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4069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4069B
CN112214069B CN202010602899.XA CN202010602899A CN112214069B CN 112214069 B CN112214069 B CN 112214069B CN 202010602899 A CN202010602899 A CN 202010602899A CN 112214069 B CN112214069 B CN 1122140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hinge
housing
fram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28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4069A (zh
Inventor
森野贵之
天野将之
堀越正太
清野哲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14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4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4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4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0)具备:铰链机构(16),使主体框体(12)和显示器框体(14)可转动地连接;可动板(22),设置于主体框体(12)的上表面(12a),能够以设置于前端部(22b)的旋转轴部(40)为中心沿后端部(22c)上下移动的方向转动;驱动机构(42),与基于铰链机构(16)的主体框体(12)与显示器框体(14)之间的转动动作联动而使可动板(22)转动;以及解除机构(44),在处于后端部(22c)上升的位置的可动板(22)沿下降方向受到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使基于驱动机构(42)的转动动作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解除,允许可动板(22)向下降方向的转动。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型PC那样的电子设备一般是将搭载了键盘装置的主体框体、和搭载了显示器的显示器框体用铰链机构连接的构造。在这种电子设备中,优选显示器(主显示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显示面来执行作业等。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主体框体也设置了显示器(子显示器)的结构。在该子显示器中,能够显示例如在主显示器中不能完全显示的标签、各应用程序的缩略图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4051号公报
通常,上述那样的子显示器不需要主显示器那样的大小。因此,例如也考虑到构成为在主体框体的上表面的键盘装置的后侧设置小型的子显示器。然而,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若考虑到在主体框体上关闭显示器框体时的干扰、薄型化,则子显示器需要沿着主体框体的上表面而配设。这样,小型的子显示器在主体框体的上表面里部设置成平面状,使用不方便。另一方面,假定子显示器在触摸操作中使用,但在受到过大的负荷时需要不产生破损、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时使设置于主体框体的上表面的装置等的便利性提高,并且能够抑制使用时的不良情况的产生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是电子设备,具备:第一框体;第二框体;铰链机构,使上述第一框体和上述第二框体可转动地连接;可动板,设置于上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能够以设置于前端部的旋转轴部为中心沿后端部上下移动的方向转动;驱动机构,与基于上述铰链机构的上述第一框体与上述第二框体之间的转动动作联动而使上述可动板转动;以及解除机构,在处于上述后端部上升的位置的上述可动板在下降方向上受到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使基于上述驱动机构的上述转动动作与上述可动板的联动状态解除,允许上述可动板向下降方向的转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驱动机构,可动板与第二框体的转动动作联动地动作,其后端部上下移动。由此,在使用该电子设备时,仅通过用户打开第二框体而将键盘装置和显示器设定为可使用的状态,可动板自动地打开为向前下方的倾斜姿势。因此,例如在可动板的上表面设置子显示器的情况下,用户在使用键盘装置的同时,能够良好地观看其后方的子显示器,并且能够良好地进行触摸操作,其便利性提高。并且,该电子设备具备使基于驱动机构的铰链机构与可动板的联动状态解除的解除机构。因此,在显示器框体被打开,可动板上升的状态下,假设可动板在被按下的下降方向上受到规定的外力的力的情况下,解除机构进行动作并解除上述的联动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对可动板、铰链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等施加由外力引起的过大的负荷,使它们产生破损、不良情况。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铰链机构具有:铰链框体,设置为横跨上述第一框体与上述第二框体之间;以及第一铰链轴,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框体与上述铰链框体之间,上述驱动机构具有:转动轴,与上述第一铰链轴同轴而设置;臂部件,其一端部经由上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上述铰链框体;以及驱动轴,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上述臂部件的另一端部与上述可动板的上述后端部之间,上述解除机构具有保持部件,能够在最大转动位置保持上述臂部件,并且在上述可动板受到了上述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解除上述臂部件在上述最大转动位置处的保持状态,允许上述臂部件向上述另一端部离开上述铰链框体的方向的转动,其中,上述最大转动位置是指上述另一端部向上述铰链框体侧移动了最大限度的位置。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保持部件具有:第一磁铁,设置于上述铰链框体和上述臂部件中的任一方;以及第二磁铁或被吸附体,设置于上述铰链框体和上述臂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能够与上述第一磁铁吸附。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保持部件具有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向使上述臂部件朝向上述最大转动位置转动的方向施力。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铰链框体具有收容部,可伸缩地收容上述臂部件,上述臂部材在上述最大转动位置收容于上述收容部。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旋转轴部具有:连接轴,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上述可动板的上述前端部与上述第一框体之间;以及滑动支承部,沿着上述第一框体的上述上表面可滑动地支承该连接轴。
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可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能够在使用时使设置于主体框体的上表面的装置等的便利性提高,并且能够抑制使用时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使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器框体处于0度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使图2A所示的显示器框体处于90度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C是示意性地表示使图2B所示的显示器框体处于180度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D是可动板由于外力从图2C所示的状态被强制按下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可动板及其周边部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4A是将铰链框体处于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铰链机构及其周边部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4B是将铰链框体从图4A所示的状态转动到6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C是可动板从图4B所示的状态受到外力,解除机构进行动作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从其他的角度观察图4C所示的铰链框体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B所示的状态下的驱动机构和解除机构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C所示的状态下的驱动机构和解除机构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解除机构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7B是解除机构进行动作从图7A所示的状态解除铰链框体与可动板的联动状态,仅使可动板下降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解除机构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8B是解除机构进行动作从图8A所示的状态解除铰链框体与可动板的联动状态,仅使可动板下降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设备;12…主体框体;14…显示器框体;16…铰链机构;18…显示器;20…键盘装置;22…可动板;24…子显示器;34…铰链框体;34a…收容部;36…主体轴;38…显示器轴;40…旋转轴部;42…驱动机构;42a…臂部件;42b…驱动轴;42c…转动轴;44、46、48…解除机构;44a、44b…保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并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是通过左右一对铰链机构16、16可转动地连接主体框体12和显示器框体14的笔记本型PC。
以下,对于电子设备10,如图1所示,以从主体框体12打开显示器框体14而成为使用形态的状态为基准,在一边观看显示器18一边操作键盘装置20的使用者所观察的方向上,将面前侧称为前,将里侧称为后,将主体框体12的厚度方向称为上下,将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来进行说明。
显示器框体14是薄的箱状的框体,例如具备由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器18。显示器18是该电子设备10的主显示器。
主体框体12是比显示器框体14更具有厚度的薄箱状的框体。在主体框体12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基板、CPU、存储器、电池装置等。在主体框体12的上表面12a设置有键盘装置20、可动板22。键盘装置20也可以不是如图1所示使多个键顶上下移动的机械式键盘,而是显示在未图示的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上的软件式键盘。图1中的附图标记20a例如是构成键盘装置20的一部分的数字键或者触摸板。也可以省略这些数字键(触摸板)20a。可动板22排列设置于键盘装置20的后侧,是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主体框体12转动的板状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板22构成为,在上表面具备子显示器24,还作为设置于下方的通气口26(参照图3)的开闭盖发挥功能,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框体12在上表面12a中的可动板22的后方具有台阶部12b。铰链机构16设置于台阶部12b,使主体框体12与显示器框体14的下端部14a之间连接。
图2A~图2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显示器框体14和可动板22相对于主体框体12的开闭动作的侧视图。图2D是可动板22从图2C所示的状态由于外力F被强制按下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可动板22及其周边部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2A~图2D为了确保附图的易看性,省略了表示剖面的阴影线等的图示。图3是如图2A所示关闭了显示器框体14的状态下的俯视图,但省略了显示器框体14的图示。
如图2A~图3所示,在主体框体12的上表面12a,在键盘装置20的后侧依次设置有收纳凹部28和台阶部12b。并且主体框体12在台阶部12b的后侧具有设置为比铰链机构16更向后侧突出的延伸突出部29。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延伸突出部29。
收纳凹部28是使上表面12a的一部分凹陷的浅的浴盆状的凹部,能够收纳处于图2A所示的关闭位置的可动板22。可动板22在收纳于收纳凹部28的状态下,其上表面22a(子显示器24)处于与主体框体12的上表面12a共面或者稍微低的位置。
主体框体12在收纳凹部28的下方设置有送风扇30,在延伸突出部29设置有散热片32。散热片32例如经由未图示的热管与CPU等发热体连接。送风扇30经由形成于收纳凹部28的上表面28a的通气口26向主体框体12内吸入外部空气,经由散热片32从设置于主体框体12的后表面12c的未图示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外部空气。通气口26例如如图3中虚线所示,是左右排列多个沿前后延伸的狭缝的结构。
如图2A~图3所示,铰链机构16具有铰链框体34、主体轴36、显示器轴38。在图3中,例示了左右的铰链机构16为左右对称构造的结构,左右的铰链机构16也可以是相同的构造。
铰链框体34是设置为横跨主体框体12与显示器框体14之间的矩形筒状的部件。主体轴36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主体框体12与铰链框体34之间的轴。主体轴36的一端与主体框体12不能旋转地连接,另一端可旋转地支承于铰链框体34。也可以主体轴36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于主体框体12,另一端与铰链框体34不能旋转地连接。显示器轴38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显示器框体14与铰链框体34之间的轴。显示器轴38的一端与显示器框体14不能旋转地连接,另一端可旋转地支承于铰链框体34。也可以显示器轴38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承于显示器框体14,另一端与铰链框体34不能旋转地连接。
这样,铰链机构16是具有作为两个铰链轴的主体轴36和显示器轴38的双轴构造。对于铰链机构16来说,主体轴36与显示器轴38之间经由未图示的齿轮机构同步旋转。也就是说,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角度为主体轴36和显示器轴38的旋转角度的合计值。因此,铰链框体34转动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角度的一半。具体而言,若显示器框体14从图2A所示的0度位置转动到图2B所示的90度位置,则铰链框体34从0度位置转动到45度位置。
主体轴36在台阶部12b与主体框体12连接,配置于比延伸突出部29的上表面29a靠下方。显示器轴38伴随着铰链框体34的转动动作,从比上表面29a靠下方的位置(参照图2A)移动到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2B和图2C)。
因此,铰链机构16在显示器框体14处于0度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2A),成为各轴36、38沿前后方向排列,且铰链框体34收纳于台阶部12b的0度姿势。铰链机构16在显示器框体14处于90度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2B),各轴36、38相对于上下方向以45度倾斜的姿势排列,因此铰链框体34成为45度姿势,显示器轴38比上表面29a向上方突出。铰链机构16在显示器框体14处于180度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2C),各轴36、38沿上下方向排列,因此铰链框体34以90度姿势立起。因此,在180度位置,显示器轴38位于比上表面29a完全靠上方,显示器框体14顺利地转动到上表面29a上。此外,0度位置(0度姿势)、90度位置(45度姿势)、180度位置(90度姿势)等的称呼方式根据主体框体12、显示器框体14或者铰链机构16的构造,当然也会产生成为与角度数字所示的正确的角度位置稍微偏离的角度位置的情况,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称为0度位置等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可动板22是能够以设置于前端部22b的旋转轴部40为中心沿后端部22c上下移动的方向转动的板状部件。可动板22在上表面22a具有子显示器24。子显示器24例如是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该电子设备10具备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4。
旋转轴部40以能够旋转且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连接可动板22的前端部22b与主体框体12之间。旋转轴部40具有分别突出地设置于可动板22的前端部22b的左右侧面的连接轴40a、和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支承连接轴40a的滑动支承部40b。连接轴40a是销状部件。滑动支承部40b是分别形成于收纳凹部28的左右内壁面,能够供连接轴40a沿前后方向滑动的长孔。也可以构成为,连接轴40a设置于主体框体12侧,滑动支承部40b设置于可动板22侧。
图4A是将铰链框体34处于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铰链机构16及其周边部放大后的立体图。图4B是将铰链框体34从图4A所示的状态转动到6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4C是可动板22从图4B所示的状态受到外力F,解除机构44进行动作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是从其他的角度观察图4C所示的铰链框体34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在图4A~图5中,可动板22仅图示周围的框架。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B所示的状态下的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4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C所示的状态下的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4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4A~图6B所示,驱动机构42是与基于铰链机构16的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动作、具体而言是与铰链框体34的转动动作联动而使可动板22转动的机构。驱动机构42具有臂部件42a、驱动轴42b、转动轴42c。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左右的铰链机构16分别设置了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4的结构(参照图3),但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4也可以仅设置于左右一个铰链机构16。铰链机构16、驱动机构42、以及解除机构44也可以设置在三处以上。铰链机构16也可以由沿左右延伸的一个长条的铰链框体34构成,该情况下,在铰链框体34的适当位置设置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4即可。
臂部件42a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下,是沿上下方向而配置的棒状部件。臂部件42a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下,收容于在铰链框体34形成于前表面的凹状的收容部34a,前端部(上端部)成为从收容部34a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臂部件42a的基端部(下端部)在收容部34a内经由转动轴42c与铰链框体34连接。收容部34a是能够收容臂部件42a的除了前端部以外的大部分的形状。臂部件42a的前端部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下稍微向前方倾斜,经由驱动轴42b与可动板22连接。
驱动轴42b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臂部件42a的前端部与可动板22的后端部22c之间的轴。显示器轴38配置于成为驱动轴42b与主体轴36之间的位置。依次连接各轴36、38、42b的轴心的直线形成大致飞镖形状。
转动轴42c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臂部件42a的基端部与铰链框体34之间的轴。转动轴42c设置于收容部34a内(参照图5)。转动轴42c与主体轴36同轴而配置(参照图6A和图6B)。
因此,臂部件42a能够以转动轴42c为转动中心与铰链框体34同轴地相对转动。臂部件42a在向铰链框体34侧移动了最大限度的最大转动位置(参照图4B和图6A),其大部分收容于收容部34a且与铰链框体34形成大致一体的外观。臂部件42a在向离开铰链框体34的方向相对移动了最大限度的最小转动位置(参照图4C、图5以及图6B),成为与0度姿势的状态相同的位置。
如图5~图6B所示,解除机构44是根据状况对基于驱动机构42的可动板22与铰链框体34的联动状态进行解除的机构。解除机构44具有保持部件44a、44b(参照图5)。
保持部件44a是设置于收容部34a的向前的内表面的磁铁、或者能够与铁板等磁铁吸附的部件(被吸附体)。保持部件44b是设置于臂部件42a的背面的磁铁、或者被吸附体。保持部件44a、44b能够相互吸附。因此,保持部件44a、44b需要至少一方是磁铁。
在不对可动板22施加外力F(参照图2D)的通常,保持部件44a、44b相互吸附(参照图6A)。因此,臂部件42a在收容于铰链框体34的收容部34a的状态下与铰链框体34成为一体而转动。也就是说,保持部件44a、44b实质上也作为使臂部件42a的转动与铰链框体34的转动联动的驱动机构4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在将铰链框体34转动到比0度姿势大的角度(参照图2B和图2C)的状态下,在对可动板22施加外力F的紧急时刻,保持部件44a、44b的吸附状态被解除。因此,臂部件42a以转动轴42c为中心向离开铰链框体34的方向转动。也就是说,臂部件42a留下铰链框体34而相对旋转,向前侧倾倒(参照图6B)。由此,在对可动板22施加外力F时,解除机构44解除基于驱动机构42的可动板22与铰链框体34的联动状态。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显示器框体14关闭在主体框体12的上表面12a上的0度位置,如图2A所示,主体轴36和显示器轴38沿前后方向排列,铰链框体34成为横倒的0度姿势。在该状态下,臂部件42a收容于铰链框体34的收容部34a,在保持部件44a、44b的吸附作用下与铰链框体34一体化。因此,臂部件42a与铰链框体34看起来大致一体,因此能够抑制外观品质的降低。此时,臂部件42a其前端的驱动轴42b位于收纳凹部28内。连接轴40a在滑动支承部40b内处于最前进的位置。因此,可动板22以沿着前后方向的水平姿势收纳于收纳凹部28内,不妨碍显示器框体14的关闭动作。因此,电子设备10形成从延伸突出部29的上表面29a到显示器框体14的背面(在这里为上表面)形成为大致共面的薄板形状。
若显示器框体14从0度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则铰链框体34以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角度的1/2的转动角度进行转动。此时,铰链框体34以主体轴36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臂部件42a以与主体轴36同轴的转动轴42c为中心与铰链框体34一体地转动。因此,驱动轴42b以主体轴36(转动轴42c)为中心进行回旋移动,将可动板22的后端部22c向上方提起并向后方拉近。
若显示器框体14变成图2B所示的90度位置,则铰链框体34和臂部件42a成为从主体轴36朝向斜前上方的45度姿势。因此,可动板22成为后端部22c以前端部22b的连接轴40a为中心向上方移动的前下方的倾斜姿势(参照图2B)。
若显示器框体14从90度位置进一步向打开方向转动,则铰链框体34和臂部件42a也进一步向使显示器轴38上升的方向转动。例如,在将显示器框体14设定为作为普通笔记本型PC的使用时的角度位置的120度左右时,可动板22的后端部22c比90度位置进一步上升,同时进一步向后方移动。
若显示器框体14变成图2C所示的180度位置,则铰链框体34和臂部件42a成为以主体轴36为转动中心的90度姿势。因此,可动板22处于后端部22c最上升,且滑动到最后方的位置。
这样,该电子设备10具备驱动机构42,从而可动板22与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动作联动地进行转动。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在其使用时,若用户将显示器框体14打开到所希望的角度位置,则可动板22自动地打开为向前下方的倾斜姿势。因此,用户能够在使用键盘装置20的同时良好地观看其后方的子显示器24,并且也能够良好地进行触摸操作(也参照图1)。并且,在该状态下,通气口26被开放。因此,送风扇30能够从通气口26高效地获取外部空气,提高电子设备10的冷却效率。此时,通气口26位于可动板22的里侧,因此使用该电子设备10的用户几乎看不到(参照图1)通气口26,也不会损害外观品质。并且,可动板22随着向打开方向转动而逐渐向后方滑动。因此,即使在打开可动板22的情况下,也不会扩大可动板22的后端部22c与显示器框体14的前表面之间的间隙,能够进一步抑制外观品质的降低。
并且,该电子设备10具备对基于驱动机构42的铰链框体34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进行解除的解除机构44。因此,如图2B、图2C所示,在打开显示器框体14的状态下,假设在可动板22在下降方向上受到了规定的外力F以上的力的情况下,解除机构44进行动作而解除铰链框体34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允许可动板22的下降。因此,如图2D所示,留下铰链框体34,仅臂部件42a向前方转动而倾倒,可动板22下降。由此,能够抑制对可动板22、铰链机构16以及驱动机构42等施加由外力F引起的过大的负荷,使它们产生破损、不良情况。解除机构44是利用基于磁铁的吸附力的结构,因此结构简单且能够以低成本实现。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16和驱动机构42来说,铰链框体34以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角度的1/2的转动角度进行转动,利用该铰链框体34的转动动作使可动板22上升。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具备时间差机构,该时间差机构构成为若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动作开始,则可动板22晚于该转动动作而转动。由此,能够抑制可动板22在显示器框体14上升之前以较大的转动角度上升,可动板22的后端部22c干扰显示器框体14而无法顺利地进行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动作的情况。
此外,在使图2C、图2D所示的处于180度位置的显示器框体14向关闭方向转动时,与上述的打开动作相反地进行动作。即,伴随着显示器框体14向关闭方向转动,可动板22的后端部22c逐渐下降并前进。而且,在0度位置再次返回到图2A所示的初始状态。此时,若显示器框体14从图2D所示的状态关闭到0度位置,则保持部件44a、44b之间再次吸附,基于驱动机构42的铰链框体34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恢复。因此,用户在解除机构44动作的情况下,只要暂时关闭显示器框体14,就能够再次使驱动机构42复原,因此能够获得高的便利性。
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解除机构46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表示铰链框体34处于9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6的状态。图7B是解除机构46从图7A所示的状态进行动作而解除铰链框体34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仅使可动板22下降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7A和图7B所示,该解除机构46具备将臂部件42a朝向最大转动位置施力的弹性部件,作为代替保持部件44a、44b的保持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例如是绕转动轴42c的轴而设置的受扭螺旋弹簧46a。弹性部件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等代替受扭螺旋弹簧46a。
这样,解除机构46始终对臂部件42a施力直至使其收容于收容部34a的位置。因此,若显示器框体14从图2A所示的0度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则臂部件42a也通过受扭螺旋弹簧46a的作用力与铰链框体34成为一体而转动。也就是说,受扭螺旋弹簧46a实质上也作为使臂部材42a的转动与铰链框体34的转动联动的驱动机构4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而且,如图2D所示,在可动板22受到外力F时,臂部件42a克服受扭螺旋弹簧46a的作用力而向前倾倒地转动。也就是说,基于驱动机构42的铰链框体34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被解除机构46解除。在该结构例中,如果释放相对于可动板22的外力F,则通过受扭螺旋弹簧46a的作用力,将臂部件42a再次收容于铰链框体34的收容部34a,恢复基于驱动机构42的联动状态。
在图7A和图7B中如双点划线所示,解除机构46也可以与上述的解除机构44并用。这样,通常,通过解除机构44的作用,臂部件42a与铰链框体34吸附固定。因此,通常,例如在触摸操作子显示器24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可动板22上下漂浮地晃动。并且,在解除机构44、46动作后,如果释放相对于可动板22的外力F,则再次将臂部件42a收容于铰链框体34的收容部34a,保持部件44a、44b之间也吸附。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解除机构48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表示铰链框体34处于9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8的状态。图8B是解除机构48从图8A所示的状态进行动作而解除铰链框体34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仅使可动板22下降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8A和图8B所示,该解除机构48具有卡合凹部48a、卡合销48b、以及螺旋弹簧48c。卡合凹部48a是设置于臂部件42a的侧面的半球状的凹部。卡合销48b设置为能够从在铰链框体34的收容部34a的内侧面开口的孔部34b伸缩。卡合销48b的前端是半球状,能够与卡合凹部48a卡合。卡合销48b的基端位于孔部34b内,被螺旋弹簧48c始终向从孔部34b突出的方向施力。
这样,解除机构48通过卡合销48b和卡合凹部48a的卡合作用,机械地实现基于利用磁铁的吸附力的解除机构46的臂部件42a与铰链框体34的固定。因此,这些卡合凹部48a和卡合销48b等作为代替保持部件44a、44b的保持部件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卡合凹部48a和卡合销48b等实质上也作为使臂部件42a的转动与铰链框体34的转动联动的驱动机构4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因此,对于解除机构48来说,通常,卡合销48b与卡合凹部48a卡合,将臂部件42a与铰链框体34一体地固定。而且,如图2D所示,在可动板22受到外力F时,卡合销48b后退,卡合销48b与卡合凹部48a的卡合状态脱离,因此臂部件42a向前倾倒地转动。其结果,基于驱动机构42的铰链框体34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被解除机构48解除。在该结构例中,若显示器框体14从图2D所示的状态关闭到0度位置,则卡合销48b与卡合凹部48a再次卡合,因此基于驱动机构42的铰链框体34与可动板22的联动状态恢复。
臂部件42a和铰链框体34的固定也可以由利用卡合销48b和卡合凹部48a的卡合作用的结构以外的机械机构构成。例如也可以使用在臂部件42a的前端侧设置爪状的插销,且在铰链框体34侧设置与插销可卡合脱离的承受部的解除机构。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
在上述中,例示了双轴构造的铰链机构16,但也可以使用单轴构造的铰链机构。在单轴构造的铰链机构的情况下,例如可以省略显示器轴38,将铰链框体34和显示器框体14一体地构成,在主体轴36的周围设置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4等。另外,在单轴构造的铰链机构的情况下,例如可以省略主体轴36,将铰链框体34和主体框体12一体地构成,在显示器轴38的周围设置驱动机构42和解除机构44等。
在上述中,例示了双轴(主体轴36和显示器轴38)同步旋转的铰链机构16。然而,铰链机构16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主体轴36和显示器轴38的一方根据显示器框体14的转动角度而选择性地进行旋转。在设为该结构的情况下,铰链机构16可以具备转动轴选择机构,例如主体轴36和显示器轴38的任一方在显示器框体14的每个转动角度范围内选择性地进行旋转。该转动轴选择机构例如能够应用日本专利第5986156号公报中公开的公知的结构。具备旋转轴选择机构的铰链机构16例如在显示器框体14从0度位置到30度位置期间、以及从120度位置到180度位置期间,仅使显示器轴38旋转。另一方面,例如在从30度位置到120度位置期间,仅使主体轴36旋转,由此,使可动板22上下移动。
在上述中,例示了可动板22具有子显示器24的结构,但也可以不设置子显示器24。该情况下,可动板22作为通气口26的开闭盖发挥功能。另外,也可以省略通气口26。该情况下,可动板22作为子显示器24的支承板发挥功能。

Claims (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框体;
第二框体;
铰链机构,使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可转动地连接;
可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能够以设置于前端部的旋转轴部为中心而沿后端部上下移动的方向进行转动;
驱动机构,与基于所述铰链机构的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的转动动作联动而使所述可动板转动;以及
解除机构,在处于所述后端部上升的位置的所述可动板沿下降方向受到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使基于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转动动作与所述可动板的联动状态解除,允许所述可动板向下降方向的转动,
所述铰链机构具有:铰链框体,设置为横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第一铰链轴,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铰链框体之间,
所述驱动机构具有:转动轴,与所述第一铰链轴同轴地设置;臂部件,该臂部件的一端部经由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铰链框体;以及驱动轴,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所述臂部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后端部之间,
所述解除机构具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能够在最大转动位置保持所述臂部件,并且在所述可动板受到所述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解除所述臂部件在所述最大转动位置处的保持状态,并允许所述臂部件向所述另一端部离开所述铰链框体的方向的转动,其中,所述最大转动位置是指所述另一端部向所述铰链框体侧移动了最大限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一磁铁,设置于所述铰链框体和所述臂部件中的任一方;以及第二磁铁或者被吸附体,设置于所述铰链框体和所述臂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铁吸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向使所述臂部件朝向所述最大转动位置转动的方向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框体具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可伸缩地收容所述臂部件,
所述臂部件在所述最大转动位置被收容于所述收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部具有:连接轴,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第一框体之间;以及滑动支承部,沿着所述第一框体的所述上表面可滑动地支承所述连接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器。
CN202010602899.XA 2019-07-11 2020-06-2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2140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9142 2019-07-11
JP2019129142A JP6807989B1 (ja) 2019-07-11 2019-07-11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4069A CN112214069A (zh) 2021-01-12
CN112214069B true CN112214069B (zh) 2023-12-15

Family

ID=7399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2899.XA Active CN112214069B (zh) 2019-07-11 2020-06-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07989B1 (zh)
CN (1) CN11221406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8427A (en) * 1991-12-20 1992-12-01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tiltable keyboard structure
JP2012254866A (ja) * 2011-06-09 2012-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終点スイッチ装置
CN108268093A (zh) * 2016-12-31 2018-07-1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多显示器设备
TWM570584U (zh) * 2018-06-01 2018-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6082B2 (ja) * 1995-09-20 1999-12-0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携帯型情報処理機器
JP2003336621A (ja) * 2002-05-22 2003-11-28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
JP2004310238A (ja) * 2003-04-03 2004-11-04 Sony Corp 電子機器
JP4932511B2 (ja) * 2007-01-30 2012-05-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11187034A (ja) * 2010-03-04 2011-09-22 Akira Moriya 開閉時の円運動力学を用いたティルト式キーボード
CN103455094B (zh) * 2012-06-04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扩展坞
JP6023228B2 (ja) * 2015-01-21 2016-11-0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N109669510B (zh) * 2017-10-16 2020-04-24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升降部件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8427A (en) * 1991-12-20 1992-12-01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tiltable keyboard structure
JP2012254866A (ja) * 2011-06-09 2012-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終点スイッチ装置
CN108268093A (zh) * 2016-12-31 2018-07-1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多显示器设备
TWM570584U (zh) * 2018-06-01 2018-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4069A (zh) 2021-01-12
JP2021015399A (ja) 2021-02-12
JP6807989B1 (ja) 2021-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0598B (zh) 电子设备
US11079802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sub display
JP5333054B2 (ja) 電子機器
JP5015251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回り止め機構
JP5814997B2 (ja) 電子機器
JP5738927B2 (ja) 電子機器
JP3766393B2 (ja) 電子機器
US2013030826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W201506590A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WO2011065472A1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5035027A (ja) 装着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154149A (ja) 開閉式小型電子機器
JPH11353056A (ja) コンピュ―タ・ドッキング・ステ―ション
JP4474568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回動可能な表示部のロック装置
CN112214069B (zh) 电子设备
US2013012272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27561A (zh) 電子裝置
JP2017091150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5554682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5466930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5466931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5199210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3679670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07316823A (ja) ノート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2011082646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