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8806B -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 Google Patents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8806B
CN101768806B CN2009102649909A CN200910264990A CN101768806B CN 101768806 B CN101768806 B CN 101768806B CN 2009102649909 A CN2009102649909 A CN 2009102649909A CN 200910264990 A CN200910264990 A CN 200910264990A CN 101768806 B CN101768806 B CN 101768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g hook
hinged
connecting plate
blad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49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8806A (zh
Inventor
高若旻
高伟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CHANGFANG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CHANGFANG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CHANGFANG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CHANGFANG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649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8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8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8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8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88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上拉钩、第二上拉钩、第一下拉钩、第二下拉钩、彼此并行的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刀片连片、上、下限位条、上、下拉刀、刀片支承轴、上、下复位杆、开口臂和短连杆,刀片具有第一、支承臂和第一、第二铰接臂。本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增加了第二上拉钩、第二下拉钩、第二拉钩连接板、开口臂和短连杆以及采用了第一、第二刀片,并且将刀片连片与开口臂铰接,因而能满足织机织造双层织物所需的形成两个织造梭口的要求,并且整体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用于织机两个梭口的织造。
背景技术
关于多臂机的概念在文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早有见诸,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86879A介绍了旋转式电子多臂机,所谓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是由凸轮的运动驱使提综臂运动,由提综臂使开口连杆运动,进而由开口连杆使综框运动,形成织机的织造梭口。而前述的积极式多臂机驱使提综臂运动的并非为凸轮,而是信号机构,由信号机构的上、下复位杆作用于上、下拉钩,以便由拉刀拉动上拉钩或下拉钩,使提综臂运动,由提综臂使开口连杆运动,直至由开口连杆使综框运动,形成织机所需的织造梭口。所谓的积极式的概念业界也是熟知的,即综框的复位不需要借助弹簧实现复位,故称为积极式,反之,则称为消极式。
如纺织业界所知之理,属于纺织面料范畴的起绒织物因档次高而受市场青睐,因为这种织物既可作服饰面料,又可作寝装面料、工艺品装饰装璜面料以及用作长毛绒(玩具)、人造毛皮和裘皮等等。起绒织物的织造方式有多种,但最为常用的是双层割绒法,人们之所以器重双层割绒法,是因为该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势,在双剑杆绒织机上织造出双层结构的绒织物坯布,再通过割绒分割(剖幅),织物的里层形成平整的绒面,等同于同时织造了两幅绒织物,故生产效率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又如纺织业界所知之理,织机织造双层割绒织物需要每梭同时对两个梭口投纬打纬,唯此才能织造出上、下两层织物,同时,部分经纱(绒经)要在上、下两层织物内来回织造,形成由绒经连结着的双层绒织物坯布,经割绒分割(剖幅)成平绒面料。
由上述说明可知,要想获得双层织物,且上、下层织物由部分经线(绒经)连结,则织机需要形成两个开口,且部分经线按工艺要求分别在上、下两个开口中织造。而形成两个开口(上、下)梭口,只需将综框的上综丝穿经线孔分上、下两个开口部位后即可由常规的多臂开口装置完成,而部分经线按织造工艺要求分别在上、下两个开口中分别织造,为此,多臂开口机构的一部分为正常机构,另一部分为具有上、下分别开口的双开口的机构,由这两个机构组合成一台双开口多臂机(装置),再配置于织机如剑杆织机上。
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也称开口装置)具有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和通用性好的长处,通常以独立的机构由专业的生产厂商制造,而后供给织机厂(整机厂)与织机联机配套使用。近几年来,各种多臂开口装置已在纺织行业广泛使用,由高、中、低档的各种多臂与相应性能的织机配套,适应对相应要求的织物的织造。然而已有技术中的积极式多臂开口装置仅能输出开口上、下位置,即仅能形成单个开口,从而无法满足为织造双层组织结构织物的织机所需要的部分经线在上、下两个开口中分别开口的双开口要求,具体的结构由图3所示。
图3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的示意图,由第一上、下拉钩1、2、第一拉钩连接板3、刀片4、刀片连片5、上、下限位条6、7、上、下拉刀8、9、刀片支承轴10和上、下复位杆11、12组成,第一上拉钩1的一端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铰接,另一端构成自由端并且与上拉刀8相对应,第一下拉钩2的一端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铰接,另一端构成自由端并且与下拉刀9相对应,刀片4的一端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中部铰接,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刀片支承轴10上,刀片连片5与刀片4铰接,上、下限位条6、7分别对应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上、下端的侧部,其中,上、下拉刀8、9与多臂机的拉刀致动机构连接,上、下复位杆11、12与多臂机的复位杆致动机构连接,且上、下拉刀8、9与上、下复位杆11、12对应作同步运动。上、下限位条6、7和刀片支承轴10的两端与多臂机的墙板固定。依据常识,图中未示出的织机的综框通过相应的刀片和连杆与刀片连片5连接。由织机通过动力传动轴使积极式多臂机的相关部件运动,具体是:带动图3中示出的上复位杆11和上拉刀8作同步等速运动,下复位杆12和下拉刀9也作同步等速往复运动,上复位杆11和上拉刀8与下复位杆12和下拉刀9的运动方向相反。当第一上拉钩1接收到信号而下移后,便被上拉刀8钩住并连同上复位杆11同步向左移动,由于刀片4是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中部铰接的,又由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的侧面被下限位条7阻挡,以及由于刀片4的下端转动地支承于刀片支承轴10上,因此第一拉钩连接板3只能以下端侧面为支点向左转动,使第一拉钩连接板3以刀片4的铰接点为回转中心向左移动,而刀片4被刀片支承轴10转动地定位,因此刀片4只能以刀片支承轴10为回转中心而向左转动,从而使与刀片4铰接的刀片连片5也向左运动,由刀片连片5使与其连接的(通过刀片组件及开口连杆与刀片连片5连接)综框产生上移,使经纱至最高点。反之亦然,使经纱至最低点,从而形成输出开口上、下位置的运动,即形成单个织机梭口,满足编织(织造)单层织物的织机的梭口开口要求。
由上述说明可知,上述结构式的多臂机的梭口开口机构只能使综框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形成单个开口,而无法使综框在上下两个开口中再分别开口而形成双开口,其最终结果是对织机织造双层织物如前述的起绒织物构成制约。鉴于此,如何使已有技术中的广为使用的多臂机的梭口开口机构实现(具备)在上下两个开口中再分别开口而藉以满足织机加工双层织物要求成了业界关注的并且期取解决的技术问题,经本申请人长期探索与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即将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织机织造双层织物所需的两个织造梭口要求的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包括第一上拉钩、第二上拉钩、第一下拉钩、第二下拉钩、彼此并行的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刀片连片、上、下限位条、上、下拉刀、刀片支承轴、上、下复位杆、开口臂和短连杆,所述的刀片具有第一、支承臂和第一、第二铰接臂,第一支承臂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刀片支承轴上,第一铰接臂与第一拉钩连接板的中部铰接,第一拉钩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一上拉钩的后端铰接,下端与第一下拉钩的后端铰接,第二铰接臂与所述短连杆的下端铰接,而短连杆的上端与开口臂的一端铰接,开口臂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刀片铰接,开口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刀片连片铰接,第二刀片的一端与第二拉钩连接板的中部铰接,该第二刀片具有一第二支承臂,第二支承臂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刀片支承轴上,第二拉钩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二上拉钩的后端铰接,下端与第二下拉钩的后端铰接,所述的第一上拉钩和第二上拉钩的前端与所述上拉刀相对应,而所述的第一下拉钩和第二下拉钩的前端与所述的下拉刀相对应,上、下拉刀与多臂机的拉刀致动机构连接,上、下限位条和刀片支承轴固定在多臂机的一对墙板上,其中,上限位条对应于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的上端的一侧侧部,而下限位条对应于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的下端的一侧侧部,上、下限位条彼此上下对应,上、下复位杆与多臂机的复位杆致动机构连接,所述上拉刀与上复位杆相对应并且与上复位杆同步运动,所述下拉刀与下复位杆相对应并且与下复位杆同步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铰接臂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的第一拉钩连接板铰接,所述的第二刀片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的第二拉钩连接板铰接,所述的第一拉钩连接板的上端通过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一上拉钩的后端铰接,而第一拉钩连接板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与第一下拉钩的后端铰接,所述的第二拉钩连接板的上端通过第五销轴与所述第二上拉钩的后端铰接,而第二拉钩连接板的下端通过第六销轴与所述第二下拉钩的后端铰接,所述的开口臂的中部通过第七销轴与所述的第二刀片的中部铰接,所述的短连杆的下端通过第八销轴与所述的第二铰接臂铰接,而短连杆的上端通过第九销轴与所述开口臂铰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刀片的形状呈Y形,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承臂是彼此平行的,所述的第二刀片与所述的第二铰接臂彼此平行,并且在第一支承臂上具有一第一支承钩,在第二支承臂上具有一第二支承钩,第一、第二支承钩与所述的刀片支承轴相钩配。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口臂的形状呈L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增加了第二上拉钩、第二下拉钩、第二拉钩连接板、开口臂和短连杆以及采用了第一、第二刀片,并且将刀片连片与开口臂铰接,因而能满足织机织造双层织物所需的形成两个织造梭口的要求,并且整体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在图1中,申请人给出的仅仅是针对一片综框而言的梭口双开口机构,依据常识,如果综框的数量有4片或6片或更多,那么本发明图1所示的结构的数量也相应有4个或6个或更多,但上、下限位条6、7各仅需一根,上、下拉刀8、9各仅需一把,刀片支承轴10仅需一根,这就是多臂机的含义所在。
一第一上拉钩1的后端(也可称基部)通过第三销轴24铰接在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而第一上拉钩1的前端构成为自由端,与上拉刀8相对应。一第二上拉钩1′的后端通过第五销轴26与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铰接,而第二上拉钩1′的前端构成为自由端,与上拉刀8相对应。一第一下拉钩2的后端(也可称基部)通过第四销轴25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铰接,而第一下拉钩2的前端构成为自由端,与下拉刀9相对应。第二下拉钩2′的后端通过第六销轴27与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铰接,而第二下拉钩2′的前端构成为自由端,与下拉刀9相对应。第一刀片4的整体形状呈Y形,该第一刀片4具有一第一支承臂15和第一、第二铰接臂17、19,第一支承臂15的末端具有一第一支承钩20,该第一支承钩20挂置在刀片支承轴10上,而刀片支承轴10固定在多臂机的一对彼此平行的墙板31上(图2示)。第一铰接臂17通过第一销轴22与前述的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中部铰接,第二铰接臂19通过第八销轴29与短连杆14的下端铰接,而短连杆14的上端通过第九销轴30与形状呈L形的开口臂13的一端铰接,开口臂13的近中部通过第七销轴28与第二刀片18的中部铰接,而开口臂13的另一端与刀片连片5连接。第二刀片18通过第二销轴23与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中部铰接,在第二刀片18的下部具有一第二支承臂16,第二支承臂16的末端具有一第二支承钩21,第二支承钩21挂置在刀片支承轴10上,并且第二支承臂16与前述的第一支承臂15平行。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3、3′的上端的后侧部即图1所示的右侧部对应有一上限位条6,而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3、3′的下端的后侧部即图1所示的右侧部对应有一下限位条7,上、下限位条6、7的两端固定在一对墙板31(图2示)上。上、下复位杆11、12均与多臂机的复位杆致动机构连接,其中:上复位杆11与上拉刀8相对应并且与上拉刀8同步运动,而下复位杆12与下拉刀9相对应并且与下拉刀9同步运动。
由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先有技术增加了第二上拉钩1′、第二下拉钩2′、第二拉钩连接板3′、开口臂13和短连杆14以及采用了第一、第二刀片4、18,从而可实现梭口的双开口。
请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申请人叙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第一上拉钩1和第一下拉钩2没有收到信号时,即图1中示意的上拉刀8不带动第一上拉钩1以及下拉刀9不带动第一下拉钩2,而第二上拉钩1′收到信号时,被上拉刀8钩住向左运动,第二上拉钩1′以第五销轴26为运动点带动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向左运动,而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的右侧被下限位条7阻挡,由于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23与第二刀片18(也可称提综臂)铰接连接,又由于第二刀片18的第二支承臂16通过第二支承钩21钩挂在刀片支承轴10上,所以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只能向上微微移动,而上端以第二支承钩21为支点向左摆动,从而同步使第二刀片18向左摆动,带动开口臂13也向左移动,因为开口臂13是通过第七销轴28与第二刀片18相铰接的。由于第二支承钩21的支承点(支承于刀片支承轴10上)、第三铰接臂19通过第八销轴29与短连杆14的铰接点、短连杆14通过第九销轴30与开口臂13相铰接的铰接点以及开口臂13通过第七销轴28与第二刀片18的铰接点彼此表现为平行四边形,而第二支承钩21为定位点(也可称固定点),因此将第三铰接臂19与短连杆14相铰接的第八销轴29的铰接点没有相对运动,使第九销轴30的铰接点随第七销轴28的铰接点一起向左移动,也就是说开口臂13向左移动,带动与开口臂13连接的刀片连片5向左移动,由刀片连片5带动综框架开口,因为综框是通过图2示意的刀片组件33及开口连杆32与刀片连片5连接的。
当第一上拉钩1收到信号时,即由图1所示的上拉刀8带动时,则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铰接的(通过第二销轴24)第一上拉钩1被上拉刀8钩住,第一上拉钩1向左运动,而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的右侧被下限位条7阻挡,同时由于第一刀片4的上端的第一铰接臂17通过第一销轴22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中部铰接,并且第一刀片4的第一支承臂15通过第一支承钩20钩置在刀片支承轴10上,因此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只能贴着下限位条7微微向上移动,而上端以第一支承钩20为支点向左摆动,第一刀片4的第二铰接臂19与短连杆14相铰接的第八销轴29的铰接点以第一支承钩20为中心向上摆动,由于此时的第二上拉钩1′和第二下拉钩2′无信号,即第二上拉钩1′未被上拉刀8钩住以及第二下拉钩2′未被下拉刀9钩住,因此第二拉钩连接板3′不动,第二刀片18不运动,开口臂13也不动。如前述,由于第一支承钩20与刀片支承轴10的支承点、第八销轴29的铰接点、第九销轴30的铰接点和第七销轴28的铰接点这四个点表现为平行四边形关系,而第一支承钩20的位置及第九销轴30的位置不动,此时,当第八销轴29的铰接点向上摆动时,则第九销轴30的铰接点也向上摆动,由于第九销轴30的铰接点、第七销轴28的铰接点和刀片连片5与开口臂13相铰接的铰接点均在开口臂13上,并且第七销轴28的铰接点不动(保持原位),而第九销轴30的铰接点回绕第七销轴28的铰接点向上摆动,此时开口臂13向左摆动到图2示意的第三位置36,当第一、第二上拉钩1、1′同时收到信号而动作时即同时被上、下拉刀8、9拉住时,则开口臂13向左移动的移动量为从第一位置34到第二位置35的距离加上从第一位置34到第三位置36的距离之和,也即为图2所示的第四位置37。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运动特点是通过一组第一上、下拉钩1、2和一组第二上、下拉钩1′、2′来控制同一刀片连片5的运动,使刀片连片5获得由图2所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置34、35、36、37,得到在第一位置34至第二位置35的下开口中开口的同一经纱位置以及得到在第三、第四位置36、37的上开口中开口的同一经纱开口位置,从而获得双开口的效果,以满足双剑杆织机织造的要求,达到织造双层绒织物的目的。
在前述的两个运动状态中的第一个运动状态的第二上拉钩1′与第二下拉钩2′及第二个运动状态的第一上拉钩1及第一下拉钩2相互配合,根据织物组织的要求,编排信号来控制刀片连片5的运动,亦即控制绒经综框的运动,满足织物组织的结构要求。

Claims (4)

1.一种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拉钩(1)、第二上拉钩(1′)、第一下拉钩(2)、第二下拉钩(2′)、彼此并行的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3、3′)、第一刀片(4)、第二刀片(18)、刀片连片(5)、上、下限位条(6、7)、上、下拉刀(8、9)、刀片支承轴(10)、上、下复位杆(11、12)、开口臂(13)和短连杆(14),所述的刀片(4)具有第一、支承臂(15)和第一、第二铰接臂(17、19),第一支承臂(15)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刀片支承轴(10)上,第一铰接臂(17)与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中部铰接,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与第一上拉钩(1)的后端铰接,下端与第一下拉钩(2)的后端铰接,第二铰接臂(19)与所述短连杆(14)的下端铰接,而短连杆(14)的上端与开口臂(13)的一端铰接,开口臂(13)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刀片(18)铰接,开口臂(13)的另一端与所述刀片连片(5)铰接,第二刀片(18)的一端与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中部铰接,该第二刀片(18)具有一第二支承臂(16),第二支承臂(16)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刀片支承轴(10)上,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与第二上拉钩(1′)的后端铰接,下端与第二下拉钩(2′)的后端铰接,所述的第一上拉钩(1)和第二上拉钩(1′)的前端与所述上拉刀(8)相对应,而所述的第一下拉钩(2)和第二下拉钩(2′)的前端与所述的下拉刀(9)相对应,上、下拉刀(8、9)与多臂机的拉刀致动机构连接,上、下限位条(6、7)和刀片支承轴(10)固定在多臂机的一对墙板上,其中,上限位条(6)对应于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3、3′)的上端的一侧侧部,而下限位条(7)对应于第一、第二拉钩连接板(3、3′)的下端的一侧侧部,上、下限位条(6、7)彼此上下对应,上、下复位杆(11、12)与多臂机的复位杆致动机构连接,所述上拉刀(8)与上复位杆(11)相对应并且与上复位杆(11)同步运动,所述下拉刀(9)与下复位杆(12)相对应并且与下复位杆(12)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铰接臂(17)通过第一销轴(22)与所述的第一拉钩连接板(3)铰接,所述的第二刀片(18)通过第二销轴(23)与所述的第二拉钩连接板(3′)铰接,所述的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通过第三销轴(24)与所述第一上拉钩(1)的后端铰接,而第一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25)与第一下拉钩(2)的后端铰接,所述的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上端通过第五销轴(26)与所述第二上拉钩(1′)的后端铰接,而第二拉钩连接板(3′)的下端通过第六销轴(27)与所述第二下拉钩(2′)的后端铰接,所述的开口臂(13)的中部通过第七销轴(28)与所述的第二刀片(18)的中部铰接,所述的短连杆(14)的下端通过第八销轴(29)与所述的第二铰接臂(19)铰接,而短连杆(14)的上端通过第九销轴(30)与所述开口臂(1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刀片(4)的形状呈Y形,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承臂(15、16)是彼此平行的,所述的第二刀片(18)与所述的第二铰接臂(17)彼此平行,并且在第一支承臂(15)上具有一第一支承钩(20),在第二支承臂(16)上具有一第二支承钩(21),第一、第二支承钩(20、21)与所述的刀片支承轴(10)相钩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臂(13)的形状呈L形。
CN2009102649909A 2009-12-22 2009-12-22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8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49909A CN101768806B (zh) 2009-12-22 2009-12-22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49909A CN101768806B (zh) 2009-12-22 2009-12-22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8806A CN101768806A (zh) 2010-07-07
CN101768806B true CN101768806B (zh) 2011-04-27

Family

ID=42501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499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68806B (zh) 2009-12-22 2009-12-22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8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7793A (zh) * 2015-08-13 2015-12-23 吴江市元通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纺织拉钩
CN105442140A (zh) * 2015-11-12 2016-03-30 丹阳市春明漳绒有限公司 漳绒织机自动提花装置及其专用综片组件
CN109183238A (zh) * 2018-11-07 2019-01-11 江苏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三维机织物的多臂提综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1947A (en) * 1957-08-22 1961-07-05 Robert Staubli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dobbies
GB886310A (en) * 1959-04-01 1962-01-03 Saurer Ag Adolph A double-lift open-shed dobby
US3390705A (en) * 1965-02-19 1968-07-02 Rueti Ag Maschf Dobby
US4326562A (en) * 1979-02-13 1982-04-27 S.A. Des Etablissements Staubli (France) Dobbies for forming the shed on weaving looms
CN2705474Y (zh) * 2004-04-28 2005-06-22 绍兴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机械多臂机
CN101323997A (zh) * 2008-07-21 2008-12-17 东华大学 一种用于织机多臂机构的双开口方法及其装置
CN201581188U (zh) * 2009-12-22 2010-09-15 常熟市常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1947A (en) * 1957-08-22 1961-07-05 Robert Staubli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dobbies
GB886310A (en) * 1959-04-01 1962-01-03 Saurer Ag Adolph A double-lift open-shed dobby
US3390705A (en) * 1965-02-19 1968-07-02 Rueti Ag Maschf Dobby
US4326562A (en) * 1979-02-13 1982-04-27 S.A. Des Etablissements Staubli (France) Dobbies for forming the shed on weaving looms
CN2705474Y (zh) * 2004-04-28 2005-06-22 绍兴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机械多臂机
CN101323997A (zh) * 2008-07-21 2008-12-17 东华大学 一种用于织机多臂机构的双开口方法及其装置
CN201581188U (zh) * 2009-12-22 2010-09-15 常熟市常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8806A (zh) 201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5733A (zh) 双送经式复合开口喷水织机
CN101768806B (zh)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CN105442138A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Gandhi The fundamentals of weaving technology
CN203222647U (zh) 双送经式复合开口喷水织机
CN201459338U (zh) 一种织物小样织机
CN201581188U (zh)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CN102061552B (zh) 多层布多梭口喷水织机
CN87108047A (zh) 双层剑杆织机和双层织造技术
US3759298A (en) Heddle frame lift mechanism
CN101768805A (zh) 消极式多臂机的织造梭口开口机构
CN201581187U (zh) 消极式多臂机的织造梭口开口机构
CN2813662Y (zh) 经编机梳栉三摆轴机构
CN101709525B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CN201560273U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CN205275848U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108893839A (zh) 一种用于织造宋锦的新型剑杆织机及其织造技术
CN102108583B (zh) 一种可编程的圆织机端面凸轮开口机构
CN211595923U (zh) 一种具有扭绞结构的手工罗织机
CN102817161A (zh) 一种用于试织纱罗组织的小样织机
US2727538A (en) Dobby loom and method of weaving
CN211142341U (zh) 一种纱罗绞综装置
CN2654636Y (zh) 绒织机自动提花装置
US3703195A (en) Heddle frame lift device
US1676039A (en) Pile-fabric lo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