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5020B -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5020B
CN112225020B CN202011141909.0A CN202011141909A CN112225020B CN 112225020 B CN112225020 B CN 112225020B CN 202011141909 A CN202011141909 A CN 202011141909A CN 112225020 B CN112225020 B CN 112225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rea
elevator car
determining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19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25020A (zh
Inventor
李文海
仲兆峰
胡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19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5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5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5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25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5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04Context-preserving transformations, e.g. by using an importance map
    • G06T3/053Detail-in-context presen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3Other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3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real-time traffic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基于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根据所述剩余面积数据,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本实施例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并根据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来确定是否控制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梯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一种垂直运输交通工具,通常既担负着人员运输功能,也担负着物品运输功能,但电梯的轿厢空间是有限的,当有大量人员或物品进入时,电梯就处于满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电梯可以进行直驶状态以节省时间及降低能耗。
在相关技术中,电梯通常采用称重传感器来确定是否满载,当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取的电梯轿厢内的重量数据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可以判定电梯满载,则电梯进入直驶状态。然而,这也会导致在电梯轿厢无剩余空间但称重未达到阈值时不能进入直驶状态,仍然响应各层外召,既浪费了时间,影响电梯的运行效率,又降低了乘客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重量数据判断电梯是否进入直驶状态时,判断结果不准确导致的影响电梯的运行效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
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
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
根据所述剩余面积数据,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智能分析模块以及主控模块:
所述智能分析模块用于:
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
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
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并将所述剩余面积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剩余面积数据,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来确定是否控制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克服了因采用重量数据来确定电梯是否进入直驶状态导致的、在电梯轿厢无剩余空间但称重未达到阈值时不能进入直驶状态导致的时间浪费问题,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根据实时采集的电梯轿厢的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预先采集的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来确定,通过对图像分析的方式来确定剩余面积,整个过程计算简单,算力要求较低,提高了剩余面积的计算效率,进而可以提升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关门到位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对背景图像进行更新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可以由电梯控制装置执行,该电梯控制装置可以设置于电梯的机房内或者设置在云端服务器中,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该电梯控制装置可以与安装在电梯轿厢的顶后部的轿内图像采集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轿内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包括轿内的RGB摄像机,用于采集轿内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梯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智能分析模块以及主控模块,通过这两个模块,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图2的关门到位电路示意图所示,可以采用电梯门机关门到位信号S1作为轿门关门到位的验证,即,在门机到位时,门机控制门机关门到位开关K1触点闭合以生成门机关门到位信号S1,将门机关门到位信号S1输入电梯轿顶板U1,由电梯轿顶板U1传输至主控模块的主控板U2。如果门机关门到位信号S1接通,加上电梯门锁电气回路(由轿门锁开关K2和轿门关门到位验证开关K3串联而成并接电源AC115V,两开关K2、K3闭合时输出轿门锁闭锁信号S2)接通,即可认为电梯轿厢关门到位。当主控模块接收到门机关门到位信号S1以后,则可以判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然后,主控模块可以将门机关门到位信号S1发送至智能分析模块。
智能分析模块在获得门机关门到位信号S1以后,则判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然后可以进一步获取实时的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智能分析模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获取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
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向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发送图像获取请求;接收所述摄像机返回的、针对所述图像获取请求采集的目标图像。
在该实施例中,智能分析模块可以与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如RGB摄像机) 通信,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智能分析模块可以向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发送图像获取请求。摄像机收到图像获取请求以后,可以实时采集轿厢内的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并将目标图像返回智能分析模块。
在一种实施例中,摄像机可以采集单帧图像作为目标图像,然后通过onvif (全球性的开放接口标准)协议或其他私有协议将目标图像发送至智能分析模块。
当然,除了上述方式以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摄像机还可以采集轿厢内的视频流,并将视频流通过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协议发送至智能分析模块,智能分析模块可以从视频流中获取第一帧图像作为目标图像,或者,智能分析模块也可以从视频流中获取多帧图像作为目标图像。
步骤120,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
步骤120可以由智能分析模块执行,在一种例子中,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可以为电梯轿厢没有人或者物品时,摄像机拍摄的轿内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智能分析模块可以从预设的存储区域中读取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在一种示例中,该存储区域可以位于智能分析模块中,并且存储区域中的背景图像可以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更新。
步骤130,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在一种例子中,第一有效区域图像可以为目标图像中轿厢地板所对应的区域的图像;第二有效区域图像可以为背景图像中轿厢地板所对应的区域的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3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1,获取针对所述摄像机预先标注的有效区域标注信息。
在实际中,当摄像机在轿厢内安装并标定好以后,可以通过人工标注的方式标注有效区域,然后根据标注的位置确定有效区域标注信息,其中,该有效区域标注信息可以为坐标信息。
该有效区域标注信息可以存储于智能分析模块中,也可以存储在云端。如果存储在智能分析模块中,则智能分析模块可以直接读取该有效区域标注信息。如果存储在云端,则智能分析模块需要从云端请求该有效区域标注信息。
在存储时,有效区域标注信息可以与电梯轿厢的标识进行关联存储,以便于可以根据电梯轿厢的标识来查找对应的有效区域标注信息。
步骤130-2,根据所述有效区域标注信息,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智能分析模块在获得针对摄像机预先标注的有效区域标注信息以后,则可以根据该有效区域标注信息,从目标图像中定位对应的位置来提取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从背景图像中定位对应的位置来提取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获取不到有效区域标注信息,则可以将整个图像(目标图像或背景图像)确定为有效区域图像。
步骤140,基于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
步骤140也可以由智能分析模块执行,在该步骤中,由于第一有效区域图像对应的轿厢地板区域与第二有效区域图像对应的轿厢地板区域均对应于同一电梯轿厢的地板区域,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得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4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0-1,将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转换成第一灰度图像,以及,将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转换成第二灰度图像。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第二有效区域图像均为RGB图像,可以根据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RGB值,采用灰度转换公式来将每个像素点的 RGB值转换成灰度值,从而得到灰度图像。
步骤140-2,计算所述第一灰度图像与所述第二灰度图像之间的差分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得到第一灰度图像和第二灰度图像以后,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第一灰度图像与第二灰度图像之间的差分图像:
Dg=Abs(Fg-Bg) 。
其中,Fg为第一灰度图像,Bg为第二灰度图像,Dg为差分图像;即,Dg 图像各像素值等于Fg与Bg对应像素的差值的绝对值。
步骤140-3,对所述差分图像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二值化处理、降噪处理以及膨胀处理。
在该步骤中,得到差分图像以后,可以首先对差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一种示例性的二值化处理过程可以为:将差分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像素值与预设像素阈值进行比较,对于像素值小于该像素阈值的像素点,可以将该像素点的像素值设置为0;而对于像素值大于或等于该像素阈值的像素点,可以将该像素点的像素值设置为255。通过二值化处理后,可以将像素值为255的像素点组成的像素块作为变化区域,将像素值为0的像素点组成的像素块作为没有变化的区域。
在实际中,经过二值化处理后的差分图像(也可以称为二值化图像)会有一些噪点,这些噪点并不真正意味着像素点有变化,而是由于摄像机的传感器或光照阴影微小变化等原因产生的,因此可以对该二值化图像进行降噪处理,来去除这些噪点以降低影响,提高精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腐蚀的方法来进行降噪处理,并且由于腐蚀后的图像虽然去除了噪点,但也会使真正有变化的区域面积缩小,因此还可以采取膨胀处理来补偿面积。在实现时,可以采用通用的腐蚀方法和膨胀方法来对二值化图像进行处理,例如,为求某一个点A的腐蚀值,可以将结构元素的原点放置在A点处,并且在结构元素所覆盖的点中求出最小值,并赋值到A点。膨胀运算是腐蚀运算的对偶运算,对于膨胀运算,可以将结构元素的原点放置在该点,并将其转置,再在覆盖区域求最大值赋值到A点。
步骤140-4,确定处理后的差分图像中的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
对差分图像进行步骤140-3的处理后,差分图像中会形成一个或多个像素块,每个像素块对应一个变化区域,有面积较大的变化区域,也有面积较小的变化区域。
在一种实现中,可以通过计算每个像素块中像素点的数量来确定像素块的面积,例如,像素块的面积=该像素块中像素点的数量。
步骤140-5,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确定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
在该步骤中,差分图像中的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可以为电梯轿厢的地板中被占用的面积,因此,根据该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可以确定电梯轿厢地板的剩余面积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40-5进一步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0-5-1,将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的像素块确定为目标像素块。
在实际中,对于差分图像中面积比较小的像素块,其有可能是没有去除的噪点组成的像素块,而不是真正占用轿厢地板面积的人或者物品,因此可以将其忽略不计。
在实现时,可以根据经验设定一个预设面积阈值,如果像素块的面积小于或等于该预设面积阈值,则可以将该像素块忽略不计;如果像素块的面积大于该预设面积阈值,则可以将该像素块作为目标像素块。
步骤140-5-2,计算所述目标像素块的面积的总和,作为已占用面积。
在确定目标像素块以后,可以计算各目标像素块的面积的总和Sum,作为电梯轿厢的地板的已占用面积。
步骤140-5-3,确定所述第二有效区域的面积,作为有效面积。
在该步骤中,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可以理解为电梯轿厢内没有人或者物品时轿厢地板的区域。在一种实现中,可以通过计算第二有效区域的像素点的数量来确定第二有效区域的面积,即轿厢地板的面积(即有效面积)。
步骤140-5-4,根据所述有效面积以及所述已占用面积,确定剩余面积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的有效面积以及已占用面积,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剩余面积数据:
A=(Total–Sum)/Total 。
其中,A为剩余面积数据,Total为有效面积,Sum为已占用面积,A为在0-1之间数字。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公式A=Total–Sum来确定剩余面积数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150,根据所述剩余面积数据,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
在该步骤中,当智能分析模块确定剩余面积数据以后,可以将该剩余面积数据发送给主控模块,由主控模块根据该剩余面积数据确定是否控制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该剩余面积数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剩余面积阈值,则主控模块可以控制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而不响应其他楼层的外召请求。否则,如果该剩余面积数据大于预设的剩余面积阈值,则主控模块不用控制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电梯可以正常响应其他楼层的外召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来确定是否控制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克服了因采用重量数据来确定电梯是否进入直驶状态导致的、在电梯轿厢无剩余空间但称重未达到阈值时不能进入直驶状态导致的时间浪费问题,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根据实时采集的电梯轿厢的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预先采集的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来确定,通过对图像分析的方式来确定剩余面积,整个过程计算简单,算力要求较低,提高了剩余面积的计算效率,进而可以提升判断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的效率。
实施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步骤150之后,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步骤160,步骤160可以由智能分析模块执行:
步骤160,对存储区域中的背景图像进行更新。
从实施例一可知,背景图像是否正确对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的计算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电梯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情况导致电梯轿厢的背景变化(如换地毯、光照变化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动态更新背景图像,以保证背景图像能够实时体现轿厢的背景变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步骤16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60-1,当确定电梯不在服务中时,判断所述剩余面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该实施例中,当智能分析模块接收到主控模块发送的电梯不在服务中的信号时,则可以判定电梯不在服务中。
对于主控模块而言,在一种例子中,可以从电梯关门后是否有内召、电梯是否处于运行当中等因素来判断电梯是否在服务中,如果电梯关门到位后没有内召或者电梯没有处于运行中,则可以判定电梯不在服务中;否则,如果电梯关门后有内召,或者电梯处于运行中,则可以判定电梯在服务中。如果电梯在服务中,则直接结束流程。如果电梯不在服务中,则可以向智能分析模块发送电梯不在服务中的信号。
智能分析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进一步判断剩余面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作为一种示例,预设条件可以为:判断剩余面积数据是否小于第一阈值,例如,假设剩余面积数据(计算公式为A=(Total–Sum)/Total)小于0.2,则可以认为剩余面积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在其他示例中,还可以通过判断差分图像中的目标像素块的数量来判定剩余面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例如,如果差分图像中的目标像素块的数量小于5,则判定为剩余面积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另一方面,如果剩余面积数据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可以结束流程。
步骤160-2,若判定所述剩余面积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目标图像添加到预设的背景候选队列中。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用于存储候选背景图像的背景候选队列,该背景候选队列是个定长的先进先出队列,其队列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例如,可以将背景候选队列的队列长度设置为3,即背景候选队列存储3张候选背景图像,如果背景候选队列中已存有3帧图像,则存入图像时先弹出最早1 帧图像。
在该步骤中,如果判定剩余面积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可以将目标图像添加到背景候选队列中。
步骤160-3,若所述背景候选队列的长度达到预定队列长度,则确定所述背景候选队列的图像变化数据。
在该步骤中,当将目标图像添加到背景候选队列中以后,则进一步判断该背景候选队列是否已满,即判断背景候选队列的长度是否达到预定队列长度(例如,预定队列长度为3)。如果背景候选队列未满,即判定背景候选队列的长度没有达到预定队列长度,则结束流程。如果背景候选队列已满,即判定背景候选队列的长度达到预定队列长度,则进一步确定背景候选队列的图像变化数据。
图像变化数据可以为背景候选队列中相邻两张图像的变化数据。在一种实施例中,步骤160-3可以通过如下步骤确定背景候选队列的图像变化数据:
步骤160-3-1,提取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各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
在实现中,可以根据获取的针对摄像机预先标注的有效区域标注信息,来提取背景候选队列中各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
步骤160-3-2,根据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各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计算相邻有效区域图像间的一阶差分图像。
在一种实现中,当提取背景候选队列中各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以后,可以先将各有效区域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然后计算相邻灰度图像间的一阶差分图像,其中,一阶差分图像可以为背景候选队列中相邻两帧图像的有效区域的变化量。
在一种例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相邻灰度图像间的一阶差分图像:
Dn=Abs(Mn-Mn-1);
其中,Mn和Mn-1分别为背景候选队列中相邻两张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的灰度图像;Dn为一阶差分图像。
步骤160-3-3,对所述一阶差分图像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二值化处理、降噪处理以及膨胀处理。
在该步骤中,对于得到各一阶差分图像,可以分别进行二值化处理、降噪处理以及膨胀处理等处理,经过处理后,一阶差分图像中有变化的像素点的像素值为255,无变化的像素点的像素值为0。
其中,上述的处理过程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40-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了。
步骤160-3-4,确定处理后的一阶差分图像的区域变化比,并将获得的各区域变化比的均值作为所述图像变化数据。
在实际中,由于一阶差分图像是像素点的值组成的矩阵,为了便于确定图像变化量,可以将处理后的一阶差分图像转换为区域变化比。
在一种例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处理后的一阶差分图像的区域变化比:
Dan=Sum(Dn)/(SizeOf(Dn)*255);
其中,Sum(Dn)是一阶差分图像Dn的各像素点的值之和;SizeOf(Dn)是一阶差分图像Dn的像素点的数量,该数量乘以255是因为Dn的各像素点的值最大值为255;Dan是区域变化比。
得到各一阶差分图像的区域变化比以后,可以计算所有一阶差分图像的区域变化比的平均值,作为图像变化数据。
在一种例子中,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图像变化数据Da
Da=Average(Da1,......,Dan)。
Da就是当前背景候选队列中各有效区域图像的区域变化比的均值,该值的范围为(0-1)。
步骤160-4,当所述图像变化数据满足设定变化条件时,则从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选取图像作为最新背景图像。
在实际中,设定变化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当确定背景候选队列的图像变化数据Da以后,如果Da小于一个变化阈值(例如,该阈值为0.02),则表示背景候选队列内的图像的有效区域变化很小,很稳定,则判定该图像变化数据满足设定变化条件。
当判定图像变化数据满足设定变化条件,则判定背景候选队列内的图像满足背景图像的更新所需,可以作为背景图像,因此可以从背景候选队列中选取图像作为最新背景图像。在实现时,可以从背景候选队列中选取最后一帧候选背景图像作为最新背景图像。
步骤160-5,将所述最新背景图像存入所述存储区域中,所述最新背景图像覆盖所述存储区域中的原有背景图像。
当确定最新背景图像以后,可以将该最新背景图像存入存储区域中,该最新背景图像会覆盖存储区域中的原有背景图像,从而完成背景图像的动态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剩余面积数据对存储区域中的背景图像进行动态更新,进而可以提升判断是否控制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的准确度,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适应性较好。
实施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如图 5所示,该电梯控制装置与安装在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相连,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包括智能分析模块510以及主控模块520:
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用于:
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
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
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并将所述剩余面积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520用于:
根据所述剩余面积数据,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具体用于:
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向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发送图像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摄像机返回的、针对所述图像获取请求采集的目标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具体用于:
获取针对所述摄像机预先标注的有效区域标注信息;
根据所述有效区域标注信息,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转换成第一灰度图像,以及,将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转换成第二灰度图像;
计算所述第一灰度图像与所述第二灰度图像之间的差分图像;
对所述差分图像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二值化处理、降噪处理以及膨胀处理;
确定处理后的差分图像中的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确定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具体用于:
将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的像素块确定为目标像素块;
计算所述目标像素块的面积的总和,作为已占用面积;
确定所述第二有效区域的面积,作为有效面积;
根据所述有效面积以及所述已占用面积,确定剩余面积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具体用于:
从预设的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还用于:
对所述存储区域中的背景图像进行更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具体用于:
当确定电梯不在服务中时,判断所述剩余面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判定所述剩余面积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目标图像添加到预设的背景候选队列中;
若所述背景候选队列的长度达到预定队列长度,则确定所述背景候选队列的图像变化数据;
当所述图像变化数据满足设定变化条件时,则从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选取图像作为最新背景图像;
将所述最新背景图像存入所述存储区域中,所述最新背景图像覆盖所述存储区域中的原有背景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分析模块510具体用于:
提取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各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
根据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各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计算相邻有效区域图像间的一阶差分图像;
对所述一阶差分图像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二值化处理、降噪处理以及膨胀处理;
确定处理后的一阶差分图像的区域变化比,并将获得的各区域变化比的均值作为所述图像变化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装置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梯设备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输入装置603和输出装置604;电梯设备中处理器6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01为例;电梯设备中的处理器601、存储器602、输入装置603和输出装置6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6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6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梯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
存储器6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6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01 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梯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6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梯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6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为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摄相机采集的图像;
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
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
根据所述剩余面积数据,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
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摄像机预先标注的有效区域标注信息,所述有效区域标注信息与所述电梯轿厢的标识进行关联存储;
根据所述有效区域标注信息,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包括:
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向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发送图像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摄像机返回的、针对所述图像获取请求采集的目标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转换成第一灰度图像,以及,将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转换成第二灰度图像;
计算所述第一灰度图像与所述第二灰度图像之间的差分图像;
对所述差分图像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二值化处理、降噪处理以及膨胀处理;
确定处理后的差分图像中的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确定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像素块的面积确定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包括:
将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的像素块确定为目标像素块;
计算所述目标像素块的面积的总和,作为已占用面积;
确定所述第二有效区域的面积,作为有效面积;
根据所述有效面积以及所述已占用面积,确定剩余面积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包括:
从预设的存储区域中读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存储区域中的背景图像进行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存储区域中的背景图像进行更新,包括:
当确定电梯不在服务中时,判断所述剩余面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判定所述剩余面积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目标图像添加到预设的背景候选队列中;
若所述背景候选队列的长度达到预定队列长度,则确定所述背景候选队列的图像变化数据;
当所述图像变化数据满足设定变化条件时,则从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选取图像作为最新背景图像;
将所述最新背景图像存入所述存储区域中,所述最新背景图像覆盖所述存储区域中的原有背景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背景候选队列的图像变化数据,包括:
提取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各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
根据所述背景候选队列中各图像的有效区域图像,计算相邻有效区域图像间的一阶差分图像;
对所述一阶差分图像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二值化处理、降噪处理以及膨胀处理;
确定处理后的一阶差分图像的区域变化比,并将获得的各区域变化比的均值作为所述图像变化数据。
9.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智能分析模块以及主控模块:
所述智能分析模块用于:
当确定电梯轿厢关门到位以后,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为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摄相机采集的图像;
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背景图像;
确定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基于所述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域图像,确定所述电梯轿厢的剩余面积数据,并将所述剩余面积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剩余面积数据,确定是否控制所述电梯轿厢进入直驶状态;
所述智能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针对所述摄像机预先标注的有效区域标注信息,所述有效区域标注信息与所述电梯轿厢的标识进行关联存储;
根据所述有效区域标注信息,提取所述目标图像的第一有效区域图像以及所述背景图像的第二有效区域图像。
10.一种电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41909.0A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225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1909.0A CN112225020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1909.0A CN112225020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5020A CN112225020A (zh) 2021-01-15
CN112225020B true CN112225020B (zh) 2022-12-09

Family

ID=74109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1909.0A Active CN112225020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5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3328A (zh) * 2021-05-19 2021-08-20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进电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77211B (zh) * 2021-06-15 2023-10-27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停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08426A (zh) * 2022-05-25 2022-09-2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78178C1 (ru) * 2006-01-12 2010-01-10 Отис Элевейтэ Кампэн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лифтами и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з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лифтами
CN103425957A (zh) * 2012-05-14 2013-12-04 无锡中科智能信息处理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摄像头判断电梯内是否有人的图像识别方法
CN106006266A (zh) * 2016-06-28 2016-10-12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一种应用于电梯安全监控的机器视觉建立方法
CN107265213A (zh) * 2016-03-30 2017-10-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JP2017210356A (ja) * 2016-05-27 2017-11-3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6450439B1 (ja) * 2017-11-07 2019-01-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6735945B1 (ja) * 2020-04-09 2020-08-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制御装置、配車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5175B1 (en) * 1999-06-10 2003-09-02 Robert F. Gazdzinski “Smart”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WO2007129374A1 (ja) * 2006-04-26 2007-11-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物体検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物体検出装置
CN101139057A (zh) * 2007-09-06 2008-03-12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使用视频监控装置的职能电梯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3043711A (ja) * 2011-08-22 2013-03-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降検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の乗降検出方法
JP6305178B2 (ja) * 2014-04-14 2018-04-04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KR20170017265A (ko) * 2015-08-06 2017-02-15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폐쇄된 공간의 밀집도 산출 방법
CN105173945B (zh) * 2015-10-09 2018-04-10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载人空间检测方法
CN107324166B (zh) * 2017-07-11 2019-05-21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梯困人事件的检测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7235388B (zh) * 2017-07-14 2019-10-29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和系统
JP6479936B1 (ja) * 2017-11-09 2019-03-0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78178C1 (ru) * 2006-01-12 2010-01-10 Отис Элевейтэ Кампэн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лифтами и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з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лифтами
CN103425957A (zh) * 2012-05-14 2013-12-04 无锡中科智能信息处理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摄像头判断电梯内是否有人的图像识别方法
CN107265213A (zh) * 2016-03-30 2017-10-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JP2017210356A (ja) * 2016-05-27 2017-11-3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6006266A (zh) * 2016-06-28 2016-10-12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一种应用于电梯安全监控的机器视觉建立方法
JP6450439B1 (ja) * 2017-11-07 2019-01-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6735945B1 (ja) * 2020-04-09 2020-08-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制御装置、配車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梯轿厢人员检测方法;宋文迪等;《信息通信》;20200115(第01期);第269-27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5020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25020B (zh)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163028B (zh) 一种双摄像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35887B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检测的智能电梯主控系统
JP6141079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27488B (zh) 一种自适应的前景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CN102201121A (zh) 视频场景中的物件侦测系统与方法
CN110602488A (zh) 一种日夜型摄像装置切换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摄像装置
CN106815587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602446A (zh) 垃圾回收提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1102504B (zh) 一种结合视频编码器的混合运动检测方法
CN111126209A (zh) 车道线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958224A (zh) Adas上基于isp的图像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913209A (zh) 摄像头遮挡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监控系统
JPH09282452A (ja) 監視装置
CN117237854B (zh) 基于视频识别的停车位分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266946B2 (ja) 監視カメラ及び画像監視装置
CN112292847B (zh) 图像处理设备、移动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07164375A (ja) 三次元対象物の検出装置、検出方法、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及び三次元対象物の管理システム
CN111339949A (zh) 车牌识别的方法、装置及巡检车
CN109308449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异物过滤视频编码芯片和方法
CN113989285B (zh) 基于图像的皮带偏移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72983B (zh) 云端视频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090430B (zh) 人脸检测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268861B (zh) 一种人体卧姿状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936134A (zh) 一种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