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7009A -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7009A
CN113677009A CN202010412311.4A CN202010412311A CN113677009A CN 113677009 A CN113677009 A CN 113677009A CN 202010412311 A CN202010412311 A CN 202010412311A CN 113677009 A CN113677009 A CN 113677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unit
frequency band
radar wav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23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本和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n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n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23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7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7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700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其可有效应用多个无线通信部。接入点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第一滤波器,设置在第一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第一频带,不包含第二频带;第二滤波器,设置在第二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第二频带,不包含第一频带;以及控制部,使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使第二无线通信部对属于第二频带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并且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第二无线通信部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后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Description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入点(access point)、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针对使用必须进行动态频率选择(Dynamic FrequencySelection,DFS)的W53及W56的频带的第二无线部,当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在相同频带中检测未探测到雷达电波的通道,并切换成所探测到的通道。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利用第一接收部在W53及W56的频带中探查未探测到雷达电波的通道,并利用第二接收部监视已找到的通道,当在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切换成所监视的通道,由此抑制通信中断期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91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1700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将W53及W56设为使用频带的接入点中,存在即便包括多个无线通信部,也无法有效应用这些无线通信部这一课题。
例如,如图18所示,当在两个无线通信部中均运用通信时,为了避免电波干扰,必须将使用频带分开,并设置对应于各使用频带的带通滤波器(Band Pass Filter,BPF)。即,若设置BPF,则可在两个无线通信部中均运用通信,但无法利用另一个无线通信部来检查属于一个无线通信部的使用频带的通道。
相对于此,如图19所示,当在一个无线通信部中运用通信,利用另一个无线通信部来检查属于所述无线通信部的使用频带的通道时,无法设置BPF。即,若不设置BPF,则可利用另一个无线通信部来检查属于一个无线通信部的使用频带的通道,但无法在两个无线通信部中均运用通信。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应用多个无线通信部的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接入点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pass band)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二频带;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以及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并且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接入点的控制方法对如下的接入点进行如下的控制,所述接入点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以及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一频带;所述控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存储介质,其存储的程序用于使接入点的计算机作为如下的控制部发挥功能,所述接入点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以及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一频带;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并且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有效应用多个无线通信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接入点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设定文件的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列表的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单检查模式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双通信模式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设定显示图像的图。
图7是表示模式切换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接入点的控制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所述控制方法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步骤S27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步骤S28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设定显示图像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设定显示图像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参考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参考例的图。
[符号的说明]
1:接入点
3:设定显示图像
10:控制部
11:第一无线通信部
12:第二无线通信部
13:有线通信部
20:存储器
31、32:机器表述
33、34:设定表述
35:指针
113、123:BPF
114、124:天线
201:设定文件
202:MAC地址列表
S11~S15、S21~S29、S30~S32、S40~S46、S50~S59: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式,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系统构成]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接入点1的构成例的框图。接入点1是无线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接入点,将未图示的无线LAN客户端与有线LAN等通信网络连接。接入点1包括:控制部10、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有线通信部13、及存储器20。
控制部10是包含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非易失性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接口等的计算机。CPU按照从RO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载入RAM中的程序来执行信息处理。
程序可以经由光盘或存储卡等信息存储介质来供给,也可以经由国际互联网等通信网络来供给。
存储器20保存与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及有线通信部13的各个相关的设定文件201及MAC地址列表202。存储器20也可以包含在控制部10中。
控制部10参照已保存在存储器20中的MAC地址列表202,将选自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及有线通信部13中的两个桥接。
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使用频带互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使用频带为W52(5.2GHz频带)及W53(5.3GHz频带),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使用频带为W56(5.6GHz频带)。
在W52及W53中,例如若将通道宽度设为40MHz,则可使用36ch、44ch、52ch、60ch这四个通道。在W56中,可使用100ch、108ch、116ch、124ch、132ch、140ch这六个通道。
另外,关于W53及W56,必须进行所谓的DFS(动态频率选择),所述DFS(动态频率选择)是在探测到雷达电波的情况下转变成无电波干扰的其他通道,以不对气象雷达等雷达系统造成影响。
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设置有BPF(带通滤波器)113,所述BPF(带通滤波器)113在通频带中包含W52及W53,不包含W56。BPF 113介于第一无线通信部11与天线114之间。W52及W53是第一频带的例子,BPF113是第一滤波器的例子。
在第二无线通信部12设置有BPF 123,所述BPF 123在通频带中包含W56,不包含W52及W53。BPF 123介于第二无线通信部12与天线124之间。W56是第二频带的例子,BPF 123是第二滤波器的例子。
如此,在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设置BPF 113、BPF 123,由此可在两个无线通信部11、12中均运用通信。
如图2所示,设定文件201对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分别包含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通道、加密模式、及加密密钥等项目。在SSID的项目中包含用作SSID的字符串。在通道的项目中包含与通道的选择相关的值。在图示的例子中,包含表示自动地选择通道的“自动”的值。
除此以外,设定文件201也可以包含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服务器设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ac/n的模式设定、高吞吐量20/40(High Throughput 20/40,HT20/40)或甚高吞吐量20/40/80(Very High Throughput 20/40/80,VHT20/40/80)等通道宽度设定、信标间隔设定、保护间隔设定等各种设定。
如图3所示,在MAC地址列表202(跨层介质访问控制(Cross Layer Medium AccessControl,CLMAC)地址列表)中,对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分别包含所连接的客户端的MAC地址(CLMAC地址)。设定文件201或MAC地址列表202可以是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各自的文件,也可以是一个汇总的文件。
[模式切换]
如图4及图5所示,控制部10二选一地应用单检查模式与双通信模式。
在单检查模式中,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通信,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的通信使用的是属于W52及W53的通道,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对属于W56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单检查模式是第一设定的例子。
或者,在单检查模式中,控制部10也可以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运用通信,第二无线通信部12运用的通信使用的是属于W56的通道,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对属于W52及W53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
在双通信模式中,控制部10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使用属于W52及W53的通道的通信,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也运用使用属于W56的通道的通信。双通信模式是第二设定的例子。
控制部10对应于用户的操作输入,切换单检查模式与双通信模式。具体而言,控制部10将用于显示如图6所示的设定显示图像3的页面数据输出至未图示的外部的显示装置,并受理操作输入。
如图6所示,设定显示图像3包含第一机器表述31、第二机器表述32、第一设定表述33、第二设定表述34、及指针35。第一机器表述31对应于第一无线通信部11,第二机器表述32对应于第二无线通信部12。
第一设定表述33以可通过表示运用通信的“通信用”、及表示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的“检查用”来切换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设定的方式构成。
同样地,第二设定表述34也以可通过“通信用”与“检查用”来切换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设定的方式构成。第一设定表述33及第二设定表述34例如以下拉列表形式来显示。
指针35对应于用户的操作输入而在设定显示图像3上移动,实现第一设定表述33及第二设定表述34中的设定的切换。
另外,如后述那样,在设定显示图像3中,也可以不必第一机器表述31对应于第一无线通信部11,第二机器表述32对应于第二无线通信部12,也存在对应关系变成相反的情况。
图7是表示控制部10所执行的模式切换的顺序例的流程图。控制部10输出所述图6中所示的设定显示图像3(S11),并受理用户的操作输入(S12)。
当在设定显示图像3中将第一设定表述33及第二设定表述34的一者设定成“检查用”时(S13:是(YES)),控制部10转变成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一者运用通信,另一者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的“单检查模式”(S14)。
相对于此,当在设定显示图像3中将第一设定表述33及第二设定表述34均设定成“通信用”时(S13:否(NO)),控制部10转变成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均运用通信的“双通信模式”(S15)。
[DFS动作]
图8是用于对在实现“单检查模式”时被设定成“通信用”的无线通信部11或无线通信部12探测到雷达电波的情况下的DFS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表示为了实现所述DFS动作而由控制部10所执行的实施方式的接入点的控制方法的顺序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10将第一无线通信部11设定成“通信用”,将第二无线通信部12设定成“检查用”(S21)。通信用/检查用的设定也可以相反。控制部10使被设定成“通信用”的第一无线通信部11运用使用选自属于W52及W53的多个通道中的一个通道的通信。
另外,控制部10使被设定成“检查用”的第二无线通信部12对属于W56的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S22)。具体而言,对各通道执行通道可用性检查(ChannelAvailability Check,CAC),由此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
当发现了无雷达电波的通道时(S23:是),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确保已发现的通道(S24)。具体而言,对已发现的通道重复执行CAC,持续确认无雷达电波,由此确保通道。
另外,当在已确保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控制部10再次执行S22~S24。
被设定成“通信用”的第一无线通信部11一边运用通信,一边对所使用的通道执行监视雷达电波的有无的在线监测(In-Service Monitoring,ISM)。
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S25:是),控制部10切换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通信用/检查用的设定(S26)。即,控制部10将第一无线通信部11设定成“检查用”,将第二无线通信部12设定成“通信用”。此时,控制部10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使用已确保的通道。
另外,控制部10变更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SSID(S27)。如图10所示,控制部10将设定文件201中的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SSID与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SSID调换。即,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使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SSID。另外,除SSID以外,也可以将加密密钥或其他设定调换。进而,也可以将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自身的MAC地址(自适应轮询介质访问控制(Adaptive Polling Medium AccessControl,APMAC)地址)调换。
另外,控制部10变更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MAC地址列表(CLMAC地址列表)(S28)。如图11所示,控制部10将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MAC地址列表中所包含的MAC地址转移至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MAC地址列表。即,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使用第一无线通信部11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MAC地址列表。
其后,控制部10基于已切换的通信用/检查用的设定,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开始通信与检查(S29)。具体而言,控制部10使被设定成“检查用”的第一无线通信部11对属于W52及W53的通道开始雷达电波的有无的检查,使被设定成“通信用”的第二无线通信部12开始使用属于W56的已确保的通道的通信的运用。
另外,如图12及图13所示,控制部10在所述S29中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开始通信与检查后,也不变更设定显示图像3。
具体而言,在雷达电波的探测前,第一机器表述31及第一设定表述33对应于第一无线通信部11,第二机器表述32及第二设定表述34对应于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但在探测到雷达电波,且切换了通信用/检查用的设定后,第一机器表述31及第一设定表述33对应于第二无线通信部12,第二机器表述32及第二设定表述34对应于第一无线通信部11,设定显示图像3的显示本身不被变更。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可利用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来实现“单检查模式”(参照图4)与“双通信模式”(参照图5)的任一者,因此可有效应用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如图8及图9所示,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开始使用事先通过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的通信,因此可缩短从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通信结束至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通信开始为止的时间。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当第一无线通信部11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使用在此之前所使用的SSID,因此客户端可更迅速地与第二无线通信部12开始通信。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当第一无线通信部11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使用在此之前所使用的MAC地址列表,因此第二无线通信部12可更迅速地与客户端开始通信。
如此,通过变更SSID及MAC地址列表,在客户端侧看起来像未切换作为连接对象的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可照原样继续进行通信。
另外,也可以省略SSID的变更或MAC地址列表的变更。当省略SSID的变更时,客户端利用事先登记的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SSID来与第二无线通信部12开始通信。当省略MAC地址列表的变更时,第二无线通信部12基于从客户端接收到的封包,从头开始制作MAC地址列表。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探测到雷达电波,且切换了通信用/检查用的设定后,也不变更设定显示图像3,因此可如第一机器表述31的“无线通信部(1)”继续通信,第二机器表述32的“无线通信部(2)”继续检查那样显示给用户。
[第一变形例]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的图。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顺序例的流程图。关于与所述实施方式重复的步骤,通过赋予相同的编号来省略详细的说明。
当在S29中使被设定成“检查用”的第一无线通信部11对属于W52及W53的通道开始雷达电波的有无的检查后,发现了无雷达电波的通道时(S30:是),控制部10将第一无线通信部11再次设定成“通信用”(S31),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开始使用已发现的通道的通信(S32)。
如此,将第一无线通信部11再次设定成“通信用”,由此转变成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均运用通信的“双通信模式”(参照图5)。由此,可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负荷朝第一无线通信部11分散。
[第二变形例]
图1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顺序例的流程图。关于与所述实施方式重复的步骤,通过赋予相同的编号来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入点1的控制部10在S24中使第二无线通信部12确保已发现的通道后,向客户端通知已确保的通道(S40)。
客户端选择用于与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通信的通道(S41),并开始通信(S42)。因此,从第一无线通信部11朝客户端发送通道的通知。
客户端在接收到通道的通知后(S43:是),当与第一无线通信部11的通信已中断时(S44:是),选择已从接入点1通知的通道作为用于与第二无线通信部12的通信的通道(S45),并开始通信(S46)。
据此,当探测到雷达电波时,由于第二无线通信部12用于通信的通道事先被通知给客户端,因此客户端可更迅速地与第二无线通信部12开始通信。
[第三变形例]
图17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顺序例的流程图。关于与所述实施方式重复的步骤,通过赋予相同的编号来省略详细的说明。
当在第一无线通信部11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S25:是),接入点1的控制部10将表示探测到雷达电波的意思的探测信号发送至管理装置(S50)。
管理装置若从接入点1接收探测信号(S51:是),则判定雷达电波的探测是否为误探测(S52)。
若来自雷达系统的雷达电波到来,则例如可想到分配有相同的组的多个接入点1同时探测雷达电波、配置在建筑物的外壁附近的接入点1探测雷达电波、配置在存在雷达系统的方位的接入点1探测雷达电波、接入点1对应于雷达的旋转而断续地探测雷达电波等。因此,管理装置基于用于评估这些事项的事先制作的评估基准,判定雷达电波的探测是否为误探测。
管理装置当判定雷达电波的探测为误探测时(S53:是),向接入点1通知误探测的意思(S54)。
接入点1的控制部10将探测信号发送至管理装置后(S50),切换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通信用/检查用的设定,开始通信与检查(S26~S29),但若从管理装置接收误探测的通知(S55:是),则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通信用/检查用的设定恢复原样(S56)。
具体而言,控制部10将第一无线通信部11设定成“通信用”,将第二无线通信部12设定成“检查用”,并且使第一无线通信部11再次使用存在误探测的通道。所谓存在误探测的通道,是指在误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通道。
其后,控制部10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SSID恢复原样(S57),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MAC地址列表也恢复原样(S58),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再次开始通信与检查(S59)。
据此,当误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无线通信部11、无线通信部12的通信用/检查用的设定恢复原样,由此可不减少而确保可使用的通道数。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从业人员而言,当然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3)

1.一种接入点,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
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
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二频带;
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以及
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并且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后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开始雷达电波的有无的检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应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是服务集标识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自适应轮询介质访问控制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探测雷达电波之前所使用的跨层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列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后,也不变更输出至显示部的设定显示图像,所述设定显示图像包含表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及第二无线通信部的一者运用通信的第一表述、及表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及第二无线通信部的另一者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的第二表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二选一地应用第一设定与第二设定,
所述第一设定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
所述第二设定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对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开始雷达电波的有无的检查后,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入点,其中所述控制部向客户端通知通过检查而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雷达电波的探测为误探测的意思的通知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再次开始对使用存在误探测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12.一种接入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对如下的接入点进行如下的控制,所述接入点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
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
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以及
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一频带;
所述控制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
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后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13.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的程序用于使接入点的计算机作为如下的控制部发挥功能,所述接入点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一频带;
第二无线通信部,使用第二频带;
第一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一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以及
第二滤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在通频带中包含所述第二频带,不包含所述第一频带;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对使用属于所述第一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对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检查雷达电波的有无,并且当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所使用的通道中探测到雷达电波时,使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开始对使用通过检查后已确认无雷达电波的属于所述第二频带的通道的通信进行运用。
CN202010412311.4A 2020-05-15 2020-05-15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3677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2311.4A CN113677009A (zh) 2020-05-15 2020-05-15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2311.4A CN113677009A (zh) 2020-05-15 2020-05-15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7009A true CN113677009A (zh) 2021-11-19

Family

ID=78537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2311.4A Withdrawn CN113677009A (zh) 2020-05-15 2020-05-15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700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0192A (zh) * 2007-12-21 2009-07-01 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收发器的可配置雷达检测与回避系统
CN101902768A (zh) * 2009-05-29 2010-12-01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20213086A1 (en) * 2010-12-02 2012-08-23 Buffalo Inc. Wireless lan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022111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9013124A1 (ja) * 2017-07-11 2019-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電子機器、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00110152A1 (en) * 2018-10-04 2020-04-09 Cisco Technology, Inc. Pseudo low if for zero if receiver to reduce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dfs) falsing
JP2020065102A (ja) * 2018-10-15 2020-04-23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管理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管理装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群、及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0192A (zh) * 2007-12-21 2009-07-01 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收发器的可配置雷达检测与回避系统
CN101902768A (zh) * 2009-05-29 2010-12-01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20213086A1 (en) * 2010-12-02 2012-08-23 Buffalo Inc. Wireless lan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022111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9013124A1 (ja) * 2017-07-11 2019-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電子機器、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00110152A1 (en) * 2018-10-04 2020-04-09 Cisco Technology, Inc. Pseudo low if for zero if receiver to reduce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dfs) falsing
JP2020065102A (ja) * 2018-10-15 2020-04-23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管理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管理装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群、及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群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4-150808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unlicensed spectrum deployment in the 5GHz bands"", 3GPP TSG_RAN\\WG4_RADIO, no. 4 *
吴镝;孙震宇;: "无线设备动态频率选择自动测试系统的实现", 现代电信科技, no. 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00122B2 (ja) 無線lan装置
US9042940B2 (en) Technique for executing communication of object data with mobile device
US7362722B2 (en) Radio station, operation control program,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EP2317812B1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frequency band used in a cognitive wireless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929040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451733B2 (en) Methods of optimizing scanning parameters for a plurality of channels in a wireless band
US913785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performing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1881651A2 (en) Wireless terminal apparatus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WLAN standards
EP2775780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hanging a network identifier in case of overlap, and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060104200A1 (en) Terminal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operating mode an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900771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KR101121539B1 (ko) 무선랜 802.11 시스템에서 주 대역의 용량을 확장하기 위한 보조 대역의 할당
KR101209178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채널 이용도를 감지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1372272A (zh) 无线桥接网络的异常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15720334A (zh) 通信设备、记录介质和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方法
US1058254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registers access point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erminal device
JP673826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53353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印刷装置、通信相手候補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677009A (zh)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WO2017022111A1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81106B2 (ja) 無線lan装置
CN112218389A (zh) 接入点、接入点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IL210309A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hoc ad
TWI788667B (zh) 接入點、接入點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式
JP7161935B2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