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60273U -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60273U
CN201560273U CN2009202552059U CN200920255205U CN201560273U CN 201560273 U CN201560273 U CN 201560273U CN 2009202552059 U CN2009202552059 U CN 2009202552059U CN 200920255205 U CN200920255205 U CN 200920255205U CN 201560273 U CN201560273 U CN 201560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obble
recoil simulator
pai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552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晓红
吕雪奎
卫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552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60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60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602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包括花键主轴,所述的三开口开口机构包括一对信号装置和一由提综臂及提综臂轴构成的并且与所述的信号装置连接的提综装置,特点是:所述的提综装置还包括有一后摆动盘连接座、前摆盘连杆和前、后摆动盘。本技术方案满足织机织造双层织物所需的三个织造梭口要求;结构简单,制造或改造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用于形成织机双层织造所需的综框的织造梭口。
背景技术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又简称为旋转多臂机,旋转多臂机的概念在文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早有见诸,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86879A。
如纺织业界所知之理,属于织物面料范畴的起绒织物的档次是较高的,其用途也是十分广泛的,既可用作服饰面料,又可作为寝装面料、工艺品装饰装璜面料以及作为长毛绒、人造毛皮和裘皮等。起绒织物的织造方法有多种,但最为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分割法,之所以人们器重双层分割方法,是因为该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和产能大的优势。在双梭口绒织机上织造出双层结构的坯布后经起绒,再通过绒割刀分割(剖幅),织物里层形成平整的绒面,等同于同时织造两幅绒织物,故生产效率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又如业界所知之理,织机编织(织造)双层割绒织物,需每梭同时对两个梭口投纬打纬,才能形成的由绒经固结着的双层面料。
由上述说明可知,要想获得双层织物,织机开口运动需要有三个梭口,即为中间梭口上层、中间梭口下层和全投梭口,这三个梭口分别固结上层地经组织、下层地经组织和上、下两层的绒经组织。为此,织机需配置具有三个梭口的选择与输出功能的织造梭口开口机构。进而由业界所知之理,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也称开口装置)具有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和通用性好的长处,常常以独立的机构由专业生产厂商生产,而后供给织机生产厂商(整机厂)联机配套使用的织造梭口开口机构分为凸轮开口机构,多臂开口机构和提花机开口机构等。
近几年来,织机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子化、高速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因此旋转式结构的电子花样控制的多臂机即前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正逐渐成为该种织机配套的主流,这是由于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具有机电一体化和翻改品种方便的优势以及采用积极式回综、速度和织造效能高等特点。然而,已有技术中广为使用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仅能输出开口上、下位置,即形成单个织机梭口,因而无法满足为织造双层组织结构的织物的织机所需的三个梭口的要求,具体的结构由图6所示。图6所示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开口机构包括信号装置26、提综装置27,提综装置27与信号装置26固连,信号装置26的具体结构与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CN1186879A所公开的结构基本相同,提综装置由提综臂18和提综臂轴17构成,提综臂18转动地设置在提综臂轴17上并且与信号装置26的连杆16连接,图中未给出的织机的综框通过刀片及连杆与提综臂18连接。织机动力通过传动轴,使小伞齿轮带动大伞齿轮作匀速运动,由于凸轮机构的作用,使花键主轴和安装在花键主轴上的信号凸轮作变速运动,信号凸轮带动信号摆架摆动。由信号装置26和提综装置27相互配合而构成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磁铁1未接收到信号时,吸铁摆臂2在自身弹簧力的作用下,吸铁摆臂2的支承点3作用于第一信号摆臂6的一端的凹坑4,第一信号摆臂6在克服第一弹簧5的作用力下绕第一信号摆臂轴7顺时针转动,第一信号摆臂6的另一端的第一信号摆臂凹圆弧8与偏心盘10的偏心盘凸圆弧9分离。此时,第二信号摆臂22在第二弹簧24的作用下,第二信号摆臂22一端的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压住在离合爪15的离合爪凹缘19内,使离合爪15的凸肩14脱离内花键盘11的内花键盘凹坑13,离合爪15位于内花键盘11的外径之外,偏心盘10与内花键盘11处于分离状态(因离合爪15是安装在偏心盘10的偏心盘芯轴21上的),在该状态下,当花键主轴12带动内花键盘11转动时,偏心盘10不再转动,使套在偏心盘10上的偏心盘连杆16处于静止状态,与偏心盘连杆16固连的提综装置27的提综臂18不运动,从而使通过刀片及连杆与提综臂18连接的综框处在低位梭口,即综框静止在低位梭口;当电磁铁1接到信号时,产生磁性,将吸铁摆臂2吸住,在连同电磁铁1摆动中,吸铁摆臂2克服自身弹簧力,使其支承点3作用于第二信号摆臂22,克服第二弹簧24的弹簧力,第二信号摆臂22绕第二信号摆臂轴23逆时针转动,使其下端的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与离合爪15的离合爪凹缘19脱开,在拉簧25的作用力下,离合爪15内半圆的凸肩14与内花键盘11上的内花键盘凹坑13相嵌合,使离合爪15与内花键盘11结为一体,内花键盘11在花键主轴12的带动下,带动偏心盘10一起转动,使套在偏心盘10上的联杆16运动,从而推动提综臂18绕提综臂轴17转动,通过刀片及连杆的作用使综框运动到高位梭口,从而完成输出开口上下位置的运动,即形成单个织机梭口,满足编织单层织物的织机的梭口开口要求。
由上述对图6的说明可知,已有技术中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虽然具有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机电一体化、翻改品种方便、积极式回综和速度高的长处,但不能满足织机织造梭口所需的三个梭口要求无疑是一大缺憾,其最终结果是对织机织造双层织物如前述的起绒织物构成了制约。如果摒弃前述结构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而采用由专业生产厂商特制的织机织造开口机构,那么除了产生无法体现电子化、高速化和节能化的问题外,还导致资源的浪费问题。
鉴上,如何使已有技术中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实现(具备)三个织造梭口而藉以满足织机加工双层织物要求成了业界关注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经本申请人长期探索与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即将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织机织造双层织物所需的三个织造梭口要求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包括花键主轴,所述的三开口开口机构包括一对信号装置和一由提综臂及提综臂轴构成的并且与所述的信号装置连接的提综装置,特点是:所述的提综装置还包括有一后摆动盘连接座、前摆盘连杆和前、后摆动盘,后摆动盘连接座延伸于提综臂18上,并且与后摆动盘的上端枢轴连接,后摆动盘的中部与所述的一对信号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信号装置枢轴连接,而后摆动盘的下端转动地设置在提综臂轴上,前摆盘连杆的一端与提综臂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前摆动盘的一端枢轴连接,前摆动盘的中部与所述的一对信号装置中的另一个信号装置枢轴连接,而前摆动盘的下端转动地设置在提综臂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摆动盘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配接槽和第一销轴孔,而所述的后摆动盘的上端配设有第一轴承,在第一销轴孔和第一轴承内设置第一销轴,并且后摆动盘的上端的边缘部位镶置于所述的第一配接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摆动盘的中部开设有一第二销轴孔并且该后摆动盘在朝向所述的一对信号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信号装置的一侧开设有一用于与信号装置配接的第二配接槽,所述的第二销轴孔内设置用于将后摆动盘与信号装置连接的第二销轴;所述的前摆动盘的中部开设有一第三销轴孔并且该前摆动盘在朝向所述的一对信号装置中的另一个信号装置的一侧开设有一用于与信号装置配接的第三配接槽,所述的第三销轴孔内设置用于将前摆动盘与信号装置连接的第三销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后摆动盘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的提综臂轴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提综臂上延伸有后摆动盘连接座并且将后摆动盘连接座与后摆动盘连接,进而将后摆盘与一对信号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信号装置连接,以及在提综臂上连接前摆盘连杆的一端,将前摆动盘连杆的另一端与前摆盘连接,并将前摆盘与一对信号装置中的另一个信号装置连接,从而能够输出三个织造梭口,满足织机织造双层织物所需的三个织造梭口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对现有的并且处于服役过程中的仅能形成一个梭口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进行改造而藉以形成三个梭口,并且由于结构简单,因而制造或改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对信号装置的偏心盘连杆及提综装置的提综臂均处于静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提综装置的后摆动盘处于运动状态而前摆动盘处于静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提综装置的后摆动盘处于静止状态而前摆动盘处于运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提综装置的前、后摆动盘均处于运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开口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敬请参见图1,在图1中示出了作为构成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的一对信号装置26和一提综装置27,由于一对信号装置26的结构是与已有技术完全雷同的,并且由前述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86879A记载和详细描述,因此申请人不再予以赘述,但对其运动(工作)原理将在对图2至图5的描述时阐述。为了满足织机织造双层织物例如上面提及的绒经织物需要有三个织造梭口的要求,因此申请人对提综装置27作了合理改进。先有技术中的提综装置27由提综臂18和供设置提综臂18的提综臂轴17构成,并且将提综臂18直接与信号装置固联,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或称创新之处在于:在提综臂18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侧缘并且大体上居中部位延伸有一后摆动盘连接座28,该后摆动盘连接座28既可以与提综臂18一体制作,也可以分开制作后以焊接或铆接或以其它相同的方式将后摆动盘连接座28与提综臂18固定为一体,本实施例选择前者。在后摆动盘连接座28上开设有一第一配接槽47和一第一销轴孔38,第一配接槽47和第一销轴孔38是用来将后摆动盘连接座28与后摆动盘31配接。由图1所示,在后摆动盘31的上端开设有一轴承孔,该轴承孔内设置第一轴承37,后摆动盘31的厚度与前述的第一配接槽47的宽度相适应,以便使后摆动盘31的上端的边缘部分镶入到第一配接槽47内并且使前述的第一轴承37的轴承孔与第一销轴孔38相对应,用第一销轴39置入第一销轴孔38和第一轴承37的轴承孔中,从而使后摆动盘连接座28与后摆动盘31枢轴连接。在提综臂18的末端用第四销轴40铰接前摆动盘连杆29的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而前摆动盘连杆29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的下端通过第五销轴42与前摆动盘30的中部铰接,前摆动盘30的整体形状呈6字形或称9字形。继续见图1,在后摆动盘31的中部并且朝向信号装置26的一侧即盘缘上开设有一第二配接槽33,并且在后摆动盘31上即盘面上还开设有一第二销轴孔34,第二配接槽33与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后面的一个信号装置26(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偏心盘连杆16相配合,在套置于信号装置26的偏心盘10上的该偏心盘连杆16上开设有一轴承孔,该轴承孔内设置第二轴承32,当偏心盘连杆16的端部镶入于前述的第二配接槽33中后,第二轴承32的轴承孔恰好与前述的第二销轴孔34相对应即相重合,用第二销轴35置入第二销轴孔34和第二轴承32的轴承孔,从而使后摆动盘31的中部与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后面的一个信号装置26的偏心盘连杆16枢轴连接。仍见图1,在前摆动盘30的中部开设有一第三销轴孔43,而在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另一个即图1所示的前一个信号装置26的同样地套设在偏心盘10上的偏心盘连杆16上开设有轴承孔,该轴承孔内嵌置(铠装)第三轴承46,当偏心盘连杆16的端部插入于前述的开设在前摆动盘30上的第三配接槽41中后,第三轴承46的轴承孔正好与前述的第三销轴孔43对应(重合),用第三销轴44插入第三销轴孔43和第三轴承46的轴承孔,从而使前摆动盘30的中部与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前一个信号装置26的偏心盘连杆16枢轴连接。在前摆动盘30的下端开设有轴承孔,该轴承孔内嵌装第四轴承45,同例,在后摆动盘31的下部开设有轴承孔,该轴承孔内嵌装第五轴承36,第四、第五轴承45、36装在提综臂轴17上,并且前、后摆动盘30、31彼此保持平行。
敬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申请人叙述本实用新型实现织机织造双层织物所需的三个梭口的工作过程,三个梭口也称三开口,还可称为三定位。织机动力通过传动轴使小伞齿轮带动大伞齿轮作匀速运动,由于凸轮机构的作用,使花键主轴12和安装在花键主轴12上的信号凸轮作变速运动,信号凸轮带动信号摆架摆动。当图1所示的一对信号装置26的各电磁铁1都未接收到信号时,一对信号装置26的并且由图1所示意的一对吸铁摆臂2各自在自身的弹簧力作用下,各其支承点3在克服第一弹簧5的作用力下作用于相对应的第一信号摆臂6的凹坑4,该第一信号摆臂6绕第一信号摆臂轴7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使第一信号摆臂6的另一端的第一信号摆臂凹圆弧8与偏心盘凸缘弧9分离,而一对信号装置26的第二信号摆臂22在第二弹簧24的弹簧力作用下,使第二信号摆臂22一端的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紧紧压住在离合爪15上的与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相对应的并且相配合的离合爪凹缘19内,使离合爪15的凸肩14与内花键盘11上的内花键盘凹坑13分离,即离合爪位于内花键盘11的外径之外,两个信号装置26的各自的偏心盘10与相应的内花键盘11处于分离状态,这是因为离合爪15安装在偏心盘10的偏心盘芯轴21上。当花键主轴12带动一对信号装置26的一对内花键盘11转动时,一对偏心盘10并不发生转动,分别套在一对偏心盘10上的一对偏心盘连杆16静止在由图2所示意的第一位置52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提综装置27的前、后摆动盘30、31处于不动,由于提综臂18通过前述的后摆动盘连接座28并且借助于第一销轴39与后摆动盘31连接,以及由于提综臂18通过前摆动盘连杆29与前摆动盘30连接,因而使提综臂18静止在由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53的状态,在该状态,综框处于低位梭口。
请见图3并且仍结合图1,当对应于图1所示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后一个信号装置26的电磁铁1接收到信号时,产生磁性,将后面的一个吸铁摆臂2吸住,在连同电磁铁1摆动中,该后面的一个吸铁摆臂2克服自身的弹簧力,使其底部的支承点3作用于后面的并且为右侧的第二信号摆臂22,该第二信号摆臂22克服第二弹簧24的弹簧力,使该第二信号摆臂22的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与离合爪15背部的离合爪凹缘19分离,在拉簧25的作用力下,使离合爪15的凸肩14与内花键盘11上的内花键盘凹坑13嵌合,使图1所示的后面的并且为右侧离合爪15与内花键盘11结为一体,在花键主轴12的带动下,由后面的内花键盘11带动后面的偏心盘10一起转动,使套在该偏心盘10上的与后摆动盘31连接的那一个偏心盘连杆16运动到由图3所示的第三位置48,从而推动后摆动盘31,以上叙述的是针对图1示意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位于后面的一个信号装置26的工作状态;下面叙述的是针对图1示意的即由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位于前面的一个信号装置26的工作状态,当电磁铁1未接收到信号时,不产生磁场,吸铁摆臂2在自身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其下端的支承点3作用于左侧的第一信号摆臂6,而右侧的一个第二信号摆臂22在第二弹簧24的作用下,其上的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紧紧压住于离合爪15上的离合爪凹缘19,使离合爪15上的凸肩14脱离内花键盘11的内花键盘凹坑13,离合爪15位于内花键盘11的外径之外,偏心盘10与内花键盘1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当花键主轴12带动内花键盘11转动时,偏心盘10不动,套在偏心盘10上的偏心盘连杆16处于前述的第一位置52,使前摆动盘30静止,由于控制提综臂18的前摆动盘30处于静止而(但)后摆动盘31处于运动,从而使提综臂18运动至由图3示意的第四位置49的状态,推动综框运动到中间梭口偏下的位置,形成中间梭口上层。
请见图4并且继而结合图1,以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前一个信号装置26为例,当该前一个信号装置26的电磁铁1接收到信号时,便将右侧的吸铁摆臂2吸住,该吸铁摆臂2在连同电磁铁1摆动时,克服自身的弹簧力,其底部的支承点3作用于第二信号摆臂22,即支承点3支承在凹坑4内,该第二信号摆臂22克服第二弹簧24的作用力,绕第二信号摆臂轴23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使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与离合爪15背部的离合爪凹缘19分离,在拉簧25的作用下,离合爪15的内半圆上的凸肩14嵌入到内花键盘11上的内花键盘凹坑13中,使离合爪15与内花键盘11结为一体,在花键主轴12的带动下,内花键盘11带动偏心盘10一起转动使套在偏心盘10上的偏心盘连杆16运动到前述的第三位置48,从而推动前摆动盘30;此时,因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后一个信号装置26的电磁铁未接收到信号,吸铁摆臂2在自身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其支承点3作用于第一信号摆臂6的凹坑4,而第二信号摆臂22在第二弹簧24的作用下,使其一端的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紧紧压住离合爪15的离合爪凹缘19,使离合爪15的凸肩14脱离内花键盘11的内花键盘凹坑13,使离合爪15位于内花键盘11的外径之外,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后面的一个偏心盘10与相应的内花键盘11处于分离状态。当花键主轴12带动内花键盘11转动时,偏心盘10不动,套在偏心盘10上的对应于后摆动盘31的偏心盘连杆16处于前述的第一位置52,后摆动盘31静止,由于控制提综臂18的前摆动盘30运动,及后摆动盘31静止,因此使提综臂18运动至图4所示的第五位置50,从而由提综臂18推动与其连接的连杆和刀片,使综框运动到中间梭口偏上,形成中间梭口下层。
请见图5并且仍然结合图1,下面的描述是针对图1所示的一对信号装置26而言的,当一对信号装置26的一对电磁铁1均接收到信号时,产生磁性,将相应的吸铁摆臂2吸住,在连同电磁铁1的摆动中,吸铁摆臂2克服自身弹簧力,其底部的支承点作用于第二信号摆臂22,克服第二弹簧24的弹簧力,使第二信号摆臂22的第二信号摆臂突缘20脱离离合爪15背部的离合爪凹缘19,在拉簧25的拉力作用下,离合爪15内半圆上的凸肩14与内花键盘11上的内花键盘凹坑13嵌合,使离合爪15与内花键盘11结合一体。此时,在花键主轴12的带动下,由内花键盘11带动偏心盘10一起转动,使套在偏心盘10上的偏心盘连杆16运动到前述的第三位置48,使前、后摆盘30、31均运动,由于控制提综臂18的前、后摆动盘30、31都运动,因而使提综臂18运动到图5示意的第六位置51,从而由提综臂18经连杆和刀片推动综框,使综框处于高位梭口,即形成全梭口。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对提综装置27作了合理改进,能使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织机织造梭口开口机构形成第一梭口即中间梭口上层、第二梭口即中间梭口下层和第三梭口即全梭口,满足了织机织造双层织物所需的三个梭口的要求。依据专业常识,图1给出的成对配置的信号装置26及提综装置27是针对一片综框而言的,因此,当综框数量增加时,则相应的信号装置26和提综装置27也增加。但花键主轴12、第一、第二信号摆臂轴7、23和提综臂轴17各仅需一根。

Claims (4)

1.一种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包括花键主轴(12),所述的三开口开口机构包括一对信号装置(26)和一由提综臂(18)及提综臂轴(17)构成的并且与所述的信号装置(26)连接的提综装置(2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综装置(27)还包括有一后摆动盘连接座(28)、前摆盘连杆(29)和前、后摆动盘(30、31),后摆动盘连接座(28)延伸于提综臂(18)上,并且与后摆动盘(31)的上端枢轴连接,后摆动盘(31)的中部与所述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其中一个信号装置(26)枢轴连接,而后摆动盘(31)的下端转动地设置在提综臂轴(17)上,前摆盘连杆(29)的一端与提综臂(18)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前摆动盘(30)的一端枢轴连接,前摆动盘(30)的中部与所述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另一个信号装置(26)枢轴连接,而前摆动盘(30)的下端转动地设置在提综臂轴(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摆动盘连接座(28)上开设有第一配接槽(47)和第一销轴孔(38),而所述的后摆动盘(31)的上端配设有第一轴承(37),在第一销轴孔(38)和第一轴承(37)内设置第一销轴(39),并且后摆动盘(31)的上端的边缘部位镶置于所述的第一配接槽(4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摆动盘(31)的中部开设有一第二销轴孔(34)并且该后摆动盘(31)在朝向所述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其中一个信号装置(26)的一侧开设有一用于与信号装置(26)配接的第二配接槽(33),所述的第二销轴孔(34)内设置用于将后摆动盘(31)与信号装置(26)连接的第二销轴(35);所述的前摆动盘(30)的中部开设有一第三销轴孔(43)并且该前摆动盘(30)在朝向所述的一对信号装置(26)中的另一个信号装置(26)的一侧开设有一用于与信号装置(26)配接的第三配接槽(41),所述的第三销轴孔(43)内设置用于将前摆动盘(30)与信号装置(26)连接的第三销轴(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摆动盘(30、31)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的提综臂轴(17)上。
CN2009202552059U 2009-11-19 2009-11-19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60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552059U CN201560273U (zh) 2009-11-19 2009-11-19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552059U CN201560273U (zh) 2009-11-19 2009-11-19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60273U true CN201560273U (zh) 2010-08-25

Family

ID=4262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5520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60273U (zh) 2009-11-19 2009-11-19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602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9525B (zh) * 2009-11-19 2011-04-13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CN105442138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109402827A (zh) * 2017-08-15 2019-03-01 郑川田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9525B (zh) * 2009-11-19 2011-04-13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CN105442138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105442138B (zh) * 2015-12-31 2017-03-08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109402827A (zh) * 2017-08-15 2019-03-01 郑川田 可形成双织口的多臂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5960B (zh) 一种圆锥、圆筒壳体三维织物织机
Grosicki Watson’s advanced textile design: Compound woven structures
CN105442138B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201560273U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CN101709525B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
CN102733034B (zh) 电子提花机
CN105821574A (zh) 一种双层交织鞋面生产工艺
CN202347206U (zh) 一种新型钢丝网折边机
CN205275848U (zh)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
CN101768806B (zh)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CN201581187U (zh) 消极式多臂机的织造梭口开口机构
CN102888698A (zh) 一种多层织物织机
CN201581188U (zh) 积极式多臂机的梭口双开口机构
CN2863828Y (zh) 织机织物起毛装置
CN202658320U (zh) 新型电子提花机
CN202913155U (zh) 一种多层织物织机
CN206279303U (zh) 一种圆锥、圆筒壳体三维织物织机
CN103147215A (zh) 一种新型钢丝网折边机
CN208023184U (zh) 一种左右双联智能手套编织机
CN211595923U (zh) 一种具有扭绞结构的手工罗织机
CN100556324C (zh) 一种基于五趾袜编织机改进的编织装置及编织方法
CN201826085U (zh) 一种用于浮纹剑杆织机的浮纹针综升降装置
CN102021711A (zh) 一种仿拉菲草沙发面料的生产方法
CN215757810U (zh) 一种电子提花机用龙头机构
CN2654636Y (zh) 绒织机自动提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