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1257A -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1257A
CN112191257A CN202011178174.9A CN202011178174A CN112191257A CN 112191257 A CN112191257 A CN 112191257A CN 202011178174 A CN202011178174 A CN 202011178174A CN 112191257 A CN112191257 A CN 112191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peanut shells
reaction
alpha
solid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81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德元
陈旭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1781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1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1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1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02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Compound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1Surface area
    • B01J35/615100-500 m2/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3Pore volume
    • B01J35/638Pore volume more than 1.0 ml/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4Pore diameter
    • B01J35/6472-50 n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6Wa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8Heat treatment
    • B01J37/082Decomposition and pyrolysis
    • B01J37/084Decomposition of carbon-containing compounds into 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6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the ring being un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碳前驱体的预处理:以花生壳作为生物质材料,将花生壳粉碎、干燥,加入盐酸溶液,置于恒温水域中振荡一段时间,用水冲洗花生壳至无氯离子,然后再加入氢氟酸溶液,置于恒温水域中振荡一段时间,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预处理后的碳材料;(2)碳前驱体的制备;(3)生物质碳基固体酸的制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以花生壳作为原料,实现废物利用。该催化剂用于合成α‑松油醇,转化率达到86.81%,选择性达到42.92%,选择性较高,副产物得率相对较低,剩余的原料可循环利用,减少原料的消耗。

Description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酸催化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该催化剂用于合成α-松油醇。
背景技术
α-松油醇是一种单环叔醇结构,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结构式C10H18O,但其在植物精油中含量较低,α-松油醇是最早工业化生产的合成香料之一,且广泛运用于在工业、医药方面,是多种香料的添加剂。α-松油醇的合成有利于提高松节油的附加值,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工业合成α-松油醇的路线主要是用30%稀硫酸催化松节油合成水松节油,然后用稀酸脱水生产α-松油醇的“两步法”。然而,液体酸作为催化剂存在产品分离困难、设备腐蚀、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引入固体酸催化剂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最常见的多相固体酸催化剂有无机金属氧化物固体酸、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膜催化剂等。目前,固体酸催化合成α-松油醇的研究大多基于“一步法”,且合成体系为多相体系。
生物质碳基催化剂因其质地结构好、催化活性高、可持续性好、价格低廉而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研究表明,利用生物质作为载体制备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中心多、稳定性高、孔隙丰富、吸附性能好等优点。因此,它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固体酸催化剂,并在包括脂肪酸酯化在内的许多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aria等人制备了ZrO2·nH2O负载的三氯乙酸催化剂,用于α-萜烯的水合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均为57.0%。三氯乙酸的羧酸基团与Zr形成六元环,有利于负载在载体上的羧酸基团的增加,改善了催化剂的
Figure BDA0002749336380000011
酸性。Yang等人以Amberlyst15湿酸为催化剂,在中试喷射反应器中进行α-蒎烯水合反应,α-蒎烯转化率和α-松油醇选择性分别达到85.5%和43.0%。Amberlyst15具有丰富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径,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吸附能力,促进了α-蒎烯的水合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固体酸催化剂具有酸度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是一种理想有效的多相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存在制备成本高、制备过程繁琐、催化活性低、活性中心稳定性差等缺点。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从而克服合成催化剂能耗大、成本高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的催化剂用于合成α-松油醇,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前驱体的预处理
以花生壳作为生物质材料,将花生壳粉碎、干燥,加入盐酸溶液,置于恒温水域中振荡一段时间,用水冲洗花生壳至无氯离子,然后再加入氢氟酸溶液,置于恒温水域中振荡一段时间,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预处理后的碳材料;
(2)碳前驱体的制备
将预处理后的碳材料在保护气氛围下,炭化一段时间,得到碳前驱体,将碳前驱体清洗去除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然后干燥;
(3)生物质碳基固体酸的制备
将处理后的碳前驱体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浓硫酸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搅拌磺化反应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用水洗涤至滤液pH值成中性,蒸发干燥,得到催化剂。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5%,固液比为1:8-12,盐酸溶液处理花生壳的恒温水浴为20-30℃,预处理2-4h。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氢氟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30%,固液比为1:8-12,氢氟酸溶液处理花生壳的恒温水浴为75-85℃,预处理1-3h。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预处理后生物质原料的干燥为,在90-110℃条件下干燥5-12h。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炭化为,在氮气气氛保护下,温度为240-400℃的条件下炭化2-6h。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炭化温度以5-15℃/min升温至炭化的目标温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碳前驱体的干燥为,在温度为70-110℃条件下干燥8-12h。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浓硫酸的质量浓度为90%以上,在碳前驱体中加入浓硫酸的量为0.05-0.2g/ml;磺化反应的温度为50-120℃,磺化反应时间为2-6h。
一种α-松油醇的制备方法,使用上述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合成;反应合成包括以下步骤:将催化剂、α-蒎稀、水和丙酮混合置于圆底烧瓶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加热使丙酮蒸出,油水出现分层,通过离心分离,得到α-松油醇。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α-松油醇的制备方法,每克催化剂加入5-15mlα-蒎稀、5-15ml水和20-60ml丙酮混合反应,在50-100℃、搅拌转速为200-400rpm的条件下反应20-28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利用花生壳为载体制备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具有高转化率及选择性的α-蒎烯制α-松油醇的合成工艺,解决传统生产α-松油醇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提高α-蒎烯的利用率和α-松油醇的选择性。同时使农业废弃物得以利用,解决长久以来废弃生物质常作为低值能源,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花生壳进行处理,实现废物利用和绿色化工。
(2)先对花生壳进行预处理,改善花生壳的孔径结构,再采用碳化-磺化两步法,先将花生壳无氧碳化,再通过磺化反应将磺酸基团负载在碳体上,低温碳化保留水稻秸秆丰富的多孔结构,磺酸基团的负载增加碳体的酸性活性位点,增加催化剂与α-蒎烯的接触面积,使α-蒎烯水合反应更加充分。转化率达到86.81%,选择性达到42.92%,选择性较高,副产物得率相对较低,剩余的原料可循环利用,减少原料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固体酸催化剂和碳前驱体的FT-IR光谱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固体酸催化剂的TPD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固体酸催化剂的XPS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固体酸催化剂的XPS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固体酸催化剂的XPS图;
图6是α-蒎烯的标准曲线;
图7是α-松油醇的标准曲线;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固体酸催化剂性能的循环利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前驱体的预处理
以花生壳作为生物质材料,将花生壳粉碎、干燥,加入质量浓度为4-5%盐酸溶液,花生壳与盐酸溶液的固液比为1:8-12,置于20-30℃恒温水域中振荡预处理2-4h,用水冲洗花生壳至无氯离子;然后再加入质量浓度为15-30%氢氟酸溶液,花生壳与氢氟酸溶液的固液比为1:8-12,置于75-85℃恒温水域中振荡预处理1-3h,洗涤至中性,在90-110℃条件下干燥5-12h,得到预处理后的碳材料。优选地,恒温水浴参数为:盐酸溶液处理的恒温水浴温度为25℃,氢氟酸溶液处理的恒温水浴温度为80℃。
(2)碳前驱体的制备
将预处理后的碳材料在氮气气氛保护下,温度为240-400℃的条件下炭化2-6h,炭化温度以5-15℃/min升温至炭化的目标温度,得到碳前驱体;将碳前驱体清洗去除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然后在温度为70-110℃条件下干燥8-12h;
(3)生物质碳基固体酸的制备
将处理后的碳前驱体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质量浓度为90%以上浓硫酸,加入浓硫酸的量为0.05-0.2g/ml;在温度为50-120℃条件下磺化反应2-6h,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pH值成中性,蒸发干燥,得到催化剂。
以下通过具体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前驱体的预处理
生物质材料(花生壳)用搅拌机磨碎(<80目),然后在100℃下干燥过夜,以去除自由水。干燥后的生物质,取样加入质量浓度为4%的盐酸溶液,固液比1:12,至于25℃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预处理4h,然后取样放入圆底烧瓶,加入质量浓度为的20%氢氟酸溶液,至于80℃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预处理2h,洗涤至中性;在100℃条件下干燥8h,得到预处理后的碳材料。
(2)碳前驱体的制备
取10g立即转移到管式炉的石英舟上,并在N2气氛保护下,在目标温度保持2小时(从室温以10℃/min的程序升温至300℃开始计时),得到一种棕色黑色固体,称为碳前驱体。碳前驱体在乙醇中超声清洗30min,目的是去除不完全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在布氏漏斗中用500ml去离子水清洗,取出样品放入蒸发皿,最后在80℃下干燥8小时。
(3)生物质碳基固体酸的制备
取步骤(2)制备得到碳前驱体置于三个圆底烧瓶中,滴加质量浓度为95%的浓H2SO4(每克碳前驱体粉末加入10ml浓硫酸),并在80℃条件下搅拌3h。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转移至布式漏斗,用温度≥80℃的热去离子水洗涤,洗至滤液pH值成中性,然后收集样品在蒸发皿中,在100℃下干燥过夜,制得催化剂。
实施例2
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前驱体的制备
生物质材料(花生壳)用搅拌机磨碎(<80目),然后在100℃下干燥过夜,以去除自由水。干燥后的生物质,取10g立即转移到管式炉的石英舟上,并在N2气氛保护下,在目标温度保持2小时(从室温以10℃/min的程序升温至300℃开始计时),得到一种棕色黑色固体,称为碳前驱体。碳前驱体在乙醇中超声清洗30min,目的是去除不完全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在布氏漏斗中用500ml去离子水清洗,取出样品放入蒸发皿,最后在80℃下干燥8小时。
(2)生物质固体酸的制备
取步骤(1)制备得到碳前驱体置于三个圆底烧瓶中,滴加质量浓度为95%的浓H2SO4(每克碳前驱体粉末加入10ml浓硫酸),并在80℃条件下搅拌3h。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转移至布式漏斗,用温度≥80℃的热去离子水洗涤,洗至滤液pH值成中性,然后收集样品在蒸发皿中,在100℃下干燥过夜,制得催化剂。
实施例3
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前驱体的预处理
生物质材料(花生壳)用搅拌机磨碎(<80目),然后在100℃下干燥过夜,以去除自由水。干燥后的生物质,取样加入4%盐酸算水溶液,固液比1:12,至于25℃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预处理4h,清洗至中性,在100℃条件下干燥8h,得到预处理后的碳材料。
(2)碳前驱体的制备
取10g立即转移到管式炉的石英舟上,并在N2气氛保护下,在目标温度保持2小时(从室温以10℃/min的程序升温至300℃开始计时),得到一种棕色黑色固体,称为碳前驱体。碳前驱体在乙醇中超声清洗30min,目的是去除不完全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在布氏漏斗中用500ml去离子水清洗,取出样品放入蒸发皿,最后在80℃下干燥8小时。
(3)生物质固体酸的制备
取步骤(2)制备得到碳前驱体置于三个圆底烧瓶中,滴加质量浓度为95%的浓H2SO4(每克碳前驱体粉末加入10ml浓硫酸),并在80℃条件下搅拌3h。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转移至布式漏斗,用温度≥80℃的热去离子水洗涤,洗至滤液pH值成中性,然后收集样品在蒸发皿中,在100℃下干燥过夜,制得催化剂。
一、对上述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进行检测
1、对实施例1-3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进行比表面积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前驱体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组别 比表面积(m<sup>2</sup>/g) 总孔体积(cm<sup>3</sup>/g) 平均孔径(nm)
PS300 277.9 2.87 4.12
PS300-50 419.4 3.68 3.51
PS300u 269.4 2.46 3.65
PS300h 274.8 2.77 3.69
表1中,PS:表示花生壳;u表示未进行预处理;h表示使用盐酸进行预处理,PS300u为不进行预处理,炭化温度为300℃的条件下制得的前驱体。
如表1所示,由于花生的生长环境,花生壳中含有高度的灰分,影响后续制备催化剂的性能,所以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盐酸可以有效去除花生壳中的灰分和Fe及其氧化物,氢氟酸则可以去除碳材料中的硅和铝等元素。盐酸和氢氟酸预处理后总孔体积从2.46m2/g增加到了2.87m2/g,平均孔径从3.65nm显著增加到4.12nm,显著改善孔径结构。磺化后催化剂中碳前驱体的总比表面积从277.9m2/g显著增加到419.4m2/g。总孔体积从2.87(碳前驱体)增加到3.68cm3/g,说明磺化后碳的织构发生了结构变化,包括碳的塌陷和开裂。这可能是由于在磺化过程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糖苷键断裂,导致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从而导致碳前驱体的部分孔隙开裂。而平均孔径减小,说明磺化后负载的磺酸基团可能将部分碳孔堵住。
2、对催化剂和前驱体进行光谱分析
如图1中给出的FTIR光谱反映了碳前体和催化剂之间的差异。碳前驱体和催化剂在4个主要吸收区域有相似的吸附带,分别位于1100、1433、1561、1697、1717和3000-3600cm-1附近。但催化剂还出现了碳前驱体没有的其他吸收带,如600-900和1177cm-1。两个谱图在1100cm-1附近都有相同的峰,归属于碳前驱体和催化剂中的环醚(如D-葡萄糖、糖苷键)C-O-C键。芳香族骨架吸附带的C=C伸缩振动位于1433、1561和1697cm-1处。1717cm-1处的吸收峰归因于-C=O基团的碳氧双键伸展。在3000~3600cm-1处观察到的吸收带归因于吸附的水、醇和酚羟基。
与碳前驱体相比,催化剂在600~900cm-1处的吸收带包含与不同取代度的C-H弯曲伸展有关的各种吸收带。这可能是由于催化剂中存在-HSO3、-COOH和-OH基团,而不是碳前体的取代程度。此外,这些值得注意的催化剂的弯曲带可能表明存在的脂肪族C-H主要表示为-CH2 -。进一步说明活性炭中的脂肪族结构多为环状结构。与碳前体不同的是,1037和1163cm-1附近的振动带分别归因于SO2的不对称和对称伸展,表明催化剂中含有-SO3H基团。在催化剂的-OH基谱中观察到峰强度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磺化后碳前驱体D-葡萄糖的糖苷键断裂促进了-OH基团的形成。
3、对催化剂的TPD分析
图2所示为PS300-50的NH3-TPD曲线,其酸密度通过滴定法测定。PS300-50在100~200℃、300~400℃、500~600℃范围内有三个明显的峰,分别由弱酸、中酸和强酸引起。它可能是由-OH、-COOH和-HSO3基团组成,并通过FT-IR证实了类似的结果。TPD的强酸峰出现多峰的原因是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结构。一部分-SO3H基团存在于催化剂表面,另一部分存在于催化剂内部通道中。NH3吸附实验中,先解吸表面结合态NH3,再解吸催化剂中结合态NH3。因此-SO3H基团有多个峰。与无机金属催化剂相比,PS300-50的总酸位密度达到2.51mmol/g,被认为是更高的。此外,PS300-50的强酸(-SO3H基团)高达0.64mmol/g。
4、对催化剂和前驱体进行XPS分析
碳前驱体和催化剂的XPS光谱如图3-5所示。结合能为168、284和530eV的峰分别对应于S 2p、C 1s和O1s。根据S元素的标准电子结合能图(164EV),催化剂(16 7eV和168.5eV)的S2 p结合能向更高的波数方向移动,表明催化剂表面的硫原子主要以氧化形式存在(即-SO3H基团)。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退卷积峰,发现在C1s处存在芳香族碳(C=C,283.6eV)、脂肪族碳(-C-C/C-H,285.5eV)和半缩醛/羧基碳(-C=O,286-2 87eV)。另外,C=O、-OH和-O-C型氧峰分别位于531.7eV、532.9eV和533.7eV。
计算了碳前驱体和催化剂的碳、氧和硫的化学状态的定量结果,芳香烃(C=C)、碳前驱体和催化剂的含量保持不变,这意味着硫化处理对碳材料的芳香度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在碳前驱体中,脂肪碳(-C-C/C-H)的含量低于催化剂。这可以归因于硫化处理过程中碳前体的糖苷键和醚键被破坏,从而增加了-COOH和-OH等官能团。这反过来可以澄清,与碳前体相比,催化剂中存在更多的烷烃侧链。这与催化剂中C=O、-OH和-O-C型氧的含量高于碳前驱体的结果一致,说明硫化处理对增加催化剂的酸性基团(即-COOH和-OH基团)有积极的作用。此外,碳前驱体中没有-SO3H基团。
二、催化剂活性实验
一种α-松油醇的制备方法,即α-蒎稀的水合反应,使用实施例1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合成。包括以下步骤:每克催化剂加入5-15mlα-蒎稀、5-15ml水和20-60ml丙酮混合置于反应容器中,在50-100℃温度条件下转速为200-400rpm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0-28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将丙酮蒸发、回收,油水出现分层,离心机将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油水分离,得到α-松油醇。将油相通过0.22μm有机滤头采用GC定量分析油相中目标产物及其副产物含量。
产物分析方法:
液体产物用配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岛津GC-2010,日本)进行分析。采用GC-200极性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日本岛津)分离酸性官能团和聚合物骨架。烘箱温度设定为70℃,以2℃/min升温至180℃,保温5min;然后,以5℃/min升温至220℃,保温5min。分流比为1:50,载气为氮气。进样器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40℃和280℃。对反应混合物进行离心,除去固体催化剂和油相。然后,将0.2mol油相样品注入GC。通过比较保留时间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色谱峰进行鉴定。采用外标法计算α-松油醇的选择性和α-蒎烯的转化率,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制备标准曲线,外标为香芹酮。α-蒎烯的转化率(X)和α-松油醇的产率(Y)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49336380000111
Y松油醇=S松油醇×X×100%;
式中,m0 蒎烯是α-蒎烯的初始添加体积,转化为α-蒎烯的质量(G),m蒎烯是消耗的α-蒎烯的质量(G),Y松油醇为为α-松油醇的产率(%)。
1、不同条件下制备α-松油醇
使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α-蒎稀的水合反应。具体的反应步骤入下:将0.75g催化剂、5mlα-蒎稀、5ml H2O、20ml丙酮放入三口烧瓶搭配回流装置,在80℃下附带带磁力搅拌(300rpm)反应24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将丙酮蒸发、回收,油水出现分层,离心机将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油水分离,得到α-松油醇。转化率达到86.81%,产率达到了42.92%。
使用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α-蒎稀的水合反应。具体的反应步骤入下:将0.75g催化剂、5mlα-蒎稀、5ml H2O、20ml丙酮放入三口烧瓶搭配回流装置,在80℃下附带带磁力搅拌(300rpm)反应24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将丙酮蒸发、回收,油水出现分层,离心机将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油水分离,得到α-松油醇。转化率达到78.61%,产率达到了35.24%。
使用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α-蒎稀的水合反应。具体的反应步骤入下:将0.75g催化剂、5mlα-蒎稀、5ml H2O、20ml丙酮放入三口烧瓶搭配回流装置,在80℃下附带带磁力搅拌(300rpm)反应24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将丙酮蒸发、回收,油水出现分层,离心机将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油水分离,得到α-松油醇。转化率达到84.26%,产率达到了39.87%,说明使用盐酸和氢氟酸预处理后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转化率和产率。
使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α-蒎稀的水合反应。具体的反应步骤入下:将0.75g催化剂、5mlα-蒎稀、5.25ml H2O、20ml丙酮放入三口烧瓶搭配回流装置,在80℃下附带带磁力搅拌(300rpm)反应28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将丙酮蒸发、回收,油水出现分层,离心机将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油水分离,得到α-松油醇。转化率达到88.56%,但进一步延长反应时间反而会导致α-松油醇的产率迅速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混合体系中通过异构化反应积累了大量的α-松油醇转化为其他副产物所致。导致更多的副产物形成,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相似。
使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α-蒎稀的水合反应。具体的反应步骤入下:将0.75g催化剂、5mlα-蒎稀、10.5ml H2O、20ml丙酮放入三口烧瓶搭配回流装置,在80℃下附带带磁力搅拌(300rpm)反应24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将丙酮蒸发、回收,油水出现分层,离心机将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油水分离,得到α-松油醇。转化率达到86.78%,产率达到39.88%。
使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α-蒎稀的水合反应。具体的反应步骤入下:将0.5g催化剂、5mlα-蒎稀、5.25ml H2O、20ml丙酮放入三口烧瓶搭配回流装置,在80℃下附带带磁力搅拌(300rpm)反应24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将丙酮蒸发、回收,油水出现分层,离心机将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油水分离,得到α-松油醇。转化率达到80.27%,产率达到34.17%。
使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固体酸催化剂用于α-蒎稀的水合反应。具体的反应步骤入下:将1g催化剂、5mlα-蒎稀、5.25ml H2O、20ml丙酮放入三口烧瓶搭配回流装置,在80℃下附带带磁力搅拌(300rpm)反应24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将丙酮蒸发、回收,油水出现分层,离心机将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和油水分离,得到α-松油醇。转化率达到87.41%,产率达到32.27%。
2、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为了评价PS300-50的可重复使用性,在最佳参数下连续进行了三次催化反应。图8显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PS300-50的催化活性降低。经过3次循环,α-蒎烯转化率和α-松油醇收率分别降低到67.99%和20.11%。此外,FT-IR结果表明,催化剂的-OH和-HSO3基团光谱的峰值强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弱酸性中心和强酸性中心的含量对α-蒎烯的转化率和α-松油醇的收率有积极的影响。其他FT-IR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新鲜催化剂、第二次使用的催化剂还是第三次使用的催化剂,催化剂中都存在相似的官能团。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碳前驱体的预处理
以花生壳作为生物质材料,将花生壳粉碎、干燥,加入盐酸溶液,置于恒温水域中振荡一段时间,用水冲洗花生壳至无氯离子,然后再加入氢氟酸溶液,置于恒温水域中振荡一段时间,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预处理后的碳材料;
(2)碳前驱体的制备
将预处理后的碳材料在保护气氛围下,炭化一段时间,得到碳前驱体,将碳前驱体清洗去除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然后干燥;
(3)生物质碳基固体酸的制备
将处理后的碳前驱体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浓硫酸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搅拌磺化反应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用水洗涤至滤液pH值成中性,蒸发干燥,得到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5%,固液比为1:8-12,盐酸溶液处理花生壳的恒温水浴为20-30℃,预处理2-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氢氟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30%,固液比为1:8-12,氢氟酸溶液处理花生壳的恒温水浴为75-85℃,预处理1-3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预处理后生物质原料的干燥为,在90-110℃条件下干燥5-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炭化为,在氮气气氛保护下,温度为240-400℃的条件下炭化2-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炭化温度以5-15℃/min升温至炭化的目标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碳前驱体的干燥为,在温度为70-110℃条件下干燥8-12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浓硫酸的质量浓度为90%以上,在碳前驱体中加入浓硫酸的量为0.05-0.2g/ml;磺化反应的温度为50-120℃,磺化反应时间为2-6h。
9.一种α-松油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合成;反应合成包括以下步骤:将催化剂、α-蒎稀、水和丙酮混合置于圆底烧瓶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加热使丙酮蒸出,油水出现分层,通过离心分离,得到α-松油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α-松油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克催化剂加入5-15mlα-蒎稀、5-15ml水和20-60ml丙酮混合反应,在50-100℃、搅拌转速为200-400rpm的条件下反应20-28h。
CN202011178174.9A 2020-10-29 2020-10-29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Pending CN112191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8174.9A CN112191257A (zh) 2020-10-29 2020-10-29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8174.9A CN112191257A (zh) 2020-10-29 2020-10-29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1257A true CN112191257A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11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8174.9A Pending CN112191257A (zh) 2020-10-29 2020-10-29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125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0893A (zh) * 2012-03-02 2012-07-25 宁夏大学 炭基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1663A (zh) * 2015-04-09 2015-09-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高酸量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219724A (zh) * 2016-08-17 2016-12-14 安徽科技学院 利用生物炭吸附及催化过硫酸盐降解橙黄ii染料废水的方法
CN108246259A (zh) * 2018-04-02 2018-07-06 鲁东大学 一种高效吸附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13340A (zh) * 2019-11-08 2020-02-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磺化介孔碳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359628A (zh) * 2020-02-19 2020-07-03 广西大学 生物质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α-松油醇合成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0893A (zh) * 2012-03-02 2012-07-25 宁夏大学 炭基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1663A (zh) * 2015-04-09 2015-09-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高酸量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219724A (zh) * 2016-08-17 2016-12-14 安徽科技学院 利用生物炭吸附及催化过硫酸盐降解橙黄ii染料废水的方法
CN108246259A (zh) * 2018-04-02 2018-07-06 鲁东大学 一种高效吸附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813340A (zh) * 2019-11-08 2020-02-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磺化介孔碳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359628A (zh) * 2020-02-19 2020-07-03 广西大学 生物质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α-松油醇合成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OYRAZ, AS ET AL.: "Tungsten-Promoted Mesoporous Group 4 (Ti, Zr, and Hf) Transition-Metal Oxides for Room-Temperature Solvent-Free Acetalization and Ketalization Reaction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周海斌等: "碳基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应用", 《化学世界》 *
李诗杰: "超级电容器用马尾藻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陈薇等: "基于废弃生物质构建多相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ua et al. Direct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from high-acid value Jatropha oil with solid acid catalyst derived from lignin
Konwar et al. Towards carbon efficient biorefining: Multifunctional mesoporous solid acids obtained from biodiesel production wastes for biomass conversion
Abdullah et al. Bifunctional nano-catalyst produced from palm kernel shell via hydrothermal-assisted carbonization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waste cooking oil
Cao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depolymeriz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waste lignins over two-dimensional CuO/BCN catalysts
CN102125874A (zh) 一种以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方法
Yang et al. Waste paper-derived magnetic carbon composite: A novel eco-friendly solid acid for the synthesis of n-butyl levulinate from furfuryl alcohol
CA2850993A1 (en) Carbonaceous material for purifying lignocellulosic oligomers
GB2614343A (en) Nickle-Cerium Biochar Catalyst,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Fe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stable biochar-supported amorphous aluminum solid acid catalyst with Brønsted–Lewis dual acid sites for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CN110787841B (zh) 一种含氮MOFs的超强固体酸材料及其应用
CN112191257A (zh) 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该催化剂的用途
CN111359628B (zh) 生物质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α-松油醇合成的应用
CN112195036A (zh) 一种利用海藻炭提质生物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CN112979423B (zh) 一种木质素微波辅助解聚制备愈创木酚和苯酚的方法
Zhong et al. Biomass carbon-based composites for adsorption/photocatalysis degradation of VOC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N112121818B (zh) 一种磁性炭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13275A (zh) 一种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320837B1 (ko) 리그닌 해중합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리그닌유래 바이오 오일의 제조방법
CN106622203A (zh) 一种基于自身热解炭催化纤维素制取左旋葡聚糖酮的方法
CN110064413A (zh) 一种负载金属钼的SO42-/TiO2固体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2156811A (zh) 一种高分子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定向催化解聚生物质的方法
CN111203275A (zh) 一种串联反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67447A (zh) 一种钌和钨改性的金属固溶体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解聚木质素的方法
Ding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O42-/SnO2-Hangjin2# Clay solid superacid catalyst
CN113083366B (zh) 一类催化氧化脱硫的锆-杂多酸非均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