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8389A -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8389A
CN112218389A CN202010534902.9A CN202010534902A CN112218389A CN 112218389 A CN112218389 A CN 112218389A CN 202010534902 A CN202010534902 A CN 202010534902A CN 112218389 A CN112218389 A CN 112218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unit
access point
service set
set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49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本和树
藤井慎
山本洋介
岸田昌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n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n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18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838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其当在多个无线通信部中运用通信时,在任一个无线通信部中探测到雷达电波,均可抑制终端中的通信的中断。接入点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以及控制部,使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ESSID的通信,使第二无线通信部运用使用第二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第一无线通信部停止通信,使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ESSID与第二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

Description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入点(access point)、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内容,针对使用必须进行动态频率选择(DynamicFrequency Selection,DFS)的W53及W56的频带的第二无线部,当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在相同频带中检测未探测到雷达电波的通道,并切换成所探测到的通道。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内容,利用第一接收部在W53及W56的频带中探查未探测到雷达电波的通道,并利用第二接收部监视已找到的通道,当在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切换成所监视的通道,由此抑制通信中断期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91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700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包括两个无线通信部的接入点中,当在两个无线通信部中均运用通信时,若在一个无线通信部中探测雷达电波,并开始通道可用性检查(Channel AvailabilityCheck,CAC),则利用所述无线通信部的终端不得不在CAC结束之前中断通信。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多个无线通信部中运用通信时,在任一个无线通信部中探测到雷达电波,均可抑制终端中的通信的中断的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形态的接入点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以及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ESSID)的通信,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运用使用第二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停止通信,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所述第一ESSID与所述第二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接入点的控制方法对如下的接入点进行控制,所述接入点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以及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所述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二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停止通信,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所述第一ESSID与所述第二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存储介质,其存储的程序用于使接入点的计算机作为如下的控制部发挥功能,所述接入点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以及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二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停止通信,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所述第一ESSID与所述第二ESSID的通信进行运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在多个无线通信部中运用通信时,在任一个无线通信部中探测到雷达电波,均可抑制终端中的通信的中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接入点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设定文件的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列表的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双通信模式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单检查模式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设定显示图像的图。
图7是表示模式切换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接入点的控制方法的顺序例的图。
图9是表示接入点的控制方法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设定文件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MAC地址列表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接入点的控制方法的另一顺序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接入点的控制方法的另一顺序例的图。
[符号的说明]
1:接入点
3:设定显示图像
10:控制部
11:第一无线通信部
12:第二无线通信部
13:有线通信部
20:存储器
31、32:机器表述
33、34:设定表述
35:指针
36:汇聚一处选择项目
113、123:BPF
114、124:天线
201:设定文件
202:MAC地址列表
S11~S17、S21~S27: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式,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系统构成]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接入点1的构成例的框图。接入点1是无线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接入点,将未图示的无线LAN客户端与有线LAN等通信网络连接。接入点1包括:控制部10、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有线通信部13、及存储器20。
控制部10是包含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非易失性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接口等的计算机。CPU按照从RO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载入RAM中的程序来执行信息处理。
程序可以经由光盘或存储卡等信息存储介质来供给,也可以经由国际互联网等通信网络来供给。
存储器20保存与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及有线通信部13的各个相关的设定文件201及MAC地址列表202。存储器20也可以包含在控制部10中。
控制部10参照已保存在存储器20中的MAC地址列表202,将选自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及有线通信部13中的两个桥接。
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使用频带互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使用频带为W52(5.2GHz频带)及W53(5.3GHz频带),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使用频带为W56(5.6GHz频带)。
在W52及W53中,例如若将通道宽度设为40MHz,则可使用36ch、44ch、52ch、60ch这四个通道。在W56中,可使用100ch、108ch、116ch、124ch、132ch、140ch这六个通道。
另外,关于W53及W56,必须进行所谓的DFS(动态频率选择),所述DFS(动态频率选择)是在探测到雷达电波的情况下转变成无电波干扰的其他通道,以不对气象雷达等雷达系统造成影响。
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设置有带通滤波器(Band Pass Filter,BPF)113,所述BPF113在通频带(pass band)中包含W52及W53,不包含W56。BPF 113介于第一无线通信部11与天线114之间。W52及W53是第一频带的例子,BPF 113是第一滤波器的例子。
在第二无线通信部12设置有BPF 123,所述BPF 123在通频带中包含W56,不包含W52及W53。BPF 123介于第二无线通信部12与天线124之间。W56是第二频带的例子,BPF 123是第二滤波器的例子。
如此,在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设置BPF 113、BPF 123,由此可在两个无线通信部11、12中均运用通信。
如图2所示,设定文件201针对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分别包含ESSID(服务集标识符)、MAC地址、通道、加密模式、及加密密钥等项目。
在ESSID的项目中包含用作ESSID的字符串。MAC地址是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自身的MAC地址(自适应轮询介质访问控制(Adaptive Polling Medium AccessControl,APMAC)地址)。在通道的项目中包含与通道的选择相关的值。在图示的例子中,包含表示自动地选择通道的“自动”的值。
除此以外,设定文件201也可以包含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服务器设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ac/n的模式设定、高吞吐量20/40(High Throughput 20/40,HT20/40)或甚高吞吐量20/40/80(Very High Throughput 20/40/80,VHT20/40/80)等通道宽度设定、信标间隔设定、保护间隔设定等各种设定。
如图3所示,在MAC地址列表202(跨层介质访问控制(Cross Layer Medium AccessControl,CLMAC)地址/客户端MAC地址列表)中,针对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分别包含所连接的客户端的MAC地址(CLMAC地址)。
设定文件201或MAC地址列表202可以是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各自的文件,也可以是一个汇总的文件。
[模式切换]
如图4及图5所示,控制部10二选一地应用双通信模式与单检查模式。
在双通信模式中,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使用属于W52及W53的通道的通信,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也运用使用属于W56的通道的通信。
在单检查模式中,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使用属于W52及W53的通道的通信,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对属于W56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
或者,在单检查模式中,控制部10也可以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运用使用属于W56的通道的通信,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对属于W52及W53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
控制部10对应于用户的操作输入,切换双通信模式与单检查模式。具体而言,控制部10将用于显示如图6所示的设定显示图像3的页面数据输出至未图示的外部的显示装置,并受理操作输入。
如图6所示,设定显示图像3包含第一机器表述31、第二机器表述32、第一设定表述33、第二设定表述34、及指针35。第一机器表述31对应于第一无线通信部11,第二机器表述32对应于第二无线通信部12。
第一设定表述33以可通过表示运用通信的“通信用”、及表示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的“检查用”来切换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设定的方式构成。
同样地,第二设定表述34也以可通过“通信用”与“检查用”来切换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设定的方式构成。第一设定表述33及第二设定表述34例如以下拉列表形式来显示。
指针35对应于用户的操作输入而在设定显示图像3上移动,实现第一设定表述33及第二设定表述34中的设定的切换。
进而,设定显示图像3包含用于选择是否进行DFS时汇聚一处的汇聚一处选择项目36。汇聚一处选择项目36例如以复选框形式来显示。DFS时汇聚一处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图7是表示控制部10所执行的模式切换的顺序例的流程图。控制部10输出所述图6中所示的设定显示图像3(S11),并受理用户的操作输入(S12)。
当在设定显示图像3中将第一设定表述33及第二设定表述34的一者设定成“检查用”时(S13:是(YES)),控制部10转变成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一者运用通信,另一者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的“单检查模式”(S14)。
相对于此,当在设定显示图像3中将第一设定表述33及第二设定表述34均设定成“通信用”时(S13:否(NO)),控制部10转变成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均运用通信的“双通信模式”(S15)。
进而,当在设定显示图像3中选择了汇聚一处选择项目36时(S16:是),控制部10设定DFS时汇聚一处(S17)。DFS时汇聚一处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DFS运行]
图8是用于对在实现“双通信模式”时且设定“DFS时汇聚一处”时第一无线通信部11探测到雷达电波的情况下的DFS运行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表示为了实现所述DFS运行而由控制部10所执行的实施方式的接入点的控制方法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10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均运用通信(S21)。
具体而言,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使用如下通道(例如,56ch)的通信,所述通道选自属于W52及W53的多个通道中的一个。另外,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使用第一ESSID(例如,xxxx-1)及第一MAC地址(例如,XX-XX-XX-A1)的通信。
另外,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运用使用如下通道(例如,104ch)的通信,所述通道选自属于W56的多个通道中的一个。另外,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运用使用第二ESSID(例如,xxxx-2)及第二MAC地址(例如,XX-XX-XX-A2)的通信。
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一边运用通信,一边对所使用的通道执行监视雷达电波的有无的在线监测(In-Service Monitoring,ISM)。
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S22:是),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停止通信,并且对属于W52及W53的通道执行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的CAC(通道可用性检查)(S23)。
继而,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除使用第二ESSID等的设定以外,还使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第一ESSID等的设定(S24)。将所述运行称为“DFS时汇聚一处”。另外,S23与S24的执行顺序也可以相反。
具体而言,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运用使用第一ESSID(xxxx-1)与第二ESSID(xxxx-2)、且使用第一MAC地址(XX-XX-XX-A1)与第二MAC地址(XX-XX-XX-A2)的通信。
如图10所示,在执行“DFS时汇聚一处”时的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设定文件201中,除第二无线通信部12在此之前所使用的第二ESSID(xxxx-2)及第二MAC地址(XX-XX-XX-A2)以外,进而包含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第一ESSID(xxxx-1)及第一MAC地址(XX-XX-XX-A1)。
另外,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使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加密密钥等安全性设定。如图10所示,在执行“DFS时汇聚一处”时的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设定文件201中,除第二无线通信部12在此之前所使用的安全性设定以外,进而包含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加密密钥。
另外,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使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MAC地址列表(CLMAC地址列表)。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执行“DFS时汇聚一处”时的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MAC地址列表202中,复制包含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MAC地址列表(参照图3)中的客户端的MAC地址。
如此,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使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第一ESSID等的设定(即,进行“DFS时汇聚一处”),由此即便第一无线通信部11朝CAC转移,利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客户端也可以利用第二无线通信部12来继续进行通信。因此,可抑制利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客户端中的通信的中断。
另外,在本例中,将ESSID、MAC地址(APMAC地址)、安全性设定、及MAC地址列表(CLMAC地址列表)作为“DFS时汇聚一处”的对象,但并不限于此,只要至少将ESSID作为“DFS时汇聚一处”的对象,便可达成所述目的。进而,通过组合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其他项目,可缩短客户端从第一无线通信部11朝第二无线通信部12切换(handover)的期间。
回到图9的说明,当CAC已完成时,即当通过CAC而已发现且确保无雷达电波的通道时(S25:是),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使用通过CAC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新的通道(例如,64ch)及第一ESSID等的设定的通信(S26),并且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停止使用第一ESSID等的设定(S27)。另外,S26与S27的执行顺序也可以相反。
具体而言,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使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第一ESSID(xxxx-1)、第一MAC地址(XX-XX-XX-A1)、安全性设定、及MAC地址列表。
另外,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停止使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第一ESSID(xxxx-1)、第一MAC地址(XX-XX-XX-A1)、安全性设定、及MAC地址列表。
即,当CAC已完成时,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第一ESSID等的设定从第二无线通信部12回到第一无线通信部11中。
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第一ESSID等的设定留在第二无线通信部12中,将第二ESSID等的设定转移至第一无线通信部11中。具体而言,当CAC已完成时,控制部10也可以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使用通过CAC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新的通道(例如,64ch)、第二ESSID(xxxx-2)、及第二MAC地址(XX-XX-XX-A2)等的设定的通信,并且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停止使用第二ESSID(xxxx-2)及第二MAC地址(XX-XX-XX-A2)等的设定。
另外,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S22:是),控制部10也可以向利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客户端通知成为转移对象的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频带信息。另外,当CAC已完成时(S25:是),控制部10也可以向利用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客户端通知成为转移对象的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频带信息。据此,可谋求进一步缩短切换(handover)的期间。
[另一顺序例]
图13是用于说明接入点的控制方法的另一顺序例的图。在本例中,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以针对第一ESSID(例如,xxxx-1)可切换使用的有效与无效的方式构成,另外,以针对第二ESSID(例如,xxxx-2)也可以切换使用的有效与无效的方式构成。
首先,控制部10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中将第一ESSID(xxxx-1)的使用设为有效,将第二ESSID(xxxx-2)的使用设为无效,并且在第二无线通信部12中将第一ESSID(xxxx-1)的使用设为无效,将第二ESSID(xxxx-2)的使用设为有效,由此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均运用通信。
在此状态下,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执行CAC,并且在第二无线通信部12中将第一ESSID(xxxx-1)及第二ESSID(xxxx-2)均设为有效。
其后,当CAC已完成时,控制部10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中将第一ESSID(xxxx-1)的使用设为有效,将第二ESSID(xxxx-2)的使用设为无效,并且在第二无线通信部12中将第一ESSID(xxxx-1)的使用设为无效,将第二ESSID(xxxx-2)的使用设为有效,由此回到原来的状态。
即便如此操作,也可以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此处仅提及ESSID,但能够以针对MAC地址等其他设定也可以同样地进行切换的方式构成。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从业人员而言,当然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3)

1.一种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
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以及
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二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停止通信,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所述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与所述第二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执行雷达电波的有无的检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查已结束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通过所述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及所述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查已结束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停止使用所述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查已结束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通过所述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及所述第二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查已结束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停止使用所述第二扩展服务集标识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通信进行运用,
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通信进行运用,
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停止通信,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所述第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与所述第二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通信进行运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客户端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列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安全性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构成为能够切换所述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使用的有效与无效,
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于所述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使用从无效切换成有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以及
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一频带。
12.一种接入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
所述接入点的控制方法对所述接入点进行如下控制:
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二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停止通信,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所述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与所述第二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的程序用于使接入点的计算机作为如下的控制部发挥功能,所述接入点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以及
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第二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停止通信,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所述第一扩展服务集标识符与所述第二扩展服务集标识符的通信进行运用。
CN202010534902.9A 2019-07-09 2020-06-12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22183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7356A JP7232732B2 (ja) 2019-07-09 2019-07-09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27356 2019-07-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8389A true CN112218389A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58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4902.9A Withdrawn CN112218389A (zh) 2019-07-09 2020-06-12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32732B2 (zh)
CN (1) CN112218389A (zh)
TW (1) TWI741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049087A1 (en) * 2021-03-25 2024-02-08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0210A (ja) * 2007-10-16 2009-05-07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及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JP2012120033A (ja) * 2010-12-02 2012-06-21 Buffalo Inc 無線lan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916865A (zh) * 2012-12-31 2014-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频谱共享的集成的无线局域网
US20170034755A1 (en) * 2015-07-27 2017-02-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igrating wireless channels using dual media access controllers
JP2017225038A (ja) * 2016-06-16 2017-12-21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およびレーダ検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2174B2 (en) * 2006-07-07 2011-10-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rovision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with use of a provisioning ESSID
JP4932762B2 (ja) * 2008-02-28 2012-05-16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ノード、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861385B2 (en) * 2008-05-16 2014-10-14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JP4886814B2 (ja) * 2009-05-29 2012-02-29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4123850A (ja) * 2012-12-20 2014-07-03 Sophia School Corp ルータ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A2935037A1 (en) * 2013-10-20 2015-04-23 Arbinder Singh Pabla Wireless system with configurable radio and antenna resources
WO2015162966A1 (ja) * 2014-04-22 2015-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US9832791B2 (en) * 2015-08-04 2017-11-28 Network Performance Research Group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of simultaneous multiple channels in the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band in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0210A (ja) * 2007-10-16 2009-05-07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及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JP2012120033A (ja) * 2010-12-02 2012-06-21 Buffalo Inc 無線lan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916865A (zh) * 2012-12-31 2014-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频谱共享的集成的无线局域网
US20170034755A1 (en) * 2015-07-27 2017-02-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igrating wireless channels using dual media access controllers
JP2017225038A (ja) * 2016-06-16 2017-12-21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およびレーダ検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TERCERO等: "Temporal secondary access opportunities for WLAN in radar bands", 《IEEE 2011 THE 1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IRELESS PERSONA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WPMC)》 *
杨淼;李明明;方正;陈佳佳;: "浅析美国5G Wi-Fi新频段与802.11ac标准", 数字通信世界, no. 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13129A (ja) 2021-02-04
TW202103477A (zh) 2021-01-16
JP7232732B2 (ja) 2023-03-03
TWI741652B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5961B2 (en) Method, mobile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files
US9042940B2 (en) Technique for executing communication of object data with mobile device
US913785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erforming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2905696A1 (en) Printer and printing system
US1075755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9100210A (ja)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及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JP201318337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4423057B (zh)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ap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58254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registers access point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erminal device
CN113453234B (zh) 电子设备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1096614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915265B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通信系统
EP2931003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CN111132352B (zh) 一种wlan天线的信道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2218389A (zh)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WO2018061921A1 (ja) ゲートウェイ選択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022111A1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6582942A (zh) 双通道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71896A (zh)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3677009A (zh)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677832A (zh) 车辆的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车辆系统
TWI788667B (zh) 接入點、接入點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式
US2018036784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7161935B2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199358A1 (ja) 無線中継装置、無線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