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6348A -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6348A
CN112226348A CN202011152688.7A CN202011152688A CN112226348A CN 112226348 A CN112226348 A CN 112226348A CN 202011152688 A CN202011152688 A CN 202011152688A CN 112226348 A CN112226348 A CN 112226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bacteria
incubator
bottle
cultur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526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26348B (zh
Inventor
李得顺
李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win Experimental Robot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rwin Experimental Robot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win Experimental Robot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rwin Experimental Robot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526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6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6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6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26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6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08Flask, bottle or test tub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48Holding appliances; Racks; Suppo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10Perfu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12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by 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14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sieves or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3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 C12M41/36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biomass, e.g. colony counters or by turbidity measur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24Methods of sampling, or inoculating or spreading a sample; Methods of physically isolating an intact microorg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包括放置集菌培养器、放置培养液瓶、灌注注射液、集菌过滤、灌注培养液、封装保存和放回空培养液瓶等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六轴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化操作,人工干预少,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信赖度更高,提升了检测效率,并节约了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背景技术
集菌过滤法是生物医学上最常用的无菌检测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将注射液通过集菌培养器的超滤膜加压过滤,注射液中的细菌残留在集菌培养器中,通过对其进行培养,对其放大后的菌落进行计数,便可得知原注射液中细菌数量。现有技术中,该操作是通过人工完成的,效率低,成本高,并且在向集菌培养器中灌注空气加压过滤时,空气中的细菌可能会残留在集菌培养器的滤布上,干扰实验结果,使得实验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六轴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放于指定位置,将集菌培养器的针头插入注射液瓶,启动液体泵,向集菌培养器中灌注注射液;
S2、再次启动液体泵,将无菌空气泵入集菌培养器,向集菌培养器中加压,注射液经集菌培养器底部的滤布过滤后排出,细菌留在滤布上;
S3、六轴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针头拔出并插入培养液瓶,启动液体泵,向集菌培养器中灌注培养液;
S4、六轴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输液管剪断并封装,将集菌培养器放置于成品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六轴机器人包括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为侧孔双芯针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器人设于无菌箱的内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机器人设于无菌箱的内部的顶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集菌培养器放置于输送链固定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17、相机对液体泵周围空间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夹取的其中一段输液管的位置,并将得到的该段输液管两端的位置信息分别传输给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5、第一机器人夹紧使用过后的内部培养液不足的培养液瓶,松开第一夹爪的第一抓手,第一机器人将使用过后的内部培养液不足的培养液瓶放回培养液瓶放置架,然后返回所述从培养液瓶放置架上夹取盛装有足量培养液的培养液瓶,将其瓶口朝上地放于第一夹爪的第一抓手中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第一机器人从注射液瓶放置架上将注射液瓶取下,并将其瓶口朝上地放置于第一夹爪的第二抓手中,第一夹爪的电机动作,将注射液瓶夹紧,同时,第二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针头上的护套取下,并放入回收盒;
S12、第一机器人夹住集菌培养器的瓶身,第二机器人夹住集菌培养器的针头,同时动作,将集菌培养器从输送链固定机构上取下;
S13、第一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瓶身放置于第二夹爪中,第二夹爪的电机动作,将集菌培养器的瓶身夹紧,第二机器人将针头自上而下地从注射液瓶的瓶口插入;
S14、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分别夹住输液管的其中一段的两端,将该段输液管放入液体泵中;
S15、翻转第一夹爪,使注射液瓶的瓶口朝下;
S16、启动液体泵,液体泵将注射液从注射液瓶泵入集菌培养器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3之后,步骤S14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17、相机对液体泵周围空间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夹取的其中一段输液管的位置,并将得到的该段输液管两端的位置信息分别传输给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第二机器人从橡胶帽物料盒中抓取橡胶帽,并将橡胶帽安装于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
S22、翻转第一夹爪,使注射液瓶的瓶口朝上;
S23、启动液体泵,向集菌培养器中泵入无菌空气,增大集菌培养器内压力,加压过滤掉集菌培养器内的注射液,注射液从滤布下方的集菌培养器的排液口排出,使细菌残留在滤布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第二机器人从橡胶帽物料盒中抓取橡胶帽,并将橡胶帽安装于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
S22、翻转第一夹爪,使注射液瓶的瓶口朝上;
S23、启动液体泵,向集菌培养器中泵入无菌空气,增大集菌培养器内压力,加压过滤掉集菌培养器内的注射液,注射液从滤布下方的集菌培养器的排液口排出,使细菌残留在滤布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4、相机对橡胶帽物料盒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抓取的橡胶帽的位置,并将该橡胶帽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二机器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第二机器人夹住针头,将其从注射液瓶的瓶口中拔出;
S32、第一机器人夹住注射液瓶,第一夹爪的第二抓手松开,第一机器人将注射液瓶放回注射液瓶放置架上,第二机器人将针头插入培养液瓶的瓶口;
S33、第二机器人从橡胶塞物料盒中抓取橡胶塞,并将其安装于集菌培养器的排液口上;
S34、第二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的橡胶帽取下,放入回收盒中;
S35、第一夹爪翻转,使培养液瓶口朝下;
S36、启动液体泵,将培养液瓶中的培养液灌注进入集菌培养器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2之后,步骤S3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相机对橡胶塞物料盒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抓取的橡胶塞的位置,并将该橡胶塞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二机器人。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2之后,步骤S3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夹爪翻转,使集菌培养器的排液口朝上,排气嘴朝下;
在所述步骤S33之后,步骤S34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夹爪翻转,使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朝上,排液口朝下。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3中,第二机器人通过夹持部件抓取橡胶塞。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3中,第二机器人通过真空吸盘抓取橡胶塞。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第二机器人夹住输液管,第一机器人从卡子物料盒中抓取卡子;
S42、第一机器人将卡子卡到输液管上;
S43、第一机器人松开卡子,然后夹持住输液管;
S44、第二机器人松开输液管;
S45、第二机器人抓取剪刀,将输液管剪断;
S46、第一机器人夹住输液管的断口,将该断口套在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
S47、第二机器人夹住集菌培养器的瓶身,第二夹爪松开,第二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放在成品架上;
S48、计算机判断培养液瓶中剩余的培养液体积是否小于集菌培养器的容量,如果小于,则进入步骤S5;如果不小于,则返回步骤S1。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相机对输液管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夹持的一段输液管的位置,并将该段输液管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5之后,步骤S46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相机对集菌培养器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的位置,并将该排气嘴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一机器人。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6中,第一机器人根据设于第一机器人上的力矩传感器所受的轴向力来判断输液管的断口的插入深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6中,第一机器人根据设于第一机器人上的力矩传感器来判断输液管的断口的所受的径向力,从而使第一机器人抓住输液管的断口左右扭动地套在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6中,第一机器人根据其套输液管时的下降高度来判断输液管的断口的插入深度。
进一步地,输液管上,由与集菌培养器连接的一端到连接针头的一端,依次设有卡子夹持部、六轴机器人夹持部和剪切处。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8中,计算机通过计算培养液瓶的容积和集菌培养器的容积的比值,判断培养液瓶中剩余的培养液体积是否小于集菌培养器的容量。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8中,计算机通过设于第一夹爪上的液位传感器判断培养液瓶中剩余的培养液体积是否小于集菌培养器的容量。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泵为蠕动泵或齿轮泵。
进一步地,所述相机为3D相机。
进一步地,所述相机为2D相机。
进一步地,所述2D相机通过拍照识别物体所处的水平面坐标,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夹取公差,使夹取动作在竖直方向上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全部过程位于密闭的无菌环境内,保证空气中的杂菌不会进入到集菌培养器中,从而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2、机器人精确的操作使得整个过程不会出现失误,使得检测结果的可信赖度更高;
3、大部分操作通过六轴机器人完成,机器人的效率约是人工的5-10倍,极大地提升了检测效率;
4、在成本的计算模型中,一次的机器人投资约等于一年半的人工工资,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5、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的抓取动作由相机拍照进行视觉识别,增强了六轴机器人的动作精确度;
6、第一机器人设于无菌箱的内部的底面,第二机器人设于无菌箱的内部的顶面,在无菌箱内有限的空间,使得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7、初始状态下将集菌培养器堆放在无菌箱内部,无菌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操作员的手穿过的操作孔,操作孔上设置有橡胶手套,使得无菌箱内的环境保持密封;
8、针头为侧孔双芯针头,以便在之后的灌注过程维持注射液瓶或培养液瓶的瓶内外压力平衡;
9、通过第一机器人上的力矩传感器来判断输液管的断口的所受的径向力,使第一机器人抓住输液管的断口左右扭动,模拟人工套管的方式,将该断口套在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加快套管速度的同时使得套好的输液管更加稳固;
10、无菌箱内会先通过灌满H2O2蒸汽进行消杀,形成无菌环境,而由于H2O2蒸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位于无菌箱内的所有零部件均为抗氧化材料,包括具有密封结构的机械手、由阳极氧化处理后的铝型材制成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和放置架等;另外,对于具有链条的输送链固定机构,为了防止润滑油被氧化导致流动性降低,也未采用润滑油润滑;最后,设备中的精密元器件如定位控制元器件均放置于无菌箱的箱体外,防止因为H2O2蒸汽熏蒸导致设备零部件快速老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的步骤3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的步骤4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的步骤5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的步骤6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的集菌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机器人,20-第二机器人,30-第一夹爪,31-第一抓手,第二抓手-第二抓手,40-第二夹爪,50-集菌培养器,51-针头,52-瓶身,53-输液管,60-注射液瓶,70-培养液瓶,80-蠕动泵,90-输送链固定机构,100-注射液瓶放置架,110-培养液瓶放置架,120-成品架,130-橡胶帽物料盒,140-橡胶塞物料盒,150-卡子物料盒,160-力矩传感器,170-回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六轴机器人包括设于无菌箱的内部的底面的第一机器人10和设于无菌箱的内部的顶面的第二机器人20,在无菌箱内有限的空间,使得第一机器人10和第二机器人20有更大的活动范围,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放置集菌培养器50:初始状态下将集菌培养器50堆放在无菌箱内部,无菌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操作员的手穿过的操作孔,操作孔上设置有橡胶手套,使得无菌箱内的环境保持密封,操作员将手穿过操作孔,隔着橡胶手套将集菌培养器50放置于输送链固定机构90上。
步骤2、放置培养液瓶70:第一机器人10从培养液瓶放置架110上夹取盛装有足量培养液的培养液瓶70,将其瓶口朝上地放于第一夹爪30的第一抓手31中。因为本步骤中,培养液瓶放置架110所处的位置被位于无菌箱底部的限位结构固定,所以培养液瓶70所处的位置也是固定的,第一机器人10无需通过3D相机拍照便可以判断培养液瓶70所处的位置。
步骤3、灌注注射液,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第一机器人10从注射液瓶放置架110上将注射液瓶60取下,并将其瓶口朝上地放置于第一夹爪30的第二抓手中,第一夹爪30的电机动作,将注射液瓶60夹紧,同时,第二机器人20将集菌培养器50的针头51上的护套取下,并放入回收盒170;
步骤3.2、第一机器人10夹住集菌培养器50的瓶身52,第二机器人20夹住集菌培养器50的针头51,二者同时动作,将集菌培养器50从输送链固定机构90上取下;
步骤3.3、第一机器人10将集菌培养器50的瓶身52放置于第二夹爪40中,第二夹爪40的电机动作,将集菌培养器50的瓶身52夹紧,第二机器人20将针头51自上而下地从注射液瓶60的瓶口插入。该针头51为侧孔双芯针头51,以便在之后的灌注过程维持注射液瓶60或培养液瓶70的瓶内外压力平衡;
步骤3.4、利用3D相机对蠕动泵80周围空间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夹取的其中一段输液管53的位置,并将得到的该段输液管53两端的位置信息分别传输给第一机器人10和第二机器人20;
步骤3.5、第一机器人10和第二机器人20根据步骤3.4中得到的位置信息,分别夹住输液管53待夹取的一段的两端,将该段输液管53放入蠕动泵80中;
步骤3.6、翻转第一夹爪30,使注射液瓶60的瓶口朝下,以方便抽取注射液;
步骤3.7、启动蠕动泵80,蠕动泵80将注射液从注射液瓶60泵入集菌培养器50中。
步骤4、集菌过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利用3D相机对橡胶帽物料盒130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抓取的橡胶帽的位置,并将该橡胶帽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二机器人20;
步骤4.2、第二机器人20根据步骤4.1中得到的位置信息,从橡胶帽物料盒130中抓取橡胶帽,并将橡胶帽安装于集菌培养器50的排气嘴上;
步骤4.3、翻转第一夹爪30,使注射液瓶60的瓶口朝上,以方便抽取无菌空气;
步骤4.4、启动蠕动泵80,向集菌培养器50中泵入无菌空气,增大集菌培养器50内压力,加压过滤掉集菌培养器50内的注射液,注射液从滤布下方的集菌培养器50的排液口排出,使细菌残留在滤布上。
步骤5、灌注培养液,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第二机器人20夹住针头51,将其从注射液瓶60的瓶口中拔出;
步骤5.2、第一机器人10夹住注射液瓶60,第一夹爪30的第二抓手松开,第一机器人10将注射液瓶60放回注射液瓶放置架110上,第二机器人20将针头51插入培养液瓶70的瓶口,准备灌注培养液;
步骤5.3、第二夹爪40翻转,使集菌培养器50的排液口朝上,排气嘴朝下;
步骤5.4、利用3D相机对橡胶塞物料盒140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抓取的橡胶塞的位置,并将该橡胶塞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二机器人20,由于橡胶塞为三角状,因此需要3D相机进行拍照定位,才能方便第二机器人20夹取橡胶塞;
步骤5.5、第二机器人20根据步骤5.4中得到的位置信息,通过夹持部件或真空吸盘从橡胶塞物料盒140中抓取橡胶塞,并将其安装于集菌培养器50的排液口上;
步骤5.6、第二夹爪40翻转,使集菌培养器50的排气嘴朝上,排液口朝下;
步骤5.7、第二机器人20将集菌培养器50的排气嘴上的橡胶帽取下,放入回收盒170中,以维持集菌培养器50的内外压力平衡;
步骤5.8、第一夹爪30翻转,使培养液瓶70口朝下,以方便灌注培养液;
步骤5.9、启动蠕动泵80,将培养液瓶70中的培养液灌注进入集菌培养器50中。
步骤6、封装保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利用3D相机对输液管53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夹持的一段输液管53的位置,并将该段输液管53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一机器人10和第二机器人20;
步骤6.2、第二机器人20根据步骤6.1中得到的位置信息,夹住输液管53,第一机器人10从卡子物料盒150中抓取卡子;
步骤6.3、第一机器人10将卡子卡到输液管53上;
步骤6.4、第一机器人10松开卡子,然后夹持住输液管53;
步骤6.5、第二机器人20松开输液管53,然后抓取剪刀,将输液管53剪断;
步骤6.6、利用3D相机对集菌培养器50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集菌培养器50的排气嘴的位置,并将该排气嘴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一机器人10;
步骤6.7、第一机器人10夹住输液管53的断口,根据步骤6.6得到的位置信息将输液管53的断口套在排气嘴上,通过第一机器人10上的力矩传感器160来判断输液管53的断口的所受的径向力,使第一机器人10抓住输液管53的断口左右扭动,模拟人工套管的方式,将该断口套在集菌培养器50的排气嘴上。加快套管速度的同时使得套好的输液管53更加稳固,同时根据设于第一机器人10上的力矩传感器160来判断输液管53的断口的插入深度,完成集菌培养器50的封装;
步骤6.8、第二机器人20夹住集菌培养器50的瓶身52,第二夹爪40松开,第二机器人20将集菌培养器50的完成封装的输液管53挂在成品架120的挂钩上;
步骤6.9、计算机通过计算培养液瓶70的容积和集菌培养器50的容积的比值,判断培养液瓶70中剩余的培养液体积是否小于集菌培养器50的容量,如果小于,则需要重新放置新的培养液瓶70,进入步骤7;如果不小于,则培养液瓶70中的培养液还足够灌注一次以上的集菌培养器50,返回步骤3.1。
在步骤6中,输液管53上,从与集菌培养器50连接的一端到连接针头51的一端,依次设有卡子夹持部、六轴机器人夹持部和剪切处。
步骤7、放回空培养液瓶70:第一机器人10夹紧使用过后的内部培养液不足的培养液瓶70,松开第一夹爪30的第一抓手31,第一机器人10将所述使用过后的内部培养液不足的培养液瓶70放回培养液瓶放置架110,然后返回步骤2。
本实施例中,无菌箱内会先通过灌满H2O2蒸汽进行消杀,形成无菌环境,而由于H2O2蒸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位于无菌箱内的所有零部件均为抗氧化材料,包括具有密封结构的机械手、由阳极氧化处理后的铝型材制成的第一夹爪30、第二夹爪40和成品架120等,防止因为H2O2蒸汽熏蒸导致设备零部件快速老化;另外,对于具有链条的输送链固定机构90,为了防止润滑油被氧化导致流动性降低,也未采用润滑油润滑;最后,设备中的精密元器件如定位控制元器件均放置于无菌箱的箱体外。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全部过程位于密闭的无菌环境内,使空气中的杂菌不会进入到集菌培养器50中,从而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机器人精确的操作使得整个过程不会出现失误,使得检测结果的信赖度更高。
大部分操作通过六轴机器人完成,机器人的效率约是人工的5-10倍,极大地提升了检测效率。
在成本的计算模型中,一次的机器人投资约等于一年半的人工工资,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第一机器人10和第二机器人20的抓取动作由相机拍照进行视觉识别,增强了六轴机器人的动作精确度。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其中步骤6.7中,第一机器人10根据其套输液管53时的下降高度来判断输液管53的断口的套入深度,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不采用力矩传感器160进行判断,而是通过固定第一机器人10的该动作的行程来固定套管深度,大大节约了成本。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其中步骤6.9中,计算机通过设于第一夹爪30上的液位传感器判断培养液瓶70中剩余的培养液体积是否小于集菌培养器50的容量,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使用液位传感器进行判断,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残余培养液体积,减少失误,避免设备宕机。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将实施例1中的3D相机替换为2D相机,2D相机通过拍照识别物体所处的水平面坐标,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夹取公差,使夹取部件由上下向中部运动,夹取动作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和3D相机相比,使用2D相机的成本大幅降低,通过使夹取部件在竖直方向运动,弥补2D相机不能识别Z轴坐标的缺点。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六轴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放于指定位置,将集菌培养器的针头插入注射液瓶,启动液体泵,向集菌培养器中灌注注射液;
S2、再次启动液体泵,将无菌空气泵入集菌培养器,从而向集菌培养器中加压,注射液经集菌培养器底部的滤布过滤后排出,细菌留在滤布上;
S3、六轴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针头拔出并插入培养液瓶,启动液体泵,向集菌培养器中灌注培养液;
S4、六轴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输液管剪断并封装,将集菌培养器放置于成品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轴机器人包括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所述针头为侧孔双芯针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器人设于无菌箱的内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机器人设于无菌箱的内部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集菌培养器放置于输送链固定机构上;第一机器人从培养液瓶放置架上夹取盛装有足量培养液的培养液瓶,将其瓶口朝上地放于第一夹爪的第一抓手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5、第一机器人夹紧使用过后的内部培养液不足的培养液瓶,松开第一夹爪的第一抓手,第一机器人将使用过后内部培养液不足的培养液瓶放回培养液瓶放置架,然后返回所述从培养液瓶放置架上夹取盛装有足量培养液的培养液瓶,将其瓶口朝上地放于第一夹爪的第一抓手中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第一机器人从注射液瓶放置架上将注射液瓶取下,并将其瓶口朝上地放置于第一夹爪的第二抓手中,第一夹爪的电机动作,将注射液瓶夹紧,同时,第二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针头上的护套取下,并放入回收盒;
S12、第一机器人夹住集菌培养器的瓶身,第二机器人夹住集菌培养器的针头,二者同时动作,将集菌培养器从输送链固定机构上取下;
S13、第一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瓶身放置于第二夹爪中,第二夹爪的电机动作,将集菌培养器的瓶身夹紧,第二机器人将针头自上而下地从注射液瓶的瓶口插入;
S14、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分别夹住输液管的其中一段的两端,将该段输液管放入液体泵中;
S15、翻转第一夹爪,使注射液瓶的瓶口朝下;
S16、启动液体泵,液体泵将注射液从注射液瓶泵入集菌培养器中;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3之后,步骤S14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相机对液体泵周围空间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夹取的其中一段输液管的位置,并将得到的该段输液管两端的位置信息分别传输给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第二机器人从橡胶帽物料盒中抓取橡胶帽,并将橡胶帽安装于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
S22、翻转第一夹爪,使注射液瓶的瓶口朝上;
S23、启动液体泵,向集菌培养器中泵入无菌空气,增大集菌培养器内压力,加压过滤掉集菌培养器内的注射液,注射液从滤布下方的集菌培养器的排液口排出,使细菌残留在滤布上;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相机对橡胶帽物料盒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抓取的橡胶帽的位置,并将该橡胶帽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二机器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第二机器人夹住针头,将其从注射液瓶的瓶口中拔出;
S32、第一机器人夹住注射液瓶,第一夹爪的第二抓手松开,第一机器人将注射液瓶放回注射液瓶放置架上,第二机器人将针头插入培养液瓶的瓶口;
S33、第二机器人从橡胶塞物料盒中抓取橡胶塞,并将其安装于集菌培养器的排液口上;
S34、第二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的橡胶帽取下,放入回收盒中;
S35、第一夹爪翻转,使培养液瓶口朝下;
S36、启动液体泵,将培养液瓶中的培养液灌注进入集菌培养器中;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2之后,步骤S3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相机对橡胶塞物料盒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抓取的橡胶塞的位置,并将该橡胶塞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二机器人: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2之后,步骤S3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夹爪翻转,使集菌培养器的排液口朝上,排气嘴朝下;
在所述步骤S33之后,步骤S34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夹爪翻转,使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朝上,排液口朝下;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3中,第二机器人通过夹持部件或真空吸盘抓取橡胶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第二机器人夹住输液管,第一机器人从卡子物料盒中抓取卡子;
S42、第一机器人将卡子卡到输液管上;
S43、第一机器人松开卡子,然后夹持住输液管;
S44、第二机器人松开输液管;
S45、第二机器人抓取剪刀,将输液管剪断;
S46、第一机器人夹住输液管的断口,将该断口套在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
S47、第二机器人夹住集菌培养器的瓶身,第二夹爪松开,第二机器人将集菌培养器放在成品架上;
S48、计算机判断培养液瓶中剩余的培养液体积是否小于集菌培养器的容量,如果小于,则进入步骤S5;如果不小于,则返回步骤S1;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相机对输液管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夹持的一段输液管的位置,并将该段输液管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5之后,步骤S46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相机对集菌培养器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拍照所得的图像进行识别,判断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的位置,并将该排气嘴的位置信息传输给第一机器人;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6中,第一机器人根据设于第一机器人上的力矩传感器所受的轴向力来判断输液管的断口的插入深度;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6中,第一机器人根据设于第一机器人上的力矩传感器来判断输液管的断口的所受的径向力,从而使第一机器人抓住输液管的断口左右扭动地套在集菌培养器的排气嘴上;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6中,第一机器人根据其套输液管时的下降高度来判断输液管的断口的插入深度;
优选地,输液管上,从与集菌培养器连接的一端到连接针头的一端,依次设有卡子夹持部、六轴机器人夹持部和剪切处;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8中,计算机通过计算培养液瓶的容积和集菌培养器的容积的比值,判断培养液瓶中剩余的培养液体积是否小于集菌培养器的容量;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8中,计算机通过设于第一夹爪上的液位传感器判断培养液瓶中剩余的培养液体积是否小于集菌培养器的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5、6、7、8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泵为蠕动泵或齿轮泵,所述相机为2D相机或3D相机;
优选地,所述2D相机通过拍照识别物体所处的水平面坐标,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夹取公差,使夹取动作在竖直方向上进行。
CN202011152688.7A 2020-10-26 2020-10-26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Active CN112226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2688.7A CN112226348B (zh) 2020-10-26 2020-10-26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2688.7A CN112226348B (zh) 2020-10-26 2020-10-26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6348A true CN112226348A (zh) 2021-01-15
CN112226348B CN112226348B (zh) 2023-06-16

Family

ID=7410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52688.7A Active CN112226348B (zh) 2020-10-26 2020-10-26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634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9534A (zh) * 2021-06-29 2021-10-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集菌操作系统的控制输液及集菌装置
CN117050868A (zh) * 2023-08-15 2023-11-14 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注射剂原料药无菌自动化检验设备及方法
CN113549534B (zh) * 2021-06-29 2024-05-3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集菌操作系统的控制输液及集菌装置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3886Y (zh) * 1999-10-01 2000-08-30 叶大林 集菌仪
CN2577833Y (zh) * 2002-11-19 2003-10-08 冀学斌 医用双腔侧孔针头
JP2004286568A (ja) * 2003-03-20 2004-10-14 Shibuya Kogyo Co Ltd 微生物採取方法及び微生物採取装置
US20050221417A1 (en) * 2002-02-28 2005-10-06 Bronwen Houghton Sterility testing apparatus
CN201971831U (zh) * 2011-02-16 2011-09-14 长春新高食品有限公司 发酵罐菌种无菌投放装置
CN202158921U (zh) * 2011-07-20 2012-03-07 西安艾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机机轮螺母自锁力矩测试台
CN103317333A (zh) * 2013-05-27 2013-09-2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特殊玻璃瓶及瓶盖自动装配拧紧机
CN105729472A (zh) * 2016-04-19 2016-07-06 惠州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球泡灯分拣和装箱系统及方法
CN205710734U (zh) * 2016-06-22 2016-11-23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野外大型真菌组织分离便携式超净工作台
US20170029760A1 (en) * 2013-12-31 2017-02-02 Gang Niu Full-automatic microorganism detecting enrichment system and enrichment method thereof
CN205927775U (zh) * 2016-07-26 2017-02-08 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 玻璃钢管道管箍自动连接系统
CN106834421A (zh) * 2017-01-16 2017-06-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西林瓶装粉末供试品的全自动化流水线集菌操作方法和系统
CN206609889U (zh) * 2017-03-21 2017-11-0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无菌检测流程的全自动样品分装机构
CN206654912U (zh) * 2017-04-17 2017-11-21 城口县万福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接种箱
US20180066218A1 (en) * 2015-03-18 2018-03-08 Rohto Pharmaceutical Co., Ltd. Apparatus to produce cultured cell products
CN107860536A (zh) * 2017-12-08 2018-03-30 安徽沃特玛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067440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眼药水瓶分拣和装箱系统及方法
CN108297068A (zh) * 2018-04-11 2018-07-2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力反馈主从控制的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工具更换方法
CN108994825A (zh) * 2018-09-19 2018-12-14 河北卓秋实业有限公司 悬臂式双轴联动仿生机械手铺装机
CN208297231U (zh) * 2018-06-21 2018-12-28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一种大瓶装样品液体自动分装置
CN109850293A (zh) * 2018-12-12 2019-06-07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切膜装置及柔性切膜的方法
CN210261730U (zh) * 2019-04-07 2020-04-07 上海弥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实验平台
CN211249053U (zh) * 2019-08-23 2020-08-14 吉林众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气动插接台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3886Y (zh) * 1999-10-01 2000-08-30 叶大林 集菌仪
US20050221417A1 (en) * 2002-02-28 2005-10-06 Bronwen Houghton Sterility testing apparatus
CN2577833Y (zh) * 2002-11-19 2003-10-08 冀学斌 医用双腔侧孔针头
JP2004286568A (ja) * 2003-03-20 2004-10-14 Shibuya Kogyo Co Ltd 微生物採取方法及び微生物採取装置
CN201971831U (zh) * 2011-02-16 2011-09-14 长春新高食品有限公司 发酵罐菌种无菌投放装置
CN202158921U (zh) * 2011-07-20 2012-03-07 西安艾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机机轮螺母自锁力矩测试台
CN103317333A (zh) * 2013-05-27 2013-09-2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特殊玻璃瓶及瓶盖自动装配拧紧机
US20170029760A1 (en) * 2013-12-31 2017-02-02 Gang Niu Full-automatic microorganism detecting enrichment system and enrichment method thereof
US20180066218A1 (en) * 2015-03-18 2018-03-08 Rohto Pharmaceutical Co., Ltd. Apparatus to produce cultured cell products
CN105729472A (zh) * 2016-04-19 2016-07-06 惠州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球泡灯分拣和装箱系统及方法
CN205710734U (zh) * 2016-06-22 2016-11-23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野外大型真菌组织分离便携式超净工作台
CN205927775U (zh) * 2016-07-26 2017-02-08 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 玻璃钢管道管箍自动连接系统
CN108067440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眼药水瓶分拣和装箱系统及方法
CN106834421A (zh) * 2017-01-16 2017-06-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西林瓶装粉末供试品的全自动化流水线集菌操作方法和系统
CN206609889U (zh) * 2017-03-21 2017-11-0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无菌检测流程的全自动样品分装机构
CN206654912U (zh) * 2017-04-17 2017-11-21 城口县万福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接种箱
CN107860536A (zh) * 2017-12-08 2018-03-30 安徽沃特玛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297068A (zh) * 2018-04-11 2018-07-2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力反馈主从控制的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工具更换方法
CN208297231U (zh) * 2018-06-21 2018-12-28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一种大瓶装样品液体自动分装置
CN108994825A (zh) * 2018-09-19 2018-12-14 河北卓秋实业有限公司 悬臂式双轴联动仿生机械手铺装机
CN109850293A (zh) * 2018-12-12 2019-06-07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切膜装置及柔性切膜的方法
CN210261730U (zh) * 2019-04-07 2020-04-07 上海弥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实验平台
CN211249053U (zh) * 2019-08-23 2020-08-14 吉林众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气动插接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新成: "自动集菌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工程科技Ⅰ辑》, no. 2020, pages 016 - 86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9534A (zh) * 2021-06-29 2021-10-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集菌操作系统的控制输液及集菌装置
CN113549534B (zh) * 2021-06-29 2024-05-3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集菌操作系统的控制输液及集菌装置
CN117050868A (zh) * 2023-08-15 2023-11-14 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注射剂原料药无菌自动化检验设备及方法
CN117050868B (zh) * 2023-08-15 2024-04-23 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注射剂原料药无菌自动化检验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6348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8049B (zh) 一种输液器上端连线自动组装机
CN112226348A (zh) 应用生物医药注射剂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的集菌方法
EP1627651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ood component separation
CN203483661U (zh) 一种药液抽吸装置
CN111939071B (zh) 全自动配药装置
US610523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ringe barrel closure removal and measurement of breakaway and running forces of a plunger in a syringe barrel
CN106074159B (zh) 一种定量抽吸装置及方法
CN207738079U (zh) 一种塑料桶盖全自动多型号上料机
CN218807072U (zh) 一种滴眼液的灌装装置
JP3399848B2 (ja) 液体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ライン
WO2017158398A1 (en) Automatic compounding system
CN217809446U (zh) 外泌体高通量全自动提取仪
CN106333853A (zh) 粉剂瓶溶液的完全抽吸方法及其设备
CN112871925B (zh) 锂电池电解液吨桶全智能清洗检测及转运生产线
CN213327623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用增菌液自动制作装置
CN114940289B (zh) 一种多功能取套袋机构和方法
SE502351C2 (sv) Förfarande jämte anordning vid blodprovstagning
CN207378039U (zh) 一种阻尼器自动化注油的设备
CN211388533U (zh) 一种透析器的脱盖系统
CN216727318U (zh) 一种生物制药电动单道移液器
CN212275400U (zh) 生物体液样本制备混匀装置
CN113697747B (zh) 一种液态药剂灌装方法及其设备
WO2023048137A1 (ja) 採取キット
EP3909868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illing a sterile container
US4326015A (en) Battery activat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