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1659A - 隧道通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隧道通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1659A
CN112211659A CN202011115900.2A CN202011115900A CN112211659A CN 112211659 A CN112211659 A CN 112211659A CN 202011115900 A CN202011115900 A CN 202011115900A CN 112211659 A CN112211659 A CN 112211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air
calculating
damaged par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59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1659B (zh
Inventor
何瑞华
王稳全
年刚伟
张安俊
吴凯朋
张立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xth Group Co Ltd
Gua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xt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xth Group Co Ltd
Gua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xt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xth Group Co Ltd, Guangzhou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xt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xt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59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16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1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1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1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1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6Ventilation at the working face of galleries or tu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21F5/02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by wetting or spraying
    • E21F5/04Spraying b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通风方法,其包括安装隔断装置、确定隧道所需供风量、选择风机、通风以及检测通风效果。通过隔断装置的设定,将隧道隔设形成相连通的进风巷和出风巷,新鲜风沿进风巷输送至隧道的掌子面,污染风沿出风巷输送至隧道的入口处排出。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避免压入的新鲜风容易与排出的污染风相互影响,提升隧道的通风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隧道通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通风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隧道结构的封闭性,隧道施工过程中机械作业产生的尾气、爆破产生的硝烟、地层溢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等将会在隧道内积聚,威胁作业人员健康和施工安全。为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
在现有隧道的施工通风设计中,几乎所有的隧道都采用强制机械通风方式。机械通风包括压入式、抽(排)出式、混合式和巷道式。巷道式通风受施工条件影响较大,一般只能应用在有联络通道的平行双洞条件下,辅助坑道贯通的情况下有时也局部采用。
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当无法构成巷道式通风,采用压入式排风时,压入的新鲜风容易与排出的污染风相互影响,可能是新鲜风压入时带走一部分排出的污染风,也可能是污染风排出时带走一部分压入的新鲜风,进而影响隧道的通风效果,故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通风方法,旨在达到避免压入的新鲜风容易与排出的污染风相互影响,提升隧道的通风效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隧道通风方法,包括:
步骤一、安装隔断装置:将所述隔断装置安装于隧道中,将隧道沿其长度方向隔设形成相连通的进风巷和出风巷,所述进风巷的进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巷的出风面积;其中,所述隔断装置的上侧与隧道的顶壁抵接,所述隔断装置的下侧与隧道底壁抵接,所述隔断装置靠近隧道的掌子面的一侧与隧道的掌子面间隔设置,所述隔断装置远离隧道的掌子面的一侧自隧道的入口伸出;
步骤二、确定隧道所需供风量:按隧道内同时施工的最多人数计算最大风量Q1,按允许最低平均风速计算所需供风量Q2,按照爆破后稀释一氧化碳至许可最高浓度计算所需供风量Q3,按稀释隧道内的内燃设备废气计算所需供风量Q4,取Q1、Q2、Q3和Q4中的最大值作为隧道所需供风量;
步骤三、选择风机:根据隧道所需供风量计算所需风机的供风量Q,计算所需风机的风压h,计算所需风机的功率W,根据Q、h以及W选择符合要求的轴流风机,将轴流风机安装于隧道入口,将风管的一端与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将风管的另一端伸入至隧道内并邻近隧道的掌子面设置;
步骤四、通风:采用分级启动的方式启动所述轴流风机,相邻两级的启动间隔时间为3~5min;
步骤五、检测通风效果:隧道内的温度不高于28℃,隧道内声音的大小不大于90dB,隧道内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通风30min后分别降到30mg/m3和5mg/m3以下,隧道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小于20﹪,隧道内的风速不小于0.15m/s,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大于2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大于4mg;满足上述条件,则符合检测要求。
可选地,所述隔断装置包括若干呈U型的安装座和若干气囊,
若干所述安装座均安装于隧道的底壁上并沿隧道的挖掘方向依次拼接,若干所述安装座中相距最远的两所述安装座中的一个沿隧道的开口伸出,另一个靠近隧道的掌子面;若干所述气囊依次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气囊的下端分别卡接于若干所述安装座内,上端分别抵接于隧道的顶壁。
可选地,所述隧道底壁设有排水沟,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排水沟的正上方,所述安装座面对排水沟表面设有沿隧道的挖掘方向设置的两卡接板,两所述卡接板的相背侧分别抵接于排水沟呈相对设置的两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还包括: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排水量计算所述排水沟的理论横截面面积a,计算所述卡接板的横截面积b,则所述排水沟的实际横截面积不小于a+2b。
可选地,所述气囊与所述安装座相卡接的部分占所述气囊的二分之一以上。
可选地,所述风管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管道结构以及设于相邻两所述管道结构之间的钢性两通转接头,所述钢性两通转接头的角度大于90度。
可选地,所述风管采用软式风管,所述风管穿过隧道内的混凝土衬砌模板台车上的铁皮管,
所述铁皮管包括直线管道结构和两弧形管道结构,所述直线管道结构水平设置并安装于所述混凝土衬砌模板台车上,两所述弧形管道结构在所述直线管道结构的两敞口端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直线管道结构连通,两所述弧形管道结构的内凹侧朝向地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风管距隧道的掌子面5m,且所述风管靠近隧道的掌子面的55m采用可折叠的风管,所述风管经过隧道仰拱开挖地段的位置采用防水布包裹。
可选地,所述隧道通风方法还包括:
当风管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小于15cm时,先对破损部位进行清洁,打磨破损部位的毛刺,再采用快干胶水对破损部位进行粘补;
当风管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大于15cm且小于30cm时,先对破损部位进行清洁,打磨破损部位的毛刺,再对破损部位进行缝合,接着采用快干胶水对破损部位进行粘补,粘补面积应大于破损面积的30%,粘补后10min内不能送风;
当风管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大于30cm时,对风管进行更换。
可选地,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还包括:所述轴流风机设有两路电源,并设有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在15min内接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隧道内安装隔断装置,将隧道隔设形成相连通的进风巷和出风巷,启动轴流风机,将新鲜风沿进风巷输送至隧道的掌子面,隧道的掌子面回流的污染风沿出风巷输送至隧道的入口处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通过上述的设定,使新鲜风和污染风被间隔开,达到了避免压入的新鲜风容易与排出的污染风相互影响,提升隧道的通风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采用本发明隧道通风方法对隧道进行通风的流程图;
图2为隔断装置安装于隧道内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断装置安装于隧道内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气管穿过衬砌模板台车上铁皮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隧道 200 隔断装置
100a 排水沟 210 安装座
110 风管 211 卡接板
120 衬砌模板台车 220 气囊
130 铁皮管 131 直线管道结构
132 弧形管道结构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避免隧道100施工中压入的新鲜风容易与排出的污染风相互影响,本发明提出一种隧道100通风方法,请参阅图1至图3,包括:
步骤一、安装隔断装置200:将隔断装置200安装于隧道100中,将隧道100沿其长度方向隔设形成相连通的进风巷和出风巷,进风巷的进风面积小于出风巷的出风面积;其中,隔断装置200的上侧与隧道100的顶壁抵接,隔断装置200的下侧与隧道100底壁抵接,隔断装置200靠近隧道100的掌子面的一侧与隧道100的掌子面间隔设置,隔断装置200远离隧道100的掌子面的一侧自隧道100的入口伸出。
较佳地,进风巷的横截面积为出风巷的横截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此能够在形成进风巷和出风巷的同时不对隧道100内的施工产生干涉。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巷的横截面积还可以为出风巷的横截面积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等。
步骤二、确定隧道100所需供风量:按隧道100内同时施工的最多人数计算最大风量Q1,按允许最低平均风速计算所需供风量Q2,按照爆破后稀释一氧化碳至许可最高浓度计算所需供风量Q3,按稀释隧道100内的内燃设备废气计算所需供风量Q4,取Q1、Q2、Q3和Q4中的最大值作为隧道100所需供风量。
Q1、Q2、Q3和Q4的计算公式如下:
Q1=qmk(m3/min)
式中:q—每人每分钟呼吸所需空气量,取q=m3/min·人;
m—同时工作人数;
k—风量备用系数,取k=1.15。
Q2=60AV(m3/min)
式中:A—隧道100掌子面面积;
V—正洞的平均风速,正洞的最低平均风速取0.15m/s。
Figure BDA0002730206460000061
式中:t—通风时间,取t=30min;
G—爆破炸药用量,按Ⅴ级围岩全断面爆破考虑,每循环最大进尺取1.2m,断面尺寸按最大的Ⅴ级围岩152.4m2考虑,单位装药量取1.2kg/m3,则G=152.4m2×1.2m×1.2kg/m3
A—隧道100掌子面面积;
L—掌子面满足下一循环施工的长度,取200m。
Q4=XN(m3/min)
式中:X-隧道100内使用内燃机每kw所需的风量,X取3m3/min·kw;
Figure BDA0002730206460000062
式中:Ki—每种机械的负荷率;
Kt—每种机械的利用率;
Ne—每种机械的柴油机额定功率(kw)。
步骤三、选择风机:根据隧道100所需供风量计算所需风机的供风量Q,计算所需风机的风压h,计算所需风机的功率W,根据Q、h以及W选择符合要求的轴流风机,将轴流风机安装于隧道100入口,将风管110的一端与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将风管110的另一端伸入至隧道100内并邻近隧道100的掌子面设置。
进一步地,轴流风机设有两路电源,并设有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在15min内接通,如此能够保证轴流风机的正常运转。
进一步地,在进风巷内每隔400m增设一个射流风机,加快新鲜风的流速。在出风巷内每隔400m增设一个射流风机,加快污染风的排出。在进风巷与出风巷的连通处增设射流风机,加快污染风流动至出风巷。
进一步地,风管110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管道结构以及设于相邻两管道结构之间的钢性两通转接头,钢性两通转接头的角度大于90度,如此能够避免管道结构的连接处转锐角弯,从而减小风管110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进一步地,风管110距隧道100的掌子面5m,且风管110靠近隧道100的掌子面的55m采用可折叠的风管110,如此方便在放炮时将此55m迅速收缩至炮烟抛掷区以外。
进一步地,风管110经过隧道100仰拱开挖地段的位置采用防水布包裹,如此能够避免隧道100内的爆破作业损坏风管110。
进一步地,风管110采用软式风管,风管110穿过隧道100内的混凝土衬砌模板台车120上的铁皮管130,如此方便在隧道100内对风管110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4,铁皮管130包括直线管道结构131和两弧形管道结构132,直线管道结构131水平设置并安装于混凝土衬砌模板台车120上,两弧形管道结构132在直线管道结构131的两敞口端相对设置并与直线管道结构131连通,两弧形管道结构132的内凹侧朝向地面设置。
进一步地,当风管110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小于15cm时,先对破损部位进行清洁,打磨破损部位的毛刺,再采用快干胶水对破损部位进行粘补;当风管110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大于15cm且小于30cm时,先对破损部位进行清洁,打磨破损部位的毛刺,再对破损部位进行缝合,接着采用快干胶水对破损部位进行粘补,粘补面积应大于破损面积的30%,粘补后10min内不能送风;当风管110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大于30cm时,对风管110进行更换。
Q、h和W的计算公式如下:
Q=PQ(m3/min)
式中:P—风管110漏风系数,Q为Q1、Q2、Q3和Q4中的最大值;
P=1/(1-L/100×β)
式中:β—风管110平均百米漏风率,β取1.5%;
L—风管110长度(m),L=L0+30m-30m;
式中:+30m为风机出口至洞口的距离,-30m为风管110末端至开挖面的距离,L0为隧道的入口至贯通点的长度。
风机的风压大于风管110的阻力,即h≧h,按下式计算:
h=∑h+∑h沿+∑h
式中:h—风管110的管口动压,h取50pa;
h沿—沿程压力损失;
h—局部压力损失:h=h沿×10%,直线隧道100风流不转弯,风管110断面不变化时,可不予考虑,即h局=0pa;
Figure BDA0002730206460000081
式中:α—风管110摩擦阻力系数,取α=1.3×10-4kg·s2/m;
L—风管110长度;
U—风管110周边长,U=πD;
p—风管110漏风系数,P=1/(1-L/100×β);
Qmax—Q1、Q2、Q3和Q4中的最大值;
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S—风管110截面积,π×D2/4,D—风管110直径。
W=QhK/60η
式中:Q—风机的供风量;
h—风机工作风压;
η—风机工作效率,取75%;K—功率储备系数,取1.05。
步骤四、通风:采用分级启动的方式启动轴流风机,相邻两级的启动间隔时间为3~5min,如此能够降低轴流风机启动时的气锤效应对风管110产生的冲击破坏。
步骤五、检测通风效果:隧道内的温度不高于28℃,隧道100内噪音不大于90dB,隧道100内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通风30min后分别降到30mg/m3和5mg/m3以下,隧道100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小于20%,隧道100内的风速不小于0.15m/s,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大于2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大于4mg;满足上述条件,则符合检测要求。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隧道100内安装隔断装置200,将隧道100隔设形成相连通的进风巷和出风巷;当对隧道100进行通风时,启动轴流风机,将新鲜风沿进风巷输送至隧道100的掌子面,隧道100的掌子面回流的污染风沿出风巷输送至隧道100的入口处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通过上述的设定,使新鲜风和污染风被间隔开,达到了避免压入的新鲜风容易与排出的污染风相互影响,提升隧道100的通风效果的目的。
上述的隔断装置200的种类有很多,本发明中,请参阅图1至图3,隔断装置200包括若干呈U型的安装座210和若干气囊220。
安装座210的数量和气囊220的数量均随着隧道100的不断掘进,相应的进行增加,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若干安装座210均安装于隧道100的底壁上并沿隧道100的挖掘方向依次拼接,若干安装座210中相距最远的两安装座210中的一个沿隧道100的开口伸出,另一个靠近隧道100的掌子面。气囊220呈矩形体状,每个气囊220上均设置有充气口,若干气囊220依次固定连接,若干气囊220的下端分别卡接于若干安装座210内,上端分别抵接于隧道100的顶壁。
上述的相邻两气囊22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其可以是若干气囊220一体成型,随着隧道100不断的掘进,依次逐渐增加若干气囊220中已充气气囊220的数量,且若干气囊220中未充气的气囊220位于隧道100外;其也可以是通过速凝胶水粘在一次;其还可以是相邻两气囊220中的一个上设有魔术贴的母面,另一个上设有与魔术贴相粘合适配的魔术贴的子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通过一个长条型的大气囊220替代若干气囊220。
较佳地,气囊220与安装座210相卡接的部分占气囊220的二分之一以上,如此能够保证气囊220的固定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隔断装置200还可以设置为若干个依次拼接的矩形板,在隧道100的底壁上沿隧道100的开设方向开设有安装槽,若干矩形板的下端均卡接于安装槽内,若干矩形板的上端均抵接于隧道100的顶壁。
为了方便安装座210的安装和拆卸,在隧道100底壁设有排水沟100a,安装座210位于排水沟100a的正上方并抵接在地面上,安装座210面对排水沟100a表面设有沿隧道100的挖掘方向设置的两卡接板211,两卡接板211的相背侧分别抵接于排水沟100a呈相对设置的两内壁上。
通过上述的设定,当安装安装座210时,将安装座210上的两卡接板211与排水沟100a相卡接,如此便可完成对安装座210的安装;当拆卸安装座210时,向上提拉安装座210,带动两卡接板211从排水沟100a中抽离出,如此便可完成安装座210的拆卸。
较佳地,卡接板211远离安装座210的一侧抵接在排水沟100a的底壁上,如此能够增强安装座210的固定强度。
为了使得卡接板211的设定不干涉隧道100的排水,隧道100通风方法还包括:根据隧道100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排水量计算排水沟100a的理论横截面面积a,计算卡接板211的横截面积b,则排水沟100a的实际横截面积不小于a+2b。
当排水沟100a为一条时,其纵向中心线与隧道100中心线相间隔设置,安装座210位于其上方;当排水沟100a为奇数条时,其中一条排水沟100a的纵向中心线与隧道100中心线相重合,其他的排水沟100a对称布设在隧道100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安装座210位于与隧道100中心线相间隔的一条排水沟100a上方;当排水沟100a为偶数条时,其对称布设在隧道100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安装座210位于与隧道100中心线相间隔的一个排水沟100a上方。
本发明隧道100通风方法还包括:
1)采用湿式凿岩机,湿式凿岩与干式凿岩相比,可降低80%的粉尘;
2)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用湿喷法比干喷法可降低粉尘85%。
3)使用雾化喷枪将水雾化并喷射在隧道100内的空气中,水雾与空气中的粉尘碰撞,则尘粒附于水滴上,凝聚成大颗粒,从而加快隧道100内粉尘的降落速度,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
4)调整内燃设备上喷油嘴的喷油效果,使燃油燃烧更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更少,并且在尾气排放装置上安装尾气净化器;
5)隧道100内作业人员按规定佩带防尘口罩等安全防护用品;
6)在隧道100路面上定期洒水,防止车辆运行时或爆破冲击波而造成积尘的二次飞扬;
7)对隧道100内的机械,如空气压缩机等加设消音器等设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安装隔断装置:将所述隔断装置安装于隧道中,将隧道沿其长度方向隔设形成相连通的进风巷和出风巷,所述进风巷的进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巷的出风面积;其中,所述隔断装置的上侧与隧道的顶壁抵接,所述隔断装置的下侧与隧道底壁抵接,所述隔断装置靠近隧道的掌子面的一侧与隧道的掌子面间隔设置,所述隔断装置远离隧道的掌子面的一侧自隧道的入口伸出;
步骤二、确定隧道所需供风量:按隧道内同时施工的最多人数计算最大风量Q1,按允许最低平均风速计算所需供风量Q2,按照爆破后稀释一氧化碳至许可最高浓度计算所需供风量Q3,按稀释隧道内的内燃设备废气计算所需供风量Q4,取Q1、Q2、Q3和Q4中的最大值作为隧道所需供风量;
步骤三、选择风机:根据隧道所需供风量计算所需风机的供风量Q,计算所需风机的风压h,计算所需风机的功率W,根据Q、h以及W选择符合要求的轴流风机,将轴流风机安装于隧道入口,将风管的一端与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将风管的另一端伸入至隧道内并邻近隧道的掌子面设置;
步骤四、通风:采用分级启动的方式启动所述轴流风机,相邻两级的启动间隔时间为3~5min;
步骤五、检测通风效果:隧道内的温度不高于28℃,隧道内声音的大小不大于90dB,隧道内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通风30min后分别降到30mg/m3和5mg/m3以下,隧道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小于20%,隧道内的风速不小于0.15m/s,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大于2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大于4mg;满足上述条件,则符合检测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装置包括若干呈U型的安装座和若干气囊,
若干所述安装座均安装于隧道的底壁上并沿隧道的挖掘方向依次拼接,若干所述安装座中相距最远的两所述安装座中的一个沿隧道的开口伸出,另一个靠近隧道的掌子面;若干所述气囊依次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气囊的下端分别卡接于若干所述安装座内,上端分别抵接于隧道的顶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底壁设有排水沟,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排水沟的正上方,所述安装座面对排水沟表面设有沿隧道的挖掘方向设置的两卡接板,两所述卡接板的相背侧分别抵接于排水沟呈相对设置的两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还包括: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排水量计算所述排水沟的理论横截面面积a,计算所述卡接板的横截面积b,则所述排水沟的实际横截面积不小于a+2b。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与所述安装座相卡接的部分占所述气囊的二分之一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管道结构以及设于相邻两所述管道结构之间的钢性两通转接头,所述钢性两通转接头的角度大于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采用软式风管,所述风管穿过隧道内的混凝土衬砌模板台车上的铁皮管,
所述铁皮管包括直线管道结构和两弧形管道结构,所述直线管道结构水平设置并安装于所述混凝土衬砌模板台车上,两所述弧形管道结构在所述直线管道结构的两敞口端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直线管道结构连通,两所述弧形管道结构的内凹侧朝向地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距隧道的掌子面5m,且所述风管靠近隧道的掌子面的55m采用可折叠的风管,所述风管经过隧道仰拱开挖地段的位置采用防水布包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通风方法还包括:
当风管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小于15cm时,先对破损部位进行清洁,打磨破损部位的毛刺,再采用快干胶水对破损部位进行粘补;
当风管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大于15cm且小于30cm时,先对破损部位进行清洁,打磨破损部位的毛刺,再对破损部位进行缝合,接着采用快干胶水对破损部位进行粘补,粘补面积应大于破损面积的30%,粘补后10min内不能送风;
当风管产生破损,破损部位的长度大于30cm时,对风管进行更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通风方法还包括:所述轴流风机设有两路电源,并设有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在15min内接通。
CN202011115900.2A 2020-10-19 2020-10-19 隧道通风方法 Active CN112211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5900.2A CN112211659B (zh) 2020-10-19 2020-10-19 隧道通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5900.2A CN112211659B (zh) 2020-10-19 2020-10-19 隧道通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1659A true CN112211659A (zh) 2021-01-12
CN112211659B CN112211659B (zh) 2022-08-23

Family

ID=74055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5900.2A Active CN112211659B (zh) 2020-10-19 2020-10-19 隧道通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16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3405A (zh) * 2021-04-13 2021-07-23 成都威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海拔长大隧道施工通风供氧方法
CN113356915A (zh) * 2021-06-23 2021-09-07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电缆隧道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17489395A (zh) * 2023-12-29 2024-02-02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拱形隧道的通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0096B2 (ja) 2021-08-31 2024-02-28 島工業Hd株式会社 トンネルの施工時におけるトンネル内の換気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1448U (zh) * 2011-12-14 2012-08-22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长距离隧道无风门巷道式通风结构
CN104314600A (zh) * 2014-09-05 2015-01-28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三条平行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法
CN104405430A (zh) * 2014-10-08 2015-03-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单洞大断面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CN104612739A (zh) * 2014-11-28 2015-05-13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小断面隧道独头长距离通风施工方法
CN109184796A (zh) * 2018-09-21 2019-01-11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正洞掌子面风管管口瓦斯涌出量检测瓦斯浓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1448U (zh) * 2011-12-14 2012-08-22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长距离隧道无风门巷道式通风结构
CN104314600A (zh) * 2014-09-05 2015-01-28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三条平行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法
CN104405430A (zh) * 2014-10-08 2015-03-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单洞大断面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CN104612739A (zh) * 2014-11-28 2015-05-13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小断面隧道独头长距离通风施工方法
CN109184796A (zh) * 2018-09-21 2019-01-11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正洞掌子面风管管口瓦斯涌出量检测瓦斯浓度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3405A (zh) * 2021-04-13 2021-07-23 成都威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海拔长大隧道施工通风供氧方法
CN113356915A (zh) * 2021-06-23 2021-09-07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电缆隧道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17489395A (zh) * 2023-12-29 2024-02-02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拱形隧道的通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489395B (zh) * 2023-12-29 2024-04-05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拱形隧道的通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1659B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11659B (zh) 隧道通风方法
CN101215973A (zh) 隧道施工射流巷道通风方法
CN105240040B (zh) 斜井辅助双洞施工的通风方法
CN109139081B (zh) 一种高瓦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法
CN108301859A (zh) 一种大型地下水封洞库群推挽式施工通风方法及其系统
CN106930781A (zh) 一种瓦斯隧道通风方法及其结构
CN102102527A (zh) 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
CN112523774B (zh) 斜井辅助正洞施工通风系统
KR100542956B1 (ko) 터널공사 환기 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전 방법
CN112796826A (zh) 一种无扇叶能通风的隧道逃生管及设计方法
CN208502823U (zh) 一种隧洞通风装置
JP2003262100A (ja) 施工中トンネル内の換気装置
CN208057144U (zh) 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域耦合式防排烟系统
CN213711084U (zh) 隧道通风器
JP4454163B2 (ja) 施工中トンネル内の換気方法
CN110145390B (zh) 一种降背压排放装置及降背压排放方法
CN210163939U (zh) 一种综合管廊内压力流污水管道的排、进气系统
JPH10252400A (ja) 施工中トンネル内の換気方法
CN108397222A (zh) 一种长大交通隧道区域耦合式防排烟系统
CN112780329A (zh) 一种竖井辅助平行三洞法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法
CN215718887U (zh) 一种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
CN220815719U (zh) 一种长距离隧道通风装置
JP2000120399A (ja) 長大トンネルの換気システム
CN218912931U (zh) 一种便于人防洞改建斜井施工的通风系统
CN201028733Y (zh) 地埋式汽车尾气排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