应于所述转换板下连接孔的位置通过第二左铰接销轴Ⅱ与转换板的下部铰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二左铰接销轴Ⅱ的末端的第二左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Ⅱ限定,第二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Ⅱ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提综臂Ⅱ的通过第二右铰接销轴Ⅱ与所述第二提综臂Ⅱ的上端连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二右铰接销轴Ⅱ的末端的第二右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Ⅱ限定。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Ⅰ,而右端构成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Ⅰ,第一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Ⅰ与所述转换板的上端嵌配,第一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Ⅰ与所述第一提综臂Ⅰ的上端嵌配;在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Ⅱ,而右端构成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Ⅱ,第二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Ⅱ与所述转换板的下端嵌配,第二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Ⅱ与所述第二提综臂Ⅱ的上端嵌配。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调节装置包括一前调节板、一后调节板和一调节板连接块,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彼此前后对应,并且在该前、后调节板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一调节螺钉座,在该调节螺钉座上配设有至少一对调节螺钉,调节板连接块的左边缘部位固定在前、后调节板的右端之间,而调节板连接块的右端以及中部在对应于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的位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Ⅰ与第二连接板Ⅱ的左端之间,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的中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摆动刀片臂配合腔,该摆动刀片臂配合腔与用于带动所述综框运动的所述综框连接机构连接并且由所述的调节螺钉限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Ⅰ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在所述第二连接板Ⅱ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连接板连接孔Ⅱ,在所述调节板连接块的中部开设有一调节板连接块螺钉孔,由调节板连接块连接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调节板连接块螺钉孔以及第二连接板连接孔Ⅱ将调节板连接块在对应于所述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的位置连接在第一连接板Ⅰ与第二连接板Ⅱ的左端之间并且由旋配在调节板连接块连接螺钉的末端的定位螺母限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以及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各为6mm,所述的距离L3为12mm。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综框连接机构包括左摆动刀片、右摆动刀片、综框左连杆臂、综框左连杆、综框右连杆臂、综框右连杆和长连杆,长连杆的左端与左摆动刀片的左摆刀片第一连接端Ⅰ铰接,而长连杆的右端与右摆动刀片的右摆动刀片第一连接端Ⅰ铰接,综框左连杆臂的下端与左摆动刀片的左摆动刀片第二连接端Ⅱ铰接,而综框左连杆臂的上端与综框左连杆的下端连接,该综框左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综框的左端下沿连接,综框右连杆臂的下端与右摆动刀片的右摆动刀片第二连接端Ⅱ铰接,而综框右连杆臂的上端与综框右连杆的下端连接,该综框右连杆的上端与综框的右端下沿连接,在所述右摆动刀片的中部向上延伸有一摆动刀片臂,该摆动刀片臂的上部探入所述的摆动刀片臂配合腔内并且由所述的调节螺钉限定。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调节所述摆动刀片臂在所述摆动刀片臂配合腔内的位置使所述综框的高度位置改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由连接在提综臂装置与用于带动综框运动的综框连接机构之间的第一开口连杆Ⅰ、第二开口连杆Ⅱ、开口传动转换装置以及开口调节装置组成旋转式电子多臂产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因而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四连杆机构,使结构得以显著简化,不仅可以方便制造,而且能够方便安装以及方便日常使用中的检护;由于通过改变综框连接机构在开口调节装置上的位置便可改变综框的高度位置,因而通过传动机构的转换而有利于实现综框在三个位置的往复运动,使综框实现三开口而得以满足织机对双层织物的织造要求;由于减少了传动机构的部件、简化了结构,因而有益于体现经济性,并且有便于拓展市场应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传动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2a为图2所示的开口传动转换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提综臂装置带动第一开口连杆Ⅰ以及第二开口连杆Ⅱ的示意图。
图4为综框处于平齐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改变综框连接机构的右摆动刀片的摆动刀片臂的位置实现调节综框不同高度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综框处于第一高度位置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综框处于第二高度位置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综框处于第三高度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据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机箱1(也可称“箱体”或“箱壳”),在该机箱1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设置在提综臂摆动轴上的提综臂装置11运动的提综臂驱动机构12;前述的传动机构连接在用于带动综框2运动的综框连接机构3与前述的提综臂装置11之间。
从专业角度考量,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处于综平状态,此外,由于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结构体系的前述提综臂摆动轴的工作原理以及提综臂驱动机构12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均属于公知技术,例如除了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外,还可参见CN106987958B(具有积极润滑功能的电子多臂机)和CN209412406U(具有自动润滑功能的电子多臂机),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开口连杆Ⅰ4、一第二开口连杆Ⅱ5、一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和一开口调节装置7,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左端与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上部连接,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左端与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下部连接,而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右端以及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右端与前述提综臂装置11的上部连接,开口调节装置7的左端与前述综框连接机构3连接,右端与前述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中部连接。
请重点参见图2和图2a,前述的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包括一转换板61、一第一连接板Ⅰ62和一第二连接板Ⅱ63,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彼此前后对应,并且该第一连接板Ⅰ62以及第二连接板Ⅱ63的右端在分别对应于转换板6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前后侧的位置各通过转换板铆钉65与转换板61固定,即与转换板61铆接固定,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64,在转换板6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和一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该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与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的台阶面倾斜方向彼此相反,具体由图2和图2a所示,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位于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的上方,并且均围绕转换板61的四周,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的台阶面倾斜方向朝向上,而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的台阶面倾斜方向朝向下,从而印证了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与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的台阶面倾斜方向彼此相反的表述;前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左端与前述转换板61的上部连接,前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左端与前述转换板61的下部连接;前述开口调节装置7的右端在对应于前述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64的位置连接在前述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之间。
前述的提综臂装置11包括一第一提综臂Ⅰ111和一第二提综臂Ⅱ112,该第一提综臂Ⅰ111与第二提综臂Ⅱ112的形状相同并且彼此相邻,在第一提综臂Ⅰ111的上端开设有一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1111,下端开设有一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1112,在第二提综臂Ⅱ112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1111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提综臂连接孔Ⅱ1121,下端在对应于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1112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1122,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1112以及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1122套置在设置于前述机箱1内的图中未示出的前述提综臂摆动轴上;前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右端在对应于前述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1111的位置与第一提综臂Ⅰ111的上端连接,前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右端在对应于前述第二提综臂连接孔Ⅱ1121的位置与第二提综臂Ⅱ112的上端连接。
依据专业常识,上面提及的由第一提综臂Ⅰ111和第二提综臂Ⅱ112构成的提综臂装置11是针对设置在提综臂摆动轴上的分别用于带动一根第一开口连杆Ⅰ4以及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一个单元而言的,由该一个单元通过一个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以及一个开口调节装置7带动一个综框连接机构3,由该一个综框连接机构3带动一个综框2。因此在前述的提综臂摆动轴上具有与综框2的数量相等的提综臂装置11,每个提综臂装置11对应有一第一开口连杆Ⅰ4、一第二开口连杆Ⅱ5、一个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一个开口调节装置7以及一个综框连接机构3。
由前述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形成的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使前述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的上部与前述第一提综臂Ⅰ111以及前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处于同一平面内;由前述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形成的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使前述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的下部与前述第二提综臂Ⅱ112以及前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处于同一平面内;前述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以及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彼此相等并且均为自前述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1112的孔壁厚度的居中位置至前述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1122的孔壁厚度的居中位置之间的距离L3的二分之一。
继续见图2和图2a,在前述转换板61的上部开设有一转换板上连接孔613,而在转换板61的下部开设有一转换板下连接孔614,在前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Ⅰ41,而在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右端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Ⅰ42,在前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Ⅱ51,而在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右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Ⅱ52,第一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Ⅰ41在对应于前述转换板上连接孔613的位置通过第一左铰接销轴Ⅰ411与转换板61的上部铰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一左铰接销轴Ⅰ411的末端的第一左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Ⅰ4111限定,第一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Ⅰ42在对应于前述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1111的位置通过第一右铰接销轴Ⅰ421与前述第一提综臂Ⅰ111的上端连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一右铰接销轴Ⅰ421的末端的第一右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Ⅰ4211限定,第二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Ⅱ51在对应于前述转换板下连接孔614的位置通过第二左铰接销轴Ⅱ511与转换板61的下部铰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二左铰接销轴Ⅱ511的末端的第二左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Ⅱ5111限定,第二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Ⅱ52在对应于前述第二提综臂Ⅱ112的通过第二右铰接销轴Ⅱ521与前述第二提综臂Ⅱ112的上端连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二右铰接销轴Ⅱ521的末端的第二右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Ⅱ5211限定。
在前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Ⅰ43,而右端构成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Ⅰ44,第一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Ⅰ43与前述转换板61的上端嵌配,第一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Ⅰ44与前述第一提综臂Ⅰ111的上端嵌配;在前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Ⅱ53,而右端构成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Ⅱ54,第二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Ⅱ53与前述转换板61的下端嵌配,第二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Ⅱ54与前述第二提综臂Ⅱ112的上端嵌配。
继续见图2和图2a,前述开口调节装置7包括一前调节板71、一后调节板72和一调节板连接块73,前调节板71与后调节板72彼此前后对应,并且在该前、后调节板71、72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一调节螺钉座74,在该调节螺钉座74上配设有一对调节螺钉741,调节板连接块73的左边缘部位优选以铆接固定方式固定在前、后调节板71、72的右端之间,而调节板连接块73的右端以及中部在对应于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64的位置连接在前述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之间,前调节板71与后调节板72的中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该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与用于带动前述综框2运动的前述综框连接机构3连接并且由前述的调节螺钉741限定。
在前述第一连接板Ⅰ62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621,在前述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621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连接板连接孔Ⅱ631,在前述调节板连接块73的中部开设有一调节板连接块螺钉孔731,由调节板连接块连接螺钉7311依次穿过前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621、调节板连接块螺钉孔731以及第二连接板连接孔Ⅱ631将调节板连接块73在对应于前述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64的位置连接在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之间并且由旋配在调节板连接块连接螺钉7311的末端的定位螺母73111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以及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均各自优选为6mm,而前述的距离L3优选为12mm。
前述综框连接机构3包括左摆动刀片31、右摆动刀片32、综框左连杆臂33、综框左连杆34、综框右连杆臂35、综框右连杆36和长连杆37,长连杆37的左端与左摆动刀片31的左摆刀片第一连接端Ⅰ311铰接,而长连杆37的右端与右摆动刀片32的右摆动刀片第一连接端Ⅰ321铰接,综框左连杆臂33的下端与左摆动刀片31的左摆动刀片第二连接端Ⅱ312铰接,而综框左连杆臂33的上端与综框左连杆34的下端连接,该综框左连杆34的上端与前述综框2的左端下沿连接,综框右连杆臂35的下端与右摆动刀片32的右摆动刀片第二连接端Ⅱ322铰接,而综框右连杆臂35的上端与综框右连杆36的下端连接,该综框右连杆36的上端与综框2的右端下沿连接,在前述右摆动刀片32的中部向上延伸有一摆动刀片臂323,该摆动刀片臂323的上部探入前述的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内并且由前述的调节螺钉741限定。
调节前述摆动刀片臂323在前述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内的使前述综框2的高度位置改变。
由于左摆动刀片31的中部的左摆动刀片轴孔313以及右摆动刀片32的中部的右摆动刀片轴孔325分别与轴的配合属于公知技术,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3和图4,提综臂装置11位于往复运动的中间位置,第一提综臂Ⅰ111以及第二提综臂Ⅱ112分别向左和向右(也可称“向前和向后”)运动至交错重合时的位置时,右摆动刀片32上的弧线324(也可称“弧面”)的圆心与提综臂装置11的上部关节中心113处于同一平面(实际上也可以称为既重合又同心,因为涉及两个面),左、右摆动刀片31、32以及综框2均平齐。此时,变换开口调节装置7的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在右摆动刀片32上的位置,也就是使右摆动刀片32的位置在摆动刀片配合腔75处改变,则右摆动刀片32、左摆动刀片31以及综框2的位置不会改变,依然保持于由图4所示的平齐状态。
通过对综框左连杆34以及综框右连杆36长度(也可称“高度”)进行调节,并调节综框2的高度,也就是说分别通过综框左、右连杆臂33、35对综框左、右连杆34、36的长度进行调整,使综框2呈水平。
请参见图5,通过调节开口调节装置7在右摆动刀片32上的位置即改变摆动刀片臂321在前述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处的位置(图4和图5示),便可调节综框2的三个高度位置即调节第一高度ⅠH1、第二高度ⅡH2和第三高度ⅢH3之间的距离,并且图5还示出了第一提综臂Ⅰ111以及第二提综臂Ⅱ112绕提综臂摆动轴摆动的情形。
请参见图6,图6示意了综框2处于第一高度ⅠH1的情形,当提综臂装置11(也可称“开口装置”,以上所述同)的第一提综臂Ⅰ111以及第二提综臂Ⅱ112均处于偏左位置(相对综平时提综臂所处的位置)时,第一开口连杆Ⅰ4和第二开口连杆Ⅱ5向左推动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及开口调节装置7也向左运动,从而使右摆动刀片32绕回转轴向下摆动,综框连接机构3带动综框2向下运动并处于最低位置即处于第一高度ⅠH1的位置。
请参见图7,图7示意了综框2处于第二高度ⅡH2的情形,即处于最高位置的情形。当第一提综臂Ⅰ111处于偏左位置(相对于综平时提综臂所处的位置),第二提综臂Ⅱ112处于偏右位置,第一开口连杆Ⅰ4推动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转换板61的上部以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以及开口调节装置7的连接枢轴为摆动轴线向左摆动,同时,第二开口连杆Ⅱ5拉动转换板61的下部以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以及开口调节装置7的连接枢轴为摆动轴线向右摆动,右摆动刀片32摆动至中间位置,从而由综框连接机构3带动综框2处于前述的第二高度ⅡH2的位置,该第二高度ⅡH2的位置即为综框2处于中间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述第一提综臂Ⅰ111处于偏右位置(相对于综平时提综臂所处的位置),第二提综臂Ⅱ112处于偏左位置,第一开口连杆Ⅰ4拉动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上部以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和开口调节装置7的连接枢轴为摆动轴线向右摆动,同时,第二开口连杆Ⅱ5推动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以及开口调节装置7的下部以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以及开口调节装置7连接枢轴为摆动轴线向左摆动,右摆动刀片32摆动至相同的中间位置,综框连接机构3带动综框2仍处于相同的前述第二高度ⅡH2的位置,即处于相同的位置。
请参见图8,图8示意了综框2处于第三高度ⅢH3的位置的情形。当第一提综臂Ⅰ111以及第二提综臂Ⅱ112均处于偏右,位置(相对于综平时提综臂所处的位置)时,第一开口连杆Ⅰ4和第二开口连杆Ⅱ5同时向右拉动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转换板61以及开口调节装置7向右运动,从而推动右摆动刀片32绕回转轴(与右摆动刀片轴孔325配合的轴)向上摆动,综框连接机构3带动综框2向上运动处于第三高度ⅢH3,即处于最高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所述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包括一机箱(1),在该机箱(1)内设置有用于驱使设置在提综臂摆动轴上的提综臂装置(11)运动的提综臂驱动机构(12);所述的传动机构连接在用于带动综框(2)运动的综框连接机构(3)与所述的提综臂装置(1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开口连杆Ⅰ(4)、一第二开口连杆Ⅱ(5)、一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和一开口调节装置(7),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左端与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上部连接,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左端与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下部连接,而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右端以及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右端与所述提综臂装置(11)的上部连接,开口调节装置(7)的左端与所述综框连接机构(3)连接,右端与所述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的中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传动转换装置(6)包括一转换板(61)、一第一连接板Ⅰ(62)和一第二连接板Ⅱ(63),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彼此前后对应,并且该第一连接板Ⅰ(62)以及第二连接板Ⅱ(63)的右端在分别对应于转换板(6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的前后侧的位置与转换板(61)固定,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64),在转换板(6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和一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该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与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的台阶面倾斜方向彼此相反;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左端与所述转换板(61)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左端与所述转换板(61)的下部连接;所述开口调节装置(7)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64)的位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之间;所述的提综臂装置(11)包括一第一提综臂Ⅰ(111)和一第二提综臂Ⅱ(112),该第一提综臂Ⅰ(111)与第二提综臂Ⅱ(112)的形状相同并且彼此相邻,在第一提综臂Ⅰ(111)的上端开设有一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1111),下端开设有一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1112),在第二提综臂Ⅱ(112)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1111)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提综臂连接孔Ⅱ(1121),下端在对应于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1112)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1122),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1112)以及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1122)套置在设置于所述机箱(1)内的所述提综臂摆动轴上;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1111)的位置与第一提综臂Ⅰ(11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提综臂连接孔Ⅱ(1121)的位置与第二提综臂Ⅱ(112)的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形成的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使所述转换板第一台阶部Ⅰ(611)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提综臂Ⅰ(111)以及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处于同一平面内;由所述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形成的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使所述转换板第二台阶部Ⅱ(612)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提综臂Ⅱ(112)以及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的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以及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彼此相等并且均为自所述第一提综臂摆动轴孔Ⅰ(1112)的孔壁厚度的居中位置至所述第二提综臂摆动轴孔Ⅱ(1122)的孔壁厚度的居中位置之间的距离L3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换板(61)的上部开设有一转换板上连接孔(613),而在转换板(61)的下部开设有一转换板下连接孔(614),在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Ⅰ(41),而在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右端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Ⅰ(42),在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Ⅱ(51),而在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右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Ⅱ(52),第一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Ⅰ(41)在对应于所述转换板上连接孔(613)的位置通过第一左铰接销轴Ⅰ(411)与转换板(61)的上部铰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一左铰接销轴Ⅰ(411)的末端的第一左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Ⅰ(4111)限定,第一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Ⅰ(42)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提综臂连接孔Ⅰ(1111)的位置通过第一右铰接销轴Ⅰ(421)与所述第一提综臂Ⅰ(111)的上端连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一右铰接销轴Ⅰ(421)的末端的第一右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Ⅰ(4211)限定,第二开口连杆左连接孔Ⅱ(51)在对应于所述转换板下连接孔(614)的位置通过第二左铰接销轴Ⅱ(511)与转换板(61)的下部铰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二左铰接销轴Ⅱ(511)的末端的第二左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Ⅱ(5111)限定,第二开口连杆右连接孔Ⅱ(52)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提综臂Ⅱ(112)的通过第二右铰接销轴Ⅱ(521)与所述第二提综臂Ⅱ(112)的上端连接并且由旋配在第二右铰接销轴Ⅱ(521)的末端的第二右铰接销轴限定螺母Ⅱ(5211)限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口连杆Ⅰ(4)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Ⅰ(43),而右端构成有一第一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Ⅰ(44),第一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Ⅰ(43)与所述转换板(61)的上端嵌配,第一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Ⅰ(44)与所述第一提综臂Ⅰ(111)的上端嵌配;在所述第二开口连杆Ⅱ(5)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Ⅱ(53),而右端构成有一第二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Ⅱ(54),第二开口连杆左配合槽Ⅱ(53)与所述转换板(61)的下端嵌配,第二开口连杆右配合槽Ⅱ(54)与所述第二提综臂Ⅱ(112)的上端嵌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调节装置(7)包括一前调节板(71)、一后调节板(72)和一调节板连接块(73),前调节板(71)与后调节板(72)彼此前后对应,并且在该前、后调节板(71、72)的左端之间设置有一调节螺钉座(74),在该调节螺钉座(74)上配设有至少一对调节螺钉(741),调节板连接块(73)的左边缘部位固定在前、后调节板(71、72)的右端之间,而调节板连接块(73)的右端以及中部在对应于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64)的位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之间,前调节板(71)与后调节板(72)的中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该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与用于带动所述综框(2)运动的所述综框连接机构(3)连接并且由所述的调节螺钉(741)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Ⅰ(62)的左端开设有一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621),在所述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621)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连接板连接孔Ⅱ(631),在所述调节板连接块(73)的中部开设有一调节板连接块螺钉孔(731),由调节板连接块连接螺钉(731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孔Ⅰ(621)、调节板连接块螺钉孔(731)以及第二连接板连接孔Ⅱ(631)将调节板连接块(73)在对应于所述调节板连接块配合腔(64)的位置连接在第一连接板Ⅰ(62)与第二连接板Ⅱ(63)的左端之间并且由旋配在调节板连接块连接螺钉(7311)的末端的定位螺母(73111)限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宽度尺寸ⅠL1以及第二台阶面宽度尺寸ⅡL2各为6mm,所述的距离L3为12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框连接机构(3)包括左摆动刀片(31)、右摆动刀片(32)、综框左连杆臂(33)、综框左连杆(34)、综框右连杆臂(35)、综框右连杆(36)和长连杆(37),长连杆(37)的左端与左摆动刀片(31)的左摆刀片第一连接端Ⅰ(311)铰接,而长连杆(37)的右端与右摆动刀片(32)的右摆动刀片第一连接端Ⅰ(321)铰接,综框左连杆臂(33)的下端与左摆动刀片(31)的左摆动刀片第二连接端Ⅱ(312)铰接,而综框左连杆臂(33)的上端与综框左连杆(34)的下端连接,该综框左连杆(34)的上端与所述综框(2)的左端下沿连接,综框右连杆臂(35)的下端与右摆动刀片(32)的右摆动刀片第二连接端Ⅱ(322)铰接,而综框右连杆臂(35)的上端与综框右连杆(36)的下端连接,该综框右连杆(36)的上端与综框(2)的右端下沿连接,在所述右摆动刀片(32)的中部向上延伸有一摆动刀片臂(323),该摆动刀片臂(323)的上部探入所述的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内并且由所述的调节螺钉(741)限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摆动刀片臂(323)在所述摆动刀片臂配合腔(75)内的位置使所述综框(2)的高度位置改变。
CN202011092541.3A 2020-10-13 2020-10-13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Pending CN112251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2541.3A CN112251877A (zh) 2020-10-13 2020-10-13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2541.3A CN112251877A (zh) 2020-10-13 2020-10-13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1877A true CN112251877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2541.3A Pending CN112251877A (zh) 2020-10-13 2020-10-13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187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662A (en) * 1995-07-13 2000-06-13 T. I. S. Hook selection device for a weaving loom dobby head
CN201386176Y (zh) * 2009-03-16 2010-01-20 西安工程大学 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口机构
CN101768805A (zh) * 2009-12-25 2010-07-07 常熟市常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消极式多臂机的织造梭口开口机构
CN105442138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106521753A (zh) * 2017-01-04 2017-03-22 嘉兴市天之梦丝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梭口织机的多臂机下置式开口装置
CN106555268A (zh) * 2017-01-04 2017-04-05 嘉兴市天之梦丝绒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布多梭口剑杆织机
CN109881326A (zh) * 2019-04-25 2019-06-14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织机电子开口装置
CN213447482U (zh) * 2020-10-13 2021-06-15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662A (en) * 1995-07-13 2000-06-13 T. I. S. Hook selection device for a weaving loom dobby head
CN201386176Y (zh) * 2009-03-16 2010-01-20 西安工程大学 双层织物织造的双气流通道双梭口开口机构
CN101768805A (zh) * 2009-12-25 2010-07-07 常熟市常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消极式多臂机的织造梭口开口机构
CN105442138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106521753A (zh) * 2017-01-04 2017-03-22 嘉兴市天之梦丝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梭口织机的多臂机下置式开口装置
CN106555268A (zh) * 2017-01-04 2017-04-05 嘉兴市天之梦丝绒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布多梭口剑杆织机
CN109881326A (zh) * 2019-04-25 2019-06-14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织机电子开口装置
CN213447482U (zh) * 2020-10-13 2021-06-15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3164B (zh) 经编机压纱板运动装置
CN213447482U (zh) 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CN105442138A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WO2024001815A1 (zh) 直驱打纬机构、织机及织机控制系统
CN112251877A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开口装置的传动机构
US5183080A (en) Shed forming device for griffe frames
CN205368625U (zh) 一种共轭凸轮提花开口装置
CN2863828Y (zh) 织机织物起毛装置
CN205275848U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101560716B (zh) 简易下置式电子多臂机及应用该电子多臂机的织机
CN101768806B (zh)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CN201459325U (zh) 简易下置式电子多臂机及应用该电子多臂机的织机
CN2627024Y (zh) 喷水织机积极式上置凸轮开口装置
US4006759A (en) Locked toggle beater drive for triaxial weaving machine
JP2002302841A (ja) レノ織物を製造する装置
CN109072500B (zh) 用于织造装置的梭口形成模块
CS239001B1 (en) Plain weave shed forming device
JPH03227425A (ja) 織機用ドビー
CN216107423U (zh) 一种提花机的凸轮提刀机构
CN2246157Y (zh) 无梭织机独立传动式四经纱罗绞边装置
CN2880862Y (zh) 织机凸轮开口装置的凸轮摆臂分离装置
CN218436087U (zh) 下置式电子多臂装置的上置式配置结构
CN220468310U (zh) 一种剑杆织机的起毛装置
CN2880863Y (zh) 织机凸轮开口分离装置
CN219470333U (zh) 一种高速喷水织机凸轮开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eng Xiaohong

Inventor after: Lu Guoping

Inventor after: Wei Ming

Inventor after: Tao Yu

Inventor before: Peng Xiaohong

Inventor before: Lu Guoping

Inventor before: Wei Min

Inventor before: Tao Yu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